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外科学》DOC.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4974131 上传时间:2020-01-22 格式:PDF 页数:24 大小:132.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外科学》DOC.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中医外科学》DOC.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中医外科学》DOC.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中医外科学》DOC.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中医外科学》DOC.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外科学》DOC.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外科学》DOC.pdf(2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中医外科学 第一章 总论 1、我国现存最早的第一部外科专著刘涓子鬼遗方龚庆宣,首 创水银膏治疗皮肤病 6、中医外科学历史上最具影响的学术流派:明清时期 “正宗派”明陈实功的外科正宗为代表 “全生派”清王维德的外科证治全生集为代表 “心得派”以清高锦庭疡科心得集为代表 第二章 中医外科学范围,疾病的命名及基本术语 1、命名原则一般是根据 1 发病部位:如子痈,乳痈,对口疽等 2 形态:蛇头疔,鹅掌风等 3 疾病特征:烂疔,流注,湿疮等 2、疮疡:广义上是指一切体表外科疾患的总称,狭义是指发于体表 的化脓性疾病 3、痈:痈者,壅也,指气血被邪毒壅聚而发生化脓性疾病,一般分 为外痈和内痈两大类,外痈

2、是指一切发于体表皮肉之间的化脓性疾 患,内痈是指发于脏腑的化脓性疾患 4、应指:指患处已化脓(或有其他液体),用手按压时有波动感。 5、袋脓:溃后疮口缩小,或切口不当,致使空腔较大,犹如口袋之 形,脓液不易排出而蓄积袋底,即为袋脓。 6、漏:指溃口处脓水淋漓不尽,尤如滴漏。它包括两种不同性质的 病理变化。一是瘘管,指体表与有腔脏器之间的病理性管道,伴有脓 水淋漓,具有内口和外口, 或溃口与溃口相通的病理性管道;二是窦 道,指深部组织通向体表的病理性盲管,伴脓水淋漓,一般只具有外 口而无内口,不与体内有腔脏器相通 第三章中医外科疾病的病因,病机 1、六淫邪毒均可成为外科疾病的致病因素。在发病过程

3、中,由于风、 寒、暑、湿、燥诸邪均能化热生火,所以外科疾病的发生,尤以“热 毒” 、 “火毒”最为常见,正如外科心法要诀所说“痈疽原是火毒 生” 。 2、外科疾病的主要发病机理是:邪正盛衰,气血凝滞,经络阻塞, 脏腑失和 第四章中医外科疾病的辩证 部位辨证 上部辨证:人体上部包括头面,颈项以及上肢,病因多为风温,风热 中部辨证:人体中部包括胸,腹,腰,背,是五脏六腑所居之所,病 因多为气郁,火郁 下部辨证:人体下部指臀,前后阴,腿,胫,足,寒湿,湿热多见。 2、阴阳辩证:八纲辩证的总纲,也是其他一切外科疾病辩证的总纲 阳证阴证 发病缓急急性发作慢性发作 皮肤颜色红赤苍白或紫暗或皮色不变 皮肤温

4、度焮热凉或不热 肿胀形势高肿突起平塌下陷 肿胀范围根盘收束根盘散漫 肿块硬度软硬适度坚硬如石或柔软如绵 疼痛感觉疼痛剧烈,拒按疼痛和缓,隐痛,不痛或酸麻 病位深浅皮肤,肌肉,在表位浅,血脉,筋肉,在里位深 脓液质量脓质稠厚脓质稀薄 溃疡形色肉芽红活润泽肉芽苍白或紫暗 病程长短病程比较短病程比较长 全身症状初期长伴有形寒发热,口渴,纳呆,大便秘结,小便短赤, 溃后渐消初期无明显症状,或伴有虚寒症状,酿脓时有虚热症状, 溃后虚象更甚 舌苔脉象舌红苔黄脉有余舌淡苔少脉不足 预后顺逆易消,易溃,易敛,多顺难消,难溃难敛,多逆 3、辨肿肿的性质 痰肿:肿势或软如棉馒, 大小不一,形态各异,无处不在,不红

