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号医疗机构医疗纠纷防范预案.docx

上传人:田海滨 文档编号:509346 上传时间:2025-07-2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6.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34号医疗机构医疗纠纷防范预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34号医疗机构医疗纠纷防范预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34号医疗机构医疗纠纷防范预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34号医疗机构医疗纠纷防范预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34号医疗机构医疗纠纷防范预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龙卫发(2011)34号龙山县卫生局关于印发龙山县医疗机构医疗纠纷防范预案的通知各医疗卫生单位:现将龙山县医疗机构医疗纠纷防范预案印发给你们,请仔细组织学习,并实行。二O一年四月十四日主题词:医政工作医疗纠纷防范预案通知报:县委办,县人大办,县政府办,县政协办,州卫生局龙山县卫生局办公室2011年4月14日印发(共60份)龙山县医疗机构医疗纠纷防范预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平安、防范医疗纠纷,创建平安医院,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县实际,制定本预案。其次条端正办院方向,强化“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

2、服务质量为主题”的理念,不断改善服务条件,优化股务流程,转变服务作风,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努力为患者供应优质平安的医疗服务。第三条落实院长负责制,健全医疗质量管理体系,主动探究建立规范管理和绩效评价的长效机制,建立科学的医疗质量监控体系和评价方法,加强监督管理,保证责任落实到单位、科室和个人,主动做好医疗纠纷的防范工作。第四条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必需严格遵守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医务人员应当树立敬业精神,遵守职业道德,增加责任心,关切、爱惜、敬重患者,加强医患沟通,爱护患者隐私;应当努力钻研业务,更新学问,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做到因病施治,合理检查,

3、合理用药。第五条设立患方接待场所,接受患方医疗服务询问和投诉,向患者供应热忱周到的询问服务;加强治安管理,明确治安责任人,逐级落实内部治安保卫平安责任制,完善医疗机构内部平安防范机制,落实人防、技防、特防等平安防范措施。第六条制订完善医疗纠纷处置预案,建立医疗纠纷预防、报告、处置制度;建立健全医务人员违法违规行为责任追究制度、医疗质量监控和评价制度、医患沟通制度、平安责任制度。其次章医德医风建设第七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对医务人员的政治思想、医德医风、个人修养和职业道德建设,制订落实行风教化、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坚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改善服务看法,转变服务作风,改进服务流程,便利病人就医,努力为

4、病人供应温馨、细心、爱心、耐性的医疗服务。第八条医务人员应当树立坚决的政治信念、崇高的职业道德、主子翁的责任感和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树立忠于职守、爱岗敬业、乐于奉献、文明行医的卫生行业新风尚;应当恪守医生职业道德,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履行防病治病、救死扶伤、爱护人民健康的神圣职责。第九条医务人员应当以整齐大方的仪表、良好的言语看法来面对患者,想方设法为患者供应便利;应当了解患者的心理感受和感情需求,尽量满意患者的需求,取得患者及家属的协作和理解;应当主动加强与病人的沟通,耐性向病人交待和说明病情,杜绝生、冷、硬、顶、推现象。第三章医疗质量监督管理第十条建立由院长或分管院长为主任的医疗质量管

5、理委员会,全面负责本院医疗质量管理。定期召开医疗质量和医疗平安会议,组织医疗质量评估,分析医疗平安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和责任追究建议,建立完善相关医疗质量和平安制度,并督促相关职能部门抓好落实。第十一条设置医疗服务质量监控部门(科、组),配备专(兼)职人员,具体负责监督本单位医疗服务工作,检查医务人员执业状况,调查和处理医疗纠纷。第十二条建立相关专业的质量监控小组,负责各专业技术质量监督和管理,制定和完善相关操作规范,定期组织业务培训学习和检查评比活动。第十三条建立由科主任和护士长为组长的医疗质量和医疗平安监督小组,负责本科室的医疗质量医疗平安管理工作。定期组织医疗质量和医疗平安检查,查找存在问

6、题,提出整改看法,落实整改措施。第四章医疗核心制度落实第十四条告知与沟通1、在医疗活动中,医务人员应当刚好将患者的病情、医疗措施、医疗风险等照实告知患者。告知要力求全面精确,避开因告知不足而导致医疗纠纷,但应当避开对患者产生不利后果。2、告知有口头告知、书面告知和见证告知三种方式。口头告知适用于医院诊疗程序等一般性状况的告知;书面告知适用于医疗机构有告知义务的医疗管理、患者病情、诊治措施及风险告知,书面告知必须要有患方签字;见证告知适用于医院有告知义务但患方拒绝在书面告知文书上签字或无患方家属而本人也无法签字的告知,告知时必须要有第三人在场,并签字证明。3、根据有关规定需取得患者书面同意方可进

