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圆柱的认识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P17T8内容及“做一做二教学目标:1、认识圆柱,掌握圆柱各部分的名称及特点。2、能建立圆柱的几何模型,体验从实物中抽象出图形的学习方法。3、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比较和探索的过程,提高分析,推理和判断能力。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圆柱的基本特征。教学难点:发展空间观念,掌握圆柱的基本特征。教学准备: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三角尺、直尺、学习单教学过程:一、引“新”明标一引入新课,明确目标1、创设情境教师出示粉笔盒,问:“这是什么图形”?唤起对学生已有经验的回顾,为新知识的学习作铺垫。2、揭题明标揭示课题后,启发学生思考回答:关于圆柱,你想了解它的哪些知识
2、学生自由回答,师将问题整理后抓住关键词读、写、说并板书)二、探“新”依标一依标导学,探究新知(一)自学一发现圆柱。1、找一找:生活中你还在哪儿见过圆柱?2、展一展:实物展示生活中的圆柱:保温杯、唇膏、电池、圆的笔筒。3、看一看、想一想:认真看课本P17,重点观察圆柱由哪些部分组成,要边看,边思考:这个圆柱形的物体,它由哪儿部分组成的,这些部分有什么特征?观察圆柱的上、下两个平面,分别是什么形状?你觉得,两个底面有什么特征?4、说一说让学生自说说自己的思考结果,验证圆柱的上、下底面是两个大小相等的圆。5、读一*读圆柱是由3个面围成的,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圆柱周围的面(上下两个面除外)
3、叫做侧面。圆柱的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二)共学一小组合作,理解圆柱、剪一剪,量一量,议一议拿出你制作的圆柱模型,四人小组讨论:圈:剪一剪你的圆柱模型。量一量:量圆柱上下两个底面的半径、直径;及身高不同大小圆柱的高。说:说一说你发现的圆柱两个底面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圆柱的周围是什么形状?圆柱的高矮和什么有关系?2、展一展,评一评讲解要求:你发现的圆柱上下两个面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圆柱周围的面(上下面底面除外)是什么形状?圆柱的高矮和什么有关系?小结:圆柱是由3个面围成的,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圆柱周围的面(上下两个面除外)叫做侧面。圆柱的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4、探究拓展把一张长方形
4、的硬纸贴在木棒上,快速转动木棒,看看转出来的是什么形状?小结:长方形硬纸围绕木棒快速转动,可以转成一个圆柱。三、测“新”评标一达标检测,评价目标1、课本第18页“做一做”第1题(1)指出下面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2)圆柱有几个底面?是什么形状?(3)圆柱有几个侧面,几条高?2、课本第18页“做一做”第2题(1)图一的旋转轴在哪里?(2)图二的旋转轴在哪里?(3)为什么同一个长方形会旋转不同的圆柱呢?3、练习三第1题根据你对圆柱的理解,你能准确地判断出下面的图形哪些是圆柱吗?想一想为什么其他图形不是圆柱?圆柱具有什么样的特征?四、结“新”拓标一全堂总结,拓展延伸在这节课中,你学会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圆柱底面2个侧面1个高一样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