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政能力测验》真题.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4969144 上传时间:2020-01-21 格式:PDF 页数:32 大小:243.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政能力测验》真题.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200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政能力测验》真题.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200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政能力测验》真题.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200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政能力测验》真题.pdf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200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政能力测验》真题.pdf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0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政能力测验》真题.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政能力测验》真题.pdf(3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000 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试卷 第二部分言语理解 ( 共 20 题,参考时限20 分钟 ) 1. 真正的辩论与辩论比赛之不同在于,在前者中, 辩论双方均站在自己真实的立场上,而在 后者中,角色是抽签决定的。 上面这段话主要支持了这样一种观点,即() 。 A. 真正辩论是为了坚持观点,比赛是为了提高技巧 B. 辩论比赛中的双方是通过抽签决定的 C. 真正的辩论的目的是为坚持社会准则 D. 在辩论比赛中,双方必须坚持自己个人的观点 1.A 【解析】 这段话的主旨在于说明真正的辩论与辩论比赛之间的不同,四个选项中只 有 A 项对此作出了比较。B 的内容是对的, 但不够

2、全面; C的意思原文没有 提到; D 本身是错误的,因为在辩论比赛中,双方必须坚持的应该是抽签 决定的观点而不是自己个人的观点。故正确答案为A。 2. 在永恒“变化”的过程中,有的东西是要永恒坚持的,那就是学习方法论和颖悟性,还有 “做人”。 上面这段话主要支持了这样一种观点,即() 。 A. 永恒变化着的某些东西需要永恒坚持 B. 有些东西只有永恒地坚持,才会永恒“变化” C. 有些东西不应随着永恒的“变化”而丢弃 D. 永恒的“变化”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2.C 【解析】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在永恒“变化”的过程中,学习方法论、颖悟性、与 做人是要永恒坚持的。既然是要永恒坚持的,当然是不应

3、丢弃的。在A项 中,需要“永恒坚持”的某些东西是“永恒变化”的。但根据题意,需要 “永恒坚持”的东西是在永恒“变化”的过程中要做到的,所以A项不符 合题意; B项中, 变化应该是坚持的前提;D 项原文没有提到。只有 C符合 题意,故正确答案为C。 3. 某经济专家提出: 中央进行宏观调控成功的关键在于如何在尽量多地安排就业人员并兼顾 物价的基本稳定两方面做出努力。通货膨胀不是最可怕的,要保持经济的高增长,不可能 没有一定的通货膨胀。 上面这段话主要支持了这样一种观点,即() 。 A. 中央必须做好就业安置与物价稳定两方面的工作 B. 发展经济就不可避免地会引起通货膨胀 C. 就业安排不当比通货

4、膨胀的危害更大 D. 宏观调控就是为了解决就业和物价两个问题 3.C 【解析】 这段话的主旨在于,通货膨胀虽然可怕,但安排就业和稳定物价对宏观调 控更为重要。A 、 B本身正确,但不全面。D 项表述错误,实行宏观调控的 目的有很多,不仅仅是为了解决就业和物价两个问题。故正确答案为C 。 4. 总体来说, 银行获得的存款量决定了银行的贷款能力。但是, 在许多时候银行的贷款数量 会超出它所获得的存款数量,这是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如果这种贷款的数量超出过多, 就会造成通货膨胀。 上面这段话主要支持了这样一种观点,即() 。 A. 相对稳定的贷款政策可以给银行和存款人都带来好处 B. 银行的存款量大大

5、少于贷款量会造成通货膨胀 C. 银行应该采取一种有效的控制通货膨胀的策略 D. 银行的贷款量与银行获得的存款量成正比例关系 4.B 【解析】 这段话说明的是,如果银行的贷款量大大超过其存款量,就会造成通货膨 胀。通过对比发现只有B 项符合题意。 A、C原文中没有提到;D 项表述有 误,银行贷款量与存款量不一定成正比。故正确答案为B。 5. 在现代社会中,追求幸福生活时不应忽略接受教育的需求。如果没有对科学、文学和艺术 等方面的成就的欣赏能力并从这种欣赏中获得满足,那么一个人就算不上获得了真正的生 活,只不过是生存而已。 上面这段话主要支持了这样一种观点,即教育() 。 A. 可以使人获得维持生

