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工作情况汇报.docx

上传人:奥沙丽水 文档编号:50378 上传时间:2025-07-0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5.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工作情况汇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工作情况汇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工作情况汇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工作情况汇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工作情况汇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工作情况汇报*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工作情况汇报*县农办近两年来,我县党委、政府始终高度重视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坚持用工业化和项目理念发展农业生产,按照“建基地、扶龙头、抓项目、打品牌、拓市场”的思路,大力发展地瓜、白鸭、黄兔、蔬菜、木竹、花卉等特色优势主导产业,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为县域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20*年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亿元,增长3.9%;农民人均纯收入8500元,增长13.6%。现将相关情况汇报如下:一、农业特色产业发展状况(一)主要成效1.基地面积不断扩大。地瓜、白鸭、黄兔、蔬菜、木竹、花卉等特色优势主导产业发展势头

2、良好,已形成区域明显、优势突出的农业生产格局,并成为农民增收重要渠道。全县发展地瓜种植基地*万亩、蔬菜基地*万亩、水果基地*万亩、茶叶基地1万亩、烤烟基地*.*万亩;*白鸭和*黄兔“原种场扩繁场生产基地”繁育体系已经形成,共建白鸭养殖生产基地*个,肉兔养殖示范场68家,市级生猪标准化养殖场24家,水产标准化池塘养殖8500亩;建立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万亩、丰产毛竹林基地*万亩、丰产油茶林基地*.*万亩,鲜切花基地800亩,兰花基地2000亩,其中*兰花博览园400亩,种植兰花*万株,是全国最大的国兰基地。*县被农业部授予“中国红心地瓜干之乡”、“*白鹜鸭之乡”、“全国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基地”、“

3、全国绿色食品原料(地瓜)标准化生产基地”。2.产业聚集趋势明显。全县“一村一品”、“多村一品”产业发展格局发展较快,规模经营种养大户逐年增加。20*年底,地瓜产业加工销售骨干企业42家、从业人员达*万人,白鸭年出栏1000羽养殖户*个、从业人员2*人,肉兔养殖示范场近100家,*“三花一珍”即“*兰花+鲜切花+食用与药用花+珍稀园林苗木”的花卉产业格局初步形成、花卉规模以上经营户1*户。现代农业示范区、红心食品加工区的规划建设进展顺利,落户企业和项目逐年增加。其中,2009年规划建设的*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园总投资*.*亿元,累计完成投资*.*亿元,实现产值*.*亿元,落户企业、合作社*个,初步形

4、成鲜切花、葡萄、烤烟、高优蔬菜、优质甘薯、珍稀苗木等若干个千亩规模经营示范片,为我县农业产业招商引资、集群发展搭建了良好的平台。3.龙头企业实力增强。全县农业产业化企业达20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58家,省、市级以上龙头企业21家(其中6家为省、市级)。*红心地瓜干集团有限公司被评为“全国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和“福建省品牌农业金奖企业”,福建*兰花股份有限公司计划20*年在*创业版上市。20*年全县年产值超亿元农产品加工企业17家,辐射带动全县实现农产品加工产值*.*亿元。龙头企业已成为带动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的“领头雁”。4.合作组织发展迅速。20*年5月成立*县农民专业合作总社(全省首家),

5、吸纳8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管理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两个基金”,20*年度共为63家涉农企业、专业合作社和种养殖大户担保贷款2*万元,为45家烟草大户免除反担保手续,担保贷款*万元,共计担保2*万元。截止20*年底,全县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397家(是全市发展最多的县),其中省级合作社4家、市级合作社17家。仅20*年新发展116家,注册资金达35*万元,社员达3*人,年销售收入达76*万元,带动农户数42*人,农业生产经营的集约化和组织化程度得到大大提高。5.品牌创建成效明显。全县累计获驰名商标1件,省著名商标14件,市知名商标19件,地理标志商标4件,省名牌农产品5个

6、绿色食品3个,地理标志产品3个,全县农产品企业获“QS”食品安全准入认证企业50多家,“*红心地瓜干”再次成为*唯一的中国著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6.服务体系日趋完善。以相关管理、服务机构为主轴建立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逐渐成形,成为推动特色农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全县已建立县、乡、村三级联动的“三农”服务网络,有县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8个、乡镇“三农”农业服务中心*个、村级农民技术员*名。所有行政村已实现广播、电话、电视“村村通”,并具备互联网宽带接入条件,*县农产品信息网、“12316”(原969155)农业服务热线网络健全。20*年我县被列为省级“推广世纪之村平台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示范县,计

