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保险业发展历程.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5012668 上传时间:2020-01-28 格式:PDF 页数:17 大小:11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保险业发展历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中国保险业发展历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中国保险业发展历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中国保险业发展历程.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中国保险业发展历程.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保险业发展历程.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保险业发展历程.pdf(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 中国保险业的发展历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的若干思考 一、中国保险业的发展历程 中国是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泱泱大国,保险思想和救济后备制度 有着悠久的历史。 早在 2500 年前,孔子就主张 “ 老有所终,壮有所用, 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荀子提出 “ 节用裕民,而善藏 其余” 、“ 岁虽凶败水旱,使百姓无冻馁之患” 。可谓最古老的社会保 险思想。 我国古代一直施行各种赈济制度。据记载,周朝已建立各级后备 仓储。战国以后,逐步形成一套较完善的仓储制度,魏有“ 御廪” ;韩 有“ 敖仓” ,汉代设有备荒赈济的 “ 常平仓 ” ,隋朝设 “ 义仓” ;宋朝和明 朝还出现了民间的

2、 “ 社仓” ,它属于相互保险的形式。宋朝还有专门赡 养老幼贫病的 “ 广惠仓 ” ,这可以说是原始形态的人身救济后备制度。 尽管我国保险思想和后备救济制度产生很早,但因中央集权的封 建制度和重农抑商的传统观念,商品经济发展缓慢。 从而保险业赖以 产生的经济基础和物质基础都不具备。所以, 始终没有产生商业保险。 中国资本主义形式的保险业是随着帝国主义对中国通商贸易和 经济侵略而来的。在鸦片战争前,外国商人在对华贸易中,为了应付 海盗、战争和变幻莫测的海上风险,需要保险的保障。1805 年,英、 印商人在广州成立 “ 谏当保安行 ” ,亦称为广州保险协会或广州保险 社,这是外商在中国开设最早的保

3、险公司。继英国之后,美国、法国、 - .- 德国、 瑞士、 日本等国的保险公司也相继来华设立分公司或代理机构, 经营保险业务。 第二次鸦片战争和甲午战争后, 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在一 些进步知识分子中产生了重大影响,如魏源、洪仁玕、郑观应、王韬、 陈炽等人,他们纷纷著述立说,阐述各自的保险观点,为中国民族保 险业的创建作了思想、 舆论准备。清廷维新派发动的戊戌变法运动也 为民族保险业的兴起提供了有利条件。1865 年 5 月 25 日,上海义和 公司保险行成立, 这是我国第一家民族保险企业,打破了外国保险公 司对中国保险市场的垄断局面。1865至 1912 年的 40 多年间,成立 的各类

4、华商保险公司约有35家。1912 年到 1925 年,陆续成立的保 险公司有 39 家。1926年到 1936年,全国有保险公司40 家,分支机 构 126 家。 随着中国保险业的发展, 有关保险立法亦为政府和社会人士所重 视。清光绪三十三年( 1907年)至宣统三年( 1911 年),先后拟订 了保险业章程草案、海船法草案和商律草案。北洋政府 时期,曾聘请法国顾问爱斯嘉拟订了保险契约法草案。1917年, 北洋政府农商部拟订了保险法草案。1929 年 12 月,国民政府公 布了保险法。 1935 年 5 月和 9 月,分别公布了简易人寿险法 和简易人寿保险章程。1937年 1 月,国民政府公布

5、了修改后的 保险法、保险业法和保险业实施法。 抗战期间,国民政府迁都重庆,内地保险业得到了相应的发展, 保险中心则由抗战前的上海转移到重庆。 - .- 抗战胜利后, 保险业中心复移上海。 集中在上海的大量游资再度 竟相投资保险业,保险机构猛增,呈现表面繁荣的景象,形成了民族 保险业发展的第三次高潮。 新中国建立后, 1949 年 10 月 20 日,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在北京 成立,宣告了新中国统一的国家保险机构的诞生。1952 年,中国人 民保险公司由中国人民银行改为财政部领导,至此我国由国营保险公 司垄断的独立保险市场初步形成。1953 年 3 月,中国人民保险公司 召开了第三次全国保险会议,

