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能源汽车及其产业链新趋势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热度延续,我国新能源车渗透率持续攀升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热度延续。据Marklines,截至2023年前三季度,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984万辆,具体到9月全球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85万辆和285.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6.6%和9.5%,前三季度,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107.5万辆和2106.9万辆,同比分别增长7.3%和8.2%o图:2019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及市场渗透率变化峨国新能源汽车近五年渗透率攀升,表现亮眼。近五年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不断提升,2023年前三季度,我国汽车销量达2106.9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627.8万辆,我国新能
2、源汽车市场渗透率高达29.8%,并呈现出不断攀升的态势。图:20222030全球新能源车销及预测(万辆)60 50 40 30 20 1O O2022 2023E 2024E 2025E 2026E 2027E 2028E 2029E 2030E 销墨(万辆)瞰计2022至2030年,全球新能源车复合增速达21.71%。新能源汽车仍将延续快速增长的趋势,据研究机构EVTank、伊维经济研究院预测,预计2022至2030年,全球新能源车复合增速达21.71%,销量增至5212万辆。我们认为,新能源汽车是全球汽车销售的重要增量。自主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新能源车是海外输出主力唱主品牌崛起,迈向汽车强
3、国。尽管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但自主品牌还没有完全具备国际化的优势,与美国、德国、日本等国的汽车品牌相比还有差距。近年来,我国新能源车产业链不断完善,新能源车逐渐成为我国优势产业,2022年中国自主品牌全球销量为1151万辆,占全球市场份额为14%,绝对数量来看已接近美国。图:2022年各国汽车品牌在国内和全球销统计(万辆)新能源汽车是拉动汽车出口的主力。2023年前三季度中国汽车出口371万辆,新能源汽车达125万辆,拉动中国汽车出口大盘增长的是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对汽车出口量增长的贡献率不断升高。据乘联会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80万辆,中国每出口100辆汽车,
4、有34辆是电动汽车,这一渗透率远高于过去年份。图:近五年汽车出口墨及新能源汽车出口数占匕&充计整车向上游延伸,供应链垂直整合实现系统降本唾车开始向上游延伸,从卷成本到卷技术、卷效率,供应链的垂直整合可以实现系统性降本。上游原材料产能投放周期需要3-5年,长于整车产品投放时间的2-3年,产能投放时间的延长给原材料供应商带来新机会、未来整车架构将向域融合、软硬解耦的电气架构革新转移,从而推动电气化系统与智能化系统不断跨链融合,实现系统性降本。畸的整零关系形成,汽车与手机供应链有望融合。零部件的关键性的作用使得电动零部件供应商正在逐渐成为汽车产业链中的主导力量。主机厂自主研发关键零部件可以加强对零部
5、件的安全性与成本的稳定性掌控,因此供应链呈现出共同研发、垂直整合的特点。而新能源车的高度电子化智能化又使得汽车与手机供应链的融合成为可能。汽车行业过去由外资引领,未来或由中国引领。国在新能源车领域占据绝对优势。根据乘联会2022年全球电动汽车销量排名数据,中国车企销量已占据全球市场半壁江山。其中比亚迪占据新能源车总销量排名第一,全年销售规模达到186.85万辆。表:2022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墨排名播名I车型品牌销量(干姆1ModelY特斯拉7362五菱宏光MINlEV上汽通用5733Model3特斯拉4914宋DM比亚迪4115海豚比亚迪2056秦PIUSDM-ibES三1957元PIUS比亚
