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考点难点中基1 .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肝主疏泄(调畅气机、脾胃运化胆汁分泌、调畅情志、排卵),肝主藏血(防止出血、调整血量);肝为刚脏,主升发。2 .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心主血脉,心藏神。3 .脾:脾胃者,仓縻之官,五味出焉;脾主运化(水谷、水液),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主统血;脾气主升,脾喜燥恶湿。4 .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肺主气,司呼吸;肺主行水,通调水道;肺朝百脉,主治节(治理、调整)。肺为华盖,肺为娇脏,主宣发和肃降。5 .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肾藏精(先天+后天),主生长发育,主生殖(天癸);肾主水(蒸腾气化),肾主纳气;肾为封藏之本,水火之灾,主骨生髓。
2、6 .五脏生理特性:五脏在体合:筋脉肉皮骨;其华在:爪面唇毛发;在窍:目舌口鼻耳;在志:怒喜思悲恐;在液:泪汗涎涕唾。7 .胆主贮藏和排泄胆汁,主决断。胃主受纳、腐熟水谷(水谷气血之海),主通降。小肠主受盛化物,主分清泌浊。大肠主传导糟粕,主津。膀胱主贮存、排泄尿液。三焦主通行诸气和运行水液,上焦如雾,中焦如混,下焦如渎。脑为髓海,主宰生命活动,主精神意识,主感觉运动。女子胞主月经和孕育胎儿。8 .五脏的关系:心肺:心主血脉和肺主气的关系。心脾:血液的生成和运行方面。心肝:血液运行和精神情志方面。心肾:心肾阴阳之间互相依存(水火既济)。肺脾:气的生成和津液的代谢方面。肺肝:气机调整方面(肺主降
3、肝主升)。肺肾:水液代谢和呼吸运动。肝脾:肝的疏泄对脾的运化功能,及血的生成、贮藏及运行方面。肝肾:血和精之间及阴液之间互相滋生。脾肾:先后天之本的互相增进方面。9 .六腑传化物:饮食入胃,经胃的腐熟和初步消化,下传于小肠,经胆汁排泄,小肠深入消化,泌别清浊,其清者为精微物质,经脾的转输,营养全身;剩余的水液吸取后渗透膀胱,经气化后排出体外;其浊者为糟粕,下达于大肠,经传导于燥化,排出体外。三焦为水谷传化的道路。10 .在心主血脉中起关键作用的是心气充沛。11.心主神志最重要的物质基础是血液。12 .肺主气的功能取决于司呼吸。13 .与肺通调水道关系最亲密的是主宣发与肃降。14 .脾主升清确实
4、切内涵是脾气散精,上归于肺。15 .肝主疏泄的基本生理功能是调畅全身气机。16 .对津液代谢起主宰作用的的脏是肺。17 .与气虚最亲密的脏腑是肺、脾。18 .具有喜润恶燥特性的脏腑是胃。19 .津液输布的重要通道是三焦。20 .脏腑中有主津作用的是大肠。21 .大肠者传导之官,胃者受纳之官,小肠者受盛之官,膀胱者州都之官,三焦者决渎之官,胆者中正之官。22 .人体之精分为先天、后天、脏腑、生殖之精,分藏于五脏,重要藏于肾,功能:繁衍生命、营养周身、化生血液、化生为气、精能化神。23 .人体之气,源于先天之气(元气)、水谷之气、自然界清气。肾为生气之根,脾胃为生气之源,肺为生气之主。功能:推进和
