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桂林市桂林中学2017届高三2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5029444 上传时间:2020-01-29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109.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桂林市桂林中学2017届高三2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广西桂林市桂林中学2017届高三2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广西桂林市桂林中学2017届高三2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广西桂林市桂林中学2017届高三2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广西桂林市桂林中学2017届高三2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西桂林市桂林中学2017届高三2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西桂林市桂林中学2017届高三2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pdf(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桂林中学17 届高三 2 月月考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每题3 分,共 9 分) 如何看待道德价值导向和一般价值导向的关系 朱贻庭 道德价值导向不能脱离一般的价值取向问题,应该从一般的价值观来考虑伦理学的价值导向问 题。这就在理论和实践上将“价值导向”问题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一直非常关注道德价值导向问题。即使在“价值”概念合法化之后, 大部分的舆论都是集中在人生价值、个体道德的领域之内。这种情况在1991 年之后,也延续下来。 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提法和口号,但是基本的倾向没有变化。最初的阶段, 主要的是 “集体主义” , 随着社会的变化

2、,对集体主义不断地作出新的解释和界定。比如从强调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到 界定为“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相结合的社会主义集体主义”。还有的学者解释为“我为人 人,人人为我” 。 后来,源自中国文化传统的“义利观”的概念凸显,对此也不断地作出新的解读。科学发展观 提出之后,“荣辱观”的概念一度凸显。近年来则强化了个人的修为、修养,等等,不一而足。 道德价值导向固然重要,但是,道德价值导向是不能脱离一般价值取向问题的。以义利关系而 言,大都将传统的义利观局限于人生价值的领域。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提出了“形 成把国家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而又充分尊重公民个人合法利益的社会主义义利观”,

3、依然没有越出个 体的人生价值的范围。 实际上,大量的史料表明,传统的“义利之辨”和“义利观”还有另一个层面,就是统治者的 治国价值方针和社会价值导向:是“重义”还是“重利”;是“由义”还是“离义”。它通过制度、 政策和统治者自身行为而体现为两种不同的治国价值方针和社会价值导向。而选择何种治国的价值 方针对于社会成员的道德价值取向,具有深刻的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 2001 年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从社会政策和经济政策对人们价值观念影响的角度,就提 出了这一问题,但是没有得到真正的落实。现实和历史都表明,体现在治国和施政中的价值观念, 能否得到社会成员的认同,是社会成员是否愿意遵循道德规范的一

4、个必要的条件。 总之,道德价值导向固然重要,但是体现在社会制度、各项政策、各种施政行为中的价值观念, 以及整个社会文化中负载的价值观念,也许更为根本。只有把涵盖着两者的一般价值导向问题抓住 了,才能真正实施包括道德价值导向在内的“价值导向”的要旨。 (有删改) 1. 下列从论述文写作角度对原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文章从中国历史经验和现实发展的角度,有力地论证了“应该从一般的价值观来考虑伦理学的 价值导向问题,才能真正实施价值导向”这一中心论点。 文章列举了“集体主义”、 “传统义利观” 、 “科学发展观”和“荣辱观”等一系列口号和提法, 表明了国家和社会对一般价值观的高度重视。 文中以

5、“义利观”为例,既指出了把其单纯解读为个体的人生价值范畴的局限性,也强调了统 治者选择的治国价值方针对于社会成员的道德价值取向影响的重要性。 本文运用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从现象到本质,阐释了道德价值导向和一般价值导向的关系, 使文章观点明确,论证有力。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从一般的价值观来考虑伦理学的价值导向问题,这就意味着把导向问题从伦理学提升为一般价 值论的高度,从而解决长期困扰的“价值导向”的问题。 对人生价值和个体道德的探讨和思考,一直是舆论对于道德价值导向问题的关注焦点,在“价 值”概念合法化前后,总体上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 从传统的义利观到社会主义义利

6、观,其义利观的内涵自然发生了变化,但两者都坚持在个体的 人生价值范畴进行阐释,没有实质的改变。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体现了统治者的治国价值方针和社会价值导向,对于社会成员的道德 价值取向有着重要的影响。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一般价值观不起主导和决定作用,但并不意味着它们无足轻重或毫无意义,他们在社会生活的 各个领域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重义”还是“重利”, “由义”还是“离义”,分别是传统的“义利之辨”和“义利观”的两个 重要方面,它体现着统治者的治国价值方针和社会价值导向。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要得到真正的落实,使国家的社会和经济政策影响到人民的价值观念,

7、就必须在制定和实施时,考虑社会成员的意愿。 道德价值导向是不可或缺的,但是价值导向不能归结为道德价值导向,必须从一般价值论的视 角来把握价值导向。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 分) 一钵了却谁的浮生 闫荣霞 李叔同 “二十文章惊海内”,会做诗、 会填词、 会书法、 会作画、 会篆刻, 又会音乐、 会演戏 , 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是他不会的? 鲁迅、郭沫若也以得他一幅字为无上荣耀。他作的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我毕业的时候还在唱;这样的歌就是诗了,他的诗又怎能不好: “梨花淡白菜花黄,柳花委地芥花香。莺啼陌上人归去,花外疏钟送夕阳。”连他给友人夏丏尊

