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市冀州区公共服务能力提升(产粮大县)一揽子解决方案.docx

上传人:极速器 文档编号:501977 上传时间:2025-07-2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7.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衡水市冀州区公共服务能力提升(产粮大县)一揽子解决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衡水市冀州区公共服务能力提升(产粮大县)一揽子解决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衡水市冀州区公共服务能力提升(产粮大县)一揽子解决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衡水市冀州区公共服务能力提升(产粮大县)一揽子解决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衡水市冀州区公共服务能力提升(产粮大县)一揽子解决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衡水市冀州区公共服务能力提升(产粮大县)一揽子解决方案为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快补齐冀州区公共服务短板,建立健全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扩大普惠性公共服务供给、发展高品质多样化生活服务,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联合印发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2023年版)(发改社会2023)1072号)和产粮大县公共服务能力提升行动方案(发改社会20231470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一、实施背景(一)区域概况冀州,位于河北省东南部,属衡水市两个市辖区之一。辖区面积878平方公里,辖8个社区、6镇4乡382个村,常住人口30.49万人(七普),其中城区12.02万人、乡镇1

2、8.47万人。冀州历史文化悠久,生态环境优美,产业基础良好,城乡发展优越,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国粮食生产基地县、中国辣椒之乡、国家康复辅助器具产业综合创新试点。冀州产业发展活力旺盛,依托良好工业基础,构建起“3+1+3”产业体系,逐步形成了“医疗器械和康复辅具、复合材料、精密铸造”三大工业主导产业、精细化工产业和“现代农业、新型文旅、康养”三大特色产业。(二)教育事业发展冀州区现有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101所,其中:公办完全小学25所,小学教学点8所,公办九年一贯制学校5所,公办初中8所,民办义务段学校2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公办普通高中1所,民办普通高中3所,中等职业学校3所(职教中心1

3、所、衡水铁路电气化学校1所、衡水北方司法学校1所),教师进修学校1所,幼儿园44所。全区现有在编教师3059人,另有省属公办中专教师53人)。有在校学生(幼儿)52532人,其中幼儿园5117人,小学18021人,初中13081人,普通高中12365人,职教中心2294人,衡水铁路电气化学校1080人,衡水北方司法学校440人,特教学校134人。(三)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冀州区共有卫生健康机构414家。其中,二级医疗机构3家,乡镇(中心)卫生院1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家、社区卫生服务站2家、医疗卫生健康单位4家、群团组织2个、民营医疗机构49家(医院2家、门诊部1家、迎宾社区卫生服务站1站,诊所

4、45家),社区卫生站22家、村卫生室320家。“十四五”以来,冀州区多次承担国家、省级卫生健康工作试点,代表衡水市接受上级考核、验收。冀州区2022年被河北省确定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A类县,典型经验”高位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冀州区奏响基层百姓健康福音”入选国家卫健委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典型案例。2024年10月衡水市冀州区“创新全景互动模式,深化健康教育内涵”案例入选河北省2024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高质量发展创新实践案例”。(四)养老托育事业发展托育供给能力不断增强,“医育结合”工作深入开展,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发展进一步规范,妇幼保健服务水平持续提升。截至2024年,全区共有托

5、育服务机构31家,其中省级示范托育机构1家,市级示范托育机构4家。全区设立托位数1570个,全部为普惠性托育机构托位数,全区每千人托位数达到5.29个。养老服务三级网络体系基本构建,建成县级养老服务指导中心1个,乡镇区域养老服务中心7个,农村互助幸福院268个,社区日间照料服务站8个,促进13家养老机构与医疗卫生机构签约,完成特困老年人适老化改造118户。(五)形势分析受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三孩生育政策实施等因素影响,我区教育、医疗、养老、托育等公共服务实际需求不断增加。随着城乡居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增长,人民群众对高品质多样化的公共服务提出更高要求,公共服务资源调整、多元化发展面临更大压力。未

6、来五年,抢抓国家支持产粮大县提升公共服务能力政策利好机遇,加快补齐教育、医疗、养老、托育等公共服务短板,提升公共服务规范化、信息化、现代化建设水平,真正实现幼有善育、学有优教、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二、主要目标到2025年,公共服务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公共服务供给能力不断强化,京津冀公共服务一体化融合发展质效不断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推进,普惠性公共服务实现提质扩容,多样化个性化公共服务蓬勃发展。群众更高水平的教育、健康、养老、育幼等服务需求基本满足,便利共享水平有效提升。到2030年,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水平持续提高,多样化、品质化的生活服务供给活跃。全面建成系统完善、层次分明、衔接配套