5、调控、温煦与凉润、防御、固摄、中介。元气重要由肾藏的先天之精化生;宗气由谷气与自然界清气结合而积聚于胸中之气;营气重要由水谷精气中的精髓部分化生;卫气为水谷精气之愫疾滑利部分化生。24 .推感人体生长发育及脏腑功能活动的气是元气。25 .水谷精微和肾精是血液化生的基础,在脾胃、心、肺、肾的作用下,通过气化而成。血具有濡养和化神的功能。26 .津液以三焦为通道,依托脾气的输布散精、肺气的通调水道、肾气的主水液而蒸腾气化、肝气的疏泄而输布。27 .精气血津液为化神之源,神的功能:调整精气血津液的代谢,调整脏腑的生理功能,主宰人体的生命活动。28 .气血的关系:气为血帅:气能生血,气能行血,气能摄血
6、血为气母:血能养气,血能载气。29 .精血同源,气能生精,气能摄精,精能化气,精气化神,神驭精气。30 .经脉:十二正经,十二经别(离入出合),奇经八脉,十二经筋(结聚散络)。络脉:十五别络、浮络、孙络。31 .督脉为阳脉之海,任脉为阴脉之海,主胞胎,冲脉为十二经脉之海,为血海,主月经。阴、阳跷脉具有控制眼睑开合及主下肢运动的功能。32 .经络的作用:沟通联络,运送渗灌,感应传导,调整作用。33 .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易袭阳位,风性善行而数变,风为百病之长;寒为阴邪,易伤阳气,寒性凝滞,寒性收引;湿为阴邪,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湿性重浊,湿性粘滞,湿性趋下,易袭阴位;燥性干涩,易伤津液,燥易
7、伤肺;火热为阳邪,其性炎上,火热易伤津耗气,火热易生风动血,易致肿疡,易扰心神;暑为阳邪,其性炎热,暑性升散,伤津耗气,暑多夹湿。34 .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惊则气乱;思则气结;悲则气消,忧则气郁;恐则气下;寒则气收,劳则气耗。35 .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是谓五劳所伤。36 .痰饮致病特点:阻滞气血运行,影响水液代谢,易于蒙蔽心神,致病广泛,变化多端。37 .瘀血的致病特点:易阻滞气机,影响血液运行,影响新血生成,位置固定,病证繁多。38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39 .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属正治法;寒因寒用、热因热用、塞因
8、塞用,通因通用属反治法。40 .用寒远寒,用热远热,属于因时制宜。41 .“盛则传,虚则受”,则是五脏疾病传变的基本规律。内经1 .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阴阳者,血气之男女也;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阴阳者,万物之能始也。2 .多食咸,则脉凝泣而变色;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多食酸,则肉月氐皱而唇揭;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此五味之所伤也。中诊3 .有形实邪闭阻气机所致的疼痛性质是绞痛。4 .情志郁结不舒所致胸痛特点是胸痛走窜。5 .痰热内闭的目态是目睛微定。6 .邪热夹酒毒上壅的舌象是舌紫肿胀。7 .气血两虚的舌象是舌体淡瘦。8 .心脾积热的舌象是吐弄舌