8、的 画随便题两句话,都好得不行的:“屋老。一树梅花小。住个诗人,添个新诗料。爱清闲,爱天然; 城外西湖,湖上有青山。”( 为题小梅花屋图) 可是一入佛门,以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今后种种,譬如今日生,就完全置之度外了。叶圣陶 谈弘一晚年书法: “就全幅看, 好比一位温良谦恭的君子,不亢不卑, 和颜悦色, 在那里从容论道。 , 毫不矜才使气,功夫在笔墨之外,所以越看越有味。”就像一道虹敛去七彩,白气藏身天地间,非 为字变,实则人变。当了和尚,字也有了一颗为僧为佛的心,自然是“刊落锋颖,一味恬静”。 就如他这个人。初始华丽,剃须裹腰在舞台上扮茶花女,如今却是面容清癯,眉目疏淡,一个 过午不食、行脚度

9、世的老和尚。就像烟花“啪”地炸开,整个天地都为之增了色彩。眼看着亮了, 更亮了,大了,更大了,圆了,又更圆,然后暗了,又更暗, 整个人生就这样由绚丽归于平淡。 环顾当年,人们对大才子李叔同出家动机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大师的弟子、著名美术家丰 子恺则提出独到的见解,他说:“我以为人的生活可以分作三层:一是物质生活,二是精神生活, 三是灵魂生活。物质生活就是衣食。精神生活就是学术文艺。灵魂生活就是宗教。人生就是这 样一个三层楼。而弘一法师,就是一层一层走上去的。”丰子恺的“人生三层楼”的说法,切合实 际,振聋发聩,一扫世俗们对李叔同出家因由的所有推测之说。 庄子讲天地有大道,却是一定要做到“无己

10、”,成为“至人”,才能得之。世事不再关注,生 死不再思虑,贫富得失不是挂在心尖上的事,形如槁木,心如死灰,游于宇内。 可是,要想得到大道的快乐,却要能熬得过刳骨剔肉的痛苦。剃度后,与他有过刻骨爱恋的日 籍夫人伤心欲绝地携了幼子千里迢迢赶到灵隐寺,他铁石心肠,竟然连庙门都没有让他们进,妻子 无奈离去,只是对着关闭的大门悲伤地责问道:“慈悲对世人,为何独伤我?”他用刳骨剔肉的痛 苦,置换了真正的自由。一切他都舍得,只为追求心中那一点萤火。 我们对于追求自由的人一向是敬仰的。自身是燕雀,怎不羡鸿鹄?林语堂说:“他曾经属于我 们的时代,却终于抛弃了这个时代,跳到红尘之外去了。”张爱玲说:“不要认为我是

11、个高傲的人, 我从来不是的至少,在弘一法师寺院围墙的外面,我是如此的谦卑。” 赵朴初评他是:“无尽奇珍供世眼,一轮圆月耀天心。”其实他才不要当什么奇珍和明月,他 不过是为了自己的心罢了。所以他出家也不是为当律宗第十一代世祖,更不为能和虚云、太虚、印 光并称“民国四大高僧”。弃家毁业不为此,大彻大悟不消说。那些虚名,他是不要的。真实的他, 63 个流年,在俗39 年,在佛24 年,恪遵戒律,清苦自守,传经授禅,普度众生,却自号“二一老 人”:一事无成人渐老,一钱不值何消说。 1942 年 10 月 13 日,弘一写下“悲欣交集”四字。三天后,沐浴更衣,安详圆寂。“问余何适, 廓而忘言,华枝春满,

12、天心月圆。”一钵了却他的浮生,他的粗钵里盛满自由。 注:在中国近百年文化发展史中,弘一大师李叔同是学术界公认的通才和奇才,作为中国新文化运 动的先驱者,他最早将西方油画、钢琴、话剧等引入国内,且以擅书法、工诗词、通丹青、达音律、 精金石、善演艺而驰名于世。在他艺术发展如日中天时,他毅然摒弃了世俗,中年出家后成为南山 律宗一代祖师,被誉为“民国高僧”。 4. 下面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作者将弘一人生的转变比作烟花,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他前半生的绚丽与后半生的平淡,以二者强 烈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其人生轨迹转变的深深的忧伤。 B. “在弘一法师寺院围墙的外面,