7、划在20*年全面完成全县*个村级三农服务中心的建设,为农业生产、农民增收提供服务保障。(二)主要做法1.抓规划布局。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我县高度重视特色农业产业工作,成立县农业产业协调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编制出台全县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实施计划,实行“一个产业、一套班子、一项政策”,全面加强特色农业产业的规划、管理和服务。二是注重政策推动。制定出台关于加快地瓜、白鸭、花卉、茶叶、油茶等特色产业发展的产业规划和一系列优惠政策,进一步明确规定各有关部门在企业贷款、建设用地、生产用电等方面实行优惠倾斜,推动特色农业产业的发展。三是强调部门配合。县委、县政府多次召开农业产业协调领导小组会议,开展农业

8、生产调研,部署谋划农业产业发展工作。2.抓项目带动。一是加强项目开发。用工业化理念,加强项目策划、编制、论证,立足特色、立足实际,做好项目可行性研究等前期工作,充实农业产业项目储备。二是优化项目服务。实行领导挂钩项目工作责任制,将农业生产列入乡镇年度目标管理考评,积极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发生的征地、用电、用水、工商、环保、税收等各种问题,帮助加快项目建设进度。三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以一园两区为平台,千方百计引进农业产业项目落户*,不断增加新的经济增长点。近几年来共引进以晴、茗匠、丰海、原态等农业项目*个,其中总投资亿元以上项目5个。四是积极争取项目资金。主动对接好国家强农惠农政策和省、市委一系列

9、扶持农业产业化发展政策,积极争取粮食产能县、农民创业园、标准化农田建设等农业扶持项目,全县农业基础设施和装备条件得到极大改善。3.抓龙头培育。一是扶持重点企业。按照“扶优、扶强、扶大”的原则,加大对重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组织申报认定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争取省、市农业产业化扶持专项资金,增强企业发展后劲。二是培育亿元企业。20*年起开始实施亿元企业扶持计划,对年产值达亿元以上的企业进行重点扶持,对新增生产性固定资产投资1*万元以上的给予优先申报省级农产品深加工补助,促进更多亿元企业的形成。4.抓品牌打造。一是推行标准化生产。狠抓农产品认证和产地认证,制定规范的地方标准体系与综合生产技术

10、规范,大力推广农业标准化生产。目前*红心地瓜干福建省地方标准综合体、甘薯干国家行业标准、*红心地瓜干原产地标志认证、*白鸭原产地标记注册证,*白鸭系列标准等一系列地瓜标准化生产规程已制定,*红心干生产和*白鸭养殖被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评为“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二是争创名优特品牌。积极引导企业开展ISO9000系列质量体系认证、HACCP食品安全控制体系认证和“QS”食品生产许可认证,农产品企业获“QS”食品安全准入认证企业52家,农产品质量明显提高。县政府自2007年起加大对品牌创建工作扶持力度,对获得驰名商标、著名商标、知名商标的企业给予一定的奖励,企业争创商标、打造品牌的热情进一步提高

11、5.抓创新突破。一是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全县建立设施栽培面积近5000多亩,其中设施蔬菜260亩、设施食用菌450亩、设施水果面积1500亩、设施花卉2700亩、设施特色中药材150亩。二是突破发展新兴产业。铁皮石斛、金线莲、金银花等生物医药产业实现突破,已建铁皮石斛组培中心2000平方米,扩繁铁皮石斛20亩、建设金线莲组培中心2个,金线莲20亩、仙草400亩。三是发展精深加工产品。鼓励企业应用新技术、新成果、新设备,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促进农产品多元化、系列化。如在“一根毛竹”上做文章,把“一根竹子”做细、做透、做大,竹加工产品从普通竹凉席、竹模板、竹胶板、竹地板、竹集成家具,发展到茗匠

12、竹艺、鑫晟*醋碳等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产品,推进竹材综合、循环、高效利用,促进竹材加工产业优化升级。二、存在的困难与问题1.产业化发展水平不够高。部分乡镇没有特色主导产业,全县缺乏实力雄厚、带动能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品牌知名度、加工档次、科技含量不高的状况还没有根本转变。如白鸭目前只出售活鸭、白宰鸭、冷冻鸭,高端产品还未得到开发。2.农企联系不够紧密。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接关系不够紧密,“订单农业”由于受市场行情变化和企业、农户信用程度的限制,仍然存在订单好下、兑现难问题。3.应对市场风险能力较弱。企业家对风险的认识、市场策略、管理水平适应不了形势变化,影响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增收作用的发