6、活的基本能力 B. 可以使人更充分地享受生活的乐趣 C. 涉及科学、文学和艺术方面的内容 D. 并不关注社会生活中的具体目的 5.B 【解析】 这段话的主旨在于说明只有接受教育,才算获得了真正的生活。A 项的意 思与题干本意不符,显然错误;C 项只是说明教育涉及的内容而没有说明 教育的功用; D项原文中并未提到,只有 B项与原文相符。 故正确答案为B。 6.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一个严整、统一的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那种只见树木、 不见森林, 甚至望文生义、 断章取义的学风,永远也达不到真正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理论的境界。 上面这段话主要支持了这样一种观点,即() 。 A. 建设有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是一项严肃的工作 B. 只有经过全面系统的研究,才能创立这一理论 C. 必须全面系统地钻研,才能把握这一理论的精神实质 D. 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才能达到这一理论的境界 6.C 【解析】 原文说只见树木、断章取义达不到真正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 境界,可见只有“见到森林,全面学习”才能真正把握这一理论,也就是 说要对这一理论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A项不全面; B项本末倒置, 只有先 创立理论,才能对其进行研究;D项与原文意思不符。故正确答案为C。 7. 从就业角度看,扩大投资就是为后人增加“饭碗”,压缩投资就是压后人的“饭碗”。 “饭 碗” 压得过多, 虽然有

8、利于今天的稳定,却不利于明天的稳定,不利于中国社会的长治久 安。 上面这段话主要支持了这样一种观点,即() 。 A. 扩大投资就是压缩今人的“饭碗” B. 压缩投资就有利于稳定,扩大投资有利于发展 C. 扩大投资有利于长远地解决就业问题 D. 压缩投资有利于解决当前的就业问题 7.C 【解析】 这段话的意思在于说明扩大投资的好处和压缩投资的坏处,通过分析可知 扩大投资有利于明天的稳定,压缩投资则不利于长治久安。A 讲的是扩大 投资的缺点, 与题意不符; B项曲解了题意; D 项只说了压缩投资的短期效 应,没有指出长期压缩投资带来的弊端,不是原文所要强调的。故正确答 案为 C。 8. 初唐的人们

9、探究梁、陈、北齐的祸乱之源,往往归咎于淫靡的文风,并要求建立一种新的 文风, 以适应唐代大而统的政治局面,这对初唐文坛的建设无疑起到了推动作用。但以文 风不振作为亡国之因,毕竟本末倒置。 上面这段话主要支持了这样一种观点,即() 。 A. 唐代大而统的政治局面需要建立一种新的文风 B. 把文风不振作为封建王朝的亡国之因是错误的 C. 把文风不振作为亡国之因有利于文坛的建设 D. 把文风不振作为亡国之因虽不科学,但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8.D 【解析】 通过分析可知原文表达了两方面的意思:一方面要求建立新的文风对初唐 文坛起积极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把文风和亡国联系起来是不科学的,是 本末倒置。四个选

10、项中只有D项概括了这两方面的意思,A 和 B的说法均 是片面的, C项曲解了文意,故正确答案为D。 9. 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图书是塑造人类灵魂和教育人民的工具,因而是无价的, 不能参与市 场竞争, 其定价只能按成本、发行费用和微利来折算,并实行全国统一定价。所谓放开书 价,实际意在上浮,结果会带来很多危害。 上面这段话主要支持了这样一种观点,即() 。 A. 因其定价很难确认,所以不能参与市场竞争 B. 其定价如任意浮动,会产生极其不良的后果 C. 因不能参与市场竞争,所以出版单位不能赢利 D. 如果参与市场竞争,就会失去对人类社会的作用 9.B 【解析】 这段话的主旨在于说明放开书价会带来危

11、害的问题,而不是书能否参与市 场竞争及参不参与市场竞争带来的影响,A、C、D 均不符合这一主旨,故 正确答案为B。 10. 借助药物、物理治疗或化学治疗的方法来消除病患,效果并不一定很好。目前防治高血 压的药物有4 种,分别适用于不同的对象。如果使用不当,还可能造成对身体的危害。 约一半的高血压患者可以通过调整饮食、戒烟戒酒和减轻体重的方法得到康复。 上面这段话主要支持了这样一种观点,即() 。 A.高血压患者只要采用恰当的方法,就可以不药自愈 B.现代科学技术方法在治疗许多人的高血压方面收效甚微 C.依赖现代科技手段的治疗并非是消除病患的惟一途径 D.高血压患者应该避免滥用药物,否则对治疗有

12、害无益 10.C 【解析】 文中说约一半的高血压患者可以通过非药物的方法得到康复,A 项却说高 血压患者只要采取恰当的方法就可不药自愈,过于绝对; 文中说采用现代 科技手段治疗效果不一定很好,B 项却说收效甚微,也与原文不符;文中 说如果药物使用不当,可能危害身体,D项则说有害无益,曲解了原意。 而文中说治疗高血压可以有药物、物理治疗、 化学治疗、 调整饮食、 戒烟 戒酒、减轻体重等方法,可见依赖现代科技手段并非是消除病患的惟一途 径,故正确答案为C。 11. 从 1901 年到 1961 年,诺贝尔文学奖几乎完全为欧美白人垄断;20 世纪 60 年代以后, 亚、非、拉美作家居多数;90 年代

