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增强凝聚力为核心加强团的建设的研究.docx

上传人:randyorton 文档编号:503679 上传时间:2018-11-1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5.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增强凝聚力为核心加强团的建设的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以增强凝聚力为核心加强团的建设的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以增强凝聚力为核心加强团的建设的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增强凝聚力为核心加强团的建设的研究.docx(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以增强凝聚力为核心加强团的建设的研究 特征码 GdXsWIxseLCFpHiweLSo 以增强凝聚力为核心加强团的建设的研究 内容摘要 一个社会的根本评价标准是生产力标准,一个组织最重要的评 价标准是凝聚力标准。共青团要做好新形势下的青年群众工作, 发挥在党的青年工作中的核心和主导作用,关键在于以增强凝 聚力为核心加强团的建设。本课题通过青年抽样问卷调查与基 层团员座谈访谈等形式,在对凝聚力的内涵、增强共青团组织 凝聚力的意义进行具体阐述的基础上,着重研究当前共青团凝 聚力建设的现状及影响凝聚力建设的主要变化,最后形成对增 强共青团凝聚力建设的相关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凝聚力 共青

2、团建设 核心问题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 式、利益关系和社会分配形式日益多样化,广大青年的社会分 布和社会流动复杂而多变,青年群体的思想观念也日趋多元。 第 2 页 在这种形势下,团组织与青年的联系出现了许多“缝隙” ,特别 是在一些新型经济社会组织中,团组织服务青年、凝聚青年的 能力明显弱化,青年对团组织的认同感、归属感淡漠等。针对 这些新的情况,嘉定区团委立足嘉定实际,开展了此项课题研 究。在调研过程中,面向区域内 35 周岁以下新型经济社会组织 中的园区团员青年发放了 600 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 956 份。 一、增强共青团凝聚力建设的意义 (一)关于“

3、凝聚力”的内涵 一个缺乏凝聚力的团组织,在联系青年时就缺乏吸引力,在面 向社会时就缺乏影响力,在服务大局中就缺乏战斗力。关于凝 聚力的内涵,现在对其有一个普遍的共识,就是个体通过交互 活动和学习发展而逐渐融入组织的行为方式,最终成为组织内 部一员的过程,是从“社会人”到“组织人”的变化过程。我 们这里所讲的“凝聚力”就是指共青团和青少年工作对青年、 青年组织、社会的有效覆盖和广泛凝聚。概括来说,就是“联 系青年、覆盖组织、服务社会” ;具体来讲,就是充分认识团组 织与青年、青年组织、社会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关系,根据 青年、青年组织、社会三者的发展现状来给团工作定位,做到 活动、建设、服务三位

4、一体,实现组织、队伍、资源三管齐下, 最为广泛的联系青年,最大限度的覆盖组织,最大程度的服务 社会。 (二)增强团的凝聚力,是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 第 3 页 的必然要求 在同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和团十五大部分代表座谈时, 胡锦涛同志指出, “要增强团组织吸引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发 挥好党联系广大青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对团的凝聚力建设提 出了明确要求。因此,衡量共青团工作是否有成效的最终标准, 应该是看共青团的凝聚力是否在持续增强,共青团作为党联系 青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是否得到充分发挥,党在青年中的执政 基础是否在不断巩固和扩大。 (三)增强团的凝聚力,是共青团组织推动自身发

5、展的现实需 求 首先,共青团是一个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按照政治学的观点, 在政治体系的架构中属于政治社团。因此,它具有政治社团的 同类相聚性、互益性、组织化程度等理论特性。其互益性表现 为表达和维护组织内成员的利益,即表达和维护青年个体和群 体的利益。其次,共青团是在党的领导下的一个群众组织,共 青团代表青年群体的利益。共青团组织的凝聚力如何,关系到 共青团未来的命运和自身的发展。这就要求共青团组织教育青 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引导青年正确处理局部与全局利益的关 系,正确处理青年个体利益与青年群体利益的关系。在不断增 强团组织的凝聚力的基础上,提高协调各成员个体利益的能力, 维护青年的整体利益。