9、9 .脾肾阳虚的舌象为透明苔。10 .风热表证的舌象是白干苔。11.语言骞涩多属风痰阻络。12 .独语多属心气局限性。13 .咳声如犬吠可见于白喉。14 .咳声终止时如鸡鸣样见于百日咳。15 .唐代此前所称的啰是指呃逆。16 .语言轻迟低微,欲言不能复言者称为夺气。17 .肺气不得宣散,上逆喉间,气道窒塞,呼吸急促成为上气。西医诊断学第一单元症状学热型1、稽留热:体温持续于39-40以上,24小时波动范围1,见于肺炎链球菌性肺炎,伤寒,斑疹伤寒2、弛张热:体温在39以上,24小时温差2度。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化脓性炎症3、间歇热:高热期与无热期交替出现。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4、
10、回归热:体温骤然升至39以上,后又骤然下降至正常,见于回归热,霍奇金病,周期热5、波状热:体温逐渐升高达39,后逐渐下降至正常,18 .咳声重浊者多属风寒。19 .肾水亏损之咳嗽多体现为夜间咳甚。20 .脾虚之咳嗽,多体现为天亮咳甚。21 .肝胃蕴热的口味是口中泛酸。22 .胃热患者口气为臭秽。23 .邪盛病进时脉象是大。24 .疾脉主阳极阴竭,元阳将脱。25 .脉来缓而时止,止无定数者为结脉。26 .胸痹心痛者脉象多见弦。27 .心烦不寐者脉象多见数。28 .暑淫证候的体现是发热恶热,汗出,气短神疲。29 .饥不欲食可见于胃阴局限性。中药方剂1 .驱虫药、泻下药、滋补药官空腹服,安神药宜睡前
11、服,健胃药官饭后服。2 .白芷阳明头痛,藁本巅顶头痛,苍耳子鼻渊头痛,细辛少阴头痛,吴茱萸厥阴头痛。3 .丹剂无固定剂型,有水丸、糊丸、蜡丸。针灸1 .跷脉起于足跟内外侧,阴维脉起于小腿内侧,阳维脉起于足跑外侧。2 .肾胃脾经在腹部旁开0.5、2、4寸,在胸部旁开2、4、6寸。3 .耳穴分布规律:耳垂面部;耳屏鼻咽部;对耳屏头部;对耳轮躯体;对耳轮上脚下肢;对耳轮下脚臀部;耳舟上肢;耳甲腔胸腔;耳甲艇腹腔;耳轮脚隔肌;三角窝盆腔;屏间切迹内分泌。4 .头针作用:额中线神志病,额旁1线上焦病,额旁2线中焦病,额旁3线下焦病;顶中线督脉百会穴病症,顶颗前斜线运动障碍,顶颍后斜线感觉障碍,顶旁1线下
12、肢感觉异常,顶旁2线上肢感觉异常;颍前后线胆经病症;枕上正中线眼病,枕上旁线眼病,枕下旁线小脑疾病。5 .腑病应首选下合穴。见于布鲁菌病6、不规则热:.见于结核病,风湿热,支气管肺炎,渗出性胸膜炎,感染性心内膜炎第三单元检体诊断1、伤寒可会面容为:无欲貌2、核黄素缺乏可见:地图舌3、颈静脉搏动见于:二尖瓣关闭不全4、可引起颈静脉怒张的疾病:右心功能不全,缩窄性心包炎,上腔静脉梗阻;心包积液。5、肺实变最早出现的体征:支气管语音6、积极脉瓣第二听诊区适合听诊:舒张期杂音7、胸骨左缘第1、2肋间及其附近区听到持续性杂音见于:支脉导管未闭。8、心脏的绝对浊音界是:右心室9、第二心音产生的机理重要是:
13、两个半月瓣关闭时的震动。10、可使二尖瓣狭窄的杂音更为清晰体位:左侧卧位11、中枢性瘫痪可出现:病理反射消失12、积极脉瓣狭窄时杂音形成的机理:血流加速13、肺动脉高压:第二心音分裂多见14、左心功能不全:舒张期奔马律多见15、洋地黄中毒的心律失常是:频发或多源性室早16、洋地黄量局限性的心律失常是:心房纤颤迅速心室率17、二、三尖瓣关闭不一样步可致:第一心音分裂18、主、肺动脉瓣关闭不一样步可致:第二心音分裂19、右心功能不全可出现:点头运动20、周围血管征一一头部随脉搏呈节律性点头运动、颈动脉搏动明显、毛细血管搏动征、水冲脉、枪击音与杜氏双重杂音。一一常见于积极脉瓣关闭不全、发热、贫血及甲
