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儿童发展问题的咨询与辅导期末重点考试小抄【最新整理好的】 .doc

上传人:爱问知识人 文档编号:5066098 上传时间:2020-01-3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大儿童发展问题的咨询与辅导期末重点考试小抄【最新整理好的】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电大儿童发展问题的咨询与辅导期末重点考试小抄【最新整理好的】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电大儿童发展问题的咨询与辅导期末重点考试小抄【最新整理好的】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电大儿童发展问题的咨询与辅导期末重点考试小抄【最新整理好的】 .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电大儿童发展问题的咨询与辅导期末重点考试小抄【最新整理好的】 .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大儿童发展问题的咨询与辅导期末重点考试小抄【最新整理好的】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大儿童发展问题的咨询与辅导期末重点考试小抄【最新整理好的】 .doc(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电大儿童发展问题的咨询与辅导考试小抄一、名词解释1.感觉运动统合失调:指人的大脑不能顺利地把从各种感觉器官传来的信息进行正确且有效的分析和处理,以致个体与外界环境的接触发生障碍,大脑对身体各器官功能失去了控制和组合的能力,导致行为失调。2.分离性焦虑:儿童在与最依恋的人分离后表现出过度的焦虑,担心父母或自己在分离后会受到伤害,如担心父母之一会在某种意外事件中受到伤害、被谋杀或被绑架等。因此,不愿离开父母,拒绝去上学或单独就寝,做与分离有关的噩梦。并常常诉述头疼、胃痛等各种躯体不适症状。3. 消退法:指当儿童表现出某种不良行为时,不给予正强化,不予理睬和关注,从而导致该行为的出现频率下降,直至儿

2、童的这种不良行为消失。4.群体差异:依据不同标准划定的不同人群之间的差异。 5.感觉运动统合:简称感统,是指人的大脑将从各种感觉器官传来的感觉信息进行多次分析、综合处理,并且作出正确的反应决策,使个体在外界环境的刺激中和谐、有效地运作的过程。 6.多动症:也叫注意障碍多动综合征或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是儿童期比较常见的一种行为障碍,主要表现为与年龄不相称的注意力易分散、注意广度缩小、不分场合的过度活动、情绪冲动,并伴有认知障碍和学习困难,智力正常或接近正常。 7.空间知觉:是个体对物体距离、形状、大小、方位等空间特性的知觉。 8.森田疗法:要求患儿对症状“顺其自然,为所当为”,而不要压抑,采取不怕

3、、不理和不对抗的态度,使症状逐渐从意识中淡化以至消失。该疗法对强迫(观念)症的治疗有较好的疗效。 9.儿童焦虑症:是儿童时期无明显原因下发生的发作性紧张、莫名恐惧与不安,常伴有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的异常,是一种较常见的情绪障碍。 10.儿童恐怖症:是一种神经症性的情绪障碍,往往因为某种情境的出现或参与某项活动时产生过度的、持续的、不适宜的紧张、恐惧和回避反应。 11.儿童退缩:是儿童社交敏感性障碍,指儿童对新环境或陌生人产生的恐惧、焦虑情绪和回避行为达到异常程度,多见于5-7岁的儿童。12.隔离法:是惩罚法的一种,当儿童表现出某种不良行为时,暂停儿童正在进行的活动,将儿童从受到强化的环境带到一个不

4、受正强化的环境,并让儿童在那里待上特定的时间, 以此来消除他们的不良行为13.网络成瘾:是一种不自主的强迫性现象,称为“互联网成瘾综合征”,有时也简称为“网瘾”或“网痴”。简单地说,就是对以网络为载体的内容及形式发生过度迷恋而超出一般尺度,进而影响到正常的生活与学习状态。 14.成就动机:是由成就需要转化而来的一种动机,是指个人对自己认为重要或有价值的工作,愿意去做,而且能达到完美程度的一种内在的推动力量。 15.性别角色:又叫性角色,是指按照人类文化传统,作为一个男性或女性应当表现出来的行为和特征,以及对其他人所展示的男性气概或女性特征。 16.性别标志:是指直接与两性差异相联系的体格、服饰

5、特质、性格、语言和外显行为等表现特征。 17.晕轮效应:又称为成见效应,是社会知觉的另一种偏见,是指人际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夸大了的社会印象。 18.自我控制:是自我意识的下位概念,是自我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表现在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它是个人对自身的心理与行为的主动掌握,是个体知觉地选择目标,在没有外界监督的情况下,抑制冲动,抵制诱惑,延迟满足,控制、调节自己的行为,从而保证目标实现的一种综合能力。 19.处境不利:是指个体在经济状况、社会地位、权益保护、竞争能力等方面处于相对困难和不利境地的生存和发展状态。 二、简答题1. 列举儿童发展问题形成的内因?(1)遗传作用。(2) 脑损伤