5、不热, 皮色不变,见于瘰疬,脂瘤 气肿:皮紧肉软,按之凹陷,复手即其,似皮下藏气,富有弹性,不 红不热,常随喜怒消长,见于气瘿,乳癖。 疼痛原因风痛:痛无定处,忽彼忽此,走注甚速,遇风则剧。见于 行痹等。 4、辨脓 确认成脓的方法接触法透光法点压法穿刺法:为穿刺抽脓的 方法 B 超 第五章中医外科疾病的治法 1、消法:是运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和方药,使初起的肿疡得到消散 不使邪毒结聚成脓, 是一切肿疡初起的治法总则, 适用于尚未成脓的 初期肿疡和非化脓性肿块性疾病以及各种皮肤疾病 托法:是用补益气血和透脓的药物,扶助正气,托毒外出,以免毒 邪扩散和内陷治疗法则。适用于外疡中期,即成脓期,此时热毒已

6、腐 肉成脓由于疮口一时溃破,或机体正气虚弱,无力托毒外出,均会 导致脓毒留滞。 分为补托和透托两种方法 透托:透托法用毒气虽盛而正气未衰者可用透脓的药物促其早日脓出 毒泄消肿痛减,以免脓毒旁窜深溃 补托:用于正虚毒盛,不能托毒外出,疮形平塌,根盘散漫不收,难 溃难腐的虚证 补法:就是用补养的药物,恢复其正气,助养其新生,使疮口早日 愈合的治疗方法。适用于溃疡后期,此时毒势已去,精神衰疲,血气 虚弱,脓水清稀,肉芽灰白不实,疮口难敛。 2、清热法:是用寒凉药物,使内蕴之热毒得以清解。由于外科创疡 多因火毒所生, 所以清热法是外科主要的治疗法则,但必须分清热之 盛衰,火之虚实,实火宜清热解毒;热在

7、气分者,当清气分之热;邪 在营分者,当清血分之热;阴虚火旺者,当养阴清热 清热法方剂药物适应症 清热解毒法 五味消毒饮 蒲公英 紫花地丁金银花,连翘,蚤休野菊花等 热毒之症,症见局部红肿热,伴发热烦躁,口咽干燥,舌红苔黄,脉 数等,如疔疮 ,疖,痈等诸疮疡 清气分之热法 黄连解毒汤 黄连,黄柏,黄芩,石膏等 局部色红或皮色不变,灼热肿痛的阳症,或皮肤病之皮损焮红灼热, 脓包,糜烂并伴壮热烦躁,口干喜冷饮,溲赤便干,舌质红,苔黄腻 或黄糙,脉洪数者,如颈痈,流注,接触性皮炎,脓包疮等 清血分之热法 犀角地黄汤,清营汤 水牛角,鲜生地,赤勺,丹皮,紫草,大青叶等 热邪侵入营血,症见局部焮红灼热的外

8、科疾病,如烂疔,发,大面积 烧伤;皮肤病出现红斑,瘀点,灼热,如丹毒,红蝴蝶疮等,可伴有 高热,口渴不欲饮,心烦不寐,舌质红绛,苔黄,脉数等 养阴清热法 知柏地黄丸 生地,玄参,麦冬,龟板,知母等 阴虚火旺的慢性病症,如红蝴蝶疮,有头疽溃疡后,蛇串疮恢复期, 或走黄,内陷后阴伤有热者 清骨蒸潮热法 清骨散 地骨皮,青蒿,鳖甲,银柴胡等 瘰疬,流痰后期虚热不退的病症 清心开窍 安宫牛黄丸、紫雪丹 热毒内传见烦躁不安,神昏谵语,舌红绛,苔焦黑而干,脉洪数或细 数,如疔疮走黄、有头疽内陷 注意点:应用清热药物切勿太过,必须兼顾胃气,如过用苦寒,势必 损伤胃气而致纳呆,呕恶,泛酸,便溏等症状,尤其在疮

9、疡溃后体质 虚弱者更宜注意,过投寒凉能影响伤口愈合 托法可分为透托法和补托法两类。 其中补托法又可分为益气托毒法和温阳托毒法。透托方,如透脓散; 益气托毒散;温阳托毒方,如神功内托散。 疮疡阳证:金黄膏,玉露膏 半阴半阳证:冲和膏 阴证:回阳玉龙膏 3、切口选择:以便于引流为原则,选择脓腔最低点或最薄处进刀, 一般疮疡宜循经直切, 免伤血络;乳房部以乳头为中心, 放射状切开, 免伤乳络;面部应尽量沿皮肤的自然纹理切开;手指脓肿应从侧方切 开;关节区附近的脓肿, 切口尽量避免越过关节; 若为关节区域脓肿, 一般施行横切口, 弧形切口或 S 形切口,因为纵切口在疤痕形成后易 影响关节功能;肛旁低位

