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四地六校高三高考模拟历史试题及答案.doc

上传人:西安人 文档编号:5076884 上传时间:2020-01-31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四地六校高三高考模拟历史试题及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福建省四地六校高三高考模拟历史试题及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福建省四地六校高三高考模拟历史试题及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福建省四地六校高三高考模拟历史试题及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福建省四地六校高三高考模拟历史试题及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建省四地六校高三高考模拟历史试题及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四地六校高三高考模拟历史试题及答案.doc(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四地六校”历史学科2014年高考模拟试卷历史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命题人:龙海二中 陈开盛 一、选择题(共36小题,每小题4分,共1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2、商周时期的文献记载有:“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士一(礼记王制礼器)”的庙祧制度。这一制度的建设有利于A、保证宗族的蕃衍 B、巩固宗法等级观念C、完善祭祀仪式 D、 消除贵族之间争斗13、在古代的中西交往中,中国有三张“名片”:一是丝绸,二是瓷器,三是茶叶。这主要表明古代中国自然经济长时间内没有根本性突破东西方的交流渠道不畅通古代手工业发展水平在世界领先在对外贸易中中国

2、一直居出超地位A、 B、 C、 D、14、甲、乙、丙、丁四位同学打算各写一篇关于明代政治制度的论文,他们采用了不同的研究方法,其中步骤比较合理,论证比较严谨的是第一步第二步甲提出明代君主专制空前加强的观点找到明太祖颁布的几道圣旨作证据乙提出皇权有所限制的观点找到张居正的相关政治活动作证据丙查阅到明太祖封了辽、宁,燕、谷、代、晋、秦、庆、肃等九王的相关史料得出分封制在明朝仍然以一定形式存在的结论丁查阅到大明律的具体内容得出明代法律至上的结论A、甲 B、乙 C、丙 D、丁15、下表为新中国建交情况统计表,从中得出的正确结论应该是时间建交国家数1949195017195119601919611970

3、19197119806919811992271992199910A、建国初多边外交取得显著成就B、文化大革命时期外交停滞不前C、中美关系改善开创外交新局面D、20世纪80年代后中国外交形势下滑16、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标志。但掌握国家权力的人民代表大会在亲自行使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及监督权之余,将国家权力中的行政权、审判权、法律监督权等分别委托给政府、法院、检察院,而全国人民、人民代表大会则必须对选出的代表、委托的国家机关进行监督。这体现了()A“双重委托,双重监督”的原则B直接民主的原则C民主集中制的原则D民主代议制形式17“在传统中国,政治关系以

4、及其他一切社会关系是由宗法因素决定的,而在传统欧洲,政治关系以及其他一切社会关系主要是由契约规定的。”能够得出与此观点史论一致的是A、古雅典的民主政治 B、古希腊的人文主义C、古罗马的法律原则 D、卢梭的政治学说18、胡适说:“辛亥革命以后,从前所有一切维系统一的制度都崩坏了。中央政府没有任官权,没有军队,没有赋税权;而各省的督军都自由招兵,自由作战,自由扣留国税,自由任命官吏。到了后来,有力的督军还有干预中央的政治,中央政府就变成了军人的附属品了。离心力的极端发展,造成了一个四分五裂的局面。”由此可见,胡适A认为辛亥革命导致分裂局面的出现 B意识到发动新文化运动的必要性C坚持走社会改良的道路

5、 D主张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19、1960年,美国总统选举,候选人辩论通过电视向全国转播。民主党候选人肯尼迪年轻有为,整洁干练,给电视观众留下了比对手更好的印象,而收音机听众却感觉其对手尼克松表现更佳。为此我们可以认为A影视对国家的政治走向起决定作用 B现代媒体比传统媒体更具有竞争力C电视、广播的政治功能越显突出 D现代科学技术直接决定竞选结果 20、菲利普埃尔朗热(法)在克雷孟梭传中写到:“公社委员会的大部分成员如果想到有朝一日人家会说他们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一定会大吃一惊的。”作者认为A巴黎公社是各种因素的综合产物B巴黎公社受马克思主义影响C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专政D巴黎公社是工业革命的必然结