13、 我是如此的谦卑”一句, 以高傲的张爱玲的谦卑, 体现出了李叔同 的大家风范。 C.弘一在写下“悲欣交集”四字后圆寂,表明他认为自己的人生既有喜的一面,也有悲的一面,是 留有遗憾的,对自己的抉择隐隐流露出悔意。 D.全文不仅在写李叔同的才华天才般的才华,更在写他坚定舍弃,对真正自由的追求。在当今 物质至上、利益为先的商品时代,李叔同的这种追求,是照鉴我们灵魂的一面镜子。 5. 文章中有一句话,“要想得到大道的快乐,却要能熬得过刳骨剔肉的痛苦。”作者认为, “快乐” 和“痛苦”分别指什么?二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4 分) 6. 作者在文中大量引用了李叔同的诗和名家言论,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14、5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 分) 鸡毛 汪曾祺 西南联大有一个文嫂,她靠给学生洗衣服、拆被窝维持生活。每天大盆大盆地洗。她在门前的 两棵半大榆树之间拴了两根棕绳,拧成了麻花。洗得的衣服夹紧在两绳之间,风把这些衣服吹得来 回摆动,霍霍作响。大太阳的天气,常常看见她坐在草地上(昆明的草多丰茸齐整而极干净)做被 窝,一针一针,专心致志。 学生叫她文嫂,她管学生叫“先生”。时间长了,也能分得出张先生,李先生, 但是,没有 一个先生知道文嫂的身世,只知道她是一个寡妇,有一个女儿。人很老实。虽然没有知识,但洁身 自好,不贪小便宜。 文嫂养了二十来只鸡。这些鸡都长得极肥大,很肯下蛋。隔多半个月,文

15、嫂就挎了半篮鸡蛋, 领着女儿,上市去卖。蛋大,也红润好看,卖得很快。回来时,带了盐巴、辣子,有时还用马兰草 提着一块够一个猫吃的肉。 文嫂的女儿长大了,经人介绍,嫁了一个司机。这司机是下江人,他来看过老丈母,每次回来, 会给文嫂带点曲靖韭菜花,贵州盐酸菜,甚至宣威火腿。下江人女婿答应养她一辈子。文嫂胖了。 文嫂生活在大学的环境里,她隐隐约约地知道,那些“先生们”将来都是要做大事,赚大钱的。 但联大的人都有点怪,如今且说一个人。 此人姓金,名昌焕,是经济系的。其怪异处不胜枚举,总括起来有三点:一是他所有的东西都 挂着,二是从不买纸,三是每天吃一块肉。他在他的床上拉了几根铁丝,什么都挂在这些铁丝上

16、, 领带、袜子、针线包、墨水瓶, 他每天就睡在这些丁丁当当的东西的下面。学生离不开纸。怎么 穷的学生,也得买一点纸。金先生从不花这个钱。为什么要花钱买呢?纸有的是!联大大门两侧墙 上贴了许多壁报、学术演讲的通告、寻找失物的启事,形形色色、琳琅满目。这些启事、告白总有 一些空白的地方。金先生每天晚上就带一把剪刀,把这些空白的地方剪下来,并把这些纸片,按大 小纸质、颜色,分门别类,裁剪整齐,留作不同用处。他每晚都开夜车。开夜车伤神,需要补一补。 于是他按期买了猪肉,切成大小相等的方块,借了文嫂的鼎罐(他借用了鼎罐,都是洗都不洗就还 给人家了),在学校茶水炉上炖熟了,密封在一个有盖的瓷坛里。每夜用完

17、了功,就打开坛盖,用 一只一头削尖了的筷子,瞅准了,扎出一块,闭目而食之。然后,躺在丁丁当当的什物之下,酣然 睡去。因此,同屋的那位中文系夜游神送给他一个外号:“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可是金先生倒 不在乎,他很快就要毕业了,并已经在重庆找好了事,就要离开西南联大,上任去了。 这时,文嫂丢了三只鸡,一只笋壳鸡,一只黑母鸡,一只芦花鸡。这三只鸡不是一次丢的,而 是隔一个多星期丢一只。早上开鸡窝放鸡时还在,晚上回窝时就少了。文嫂到处找,也找不着。她 又不能像王婆骂鸡那样坐在门口骂她知道这种泼辣做法在一个大学里很不合适,只是一个人叨 叨:“我口乃(的)鸡呢?我口乃鸡呢?, ” 文嫂出嫁的女儿回来了。文

18、嫂吓了一跳:女儿戴得一头重孝。她明白出了大事了。她的女婿从 重庆回来,车过贵州的十八盘,翻到山沟里了。女婿的同事带了信来。母女俩顾不上抱头痛哭,女 儿还得赶紧搭便车到十八盘去收尸。 女儿走了,文嫂失魂落魄,有点傻了。但是她还得活下去,还得过日子,有很多先生都毕业了, 要离开昆明,临走总得干净干净,来找文嫂洗衣服,拆被子的多了。有的先生要走了。行李收拾好 了,总还有一些带不了的破旧衣物,这些先生就把文嫂叫了来,随她自己去挑拣。挑完了,文嫂必 让先生看一看,然后就替他们把宿舍打扫一下。 金昌焕不声不响地走了。二十五号的朱先生叫文嫂也来看看,这位“怪现状”是不是也留下一 些还值得一拣的东西。 什么都