14、亢等第四单元试验室诊断一、血常规(一)红细胞与血红蛋白1减少贫血2、绝对性增多一一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二)白细胞中性粒0.50.7;嗜酸粒0.0050.05;嗜碱粒00.1;淋巴0.2-0.4;单核0.03-0.081中性粒(1)增多:感染;严重组织损伤;急性大出血、溶血;中毒(酮症酸中毒),类风湿性关节炎及应用某些药物如激素等。异常增生性粒细胞增多一一多见于急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骨髓增殖性疾病等。(2)减少:病毒感染;伤寒、疟疾;再障贫,粒细胞缺乏症及恶性组织细胞病;X线及放射性核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红斑疮);脾亢(肝硬化、班替综合征)。(3)核象:核左移一一感染、大出血、大面积烧伤、大手术、
15、恶性肿瘤核右移(常伴白细胞减少)一一骨骼造血功能减退或缺乏造血物质(巨幼贫,恶性贫血)(四)红细胞沉降率(血沉)1、生理性:妇女月经期,妊娠,老年人2、病理性:(1)多种炎症(细菌性急性炎症,风湿热,结核病活动)(2)损伤及坏死,心梗(3)恶性肿瘤(4)多种原因导致的高球蛋白血症(多发性骨髓瘤,感染性心内膜炎,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炎,肝硬化)(5)贫血三、血小板1、减少:再障,急性白血病,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瘢,脾亢2、增多:反应性:脾摘除术后,急性大失血及溶血之后。原发性: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四、肝脏病检查(二)血清酶1、转氨酶ALT是反应肝的最敏感指标(1
16、肝病:急性病毒性肝炎:ALT与AST均TT,以ALT升高明显;慢性病毒性肝炎:轻度上升或正常;肝硬化(终末期):正常或减少;肝内外胆法淤积:正常或轻度上升(2)心梗:6-8小时AST增高2、碱性磷酸酶(ALP)增高:胆道阻塞;急慢性肝炎;肝胆系统以外疾病(纤维性骨炎,佝偻病,骨软化症,成骨细胞瘤)3 、Y-谷氨酰转移酶(Y-GT)增高:肝癌;胆道阻塞;肝病(急性肝炎,急慢性酒精肝)4 、乳酸脱氢酶(LDH)增高:肝病(急性肝炎和中度慢性肝炎,转移性肝癌);急性心梗;溶血性疾病,恶性肿瘤,白血病五、肾功能(一)肾小球功能1、血清尿素氮(BUN)3.2-7.1mmoll意义:反应肾小球滤过功能。
17、但不是肾功能损害的特异性指标2、血肌酊(Cr)88-177意义:反应肾小球的滤过功能。3、内生肌酎清除率(Cer)80-120意义:判断肾小球损害的敏感指标。七、免疫学检查(一)免疫球蛋白IgM单独明显增高巨球蛋白血症(二)补体C3增高:多种急性炎症,传染病初期,某些恶性肿瘤(肝癌)减低一一可作为肾脏病诊断与鉴别的诊断根据(三)感染免疫检测1、抗链O(ASo)增高:提醒曾有溶血性链球菌感染。不一定是近期感染的指标(五)肿瘤标志物检测1、血清甲胎蛋白(AFP)测定(1)原发性肝癌一一AFP是诊断肝癌最特异的标志物(2)病毒性肝炎、肝硬化:重型肝炎若见AFP增高,提醒坏死的肝细胞再生。反之,提醒肝
18、细胞大量坏死。(3)妊娠:异常升高也许为胎儿神经管畸形2、癌胚抗原(CEA)(1)消化器官癌症的诊断(2)鉴别原发性和转移性肝癌转移性升高(四)管型1、 透明管型一一肾实质病2细胞管型红细胞管型一一肾小球疾病白细胞管型一一肾实质有活动性感染(肾盂肾炎、间质性肾炎)肾小管上皮细胞管型一一肾小管有病变。3、颗粒管型一一慢性肾小球肾炎晚期,肾盂肾炎,肾小管损伤4、脂肪管型一一肾病综合征,慢性肾小球肾炎急性发作,中毒性肾病5、蜡样管型一一慢性肾小球肾炎晚期,慢性肾衰,肾淀粉样变第五单元心电图诊断一、常规导联aVR导联反应右心室的电位变化,余肢导反应左心室Vl、V2反应右心室的电位变化V3、V4反应室间