13、则没有欧美白人作家获奖。而60 年代以后是欧美科 学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这是否意味着技术突起、科学精进会使文学作品失去人文魅力? 上面这段话主要支持了这样一种观点,即() 。 A.科技高度发展可能使文学中的人文精神走向浅薄 B.不排除技术和科学的干扰,就没有优秀的文学作品 C.真正优秀的文学作品只能产生在落后的国家和地区 D.科技发展是以文学作品丧失人文魅力为代价的 11.A 【解析】 原文通过科技进步与否与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人数之间的对比,提出技 术突起可能会使文学作品失去人文魅力的假设。因为原文并没有明确指出 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所以并没有一个肯定的结论。B、C、D 三项表述都 过于绝对

14、,只有A项与原文相符,故正确答案为A。 12. 湿地保护和研究正在成为热点。人们逐渐接受的广义湿地概念革新了传统的地球环境分 类系统。地球生物圈内生态系统的一级分类由海洋和陆地变成了海洋、湿地和陆地。湿 地是三大生态系统中惟一的一个四圈( 大气圈、水圈、土圈、岩石圈)交汇的生态系统, 与人类生存关系的密切程度令人吃惊。 上面这段话主要支持了这样一种观点,即湿地保护和研究成为热点的原因是() 。 A.湿地地域广阔,革新了地球生物圈内的生态系统 B.湿地生态系统是具备气、水、土、石四圈交会的系统 C.人类主要生活在湿地生态系统,与之关系最密切 D.湿地生态系统生存条件恶劣,易发生各种自然灾害 12

15、.C 【解析】 这段话说明了湿地的划分及其重要性,从文中可以看出,湿地之所以这么 重要就是因为它“与人类生存关系的密切程度令人吃惊”。A 项偷换了概 念,B 项说的是湿地涵盖的范围,D项原文中并未提及。故正确答案为C。 13. 婴儿很早就表现出掌握环境的强烈愿望。由于控制动作的技能发展缓慢,所以他们的活 动受到了限制。他们还没有足够的本领来支配环境以独立生存。在这个意义上,应该说 他们是“不能自立”的。 在这段话中,说婴儿“不能自立”是指() 。 A.他们完全不能够独立生存 B.他们不能控制自己的动作 C.他们仅有独立生存的意愿 D.他们没有适应环境的足够本领 13.A 【解析】 原文中说婴儿

16、“没有足够的本领来支配环境以独立生存”,也就是说他们 不能自立,比较选项发现A项最符合题意,故正确答案为A。 14. 当旧的艺术,如小说、戏剧等渐离世人的关注中心而让位于影视等诸种艺术新贵时,一 种文化贫困正笼罩在各种批评之上。面对强大的 “工业文化” ,文化批评也差不多变成促 销广告了。 在这段话中, “一种文化贫困正笼罩在各种批评之上”意思是说() 。 A.文化的贫困使批评无法进行 B.各种文化批评的品位在降低 C.文化贫困现象受到了种种批评 D.批评家们都受到了贫困的威胁 14.B 【解析】 对照原文中的“文化批评也差不多变成促销广告了”,我们可以得知文化 批评像促销广告一样华而不实,内

17、容贫乏。“一种文化的贫困正笼罩在各 种批评之上” 正是指文化的贫困使文化批评也丧失了生命力,从而降低了 品味,故正确答案为B。 15. 隐性信息是一种特殊信息,它与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可以直接或间接获取的显性信息不 同,是一种能够提示并预测未来发展趋势的、未萌的“胎动”信息,它要通过分析研 究才能获取。 对这段话中的“隐性信息”,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不能直接获取,只能间接获取 B.可能预测未萌的“胎动” C.可以提示未来的发展趋势 D.能提示尚未公开的信息 15.C 【解析】 A 项错误,原文只说显性信息可以通过直接或间接获取,没有说明隐性信 息的获取途径; B项偷换了概念,原文只是把隐

18、性信息比喻为“胎动”,而 不是预测未萌的胎动;D 项文中没有提及。只有C项符合题意,故正确答 案为 C。 16. 研究“基本”粒子,须借助极高的能量。欲知物质的微观结构,首先得变革微观结构, 首先得变革微观物质,即得想办法把氢原子、原子核以及质子、中子等这些小粒子打碎, 把它们的内部结构和各种性质暴露出来。 对“物质的微观结构”与“微观物质”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两者都反映微观物质的结构,即微观结构构成了微观物质 B.前者指原子结构( 含原子核 ) ,后者指质子、中子等小粒子 C.前者指小粒子内部的组合模式,后者指构成物质的各种小粒子 D.两者都是指组成物质的分子、原子、质子、中子等粒

