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课后作业.docx

上传人:极速器 文档编号:499729 上传时间:2025-07-29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5.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0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课后作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第20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课后作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第20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课后作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第20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课后作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第20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课后作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20课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课后作业一、选择题1北朝时期,一位农学家通过对黄河流域农业生产经验的总结,写成了一部对后世农学发展影响深远的著作。这部著作是()A.天工开物B.农政全书C.齐民要术D.水经注2 .齐民要术中有这样一句话:“湿耕泽锄,不如归去。”这体现了贾思勰怎样的农业思想?()A.要抓紧农时进行耕作B.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C.种植农作物要因地制宜D.要重视兴修水利3 .他是我国南北朝时期杰出的科学家,在数学、天文历法等方面都取得了卓越成就。他首次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比欧洲早了近千年。他是()A.祖冲之B.贾思勰C.郦道元D.顾恺之4 .祖冲之在天文历法

2、方面也有重大贡献,他制定的当时最先进的历法是()A.夏历B.殷历C.大明历D.授时历5 .汉字书法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一,魏晋南北朝时期书法艺术达到了新的高峰。被后人誉为“书圣”的书法家是()A.锤繇B.胡昭C.王羲之D.颜真卿6 .王羲之的书法风格独特,其代表作兰亭集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下列关于兰亭集序的描述,正确的是()A.笔画规整,结构严谨B.字体方正,刚劲有力C.飘逸潇洒,如行云流水D.笔画连绵,一气呵成7 .东晋时期,有一位画家擅长人物画,他的作品线条优美,人物栩栩如生,注重表现人物的精神气质。他的代表作有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这位画家是()A.阎立本B.吴道子C.顾恺之D.

3、张择端8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统治者为了宣扬佛教,开凿了许多石窟。其中,位于山西大同的著名石窟是()A.龙门石窟B.云冈石窟C.莫高窟D.麦积山石窟9 .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的佛像在造型上存在一定差异。云冈石窟的佛像具有典型的胡人特征,而龙门石窟的佛像则更多地体现了汉化风格。这种差异反映了当时()A.民族融合的趋势B.佛教传播的不同路径C.雕刻技艺的差异D.统治者喜好的变化10以下关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科技文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B.祖冲之的圆周率计算领先世界近千年C.王羲之的书法为后代书法发展提供了借鉴D.顾恺之的绘画作品以山水画为主11

4、某同学在学习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文化时,制作了如下知识卡片,其中错误的一项是()A.贾思勰齐民要术总结了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生产技术B.祖冲之圆周率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C.王羲之兰亭集序楷书代表作,被誉为“天下第一楷书”D.顾恺之一一女史箴图注重表现人物的精神气质12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虽然社会动荡,但科技文化依然取得了辉煌成就。这一时期科技文化发展的原因不包括()A.民族大融合B.南方经济的发展C.北方人民南迁D.统治者的高度重视13 .北朝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提到,种植作物要“正其行,通其风”。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A.增加作物的种植密度B.方便田间管理C.

5、促进作物的光合作用D.提高土地利用率14 .祖冲之在计算圆周率时,运用了刘徽开创的“割圆术”。他通过不断地分割圆,使圆内接正多边形的边数越来越多,从而逐渐逼近圆的周长。这种方法体现了()A.极限思想B.数形结合思想C.方程思想D.分类讨论思想15 .魏晋时期,书法艺术逐渐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这一时期书法艺术发展的主要原因是()A.造纸术的改进B.统治者的大力提倡C.士人群体的兴起D.佛教的广泛传播16 .顾恺之在绘画理论上提出了“以形写神”的观点。他认为,绘画不仅要描绘出人物的外形,更要传达出人物的精神风貌。下列作品中,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A.女史箴图B.清明上河图C.千里江山图D.富

6、春山居图17 .云冈石窟中的佛像雕刻精美,气势恢宏。其中一些佛像的服饰具有明显的西域风格,这反映了当时()A.丝绸之路的繁荣B.民族政权的并立C.江南经济的发展D.中外文化的交流18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科技文化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以下能体现这一特点的是()齐民要术总结了多个领域的生产技术祖冲之在数学和天文历法方面都有成就王羲之的书法融合了多种字体的特点顾恺之的绘画吸收了外来艺术的元素A.B.C.D.19 .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记载了许多农产品的加工方法,如酿酒、制醋、做酱等。这反映了当时()A.农业生产的商品化程度提高B.农产品的种类丰富C.人们的生活水平较高D.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20 .祖

