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用20以内的进位加法解决问题》的课前预习案例分析.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5060518 上传时间:2020-01-31 格式:PDF 页数:22 大小:59.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用20以内的进位加法解决问题》的课前预习案例分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用20以内的进位加法解决问题》的课前预习案例分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用20以内的进位加法解决问题》的课前预习案例分析.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用20以内的进位加法解决问题》的课前预习案例分析.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用20以内的进位加法解决问题》的课前预习案例分析.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用20以内的进位加法解决问题》的课前预习案例分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用20以内的进位加法解决问题》的课前预习案例分析.pdf(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 用 20以内的进位加法解决问题 的课前预 习案例分析 新课程标准下 ,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课前预习是必不可少 的,而培养学生进行课前预习也是我们课题组培养进城务工子女课外 自主学习数学的基本途径之一。如果课前预习了找到难点、 重点是什 么,不懂的地方在哪里,做到心中有数,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听讲才 能自主,才能容易与教师产生共鸣,配合默契,积极自主地学习。但 很多学生不懂得如何预习,认为预习只是随便把书翻一翻,读一遍, 根本没有用手带着笔, 用心带着大脑去看去思考, 这样就达不到预习 的目的。因此, 只有教给学生课前预习的方法,才能达到课前预习的 目的,从而达到培养学生

2、课外自主学习数学的习惯和能力。为此结合 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 我主要让学生结合事先老师设计的预习提纲进 行预习,让学生根据提纲带着问题读一遍比不带问题读五遍效果要 高。让学生带着问题读就得边读边思考,从书上找答案,这种学习自 主积极,效果当然高了。例如以用 20 以内的进位加法解决问题 的课前预习提纲为例: 一、预习内容: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八单元第97 页例 5。 二、预习目标: 1、从图文中找出有用的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 2、试着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预习重点: 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找出有用的数学信息,并用多种方法解决 问题。 三、预习方法的指导: 认真阅读课本,看看

3、图中2 个同学分别找到的数学信息是什么。 他们解决的问题一样吗, 是什么?他俩的方法一样吗?看看这两个算 式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预习指导卡: (一) 、读一读、找一找 1、通过仔细阅读与观察课本地97 页主题图,先自己找一找,你 获得是哪些数学信息? 2、图中 2 个同学分别找到的数学信息是什么?把他们找到的数 学信息用笔在下面画上横线。 (二) 、想一想 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三)说一说 从不同的角度完整的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 从前、后排得角度说一说; 从男女生的角度说一说; (四) 、练一练试着把你的解答方法写下来。 (五) 、比一比 1、 图中 2 个同学他俩的方法一样吗?看看这两个算

4、式分别表示什 么意思? 2、都是求“一共有多少人?”并且都是用加法计算解决这个问 题,为什么列出的算式不一样? (六) 、问一问 我还有哪些地方自己没看懂? (七) 、记一记,画一画 把自己看不懂的地方画上记号或用笔写在记在一张纸上。 案例分析与反思: 结合这一提纲, 学生在课外预习 用 20 以内的进位加法解决实 际问题时,根据老师事先提供的提纲,按照提纲里的提示一步一步 的去完成,这样阅读课本就不会盲目的去翻书了,而是就有了目标, 有了方向,从而达到真正意义的课前预习。第二天在课前我采用与学 生谈话的方式, 了解课外预习情况, 百分之九十五的孩子都能课外自 主的学习,并且学习的效果非常好。

5、另外鼓励质疑问难,学做预习记 录。爱因斯坦也曾说过: “ 提出一个问题远比发现一个问题更重要。” 学生会疑是学好数学的基础。 因此学生预习时, 我除了指导学生按照 老师事先提供的提纲进行预习,还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并把弄不懂的 问题记下来,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向课堂。这样做,一方面能逐步培养 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另一方面,又能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预习习 惯和正确的自主学习的方法, 而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自主学习的 方法一旦形成,往往能使学生受益终身。 虽然我提供了课前预习提纲, 大多数学生能自主地去预习第二天 的学习内容, 但由于预习检查不够及时, 使一部分学生不能自主的去 预习或预习效果不好