19、隔及其附近的左、右心室的电位变化V5、V6反应左心室的电位变化二、正常心电图正常心电轴:0-+90之间心电轴轻中度右偏:婴儿,垂位心,肺气肿,轻度右室肥大心电轴显蓍右偏:右室肥大,左束支后分支传导阻滞电轴轻中度左偏:妊娠,肥胖,腹水,横位心,轻度左室肥大电轴明显左偏:左室肥大,左束支前分支传导阻滞三、心房肥大(一)右心房肥大1、P波高尖,电压0.25mV,在II、IILaVF导联最突出2、 Vl导联上,P波前部高尖(二)左心房肥大1、P波增宽0.11s,常呈前低后高的双峰型(I、II、aVL)2、Vl导联上P波终末部的负向波变深变宽(三)双房肥大一一异常高大明显增宽呈双峰型的P波四、心室肥大(
20、一)左室肥大1、左室电压增高:RV52.5或RV5+SV13.5(女)4.0(男)2 心电轴左偏3、QRS波群时间延长:达0-0.11s4、在以R波这主的导联中,ST段下移0.05,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二)右室肥大1、QRS波群电压变化:RV11,O,RV1+SV51.2,RaVR0.53 、QRS波群形态变化4 心电轴右偏5 、QRS波群时间并不延长5、Vl或V3R等右胸导联ST段下移0.05,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五、心梗1、缺血型T波变化:两支对称的尖深倒置T波2、损伤型ST段移位:ST段抬高3、坏死型Q波变化六、心绞痛1、经典:S-T段水平型或下垂型压低0,T波倒置低平或双向2、变异型
21、S-T段抬高,常伴T波高耸,对导联同体现为S-T段压低八、心律失常(一) 早搏1、室早:提早出现的QRS-T波群,宽敞畸形;T波与QRS波群主波方向相反;有完全性代偿间歇2、房早:提早出现的房性P波,形态与P波不一样;P-R新时期0.12;房性P波后有正常形态的QRS;房性早挖墙脚后的代偿间歇不完全。3、交界性早搏:提早出现的QRS,形态基本正常;其前或后可有逆行P波;常有完全性代偿间歇。(二) 异位性心动过速1、阵发性室上性心速:频率快,节律规则2、室性心速:R-R相等,室律可略有不齐;QRS波畸形、增宽,时间延长,T波方向与QRS主波方向相反;P与QRS无固定关系(三)房颤1、P波消失,
22、代之以一系列大小不等间距不均、形态各异f波;2、R-R间距绝对不匀齐,即心室率完全不规则;3、QRS形态一般与正常窦性相似。(四)室扑:一过性。QRST波消失,代之以持续、迅速而相对规则的大振幅的心室扑动。(五)室颤:QRS-T波完全消失,代之以形状不一、大小不等、极不规则的心室颤动波。(六)房室传导阻滞1、I度房室传导阻滞窦性P波之后均伴随QRS波PR新时期延长0.21(老年人0.22)2、II度房室传导阻滞II度I型:P波规律出现;P-R间期呈进行性延长II度II型:P波规律出现;QRS波成比例脱漏,形态一般正常或增宽畸形。3、III度房室传导阻滞P波与QRS波无固定关系,P-P与R-R间