6、或脑功能失调。( 如母亲酣酒、吸烟、受射线辐射、胎儿感染等等。)(3)生化失调。(如神经化学物质传递异常、营养素缺乏、内分泌腺功能失调、低血糖、铅中毒等。)(4) 先天或后天生理性问题。( 如难产缺氧、疾病感染、中毒、代谢障碍等)2. 简述教师在课堂上应如何帮助多动症儿童?(1)采取措施控制儿童双手、预防多动。(2) 在讲话或布置任务时适当身体接触,注视他们进行交谈。(3) 对表现良好的行为及时奖励。(4) 教学内容和方法要突出重点,上课形式生动多样,多给多动症儿童操作和练习机会。(5) 对多动症儿童提的要求要恰当,不能过于严格,对不良行为要适当处分。3. 如何初步发现幼儿园中有听力问题的幼儿

7、?通过以下表现: (1)注意力不集中;(2) 侧耳细昕;(3)语言能力差;(4) 不善于完成口头指令;(5) 在安静环境中做事效果比较好;(6) 喜欢跟着别人做事情;(7)表现出一定的情绪和行为问题;(8) 表现出一定的医学征兆,如耳朵疼,流液体等。4.简述问题儿童和儿童发展问题两个概念的异同。 不同点:首先定义不同:问题儿童是指生理、心理发展异常和品德行为上有严重缺陷的儿童。儿童发展问题是指儿童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偏差。 其次,只有问题行为严重,而且很难改变的儿童才叫问题儿童,问题儿童是个别的,它是一个结论性的、终结性的概念。而儿童发展问题是一个满怀期望与发展期待的概念。这种问题,有被克服、

8、被矫正的可能性,给教育者和社会无限期望。相同点:儿童发展问题在研究内容上与问题儿童有相同之处。5.简述儿童感统失调的表现。 身体运动协调障碍;结构和空间知觉障碍;身体平衡功能障碍;听知觉问题及语言障碍触觉防御障碍。6.简述儿童多动症的家庭治疗。家庭治疗是指帮助家庭成员正确认识多动症的性质,树立治疗信心,加强心理承受能力,协 调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从而对儿童多动症进行矫正的一种方法。家庭治疗的原则和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明确疾病性质,协调家庭关系;规矩应简单,要求应明确;对过多的精力给予引导;奖罚分明;订立合理的作息制度;发现儿童的特长和爱好。7.如何进行听觉理解能力的日常检测和评价? 听觉理解

9、能力差的儿童,在平常生活中显得比较木讷,对大人发出的指令反应迟钝甚至充耳不闻,需要成人重复指令甚至需要成人的直接带领。这样的儿童在幼儿园里往往听不懂教师上课的内容,教师发出指令后他们常常先看着别人怎么行动自己再动,反应较慢,有时还需要教师单独提醒。当教师讲故事时,这类儿童听不懂故事的大意;当被要求对两个以上的句子进行概括时,缺乏想象力;当回答教师关于故事内容的提问时,缺乏归纳总结的能力。有些儿童虽然智力水平、知识结构具备了听课能力,但对教师讲课内容却听而不闻。8.简述儿童焦虑症的辅导策略。 探寻病因,改变环境;采用适宜的心理治疗手段,如采用支持、认知的心理治疗或游戏治疗;放松训练,可以使用生物

10、反馈治疗仪或配合游戏或音乐疗法。9.简述儿童期的三个反抗期。 第一反抗期:2-3 岁很难对付:这个年龄段的儿童无论什么事情都用“不”来反抗,许多事情要自己来做,很难“对付”,在与其他小朋友玩耍时,也易发生争吵。其实这是一个自发性正在顺利发展的儿童的正常表现。第二反抗期:8 岁左右跟大人顶嘴:这个时期儿童的反抗常常是以跟大人“顶嘴”的方式表现出来的,并且显得理由十足。这表明,儿童的“自我意识”正在顺利发展,并开始具有批评大人的能力。第三反抗期:青春期情绪摇摆不定:这是儿童确立自我的关键时期,也称为儿童精神上的“断乳期”。这个时期儿童的情绪常常“左右摇摆”,是心理上容易出问题的阶段。10.简述对儿

11、童攻击与破坏行为的辅导策略。道德观念的培养。社会交往技能的训练。对儿童日常环境进行适当控制。控制愤怒的训练。行为后果的处理。具体分析隔离法惩罚法与强化法。11.简述预防儿童说谎的策略。(1)老师和家长要做出榜样,减少孩子效仿的机会。(2)要为孩子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使其养成说真话的习惯。(3)善于用多种方法培养孩子诚实正直的品质。12.简述儿童自我控制能力发展的三个阶段。(1)外部控制阶段:这一阶段儿童缺乏自我控制能力,易冲动,他们本身对事物缺乏独立判断能力,常常是因为成人的需求,为了获得获奖和逃避惩罚,或是为了自己可以获得好处而产生或抑制某种行为。(2)外部控制向内部控制过渡的阶段:这一阶段

12、儿童逐渐由权威人士或同伴压力形成的外在力量的控制向内在规则或道德力量的控制转化。(3)自我控制阶段:在此阶段,儿童不再需要外界压力,她们已经形成内在准则,可以通过自己的价值和判断来形成对自己行为的控制,能够自己监控自己的行为,并通过自身的调控来克服自己内心的冲动,表现出适宜行为。13.简述学前儿童手淫行为的辅导策略。(1)正确看待儿童自慰行为并查明原因,排除不良刺激,矫正行为。 (2)积极关注儿童的情感变化,给予他们足够的爱抚和关怀。(3)不要嘲笑和训斥儿童。(4)培养儿童多方面的兴趣,转移注意力。(5)养成规律作息的生活习惯。14.多动症与顽皮好动的区别?(1)顽皮儿童能全神贯注于感兴趣的事