19、子 16.C 【解析】 通过分析原文可以得知,微观物质是指“氢原子、原子核以及质子、中子 等这些小粒子” ;物质的微观结构是指这些微观物质的内部结构。对照选 项发现,只有C项符合题意,故正确答案为C。 17. 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方式和手段不是万能的、无缺陷的。市场配置,一般是由看不见的 手,即价值规律、供求规律和竞争规律的作用来进行自发的调节,而且这种调节带来滞 后性,就是说从价格形成的信号反馈再到产品产出效应,有一定的时滞。 在这段话中,作者认为,“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缺陷”是() 。 A.自发性和竞争性B.滞后性和调节性 C.滞后性和自发性D.竞争性和调节性 17.C 【解析】 文中先说

20、市场配置是有缺陷的,然后提到市场配置由一只看不见的手来进 行自发的调节, 而且这种调节带有滞后性,很明显市场配置的缺陷就是自 发性和滞后性。对照选项发现,只有C项符合题意,故正确答案为C。 18. 虽然人类罪恶昭彰,但我们也不能忘记他的艺术的形式 以科学、真理的追求及美的创 造与正义的概念等等方面所显露出来的伟大的和可敬的特质。每当我们说出人类或人性 这两个字眼时,我们便触及到一个“大神秘”;如果我们对这“神秘”已无知觉,那么我 们便已经屈服于精神的死亡。 上面这段文字中的“神秘”,意思是() 。 A.拥有艺术,追求科学、真理和正义的人类却是罪恶昭彰 B.罪恶昭彰的人类竟然与艺术、科学、美和正

21、义等相关联 C.人类虽有许多众所周知的罪恶,但仍有伟大可敬的特质 D.要忘掉人类的精神罪恶,却不能忘记他伟大可爱的特质 18.C 【解析】 通过分析原文可以得知,“神秘”是指一方面人类罪恶昭彰,另一方面人 类又显露出伟大和可敬的特质。A项强调的是罪恶昭彰;D项说要忘掉人 类的精神罪恶,而文中只是说人类有精神罪恶,并未说要忘记;B项的意 思原文中并未提到,只有C项符合题意,故正确答案为C。 19. 自 20 世纪以来, 随着世界范围内经济研究的不断深入和经济活动的不断拓展,对资本这 一概念在使用中产生了不同理解。一种是继续把“资本”作为政治经济学中的一个阶级 属性概念,用来研究资本主义的运动;一

22、种是把资本作为商品经济学中的一个自然属性 概念,即单纯的经济概念,用来研究“货币生出更多的货币”这一客观经济规律。后者 称为现代资本概念。 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20 世纪的“资本”这一概念是指() 。 A.不断拓展的政治经济学概念 B.阶级属性概念让位单纯的经济概念 C.世界范围内的现代资本概念 D.阶级属性概念与自然属性概念 19.D 【解析】 原文的意思是,在20 世纪,人们对资本这一概念产生了不同理解:一种 将其作为阶级属性概念;一种将其作为自然属性概念。对照选项发现, 只 有 D 项提出了这两个方面,A、 B 、C都只讲了一个方面,故正确答案为D。 20. 一朵朵多姿多彩的生活的浪花会

23、在你我他的心中激起层层涟漪。 对上面这段话中的“涟漪”的意思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指风行水上留下的波纹B.指内心深处的触动 C.指抑制不住的联翩浮想D.指引起深深的共鸣 20.A 【解析】 在原文中,“涟漪”一词用的是它的比喻意而不是本意,对照选项发现, 只有 A的解释是其原意而非比喻意,题目要求选择不恰当的一项,故正确 答案为 A。 第二部分结束,请继续做第三部分! 第三部分数量关系 ( 共 15 题,参考时限10 分钟 ) 本部分包括两类型的试题: 一、数字推理:给你一个数列,但其中缺少一项,要求你仔细观察数列的排列规律,然后从 四个供选择的选项中选择你认为最合理的一项来填补空缺

24、项。 【例题】 1,3,5,7,9, () 。 A.7 B.8 C.11 D.未给出 解答: 正确答案是11。原数列是一个奇数数列,差额均是2,故应选C。 请开始答题: 21.2 ,1,4,3, () , 5。 A.1 B.2 C.3 D.6 21.D 【解析】 本题的奇数项和偶数项各构成一个等差数列,差额均为2。从题中可以看 出,偶数项构成的等差数列为1,3,5,由此可以推知奇数项构成的等差 数列应为 2,4,6,故正确答案为D 。 22.22 ,35,56,90, () ,234。 A.162 B.156 C.148 D.145 22.D 【解析】 通过分析得知,此数列前两项之和减去1 正