10、脓肿,应以肛管为中心,作放射状切口 4、结扎法:又名缠扎法,是将线缠扎于病变部位与正常皮肉分界处, 通过结扎,促使病变部位经络阻滞,气血不通,远端结扎的病变组织 失去营养而致逐渐坏死脱落,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一种方法。 5、挂线法:采用普通丝线或药制丝线或纸裹药线或橡皮筋线等来挂 断瘘管或窦道的治疗方法。 第七章疮疡 1、疖:其特点是肿势局限,范围(直径,下同)多小于3CM,突起 根浅,色红、灼热、疼痛,易脓、易溃、易敛。 病因:常因内郁湿火,外感风邪,两相搏结,蕴阻肌肤所致;或夏秋 季节,感受暑毒而生;或因天气闷热,汗出不畅,暑湿热蕴蒸肌肤, 引起痱子,复经搔抓,破伤染毒而成 颜面部疔疮的初期

11、表现: 在颜面部某处肌肤上忽起一粟米样脓头,或 养或麻,以后逐渐红肿热痛,肿势范围虽然只有36CM 左右,但根 深坚固,如钉丁之状,严重者有恶寒发热等全身症状 手足部疔疮切开:脓成应及早切开排脓,一般尽可能循经直开,蛇 眼疔宜沿旁0.2CM 挑开引流;蛇头疔宜在指掌面一侧作纵行切口, 务必引流通畅,必要时可对口引流,不可在掌面正中切开;蛇肚疔宜 在手指侧面作纵行切口, 切口长度不得超过上下指关节面;托盘疔应 依掌横纹切开,切口应够大,保持引流通畅,手掌处显有白点者,应 先剪去厚皮, 再挑破脓头, 注意不要因手背脓肿较手掌为甚而误认为 脓腔在手背部而妄行切开。 甲下溃空者应拔甲, 拔甲后敷以红油

12、膏纱 布包扎 2、痈:其特点是:局部光软无头,红肿疼痛(少数初起皮色不变), 结块范围多在 69CM 左右,发病迅速,易肿,易脓,易溃,易敛, 或伴有恶寒发热,口渴等全身症状,一般不会损伤筋骨,也不易造成 内陷。 火毒凝结证 证候:局部突然肿胀,光软无头,迅速结块,皮肤焮红,灼热疼痛; 日后逐渐扩大,变成高肿发硬;重者可伴有恶寒发热、头痛、泛恶、 口渴。舌苔黄腻、脉弦滑或洪数。 治法:清热解毒,行瘀活血,方药:仙方活命饮加减。发于上部,加 牛蒡子,野菊花;发于中部,加龙胆草,黄芩,山栀;发于下部,加 苍术,黄柏,牛膝 3、颈痈:特点是多见于儿童,冬春易发,初起时局部肿胀、灼热、 疼痛而皮色不变

13、,结块边界清楚,具有明显的风温外感症状。 证型 风热痰毒证治法:散风清热,化痰消肿。方药:牛蒡解毒汤 或银翘散散加减 4、有头疽:其特点是初起皮肤上即有粟粒样脓头,焮热红肿胀痛, 迅速向深部及周围扩散,脓头相继增多,溃烂后状如莲蓬,蜂窝,范 围常超过 912CM,大者可在 30CM 以上。好发于颈后,背部等皮肤 厚韧处,多见于中老年人及消渴病患者,并容易发生内陷。有头疽的 病程为 4 周。 切开:酿脓期:若脓腐阻塞疮口,脓液蓄积,引流不畅者,可用五五 丹药线或八二丹药线多枚分别插入疮口,蚀浓引流,或用棉球蘸五五 丹或八二丹,松松填于脓腔以祛腐。若查疮肿有明显的波动感,可采 用手术扩创排毒,作十

14、字或十十字形切口,务求脓泄畅达,如大块坏 死组织一时难脱,可分次祛脓,以不出血为度。切开时应注意尽量保 留皮肤,以减少愈合后疤痕形成 5、丹毒:是患部皮肤突然发红成片,色如涂丹的急性感染性疾病。 本病发无定处。相当于西医的急性网状淋巴管炎, 由丹毒链球菌感染。 根据发病部位不同命名: 生于躯干部者,称为内发丹毒,生于下肢者, 称流火;生于头面的, 称抱头火丹;新生儿多生于臀部的, 称赤游丹。 6、发:是病变范围较痈大的急性化脓性疾病,其发病特定:局部红 肿,但中间明显隆起而色深,四周肿势较轻而色较浅,边界不清,胀 痛呈持续性,化脓时跳痛,大多发生坏死,化脓溃烂,一般不会反复 发作 辨证论治:风