13、物。多动症儿童无兴趣爱好,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能较长时间集中注意力。(2)顽皮儿童好动具有一定目的性、计划性,多动症儿童则没有。(3)顽皮儿童在严肃、陌生场合有有自我控制能力,而多动症则无此能力。(4)顽皮儿童动作灵活,而多动症儿童表现得比较笨拙。(5)要求思维专注时,顽皮儿童可以很快集中思想,而多动症儿童难以达到,并且常不切实际估计自己能力。三、论述题1. 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培养儿童的交往技巧。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培养儿童的交往技巧: (1)同伴和成人直接传授。告诉儿童基本的交往技巧。(2) 通过对活动的间接观察。成人给儿童做好榜样, 让他们在观察模仿中学会交往。(3)通过成人的安排和指导。教师可以

14、让儿童组成小组,通过活动和游戏让他们发展交往技巧。在培养儿童交往技巧时应关注:(1)要有正确的目标。促进儿童交往技巧发展的目标应是:帮助儿童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使儿童具备合作能力。成人不能批评或厌弃交往技巧欠缺或有问题的儿童。(2) 关注年龄特点。根据不同年龄儿童的特点, 选择对儿童言语策略和非言语策略的指导。(3) 关注个别差异。应认识到儿童个性和交往技巧的差异, 给予儿童尊重, 不能只提倡某种人际交往方式方法。(4) 鼓励儿童在交往实践中提高交往技巧。成人要有意识地鼓励儿童参与各种群体活动,并进行强化。(5) 重视环境影响。成人要充分估计并采取措施积极应对,消除环境的消极影响。2.结合实际

15、,谈谈作为老师应如何对待幼儿园中的弱听儿童? (1)平等对待:在对待弱听儿童的态度上,教师不能过多地保护他们,不能让他们依赖教师去争取与普通儿童交往的机会。过分的保护会引起普通儿童的反感,这会成为两类儿童建 立和谐关系的障碍。教师应该一视同仁,对两者一律要求,不能因为弱听儿童的缺陷而姑息迁就他们,要教育她们敢于正视自己的不足,自尊,自信,自强,自立,把自己视为集体的平等成员,积极地接纳周围的每一个人,乐观,开朗一些。同时,还要发展他们的语言能力和交往能力,丰富他们的知识和经验,使他们获得更多的交往手段。在此基础上,教师可针对弱听儿童的具体情况,适当地给予他们特殊的照顾和帮助。教师应对普通儿童进

16、行一定的沟通和教育,让他们平等地看待弱听儿童,使他们自觉自愿地支持和帮助听障同伴克服困难。教师要鼓励两类儿童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另外,经常与弱听儿童打交道的人,也需要了解一些手语。(2)座位安排:教师可以对弱听儿童的座位进行定期调换,座位应便于他们看和听教师的讲课,最好让他们位于离教师 23 米的距离,如果她们的眼睛和教师的口位于同一水平线上,则最有利于看话。 因此,前几排靠边的位置比较适合他们。若教室内只有一边开窗户,就只能让他们坐到靠窗户一边的位置上。另外,课堂中分组讨论或课外活动中的分组游戏,教师可有意识地变换弱听儿童的组别。(3)培养弱听儿童的看话能力: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该注

17、意培养弱听儿童的看话能力,只要讲课人嘴里发出声音,讲课人就不能背向弱听儿童。教师讲话时位置很重要,不能背对着光源跟弱听儿童讲话,另外教师也不能边说边走动、边板书边说话,或者摇头扭头。(4)注意讲课语言和语速:教师应注意讲课时的语言要抑扬顿挫、风趣幽默,这样的声音刺激能容易引起弱听儿童的注意, 而且有助于弱听儿童选择重点来听。为了方便弱听儿童看话,教师说话的速度和发音动作的幅度要视教学水平和语言材料的性质而定。 对低年级的弱听儿童说话时,语速要适当放慢,发音时的口型要自然而清楚;对熟悉的生活常用词语,教师可以说的快些,对于不熟悉的新教材,教师可以说的慢些,必要时适当重复。教师的语言还应简练、准确

18、、通俗易懂。不需大声叫喊,但关键之处需略夸张口型,以便于弱听儿童的看话。(5)多使用直观教学法:教师应尽量多用直观教学法,尤其是教具直观(实物直观、模型直观)。教师在教室讲到某一物体时,要指出它、走近它、触摸它或实际的操作它,充分地利用教具。教师也要适当地把视觉因素和听觉因素结合起来进行综合交际手段教学。(6)预防弱听儿童疲劳:听力问题儿童比普通儿童更容易疲劳,教师要注意学习时间的分配和学习内容的协调。课内的活动形式要多样,尤其要重视书写活动和言语活动间的交替,并安排适当的课内休息。除此之外,课堂上,教师要鼓励弱听儿童在听不懂时提出疑问,请求教师重复不懂的内容。 另外教师一定要控制好课堂纪律。