25、好等于第三项,即2235 1=56,35561=90, 由此推知, 空缺项应为56901145, 又 90145 1234,符合推理,故正确答案为D。 23.1 ,2,2,4, () , 32。 A.4 B.6 C.8 D.16 23.C 【解析】 答案为C。通过分析得知,此数列前两项之积等于第三项,即12=2,2 2=4, 由此推知, 空缺项应为24=8, 又 4832,符合推理, 故正确 答案为 C。 24.-2 ,-1 ,1,5, () ,29。 A.17 B.15 C.13 D.11 24.C 【解析】 通过分析得知, 此数列后一项与前一项的差构成一个公比为2 的等比数列。 也就是说,

26、 21 1, 1 21,145,由此推知空缺项应为5 813,且 131629,符合推理,故正确答案为C。 25.1 ,8,9,4, () , 1/6 。 A.3 B.2 C.1 D.1/3 25.C 【解析】 通过分析得知,1 是 1 的 4 次方, 8 是 2 的 3 次方, 9 是 3 的 2 次方, 4 是 4 的 1 次方,由此推知,空缺项应为5 的 0 次方即 1,且 6 的 1 次方 为 1/6 ,符合推理,故正确答案为C 。 二、数学运算:你可以在草稿纸上运算。遇到难题,可以跳过暂时不做,待你有时间再返回 解决它。 【例题】 84.78 元、 59.50 元、 12161 元、

27、 12.43 元以及 66.50 元的总和是() 。 A.343.73 元B.343.83 元 C.344.73 元D.344.82 元 解答: 正确答案为D。实际上你只要把最后一位小数加一下,就会发现和的第二位小数是2, 只有 D符合要求。就是说你可以动脑筋想出解题的捷径。 请开始答题: 26. 大于 45 且小于 56 的数是() 。 A.6 7 B.21/30 C.4960 D.47/61 26.C 4/5=48/60 5/6= 50/60 【解析】 对于此类题可先比较那些通分相对容易的选项。先从B 入手,可知B不正确,再 比较 C,可知 C为正确答案,剩下的两项则不需比较了。 27.

28、最大的四位数比最大的两位数大的倍数是() 。 A.99 B.100 C.101 D.102 27.B 【解析】 这是比例题型中的一种。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最大的两位数是99,两 者相除可得商101。注意,此题问的是大的倍数,并不仅仅是倍数。 28.19881989+19891988 的个位数是() 。 A.9 B.7 C.5 D.3 28.A 【解析】 这是一个个位数计算题。1988 的 n 次方的个位数以4、2、6、8 的顺序循 环,而 1989 除 4 余 1,即 19881989 的个位数为4。同理 1989 的 n 次方的 个位数以 9、1、9、1 的顺序循环,而1988 除 2

29、余 0,即 19891988 的个 位数为 1,可知该等式的个位数为5。 29. 一块金与银的合金重250 克,放在水中减轻16 克。现知金在水中重量减轻19,银在 水中重量减轻110,则这块合金中金、银各占的克数为() 。 A.100 克, 150 克B.150 克, 100 克 C.170 克, 80 克D.190 克, 60 克 29.D 【解析】 这是一个简单方程求解题。设合金中金和银的重量分别为x、 y,列方程 组: x+y=250,119x+110y=16,求得 x=190,y=60, 即 D。 30. 某时刻钟表时针在10 点到 11 点之间,此时刻再过6 分钟后分针和此时刻3

30、分钟前的时 针正好方向相反且在一条直线上,则此时刻为() 。 A.10 点 15 分B.10 点 19 分 C.10 点 20 分D.10 点 25 分 30.A 【解析】 设此时为10 点零 x 分。可知此时的时针在钟表盘上的10 到 11 之间, 则再过 6 分钟时的分针应在钟表盘上的4 到 5 之间,即25x+6 20, 只有 A正确。 31. 今年父亲年龄是儿子年龄的10 倍, 6 年后父亲年龄是儿子年龄的4 倍,则今年父亲、儿 子的年龄分别是() 。 A.60 岁, 6 岁B.50 岁, 5 岁 C.40 岁, 4 岁D.30 岁, 3 岁 31.D 【解析】设父亲今年的年龄为x,

31、则可知 x+6 应是 4 的倍数,可排除 A、 C; 再由 (50+6) ( 5+6) 4,可排除B,故 D为正确答案。 32. 某人用 4 410 元买了一台电脑,其价格是原来定价相继折扣了10和 2后的价格,则 电脑原来定价是() 。 A.4 950元B.4 990 元 C.5 000 元D.5 010 元 32.C 【解析】 第一次打折后为原价的90% ,再次打折后为原价的90% 98% ,用 4410 除 以 90% 98% 得出原价为5000。 33. 某机关共有干部、职工350 人,其中55 岁以上共有70 人。现拟进行机构改革,总体规 模压缩为180 人,并规定55 岁以上的人裁