19、没有。金先生把一根布丝都带走了。他的王国里空空如也,只留下一个跟文嫂借用的鼎 罐。文嫂毫无所得,然而她也照样替金先生打扫了一下。她的笤帚扫到床下,失声惊叫了起来:床 底下有三堆鸡毛,一堆笋壳色的,一堆黑的,一堆芦花的! 文嫂把三堆鸡毛抱出来,一屁股坐在地下,大哭起来。“啊呀天呐,这是我口乃鸡呀!我口乃 笋壳鸡呀!我口乃黑母鸡,我口乃芦花鸡呀!, ” “我寡妇失业几十年哪,你咋个要偷我口乃鸡呀!, ” “我风里来雨里去呀,我的命多苦,多艰难呀,你咋个要偷我口乃鸡呀!, ” “你先生是要做大事,赚大钱的呀,你咋个要偷我口乃鸡呀!, ” “我口乃女婿死在贵州十八盘,连尸都还没有收呀,你咋个要偷我口乃

20、鸡呀!, ” 她哭得很伤心,很悲痛。她好像要把一辈子所受的委曲、不幸、孤单和无告全都哭了出来。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 4 分) A小说开头写文嫂的勤劳、老实、洁身自好等特点,是为了让金昌焕的不善和丑恶更加彰显,以唤 起读者对他的更强烈的鄙视、憎恶。 B文嫂尊称学生为先生,而“先生”并不知道文嫂的身世,金昌焕甚至还偷吃文嫂的鸡,作者用点 面结合的方式说明联大学生冷酷无情,自私自利。 C文嫂的女婿人很好,经常来看望文嫂,并说要养文嫂一辈子,作者以“文嫂胖了”四字展现了文 嫂的生活发生的改变。 D养鸡、卖鸡蛋是文嫂赖以生存的重要途径,三只鸡的丢失无异于使

21、文嫂艰辛的生活雪上加霜,所 以文嫂从金先生床下扫出鸡毛时忍不住嚎啕大哭。 E本文语言轻松诙谐、简洁自然,记叙了两个不同生活轨迹人物的琐碎故事,写出了市井百姓生活 的原味,反映出人物最真实的心理和脾性。 8小说以“鸡毛”为题,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4 分) 9小说是如何塑造金昌焕这一人物形象的?请简要分析。(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共19 分) 李显忠,初名世辅,南归,赐名显忠。年十七,随父永奇出入行陈 。金人犯鄜延,王庶命永奇 募间者,得张琦;更求一人,显忠请行。永奇曰:“汝未涉历,行必累琦。”显忠曰:“显忠年小, 胆气不小,必不累琦。”后有敌人夜

22、宿陶穴,显忠缒穴中,得十七人,皆杀之,取首二级,马二匹, 余马悉折其足。庶大奇之,补承信郎,充队将,由是始知名。 金人陷延安,授显忠父子官。父与子相泣曰:“我宋臣也,世袭国恩,乃为彼用邪!”会刘豫 令显忠帅马军赴东京,永奇密戒之曰:“汝若得乘机,即归本朝,无以我故贰其志。” 元帅撒里曷来同州,显忠以计执之,驰出城。至洛河,舟船后期不得渡,与追骑屡战,皆胜。 显忠憩高原,望追骑益多,乃与撒里曷折箭为誓,不得杀同州人,不得害我骨肉,皆许之,遂推之 下山崖,追兵争救。显忠携老幼长驱而北,至鄜城县,急遣人告永奇。永奇即挈家出城至马趐谷口 为金人所及家属皆遇害显忠奔夏夏人问故显忠泣具言父母妻子之亡切齿疾

23、首恨不即死,宣抚吴玠遣 张振来抚谕云:“忠义归朝,惟君第一。”至行在 ,高宗抚劳再三。 兀术犯河南,手诏以军与张俊会。显忠与敌战,败之。兀术谓韩常曰:“李世辅归宋,不曾立 功,此人敢勇,宜且避之。”乃焚庐江而走。金帅孛撒自南京率步骑十万来,显忠亲帅军遇于城南, 战数十合,孛撒大败,遂退走。俄增兵复来逼城,显忠谓宏渊并力夹击,宏渊按兵不动,显忠独与 所部力战百余合却之。显忠曰:“若使诸军相与掎角,则敌兵可尽,金帅可擒,河南之地指日可复 矣。”显忠知宏渊无固志,叹咤曰:“天未欲平中原耶?何沮挠若此!”乾道改元 ,乃还会稽,淳 熙四年七月卒,年六十九。谥忠襄。 ( 节选自宋史 ?列传?第一百二十六)

24、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永奇即挈家 /出城至马趐谷口/ 为金人所及 / 家属皆遇害 / 显忠奔夏 / 夏人问 / 故显忠泣具言 / 父母妻 子之亡 / 切齿疾首 / 恨不即死 B.永奇即挈家出城/ 至马趐谷口 / 为金人所及 / 家属皆遇害 / 显忠奔夏 / 夏人问故 / 显忠泣 / 具言父母妻 子之亡 / 切齿疾首 / 恨不即死 C.永奇即挈家出城/ 至马趐谷口 / 为金人所及 / 家属皆遇害 / 显忠奔夏 / 夏人问故 / 显忠泣具言 / 父母妻 子之亡 / 切齿疾首 / 恨不即死 D.永奇即挈家 /出城至马趐谷口/ 为金人所及 / 家属皆遇害