7、科学适用的公共服务标准体系。高品质、个性化服务供给的业态不断丰富,群众享有更优质的教育、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可靠的社会保障,群众多层次的公共服务需求不断完善。三、重点任务(一)构建优质公平的现代教育服务体系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义务教育为基础,推进教育服务领域延伸,促进公平和提高质量为重点,促进全县公共教育均衡发展。1、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全面落实“十四五”学前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促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发展原则,坚持办学主体以公办为主,统筹城乡学前教育布局,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加强民办园规范化标准化管理,全面提升幼儿园办学条件和水平,逐步建立覆盖城乡、保

8、障基本、公益普惠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到2025年,学前三年教育全面普及,毛入园率达到92%,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5%02、均衡发展城乡义务教育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深化集团化办学改革,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不断缩小区域、城乡、校际之间差距。着力扩大义务教育学位供给,消除中小学大班额。加强义务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完善教师招聘长效补充机制,重点向薄弱学校和偏远地区倾斜。健全教师培养培训体系和人才引进机制,加强教师岗位考核,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优质教师队伍。到2025年,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目标基本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年巩固率达到98%以上。3、稳步发展高中教育推进普通高中教育优质

9、特色发展。实施大教育战略,深化集团化办学改革,鼓励冀州中学开展办学体制改革,合理布局高中教育资源,关注城乡教育差距,促进优质学校和薄弱学校教育教学资源共享。推动小学、初中、高中教育资源贯通衔接工作,实施小初高贯通培养模式。构建更加系统、连贯的教育体系,减轻学生的升学压力,提高教育效率。积极改善现有高中办学条件,推动全面提高高中教育质量。探索综合高中等新型办学模式,鼓励冀州中学开展办学体制改革,打通小学、初中、高中培养渠道,针对学生具体学情、个性化发展开设体育、艺术等特长课程,学校因材施教,拓宽学生升学渠道。到2025年,全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5%o4、创新发展职业教育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

10、设。实施中等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创新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实现专业和产业融合、教学和生产融合、知识和技能融合。实施中等职业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全面提升职教中心实训基地及冀州区劳动技工学校规范化、信息化、现代化建设水平。积极与京津等先进地区开展职业教育交流合作,引进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课程标准。到2025年,职教中心(职业高中)全部达到国家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5、构建终身学习体系完善全民终身学习推进机制,不断完善方式更加灵活、资源更加丰富、学习更加便捷的终身学习体系。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稳步推进民办学校分类管理改革,加强校外培训机构管理。健全招生入学、弹

11、性学习及继续教育制度。大力发展线上教育、老年教育,扩大社区教育资源供给,推动各类学习型组织建设,完善终身学习服务平台,建设学习型社会。专栏1教育现代化重点项目学前教育:统筹城乡学前教育布局,大力推进公办幼儿园建设,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实现全覆盖。义务教育:加快实施教育设备设施更新改造工程,配备必要的“互联网+教育”设施,推进数字校园建设项目等,建设中小学科学教育发展中心,探索小初高中学业衔接。普通高中:实施冀州中学新建图书馆、游泳馆、专业教室及购置相关配套设备项目。职业教育:加快职教中心实训基地信息化建设。(二)推进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布局持续推进医疗卫生资源优化配置,加快构建完善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12、不断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做到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1、提升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完善疾病预防控制服务体系。建立以疾控中心为骨干,各级医疗机构为依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网底,防治结合的疾控体系,统筹推进传染病、重大疾病、地方病、职业病等防治。完善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综合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三位一体”的重大疾病防控机制,加强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疾病预防控制职责,每个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至少配备1名专职公共卫生医师。提升公共卫生应急管理能力,完善监测预警哨点布局,加强不明原因疾病和异常健康事件早期监测预警。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医疗队伍建设,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健全院前

13、急救网络,打造城市15分钟和农村30分钟急救圈。2、加快提升医疗服务能力优化优质医疗资源布局。加快医疗资源提质扩容,推进优质医疗资源配置均衡化。积极引进优质医疗资源,以建立医联体、专科联盟、专家工作室等方式,推动县医疗机构与省市高水平医院建立紧密型协作关系。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流动和辐射,持续进行乡村两级基础设施和信息化改造升级,加强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大力提升医疗服务能力。以专科、人才、技术、管理为核心,加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促进社会办医持续规范发展,积极支持社会力量在医疗资源薄弱区域和康复、护理、精神卫生等短缺领域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与公立医疗机构形成互补和衔接,实施基