32、减比例为70。请问 55 岁以下的人裁减比例 约是多少 ?() 。 A.51 B.43 C.40D.34% 33.B 【解析】 由原来共有350 人, 55 岁以上的共70 人,可知原来55 岁以下的共280 人。 由已知精简后为180 人,可知共裁减350-180=170 人。 由 55 岁以上的裁减人数为7070%=49人, 可知 55 岁以下的裁减比例为: 12128043% 。 34. 某储户于1999 年 1 月 1 日存入银行60 000 元,年利率为2.00 ,存款到期日即2000 年 1 月 1 日将存款全部取出,国家规定凡1999 年 11 月 1 日后孳生的利息收入应缴纳利

33、 息税,税率为20% ,则该储户实际提取本金合计为() 。 A.61 200元B.61 160 元 C.61 000元D.60 040 元 34.B 【解析】 由题意首先可以计算出一年的利息总额为: 600002.00%=1200( 元 ) 。 按规定只有后两个月的利息应交税,税额应为: (120012) 2 20%=40 (元) , 则实际取的本金合计为: 60000+1200-40=61160 (元)。 35. 甲、乙两人从400 米的环形跑道的一点A 背向同时出发,8 分钟后两人第三次相遇。已 知甲每秒钟比乙每秒钟多行0.1 米,那么,两人第三次相遇的地点与A点沿跑道上的最 短距离是()

34、 。 A.166 米B.176 米 C.224 米D.234 米 35.B 【解析】由题意可知乙每分钟比甲多跑6m 。 第三次相遇时两人共跑了3400=1200m , 且乙比甲多跑了348m ,可知甲共跑了(1200-48 ) 2=576m 。第三次相遇 地点与 A点沿跑道上的最短距离为:576-400=176m。 第三部分结束,请继续做第四部分! 第四部分判断推理 ( 共 45 题,参考时限30 分钟 ) 本部分包括四种类型的题目: 一、事件排序:共15 题。每道题给出五个事件,每个事件是以简短语句表述的,接着给出 表示事件的四种假定发生顺序的四个数字序列,请你选择其中最合乎逻辑的一种事件顺

35、 序。 【例题】 (1) 收集书籍(2) 购买材料 (3) 打造书架(4) 雇用木工 (5) 排列书籍 A.4 3 1 2 5 B.1 4 2 3 5 C.4 3 2 1 5 D.3 2 1 4 5 解答: 此题正确答案为B。收集书籍 (1) 雇用木工 (4) 购买材料 (2) 打造书架 (3) 排列书 籍(5) ,这一顺序相对于其他顺序而言最为合理。 请开始答题: 36.(1) 鲜菜摆上货架(2) 给西红柿浇水 (3) 建造玻璃暖房(4) 给炉子添加煤炭 (5) 采摘成熟果实 A.3 4 2 5 1 B.5 1 3 2 4 C.3 1 5 2 4 D.1 2 3 5 4 36.A 【解析】

36、本题涉及 5 件事,讲述了西红柿从种植到采摘再到供应市场的全过程。 根据事件的发展顺序,(1)鲜菜摆上货架应为最后一个步骤,由此可 以直接排除B、 C、D, 然后我们再检查A 的排序,确认其符合逻辑。故 正确答案为A。 37.(1) 开发建设油气田(2) 新的合成材料不断问世 (3) 勘探石油、天然气资源(4)节省大量天然原材料 (5) 兴办石油化学工业 A.2 4 1 5 3 B.1 3 5 2 4 C.3 1 5 2 4 D.5 4 1 3 2 37.C 【解析】 通过观察本题涉及的5 件事可以发现: 只有先勘探资源,才能开发建设油 气田,然后才能兴办石油化学工业,对照选项,可以直接排除A

37、、 B、D, 再检查 C的排序,确认其符合逻辑。故正确答案为C。 38.(1) 攀登比斯特峰(2) 与队伍失去联系 (3) 被采药人抬下山(4) 遇到雪崩 (5) 昏迷冻伤 A.1 2 4 3 5 B.4 1 5 2 3 C.1 4 2 5 3 D.2 1 4 3 5 38.C 【解析】 通过观察本题涉及的5 件事发现: 只有登山才会遇到雪崩,登山队员只有 在特殊情况下才会彼此失去联系,雪崩正是这一特殊情况。由于遇到雪崩 失去联系, 才会昏迷冻伤直至被人发现而抬下山,对照选项, 只有 C符合 逻辑,故正确答案为C。 39.(1) 暴风雨袭击了这一地区(2) 列车不能正常运行 (3) 铁路局重新

38、制定了运行计划(4) 洪水冲毁了几处铁路 (5) 天气预报台风将在这一带登陆 A.1 2 4 5 3 B.5 1 4 2 3 C.5 1 3 4 2 D.5 3 1 4 2 39.B 【解析】 本题涉及5 件事, 讲述了从预报台风登陆到暴风雨来临造成铁路冲毁,致 使列车不能正常运行,迫使铁路局重新制定运行计划的过程。对照选项, 只有 B符合此推理,故正确答案为B。 40.(1) 到了目的地(2) 给朋友们看照片 (3) 在车上听当地人介绍旅游景点(4) 在许多地方拍了纪念照 (5) 踏上旅途 A.1 3 4 5 2 B.5 3 1 4 2 C.1 4 2 3 5 D.5 1 4 3 2 40.