6、, 因此要想预习切实地落实到位,老师的督查指 导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对于那些基础较差的、自律性较差的学生。 对预习提纲的检查,我打算以后主要采用交谈的方式进行检查预习。 在交流中,老师倾听学生的心声, 指导学生明确重点、 难点、易错点, 同时引导学生用数学思维和数学语言表达数学知识。课堂上尽量给不 同层次的学生展示、 发表自己所提问题的机会。 这样既能提高了课堂 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又能让学生体会到自己的问题被大家一起研 究的自豪,在品尝了预习成功喜悦的同时增强自信。 总之,课前学生的自主学习是一节课能否成功的重要环节,其实 施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能否实现。 因此,教师必须高度重视,

7、 帮助学生培养一个良好的课前自主预习数学的习惯与能力。 乘法口诀复习案例分析 马惠琴 复习目标: 1整理 1-6 的乘法口诀,研究表内乘法的规律。熟练地记忆口 诀,并能在现实生活中运用。 复习重点:理解熟记口诀,灵活运用口诀。 复习难点:研究、发现出表内乘法的规律。 教学过程 一、回忆搜集 再现 1、我们学过哪些乘法口诀?闭上眼睛想一想, 16 的乘法口诀 有几句?(学生闭上眼睛回忆。) 2、有顺序的背一背16 的乘法口诀。 3、下面有一些不完整的口诀,你能把它说完整吗? 一般题:( )二得二三五( ) 二( )得八 开放题:( )得六 ( )得四( )十二 ( )十八 设计意图:让学生回忆旧

8、知,诱发学生整理知识的需要,体现 了复习的必要性。设计的开放题练习,引导学生灵活运用口诀,培养 思维的灵活性。 二、整理观察 记忆 1、 你们能把乘法口诀整理成一张表吗? 2、仔细观察这张表,看看你能发现什么?把你的发现写下来。 3、你知道还有哪些乘法口诀吗?(6、7、8、9 的乘法口诀) 4、那你知道乘法口诀有什么用吗? 5、乘法口诀的作用很大,我们要牢牢记住它。你能记下来吗?你 准备怎样记? 设计意图:乘法口诀表的多种整理方法、乘法口诀表的多种补 充思路、乘法口诀表的多种编排特点、 乘法口诀表的多种记忆方式都 让学生自己探索, 让学生的潜能在教师所设计的问题情景中逐渐得到 开发。 三、提取

9、应用 巩固 (1) 、把口诀补充完整 六()五十四三四()()九六十三 (2) 、根据 57、39 算式说乘法口诀。 (3) 、根据“六九五十四”写出乘法算式。 (4) 、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9()=36 ()()=35 (5) 、 ()里最大能填几? ()955 345() (6) 、解决问题 出示白兔蘑菇图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预设:一共几朵蘑菇? 列式计算,说一说用什么乘法口诀。 然后去掉一个蘑菇,提问:还剩下几个蘑菇?能解决吗? (7)试用 83+2 或 83-2 编题。 四、总结 通过自己复习整理表内乘法, 你有什么新的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分析: 课外复习作为课堂学习的延续,是学

10、生学习不可缺少的环节, 具有查漏补缺、提高完善的功能;是提高学习成绩的重要手段,有利 于学生理解、消化和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强化记忆,形成自己的认知 结构和基本技能。 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 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 入手: 一、明确目标,提高复习效率 如果对课外复习不确立目标,不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安排,不去 吃透新课程标准精神, 不去研究学生的学习方式, 不去关注学生的学 习效果,这种只顾低头拉车,不顾抬头看路式的复习,肯定是耗 时多,效果差。为此我在复习时首先应当收集和了解学生的具体实际 情况,再将前面所学的知识做一番综合整理,系统归类,纵横沟通, 找出知识的重点、 难点和学生易错易混之处。