7、行的医疗活动应当由患者本人签署同意书。患者不具备完全民事行为实力时,应当由其法定代理人签字;患者因病无法签字时,应当由其近亲属签字,没有近亲属的,由其他关系人签字;为抢救患者,在法定代理人或近亲属、关系人无法刚好签字的状况下,可由医院负责人或者被授权的负责人签字。因实施爱护性医疗措施不宜向患者说明状况的,应当将有关状况通知患者近亲属,由患者亲属签署知情选择同意书,并刚好记录。患者无近亲属的或者近亲属无法签署知情选择同意书的,由患者的法定代理人或者关系人签署知情选择同意书。4、医务人员在各个诊治环节中应当主动与患方进行沟通,并解答其询问,解答应当热忱友善、耐性细致、通俗易懂、表达精确,重要的沟通

8、应当记录在病历中,并请其签名。5、手术及有创诊疗措施(包括各种组织器官穿刺活检、内窥镜和血管内的诊治等),医务人员应当将疾病的诊断、手术及麻醉方式和可能出现的风险充分告知患方,并请其签字。6、手术过程中,须要变更手术方案、麻醉方式或切除患者组织器官等,医务人员必需征求患者(方)同意并签字后才能进行,但状况危及患者生命平安时,在告知同时,可实行抢救性措施。7、手术告知原则上由主刀医师负责,特别状况可以委派有资质的助手告知,但告知内容应当经主刀医师审核同意并签字。重大、疑难、多科合作、新开展手术必需由主刀医师亲自告知。8、科室应当制定非手术诊治(包括药物治疗及各种物理治疗、自费药品和治疗方法运用等

9、的医疗措施及风险告知制度,取得患方同意并签字后,方可实行诊治措施。但状况危及患者生命平安时,在告知同时,可实行抢救性诊治措施。第十五条首诊负责和值班交接班1、第一次接诊医师或科室为首诊医师和科室,首诊医师和科室对患者的检查、诊断、治疗、抢救、转院和转科等工作负责。2、急危重患者需检查、会诊、住院或转院的,首诊医师应负责支配检查、会诊、联系科室和转院医院,并支配护送人员。3、救治急危重患者时,首诊医师有组织相关人员会诊、收治科室等确定权,任何科室和个人应当协作,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或拒绝。4、下班前,首诊医师应将患者移交接班医师,把患者病情及需留意的事项交待清晰,并仔细做好交接班记录。5、病区实

10、行24小时值班制,值班医护人员应当按时交接班;急危重病患者,必需做好床前交接班,病情和医疗措施交接应当具体,交接后应当签字并注明具体时间。6、值班医护人员负责病区患者突发状况的临时性医疗工作,并作好急危重患者病情视察及医疗措施的记录。在诊疗活动中遇到困难或疑问时应刚好请示上级医师,必要时报告医院总值班或医务科。8、值班医护人员不得擅自离开工作岗位,遇到须要处理的状况时应马上前往诊治。如有急诊抢救、会诊等须要离开病区时,必需向值班护士说明去向及联系方法。9、值班医护人员在病区早交班时,应当将急危重和新入院患者状况向病区医护人员报告,并向主管医师交待清晰患者病情和尚待处理的问题。第十六条三级查房1

11、实行主任(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和住院医师三级医师查房制度。2、主任(副主任)医师或主治医师查房,应有住院医师和相关人员参与。主任(副主任)医师查房每周至少1次;主治医师查房每日至少1次。住院医师对所管患者实行24小时负责制,实行早晚查房。3、对急危重患者,住院医师应随时视察病情变更并刚好处理,必要时可请主治医师、主任(副主任)医师临时会诊处置。4、对新入院患者,住院医师应马上查看患者,并在8小时内完成首次病程记录,主治医师应在48小时内查看患者,并提出处理看法,主任(副主任)医师应在72小时内查看患者并对患者的诊断、治疗、处理提出指导看法。5、没有主治医师以上的乡镇、街道医疗单位,由业务副

12、院长或院长查房。第十七条病例探讨和会诊1、凡遇疑难病例、入院三天内未明确诊断、治疗效果不佳、病情严峻等均应组织会诊探讨。会诊探讨由科主任或主任(副主任)医师主持,召集有关人员参与,仔细进行探讨,尽早明确诊断,提出治疗方案。主管医师应作好书面记录,并将探讨结果记录于疑难病例探讨记录本。2、对重大、疑难、致残、重要器官摘除及新开展的手术,必需进行术前探讨。术前探讨会由科主任主持,科内全部医师参与,手术医师、护士长和责任护士必需参与,探讨状况记入病历。3、对于疑难、困难、重大手术或病情困难须相关科室协作的,应提前2-3天邀请麻醉科及有关科室人员会诊。4、死亡病例探讨,一般状况下应在1周内组织探讨;特