6、 (四)增强团的凝聚力,是新形势新任务对共青团组织的根本 第 4 页 要求 1、当代青年的社会结构发生的巨大变化,亟须团组织扩大覆盖 面 青年由于其天然具有的可塑性强、易于接受新事物、新观念等 特点,比其他年龄的社会成员更快、更明显地分化为不同的群 体。随着新的利益团体、新的职业群体的逐渐形成,青年类别 由相对简单逐步趋于多样化和复杂化。在这种情况下,要扩大 团组织对青年的覆盖面,就必须进一步提高团组织的凝聚力, 有效地吸引、凝聚青年中的新兴群体甚至一些社会边缘群体进 入共青团组织体系并将其引导到社会主流生活之中。 2、青年价值观和发展需求的变化,对团组织的活动形式和内容 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调

7、查发现,对于团组织开展的活动,青年首先要认为“有益处 或有意义”才选择参加。具体到活动内容,有 35%的青年选择 “学习和培训类” ,有 21%的青年选择“生活和交友类” ,有 15% 的青年选择“职业生涯设计类” ,有 12%的青年选择“维护权益 类” 。由此可见,价值取向是青年成长发展中的一个关键问题, 它决定着青年的政治选择、人生追求、道德评价和生活方式, 以及相关的社会行为和社会需求。价值取向由一元趋于多元, 使青年更加关注与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密切相关的问题,如学习、 就业、发展、权利维护等。所以,由于价值观的多元化和青年 主体意识的增强,青年对于参加什么样的活动、参加谁组织的 第 5

8、页 活动、以何种投入方式来参与,表现出自主选择的要求,以上 都是对团组织如何增强凝聚力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二、共青团凝聚力建设的现状和背景分析 (一)青年对共青团组织的认同度、参与度 调查发现,当问及“通过团组织生活,哪句话最符合现在多数 团员青年的思想实际”时,47%的青年选择“在不损害自己利益 的情况下,愿意帮助别人” ,25%的青年选择“如果别人帮助了 我,我也可以帮助别人” ,10%的青年选择“只管自己的事,不 管别人的事” ,只有极少一部分的青年选择“为了他人利益愿意 牺牲自己的利益”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青年与青年之间的交往 行为程度较浅,在团组织中与其他青年的人际关系网络较松散。

9、 同时根据调查,青年对共青团开展的活动参与程度较低,平均 次数少,但参与过的人数多,参与面广;青年参加的团活动的 形式较单一,内容不够丰富,吸引青年主动参与的活动和组织 较少;青年参与团活动的意愿强烈,愿意作为团组织成员参与 团工作开展、增进团组织的共同利益,但他们自发组织起来开 展团活动的意识较淡薄。此外,我们也欣喜地看到,更多的青 年认为共青团应该发挥示范作用,扮演倡议、发动和鼓励的角 色,整合社会资源,发动广大青年,开展青年人自己的活动。 事实上,对青年而言,最重要的是谁能够体现他们的愿望,满 足他们的需求,谁就能够最大限度地吸引青年、凝聚青年。 第 6 页 (二)共青团组织对青年的凝聚

10、力、控制力 随着社会多元意识形态环境的日趋突出,青年的需求层次不断 扩展,团组织的宗旨、信念对青年的实际影响呈递减的态势, 团组织内部成员的凝聚力,特别是组织意识方面的聚合力也逐 渐递减。调查显示,目前团组织的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团 的工作脱离青年需求、团的活动形式不新颖、青年对团活动兴 趣减退等,只有一半左右的青年表示对参与团活动的热情很高, 由此可见,现有组织的活动形式、内容已不能满足青年多元化 的需求,部分青年则根据兴趣爱好、群体利益自发构建新的组 织,以上情况都加大了团组织对个体成员的教育管理的难度, 甚至出现管理上的空白,导致组织对青年的控制力减弱、青年 的组织意识淡化、一部分青年