11、同时要对学生实际掌握 知识的情况,做一个切实的估计,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内容,哪些内 容还没掌握,是多数没掌握,还是少数没掌握,掌握的程度如何,是 否形成了能力等。 将结果进行整理分析, 从而确定哪些知识可以一带 而过,哪些知识需要重点复习。 二、回顾整理,形成知识网络 通过自主复习使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自己掌握、巩固所学过知 识的情况,其目的是巩固、 梳理已学的知识,引导学生把各知识点分 类整理,形成知识的网络, 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和基本技能,起到“查漏补缺”的效果,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 回顾与整理是学生形成知识网络的的重要环节,这一环节的教学必须 务实,通过教学,使学

12、生在平时学习中掌握得不牢固或者比较含糊的 知识清晰化。将所学的有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进行知识的横向与 纵向的联系,使之“竖成线” 、 “横成片“,作系统的整体综合,形成 结构化的知识,促使学生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 三、合理设计,注重练习实效 复习提纲中练习题的设计是数学复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复习 练习的设计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深入理解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培养积 极的情感,发展学生的能力。 设计课外复习提纲时教师要根据教材内 容的重难点,和学生易错、易混淆的知识,合理设计练习,及时对知 识查漏补缺。设计好的练习,是提高数学复习课效率的重要一环。另 外,还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平时做题的经验和易犯的错

13、误,说说应该 注意什么,从而提高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平面图形的面积课外复习提纲的分析 马登俊 一、复习目标 1、回想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都有哪些?(全班学生) 2、回想整理我们已经学过的平面图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能熟练 的应用这些公式进行计算; (全班学生) 3、深入了解平面图形之间的相互关系,建构起平面图形面积的 网络结构,培养自己整理复习的能力。 (根据自己的情况选做) 4、体会“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观点及“转化”思想方法。 (根据自己的情况选做) 二、复习重点: 回想公式推导过程,熟练应用公式解决基础性的题。 教学难点: 理解平面图形面积计算公式之间的内在联系。 四、复习过程 (一)整理

14、基础性知识 1、复习平面图形的公式 (1) 、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有哪些?请你写下来 (2)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这五种平面图 形的面积公式分别是什么?请用文字写下来。 (3)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这五种平面图 形的面积公式用字母分别怎么表示,请写到相应的文字公式下面。 方法指导: (1) 、在心理默背一遍 (2) 、专准备一个概念本。在概念本上默写一遍、 2、复习平面图形公式的推导 方法指导: 动手操作:通过剪一剪,拼一拼的方法进行推导。 A、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推导: B、用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拼一拼,看能否拼成一个平行四 边形? C、拼成的平行

15、四边形的底和三角形的底有什么关系?平行四边 形的高和三角形的高有什么关系? 所以三角形的面积是() D、用三角形的面积推导方法推导一下梯形的面积公式。 所以梯形的面积是() 3、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 A、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剪开,看能得到两个什么图形?然后在 动手拼一拼,看能否拼成一个长方形? B、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原长方形的长有什么关系?、拼成 的平行四边形的高和原长方形的宽有什么关系?所以平行四边形的 面积是() C、那为什么要沿高剪开呢? 设计意图说明:让学生通过画画、剪剪、拼拼,将平行四边形转 换成长方形,渗透了转换的思想,也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感官,然后建 立联系,从而推导出公式,

16、让学生尝试成功的体验。 (3)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A、想一想: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又是用什么方法得到的呢? 所以长方形的面积是() B、那正方形和长方形有什么关系呢? 生:他是特殊的长方形,所以长宽都相等所以正方形的面积是s= a2 所以正方形的面积是() 3、关系图 (1)在这六个图形的推导过程中,你认为哪个图形是最基础的图 形? (2) 、动手在练习本上用图示, 箭头或其他方法表示出这六个图形 之间的关系。 4、统一公式: 我发现我们都是通过一种图形推出其它图形的面积公式,反过 来,去掉图形我们只看公式, 你又能发现什么?我们能否把公式统一 成两个字母乘积的形式呢?说说看。我们通过一个图

