1、轧制产品质量控制学习领域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和任务轧制产品质量控制在机电一体化专业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课程的设置是为后继课程及机械专业实践中的测量问题奠定基础。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高职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基础课,它包含几何量公差的选用和误差检测两方面内容。2、课程的任务公差与配合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测量方法以及对测量原理的分析,能对机电专业的基本测量的操作,了解和掌握简单光滑量规的设计。二、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是为培养和提高学生具备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一)知识目标1、建立机械零件几何精度互换性与标准化的基本概念。2、掌握有关公差标准基本内容和主要规定。3、会正确查用公差表格
2、具有选用公差与配合的初步能力。4、能正确解释和正确标注图样上常见的公差代号,配合代号及形位公差代号。5、掌握测量技术的基本知识,了解常用测量器具的工作原理,基本结构及调整使用知识。(二)能力目标1、初步具有正确选择、使用生产现场测量仪对一般零件的几何量进行综合检测的能力和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的能力。2、设计光滑极限量规。3、应用计算机测量数据和计算机辅助设计各种量具的初步能力。(三)德育目标1、在教学过程中密切联系生活和工程实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2、教育学生在学习轧制产品质量控制过程中,处理好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培养理论联系实践的良好作风。3、在教学过程中密切联系生
3、活和工程实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三、教学的方法与手段学生在学习完机械制图课程后,学习本课程。教学中按基本概念一基本方法一基本思路一实际应用的要求组织教学内容,突出学生的能力培养。教学方法:1、理论性教学:充分利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结合机械工程实际,认真组织好课堂教学内容,注意知识的连贯性和系统性,强调实际测量方法,采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或教具、用启发式教学方法讲授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计算方法和应用思路。2、实践性教学:D结合机电工程实际,精讲应用实例,习题课主要讲解有难度的,涉及工程实际的习题,学生容易出错的带有普遍性的典型问题,使学生能做到举一反三。2)布置适当数量的
4、课外练习作业。教学手段:(1)利用多媒体课件、现场录像、精品课程网站资源和图片、卡片等,以教师讲授为辅,学生独立学习为主。(2)结合机械测量实训室的各种功能进行训练。(3)以学生自己介绍作品,小组共同评价,教师点评,最终给出综合成绩。四、课程教学内容与要求(一)理论教学部分绪论D教学内容:互换性概述,互换性含义、互换性分类、互换性生产的技术经济意义。加工误差,公差的标准化,公差与公差标准,几何测量与互换性的关系。2)教学要求:理解互换性的含义及其重要性;掌握公差的概念及公差与误差的区别与联系。掌握学习公差课的目的在于保证机械产品的互换性。3)重点、难点:互换性的概念;公差的概念。光滑圆柱公差与
5、配合1)教学内容:有关公差配合的术语及定义;有关配合类型、配合性质的概念及尺寸公差带图;公差与配合标准的主要内容:基准制的选择、公差等级的选择、非基准孔(或轴)的基本偏差的选择;应用类比法选择公差配合的综合示例;滚动轴承与轴和外壳孔的配合选择。2)教学要求:熟练掌握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熟练掌握配合类型及性质的判断;掌握基准制、公差等级的选择;了解应用类比法选择公差配合的综合选择;了解滚动轴承与轴和外壳孔的配合选择。3)重点、难点: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配合类型及性质的判断;基准制、公差等级的选择。3、测量技术基础1)教学内容:测量技术基础测量技术基础知识:测量的概念、长度单位与长度基准、长度量值