19、3.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对儿童行为自控问题进行辅导? (1)以身作则:教会儿童行为控制,就需要老师和家长向儿童展示自控。生活中儿童最易模仿的对象是父母,父母自控力的表现会影响儿童自控力的发展。所以,一个冲动的、行动缺少自制的父母,必须先教育自己增强自制力,才能帮助儿童克服自制力不足。(2)严格要求,反复训练。首先,要有规矩。成人应为儿童架构环境,在这个环境里,儿童不准做那些他们无法控制事情。在儿童入学前就为他们设限,等于是为他们一生的自制力奠下根基。其次,让儿童学会自己负责。成人可用自行负责和违者受罚的方式管教儿童,并且让他们自己选择这两种纠正方式,儿童经由这些选择,便会知道哪些行为会让自己尝到

20、负面的结果。 最后,有适当的惩罚。儿童若不尽责,就限制他们的自主权。不过方法要积极,让儿童仍抱有希望。儿童若不能控制自己,父母也要注意自己的态度,因为态度代表了队他们的期望、信任和爱。(3)以理服人,巧用激励。被积极的强化刺激后的行为更能重复出现。自控行为的多次重复就可以形成良好的习惯,从而降低自控行为引起的紧张感,使自控行为容易完成和保持。另外,成人在激励儿童时,也要讲究语言艺术。(4)延迟满足:要让儿童在学习时间观念中学会等待。当儿童有些不能立即满足的欲望,过一段时间得到实现后,就会有这样的体验:想得到的东西,等些时候会有的,于是就形成了等待的习惯。例如,一个孩子想要一个他喜欢的玩具,父母

21、并没有立即答应满足他,而是让他克服吃手的毛病,或提出一些额外条件。若这个孩子按照大人的要求做了,父母便会及时兑现自己的诺言。4.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培养儿童的自控能力?1.重视榜样的作用。(1)成人应展示自控。(2)教会儿童自控。2.帮助儿童自立。(1)帮助儿童形成正确的自我评价的态度和方法。(2)让儿童有自主权和主动权。(3)鼓励儿童自己鼓励自己,让儿童逐渐脱离成人的监督和帮助,发展内在控制能力。(4)使被动的教育变为自我教育。3.建立行为规范。(1)帮助儿童制定规则。(2)实行奖惩机制。四、案例分析题1. 童童长得身强力壮,虽然只有4 岁,但个头超过了同龄人。他爱打架,力气大,邻里及幼儿园的

22、孩子都打不过他。他爱挑起事端,小朋友们都躲着他。老师家长反复批评他,他口头答应不再打人,但是,自我约束能力太差,一会儿憋不住劲,又去打人。每天妈妈去幼儿园接他,都有小朋友告状,说他又打了谁,或是毁坏了谁的东西。根据以上材料分析,童童出现了怎样的行为问题?他为什么会这样?该如何进行矫治?童童出现了攻击性行为问题(攻击与破坏行为) 。 原因分析: (1)年龄小,还具有自我中心的特点,不能正确处理自我与他人的关系。(2) 生活经验中学习。童童在攻击别人的经验中,体会到了成功或得到了想要的东西,以后就更可能采取同样的手段。(3) 教养方式。父母可能对其百依百顺,或者经常用强制或打骂方式教育他。(4)

23、现代传媒影响。(5) 错误的社会认知与社交技能。童童可能对外界剌激作出了歪曲的解释, 并建立了错误的信念,同时也缺乏正确的交往技能,不知用何种方法解决矛盾和愤怒。矫治策略:(1)对其进行道德观念培养。成人以身作则,教儿童摒弃什么都要第一的想法。采用游戏疗法,加强儿童对规则的认识。(2) 进行社会交往技能的训练,提高儿童解决问题的能力。(3) 对儿童日常环境进行适当控制, 如提供多种多样的玩具,减少儿童接触暴力的传媒等。(4) 进行控制愤怒的训练,教会儿童发泄自己不满的方法。(5) 对该儿童的攻击性行为进行处理。了解童童攻击行为产生的原因, 适当用惩罚法或隔离法,但尽量不用武力。一旦发现童童友好

24、地和同伴在一起,立即给予表扬或强化。2.某位大班幼儿有这样的行为表现:“平常在家时与家人有说有笑,行为举止正,但是在社交环境或集体生活中却表现异常,如见生人时害羞,不敢与人交往,不主动与其他孩子说话、玩耍,上课不敢举手发言,回答老师问题时声音像蚊子叫,回避集体活动,胆怯退缩,表情淡漠。” 请问:他可能有哪种情绪问题?应该采取哪些对应的辅导策略?答:他可能属于儿童退缩。儿童退缩是指儿童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表现得过分胆怯、孤独,不敢去陌生环境,不愿与小朋友一起玩,等等。2、可采取的辅导策略有以下几种:(1)注意教育和改善环境。满足儿童心理需要。教师对幼儿应富有爱心,帮助他们适应新环境,注意满足他们安