6、 会议通过了停办农业保险, 整顿城市业 务的决定。但由于农村的实际需要,1954年,又在东北等地区逐步 恢复农村保险业务。 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完成了对私营保险业的社 会主义改造, 太平、新丰两家保险公司通过合并实现全行业的公私合 营。由于认识上的错误,自1958年起,国内保险业务全部停办,直 至 1979 年才恢复。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1979 年 11 月,全国保险工作会议在北 京召开,国内保险业务开始复苏,进入到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到 1980 年底,除西藏以外的28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恢复了保险公 司分支机构,各机构总数达311 个。与此同时,海外保险业务也得到 很大发展,截

7、止 1990 年底,我国海外保险机构已发展到60 多家。保 险业也逐渐打破了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独家经营的格局。1986年,成 立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保险公司;1992 年,平安保险公司由区域性 保险公司改为中国平安保险公司;1991 年 4 月,中国太平洋保险公 司成立。同时, 吸引了世界各地许多保险公司纷纷来华设立联络机构。 - .- 1979 年成立的中国保险学会是以从事保险理论研究为宗旨的全国性 群众学术团体。另外,一批高等学府相继设立了保险专业。 1983 年,国务院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财产保险合同条例。 1985 年,发布了保险企业管理暂行条例。1992 年,中国人民银 行公布了保险代理

8、机构管理暂行条例。1995 年,全国人大颁布 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 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2 周年之际,中国保监会按照承诺, 宣布允 许外资财产险公司经营除法定保险业务以外的全部非寿险业务,增加 福州、厦门、宁波、沈阳和武汉等城市为保险业对外开放城市。 2008 年金融危机爆发后,国际竞争日益激烈,中国保险业面临 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同时, 中国保险市场也将迎来一个新的春天, 各类保险在全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二、我国保险业发展现状 1、保费收入规模迅速扩大 保险业是国民经济中增长最快的行业之一, 2006 年全国保费收入达 到 5,641 亿元,是 2002年的 1.8

9、倍,在世界排名第 9 位,比 2000 年 上升了 7 位。也就是说,中国保险业的国际排名平均每年上升1 位。 截至 2007年底,中国共有保险公司110 家,其中外资公司 43 家,比 2002 年底的 22 家公司增加了 21 家;中国保费收入达7035.8 亿元, 是 2002 年的 2.3 倍,同期,外资保险公司保费收入达420亿元,是 2002 年的 9.1 倍;外资保险占全国市场份额的5.9%,比 2002 年增加 4.4 个百分点。 2008 年全国各地区实现保费收入97840966.41 万元。 - .- 中国作为一个潜力无比巨大的对外完全开放的市场,对国际保险资本 有着非同一

10、般的吸引力, 许多国际知名的保险企业已把在中国发展业 务作为一个重要的战略来安排,对于中国的保险企业来说, 这就意味 着如果要在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就必须适应这一国际化发展的潮流, 中国保险行业已步入高速发展期, 保险行业的经营模式也向着多元化 发展,未来中国的保险业发展前景看好。 2、投资渠道稳步拓宽 2007 年是保险资金投资渠道稳步拓宽的一年。受益于资产价格的持 续上扬和投资渠道的拓宽,2007年 1 至 11 月份,保险资金运用余额 2.6 万亿元,收益率达10.87% ,为近年来最好水平。自2007 年 4 月 保监会将保险资金入市比例从5% 调高至 10% 后,保险机构在一、 二级

11、市场的活跃程度不言而喻,保险巨头身影频现,中小险企相继加入, 各保险公司投资股票的比例直逼上限。当然,保险资金的投资渠道绝 不会仅仅局限于 A股市场。 2007年 7 月,中国保监会公布的保险 资金境外投资管理暂行办法 明确规定,保险机构海外投资不得超过 上年末总资产的 15% ,投资范围包括固定收益类、 股票、股权等产品。 保监会批准中国平安保险公司运用不超过上年末总资产15% 的自有外 汇资金和人民币购汇资金,投资香港股票市场和重大股权项目。 3、保险监管水平提高 加入 WTO 以后,我国保险监管的法制环境将产生重大变化,保险监管 将更加有法可依。 与 WTO 规则不一致、 与中国政府承诺