14、层卫生医疗机构标准化达标和特色项目工程。3、完善医疗卫生保障体系分类有序推进全民医疗保障改革与建设,加快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医疗卫生保障体系。提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质量,实施基本医疗保险全民参保巩固提升计划,实现精准参保扩面,努力实现应保尽保。加快健全基金监管体制机制,实施医保基金监管全覆盖工程,以零容忍的态度严厉打击欺诈骗保行为。优化医疗保障服务支撑体系,聚焦群众合理医疗需求,完善医保经办管理和公共服务体系,为参保群众提供更加便捷、优质、高效、精细的服务。专栏2医疗卫生重点项目公共卫生:持续完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艾滋病、结核病等重大公共卫生和地方病预防体系

15、实施衡水市冀州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综合楼建设项目或衡水市冀州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楼改扩建项目。医疗服务:持续推进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深化“京衡中医药协同发展名片工程”。实施衡水市第六人民医院医共体院前急救能力提升项目、衡水市冀州区县域医共体2024年设备购置项目、衡水市第六人民医院智慧适老型病房改造提升项目、衡水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医养结合服务能力改扩建项目。(三)提升养老托育水平持续加大对重点群体、短板领域、薄弱环节的投入保障力度,持之以恒做好底线民生、基本民生工作,努力抬高底部、缩小差距、夯实基础。1、发展普惠托育服务构建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充分考虑人口变化和城镇化发展趋势,科学规划托育机构建设

16、鼓励社会力量发展普惠托育。鼓励托育服务设施与社区服务中心(站)及社区文化、体育、养老设施共享。加强托育服务规范化建设。落实托育机构登记备案制度,加强动态管理,强化安全监管,抑制过高收费。完善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及设施建设相关规范和服务标准,加强托育服务队伍建设,严格实行婴幼儿照护服务工作人员职业资格准入和持证上岗制度。2、积极发展养老服务完善公办养老服务机构,提升公办养老服务机构护理能力和消防安全能力。实施老年人居家养老和社区适老化改造工程。培育发展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创新互联网+养老院、托老所、老年助餐点、社区日间照料中心、老年活动中心等多种服务模式,推动老年人就近就地享受优质养老服务。优化农

17、村村级养老服务站功能,积极开展农村幸福院建设。拓展养老服务模式,鼓励通过政府购买、公建民营、委托经营等形式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养老行业。鼓励社会资本对闲置的企业厂房、商业设施及其他可利用的社会资源整合改造用于发展养老服务。融合发展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引导有条件的养老机构设置医疗机构或就近与医疗机构开展合作。专栏3养老托育重点项目普惠托育服务:实施冀州区托育服务中心建设项目、冀州区妇幼保健与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托育服务改扩建项目。养老服务:实施冀州区防贫救助中心东院区维修改造暨面貌提升项目、衡水市冀州区养老中心建设项目、湖镜台高端康养项目、冀州区中西医结合医院养老中心项目、春风养老“十号院”服务能力提升

18、增设社区食堂布点。(四)促进公共服务扩容提质着力补短板、强弱项、促提升,聚焦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加快补齐基本公共服务短板,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增进民生福祉。1、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强化基本公共服务能力保障。按照我区基本公共服务实施标准,合理规划建设各类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加快补齐基本公共服务短板,不断提高基本公共服务的可及性和便和性。合理界定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弱有所扶、优军文体服务保障等公共服务领域的具体保障范围和服务对象,明确基本公共服务质量要求,织密扎牢民生保障网。2、推动非基本公共服务普惠化。扩大供给合力。积极发挥政府引

19、导作用,重点围绕供需矛盾突出的领域,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参与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服务。统筹用好规划、土地、投资、税收、金融等多种支持政策,支持房地产行业转型,盘活现有设施资源,完善服务设施,鼓励具备条件的供给主体加快资源整合。坚持价格普惠,引导非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主体根据辖区人口规模、服务需求、服务半径和现有资源状况,提供与当地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相适应的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服务。四、保障措施(一)加强党的领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党的统一领导,让党的领导始终贯穿全区公共服务工作全过程、各领域、各环节,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推进公共服务体系发展的强大动力。全区各有关部门要想

20、为敢为、勤为善为,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健全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打造政治过硬、具有领导公共服务体系现代化建设能力的干部队伍,为顺利实现方案目标任务提供坚强保障。(二)强化组织领导。区教育、民政、卫健等部门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共同推进产粮大县公共服务能力提升行动。切实承担起公共服务能力提升的主体责任,加强部门间协调联动,加大对基础教育、医疗卫生、养老托育等公共服务跨区域、跨领域、跨部门重大事项协调力度,推动资源共享,保障各项政策规划有效衔接。(三)完善要素保障。按照本方案确定的目标和任务,研究制定规划实施的财政、金融、投资、土地、人才等相关配套政策,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合理配置公共资源和要素,有效引导社会资源,推动全区公共服务加快发展。强化公共财力保障,加强财政预算与规划实施的衔接协调,扩大对公共领域的财政支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