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当学习型个人”读书心得:读《郭思乐和他的生本教育》有感.docx

上传人:yyf 文档编号:504311 上传时间:2018-11-19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7.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争当学习型个人”读书心得:读《郭思乐和他的生本教育》有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争当学习型个人”读书心得:读《郭思乐和他的生本教育》有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争当学习型个人”读书心得:读《郭思乐和他的生本教育》有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争当学习型个人”读书心得:读《郭思乐和他的生本教育》有感.docx(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争当学习型个人”读书心得:读郭思乐和他的生 本教育有感 特征码 DcwdAwpSyHOrfDBOISyC “争当学习型个人”读书心得:读郭思乐和他的生本教育 有感 作为教导主任, “如何让学生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始终 是困扰我的一个难题,生本教育真的能帮助我解决这个问题吗? 郭思乐的生本教育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也是以生命为 本的教育,它既是一种方式,更是一种理念。其核心理念就是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把课堂 交给学生。 首先,教师应该真正认识到自己的地位和身份,教师只是 儿童发展过程当中的服务者和仆人,学习的真正主人应该是学 生自己,所以知识从接触

2、到获取的这个全过程应该主要是通过 儿童自己去完成,也就是说要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 其次是要设计怎样的课堂教学模式。要一改往日的“灌输 式“教学模式,要让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是基于自己的思考,在 互相启发、质疑当中进行,要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发现问题连 第 2 页 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光荣” ,等学生在课堂上有了体会和收获, 他们的学习兴趣就会提高,而教师这时的任务只是适时的指点, 最好能够做到“不见自我“ 我很喜欢喜欢里面几个对教育的比 喻。郭思乐教授把传统的“教师苦教”比作插秧:“多少年来, 农民把秧苗插得密上加密,以为付出的劳动越多,就会收获得 越多。可是,这样做既折磨着秧苗的根系,又没有给它

3、们留出 足够的生长空间,破坏了秧苗自由生长的规律。于是,秧苗们 拥挤着,无奈着,无法发展。后来,人们发现了抛秧的方 法,减少了劳动量,却保护了秧苗,给它们带来自由生长的欢 快,也当然带来了高产。回到教育问题上,我们一直在做着类 似的事情。当我们周密细致地给学生保姆式的服务时,学 生的思维就被局限住了。他们没有必要想什么,也想不出什么, 后来也就懒得想什么。实际上这就是学生对违背自然的教育的 报复。 ”还喜欢中引用的印度哲学大师奥修的话:“当鞋合脚时, 脚就被忘记了。 ”郭思乐教授以此说明“当教育适合学生时,学 生就忘记了自己是在学习,是在课堂上,甚至忘记了自己。 ”其 实,它也告诉我们真正的教

4、育是“无痕”的教育。其次是要设 计怎样的课堂教学模式。要一改往日的“灌输式”教学模式, 要让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是基于自己的思考,在互相启发、质疑 当中进行,要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发现问题连同创造性解决问 题的光荣” ,等学生在课堂上有了体会和收获,他们的学习兴趣 就会提高,而教师这时的任务只是适时的指点,最好能够做到 第 3 页 “不见自我” 。 郭思乐教授曾指出:“我们提倡的生本教育,就是以一切 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主人的,为学生学 好而设计的教育,我们称之为生本教育。 ”生本教育提倡在教学 过程中,先做后学,先学后教,少教多学,不教而教。注意充 分地调动和利用学生资源,把学生的学习尽早地交付给学生, 把可以托付的教学托付给学生,这样,不但使学生的知识与能 力得以迅速增长,同时,还培养了学生很强的自学能力与自学 的习惯,为他们日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可见, 生本教育强调学生是教育的真正主体,从而区别于其他类型的 教育理念。教给学生的基础知识尽可能地精简,而腾出的时间 和精力让学生大量地进行活动;主张学科内部整合和整个课程 整合。因为只有实现了大课程的整合,整个学校教育的生本化, 即学生可以自主地学,才有可能成为现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事务文书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