25、全感和自尊心的需要。改善教育机构环境。首先,教师要观察和了解退缩儿童的生活习性及家庭背景,以找出儿童退缩的原因。其次,教师要更多地关注退缩儿童,鼓励他们与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再次,教师要经常与家长交换意见,适时指出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对已有行为退缩表现的儿童,家长及教师应耐心引导,鼓励他们与同伴交往、游戏。家庭、幼儿园和学校相互配合。例如,上述案例中的儿童在家行为举止正常,那可以考虑退缩的主要原因可能是是教师方面的问题,这时,也应通过家长会等形式,认真听取家长建议,不断改进幼儿园的工作,以缓解退缩儿童的压力。(2)模仿法。可以通过图片、录像等来帮助儿童模仿学习良好的行为。还可以实际参与社交

26、活动。 3.姜,男,8岁,小学一年级学生。他生活在一个离异家庭,7岁时,父母离婚,孩子判给父亲抚养。父亲挣钱多,对儿子的教育不上心,但花钱的要求几乎都能满足。久而久之,儿子花起钱来“出手不凡”,然而在学业上却一塌糊涂。母亲看不过,通过法院判决,争取到孩子的抚养权。母亲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孩子重新变得像从前一样天真、活泼、可爱。然而,事情不是像她希望的那样。儿子向母亲念叨父亲好。母亲于是便每天给孩子两三元钱零花,这点钱在胃口己经很大的儿子那里简直就像杯水车薪。儿子的欲望满足不了,他开始想办法“自谋财路”。他把眼睛盯在母亲的钱包上,甚至偷走了母亲的金戒指。 请根据材料分析姜产生以上行为的原因,该

27、如何进行辅导?答:姜的行为是偷窃行为,但偷窃的对象仅限于父母或亲戚,尚未发展到公共场所,应当说,这时进行咨询矫治还较为有利。 姜的偷窃行为十分复杂。它既说明了家庭离异对于子女行为的不良影响也反映出重物质满足、轻心灵培育的家教方式对孩子发展所带来的危害。如果不是孩子的母亲及时从生父那里争得抚育权,孩子以后会变成什么样于恐怕是不堪设想的。 辅导策略:第一,动之以情,好好向孩子谈谈母亲目前的处境和工资收入,激发孩子对母亲的同情心和亲近感。第二,采用行为契约法帮助孩子矫正偷窃行为。可让孩子写一份书面保证,从今以后不再偷钱花,放在孩子可以经常看到的地方。定期要孩子汇报执行情况(三日一次或一周一 次)。及

28、时予以鼓励强化,必要时可设计考核情境(有意将钱款放在孩子可以找到的地方,观察其反应),对孩子的履约情况进行检查。为了维护孩子的自尊心,不要将孩子的偷窃行为向外宣扬,有关行为契约的情况也要替孩子保密。第三,继续给孩子一定的零花钱,但为其建立储蓄箱和小帐本,鼓励孩子省下零花钱存入储蓄箱并将零花钱的开销记在小帐本上(可简单记)。这样做的目的是培养孩子节俭的习惯,逐步控制其消费欲望。 第四,星期天多带孩子到娱乐场所游玩,密切母子感情,陶冶孩子的情感,增加积极的情绪体验,逐渐弱化和消退不良行为。4.倩倩五岁,活泼聪明,幼儿园里的老师和小伙伴都喜欢她。倩倩的父母都是高级知识分子,工作也很忙,因此平时对倩倩

29、的照顾较少,倩倩多数时候由大学退休后的爷爷奶奶照顾,爷爷奶奶对她相对溺爱。最近妈妈发现,回到家的倩倩裤兜里总是装着幼儿园的物品,有时是一个小玩具,有时是珠子或者橡皮。老师甚至发现倩倩把幼儿园里的贴纸藏在鞋里带回家。老师很奇怪,平时乖巧,招人喜欢,并且生活无忧的倩倩,怎么会这样。结合案例思考:倩倩的表现属于什么行为问题?分析这种行为可能的成因?怎样才能改变她的这种状况?成人应如何处理倩倩的行为?倩倩存在偷拿的行为问题。成因: 1.倩倩可能还不太懂得什么是自己的,什么是别人的。2.倩倩在幼儿园或家中某次无意拿取别人的东西,没有被发现,致使形成了习惯。3. 缺乏感情和关注引起的,为了取得别人的注意。

30、倩倩可能通过这种方式吸引老师和家长的关注。 辅导对策:1.强化儿童尊重他人所有权的社会行为。2.控制有关因素,预防儿童偷拿行为。(如幼儿教师发放玩具后,要统一收回,让孩子意识到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最终是要归还的道理。再如,孩子经常借助衣服上的口袋收藏一些小东西,那么最好不要让孩子穿有口袋的衣服。 应对策略1.冷静处理偷拿行为。面对倩倩的偷拿行为,必须冷静处理。不要责骂、体罚、当众讽刺、挖苦。2.个别处理偷拿行为。指明偷拿行为的不正当及其危害,引导儿童主动承认错误,退还偷拿的物品;进一步强化儿童对他人所有权的认识和尊重,分析该行为发生的原因。答应儿童保密,并表示相信儿童能够做得很好5.某位大班幼儿有