11、从原有的组织逐步分离。 三、影响共青团凝聚力建设的五个变化 (一)组织控制系统发生新变化 在传统体制下,团员青年是一个相对静态的群体,大部分团员 青年都按其工作、学习、生活关系被固定在某个基层团组织单 位,形成一种封闭的组织控制系统;如今,团员青年成为一个 动态的群体,在一些新型领域,由于团员青年流失导致部分基 层团组织涣散,而在一些团员青年流入的领域又难于建立新的 团组织,原来封闭的组织控制系统被打开了缺口,组织联系方 式虽然继续有效,但已不能覆盖全体团员青年,那些游离于团 第 7 页 组织之外的团员青年怎样继续保持与团组织的联系呢?当前团 内普遍的做法是不断地建立新的基层组织,以此作为组织

12、联系 网络的结点。 团组织只有不断创新,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才能更好地 达到有效凝聚、全面覆盖的效果。样本中,青年希望开展“志 愿服务活动”的占 31%, “参观或旅游活动”的占 22%, “业务技 术培训”的占 20%,由此看出,青年要求团组织切实改变传统 封闭的组织控制方式,重新适应新的生存环境。传统封闭的组 织控制系统主要是组织联系,那么开放的组织控制系统则是活 动联系、服务联系双管齐下,组织联系贯穿其中。 (二)联系青年方式发生新变化 组织联系是以往共青团联系青年的主要方式,例如要搞一项活 动,就先发一个文件,通过组织一级一级传递布置下去,这样, 所有组织中的青年基本上可以一网打尽

13、。但对于“社会人” (例 如“两新”组织青年、弱势青少年群体等) ,则要更多地借助活 动联系、服务联系的手段。组织联系、活动联系、服务联系各 有特点:组织联系主要工作的对象是“组织人” ,活动联系、服 务联系主要工作的对象是“社会人” ,组织联系偏重行政手段, 适合青年群体的静态分布;而活动联系、服务联系则偏重社会 手段,更能适应青年分布的动态性和价值多元化特点。目前, 在社会上团组织影响大的几项活动,如青年志愿者、希望工程、 保护母亲河、社区青少年援助工作等,都是三种联系青年方式 第 8 页 同时使用的成功例子。 (三)资源获取途径发生新变化 以往,共青团资源获取途径主要来自政府。现在,社会

14、资源的 分布格局由政府绝对控制向政府、社会民间共同控制转变,共 青团不断向社会、向民间拓展生存空间。在调查中我们发现, 越是经济社会发达的地区,团工作越好开展,越容易出成绩, 团的凝聚力也越强。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发达地区的社会资源 比欠发达地区丰富,工作的创造空间大的缘故,多方支持创造 了多方共赢。 (四)开展工作方式发生新变化 以往对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被摆在共青团工作内容的重中之重。 现在,根据经济利益分配、社会组织形式的不断转变,团组织 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更要突出青年的人性化需求,根 据青年的发展需求开展社会公益服务、维权保障工作。 (五)评价促进机制发生新变化 共青团事业要能不断

15、发展,就意味着团的各项工作不仅要领导 满意,也要青年满意,更要社会满意。领导满意决定共青团的 政治地位,青年满意决定共青团的内在向心力,社会满意决定 共青团的外在影响力,特别是得到青年的欢迎、社会的认可才 是共青团事业发展的力量之源。 四、增强共青团凝聚力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第 9 页 (一)从团工作的实践出发,共青团凝聚力建设应把握五条原 则 1、党建带团建的原则 要坚持“党建带团建、团建抓创新”的工作理念,主动把团建 纳入党建的大格局,实现团建与党建的协调发展。已经有党组 织的地方要主动在党的指导下开展团的工作;还没有党组织的 地方,可先通过活动先行、组织渐进等方式,建立团的组织, 为党的建

16、设打好群众基础,努力做到团建服务党建。 2、服务青少年的原则 服务青少年是共青团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共青团凝 聚力建设的核心内容。要深入基层、深入青年,充分掌握青少 年在成长、成才和发展中的各类需求,积极探索服务青少年的 形式和内容,使团组织对青少年的服务更直接、更到位、更温 暖。充分挖掘各种服务资源,强化共青团的服务功能,构建起 开放互动的服务体系,以服务吸引青少年、凝聚青少年。 3、项目化运作的原则 实行项目化运作是共青团工作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有益探 索。项目化运作目标性强,管理有形,有较强的可操作性,经 过实践证明,是开展共青团活动的有效形式。团的各项活动都 可按照项目化的要