6、果21、以下汉字及其书写材料,按其盛行的年代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 B C D22、“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这一主张属于( )A儒家“仁爱”思想 B墨家“非攻”思想C儒家“礼治”思想 D墨家“兼爱”思想 23、康德认为,人在道德上是自主的,人的行为虽然受客观因果的限制,但是人之所以成为、人,就在于人有道德上的自由能力,能超越因果,有能力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据此可以得出A康德强调人的自由是有限的 B启蒙思想是以道德为核心的C自由平等是康德的核心思想 D德意志启蒙运动强调道德二,非选择题(3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38、材料一 晋俗以商贾为重,非弃本而

7、逐末,土狭人满,田不足于耕也。太原、汾州所称饶沃之数大县,及关北之忻州,皆服贾于京几、三江、两湖、岭表、东西北三口,致富皆在数千里或方里外,不资地力。 山西通志卷三(1)明清两代,山西人大多外出经商,其原因有哪些?依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加以分析。(8分)材料二 清雍正二年,山西学政刘于义奏称:“山右积习,重利之念甚于重名。子弟俊秀者多入贸易一途,其次宁为胥吏,至中材以下方使之读书应试,以故士风卑靡。”雍正批道:“山右大约商贾居首,其次者尤肯力农,再次者谋入营伍,最下者方令读书。朕所悉知,习俗殊属可笑。” 明清晋商史料选编(2)材料二中山西学政刘于义的上奏及雍正帝的朱批,反映出当时人们的传统观念是

8、什么?(4分)材料三 清末民初中央经济管理机构变革简表机构概况商部清承明制,六部的户部、工部主管财经。1903年,青仿西政,增设商部,制商法,鼓励实业。农工商部1906年,工部并入商部,改为农工商部,颁布了一批章程。另设邮传部,主管交通,户部改为度支部,仍管财政。实业部1912年1月,南京临时政府设财政、实业、交通三部。由于存在时间短,除颁布一些政策法令外,具体业务还未开展。农商部1912年3月,北京政府将实业部细分为农林、工商两部。1912年12月,又合并为农商部。期间广采西法,初步形成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经济法规体系。 据虞和平中国现代化历程(3)据材料三,概括清末民初中央经济管理机构变革反映

9、出的社会经济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变革对中国近代化历程的影响。(10分)材料四 1832年,一位(英国)政论家说:“这种按照自然法则,用原料交换制成品的办法使各个国家相互服务商品的自由交换必将盛行于各地。我们对他们的原料敞开大门,同样,他们的港口也将对我们大大敞开。”1840年,查尔斯特里威廉在英国上院特别委员会作证时说:“素有印度的曼彻斯特(英国纺织工业中心)之称的达卡,已从一个非常富庶的城市衰败为异常贫穷的小镇。”(另有记述称:“这种衰落不仅发生在达卡,而且发生在其他所有地区。”)摘自斯塔夫里亚诺斯全球通史(4)材料四中,英国鼓吹“自由贸易”,对其他国家有什么要求?在此外贸政策影响下

10、,英印纺织品对印度有什么影响?(6分)材料五 根据世界贸易组织贸易技术壁垒协议(简称WTO/TBT协议)规定:在执行WTO/TBT协议及各成员在制定和实施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时,应考虑各发展中国家成员特殊的发展、财政和贸易需要,考虑到发展中国家的特殊性,可能会妨碍他们充分履行协议中规定的义务,因此,本协议中全部或部分义务可给予发展中国家特定的有时限的例外。包运成世贸组织关于发展中国家的特殊待遇制度(5)世贸组织的成立反映了怎样的世界经济发展趋势?据材料五指出世贸组织对贸易保护的态度是什么?(8分)41、选考部分(16分)请考生在A、B、C三题中任选一题作答。答题时请在答题卡对应的位置上填涂

11、选答的题号。A【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安石所倡行诸新法,当时无不异议蠭起,而以青苗法为尤甚。惟拟行新法之初,苏辙适任条例司检详文字,曾有说云:“以钱贷民,使出息二分,本非为利。然出纳之计,吏缘为奸,法不能禁。钱入民手,虽良民不免非礼费用;及其纳钱,虽富民不免违限,如此,则鞭笞必用,州县事多矣。”摘编自邓广铭青苗法之争议材料二 引起最后争论的问题,是青苗贷款法。时任河北安抚使韩琦认为,不可不知的是,每借进一笔钱,短短数月之后就要付出一分半的利息。不论朝廷如何分辩,说贷款与民不是以营利为目的,百姓都不肯相信。纵然阻止强迫贷款,要力行自愿贷款,并无实际用处,因为富