31、这样的行为表现:“平常在家时与家人有说有笑,行为举止正常,但是在社交环境或集体生活中却表现异常,如见生人时害羞,不敢与人交往,不主动与其他孩子说话、玩耍,上课不敢举手发言,回答老师问题时声音像蚊子叫,回避集体活动,胆怯退缩,表情淡漠。”请问:他可能有哪种情绪问题?应该采取哪些对应的辅导策略?一、他可能属于儿童退缩儿童退缩是指儿童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表现的过分胆怯、孤独,不敢去陌生环境,不愿与小朋友一起玩,等等。可采取的辅导策略有以下几种:课本P1411426.瑶瑶入园记:从家庭到幼儿园,是孩子迈向社会的第一步。对他们来说,离开了朝夕相处的父母及长辈,来到幼儿园,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都会让孩子感到

32、无所适从。让每个孩子都能尽快的渡过初入园的焦虑期,愉快的上幼儿园,这是每个幼儿教师面临的课题。一、案例描述:瑶瑶,女,2006年6月出生,2009年9月1日开始在其他幼儿园入学,9月14日家长要求转入我园。1心理发展原因瑶瑶对幼儿园的环境、老师、小朋友都有陌生感,因此产生了抗拒心理,陷入了焦虑与不安之中。美国心理学家鲍比尔指出,儿童与某一特定人物之间形成永久性的情感联结,这就是依恋。心理学家对婴儿依恋的研究结果表明,70的婴幼儿对母亲的依恋属于安全依恋,他们在妈妈在场时能与陌生人一起玩。这说明大部分幼儿在家长的陪伴下见到陌生的教师会有安全感。家长的陪同可以使幼儿与教师在潜移默化的交往中建立信任

33、关系。2环境及教养方式原因每个孩子从小生活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他们大部分被过分照顾与保护,生活自理能力差,而对于新环境的适应,孩子就会感到孤独无助。瑶瑶也不例外的在这样的教养方式下成长。爷爷对孩子过分照顾、保护,倾注给孩子的爱抚程度很强,使孩子形成了过分的依恋关系,所以瑶瑶很容易表现出依赖性强、缺乏独立性,依恋家人(爷爷、妈妈)或依恋某样东西(她的小书包),不适应集体生活等行为习惯和性格特征。三、指导策略1提前家访,消除教师与孩子间的陌生感家访是幼儿园教师做好工作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对于新入园的小班幼儿来说,这项工作又显得尤其重要。我们在瑶瑶入园前进行了家访,通过与家长的交谈,了解了瑶瑶的生活

34、习惯、兴趣爱好以及家长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为了瑶瑶尽快能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我们有针对性地对家长给予了指导与帮助,提出的建议也得到了家长的认同(建议瑶瑶的家长缩短孩子在园时间,和家长约定先由家长陪同一起上幼儿园)。 家访的过程中,老师也和孩子建立了最初的感情,消除教师与孩子间的陌生感,这为下一步的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孩子与家长共同体验幼儿园的活动基于幼儿心理的需要,我们对瑶瑶采取以下入园适应步骤:第一步,家长陪同瑶瑶一起参与教师组织的活动,共同体验幼儿园的一日活动,让幼儿园精彩的活动吸引孩子,但是又不包办代替,鼓励幼儿主动向老师表达自己的需要,比如喝水、大小便。第二步,在瑶瑶过份依恋爷爷的情

35、况下,我们让瑶瑶爷爷换成了妈妈,并对瑶瑶提出要求,让妈妈坐在后面,瑶瑶与小朋友在一起上课、游戏。第三步,在瑶瑶愿意与小朋友坐在一起上课以及愿意与教师交往的基础上,通过家长适当或短时间退出孩子与老师之间的互动,让瑶瑶逐渐熟悉并且喜欢老师。第四步,家长逐步退出。我们告诉瑶瑶妈妈要去单位请假,离开一小段时间,但会按时回来,让她有所期望。同时用丰富多样的游戏及活动转移她的注意力,让孩子感到幼儿园有小伙伴共同游戏的快乐。第五步,在孩子基本适应幼儿园生活、能独立上幼儿园时,及时给予鼓励、赞许。这样做便于幼儿愉快地度过新入园的适应期。3创设宽松适宜的环境,帮助幼儿尽快喜欢这个集体新奇的事物能够引起幼儿的注意

36、力,丰富多彩的物质环境能为幼儿提供发展的空间,因此,活动室墙面的布置以及活动室各区域的设置,应为幼儿创设安全、丰富、多彩、幼儿感兴趣。宽松的精神环境对孩子来说更为重要,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话,都对孩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要以真诚的爱心和足够的耐心对待孩子,而不能够因为孩子不停的哭闹而采取恐吓或变相体罚(如罚站)等方式。要在和孩子的交往中,逐渐建立感情,让孩子对我们老师产生依恋,这样才能帮助幼儿尽快适应集体生活。4记录孩子在园的几个“第一”我们老师还用相机记录下每个孩子的“第一”,第一次独立的入厕、第一次独立的喝水、第一次独立的吃饭、第一次独立的午睡、第一次独立上课专心的样子等等,