17、求设计成自我运行、持续发展的项目,用项 目化管理的办法来开展。探索运用社会化的手段推动工作发展, 整合社会资源,为共青团工作提供必要的物质支持。 第 10 页 4、事业化发展的原则 事业化是实现共青团工作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必要保证。 要把团的各项工作都作为一项事业来实施,要形成科学的运行 机制,建立健全相应的制度保障,不断促进团的工作规范化发 展,避免因共青团岗位流动较快而造成工作不能有序衔接的弊 端。 5、多方共赢的原则 共青团的工作要为社会认可、青年接受,就要从组织行为向社 会行为转变,努力建立社会、组织、青年多方共赢的工作格局, 这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增强共青团工作凝聚力的一

18、 条十分重要的原则。在实际工作中,充分调动社会、组织、青 年等多方面的积极性,使每项工作都能做到让社会各界主动地、 自发地支持和参与,广大青年踊跃地参加。 (二)增强共青团凝聚力建设的途径与方式 根据青年问卷调查和基层座谈访谈,要切实增强共青团凝聚力 建设,实现的途径与方式可简单归纳为四个方面:思想凝聚、 组织凝聚、服务凝聚、活动凝聚,其中思想是核心,组织是基 础,服务是根本,活动是保障。 1、以思想凝聚青年,不断强化团组织“教育引导”的政治职能 思想凝聚关键是实现有效影响。通过团组织的教育和引导,使 广大青年从内心深处感受到共青团的先进性,从思想上向往团 组织,树立永远跟党走的坚定信念。强化

19、团员意识教育,使广 第 11 页 大团员青年牢固树立“我是团员我光荣”的思想观念,自觉履 行团章规定的各项义务,充分发挥团员的模范带头作用;进一 步扎实开展“戴团徽、唱团歌、举团旗”系列活动,使团员意 识教育得到持续有效开展;积极探索富有鲜明时代特色的青年 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引导广大团员青年积极向党组织靠 拢,自觉拥护党的领导,切实提高团员思想教育工作的针对性 和实效性。 2、以组织凝聚青年,不断强化团组织“桥梁纽带”的组织职能 组织凝聚关键是扩大有效覆盖。分类、有序、积极地推进对青 年的有效覆盖,通过活动、建设、服务使“社会人”成为组织 影响的人,通过社团、团组织的骨干等使“社会人”成

20、为组织 联系的人,最终通过建立团组织使“社会人”真正成为“组织 人” 。根据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努力巩固和健全团的基层组织, 不断扩大团组织的覆盖面,努力做到哪里有青年,哪里就要发 展团员,哪里有团员青年,哪里就有团组织。积极推动团建创 新,努力消除团建“空白点”和“空白带” ,实现团组织的有效 覆盖;切实抓好“松、散、瘫、软”基层团组织的整建工作, 使其重新焕发活力;重点探索实施青年中心建设,探索试行 “居民区团支部直选” 、 “基层团支部海选”等做法,积极开辟 “公寓建团” 、 “行业建团” 、 “协会建团” 、依托产业链建团等途 径,努力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3、以服务凝聚青年,不断强化团

21、组织“以人为本”的工作职能 第 12 页 服务凝聚关键是提供有效帮助。从着力构建“和谐社会”的高 度出发,牢固树立“青年利益无小事”的理念,把服务青年贯 穿于共青团工作的始终。要争取党政资源、协同社会资源、整 合团内资源,理顺青年事务管理体制,把青年事务管理纳入政 府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职能范畴,用公共财政、社会政策等执 政资源满足青年生存发展的基本需求。建设面向青少年、开放 互动的服务体系,以个性化的服务满足青少年多样化的需求, 促进青年与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共青团只有通过各级团组织和 团的骨干,贴近广大青年,充分了解各阶层青年的不同需求, 倾听他们的呼声,收集他们的意见,并通过各种途径向党委政