17、形发散推导得到 其他图形的面积公式,反之,我们也可以逆向思维,把这几个基本的 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收敛成两个字母乘积的形式。 (二) 、做基础性的题。 1、填空 (1)、沿着平行四边形的()将它剪成()和() ,然 后把剪下的图形平移拼成一个() 。拼成的图形的()和平行 四边形的()相等, ()和平行四边形的()相等。因为 长方形的面积 =()() ,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 () 。 (2)、将两个()的三角形拼成一个() ,拼成的图 形的()和三角形的()相等, ()和三角形的() 相等,每个三角形的面积是拼成图形面积的() 。因为平行四 边形的面积 =()() , 所以一个三角形的面

18、积 =()()() 。 (3)、将两个()的梯形拼成一个() ,拼成的图 形的()和梯形的()相等, ()和梯形的() 相等,每个梯形的面积是拼成图形面积的() 。 因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 ,所以一个梯形的面积= ()()() 。 (4)、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底长8 厘米,是高的2 倍,它的面积是 () ,与它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是() 。 (5)、一个梯形的上底是16 米,下底是 24 米,高 30 米,它的面 积是()平方米。 (6)、一堆钢管,最上层有3 根,最下层有13 根,每相邻两层相 差 1 根,这堆钢管一共有()根。 (7)、一个直角三角形,三条边分别是10 厘米、8 厘米

19、、 6 厘米, 它的面积是() ,用两个这样的三角形拼成的长方形面积 是() 。 (8)、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底相等,面积也相等,已知 三角形的高是 32 厘米,那么平行四边形的高是()厘米。 2、解决问题 (1) 、 一块平行四边形草坪的底是6m, 高是 4m, 它的面积是多少? 1、一个梯形广告牌, 它的上底是 8 米,下底是 12 米,高是 6 米。 如果要给这个广告牌涂上油漆,按每平方米花费15 元来计算,共要 花多少元? (三)拓展性的题 用木条做成一个长方形框,长18cm,宽 15cm,它的周长和面积 各是多少?如果把它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周长和面积有变化吗? 设计意图说明

20、:拓展题是让学生初步感知等底等高平行四边形 的面积相等,平行四边形的底不变,高变短,面积变小,同时培养学 生发散思维。 六、反思总结自己的对复习知识的掌握情况,把自己还不能解决 的问题记录下来。 分析与反思: 因为是复习课,所以必须让学生自己充分地在知识海洋中回顾, 学生不一定全部能全部说出计算方法,但在老师的课前复习提纲的提 醒下能够将知识回顾得更全面。 培养学生课外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其中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 问题的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 要构建一种“回忆整理解决 实际问题 综 合应用”的课外复习的课外自主学习的结构。本节 课“平面图形面积的复习”主要是让学生回忆在小学五年级上学期 的以来平

21、面图形面积计算公式, 要求学生能正确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除此以外,我们还要引导学生复习公式的推导过程,并探索计算公式 间的内 在联系,让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网络,同时有机渗透了“转化” 等数学思想。基于以上认识,我在给学生设计课外复习提纲中我着 重从以下几点考虑: 1构建知识网络 课上我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让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积极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放手让学生去忆、去想、去说,让 学生在自主参与中复习好知识。课堂上,学生自主回忆,自我整理, 探究平面图形面积之间的联系,由长方形、 正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再由平行四边形面积推导出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 等等,然后进

22、行归纳整理, 让学生在回忆思考的过程中,在头脑中形 成知识网络,完成复习的学习重点。 2、注重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渗透。 数学思想和方法是数学的灵魂, 是学生今后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教师充分利用复习提纲的,向 学生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以及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 辩证观点。同时使学生亲身体验了数学的一般研究方法,为学生今后 的 数学学习和发展打下了基础。 3、有梯度的练习。 学生自主的进行课外复习一般有一定的困难, 有的学生课外自己复习, 就是做练习; 有的复习课就是为了完成老师 布置得作业, 学生都感到枯燥无味。 本复习提纲的设计对学生独立复 习时的指导性很强。 练习题的设计也很有梯度,