6、迪1668ID.41549汉EVbE2E三14510汉DM129智能化体验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出海核心竞争力,助力中国迈入汽车行业引领者行列。中国新能源车企近年来一直在汽车智能化的配置与体验上不遗余力,智能座舱、辅助驾驶功能、手机APP控制车辆等智能化功能成为新能源汽车的标配,汽车及手机供应链融合,消费电子、大健康技术进入人们的视野。智能体验成为中国汽车抢眼的标签。新能源汽车是全球汽车销售的增量空间,中国新能源整车和产业链的优势有望使中国成为汽车行业新的引领者。图:新能源汽车智能化布局I笆Q主叱I车舞备厚大车内:W交互巡清0控大孱n%泊车1 AcC自动Ifi应I自动剥字郎1主遭保持三StJ电动车
7、电灯控制供应链趋势:互信、互融、互强,传统供应链格局正在重塑嗔车供应链趋势:互信、互融、互强。供应链和整车双方长期绑定,互相信任,打造确定性。互融就是共研,更多的是由主机厂来引领,和合作伙伴一起共研,攻克各个难关和供应链难题。互强就是长期绑定,长期合作,从而把供应链生态做得更好,让整车性能变强的同时,合作伙伴以及供应链体系通过联合开发,数据共享也将得到强化。哦车供应链的关系正在被重塑:由传统的垂直分层转变为专业分工的融合网状。主机厂不再只将供应链重心放在TieNL的供应商,对零部件也更加关注,汽车供应链也将从垂直链状的生态结构转向网状的生态关系,即共生关系,整车,TierO.5、TierlTi
8、er2Tier3等多企业展开合作,以此实现系统性的成本控制,驱动供应链变革。妹来汽车智能化将会依赖芯片、算法、软件等底层产品的进步,多方合作已逐渐成为贯穿整个汽车行业的生态的常态。原本二、三级零部件供应商将在全产业链上下游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供应链核心关系发生重大变化,三位一体强布局初形成嗔车供应链的核心关系正在发生重大变化:整车与零部件企业会形成新的产业组织关系,多种关系将并存。其中,零部件企业完全主导的情况下,整车企业封闭自研自产的模式是把双刃剑,在此种条件下强大的供应链能力成为决定企业生死的关键,整车企业或进行全栈自研,自建核心供应链。嗔车供应链也体现出了短链化、内部化、网络化、交互式的新
9、特点:短链化表现为电动汽车的零部件更少、价值链更短,汽车产业的增加值分布将更加集中;网络化表现为向电动汽车的转变将改变现有生产模式更多依托网络使得全球汽车价值链重组。内部化体现在不仅汽车产业,更多的轻资产、重关系、重知识型企业将占据技术密集型行业全球产业链的主导地位,核心技术的研发活动越来越内部化。未来做新能源车的企业,要想有盈利,产业链能力非常重要。车企统筹产业链,要争当链王。图:新能源汽车新型供应链关系新型产业格局零部件制造商*I_I产品购买者硬件.出行做务运营平台W位一体强大布局初步形成:囊括强大的供应链,强大的整车以及强大的品牌。供应商通过密切协作,联合开发,数据共享以重塑传统的供应链
10、体系,能够更好地实现研发、计划、节奏的同步,助力供应链系统性降本,提高整车品牌竞争力。智能交互和自动驾驶或为智能化下半场亮点嘴能化程度已经成为新能源汽车购车人群的重要考量,成为消费端衡量汽车产品竞争力的重要指标,根据J.D.Power连续第13年发布中国新车购买意向研究,智能化程度高成为除了环保,价格以外的关键要素。智能化体验成为购车主要因素。中国汽车消费者在购买汽车时,汽车智能化体验参考比重已经达到10.3%,明显高于前几年,汽车智能化体验重要性仅次于价格、品牌、能耗,高于安全性、动力表现、外观与购买体验等。图:考虑购买电动车各类因素受访者占比一二的县0美英42:或 防二m. -N交五 莫黑
11、Ka更驾笠 发书KW :、 t*5X 誉攵牝安支毫 缶, 也讨匕冶忤王重考虐购买电动车的黑氐受访者占比(%)嘴能交互和自动驾驶或为智能化下半场亮点。消费者对智能化体验的重视决定了新能源车下半场增量竞争核心在于智能化,未来新能源车舱内与舱外、手机与车的智能交互,不依赖高精地图的智能驾驶等进展有望加速。图:考虑购买电动车因素占比主/谈.;3.”“国内厂商有望复制欧美制零部件巨头成功模式供应链走向以客户为中心的toC模式ToC模式买单者不是企业决策者而是最终用户。:“8号Io时比ToBToC1就克更碰业务注1第且&票.业务浏8长.倚个企业之间业务埸IISW业务谢S%,并且IwF用户使用这个APP的