22、 府反应,以真正维护青年群体利益,才能不断提高共青团的影 响力,从而增强共青团的凝聚力。 4、以活动凝聚青年,不断强化团组织“建功育人”的社会职能 活动凝聚关键是促进有效联系。活动建设要按照社会化的工作 思路,实现活动内容社会化、活动对象社会化、活动机制社会 化、活动资源社会化。 活动内容社会化,即密切关注社会和青年需求的发展变化,以 需求为导向来规划、确定、实施和调节团的活动,最大限度地 满足社会和青年的多样化需求。 活动对象社会化,即把共青团当作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有机组 成部分来考虑,不仅要把团员作为主要活动对象,还要把接触 和影响到的青年群体都纳入到活动对象之中,向多层次、多领 第 13

23、 页 域方向发展,最广泛地团结青年、服务青年、活跃青年。 活动机制社会化,即将团的活动的运作与整个社会大系统的运 作衔接,并借助社会大系统的运作来推进、加快团工作的运转。 简单来说就是 24 个字:需求引导、主题先行、依托阵地、系统 运作、目标驱动、循序推进;具体来说,就是根据青年需求和 社会发展来确定活动主题和活动内容,然后将确定的活动主题 和内容通过社会化的有形载体来实施和运作,并形成相应的活 动体系,把既定活动目标按体系分解落实到位,分层次、分阶 段,有步骤地推进。 活动资源社会化,即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包括人力、财 力、阵地等资源都要实现社会化,团组织不仅要善于“借台” , 也要善

24、于“搭台” ,应采取多种合作与协作形式,充分调动社会 各界力量,为团工作的推进和发展服务。 (三)增强共青团凝聚力建设的保障机制 要实现“思想、组织、服务、活动”四重凝聚的工作目标,还 需要准确把握当代青年的特点和需求规律,为党和政府当好助 手和参谋;需要建立起青年与团组织之间经常的、便利的联系, 发挥共青团作为党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这就要求我们 在工作中,大胆探索、扎实实践,积极构建三个体系,切实增 强共青团凝聚力建设。 1、青年动态的反馈体系 努力构建一个多维的、立体的“青年动态反馈网” ,通过经常性、 第 14 页 集中性的调研活动,分析和认识青年,把握当代不同青年群体 的需求规律

25、;通过设立青年动态监测点、开通青年咨询热线、 培养青年状况调查员等形式,努力构建青年动态的反馈体系。 2、纵横交错、多方链接的基层组织体系 通过依托行业协会、各类外围组织、兴趣爱好组织、居民小区、 专业学会等载体,建立团组织、青联组织、青企协、青年中心、 青年社团等形式不同的横向联络组织,从而形成纵横交错、多 方链接的组织网络体系。 实现基层组织的纵横交错、多方链接,一是重点建设一部分在 一定区域或一类行业中具有辐射、示范和带动作用的骨干型团 组织,二是形成快捷有效的信息传递途径,确保全团的工作要 求及时传达到基层组织中。共青团除了实现自身的“纵横交错、 多方链接”以外,还必须加强以各类协会、

26、社团为主要组织形 式的团的外围组织建设,把共青团工作的触角扩展到更广阔的 社会空间和更广泛的青年之中。通过组织“纵横交错、多方链 接” ,努力实现将青年聚集场所建设成宣传共青团工作,实施教 育、影响、服务青年的活跃“窗口” ,增加青年工作的触角;将 各级各类青年社团、青年协会、兴趣小组建设成为青年工作的 灵活“枢纽” ,不断延伸共青团的工作手臂;将团的基层组织建 设成团结教育青年的坚强“堡垒” ,提高共青团组织的影响力和 战斗力。 3、开放互动的服务体系 第 15 页 适应青年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努力构建面向青年、具有共青 团特点、开放互动的服务体系。要丰富服务项目,在继续深化 已有项目的基础上,不断推出针对不同层次青年的个性化服务 项目,努力打造一批青年欢迎、政府支持、社会认可的服务品 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事务文书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