23、 由浅入深,由易入难, 既对基础知识进行深化,又使学生在复习中灵活运用,提高能力,在 提升题中也将转化的思想进一步渗透。在复习提纲的设计中, 我通过 “回忆整理构建网络实际应用”等环节,让学生通过动脑、 动口、动手、动眼,在自主探索中理清旧知、练习巩固并拓展提升, 提高了学生的数学学习的能力。在这样一个学习的方式中, 让学生体 验成功的喜悦, 进一步增强了学生们学好数学的自信心,真是其乐融 融。 分数乘法的计算课外复习辅导教学设计 马君芳 复习目标: 1、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并能运用这个方法进行相关计算。 2、能分清先乘后加减的运算顺序,并能熟练地应用乘法运算定律 进行简便计算。 复习重

24、点: 熟练掌握运算定律,灵活、准确、合理地进行简便计算。 复习难点: 熟练掌握运算定律,准确、合理地进行简便计算。 复习过程: (一)回顾整理,构建网络 出示问题: 1、怎样计算分数乘法?分数乘法的意义是什么? 2、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是什么? 3、在进行简便计算时可以运用哪些运算定律? 4、怎样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怎样求一个数的倒数? 设计意图(本环节主要让同学回忆本章的主要内容,分数乘法的 运算定律,计算法则以及怎样求一个数的倒数) (二) 重点复习、强化提高 计算练习二第 1、3、6、9,完成以下问题: 1、分数乘整数该怎样计算?分数乘分数又该怎样计算?两者有 什么相点和不同点? 2、分数乘

25、法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3、计算并比较 7 2 2() 7 2 7 2 2 1 () 7 2 7 2 1() 7 2 ,你发现因数与积有什么关系? 根据以上习题,得出如下结论: 1、分数乘整数:分子与整数的积作() ,分母() 。 分数乘分数:分子相乘的积作() ,分母相乘的积作()。 2、在计算时,能约分的要() ,然后进行计算。计算结果 () 。 3、当一个因数大于1 时,积()另一个因数( 0 除外) ; 当一个因数小于1 时,积()另一个因数( 0 除外)当一个因 数等于 1 时,积()另一个因数( 0 除外) ; ; (三) 、运用拓展 1、直接写出下列式子的得数。 5 7 2 ;2

26、7 2 ;1 7 2 ; ;0 7 2 先填出得数, 然后思考: 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是什么?要注意哪 些问题。 设计意图:(使学生明确:一个分数与1 相乘,积仍是原来的分 数;一个分数与 0 相乘,积为 0。 ) 2、计算。 1/21/3 3/7211/3 1/20090 设计意图:(强化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再相 乘) 3 、 在()里填上大于号、小于号或等于号 5 4 3( ) 5 4 9 2 3 2 ( ) 3 2 3 2 1( )1 4 、拓展延伸: 两根同样长的绳子, 第一根剪下 3/5 米,第二根剪下这根绳子的 3/5 ,哪根绳子剪下的长? (四)自主评价,完善提高

27、通过自学, 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 说一说自己哪些方面表现的 比较好,还有哪些方面的不足? 反思 本设计属于复习类型的,内容学生都已经基本掌握,所以,我放 手让学生自想、自做、自讲、自论。先是学生自己思考,独立完成, 然后解答,自己总结方法, 。在整个复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 体地位 , 注重学生理解性学习和主动性学习,使学生在活生生的情境 中,通过观察、 变换、自主探索等多种形式使学生真正地理解所学知 识,并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 首先采取提问的形式让学生回忆本单元所学的知识,知识安排上 层层递进;在应用上,既重视发挥课本习题的导向作用,面向全体学 生,掌握基本知识,形成基本技能,又注意培

28、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注 重补充习题的生活性, 习题与生活紧密联系, 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 身边,生活中处处存在着数学。 所以我觉得在给学生设计课外复习提 纲中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复习中选择一些恰当、 新视觉、最能体现复习内容本质特征、 唤起学生思维灵感而引起思维共鸣的例题,达到温故而知新。一 2. 精心设计复习练习题 复习中配以灵活多变的训练,能达到巩固知识、理解规律、强化 记忆、灵活应用知识的目的。首先在设计的内容上要活。要选择内容 新颖、规律隐藏、思路灵活的习题训练,创造新的思维意境。其次, 在设计层次上要活。采取巩固训练、模仿训练、变式训练和综合训练 等灵活方式。再次在设计形式上要活