39、B 【解析】 通过观察本题涉及的5 件事发现:只有先踏上旅途才能到达目的地; 只有 先拍照片,才能给朋友们看照片,故可以直接排除A、C。通过比较B、D 发现,不可能在到了目的地拍照游玩之后再听人介绍旅游景点,故正确答 案为 B。 41.(1) 为解决交通问题许多人购置了私人汽车 (2) 政府采取了限制私人购车的措施 (3) 人们把目光投向了公共交通设施 (4) 大量小汽车使马路变得拥挤不堪 (5) 由于房价原因许多人搬到郊区居住 A.1 4 2 3 5 B.1 2 3 4 5 C.5 1 4 2 3 D.3 4 1 2 5 41.C 【解析】 本题涉及的5 件事, 讲述了许多人由于搬到郊区造成

40、交通不便,为解决交 通问题购置了私人汽车,因为汽车太多导致交通拥堵,所以政府限制私人 购车, 于是人们把目光投向公交设施这一事件。对照选项, 只有 C 符合此 推理,故正确答案为C。 42.(1) 有关部门将王村开辟为旅游景点 (2) 记者对王村的溶洞作了报道 (3) 王村的许多农民搞起了第三产业 (4) 王村发现了一个天然溶洞 (5) 许多人到王村来参观溶洞 A.2 4 5 3 1 B.4 1 5 2 3 C.3 4 1 2 5 D.4 2 1 5 3 42.D 【解析】 通过观察本题涉及的5 件事可以发现:只有先发现溶洞才能对其作报道; 只有先开辟为旅游景点才会有许多人来参观,对照选项,

41、只有 D 符合此推 理,再检查D的排序,确认其符合逻辑。故正确答案为D。 43.(1) 山洪倾泻(2) 供应食物 (3) 连日暴雨(4) 火车受阻 (5) 抢修路基 A.1 3 4 5 2 B.3 4 1 2 5 C.1 4 3 2 5 D.3 1 4 5 2 43.D 【解析】 通过观察本题涉及的5 件事可以发现: 只有暴雨才能形成山洪,山洪倾泻 导致火车受阻, 因而需要抢修路基,对照选项, 只有 D 符合此推理, 再检 查 D 的排序,确认其符合逻辑。故正确答案为D。 44.(1) 赵家的几个亲戚陆续搬来垦荒 (2) 有二十几个知青插队到赵家庄 (3) 一些农民在赵家庄乡镇企业当了工人 (

42、4) 一个姓赵的农民在一处山林辟荒落脚 (5) 黄泛区一些农民逃荒到了赵家庄 A.1 4 5 3 2 B.4 5 2 3 1 C.4 1 5 2 3 D.5 4 1 2 3 44.C 【解析】 通过观察本题涉及的5 件事可以发现: 之所以会出现赵家庄,是因为这里 先来了一个姓赵的人,又陆续有赵家的亲戚来垦荒,所以(4)和( 1)应 当是最先发生的两件事,由此可以直接排除A、B、D,然后我们再检查C 的排序,确认其符合逻辑。故正确答案为C。 45.(1) 厂家将其产品赠给某体育代表团饮用 (2) 某企业购买了一项专利 (3) 运动员称他的体能恢复得益于某种保健品 (4) 研制出一种新型营养配方

43、(5) 生产出一种保健饮品 A.4 5 1 2 3 B.2 4 5 1 3 C.2 5 1 3 4 D.4 2 5 1 3 45.D 【解析】 通过观察本题涉及的5 件事可以发现:只有先有配方,才能申请专利,某 企业才能购买专利然后生产出产品。对照选项, 只有 D符合此推理, 再检 查 D 的排序,确认其符合逻辑。故正确答案为D。 46.(1) 计算机配件产量降低 (2) 台湾占领了亚洲地区大部分计算机配件市场 (3) 亚洲地区计算机配件价格上涨 (4) 计算机配件工厂受到破坏 (5) 台湾发生地震 A.2 5 4 1 3 B.5 1 3 2 4 C.5 2 4 3 1 D.3 1 4 5 2