13、别病例(发生医疗纠纷的病例)应在24小时内进行探讨。死亡病例探讨,由科主任主持,本科医护人员和相关人员参与,必要时请医务科派人参与。5、急诊会诊,可以电话或书面形式通知科主任或相关科室,在接到会诊通知后,应在15分钟内赶到。会诊医师在签署会诊看法时应注明时间(具体到分钟)。6、科间会诊,应邀科室应在24小时内派主治医师以上人员进行会诊。会诊时主管医师应在场陪伴,介绍病情,听取会诊看法。会诊后要填写会诊记录。7、全院会诊,病情疑难困难且须要多科共同协作者、突发公共卫生事务、重大医疗纠纷或某些特别患者等应进行全院会诊。会诊时由医务科或申请会诊科室主任主持召开,业务副院长和医务科长原则上应当参与并作

14、总结归纳。主管医师应当将会诊看法摘要记入病程记录。8、院外会诊,邀请外院医师会诊或派本院医师到外院会诊,须根据卫生部医师外出会诊管理暂行规定有关规定执行。第十八条危重病人抢救和报告1、医疗机构及科室建立健全的急危重病人抢救制度。涉及多科室协作的紧急重病人抢救的,由医务科负责组织指挥,各科室及其医务人员必需听从支配。2、抢救重危病人时,医务人员及科室主任在主动抢救的同时应刚好报告医务科或总值班。发觉医疗事故或过失行为时,医务人员和科室主任应马上主动实行有效措施,避开或者减轻对患者身体健康的损害,防止损害扩大。同时应刚好向医务科报告,医务科人员接到报告后应当马上进行调查、核实,将状况刚好向分管院长

15、报告,并向患者通报、说明。第十九条手术分级审批I、医师分级手术范围(1)住院医师可担当一类手术的术者,担当二、三类手术的助手。(2)主治医师可担当二类手术的术者,在上级医师指导下,担当三类手术的术者、四类手术的助手。(3)副主任医师可担当三类手术的术者,在主任医师指导下担当可担当四类手术的术者。(4)主任医师可担当三、四类手术的术者。2、手术审批权限(1)一类手术由主治医师审批;(2)二类手术由副主任医师审批;(3)三类手术由主任医师或由副主任医师兼任行政正副科主任审批;(4)四类手术中的疑难重症大手术、多科联合手术由主任医师或科主任审批并报医务科备案;科研手术、新开展由科主任报告医务科,由主

16、管院长审批后进行。第五章医疗文书书写与管理其次十条医务人员应当严格根据病历书写规范照实书写病历并妥当保管,严禁伪造、销毁病历;临床科室要完善运行病历管理措施,严格交接班制度,防止失窃被盗。其次十一条医院档案室应当加强档案管理,依法为患方供应复印或者复制服务,建立完善复印复制登记制度,并在复印或者复制过的原始病历资料上加盖已复印标记;复印病历时,对患方提出的异议和看法,应当刚好报告和反馈。其次十二条实习及试用期医务人员书写的病历,应当经过医院有执业资格的医务人员批阅、修改并签名。经医院考核认定胜任本专业工作的进修医务人员可以单独书写病历。其次十三条病历确需修改的,应当在保持原有部分字迹清晰的状况

17、下修改(错字应当用双线划去)并签名、写明更正日期,不得采纳刮、粘、涂等方法枪盖或去除原来的字迹。严禁医务人员在有复印标记的原始病历中修改各种记录。其次十四条因抢救病人未能刚好书写病历的,医务人员应当在抢救结束后6小时内据实补记。其次十五条处方书写和保管应严格执行处方管理方法要求进行。医务人员应当根据有关规定,仔细书写其他相关医疗文书,出具执业范围内的相关医学证明文件。开具相应协助检查申请单前,必需对患者进行物理检查,正确完整填写各类协助检查申请单,字迹清晰,检查目的、部位明确。第六章培训与考核其次十六条医疗机构应当制订相应的政策,激励医务人员自觉学习专业学问,精通业务,努力提高医疗质量和技术水

18、平,尤其要加强重点科室医务人员业务实力建设。其次十七条医疗机构建立培训考核制度,每年组织2次全院性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置相关内容的培训,科室建立相应的培训学习制度,要求每季度组织1次以上培训学习。培训学习和考核状况与科室和个人年度考核挂钩。其次十八条定期组织全院性医疗业务和技术培训,不定期组织检查、考试和竞赛活动;各专业质控小组每季度要组织相关专业人员进行专业业务、技术操作规范等方面培训,分析本专业医疗平安形势,完善制度措施和操作规范,不断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平安;医务人员要加强在职学习,主动参与接着医学教化,坚固驾驭“三基三严”基本理论和操作技术,不断更新学问,驾驭新技术,更好地为病人服务。第七章附则其次十九条本预案于公布之日起施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法学 > 理论/案例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