29、。加强“一题多变”的训练。尽 可能覆盖知识点、 网络知识线、扩大知识面,增强应变能力。加强“一 题多解”的训练,寻找多种解题途径,择其精要解题方法,逐步提离 学生的创新能力。练习题不在于多,一道好的题目,往往能“牵一发 而动全身”,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这里指的练习题也不仅仅指动笔 的书面作业题, 还包括动口的讨论题和动手的实践操作题等。要在众 多的复习资料中挑选和重心组织质量高、针对性较强的题目, 要重视 根据教学实际和当前的教改形势创造设计一些新颖的题目。 3 ,充分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自主整理复习,及时评价 复习必须针对知识的重点、学习的难点、学生的弱点,引导学生 按一定的标准把有关知识进

30、行整理、分类、综合,这样才能搞清楚来 龙去脉。复习时我放手让学生整理知识,形成各异、互助评价,开展 争辨。这样有利于主体性的发挥,学生主动参与,体验成功,同时也 可以培养他们的概括能力。 在进行阶段性复习时, 结合每一单元的内 容进行专项训练,采用自主复习的形式,反复巩固基础知识,强化运 用能力,提高解题技巧和解题速度。学生不但可以自己查阅资料,收 集信息,独立式学习,还可以自由选择学习内容与方式,自己控制学 习进度和方向。自始至终积极参与活动, 成为真正意义上学习的主人。 总而言之, 采用自主复习的形式, 可以让“能飞的飞起来”, “能 跑的跑起来”, “能走的走起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

31、所提高。小 学毕业的最后阶段, 就象长跑运动员最后的冲刺阶段,教师要及早精 心安排,使学生的能量充分的发挥出来,才能得到最满意的结果。 分数的初步认识课前预习提纲分析 刘兰琴 起初翻开学生的预习作业,发现孩子们的作业存在一个共同的问题,没有 按照要求预习,预习效果不高。 预习要求:用图画或者文字的方式创造几分之一, 少数孩子这样做了, 大多数孩子没有写。 通过这一阶段对 “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课 外数学自主学习策略渗透研究” ,我深深体会到布置预习时一定要细致指导孩子 们怎么做。孩子们的预习作业也需要我们讲究方法去指导。系统坏了可以重装, 可是孩子们的认知如果出现错误,从某种程度上说, 在学生脑海

32、中基本上就形成 了定势,再纠正时并不是每个人每次都可以很好纠正的,所以,尽量做好课前预 设,让孩子们知识网中的漏洞减少到最低。于是为了既能减轻学生的课外学习负 担,又能很好的提高学生的课外复习效果,从而更好地对学生渗透课外数学自主 学习的策略, 于是我就每天给学生设计课前预习提纲,下面没我就以 分数的初 步认识课前预习提纲为例进行反思与分析: 预习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89 页到 90 页内容。 预习目标: 1、通过看一看、想一想、折一折、说一说、估一估一系列活动中,理解分 数的意义,并初步认识几分之一, 2、会读会写几分之一的分数。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会读写分数,知道分 数各部分名

33、称。 预习重点: 理解分数的意义,初步认识几分之一, 会读写分数。 预习难点: 理解分数的实际意义。 预习指导卡: 一、想一想: (1). 中秋节才过完,小丽家里还剩了5 个月饼,小丽和弟弟、爸爸、妈妈 打算分着吃了,平均每人分得几个?还剩几个? (2)、妈妈把剩下的一个月饼要分给她的两个孩子, 如果分得比较公平, 每人 分几块?该怎么分呢?聪明的你能帮忙分一分吗? 二、看一看,折一折,填一填。 看书理解分数的意义。 动手操作,并完成课本上相应的填空。 拿一张圆形纸,通过折一折,并把它折成相等的两份,涂上颜色。 1、把一个圆平均分成两块,每块是一半,也就是它的() 。 仔细看书第 90 页填一