12、相冲突的保险 监管法律、法规和制度将得到修改或废止。同时,还将有许多反映市 - .- 场经济体制要求的保险新法规面市,保险公司与市场经济体制及国际 惯例相适应的经营管理活动将得到法律的认可。保险代理公司管理 规定、保险公估公司管理规定、保险经纪公司管理规定等 已经于 2002 年 1 月开始生效。在监管实践方面,保险监管将进一步 体现市场经济的要求,坚持依法、审慎、公平、透明和效率的监管原 则。监管方式和监管重点也将产生重大变化,从运动式、间歇式、大 清理转向常规的间接监管, 在继续坚持市场行为监管和偿付能力监管 并重的前提下, 逐步向以偿付能力监管为核心的监管方式过渡。2006 年出台的一个

13、文件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稳 步推进保险公司的综合经营能力, 发展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保险公 司。我国保险业正积极探索与银行业、证券业,进一步更深层次的合 作, 提供多元化和综合性的保险。 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和改善保险监管, 促进保险业综合经营、健康、稳定的发展。2007 年中国保监会颁布 了中国再保险市场发展规划,明确了我国再保险市场中长期发展 方向、目标与政策。 在以偿付能力监管为核心的原则下,保险公司经营风险预警系统、 经 营信息披露制度、 首席精算师登记认可制度、 保险公司评级制度和保 险法定会计制度将逐步建立。 同时,还将建立监管部门公共信息服务 系统、新闻发布和公告制

14、度, 规范并向社会公开监管部门工作程序和 审批程序,对监管部门及其人员的法律、 行政与舆论监督和信访投诉 制度的建设也将得到加强。 保险自律组织建设将加快, 比如将在保险 - .- 行业协会下设各专业委员会,如产险委员会、寿险委员会、保险中介 人协会、保险精算师协会、保险会计师协会等。 三、中国保险市场若干具体问题分析 中国保险市场虽经历了多年的发展,但从本质上讲仍然处于起步阶 段。换句话讲, 我国目前的保险市场是不成熟的保险市场,发育不良 的保险市场。 如果我们就当前保险市场的发展进行认真地分析,就不 难看出尚存在许多问题, 这些问题如不加以分析并及时得到解决,势 必会给中国保险业的发展带来

15、阻碍,影响中国保险市场的健康发展。 (一)市场问题 1、发展不良的中国保险市场 (1)从保险市场体系结构看,我国目前的保险市场体系结构还 很不完善,离多元化的保险市场体系结构还有很大差距。 首先,保险市场组织结构不完善。一方面,我国再保险市场发展 滞后。另一方面, 我国保险中介市场尚未真正形成。我国的保险中介 起源于保险代理人制度, 构成我国保险中介市场且代表保险市场发展 方向的保险经纪人制度还处于起步阶段。 其次,保险市场功能没有充分发挥。 目前保险市场功能主要体现 在转移风险、消化损失的补偿功能上,这也是指保险最原始、本质的 功能。而在事前,对投保单位(投保人)提供风险管理服务,减少社 会

16、损失的服务功能上体现还很不够。 (2)价格机制方面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价格机制是市场机制的重要内容,价格的上 - .- 下波动是价格机制的作用形式。在保险市场上, 保险商品的价格即费 率,是影响保险供求的重要杠杆, 也是保险市场竞争的重要手。 例如, 在人身保险方面, 因为我国各公司计算依据比较统一,所以在国内寿 险产品费率竞争不很明显, 但随着外国保险公司的进入, 由于其技术 的先进,和管理经验的丰富,其设计的寿险产品,在费率上较国内寿 险产品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3)竞争机制方面 保险竞争是保险市场的基本特征。 如果将保险业的竞争分为三个 阶段,则第一阶段是费率的竞争;第二个阶段是险种和

17、服务的竞争; 第三阶段要以险种的多样性、 文化品位、高素质的人才和服务的周全 性来争取客户。目前我国保险市场上的竞争还处在由“费率战”向 “险种战”、“服务战”转化的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市场仍处 于相对垄断竞争状态, 不利于保险市场的健康发展;手续费标准执行 混乱;保险专利、知识产权的保护总是尚未解决,服务手段滞后。 2、险种的设计问题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法制建设的不断 完善,市场对保险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保险产品作为一种特殊的 商品,是为社会提供高质量服务的基础。因此,产品的设计已成为保 险业乃至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1)保险产品价格即费率厘定,难以科学、准确把