7、冲之不仅在数学和天文历法方面有杰出贡献,还在机械制造等领域有所建树。他制造的“千里船”,据说能日行百里。这表明祖冲之()A.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B.对军事装备的发展有重要影响C.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文学家D.推动了交通运输业的大发展二、非选择题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齐民要术的书名中,“齐民”指平民百姓,“要术”指谋生的重要方法。该书系统地总结了六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劳动人民农牧业生产经验、食品的加工与贮藏、野生植物的利用,以及治荒的方法,详细介绍了季节、气候和不同土壤与不同农作物的关系,被誉为“中国古代农业百科全书”。材料二:祖冲之利用并发展前人创造的“割圆术”,在世界上第一次

8、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千年。他还制定出当时最先进的历法大明历,并设计制造了指南车、水碓磨、千里船等。(1)根据材料一,概括齐民要术的主要内容。(2)材料二中祖冲之取得的这些成就,反映了当时我国科技发展的什么特点?(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科技文化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2 .观察下面的书法作品,回答问题。(此处可描述书法作品的大致内容,如字体、风格等,因无法呈现图片,假设作品为兰亭集序的局部)(1)这幅书法作品的作者是谁?他生活在什么时期?(2)该作者的书法风格有何特点?他被后人誉为什么?(3)请简要介绍一下魏晋南北朝时期书法艺术发展的背景

9、2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佛教自西汉末年传入中国后,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得到了广泛传播。统治者大力提倡佛教,修建了许多寺庙和石窟。佛教的传播对中国的思想、文化、艺术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材料二:云冈石窟位于山西大同,始凿于北魏时期,是中国四大石窟之一。石窟内的佛像雕刻精美,风格独特,既有印度佛教艺术的影响,又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龙门石窟位于河南洛阳,开凿于北魏至唐代,佛像造型逐渐呈现出汉化的特点。(1)根据材料一,分析佛教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广泛传播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比较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佛像风格的差异,并说明这种差异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佛教的传播

10、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答案一、选择题1C2.B3.A4.C5.C6.C7.C8.B9.A10.D11.C12.D13.C14.A15.C16.A17. D18.D19.D20.A二、非选择题1. (1)总结了六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劳动人民农牧业生产经验、食品的加工与贮藏、野生植物的利用以及治荒的方法,介绍了季节、气候和不同土壤与不同农作物的关系。(2)科技成就领先世界,涉及领域广泛,体现了创新精神。(3)原因:民族大融合,各民族文化相互交流、借鉴;北方人口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劳动力,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为科技文化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前代科技文化的积累;一些科学家和艺术家的

11、不懈努力和创新精神。2. (1)作者是王羲之,生活在东晋时期。(2)书法风格飘逸潇洒,如行云流水。他被后人誉为“书圣”。(3)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土人群体对现实感到不满,转而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超脱。书法艺术成为他们表达情感和展示个性的重要方式。同时,造纸术的改进为书法艺术的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使得书法作品能够更广泛地传播。此外,这一时期文化教育的发展,也培养了一批具有较高文化素养的文人,他们对书法艺术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3. (1)原因:社会动荡,人民生活困苦,佛教教义能够给人们带来精神上的慰藉;统治者大力提倡,利用佛教来维护统治。(2)差异:云冈石窟佛像具有印度佛教艺术的影响,风格雄浑粗犷;龙门石窟佛像造型逐渐汉化,服饰飘逸。反映的历史现象:民族融合以及中外文化的交流。(3)积极影响:丰富了中国的思想文化,佛教的一些思想观念如因果报应、慈悲为怀等深入人心,影响了中国人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佛教题材成为文学创作的重要内容,佛教艺术如石窟艺术、寺庙建筑等为中国艺术增添了新的元素和风格;推动了哲学的发展,佛教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相互交融,促进了中国哲学思想的深化和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艺术/历史 > 中国史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