34、填。 结合刚才分月饼的过程说一说二分之一表示什么意思?再拿一个圆平均分 成四块,其中的一份是它的() 。 仿照 1/2 填一填上面的空 (让学生自己自主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构建分数的概念,降低知识难度,让学 生体验到“我会学”。 ) 3 、把一个圆平均分成三份,其中的一份是它的() 。 4 、把一个圆平均分成五份,其中的一份是它的() 。 仔细看书试读 1/3 。 三、 说一说: 1 、像 1/2 、1/4 、1/3 、1/5 。这样的数都是()数。 2 、举例说一说怎样的数是分数。 四、认一认:分数各部分之间的名称。 () 五、练一练。 (1) 、把一个圆平均分成5 份,每份是它的()分之(写

35、作: ( ) (2)正确的读出下面各分数。 1/2 1/4 1/5 (3) 正确的写出下面各分数。 3 1 六分之一四分之一七分之一 (4)说说下面每个分数的各部分名称。 (5)扩展题。 把一张正方形的纸,对折2 次,把这张纸平均分成了()份,每份是它的 ( ) ,这张纸共有( )个这样的一份; 如果对折三次, 把这张纸平均分成了 ( ) 份,每份是它的() (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完成) (巩固练习,拓展延伸,让学生体会到“我学会”了。) 六、说一说。 (1)二分之一是什么意思? 三分之一是什么意思? (2)、通过预习,你自己学会了那些知识。 七、 查一查 有条件上网的同学,在课外书或网上查找一

36、下有关分数的知识内容并记录 下来,课上与同学交流。 八、记一记,画一画。 把自己看不懂的地方在书上画上记号或用笔写在记在一张纸上。 反思与分析: 我设计的分数的初步认识课前预习提纲中,在想一想这一环节,我先让 学生结合中秋节创设“给家的人分月饼”的情境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 到学习数学就是身边的事,自主质疑,让学生“我要学”。接着设计妈妈要把剩 下的一个月饼要分给她的两个孩子, 要求分得比较公平, 每人分几块?该怎么分 呢?聪明的你能帮忙分一分吗?这样让学生继续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经历由整 数到分数的过程,着眼一个“探”字,抓住新旧知识间的连接点,知道学习“分 数”的必要性。体现疑进指导学

37、生学的思想,引导学生梳理知识点,让学生学会 自主学习。在看一看,折一折,填一填这一环节中,主要是让学生在动手操作 发展自己, 可以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去进一步认识,丰富 二分之一的表象。 着眼 一个“动”字。通过预习卡中提示指导学生初步感知分数“二分之一”的含义, 学会分数的读法和写法。 随后根据预习卡中的层层提示,使学生感受到: 只要把 一个图形平均分成两份, 每份就是它的二分之一,更加透彻地理解二分之一表 示的意义。 在练一练环节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通过分层练习设计, 意在能让学 生更好的预习新知, 并能在此基础上是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和拓展,做到有 趣、有益、有层、有度。在查一查这一预习环

38、节上,我让有条件上网的同学,在 课外书或网上查找一下有关分数的知识内容并记录下来,课上与同学交流, 这样 为学生课外自主预习新知又多了一个策略。有这个预习案例验证可知, 教师每天 如果给学生设计一个好的课前预习提纲,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预习效果,从而 达到培养学生课外自主学习数学的目的。同时也能很大程度上的减轻学生的课业 负担。 通过这个课前预习案例, 反映预习是为听课服务的。 预习应该是在有条件的 情况下来进行!但值得强调一点的是,成功的预习,听课质量会更高,学习的效 率也会更高。 带着问题去听课可以提高注意力效率。这样的做法是通过听课来解 决疑问,所以可以在听课的时候有所选择,大脑就不容易