37、通过网络,让家长看到自己的孩子及同伴在幼儿园的表现,让家长由衷的放心幼儿园。5家长为孩子入园做好生活自理能力的准备对于新环境的适应,幼儿的自信心与自理能力越强,孤独无助的感觉就会越少。分离焦虑的产生有时也与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差、不会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有关。因此,我们在家访时对瑶瑶妈妈提出了一些配合幼儿园教育的要求,比如,要求孩子坐在桌子旁自己吃饭,不随意走动,不看电视;培养孩子独立午睡的习惯,建立良好的作息制度;培养孩子主动表达大小便需要的习惯,并尝试自己脱、穿裤子,便后洗手。这样好习惯的养成,也能够帮助孩子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四、案例启示1教师付出真诚、亲切、自然的爱,真正做到“老师像妈妈”

38、,让孩子对老师产生依恋,多给予孩子抚慰、多亲近他们,用真情唤起幼儿的心声,让孩子生活在温暖、平等、宽松的环境中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2争取家长配合,建立家园共育的桥梁。家长与幼儿园双方需共同努力,在沟通中减轻孩子的分离焦虑,才能保证孩子有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才能为幼儿一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评语本文选取了入园初期明显存在分离焦虑和入园适应问题的一个小女孩为案例。在个案研究中,老师通过家庭访问,制定了“家长陪同上幼儿园,缩短孩子在园时间,相机记录在园情况,老师重点关注”的基本策略。通过一段时间家园的共同努力,个案逐渐适应了幼儿园生活。该案例选题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幼儿入园初期的分离焦虑和入园适应

39、是一线教师应尤其关注的问题,也是幼儿健康和谐发展的关键一步,针对该问题采用个案研究的方法也非常恰当。案例描述生动,分析比较恰当,行文顺畅,指导策略及案例启示对一线的幼儿园教师具有一定的指导性和推广性。不足之处:对个案的分析显得比较单薄,仅从儿童依恋心理、家庭教养环境两方面进行了分析。实际上入园适应问题,和幼儿的性格、气质、情绪情感等心理各方面;家庭环境、父母教养方式;幼儿园物质和精神环境的创设等多方面都有直接或间接关系。如果在分析时做到更加全面细致,并且以此为基础再提出指导策略,会更加饱满和有说服力。第一章儿童的发展差异与发展问题了解优生举措:婚前检查优生咨询、选择生育年龄(2030岁是女性较

40、为适合的生育年龄)、选择最佳受孕时机、产前诊断、注意孕期保健、保证孕期营养与饮食平衡、注意产期安全保健。对存在发展问题的儿童的正确看法:要把各类有发展问题的儿童作为正在成长着的儿童来看待,同时看到他们的特殊性,最大限度地帮助他们减轻因特殊而造成的困难和障碍。存在发展问题的儿童和普通儿童一样都具有极大的可塑性,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存在发展问题的儿童应该享有与其他普通儿童同等的各种权利,要看到他们的平等性和独立性。教育可以促进存在发展问题的儿童最大限度地发展,减少其与正常儿童发展水平的差距。防患于未然,了解优生优育知识可以降低儿童发展问题的出现率。掌握差异的种类:群体差异、个体差异和个体内差异

41、。群体差异是指依据不同的标准划定的不同人群之间的差异;个体差异是指个体与个体之间存在的在生理、心理上的相对稳定的不相似性,即个体之间的不同;个体内差异,也是个体差异的一种,但在表现形式上却是指个体内部生理和心理诸要素之间,主要是发展的诸要素之间发展的不协调性或不平衡性。儿童发展差异的表现形式:生理差异和心理差异。生理差异主要涉及:感觉器官差异、肢体差异、言语器官差异、内脏差异、体形差异、体质差异等;心理差异主要表现为:语言差异、智力差异、知觉方式差异、品行及行为差异、人格差异、精神状况差异、社会能力差异。重点掌握儿童发展问题:是指儿童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偏差。有被克服、被矫正的可能性。是一个充

42、满期望与发展期待的概念。儿童发展问题的成因:生物学因素,如遗传作用、脑损伤或脑功能失调、生化失调(包括神经化学物质传递异常、营养缺乏、内分泌腺功能失调、低血糖、生化污染与添加剂)、先天或后天生理性问题;家庭与父母因素,如不和睦的家庭因素、家庭结构简单化、家庭生活电视化、父母教育导向问题、父母角色问题、教养方式不当、不懂得科学抚育等;机构教育因素;社会环境因素,如社会风气、传媒等;城市化因素等。第二章 儿童感觉运动统合问题咨询与辅导了解感觉运动统合,简称感统,是指人的大脑将从各种感觉器官传来的感觉信息进行多次分析、综合处理,并且做出正确的反应决策,使个体在外界环境的刺激中和谐、有效地运作的过程。

43、感觉运动统合的生理学基础:感觉神经系统的食粮;神经传输通道;脑中枢。掌握感觉运动统合失调:是指人的大脑不能顺利地把从各种感觉器官传来的信息进行整确切有效的分析和处理,以至个体与外界环境的接触发生障碍,大脑对身体各器官功能失去了控制和组合的能力,导致行为失调。感统失调的主要表现:身体运动协调障碍;结构和空间知觉障碍;身体平衡功能障碍;听知觉问题及语言障碍;触觉防御障碍。感统失调的原因:先天不足(如孕妇情绪不佳、好烟酒、剖宫产等);儿童的生活环境过于封闭;育儿方式偏差。感统训练的基本方式和方法:感统训练包括提高前庭、本体和触觉刺激的活动,包括器材训练、日常游戏训练等;感统训练应坚持游戏性、趣味性、