6、的传递、量块、测量器具与测量方法的分类、测量器具的基本参数与特性。测量误差基本知识:概述(测量误差概念,产生的原因及测量误差的分类)随机误差(随机误差的特征、种类、来源及消除),粗大误差(粗大误差的特征与剔除方法),等精度直接测量的数据处理。光滑工件尺寸的检测:误收与误废;安全裕度与检收极限;计量器具的选择;计量器具选用示例。2)教学要求:掌握测量技术基础知识,测量误差基本知识,光滑工件尺寸的检测。3)重点、难点:测量误差基本知识:测量误差概念及其分类;随机误差的特点;三种误差的区别及其产生的原因,消除的方法和依据。4、形位公差及其检测D教学内容:概述:几何要素;形位公差与公差带特征项目及其符
7、号;形位公差的公差带。形状公差与误差;形状公差与公差带;轮廓度公差与公差带;形状误差及其评定。位置公差与误差;位置公差与公差带;位置误差的评定。形状公差与尺寸公差的关系;有关术语及其定义;独立原则;包容要求;最大实际要求及可逆要求。形位公差的选择;形位公差特征项目的选择;形位公差等级的选择;公差原则及其公差要求和选择。未注形位公差的规定。形位误差的检测原则。2)教学要求:熟练掌握形位公差的特征符号基本概念,;每一项形位公差的公差带的具体含义和形位公差的标注;理解并掌握公差原则;了解并掌握形位误差的检测原则;了解未注公差的含义及用法。3)重点、难点:公差原则的掌握,公差带的含义,形位公差的选择及
8、标注。表面粗糙度及其检测1)教学内容:概述:微观几何形状特性,粗糙度划分,粗糙度对零件使用性能的影响。表面粗糙度在图样上的标注;粗糙度符号、代号;标注实例。表面粗糙度的选择;评定参数的选择;评定参数值的选择。表面粗糙度的检测:比较法、光切法、干涉法。2)教学要求:理解并掌握表面粗糙度的基本概念及其标注,掌握表面粗糙度的评定参数,表面粗糙度的选择以及检测的具体操作。3)重点、难点:微观概念的形成,表面粗糙度的评定和选择。滑极限量规的设计D教学内容:概述:量规的作用;量规的分类。量规公差带;工作量规的公差带;校对量规的公差带。量规设计:设计原则、设计结构;量规的技术要求;量规工作尺寸的计量;量规设
9、计应用举例。2)教学要求:了解并掌握量规的作用,掌握量规的设计,了解量规的实际应用。3)重点、难点:量规的设计。7、键和花键的互换性及其检测D教学内容:概述:键的分类,功用。平键联接的互换性及其检测;平键联接的公差带;平键盘联接的配合种类;平键联接的形位公差和表面粗糙度的选用及图样标注;平键的检测。花键联接的互换性及其检测:矩形花键联接的主要参数和定心方式;矩形花键的公差与配合;矩形花键的检测。2)教学要求:掌握键的作用和分类,掌握平键与花键的形位公差和表面粗糙度的标注,掌握平键与花键评定参数,二者的区别与检测。3)重点、难点:平键与花键的形位公差和表面粗糙度的选用、标注以及评定标准。8、渐开
10、线圆柱齿轮传动的互换性及其检测D教学内容:对齿轮传动的使用要求。单个齿轮的误差项目及其检测;切向综合误差(公差);齿距累计误差(公差);齿圈径向跳动误差(公差);径向综合误差(公差);公法线长度变动(公差)。传动平稳性的误差项目及其检测:一齿切向综合误差(公差);齿形误差(公差);基本偏差(极限偏差);螺旋线波度误差(公差)。载荷分布均匀性的误差项目及检测:齿向误差(公差);接触线误差(公差);轴向齿距偏差(极限偏差)。侧隙的误差项目及其检测:齿厚偏差(上偏差、下偏差、公差);公法线平均长度偏差(上偏差、下偏差、公差)。齿轮副的误差项目及其检测。渐开线圆柱齿轮的精度标准及其应用。2)教学要求:
11、了解并掌握齿轮传动的基本使用要求,掌握每一项要求对应的评定参数及其检测方法。3)重点、难点:每一项要求对应的评定参数及其检测方法;对齿轮传动的四个使用要求及其应用。(二)实践教学部分1、习题课习题课主要讲解典型的,具有实际意义的例题;讲解学生在学习公差配合中存在的普遍问题,训练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2、实验课实验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常规检测实验的实验方法和实验设备,掌握常用的检测仪器,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检测操作技能。D量块的清洗、研合与维修;用内径百分表测量孔径;用立式光学比较仪或机械式比较仪测轴径;用万能测长仪、电动量仪、气量仪等测长度。2)用自准直仪或水平仪测量直线度误差;在平台上测量工件
12、平面的平面度误差;在平台上测箱体孔轴线的平行度、垂直度和同轴度误差;测量轴的圆跳动及全跳动;用圆度仪或光学分度头测轴或孔的圆度误差。3)用光切显微镜测表面粗糙度;用粗糙度样板比较法评定表面粗糙度。五、课时的安排序号内容课时分配总课时讲课习题课实验课备注523814绪论22二光滑圆柱公差与检测862三测量技术基础1284四形状和位置公差及其检测20146五表面粗糙度及其检测442六光滑极限量规设计44七机动2六、考核方式考试包括笔试考核和平时考核两部分:理论考核占成绩的70%,平时考核占成绩的30%。七、教学参考资料参考书目:(1)推荐教材黄云清主编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机械工业出版社(2)推荐参考书目陈于萍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机械工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