23、距各有其固定的规律性心房率心室率,即P波频率高于QRS波频率QRS波形态正常或宽敞畸形。第六单元影像诊断2、支气管扩张一一用支气管造影可确定其类型和部位。3肺炎(1)大叶性肺炎:经典X线体现是在实变期。(2)支气管肺炎:(渗出)两肺下野的中内带肺纹理增粗,有散在多数密度不均匀的边界模糊的小斑片状致密阴影。小儿体现为两肺中下部内、外带,沿肺纹理分布的病变。(3)间质性肺炎:以中下肺野肺纹理增粗模糊4肺结核(1)原发型(I型):原发病灶,淋巴管炎及肺门淋巴结炎构成的哑铃状影一一原发综合征初期为渗出性病变。(2)血行播散型(II型):急性粟粒型:两肺广泛而均匀的粟粒样阴影,边界清晰。亚急性或慢性血行
24、播散型:病灶数目较多,大小不等,新旧不一。(3)浸润型:病变大多在肺尖或锁骨下区,很快干酪化。(4)胸膜炎;干性结胸:无异常体现或有膈肌运动受限;渗出性结胸:多为一侧5、原发性支气管肺癌X线:在对应部位反复发作、吸取缓慢的炎性实变。CT:中央型:支气管腔狭窄;肺门肿块;侵犯纵隔;纵隔淋巴结转移。(最早出现的征象一一肺门阴影增浓)周围型:肿块边缘可有分叶,伴或无毛刺,密度均匀。(肿瘤发生在肺段如下细支气管)四、消化系统(一) 基础食管静脉曲张最常用的X线措施:食管吞根造影口服胆囊造影的造影剂:碘番酸静脉胆道造影的造影剂:30%或50%胆影葡胺消化道X线诊断目前常用的最佳措施:钢剂双重对比造影(二
25、 疾病1、食管癌:粘膜皱裳消失、中断、破坏,形成表面杂乱不规则影像;管腔狭窄;月初八内充盈缺损。2、胃溃疡:龛影,多见于胃小弯、胃窦部。3、十二指肠溃疡:多见于球部;激惹征4、胃癌:充盈缺损;龛影。好发于胃窦部幽门前区。5、溃疡性结肠炎:多见于远侧结肠(如直肠和乙状结肠)结肠有痉挛,可见向心性狭窄,肠袋变浅,肠壁见小毛刺状凸出龛影。第二部分1 .稽留热见于伤寒、肺炎球菌肺炎;弛张热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化脓性炎症;间歇热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回归热见于结核病、风湿热。2 .带状疱疹引起胸痛沿一侧肋间神经分布。3 .肠套叠可见腹痛,并伴有血便、腹部肿块。4 .嘶哑样咳嗽见于声带炎、
26、喉结核、喉癌。5 .犬吠样咳嗽见于会厌、喉部疾患、气管受压、百日咳。6 .夜间咳嗽较重见于左心衰竭、肺结核。7 .红色痰见于肺癌、肺结核、支气管扩张;铁锈色痰见于大叶性肺炎、肺梗死;粉红色泡沫痰见于急性左心功能不全、肺水肿;棕褐色痰见于阿米巴性脓肿、肺淤血。8 .支气管哮喘痰中可见夏科-雷登结晶体、杜什曼螺旋体。9 .引起吸气性呼吸困难的疾病是气管肿瘤。10 .中枢性呕吐的疾病有:中枢神经疾病、全身性疾病、中毒。11.溶血性黄疸尿中结合胆红素是阴性,肝细胞性黄疸及阻塞性黄疸尿中结合胆红素为阳性。12 .黄疸伴胆囊肿大多因胆总管梗阻,见于胰腺癌(胰头癌)、壶腹癌、胆总管癌。13 .触觉语颤消失见
27、于肺内含气过多、阻塞,如气胸、肺气肿、支气管阻塞、胸膜增厚粘连。14 .正常体温:腋下37-37度,腋窝36.3-37.2,肛门36.5-37.7o15 .被动体位见于极度衰弱和意识丧失者。16 .脉搏短细多见房颤,奇脉见于心包积液、缩窄性心包炎。颈动脉搏动见于右心衰竭。交替脉见于左心衰竭。17 .方颅见于先天性梅毒,巨颅见于脑积水。18 .胸骨明显压痛或叩击痛常见于白血病。19 .肺气肿患者心浊音界缩小。20 .正常肺泡呼吸音的最明显听诊部位在肩胛下部。21 .在肺泡呼吸音部位(肩胛下部)听到支气管呼吸音,见于肺组织实变、肺内大空腔、压迫性肺不张。22 .脉搏强而大见于高热患者,舒张初期奔马