18、握,潜在风 险大 在我国现阶段,要掌握某一种承保责任的纯费率的参考统计数据 还比较困难,因为经验数据、统计资料缺乏,尤其是意外伤害和重大 - .- 疾病的统计数据。即使有这些数据,其可靠性也有待证实,因为过去 乃至现在,我们的统计手段和方法都较为落后,数据统计的准确性较 差。 (2)保险产品雷同,针对性不强,组合性能差 目前保险市场上, 各家保险公司主力险种多为类似,一般都是哪 家保险公司推出的险种销售状况较好,其他保险公司马上加以模仿, 换一个名称,并在保险责任方面略作修改后推出。因此,造成了保险 市场上,许多产品似曾相识,雷同的多,虽然险种有不少,但真正能 供不同层次消费者选择的不多。而且

19、大多主力险种为综合型险种,无 法进行自由组合,不能满足不同群体的个性需求。 (3)产品开发能力弱 产品开发是保险公司综合实力的体现,虽然各保险公司都意识到 产品开发的重要性, 但由于自身能力不足, 在保险产品开发上显而易 见得力不从心。 3、从业人员素质偏低 (1)从业队伍整体素质偏低 随着保险业的迅猛发展, 从业队伍不断壮大, 一方面促进了保险 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带来了队伍建设的困难和压力。就目前这支 保险从业队伍来看,人员学历结构参差不齐;风险防范意识淡薄,业 务只重规模不讲效益; 对兼业代理人监管不力等等,都构成了从业队 伍整体素质偏低的主要因素。 (2)高级管理人才缺乏 - .-

20、中国保险业已成为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和社会 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面从目前的现状看, 我国高级管理 人才普遍缺乏, 许多分公司一级特别是支公司一级高级管理人员,不 具备任职资格条件。 (3)保险专业技术人才奇缺 保险专业技术人才是保险企业经营管理的支柱,主要包括如下几 类:风险管理人才,精算人才,电子化人才,核保核赔人才,资金运 用人才。从我国保险行业的现状看, 以上几类专业技术人才都非常奇 缺,不能适应保险业发展的要求。 (二)中国保险消费者对保险的偏见和误区 实践证明保险是应付风险的一种有效手段,但由于以下原因的存 在,导致中国的许多消费者对保险“疏而远之”、“恐而远

21、之”、甚 至“恨而远之”。 1、消费者对于保险的消费误区 中国自 1959 年停办保险业务以后,在长达 20 年的时间里没有 商业保险的实践。 由存在决定意识的规律所决定,中国人的风险保险 意识必然滞后。 其次,一些保险公司的营销员在展业中误导和欺骗消 费者,有的保险公司在理赔中对于应当赔偿的保险事故也是能拖就 拖,能不赔就不赔,导致被保险人对保险“恨而远之”。 2、许多客户对保险的责任认识不够 许多客户对保险的责任认识不够, 法律意识不足,表现在两方面: 一是他们不能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保险利益;另一方面正相反, 个别 - .- 客户不尊重条款,盲目争取保险利益。 3、对保险公司、保险业的认识

22、偏见 一些市民对于保险公司、保险业认识还存在偏见和认识上的误 区。例如以为哪家保险公司赔得越多,这家保险公司的服务越好。其 实不然,保险公司不是一个简单的收取客户保险费,然后支付赔款的 “出纳员”,它必须遵守保险的“游戏规则”。又比如,有人把个别 营销员的问题当成整个公司、行业的问题,认为整个保险公司、整个 保险行业“一团漆黑”,这些都是认识上的误区。 (三)中国保险业面临的新问题 加入 WTO , 对于我国保险业的长期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推动作用, 但从短期看, 外资保险公司越来越多参与竞争,将对我国保险业带来 一些负面影响, 我国保险业将不可避免地受到冲击,主要表现在以下 几个方面: 1、保