15、热毒蕴证;治法:疏风清热解毒;方药:普济消毒饮 加减;大便干结者,加生大黄,芒硝;咽痛者,加生地,玄参肝脾 湿火证;治法:清肝泻火利湿;方药:柴胡清肝汤,龙胆泻肝汤或化 斑解毒汤加减 7、走黄:是疔疮火毒炽盛,早期失治,毒势未能及时控制,走散入 营,内攻脏腑而引起的一种全身性危急疾病。又名癀走。 病因为:火毒炽盛,毒入营血、内功脏腑。 内陷:是疮疡阳证疾患过程中,因正气内虚,火毒炽盛,导致毒邪走 散,正不胜邪,毒不外泄,反陷入里,客于营血,内传脏腑的一种危 急疾病。 病因 火陷:阴液不足,火毒炽盛 干陷,病因为气血两亏,正不胜邪 虚陷,毒邪虽已衰退,而气血大伤,脾气不复,肾阳亦衰 干陷:发生于

16、有头疽的 12 候毒盛期的称火陷病因为阴液不足,火毒 炽盛。 ; 发生于 23 候溃脓期的称干陷, 病因为气血两亏, 正不胜邪。; 发生于 4 期收口期的称虚陷气血大伤,脾气不复,肾阳亦衰。 9、瘰疬:是一种发生于颈部的慢性化脓性疾病。因其结核多枚,累 累如串珠状,故名瘰疬,又名疬子颈,老鼠疮。 其特点是多见于体弱儿童或青年,好法于颈部两侧,亦可延及颌下、 缺盆、腋部,病程进展缓慢。发病前常有虚劳病史。 鉴别诊断发(蜂窝组织炎)丹毒 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厌氧菌-溶血性链 球菌 部位全身各处皮下、筋膜下、肌肉间隙头面、小腿皮内 网状淋巴 局部症状暗红、中央明显、边界不清、鲜红色,

17、中央较淡,边界清 楚、 肿 较明显、大于炎症范围轻度、边缘稍高于正常皮肤 痛 持续性烧灼样,面部剧痛 化脓常有无 复发无常有 第八章乳房疾病 1、乳痈:病因 1、乳汁郁积2、肝郁胃热3、感受外邪。 气初起临床表现:常有乳头皲裂,哺乳时乳头刺痛,伴有乳汁排 泄不畅或结块,乳房局部肿胀疼痛,皮色不红或微红,皮肤不热或微 热。或伴有全身不适,恶寒发热,食欲不振,脉滑数。 鉴别诊断:炎性乳腺癌:多见于青年妇女,尤其是妊娠期或哺乳期。 患乳迅速增大,常累及整个乳房的1/3 以上,尤以乳房下半部为甚。 病变局部皮肤呈暗红或紫红色,皮肤肿胀有一种韧性感, 毛孔深陷呈 橘皮样改变,局部无痛或轻压痛。同侧腋窝淋

18、巴结明显肿大,质硬固 定。全身症状较轻,体温正常,白细胞计数不高,抗炎治疗无效。本 病进展较快,预后不良。 切口:应以按乳络方向并与脓腔基底大小一致,切口位置应选择脓肿 稍低的部位, 使引流通畅而不致形成袋脓,应避免手术损伤乳络形成 乳漏。乳晕旁 -小弧形切口 乳房-放射状切口 深后部脓肿 -下褶皱处弧形切口,不要切入乳晕内,以免伤及乳络而 成瘘 2、乳漏 病因:乳房部漏多因乳痈、乳发失治,脓出不畅;或切开不当,损伤 乳络,乳汁从疮口溢出,以至长期流脓、溢乳而形成。或因乳痨溃后 身体虚弱,日久不愈所致。 乳晕部漏;多因乳头内缩凹陷,感染毒邪;或脂瘤染毒溃脓,疮口日 久不愈而成漏。 5、乳癖:一