25、 / 显忠奔夏 / 夏人问 / 故显忠泣 / 具言父母妻 子之亡 / 切齿疾首 / 恨不即死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名,一般指姓名,幼年时一般由父亲命名;多用于自称,或用于做传时介绍传主。 B.行陈,亦称“行伍”,古代兵制,五人为伍,二十五人为行,代指军队。 C.行在,指天子所在的地方。南宋在杭州设立临安府( 意为临时安顿) ,称之为行在。 D.乾道,年号名,古代纪年的一种常见方式;改元,指同一皇帝在位期间更换年号。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李显忠年少便胆识过人。十七岁随父出入行阵;在招募探子时

26、,显忠主动请求前往;后又孤身夜 袭敌人成功,被王庶看重。 B.李显忠有勇有谋,善于应变。在同州用计抓获撒里曷;与追兵作战,战而胜之,面对越来越多的 追兵,与撒里曷折箭为誓后将其推下山崖脱身。 C.李显忠忠肝义胆,一心向宋。金人攻破延安,曾授任显忠父子两人官职,但他们对此内心深感愤 慨,并未诚心归附。 D.李显忠英勇善战,屡建奇功。显忠归朝之后,曾与张俊一道,击溃进犯合肥的兀术;又与宏渊合 力夹击自南京来犯的金帅。 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永奇密戒之曰:“汝若得乘机,即归本朝,无以我故贰其志。” (2) 显忠知宏渊无固志,叹咤曰:“天未欲平中原耶?何沮挠若此!” (二)古代

27、诗歌阅读(11 分) 暮秋扬子江寄孟浩然 刘昚虚 木叶纷纷下,东南日烟霜。 林山相晚暮,天海空青苍。 暝色况复久,秋声亦何长! 孤舟兼微月,独夜仍越乡。 寒笛对京口,故人在裹阳。 咏思劳今夕,江汉遥相望。 【注】扬子江:长江。因古有扬子津渡口而得名。扬子津南对京口。越乡:此处是对东南地区 的泛指。京口:古城名,今江苏镇江市。 14下列对这首诗歌相关内容和表达技巧的理解和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5 分) A首句“木叶纷纷下”化用“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纷纷”二字,突出了落叶之多, 切合题目的“暮秋”节候,用词生动、准确。 B三、四两句描绘了一幅极其形象的秋江暮景图,暮色苍茫

28、,江水空明澄澈,林山暮色相融相依, 江天相接,余光映照,一片青苍,以乐景衬哀情。 C五、六两句写作者临江眺望愈久,暮色愈浓重,凄紧的秋风,澎湃的水声,从视觉、听觉、嗅觉 方面使人产生愁绪,“久”“长”反复感叹,更加强了这种愁绪的沉重感。 D七、八两句写江上升起一轮明月,皎洁明亮,江面漂浮一叶孤舟,月照孤舟,诗人想起自身仍羁 旅越乡,不免想起家乡之月,故乡之思涌上心头。 E全诗从写景开始,到情、景交融,再到抒发怀人之情,感情逐步深化,层次分明,联系自然,从 容不迫而又变化多姿,充分体现了诗人的艺术技巧。 15诗歌九、十两句和最后两句不断变换角度表达情感,请简要分析。(6 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

29、(5 分) 1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5 分) (1)陆游在游山西村中“,”两句,描写出了 村中庆典将近、乐声不断,民风淳朴的情景。 (2)杜甫在登高中为我们营造了一幅气势磅礴的长江秋日图的句子 是,。 (3)琵琶行中用比喻的手法,表现旋律婉转而流畅的句子是: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17. 下列各句中,画线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论文抄袭事件在学术圈外的领域也频频发生,这就不能不引发我们的反思:不管哪行哪业,动辄 将论文作为职称晋升、业绩考核的标准,是否完全合适? 王蒙的作品青狐的确是一本优秀小说,我读着读着,经常被小说中精彩的情节和精到的描写 感动,时

30、不时地拍案而起 ,击节叫好。 在签名售书活动开始前,作者诚恳地说,书中不少看法都是一孔之见 ,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沿着岷江且行且看,既能感受都江堰鬼斧神工、动人心魄的伟大,又能领略沿江两岸鲜为人知 的 民族文化,体会别样的风土人情。 实施“精准扶贫”,就是要创新扶贫机制,瞄准扶贫对象,着力改善贫困地区百姓箪食瓢饮 的生 活状况。 我们同时拾起同一片秋叶, 愕然地抬头看着对方:两只手都握着枫叶的一端, 好似都对那片枫叶情 有独 钟 。 A. B. C. D.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 分) A.前段时间,“引力波”三个字震荡了全世界,由此掀起了一轮崇尚科学的热情,激发了人们对宇

31、 宙的奇妙想象与对探索宇宙规律的向往。 B.食品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重不重视这项工作、能不能做好这项工作,是 对干部工作的直接检验。 C.经过 60 年发展,中国航天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目前已经是名副其实的航天大国,并正在向建设 航天强国的目标阔步前行。 D.由袁隆平担任主任的国内国家级首个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计划在 3 年时间内, 实现亩产突破200 公斤的目标。 19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 分) 美国教育学家斯金纳曾有过一句名言:我们将学过的东西忘得一干二净时,最后剩下来的东西 就是教育的本质了。所谓“剩下来的东西”就是自学的能力,是举一反三