23、险市场客体结构面临挑战, 市场结构上的缺陷也将进一步暴露, 面临再保险市场被别人垄断, 被动经营的局面在我国迅猛增长的保险 市场中,作为转移保险风险、 稳定保险企业自身经营的再保险市场发 展严重滞后, 缺乏相匹配的转移风险的再保险市场。即中国有发育较 快的直接保险业务市场, 而与之相适应的转移风险的再保险市场却很 不完善和健全。 一旦再保险被人垄断, 国内业务就只好让外国公司牵 着鼻子走。 2、人才流失将趋于频繁 在人才竞争方面, 国外保险公司凭借自己的优势,选挖国内各种 - .- 优秀的保险人才,势必带来挖掘人才大战。从整个保险市场看,专业 人才的流动属于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 对市场的培育不

24、无益处,但客 观上对本来就人才不足的民族保险公司造成影响。外资保险公司先进 的机制和优厚的待遇,会使民族保险公司的人才大量流失。 四、 进一步开放保险市场的若干思考 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 民族保险业应该如何应战?我们认为既 不能悲观,也不能轻视。面对新的形势,民族保险业如何积极、主动 地融入保险市场国际化进程,趋利避害,促进民族保险业的飞跃,是 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苦练内功,深化改革,强化自身素质是唯 一的选择。 (一)转变观念,迎接挑战 1、对于保险市场的开放,采取“适度逐步开放”的态度 国家在保险市场开放上应有个逐步拓展的过程。要消除在保险市 场开放上的一些模糊意识, 对于保险市场开

25、放, 我国一直存在着“鲶 鱼效应”与“沙丁鱼效应”的争论。事实上,我国保险市场不应被动 开放,不应为开放而开放, 而更应采取审慎的态度和措施,提高进入 我国保险市场的外资保险公司的资格标准,使真正代表国际一流保险 经营能力的保险公司进入中国市场,以促进中国保险市场的集约化发 展和带动民族保险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 2、要着力加强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加速培养和造就一大批高素质 的专业管理人才 保险业涉及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层面和各行各业,需要各种专业 - .- 技术人才和综合性人才, 这些专业人才的培养是一个渐进、累积的进 程,要因地制宜地多途径进行保险人才的培养。一方面,应加强高等 院校相关专业

26、的培养教育和现有员工的在职培训。另一方面,要改革 现有用人用工制度, 全面推行竞争上岗制度, 探索对干部员工长期激 励的制度,创造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 3、加强和完善企业文化建设 民族保险企业对中国文化传统、 人民所需求的以及对市场的熟悉 程度,是外国企业在短期内无法比拟的。保险企业是否熟悉其进入的 保险市场的文化, 是十分关键的成功条件。 企业文化渗透到保险企业 经营管理的各个层面, 并影响每一个员工的工作热情和效率,是形成 企业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重要手段。 (二)建设“国民保险意识”工程 中国保险业的快速发展是不争的事实,但与国外先进国家的保险 发展水平相比, 还相去

27、甚远。 希望在一朝一夕或短时间内赶上这个发 展水平,是不切实际的想法。因此,“国民保险意识”的整合工程, 也是一个漫长而艰苦的过程。 我们要做的,就是从最细小的动作开始, 从国民保险知识的普及入手,推进“国民保险意识”工程建设。 1、媒体宣传应从正面着眼,强调保险对国民经济的积极作用,昭示 保险的辉煌未来, 多为保险做些帮扶解困的工作新闻媒体报道的方向 性决定了对保险业发展正负效应。如果报道客观详实,数量密集,引 导正确,就会对保险业发展产生正面效应。反之,如果不从关心保险 的角度出发,一味追求所谓“新闻正义”,满足读者的猎奇心理,刻 - .- 意暴露“阴暗面”,就会对保险发展产生负效应。 2

28、、保险业界应该树立正确的宣传导向,使保险真正走入老百姓心中 坚持正确的宣传方向, 宣传老百姓最关心的事情, 解释老百姓最 关心的疑惑。 要切切实实了解老百姓的感受,同时给他们灌输正确的 保险消费理念,使他们对保险产生真正的兴趣。在宣传企业时,我们 应告诉老百姓:当年受理了多少赔案,赔付金额有多少;自下而上给 付件数多少,给付金额多少等等。让每个人都明白,保险是他们的护 身符,保险是他们防范风险的坚强后盾。 3、把保险教育逐步纳入到国民教育体系 我们有必要早做准备,将保险教育纳入到国民教育体系中来。一是 “保险从娃娃抓起”,使目前所有的青少年都懂一点必要的保险知 识;二是加强保险法制教育,增强社