19、种乳腺组织的既非炎症也非肿瘤的良性增生性疾病。相 当于西医的乳腺增生病。 其特点是单侧或双侧乳房疼痛并出现肿块,乳痛和肿块与月经周期及 情志变化密切相关。 辨证论治:内治肝郁痰凝证 治法:疏肝解郁,化痰散结。 方药:逍遥蒌贝散加减 冲任失调证 治法:调摄冲任 方药:二仙汤和四物汤加减 6、乳核(乳腺纤维腺瘤):其特点好发于 2025岁的青年妇女,乳中 结核,形如丸卵,边界清楚,表面光滑,推之活动。 7、乳岩:其特点是乳房部出现无痛、无热、皮色不变而质地坚硬的 肿块,推之不移,表面不光滑,凹凸不平,或乳头溢血,晚期溃烂, 凹如泛莲。 病因:情志失调饮食失节冲任不调 鉴别要点乳腺纤维腺瘤 (乳核)

20、乳腺大导管内乳头状瘤(乳衄)乳腺癌(乳岩)乳 腺 增生病(乳癖) 好发年龄2030岁多见 4050岁多见 4060岁多见 3045岁多见 肿块特点大多为单个,也可有多个,圆形或卵圆形,边缘清楚,表 面光滑,质地坚实,生长比较缓慢多在乳头附近,单个,绿豆大 小,圆形肿块,边缘清楚,质地软或中等多为单个,形状不规则, 边缘不清楚,质地硬或不均匀,生长速度较快常为多个,双侧乳房 散在分布,形状多样,可为片状,结节,条索,边缘清或不清,质地 软或韧或有囊性感 疼痛无 可有压痛少数病历有疼痛明显胀痛,多有周期性或与情 绪变化有关 与皮肤及周围粘连情况无粘连无粘连极易粘连,皮肤呈酒窝 征或橘皮样变无粘连

21、活动度好,用手推动时有滑脱感可活动早期活动度可,中期 及晚期活动肿块固定可活动 乳头及分泌物情况乳头正常,无分泌物乳头正常,常有血性分 泌物溢出,多为单孔乳头可缩回或被牵拉;可有分泌物溢出,血 性或水样,多为单孔乳头正常,部分有分泌物溢出或挤压后才有, 多为乳汁样或浆液样,常为双侧多孔 淋巴结肿大无 无 可有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质地硬,活动度差 无 8、瘿病的病因病机: 是在致病因素的作用下导致脏腑经络功能失调, 气滞血瘀痰凝结于颈部,逐渐形成瘿病。 气滞 血瘀 痰凝 痰火郁结冲任失调 9、肉瘿:甲状腺的良性肿瘤。特点:颈前喉结一侧或两侧结块,柔 韧而圆,如肉之瘿,随吞咽上下移动,发展缓慢。

22、10、气瘿:特点:多发生在青春期, 甲状腺呈弥漫性肿大, 质软不痛, 皮色如常,腺体随吞咽动作而上下移动,可压迫气管、食管、血管、 神经等而引起各种症状。 11、石瘿:病因病机:由于情志内伤,肝脾气逆,痰湿内生,气滞血 瘀,瘀血与痰湿凝结,上逆于颈部而成。亦有由肉瘿日久转化而来。 第十一章皮肤及性传播疾病 1、辨皮肤病的常见症状 自觉症状:最常见瘙痒,其次是疼痛,灼热、麻木、蚁行感 其他觉症状原发性皮损:斑疹,丘疹,风团,结节,脓疱,疱疹 继发性皮损:鳞屑,糜烂,溃疡,痂,抓痕,皲裂,苔藓样变,色 素沉着,皮肤萎缩 苔藓样变常见于慢性瘙痒性皮肤病。 2、外用药的使用原则: 1 要根据病情阶段用

23、药 2 注意控制感染 3 用药宜先温和后强烈 4 用药浓度宜先低到高 5 随时注意药敏反应 6外用软膏注意第二次涂药时要用棉花蘸上各种植物油或石蜡轻轻楷 去上次用的药膏,切不可用汽油或肥皂、热水擦洗 3、蛇窜疮:是一种皮肤上出现成簇水疱,多呈带状分布,痛如火燎 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 特点时:皮肤上出现红斑, 水疱,或丘疹,累累如窜珠, 排列呈带状, 沿一侧周围神经分布区出现,局部刺痛或伴有核肿大 辨证论治: 肝经郁热证治法:清泄肝火,解毒止痛,方药:龙胆泻肝汤加紫草, 板蓝根,玄胡索等,发于头面者,加牛蒡子,野菊花,有血疱者,加 水牛角粉,牡丹皮,疼痛明显者,加制乳香,制没药 脾虚湿蕴证治法:健