32、或无师自 通的能力。大学“职业培训班”,一个让学生适应社会、适应不同工作岗位的平台。 在大学期间,学习专业知识很重要,但是重要的还是学习独立思考的方法,培养举一反三 的能力,这样,大学毕业生能适应瞬息万变的未来世界。 A 其实更不是而是虽然就 B / 也就不只是也是当然就 C / 更不仅是还是纵然才 D 其实也就不是而是固然才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 处不超过15 个字。( 5分) 自噬作用是一个非常简单的细胞活动,字面上理解就是自己吃自己。动物细胞中很多细胞活动 都在细胞质中进行。由于生理生化反应多而夏杂,致使细胞活动受到影响甚

33、至停滞,在这种 情况下,自噬作用就非常重要:将淤积在细胞质中的蛋白质等代谢残渣清除掉,。清理细胞质能 让细胞重获新生,对于神经细胞这类不可替换的细胞来说,。神经细胞一旦分化成熟,就会保持 当前状态,直到母体生物死去,它们没有其他方式来恢复和维护自身功能。 21请仿照下面文段中画线部分的例证,另写一段话,要求和文段论点一致。(6 分) “活读书,读活书,读书活”得有个多取向的思路。世界上许多事情都不是单线的,从A到 B 是一种思考,从B到 A又是一种思考,如果你能反复地思考、比较、对证,你对一本书的理解,以 及自己的思想就会丰富许多。比如我们过去常常讲,“大河不满小河干,小河不满渠沟干。”这句

34、话当然是对的,但是如果思考一下,反方向的道理是否也能站得住脚?即如果渠沟里面没有水,小 河里面也没有水,那么大河里的水,是怎么来的呢? 四、写作( 60 分)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和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文章。(60 分) 要求:选准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 桂林中学17 届高三 2 月月考语文答案 1. 答案:( “表明了国家和社会对一般的价值观的高度重视”句错,原句第二段“自从改革开放 以来,我们一直非常关注道德价值导向问题”和第五段“道德价值导向固然重要”。 应为“表明了 国家和社会对道德价值导向的高度重视”。 ) 2.

35、 答案 : (从而解决长期困扰的“价值导向”的表述错,绝对化了。原句第一段“这就在理论和 实践上将“价值导向”问题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 3. 答案:( “分别”一词不对;另外,原文为“传统的义利之辨和义利观还有另一个层 面” , “ 它通过制度、政策和统治者自身行为而体现为两种不同的治国价值方针和社会价值导向”) 4. 【答案】 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文意,筛选文中的信息的能力。A“表达了作者对其人生轨迹转变的深深 的忧伤”理解错误。B“以高傲的张爱玲的谦卑, 体现出了李叔同的大家风范”理解有误,“高傲的 张爱玲”不对。原文是“不要认为我是个高傲的人,我从来不是的至少,在弘一法师寺

36、院围墙 的外面,我是如此的谦卑”。C“是留有遗憾的,对自己的抉择隐隐流露出悔意”理解有误。 5. 【答案】“快乐”指不再关注世事、生死和贫富,了却世俗,心游宇内;享受人生的平淡与本真 带来的自由;(1 分)“痛苦”是指忍受毁家弃业、抛别妻儿的悲伤;(1 分) 二者的关系是:要想获得心灵的自由,大道的幸福,就必须放弃尘世间的繁华和情欲,忍受孤独和 寂寞。( 2 分)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的能力。理解这句话,可从这句话对应的前后信 息中找出答案。原文说:“世事不再关注,生死不再思虑,贫富得失不是挂在心尖上的事,形如槁 木,心如死灰,游于宇内”,由此可概括出,“快乐”指不再关

37、注世事、生死和贫富,了却世俗, 心游宇内;享受人生的平淡与本真带来的自由。文中有如下信息:“与他有过刻骨爱恋的日籍夫人 伤心欲绝地携了幼子千里迢迢赶到灵隐寺,他铁石心肠,竟然连庙门都没有让他们进”据此可理解 为,“痛苦”是指忍受毁家弃业、抛别妻儿的悲伤。“快乐”与“痛苦”的关系是指熬得过“痛苦”, 就会获得心灵的自由。 6.【答案】引用李叔同作的送别和他的诗,直接表现李叔同的过人才华和其思想精神;(2 分) 引用丰子恺、叶圣陶、林语堂、张爱玲等人的评价,表现了众人对他追求自由的高度敬仰,更加 突出李叔同才学和品性的不同凡响。(2 分)这些引用印证了作者的观点,丰富了文章内涵,增加 文章的知识性

