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立体的画面听课记录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立体的画面授课教师:XXX教师授课对象:三年级教材版本:人教版艺术美术二、教学过程记录(一)导入(3分钟)教师带来一个精美的立体贺卡,打开贺卡,里面弹出了立体的花朵、蝴蝶等装饰,栩栩如生。教师提问:“同学们,看这个贺卡是不是很神奇?它的画面是立体的,不像我们平时画的平面画。今天我们就来探索如何创作立体的画面。”(二)立体画面元素观察与感知(10分钟)L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了一系列立体艺术作品,有立体纸雕作品,如用纸张雕刻出的城市建筑,高楼大厦层次分明;有立体浮雕,如人物浮雕作品,人物的面部表情和身体轮廓都立体地呈现出来;还有一些立体装置艺术,如利用废旧
2、物品组合成的奇幻场景。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在这些立体作品中,你们看到了哪些元素让画面有了立体感?是物体的高低错落、前后遮挡,还是其他的因素?”学生们仔细观察后回答:“纸雕作品里,大楼有高有低,前面的挡住后面的,就有了空间感;浮雕中,人物的鼻子、眼睛凸出来,比平面更有立体感;装置艺术里,不同物品摆放的位置不一样,有的近有的远,看起来很立体。”2.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感受立体画面带来的视觉冲击和独特魅力,”立体画面能让我们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物体的真实存在和空间的延伸。”(三)立体制作方法讲解(10分钟)L教师在讲台上展示了一些制作立体画面的材料,如彩色卡纸、剪刀、胶水、泡沫板等。然后拿起一张卡纸
3、示范制作一个简单的立体花朵。先将卡纸剪成圆形,然后用剪刀剪出花耨的形状,将花箫一层一层地折叠、粘贴起来,形成一朵立体的花朵。教师边做边说:“这是一种通过折叠和粘贴来创造立体效果的方法,我们可以改变花瓣的形状、大小和折叠的程度,来制作出不同样式的花朵2.教师又以泡沫板为例,展示了如何利用切割和拼接来制作立体画面。在泡沫板上画出一个简单的房子轮廓,然后用刀切割下来,再用小块泡沫板制作房子的屋顶、烟囱等部分,将它们拼接在一起,最后用颜料上色。“这种方法可以制作出比较厚实、有质感的立体物体,在拼接时要注意角度和位置的准确性,这样才能使画面更加稳固和美观J(四)创意启发(10分钟)1 .教师展示了一些
4、学生创作的立体画面作品,如用彩纸制作的立体森林,里面有各种动物和树木,动物们在树林里穿梭;还有用废旧纸盒制作的立体城堡,城堡上有旗帜飘扬,城门可以打开。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同学的作品给了你们什么灵感?如果让你们创作立体的画面,你们会选择什么样的主题?会运用哪些材料和方法?”学生们积极讨论,有的说想做一个立体的海底世界,用蓝色卡纸做海水,用塑料片做鱼;有的说要创作一个立体的太空站,用银色的锡纸和泡沫球来制作。2 .教师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在创作时,不要局限于现有的材料和形式,可以尝试将不同的材料组合起来,发挥自己的创意,创造出独一无二的立体画面。”(五)学生实践(12分钟)1 .教师布置任务
5、现在,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主题,运用我们刚刚学到的立体制作方法和材料,创作一幅立体的画面作品。可以是一个场景,也可以是一个物体的立体呈现2 .学生们开始动手创作,教师在教室里巡回指导。对于在材料选择上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引导他们根据主题和想要达到的效果来挑选合适的材料;对于在制作技巧运用不熟练的学生,教师再次示范并给予指导,帮助他们掌握技巧;对于在创意构思方面有问题的学生,教师通过提问启发他们,如“你的立体画面里可以添加一些互动元素吗?比如一个可以转动的风车J(六)作品展示与评价(5分钟)1 .教师挑选了几幅有代表性的学生作品展示在黑板前。首先请小作者介绍自己的创作思路,比如一位学生说:“
6、我做的是一个立体的花园,我用彩色卡纸做了花朵和蝴蝶,用小木棍做花茎,把它们插在泡沫板上。我还在花园里用石子铺了一条小路,用塑料薄膜做了一个小池塘,里面有纸折的小船。”2 .其他同学进行评价,有的同学说:“他的花园很漂亮,花朵很立体,小路也很精致。”有的同学说:“我觉得可以在池塘里再加点水纹的效果,就更像真的池塘了J最后教师进行总结评价,肯定了学生们的创意和努力,如对材料运用、制作技巧、创意构思等方面给予表扬,同时也指出一些普遍存在的问题,像立体结构不够稳固、画面整体不够协调等,并鼓励学生们课后继续完善作品。(七)课堂总结(2分钟)教师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立体的画面创作
7、大家都展现出了很棒的创意和动手能力。立体的画面能让我们的艺术作品更加生动、有趣。希望大家在今后的生活中,继续探索立体艺术的奥秘,用双手创造出更多精彩的立体作品J三、教学优点1 .导入新颖有趣:以立体贺卡为教具导入课程,能够迅速吸引三年级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对立体画面这一主题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为后续教学活动营造了良好的开端。2 .观察感知深入:通过多媒体展示丰富多样的立体艺术作品,引导学生全面深入地观察立体画面的构成元素和表现手法,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立体空间的感知能力,为学生理解和创作立体画面提供了有力的支撑。3 .方法讲解清晰:教师在讲台上亲自示范立体制作方法,从材料的选择到具体的操
8、作步骤,如卡纸的折叠粘贴、泡沫板的切割拼接等,讲解细致入微,符合三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为学生的实践操作提供了明确的指导。4 .创意启发有效:展示学生创作的立体画面作品,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创意的可行性和魅力,启发了学生的创作思维,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和创新,在创作思路和方法上给予学生充分的引导,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培养了学生的艺术素养。5 .注重实践与评价: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实践创作,在学生创作过程中,教师能够及时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各种问题。作品展示与评价环节,学生的自评、互评以及教师的总结评价相结合,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学习与自我反思,有利于学生美术素养
9、的提升。四、教学建议1 .在立体画面元素观察与感知环节,可以增加一些互动小游戏,如“立体元素找不同”,教师展示两幅相似的立体画面图片,让学生找出其中立体元素的不同之处,通过游戏加深学生对立体元素的观察和理解,同时增强课堂趣味性。2 .立体制作方法讲解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制作方法练习,如让学生用给定的材料在规定时间内制作一个简单的立体形状,然后请学生展示并讲解自己的制作思路,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对制作方法的实际运用能力,教师也能更直观地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3 .评价环节可以进一步细化评价标准,如从立体效果的显著性、材料运用的合理性、制作技巧的熟练程度、创意独特性、画面整体的协调性等多个维度进行评价,使学生更清楚地了解自己作品的优缺点,从而更好地改进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