24、脾利湿,解毒止痛,方药:除湿胃苓汤加减, 发于下肢者,加牛膝,黄柏,水疱大而多者,加土茯苓,(碑解)车 前子 气滞血瘀证治法:理气活血,通络止痛,方药:柴胡疏肝散合桃红 四物汤加减,心烦眠差者,加珍珠母,牡蛎,山栀子,酸枣仁,疼痛 剧烈者,加玄胡索,制乳香,制没药,蜈蚣 4、脚湿气:相当于西医的足癣,分为:水疱型,糜烂型,脱屑型。 水疱型,糜烂型常因抓破而继发感染,致小腿丹毒、红丝疔或足丫化 脓。 5、湿疮:根据病程可分为:急性湿疮,亚急性湿疮,慢性湿疮 接触性皮炎:指皮肤或粘膜接触某些外界致病物质所引起的皮肤急性 或慢性炎症反应 6、急性湿疮与接触性皮炎的鉴别 急性湿疮接触性皮炎 病因病因常

25、不明确有明显的病因 部位不固定,常对称发生常限于接触部位 皮疹多形性,丘疹,水疱等边界弥漫不清较单一,有水肿,水疱, 境界清楚 接触史不明确有 主要症状瘙痒剧烈痒或灼热感 转归常有复发去除病因则较快痊愈,不再接触即不复发 斑贴实验阴性多阳性 7、瘾疹:是一种皮肤出现红色或苍白色风团,时隐时现的瘙痒性、 过敏性皮肤病。 特点:皮肤上出现瘙痒性风团, 发无定处,骤起骤退, 退后不留痕迹 8、牛皮癣特点:皮损多是圆形或多角形的扁平丘疹融合成片,剧烈 瘙痒,搔抓后皮损肥厚,皮沟加深,皮脊隆起,极易形成苔藓样变 9、淋病:与非淋菌性尿道炎的鉴别诊断主要有沙眼衣原体和解脲支 原体感染引起。其潜伏期较长;尿

26、道炎症较轻,尿道分泌物少;分泌 物查不到淋球菌,有条件的可做衣原体、支原体检测。 11、二期梅毒皮损特点:可有斑疹(玫瑰疹)、斑丘疹、丘疹鳞屑性 梅毒疹、毛囊疹、脓疱疹、蛎壳状疹、溃疡疹等。这些损害可单发也 可合并出现。 第十二章肝门直肠疾病 1、齿线:肛瓣与直肠柱基底在直肠与肛管交界处形成一条不整齐的 交界线;称为齿线,齿线的上下组织结构明显不同,是临床上的重要 标志线。 肛管直肠环: 外括约肌的深、 浅二部围绕直肠纵肌及肛门内括约肌 并联合肛提肌的耻骨直肠肌,环绕肛管直肠连接处,组成一肌环。手 术时切断该环将引起肛门失禁。 辨症状 便血是肛门直肠疾病最常见的症状,可见:内痔肛裂 直肠息肉直

27、 肠癌等 便血:儿童便血,大便次数和性质无明显改变者,多为直肠息肉 肿痛:常见于肛旁脓肿,内痔嵌顿,外痔水肿,血栓外痔等病 脱垂:是 II 和 III 期内痔,息肉痔,直肠脱垂的常见症状 流脓:常见于肛痈或肛瘘 3、辨部位:内痔好发于肛门齿线以上3,7,11 点处;赘皮外痔多发 于 6,12 点处;环形的结缔组织外痔多见于经产妇;血栓外痔好发于 肛缘 3,9 点处;肛裂好发于6,12 点处 4、肛管直肠指诊:了解直肠下部、肛管以及肛门周围病变。 5、内痔 其临床表现:便血、脱出、肛周潮湿、瘙痒、疼痛、便秘 分度:由于病程长短不同,分为三期 I 度 便时带血, 滴血或呈喷射状出血, 便后出血可自

28、行停止, 无痔脱 出 II 度 常有便血,排便时有庤脱出,便后自行回纳 III 度 偶有便血,排便或久站、咳嗽劳累、负重时痔脱出,需用手换 纳 4 度 偶有便血,痔脱出不能还纳,多伴感染,水肿、糜烂和坏死, 疼痛剧烈 6、血栓性外痔:其特点是肛门部突然剧烈疼痛,并有暗紫色血块。 好发于膀胱截石位的3、9 点处。 7、肛漏:分类:单纯性肛漏和复杂性肛漏 复杂性肛漏(指在肛门内外有3 个以上的开口; 或管道穿通 2 个以上 间隙;或管道多而支管横生;或管道绕肛门而生,形如马蹄者,称为 马蹄形肛瘘), 也可分:低位单纯性肛漏,低位复杂性肛漏,高位单纯性肛漏,高位 复杂性肛漏 10、肛裂:其特点:肛门