39、感到疲劳, 不仅听课效 率高而且会更好地掌握听课的自主性,就把一个通常被动的接受教学的过程转化 成了一个自主的求知过程, 而这其实就是听课的核心和意义所在。而对于那些没 有进行课前准备, 大脑里没有带着疑问就去听课的学生来说,听课的过程就会变 得很盲目被动, 也会令人疲惫不堪, 听课的质量也就可想而知。 会听课的学生应 该是有准备的,有疑问的,有目的的,是注意力“很会”集中的那种人。所以带 着问题去听课是最好的办法!那么如何带着问题去听课?就需要课前有所准备。 那么又怎么实现有备而听呢?那就要做好课前预习工作。 两位数加两位数课前预习案例分析 朱玉梅 一、预习内容:课本第11-14页。 二、预

40、习目标: 1、能根据主题图正确的找出相关信息。 2、了解什么叫笔算,列竖式计算注意什么。 3、知道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从个位加起。 4、能够正确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和在100以内) 。 5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体验解决问题 策略的多样性。 三、预习重点 1、知道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 2 掌握笔算的计算法则,能熟练计算。 四、预习难点: 明白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即笔算中的“相同数为要对齐” 问题 五、预习指导卡: (一)划一划(划着重点读) 通过自己读课本 11页例 3 的内容, 请把你找到的信息依次画上 “ ” ,并标上序号,问题用“”画出来。把你认为重要的内

41、容下面 画上“ =”画出来 ,关键词用圆圈圈出来。 (二)说一说 根据图上信息,说一说要解决的问题。 (1) 、二( 1)班 、二( 2)班能坐下吗? (2) 、二( 3)班 、二( 4)班合乘能坐下吗? (三) 、想一想 1、求二( 1)班和二( 2)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课本中是怎样 列的算式,为什么这样列? 2、求二(3)班 、二(4)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又是怎样列的 算式, (四) 、做一做 试着把你的解答方法写下来。 (五) 、想一想 35+32= 等于多少呢,怎样算呢? (六) 、算一算 用自己的方法算一算。 (七) 、试一试 用竖式试着算一算。用竖式计算时注意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

42、 加起。 做完后对照书检查自己做对了没有,有错误的找出出错的原因, 并改正。 (八) 、记一记,画一画 通过预习,你还有什么疑问,把疑问写在例题下面的空白处。 反思与分析: 从课题研究过程中学生的表现来看,预习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一项 必不可缺的重要环节, 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一个良好开端,更是学生 自主运用所学知识和能力,对新知识、新对象预先进行了解、求疑和 思考的主动求知过程。然而,在实践中大多数学生一开始就从思想 上对预习不够重视, 行动上不到位, 预习常常为了应付老师布置的检 查而流于形式。随着年级的升高,学习知识难度的加深,最终导致学 生数学这门课的学习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究其原因,我认为

43、,致使 学生不重视预习的因素固然有多种,但教师对学生预习的方法指导不 到位、对预习的结果检查不到位, 是导致学生预习的积极性和有效性 大打折扣的主要起因。 学生认为预习跟不预习差别不大,所以也就缺 乏了预习的自主性。 鉴于这种情况, 如何培养学生课外自主学习数学 的能力,做好学生课前自主预习的指导显得尤其重要。 比如:在指导学生课前预习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题目后, 我采用了画想做算等办法,让学生尝试求二(1)班和二( 2)班一 共有多少名学生?二(3)班 、二( 4)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通过 思考,列出算式 35+32= ? ,37+34=? 。然后,利用已学过的笔算两位数 加两位数的(进

44、位)(不进位)计算方法,算出得数。在这里,我为 每个学生安排了发挥才智的机会,让学生运用已掌握的思维方法,自 主尝试解决新问题, 为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 创造性提供了广阔的空 间,让学生在自主、自觉、自由的活动中,焕发主体意识、变传统的 被动、消极接受式学习为积极、主动的探究式学习。 在指导学生课前预习时, 我十分的信任学生, 把学习的主动权真 正交给了学生,为他们创设了自由、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孩子们在愉 快的心情中积极去探索、发现;逐步去感知、领悟新知识,从而达到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 使学生对数学产生热爱, 对知识产生兴趣。 总之在教学中我运用多种不同的教学策略能使学生掌握不同的知识 和技能并且有力的培养学生课外自主学习数学的习惯、意识和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