38、,使传记具有真实感人的力量。(1 分)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文本引用李叔同的诗和名家言 论的作用,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人物性格特点;文章的知识性;文章的内涵等。如引用丰子恺、 叶圣陶、林语堂、张爱玲等人的评价,表现了众人对他追求自由的高度敬仰,更加突出了李叔同才 学和品性的不同凡响。 7BE 选对一项2 分,选对两项4 分。 B项,“冷酷无情、自私自利”不对;E“语言轻松诙谐”错。 8设置悬念,引起读者兴趣。小说以“鸡毛”为题奇特有趣,且小说并未马上提到鸡毛,激发了 读者的阅读兴趣。 (1 分)呼应故事情节,揭示主题。标题与小说结尾部分文嫂发现鸡毛相呼

39、应, 并以此为引,勾起了文嫂对悲惨命运的宣泄,引起读者对文嫂的同情和对金昌焕的鄙视。(1 分) 突出了人物形象。小说通过在金昌焕床下发现鸡毛这一事件,突出了金昌焕的自私、卑下、无耻。(1 分)以“鸡毛”为题,寓指人生的琐碎和杂乱,反映出人生的苦难和人性的邪恶。(1 分) (任答三 点得满分) 9讽刺手法的运用。例如作者将其怪癖搜罗,漫画般地凸显了金昌焕的行为习惯,最后用一个绰 号将其丑态刻画得入木三分。(2 分)对比衬托。作者以文嫂的善良、洁身自好等特点与金昌焕做 对比,突出金的自私、卑鄙、丑恶。(2 分)细节描写。例如写他“从不买纸”,每天晚上带着一 把剪刀,把校园里各种启事、告白的空白处剪

40、下;例如写他每天要吃一块肉,“打开坛盖”“瞅准 了”“扎出”“闭目而食之”等动作细节描写,把这个人物的鄙吝、无聊、无耻表现得淋漓尽致。 (2 分) 10B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解答时,首先要根据上下文把握文句的大意,然后根 据文言标志,如:虚词、对话标志、对偶、排比、特殊句式等来断句,最后运用排除法,针对选项 中不同的断句点分析、排除。根据语意,永奇携带家人出城,到达马趐谷,所以在“出城”后停顿, 排除 AD ;根据顶真句式,在“夏”后断开;“父母妻子之亡”是“具言”的宾语,所以“具言”后 不能断开,排除C。 11B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B项,行陈,是巡行军阵

41、的意思。 12D 【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D项,“与宏渊合力”说法错误, 原文是“宏渊按兵不动,显忠独与所部力战百余合却之”,意思是李显忠独自与部下苦战。 13(1) 李永奇私下告诫李显忠说:“你如能得到机会,就立即回归宋朝,不要因为我的缘故而有不 忠之心。” (2) 李显忠知道宏渊无固守之志,就嗟叹道:“是上天不想让我们平定中原吗?为何如此阻挠呢! ”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翻译时,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实词要字字落实, 注意文言句式的翻译。关键词:(1) 密、无以、贰;(2) 固志、平、沮挠。 【参考译文】 李显忠,起初名世辅,回到南方,被赐名

42、显忠。十七岁时,投军效力,跟随父亲永奇出入行阵。 金兵侵犯鄜延,经略使王庶命令永奇招募探子,得到张琦;还需要一人同行,显忠请求前往。永奇 説:“你没有经验,前去一定会连累张琦。”显忠说:“我虽年纪小,胆气却不小,一定不会连累 张琦,应当与他同往。”有敌人夜晚睡在地穴,显忠用绳索吊入穴中,共有十七个人,都杀了他们, 取得两个首级,两匹马,把其余马的脚都折断了。王庶对他非常看重,补用他为承信郎,充任部队 将领,从此开始知名。 金兵攻陷延安,授任显忠父子两人官职。永奇父子相对而泣,说:“我是宋朝臣子,世代蒙受 国家恩典,哪能为它所用呢?”正逢刘豫命令显忠率领骑兵前往东京,永奇秘密地告诫他说:“你如

43、能得到机会,就立即回归宋朝,不要因为我的缘故而有不忠之心。” 元帅撒里曷来到同州,显忠用计捉住了他,骑马出城。到达洛河,舟船误了约定时间无法渡过, 显忠与追赶的骑兵多次交战,都得胜。显忠在高原上休息,望见追骑越来越多,就与撒里曷折箭盟 誓,不得杀害同州人,不得伤害自己的亲属,撒里曷都答应了。于是把他推下山崖,追兵争着救护。 显忠带着老少众人一直向北,来到鄜城县,急速派人去告诉永奇。永奇就携带全家人出城,到达马 趐谷谷口,被金兵追上,家属二百人都遇害。显忠逃往夏国。夏国人问其缘由。显忠哭着详细诉说 父母妻子遇害的情形,切齿痛恨,恨不能立刻死去。四川宣抚使吴玠派张振来抚慰晓谕说:“忠义 归朝,君为