28、律。23 .心包摩擦音在坐位胸骨左缘第四肋间最清晰。24 .肝硬化腹壁静脉曲张时,血管杂音可在上腹部闻及。25 .轻易闻及二尖瓣杂音的左侧卧位。26 .周围血管征:枪击音、杜柔双重音、毛细血管征、颈动脉搏动增强(水冲脉)或伴点头运动见于脉压增大的疾病积极脉瓣关闭不全、甲亢、贫血、发热。27 .腹部叩诊出现移动性浊音,首先考虑右心功能不全。28 .机械性肠梗阻可见金属样肠蠕动音。29 .空腹听诊出现振水声可见于幽门梗阻。30 .饱餐后上腹部疼痛、压痛、反跳痛见于急性胰腺炎。31 .胃痉挛为剧烈疼痛,按压后缓和。32 .胰头癌引起梗阻性黄疸,可见库瓦济埃征阳性。33 .脊椎叩痛阳性见于脊椎结核、骨
29、折、棘间韧带损失、腰突。34 .梭状指见于类风湿性关节炎,杵状指见于先天性心脏病、呼吸疾患、内分泌障碍、肝病;匙状甲见于缺铁锌贫血。35 .小朋友发育期或坐姿不良可引起姿势性脊柱侧凸。36 .白血病总数增多见于感染、失血、烧伤、心梗。中毒。37 .血小板减少见于急性白血病、脾亢、再障。38 .妊娠末期可引起中性粒细胞生理性增多。39 .凝血时间缩短见于女服避孕药、血栓性疾病、DIC040 .血沉加紧原因:感染、炎症、血液和心血管病。41 .血清总、结合、非结合胆红素均中度增长,见于急性黄疸性肝炎。42 .集体获得对HBV免疫力及痊愈指标是表面抗体阳性。43 .最能反应肾实质严重损害的是尿比重规
30、定1.01左右。44 .幽门梗阻和严重呕吐是代谢性碱中毒的常见病因。45 .血钾增高见于排钾较少,摄入过多,溶血和损失,组织缺氧或代谢性酸中毒时细胞内钾移到细胞外。46 .病理性血糖升高见于糖尿病、颅内压升高、脱水。47 .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正常值40UL048 .胰腺广泛坏死时,尿淀粉酶可增高不明显。49 .血清碱性磷酸酶对诊断骨质增生最故意义。50 .抗核抗体对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最故意义。51 .正常人尿偶见透明管型。52 .粪便中查到巨噬细胞多见细菌性痢疾。53 .上消化道出血量5-1Oml可见潜血阳性。54 .对于腹部实质性脏器病变,可B超检查。55 .气管向患侧移位可见于肺
31、不张。56 .肺叶发生肺不张是,X线体现是三角形密度均匀增高的片状阴影。57 .肺结核初期诊断最重要的是X线。58 .i穿孔在立体X线透视可见膈下游离气体影。59 .代谢性酸中毒见于炎症高热、腹泻、急性肾衰。60 .代谢性碱中毒见于幽门梗阻、肾性高血钾症。传染病学第二单元病毒性肝炎二、流行性1、甲、戊型传播途径:粪一口2、乙、丙、丁型:传播途径:输血;母婴;亲密接触;性接触三、发病机制及病理1、发病机制甲肝一一体现为肝细胞坏死和肝组织炎症反应。乙肝一一以细胞免疫为主四、病原学检查1、HBV现症感染者传染性强的指标:HBeAR2、对病毒性肝炎的临床分型最故意义的根据是:肝穿刺活检3、诊断重型病毒
32、性肝炎最故意义的指标:凝血酶原活动度I!第三单元流行性出血热二、流行病学1、重要传染源:大林姬鼠是林区出血热的重要传染源褐家鼠是都市型或家鼠型出血热的传染源2、传播途径:接触传播,呼吸道,消化道,虫媒,垂直3、流行性:有季节性和周期性。以青壮年为主。三、发病机制和病理四、临床体现特性:发热、出血、低血压、肾损害第四单元艾滋病二、流行病学1、传染源:艾滋病患者和无症状HIV感染者2、传播途径:性传播,血液,母婴三、病理: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一一卡波济肉瘤机会感染一一卡氏肺囊虫肺炎多见四、分期:急性感染期;无症状感染期;艾滋病前期;经典艾滋病期五、检查:抗一HIV阳性,CD4总数V0.2或(0.20.