44、安全性和科学性等原则,注重全面性和个体差异,掌握适宜的练习密度和强度,建立亲密的师生关系,并且要注意与家长密切配合,给儿童以积极的反馈和鼓励;运动疗法是目前治疗儿童感觉统合失调十分有效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是让感觉统合失调的儿童有计划地参加体育锻炼和嬉戏活动。重点掌握儿童前庭平衡失调的表现:表现在空间知觉、身体动作协调能力、自制力/任性等问题行为、情绪问题、语言问题等方面。触觉失调的表现:触觉敏感。表现为固着于环境和动作、胆小害羞、怕拥挤、怕被触摸,怕风、怕粗糙面料、挑食偏食、对碰撞反应激烈,人际关系问题、注意力问题等;触觉迟钝。表现为反应慢、动作不灵活、学习积极性低下,粘人,搂搂抱抱、需要抚摩

45、;过分喜欢碰触某种东西等;发音不清楚;缺乏安全意识,对打骂不在乎等。本体感失调的表现:动作协调不良,动作记忆差,体育运动技能差;怕黑,方向感不强;发胖(虚胖)、散漫,站姿、坐姿不正常,常有语言、阅读、听写和书写上的困难,口吃,情绪调控能力差等。感统失调儿童的训练和辅导:前庭平衡失调儿童: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设计一些旋转类、摇晃类、平衡类、跳跃类、姿势反应类的身体活动和速度感、位置感、距离感的体验;开展一些类似指头立毛掸、踢毽子、玩滑冰、丢沙包等的传统游戏。触觉失调儿童:日常训练活动和游戏,应注重抚摸、摩擦等触觉刺激;可开展编花篮、捏面泥、瞎子摸象等传统游戏。本体感失调儿童:日常训练应多鼓励和提供

46、使肌肉紧张、收缩的运动和户外体育活动、锻炼,开展手部精细运动训练;可开展手影儿、翻饼烙饼、变速跑等传统游戏。第三章 儿童多动症问题咨询与辅导了解儿童多动症:即注意障碍多动综合征或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是一种儿童期比较常见的一种行为障碍,这种障碍发生时,常伴有品行障碍、对立违抗障碍、情绪障碍及学习障碍。主要表现为与年龄不相称的注意力易分散、注意广度缩小、不分场合的过度活动、情绪冲动,并伴有认知障碍和学习困难,智力正常或接近正常。儿童多动症的成因:生物学因素包括遗传因素、脑部器质性病变、发育迟缓;生化环境因素;社会文化因素;感统失调;教育因素等。掌握多动症儿童的初步判断:多动症的诊断是综合的判断过程,

47、必须由专业的医师来进行。主要检查方法是神经软体征检查,如翻手试验、指鼻试验和点指试验。家长和教师可与训练有素的专业人员一起研究孩子的情形,并提供背景情况。多动症儿童与其他特殊需要儿童的区别:多动症与顽皮好动的区别:顽皮儿童能全神贯注于感兴趣的事物。多动症儿童无兴趣爱好,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能较长时间集中注意力。顽皮儿童好动具有一定目的性、计划性,多动症儿童则没有。顽皮儿童在严肃、陌生场合有有自我控制能力,而多动症则无此能力。顽皮儿童动作灵活,而多动症儿童表现得比较笨拙。要求思维专注时,顽皮儿童可以很快集中思想,而多动症儿童难以达到,并且常不切实际估计自己能力。多动症与学习能力障碍的区别:多动症与学

48、习能力障碍关系密切,常常相伴出现在患儿身上。多动症学习不良主要是因为注意力不集中、多动所致。学习能力障碍则是因缺乏理解力、听不懂上课内容而影响学习的,并由此引起多动和注意涣散。多动症与抽动症的区别:抽动症注意力集中程度比多动症儿童较为高些,症状呈波动、慢进过程,通过正确治疗会有较好效果。但在青春期症状多波动性反复。部分抽动症患儿可合并有多动症状,但多动症儿童绝无抽动现象。重点掌握儿童多动症的主要特征:(1)活动过多。如,与情境的不相适宜,与年龄不相适宜。(2)注意力集中困难。如,难以长时间保持注意力,易受干扰。(3)冲动性。如,做危险动作,不顾后果,缺乏规则意识,情绪问题。(4)学习成绩不佳。如,间接结果,感统失调。(5)神经发育障碍。如,精细动作和协调性差、皮肤两点辨别能力差等。(6)情绪和行为问题。如,情绪波动大,打架、干扰别人,同伴关系不良。多动症儿童的辅导方案:对多动症儿童应早期诊断、早期干预、早期治疗,应是长期坚持、个体化、正面辅导的治疗。儿童多动症的辅导主要有以下方法:第一,心理治疗,如支持性心理疗法、行为矫正法(包括正强化、塑造、惩罚、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绩效管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