44、 46.A 【解析】 通过观察本题涉及的5 件事可以发现: 这 5 件事中只有地震会使工厂遭到 破坏,从而使得产量降低,进一步导致产品价格上涨。对照选项,只有A 符合此推理,再检查A 的排序,确认其符合逻辑。故正确答案为A。 47.(1) 发现一种植物有抗菌作用 (2) 制成一种抗菌药物“A” (3) 许多医生开始使用“A”药物 (4) 从植物中提取出有效成分 (5) 厂家投入大量资金作广告宣传 A.1 4 2 5 3 B.4 1 5 2 3 C.1 2 3 4 5 D.4 1 2 3 5 47.A 【解析】 通过观察本题涉及的5 件事发现: 首先必须发现植物的抗菌作用,然后才 能从中提取有效

45、成分,从而制成药物。对照选项, 只有 A符合此推理, 再 检查 A的排序,确认其符合逻辑。故正确答案为A。 48.(1) 记者与当事人电话联系 (2) 记者听说一件资助失学少年的事情 (3) 一篇感人的报道引起了反响 (4) 当事人不愿将自己的事情“曝光” (5) 记者到学校进行调查和采访 A.2 1 4 5 3 B.3 4 5 1 2 C.1 2 4 5 3 D.2 5 3 4 1 48.A 【解析】 通过观察本题涉及的5 件事发现: 记者只有先听说事件,才会电话联系当 事人,进而得到当事人的反应- 不愿曝光。 对照选项, 只有 A符合此推理, 再检查 A的排序,确认其符合逻辑。故正确答案为

46、A。 49.(1) 藏羚羊被大肆捕杀 (2) 颁布保护藏羚羊的有关法规 (3) 藏羚羊数量有所回升 (4) 藏羚羊濒临灭绝 (5) 偷猎者被绳之以法 A.1 4 2 5 3 B.4 1 2 3 5 C.2 3 5 1 4 D.2 1 4 5 3 49.A 【解析】 本题涉及5 件事, 讲述了藏羚羊由于捕杀过度濒临灭绝,致使政府颁布保 护藏羚羊的法规,从而使偷猎者被绳之以法,所以藏羚羊的数量又有所回升这一事件。对照 选项,只有A符合此推理,故正确答案为A。 50.(1) 足球滚入球门(2) 对方前锋抬脚怒射 (3) 教练员愤怒地离开球场(4) 报纸抨击球员打假球 (5) 守门员表现失常 A.5

47、1 2 3 4 B.2 5 1 3 4 C.3 2 4 1 5 D.1 4 5 3 2 50.B 【解析】 通过观察本题涉及的5 件事发现: 只有先射门, 球才会滚入球门, 所以( 2) 在(1)的前面;因为守门员表现失常,才会进球,所以(5)应该在( 1) 的前面, 对照选项, 只有 B 符合此推理, 再检查 B的排序, 确认其符合逻 辑。故正确答案为B。 二、常识判断:共10 道题,要求你依据常识作出判断。请注意,似乎合理的答案可能有多 种,你应选择最合理的一个。 【例题】 尽管我们关于太阳能的研究和议论已经相当多,但今天对太阳能的利用还是非常有 限的,其主要原因是() 。 A.难以将阳光

48、有效地聚焦 B.尚未开发出有效的收集和储存太阳能的系统 C.核能仍然更为有效 D.太阳能系统尚不安全 解答: 关于太阳能的利用可能很多人没有系统的知识,但是仔细考察四个选项,你可以依据 常识看出A、C、D三个理由都过分具体且似乎不应成为不能充分利用太阳能的足够理由,只 有 B选项所说的原因概括性高、更为全面,故正确答案为B。 请开始答题: 51. 刚刚回归祖国的澳门特别行政区是历史上的什么时候、怎样被葡萄牙侵占的?() 。 A.在 16 世纪被葡萄牙海盗用枪炮侵占 B.在 16 世纪被葡萄牙人先以晾晒货物为由后强行霸占 C.在 17 世纪被葡萄牙商人用货物不平等交换侵占 D.在 17 世纪由于中国政府战争失败被迫划给葡萄牙 51.B 【解析】 此题考查与时事相关的历史知识,葡萄牙殖民者以行骗、行贿的手段长期 骚扰澳门与其他沿海城市,并且于1553 年(嘉庆三十二年)以晾晒水浸 货物为由,强行登岸。 52.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此句中所指人物和作者分别是() 。 A.岳飞,辛弃疾B.周瑜,杜甫 C.诸葛亮,杜甫D.诸葛亮,李白 52.C 【解析】 这两句诗是唐代诗人杜甫有感于三国时期诸葛亮出师未捷,鞠躬尽瘁, 死 而后已所作。 53. 著名的春之声圆舞曲出自() 。 A.贝多芬B.柴可夫斯基 C.舒伯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