29、周期性疼痛,出血,便秘 第十四章周围血管疾病 1、周围血管疾病:常见症状 1 疼痛(间歇性疼痛,持续性疼痛) 、 2 皮肤温度异常、 3 皮肤颜色异常、 4 感觉异常、 5 肢体增粗或萎缩、 6 溃疡和坏疽 股肿 主要临床表现为肢体肿胀, 疼痛,局部皮肤温度升高和浅静 脉怒张四大症状,可并发肺栓塞和肺梗塞而危及生命。 并发症:急性股动脉痉挛(疼痛性股蓝肿)和肺动脉栓塞。 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肢体肿胀,浅静脉曲张,色素沉着,溃疡形 成) 早期治疗原则多采用清热利湿、活血化瘀法。 早期护理原则:患深静脉血栓形成后应卧床休息,抬高患肢,发病1 各月内不宜进行剧烈运动, 以防栓子脱落引起并发症。 对

30、长期卧床的 病人应鼓励病人作足背屈活动, 必要时可对小腿肌肉进行刺激以使小 腿肌肉收缩,防止静脉血栓形成。 3、筋瘤主要临床表现为筋脉色紫,盘曲突起如蚯蚓状,形成团状 4、臁疮:主要发于双小腿内外侧的下三分之一处。 4、脱疽:好发于青壮年男子、老年人或糖尿病病人。 临床表现: 一期【局部缺血期】二期【营养障碍期】三期【坏死期或坏疽期】 辨证论治: 【寒湿阻络型】证候:患趾(指)喜暖怕冷,麻木、酸胀疼痛,多走 则疼痛加剧,稍歇痛减,皮肤苍白,触之发凉,趺阳脉搏动减弱,舌 淡、苔白腻、脉沉细。治法:温阳散寒,活血通络,方药:阳和汤 【血脉瘀阻型】患趾(指)酸胀疼痛加剧,夜难入寐,步履艰难,患 趾(

31、指)皮色暗红或暗紫,下垂更甚,皮肤发凉干燥,肌肉萎缩,趺 阳脉搏动减弱,色暗红或有瘀斑,苔薄白,脉涩。治法:活血化瘀, 通络止痛,方药:桃红四物汤 【湿热毒盛型】患肢剧痛,日轻夜重,局部肿胀,皮肤暗紫,溃破腐 烂,肉色不鲜,身热口干,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腻,脉数。治法: 清热利湿,活血化瘀,方药:四妙勇安汤 【热毒伤阴型】皮肤干燥,毫毛脱落,指甲增厚变形,肌肉萎缩。指 呈干性坏疽,口干欲饮,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弦细数。治法: 清热解毒,养阴活血,方药:顾步汤 【气音两虚型】病程日久, 坏死组织脱落后创面久不愈,肉芽暗红或 淡而不鲜;倦怠乏力,口渴不欲饮, 面色无华,形体消瘦,五心烦热; 舌

32、淡尖红,少苔买细无力。治法:益气养阴,方药:黄氏鳖甲汤 5、烧伤面积计算1、手掌法2、中国九分法3、儿童烧伤面积计算 法 烧伤深度的判断 一、烧伤面积估计 一、烧伤面积的计算: 所谓烧伤面积是指皮肤烧伤区域占全身体表面积的百分数。临床 上常用的计算方法两种,一种叫“手掌法”,即不管男女老少,伤者 五指并拢,一侧手掌所占的面积为其本人全身体表面积的1%;另一 种方法叫“中国九分法” ,即头、面、颈各占3%(共 9%) ,躯干前、 后面和会阴部各占13%、13%和 1%(共 27%) ,双手、双前臂和双上 臂各占 5%、6%和 7%(共 18%) ,双足、双小腿、双大腿和双臀部各 占 7%、13%

33、、21%和 5%(共 46%) ,但女性和小孩有点不同,成年 女性双足和双臀各占6%,小孩头部为 9(12年龄) 、双下肢为 46 (12年龄) 。 二、烧伤深度的判断: I 度:伤及表皮浅层,局部轻度红肿,灼痛,无水泡形成,不需 特殊处理, 35 天自愈,不留瘢痕。 浅 II 度:伤及表皮及真皮浅层,剧痛,红肿明显,形成较大水 泡,泡壁薄,泡液较清,泡皮剥脱后见基底潮红,如果处理得当,10 天左右可以愈合,愈后早期有色素沉着,一般无瘢痕形成。 深 II 度:伤及真皮深层,疼痛较迟钝,肿胀明显,水泡不大, 泡壁较厚,泡液较浑浊,基底较苍白或红白相间, 如果处理得当, 3 4 周可以愈合,愈后有