12、方R#别也不大收野对象买单者往往是企业的决策看最绦用户.或者弊源自于用户叁用鼎每里金蓑大,侬E是非境IE要的向用户收费.或出Wts睾暹三药野用BSSit里个发目额大.笄且买单者往往“是几个核心,集者,因此一般采用大客户情售的方式第个用户SMMKJ单个用户根本不可舸!专:田造冢S强中用户主霎以F场秀的的方RTl89C王要36对企业用户,带有一定行业性更依般市场雪的M企谣淞赫方向往往Ifi同期节却千号万制.所以TWb不了二次开发.产员的BJM*,WS硼猊不的美所有修ttB一询i能源车供应链ToC模式加速形成。不同于过去以大型整机厂为中心,如今供应链要具备直接面对客户的能力,以客户为中心,进行快速迭
13、代。供应链绿色化,满足欧美碳壁垒供应链绿色化是发展趋势,生产环节降碳是重点。主机厂的生产燃料和生产用电,占行业碳排放的15-20%;而供应商和用车主体的碳排放占汽车行业碳排放的75-85%,属于用车主体及供应商可控制价值链上的排放范围。因此,供应商减碳及新能源车辆占比提升是汽车行业降碳的关键。企号OOT8目你号M名需神目标与翱I202Sfit实现榷心JS中KJ.203S年实现价(Iel铁中和.2019在业内率先停用区加楂;!6行IIm4提宁E代等.宣打圮于POK年成为业内IS宝电池零酸工厂.并己完成2022年”中和认0.宁朝代202?洋出g答邮目AOO余项,累计减硅45万吨,然色电力使用比例上
14、升至26O%广汽亶园广汽*团布,将于2053前(Bt故2045年)实现产肥全生W同期的挈中和自线整碎030年之第发现尊舜故中、加云车的柳I占比达5330%,20耍之际观!能t中.Iel专车uig的有Il占比达珈OoV以煌迸2050年实现零碳排放.2021汪8月19日,比皎道正1期许山IMS百个零破踵区项目,打造中国琮品0苜个零能253W部Ir布承诺加入科学事目喇8议SClOnC。BaeeTargesnrttw(S8T),弁砂沃瑾内班慢全科字目标.助力伐国双械目然急步落地,推动卬持片方集RMi2025年实IeaM.Wite源东”占比a&32SW.Ii出-2045W中Kr的制!回氏即202S年实现
15、年*)万事目坏.翼中80*M最新5.SlllCtAQWQ6000bvwdonot Compriw more than X)15 penetration and L2L2. w* be over 30% penetration across all Bom箧成AUrora舌能计菖平台,由CpU.华为自动骂爱解决方去GPU.Al等贵牛组成可控制多个核更成自研CPgAl处理粉鄂=计算平台,融合切的件平台、侵作磔、中瓦口基于采SPr。Al超级计JtONl力毗;ADOPT自动蹴3浒放平台,全面成尚用主席鸵底盘拄制软件技术:可JWjSCALAR三队5塞22W电领域技术全球领先。从新能源汽车制造成本构成看,
16、三电系统占整车成本约50%O深耕三电系统行业是新能源车企打造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也是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快速发展的基石。在动力电池方面,据韩国SNEresearch数据显示,入围前10的有宁德时代、比亚迪、中创新航、亿纬锂能、国轩高科和欣旺达,六家中国企业的整体市占率达到了62.6%,相较于去年的56.7%大幅上升了5.9个百分点;在驱动电机方面,弗迪动力位居榜首,2023年上半年装机量62.1万套,市占率29.1%;在电控方面,弗迪动力以35.5%的市场份额位列第一。表:全国电池装车前10的供应商,中国占6家,墙速更高(Gwh)L名蜂2022.01-062023.01-0IHlWSilI1宁谢代
17、71.7112.056.2%2比亚迪23.647.7102.4%3LG新能源29.344.150.3%416.422.839.2%5SKOn13.715.916.1%68.213.058.8%7EfiSDI9.812.628.2%8亿纬理能2.66.6151.7%9郎科5科5.56.517.8%10fiXS3.24.644.9%供应链核心领域中国占优,广泛应用于全球。根据BloombergNEF对全球锂离子电池供应链的最新评级(2022年),中国在原材料、电池制造、下游需求等方面稳居榜首,在供应链核心领域占优。据易车网,特斯拉上海工厂的国产化率达95%以上,可见,中国供应链已广泛应用于全球品牌。表:全药电子电池供应恬排,中国居榜首(2022)|CountryBMHE8G枭fiBf.JMMM0台HlgChtne1117911Canada3804102US6410523Finland91521114Nxway18101375Germany214726SouthKorea17210657Sweden21Q3288JAPAn13381289Australia2159131110(本文数据来源于浙商证券,如若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