44、第一。”来到皇上驻地,高宗多次进行安抚慰劳。 兀术进犯河南,皇上亲笔下诏让他与张俊会师。显忠与敌人交战,打败了他们。兀术对韩常说: “李世辅回到宋朝,还不曾立功,这人十分勇敢,应该暂且避开他。”于是火烧庐江而退。金军元 帅孛撒从南京率领十万步兵骑兵前来。显忠亲自率军在城南迎战,交战几十个回合,孛撒大败,于 是逃跑。不久,敌人增派军队来攻城。显忠让宏渊合力夹击敌人,宏渊按兵不动,显忠独自与部下 奋力作战一百多个回合,打退了他们。显忠说:“若能让各军互成掎角之势,则敌兵可以杀尽,金 国元帅可以活捉,河南之地指日可以收复了。”显忠知道宏渊无固守之志,就嗟叹道:“是上天不 想让我们平定中原吗?为何如此

45、阻挠呢! ”乾道更改年号,显忠才返回会稽。淳熙四年七月去世,享 年六十九岁。谥号忠襄。 14AE (答 E给 3 分,答 A给 2 分,答 B给 1 分,答 CD不给分) 15“寒笛对京口,古人在襄阳”是从自己方面着笔,写对襄阳故人的思念。诗人子啊月下吹笛, 而这笛声只有长江对岸的京口听得到,原在湖北襄阳的友人孟浩然却是听不到的。作者以京口之近 反衬襄阳之远。笛声难达,情思难传,思念之中也流露出怅惘之情。(3 分)“咏思芳今夕,江汉遥 相望”是从孟浩然对作者的思念着笔,表现江、汉两地的情思相牵。作者想象孟浩然今晚也在思念 自己,此刻也在赋诗以表达久别后的怀念之情,分处汉水和长江两地的友人,彼此

46、遥望。 ( 3 分)(若 答其他手法,言之有理亦可) 这首诗是“以诗代书”诗人从京口(故城在今江苏镇江市)附近扬子江暮秋时节的肃杀景象缓 缓写起,从迷茫的景色中引出独居越乡的客愁,进而怀想起远在湖北襄阳的友人孟浩然。全诗在结 构上层层引进,步步深入,读来如友人晤谈,娓娓情深。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作者在对越中扬子江(即长江)暮秋的景色的描写中寄寓了滞留异乡的客 愁和对故人孟浩然的深切思念。 第一部分 全诗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从开始的“木叶纷纷下”到“独夜仍越乡”,写秋江暮 景和月夜客思。诗人在与京口遥遥相对的靠扬州那面的长江北岸,他独自一人,临江而望,看见经 霜后的树叶纷纷落下。“木叶

47、纷纷下,东南日烟霜”两句,是采用因果倒装的手法。东南地势低湿, 暮秋时节雾多霜大,所以树木的叶子纷纷脱落。这里逆笔取势,有力地突出了“木叶纷纷下”这一 具有特定含义的秋景,造成萧瑟气氛。“木叶纷纷下”是化用屈原九歌湘夫人:“袅袅兮 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作者在“木叶下”三字中嵌以“纷纷”二字,突出了落叶之多,这正切 近初冬的“暮秋”节候,遣字生动、准确。开始两句看似信手拈来,实则颇具匠心。接着作者看到, “林山相晚暮,天海空青苍”。傍晚时分,长江两岸林山相依,暮色苍茫;而江天相接,一片青苍。 两句中,“相”字使林山与暮色融合无间,显得暮色广阔无边;“空”字,又生动地描绘出了在 余光映照中,江

48、上的空明景像。两岸与江中,迷茫与空明,构成了一幅极其动人的秋江暮景图。 前四句都是客观写景,通过景语来暗示情绪,后四句,诗人则是把情、景交织在一起来表现, 让感情逐渐显露出来。“暝色况复久,秋声亦何长!”作者临江眺望愈久,暮色愈加浓重,只听见 江上凄紧的秋风和澎湃的水声,浩大而又苍凉。“暝色”与“秋声”,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使人 产生愁绪,而“况复久”、“亦何长”的反复感叹,更加强了这种愁绪的沉重,诗人的情感直接抒 发出来。“孤舟兼微月,独夜仍越乡。”眺望了很久,才看见月亮从江边升起,水面漂荡着一叶 孤舟,此时更激起了作客越乡的孤苦愁绪。“微月”,写出月光在江雾笼罩中,一片朦胧的景象, 与孤舟

49、相映,把羁旅之思表达得更为强烈;而下句中的“仍”字,说明作者驻留已久,独夜乡愁, 难以忍耐。这四句情景交融,在前四句的基础上又深入一层,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感情的逐步变 化,为下文勾起无限的故人之思,作了充分的铺垫和酝酿。 第二部分 第二部分是最后四句,写对襄阳故人孟浩然的深切思念,它是前八句情、景的必然深化,也是 全诗的题旨所在。这四句,作者不断变换角度和手法,将思友之情,写得淋漓尽致。“寒笛对京口, 故人在襄阳。”诗人在月下吹起笛子,以抒发对故人思念的情怀,然而这笛声只有长江对岸的京口 听得到,那关山万里、远在湖北襄阳的友人孟浩然是听不到的。这两句是从自己方面着笔,写对襄 阳故人的思念。“寒笛”二字,不仅表示夜深天冷,也表明笛声凄咽,思念故人的愁绪已显。同时, 作者以京口之近反衬襄阳之远,笛声难达,情思难传,思念之中,也流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