34、不同程度的瘢痕增生。 III 度:伤及皮肤全层甚至皮下组织、肌肉、骨骼,感觉和疼痛消失, 无水泡,冰凉、无弹性呈皮革样,苍白、焦黄甚至炭化,理论上,III 度烧伤直径超过 5 公分,则需要手术植皮才能愈合。 三、烧伤严重程度的分类: (一)轻度烧伤:总面积9%以下的 II 度烧伤。 中度烧伤:总面积 10%29%或 III 度面积 10%以下的烧伤。 重度烧伤:总面积 30%49%或 III 度面积 1019%的烧伤。 特重烧伤:总面积50%以上或 III 度面积 20%以上的烧伤。 (二)小面积烧伤:相当于轻度烧伤。 中面积烧伤:相当于中度烧伤和重度烧伤。 大面积烧伤:总面积51%80%或

35、III 度面积 21%50%的 烧伤。 特大面积烧伤:总面积81%以上或 III 度面积 51%以上的烧伤。 肠痈的变证: 1、慢性肠痈 2、腹部包块 3、湿热黄疸 4、内外瘘形成 鉴别诊断 ;1、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2、右侧输尿管结石3、妇产科 疾病:宫外孕、卵巢滤泡或黄体囊肿破裂、卵巢囊肿扭转、急性输卵 管炎 有时还与急性胃肠炎、右侧肺炎和胸膜炎、急性胆囊炎 辨证论治: (1)内治 瘀滞证 证候:转移性右下腹痛,呈持续性、进行性加剧,右下腹局限性 压痛或拒按;伴恶心纳差,可有轻度发热;苔白腻,脉弦滑或弦紧。 治法:行气活血,医 |学教育网搜集整理通腑泻热。 方药:大黄牡丹汤合红藤煎剂加减。

36、气滞重者,加青皮、枳实、 厚朴;瘀血重者,加丹参、赤芍;恶心加姜半夏、竹茹。 湿热证 证候:腹痛加剧,右下腹或全腹压痛、反跳痛,腹皮挛急;右下 腹可摸及包块;壮热,纳呆,恶心呕吐,便秘或腹泻;舌红苔黄腻, 脉弦数或滑数。 治法:通腑泻热,利湿解毒。 方药:复方大柴胡汤加减。或犬黄牡丹汤合红藤煎剂加败酱草、 蒲公英。湿重者加藿香、佩兰、薏苡仁;热甚者加黄芩、黄连、蒲公 英、生石膏;右下腹包块加炮山甲、皂刺。 热毒证 证候:腹痛剧烈,全腹压痛、反跳痛,腹皮挛急;高热不退或恶 寒发热,时时汗出,烦渴,恶心呕吐,腹胀,便秘或似痢不爽;舌红 绛而干,苔黄厚干燥或黄糙,脉洪数或细数。 治法:通腑排脓,养阴

37、清热。 方药:大黄牡丹汤合透脓散加减。若持续性高热或往来寒热,热 在气分者加白虎汤,热在血分者加犀角地黄汤;腹胀加厚朴、青皮; 口干舌燥加生地、玄参、石斛、天花粉;若见精神萎顿,肢冷自汗, 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或体温不升反降,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等, 此为阴损及阳,治宜温阳健脾,化毒排脓,方用薏苡附子败酱散合参 附汤加减。病情较重时,易生变证,要严密观察, 中药最少每日 2 剂, 分 46 次服,若病情发展,应及时手术。 (2)外治 无论脓已成或未成,均可选用金黄散、玉露散或双柏散,用水或 蜜调成糊状,外敷右下腹; 或用消炎散加黄酒或加醋调敷;如阑尾周 围脓肿形成, 可先行脓肿穿刺抽脓, 注入抗生素(23 天抽脓 1 次) , 用金黄膏或玉露膏外敷。 还可采用通里攻下、清热解毒等中药肛滴,如大黄牡丹汤、复方 大柴胡汤等煎剂150200ml,直肠内缓慢滴人(滴入管插入肛门内 15cm 以上,药液 30 分钟左右滴完),使药液直达下段肠腔,加速吸 收,以达到通腑泻热排毒的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