33、5)六、治疗:重要是抗病毒第六单元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二、流行病学1、传染源:带菌者和患者2、传播途径:33、流行特性:冬春季多。发生于15岁如下的小朋友。三、病机和病理四、体现(一)一般型1、上呼吸道感染期;2、败血症期:皮肢粘膜瘀点瘀斑,早现于眼结膜和口腔粘膜。3、脑膜炎期:颅内压增高。脑膜刺激征阳性。(二)爆发型一一多见于小朋友高热、瘀斑、休克、呼衰1、败血症休克型:高热,瘀点瘀斑,脑膜刺激征缺如。脑脊液清亮,细胞数正常或增长。血培养+2、脑膜脑炎型:中毒症状+精神症状+昏迷3、混合型五、诊断:突起高热,头痛,呕吐,皮肤粘膜瘀点或瘀斑,脑膜刺激征(+)血WBC升高,脑脊液呈化脓性变化。六、治
34、疗:1、一般型:首选一一青霉素2、爆发型:大剂量青霉素钠盐。不适宜应用磺胺防止一一可用磺胺类第七单元伤寒四、体现(一)临床分期潜伏期342天,平均1214天1、初期(侵袭期):第1周,起病缓慢2、极期:23周。高热,特殊的中毒面容,相对缓脉,玫瑰疹,脾肿大,右下腹压痛,便秘或腹泻。易并发肠出血及肠穿孔。3、缓和期:第4周。体温下降,症状减轻,警惕肠穿孔肠出血4、恢复期:第5周后来。排菌量最多的时期是第后第24周。(三)并发症:肠出血;肠穿孔;中毒性肝炎伤寒的第一次菌血症相称于临床上的潜伏期。七、治疗抗菌首选一一氟唯诺酮类头抱菌素一一常用于耐药菌株的治疗及老年小朋友氯霉素一一用于非耐药菌株伤寒氨
35、西林一一慢性带菌者第八单元细菌性痢疾一、病原学:产生外毒素能力最强的是:志贺痢疾杆菌在外环境中自下而上能力最强的是:宋内痢疾杆菌感染后易转为慢性的是:福氏痢疾杆菌二、流行病学1、传染源:患者和带菌者2、传播途径:粪一口3、易感人群:小朋友,次之为青壮年。六、治疗病原治疗首选:氟唾诺酮类中毒型:山蔗房碱一改善微循环障碍第九单元霍乱二、流行病学1、传染原:患者和带菌者2、传播途径:粪一口(水污染一爆发流行)三、病理:大量水分及电解质丧失。四、体现(一)分期潜伏期数小时至5天1、泻吐期:先剧烈腹泻,后吐,无腹痛及里急后重,水样便。2、脱水虚脱期3、恢复期(反应期)(二)分型:轻型,中型,重型最常见的
36、临床类型是:轻型六、治疗1、补液一一治疗的关键2、抗菌一一减少其腹泻量及缩短排菌时间首选氟唾诺酮类第二部分1 .显性感染在感染过程中至少见。2 .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乙类:非典、艾滋、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狂犬病;丙类:流感、流腮、伤寒。3 .流行性出血热出血、坏死最严重的是肾脏。4 .艾滋病的也许:体重下降,咳嗽腹泻,发热,淋巴结肿,疱疹感染,口烟念珠菌感染。5 .一般型流脑特性是皮肤瘀点或瘀斑。6 .伤寒病程:初期发热,极期高热肝脾肿大玫瑰疹,缓和期体温下降,恢复期体温正常,食欲恢复。7 .伤寒菌血液培养,阳性率最高的是第一周。8 .伤寒治疗唾诺酮类(环丙)药物是首选。9 .志贺菌致病
37、必备的条件是痢疾杆菌对黏膜上皮细胞的侵袭力,介导吸附抗原,产生毒素。10 .发生霍乱时,对疫区接触者的检疫期是5天。医学伦理1 .反应医患关系本质的是医患关系是具有道德意义较强的社会关系。2 .天然试验不需要付出道德代价。卫生法规1 .我国依法制定卫生行政法规的机构是国务院。2 .行政惩罚包括人身罚、财产罚、行为罚、申戒罚。3 .全国医师资格考试措施的制定部门是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4 .受理申请医师注册的部门应于收到申请之日起30日予以申请人书面答复。5 .第一类精神药物的处方每次不得超过3日。6 .精神药物是指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使之兴奋或克制,持续使用产生依赖的药物。7 .麻醉药物处方剂量,每张处方注射剂不得超过2日量。8 .药物成分含量与国标不符的是劣药。9 .乙类传染病汇报时限是城镇3、农村6小时内。10 .防止发生院内感染和医源性感染的是医疗保健机构。11.非法行医,由受害人直接向人民法院提出诉讼。发扬中医药事业的原则是中西医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