12、户不肯借,穷人愿借,但无抵押。他请朝廷中止新法。摘编自林语堂苏东坡传(1)据材料一分析青苗法推行引起异议的原因。(6分)(2)指出材料中苏辙和韩琦对青苗法的态度。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青苗法。(10分) B【选修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洛克说,在一切组织得良好的政府中,立法部门和行政部门是分离的。于是就发生这个问题:在它们起冲突的时候该怎么办?据他说,行政部门如果不按适当时间召集立法官员,它就是与人民开战,可以通过暴力把它撤除。这显然是在查理一世治下发生的事情让人联想起的一种意见。摘自高玉勇洛克的政治哲学材料二 要寻找出一种结合形式,使它能以全部共同的力

13、量来护卫和保障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并且由于这一结合而使每一个与全体相联合的个人又只不过是在服从自己本人,并且仍然像以前一样自由。摘自卢梭社会契约论(1)材料一中洛克所说“查理一世治下发生的事情”是指什么?为此,洛克持什么态度?(6分)(2)指出材料一与材料二观点的差异。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洛克与卢梭主张的相同点。(10分)C【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窃尝深维欧洲富强之本,不尽在于船坚炮利,垒固兵强,而在于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我国家欲恢扩宏图,勤求远略,仿行西法以筹自强,而不急于此四者,徒惟坚

14、船利炮之是务,是舍本而图末也。 摘自孙中山上李鸿章书材料二方今强邻环列,虎视鹰瞵,久垂涎于中华五金之富,物产之饶。蚕食鲸吞,已效尤于接踵;瓜分豆剖,实堪虑于目前。有心人不禁大声疾呼,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摘自孙中山兴中会章程(1)指出材料一中“本”“末”的含义。(6分)(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看待西方的角度有什么不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产生这种不同的原因。(10分)2014届高考模拟试卷历史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命题人:龙海二中 陈开盛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题号121314151617181920212223答案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26

15、题18分,27题16分,28题16分,共50分)26(1) (2) (3) (4) (5) ) 41、2014届高考模拟试卷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选择题(共36小题,每小题4分,共1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216 BCBCA 1721CACAB 2223DA二,非选择题(36分)38、(1)原因:山西人多地少,商品经济的发展,名利观念的转变,商业利润的驱动,商帮的形成与发展。(8分)(2)传统观念:重农抑商。(4分)(3)特点:工商业日益发展(或地位不断提高);借鉴西方经济管理制度,加强工商业管理;法律体系不断完善。(4分,任答两点即可)影响:推动中

16、国从传统农耕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转型(2分);促进近代民族工业发展,为社会进步提供物质基础(2分);为后来的机构调整提供了一定的经验、教训(2分)。(4)要求:门户开放,允许英国商品自由流通。影响:变成英国原料产地。(5)趋势: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态度:世贸组织反对不正当的贸易保护,允许采用正当的贸易保护手段。41(16分)历史A.(1)原因:吏治腐败;社会风气败坏(答“良民违礼”或“富民违规”也可); 影响社会安定。(6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2)态度:都反对青苗法。(2分)评价:增加政府收入;限制高利贷盘剥;缓和社会矛盾。(4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但利率偏高,加重农民负担;用人不当,危

17、害百姓;政府敛财,失信于民。(4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B.(1)查理一世实行专制统治。(3分,答“实行无议会统治”也可) 态度:必须制止,甚至使用暴力推翻政府。(3分) (2)差异:材料一侧重于公共权的分配与监督权;(3分) 材料二侧重于保护个人财富与自由。(3分) 相同点:天赋人权;社会契约;人民主权。(4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C.(1)本:人尽其才,地尽其力,物尽其用,货畅其流。(3分,答“仿效西法”也可) 末:西方的技术。(3分,答“坚船利炮”或“器物”也可) (2)材料一认为西方富强之本在于先进制度,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2分) 材料二认识到西方的侵略给中华民族带来灾难,宣传革命。(2分) 原因:清政府的腐朽;孙中山的爱国热情;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民族危机的 加重;孙中山上书失败;资本主义的发展。(6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绩效管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