13、挥。部分农民受小农意识影响,习惯于旧的生产方式,对发展“绿色农业”、“特色农业”和“生态农业”概念模糊。4、服务体系不够健全。农技推广、动物疫病防控、农村土地流转、农业市场信息等社会化服务能力还不够健全,整体技术装备水平不高,保障能力不强。土地流转和规模化经营程度仍较低,经营水平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农业特色产业的发展。三、加快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思路和对策1.持续优化产业区域布局。持续做强做优地瓜、白鸭、黄兔、木竹、蔬菜等特色产业,巩固完善“一业多乡、一品多村、一路一色”的发展格局,提高结构调整层次和水平,引导优势产业向优势区域集中。大力发展名、特、优、稀、新等高品质、高附加值的名

14、牌产品和无污染、无公害高营养的绿色食品,建立健全优质米、绿色地瓜干、无公害蔬菜、特色畜禽基地;尽快实现种植业为主向农牧并重转变,重点发展*白鸭、*黄兔、稻田养鱼等规模养殖业;实施生态公益林保护工程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绿色通道和城乡绿化一体化工程、森林灾害防治工程,逐步建立起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2.着力创新发展机制和模式。进一步创新以“风险同担、利益共享”为核心的联结机制,总结完善“龙头企业+基地+农户”、“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担保基金”等行之有效的产业化经营模式,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产业化水平和产品市场竞争力。结合*旅游开发,开

15、展富有*特色的农产品商标注册和品牌认证,举办富有*特色的农产品展销促销活动,提升扩大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3.加快培育领军企业。一是继续实施亿元企业计划。继续实施亿元企业计划,以农产品加工企业为重点,选择一批亿元企业逐企问诊,一企一策,针对薄弱环节,重点指导培育,对新增生产性固定资产投资1*万元以上的给予优先申报省级农产品深加工补助。继续实施促进农业贷款担保工作实施方案,鼓励现有担保公司和新组建农业担保公司为农业企业、农产品加工企业、提供贷款担保服务。二是加快新产品研发。指导企业按照产品质量技术标准的要求,引进现代设备,改造或淘汰老设备,使产品与国内外同行业接轨,鼓励企业开发独特产品,注册资

16、金的商标,抢占市场先机。三是建设一批示范区。加快省级农民创业园、现代农业示范园、红心食品加工区建设,走“专、精、特、新”发展路子,引导鼓励新上企业和已批准设立的企业入户示范园区或集中区,促进产业集聚。4.优化产业发展环境。一是整合项目资源。坚持贯彻中央关于“财政支农投入的增量要继续高于上年”的政策,整合各类农业产业项目资金和县财政每年安排的专项资金,加大对特色农业产业基地建设、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产业品牌、自主创新等方面的扶持力度,推动特色农业产业发展。二是制定优惠政策。制定出台加快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从资金、生产、技术、信息、销售等方面提供支持,营造良好和宽松的产业发展环境。5.建

17、全完善农业服务体系建设。一是强化统筹协调。落实好协调推进会、责任挂钩和工作绩效考评等制度,针对项目建设中发生的各种问题,及时协调解决,加快新增长点项目引进与建设。二是抓好人才培训。对农技干部、龙头企业负责人、合作社负责人和农民经纪人进行轮训,重点学习现代农业技术、企业管理、品牌申报、商标注册、标准化生产、营销等相关业务知识,拓展知识面,提高文化和思维层次。三是提升农产品安全水平。整合卫生、工商、质监、农业等产品检测资源,建立完善农产品产地认证制度、地理标志产品监管机制和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组织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四是拓展产品营销市场。整合市场资源,培育发展地瓜干、白鸭、红衣花生、蔬菜、水果等农副产品专业市场,建立农产品展销直销中心,鼓励开办淘宝网店,构建连锁配送、总经销、总代理等物流体系。支持龙头企业参加国内外各种农产品展示展销活动,积极为企业搭建对外合作交流平台,不断提升我县农产品知名度和美誉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总结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