29、会公众的保险法制观念;三是有 条件的大学开设保险系或者保险专业,增加保险专业从业人员及研究 人员队伍。 (三)保险开放中的“引进来”与“走出去”的问题根据世界 各国经验,发展外向型经济, 真正实现国内保险市场与国际保险市场 接轨,在引进外资保险机构及其经营技术一定时间后,必须同时向海 外投资,建立海外保险机构。也就是说,建立开放型的保险市场必须 坚持两条腿走路,既要引进外资保险机构及其经营技术和管理方法, 又要到海外直接投资,建立海外保险机构。因此,“引进来”与“走 出去”是发展中国保险业的两个方面,彼此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建立海外保险机构既有风险,也是一种机遇, 这种投资方式对投 - .-

30、 资国和东道主都具有积极的影响。首先,在海外建立保险机构,可以 获得在中国所不能得到的保险资源和先进的保险经营技术,并且这种 资源和技术的供应价格相对便宜,供应数量相对稳定。其次,在海陆 空外建立保险机构, 对中国的社会文化具有积极的影响。跨国保险经 营不仅可以扩大保险产品市场,获得质量高、信誉好的保险产品,还 可以使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消费习惯在世界上得到更好的理解,发展友 好的国家间关系。 五、我国保险业健康发展建议 1、深化改革、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我国保险业改革和发展的主要思路是继续深化保险业的企业改革,继 续落实各项改变措施,将改革不断引入深化,鼓励股份制保险公司, 通过吸收外资和社会资金

31、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支持符合条件的股份制 公司在境内外上市, 建立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现代保险企业。继 续培育多层次的保险服务体系,继续培育和发展国际的大型保险集 团,允许保险公司根据市场地位和业务发展需要整合内部资源,成为 主业突出优势互补的企业集团。完善保险市场的准入机制, 增加市场 主体,为保险市场注入活力。有侧重地批设专业性的养老保险公司、 农业保险公司、健康保险公司。积极培育再保险市场,支持保险公司 和其他各类投资主体参股设立保险公司,增强我国再保险市场的整体 承保能力。规范发展保险中介市场, 鼓励和促进专业保险中介机构创 新经营模式,发挥专业经营优势,逐步建立同意、开放、有序竞争具

32、 有中国特色的保险市场体系。 - .- 2、提高监管水平,防范风险 要提高保险业监管水平, 加强国际保险监督合作。 一是加强偿付能力 监管的制度建设, 加大对违法违规机构的处罚力度,切实保护投保人 的利益。二是加强保险资金运用监管, 积极探索与保险资金运用渠道 相适应的监管方式和手段,及建立动态的保险资金运用风险监控模 式。三是加强与国际保险监督管理协会的合作。继续深入、广泛地学 习国际保险业监管的先进经验,加快与国际惯例接轨的步伐, 逐步实 现保险业监管的国际化。 中国保险市场是世界上最大的潜在市场,是世界保险市场的重要组成 部分,中国保险业必将在开放中获得更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200

33、8 年中国保险业分析及投资咨询报告. 中国投资咨询网, 200, 5. 2 刘愈. 保险风险管理研究 .科学出版社, 2005,9. 3 李秀芳, 曾庆五 . 保险精算 . 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5;(1) 4 顾寒梅. 涉外保险理论与实务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5; (1) 5 李扬, 李光荣 . 中国保险前沿问题研究 . 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1) 6 郭 金 龙 , 张 昊 . 中 国 保 险 业 发 展 的 人 口 因 素 . 中 国 人 口 科 学.2005;(1) 7 孙蓉, 兰虹.保险学原理 .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6;(1) 8 黄英君 . 保险和保险法理论与实践问题探索. 西南财经出版社, 2007;(1) - .- 9 乔治?E?瑞达. 风险管理与保险管理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