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5101364 上传时间:2020-02-01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87.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七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七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七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pdf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七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pdf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pdf(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共 10 页 秋季期中调研测试 七 年 级 语 文 试 题 得分阅卷人 一、积累与运用( 24 分) 1、给加点字注音,并根据拼音写汉字。(3 分) (1)酝酿 (2)贮 蓄(3)分歧 (4)尴 g (5)qi o悴(6)确 z o 2、下列各项中词语均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后将正确的字写在后面的横线上。(4 分) A 、嘹亮莅临啄食晃然大悟截然不同不求甚解 B 、抖擞决别绽开咄咄逼人废寝忘食饥肠辘辘 C、澄清祷告烂漫花枝招展小心翼翼翻来复去 D、静谧一霎烘拖人迹罕至煞有介事各得其所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词语的关键字很重要。如:“人声鼎沸”的“沸”是“水开”的

2、意思;“花团锦簇”的 “簇”是“丛集、聚集”的意思。关键字理解了整个词语也就好理解了。 B 、 汉语中的词是有属性的,就像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身份。如: “母亲本来不愿出来的。” 句中的“母亲”是名词;“愿”、 “出来”都是动词。 C、一词多义是汉语表意的一种现象。如:“出汗可以排毒。 ” “日光是永远那么毒。” 句“毒”是“对身体有害的物质”的意思;句“毒”是“猛烈”的意思。 D、汉语中带感情色彩的词叫褒义词或贬义词,不带感情色彩的词叫中性词。如:“她也 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句中的“絮絮叨叨”是贬义词。 4、根据你的理解,从修辞的角度,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2

3、分)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5、下面作家作品常识的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2 分) A、泰戈尔印度作家、诗人,获1913 年诺贝尔文学奖 B、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原名周树人作家、诗人 C、 论语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 D、老舍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 龙须沟等 第 2 页 共 10 页 6、下面有关名著朝花夕拾的说明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 朝花夕拾这个小说集是鲁迅作品中最富生活情趣的篇章,我们可借此了解鲁迅从 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心路历程。 B、 朝花夕拾写的虽然大多是旧的书塾生活,

4、但也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凸显了当时中国 的社会状况与风气,如家庭怎样教育儿童,孩子读什么书等等。 C、读经典作品会丰富我们的人生感受和经验,如朝花夕拾 虽然反映的生活场景与我 们的时代不同,但对童年经历的精彩呈现,具有穿越时空的魅力。 D、读经典作品有利于文化积累,如朝花夕拾在当代中国,就像莎士比亚的作品在英 国,普希金的作品在俄罗斯,已成为民族语言和文化的象征。 7、默写( 8 分) (1)潮平两岸阔,。 (王湾次北固山下 ) (2),思君不见下渝州。 (李白峨眉山月歌 ) (3)正是江南好风景,。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4),一夜征人尽望乡。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5)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5、形象地揭示了作品主题的句子是:, 。 (6)孔子提倡的一种有关“学”与“思”的学习方法是:, 。 得分阅卷人 二、综合性学习( 10分) 8、综合性学习:有朋自远方来。( 10 分) (1)据说,明朝文学家陈子龙的诗句“丈夫重知己,万里同一乡”是读了唐朝一位著名 诗人的诗句受启发而写的,而且意思也基本相同。下面请填写:(3 分) 这位唐朝著名诗人是:;诗句是:,。 (2)班里要求以“交友之道”为主题出一期黑板报,各组负责一个板块。你所在的B 组负责搜集有关交友之道的儒家名言,请你依据活动主题和小组搜集内容,仿照下面示 例,给你所在小组这一板块也拟写一个标题。( 2 分) 示例: A 组标题:交

6、友之道学先贤,成语典故知多少。(注: A组负责搜集有关交友之道 的成语典故。 ) 第 3 页 共 10 页 你给 B组拟写的标题是:,。 (3)开学初,班里开展以“向朋友展示自我”为主题的活动,假如你是策划者,请补全 下面的活动实施过程。 (2 分) 第一步:主持人宣布活动开始,并要求各组推荐的一名同学按小组顺序依次自我介绍; 第二步: _ 第三步: _ 第四步:主持人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并宣布活动结束。 (4)班里将于本周四下午第三节在学校电教室举办一次“网上交友利弊谈”辩论会。假 如让你以班长的身份去邀请语文王老师参加并给以指导,你会怎样表达?(3 分) _ _ 得分阅卷人 三、阅读与欣赏

7、( 26分) (一)阅读古诗观沧海,完成 910 题。 (4 分)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9、感悟诗歌中寄寓的感情,要结合写作背景,如诗中画线句,从表面的文字看,是作者 借助奇特的想象表现大海;从内里的实质看, 则是作者要表达自己。 (2 分) 10、这首诗在描写实景时采用了动静结合的写法,请选取“描写海水和山岛”或“描写草木 和洪波”任一处,加以具体分析说明。(2 分) (二)阅读文言文陈太丘与友期,完成 1115 题。 (10 分)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

8、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第 4 页 共 10 页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 已去。 ”友人便怒曰: “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 则是无信; 对子骂父, 则是无礼。”友人惭, 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11、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2 分) A、陈太丘与友期行 B、元方时年七岁 C、君与家君期日中 D、元方入门不顾 12、古文中有一种用字现象叫“通假字”,就是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本文“尊 君在不”的“不”就是通假字,读音是“” ,同“” 。 (1 分)

9、 13、解释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 分) (1)相委 而去(2)下车引 之 1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大意。(2 分)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15、根据你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说说文章结尾处元方为什么对友人“下车引之”而“入门不 顾” 。请归纳出两条原因并稍加说明。(3 分) (三)阅读记叙文不会笑的叔父,完成 1619 题( 12 分) 叔父是一个不苟言笑的男人,叔母却是一个温暖的女人。 叔父爱喝茶。冬日用紫砂茶壶,茶水易冷,叔母就用青花布给他缝了一个棉壶套,他 却嫌茶水有时会湿了棉套,端起来不舒服。叔母也不和他分辩,多缝几个,湿了就换呗。我 们这些小辈看在眼里,替叔母抱不平 对他

10、这么好,事还这么多。 叔父 71 岁那年迷过一次路。清晨,他一声不吭出了门,也没说去哪里。到了中午还 没回来, 全家人一起寻找。直到下午, 叔父自己回家了。他懊恼无比, 嫌自己没用, 迷了路。 问他去了哪里, 原来叔母昨晚唠叨起娘家旧宅旁有一家卖夹肉火烧的。很多年没吃过了,很 怀念那个味道, 结果叔父记在心里,第二天清晨就开始了寻找火烧的远行。殊不知,叔母娘 第 5 页 共 10 页 家旧宅那一带早就成了新城区,卖夹肉火烧的那一家,早就不干了。叔父摸到地方,却是景 物皆非,只得悻悻而返,谁知还迷了路。 气哼哼的 叔父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凉火烧来, 也是夹肉的, 但不是叔母想吃的那一家做 的。叔母眼

11、睛红红 地接过火烧,嗔怪道,就是随口说说,你还当真瞎跑 她深知,他是一个只会在内心微笑的男人 。 【注】 悻悻( x ng x ng ) :恼恨的样子。嗔( ch n)怪:对人不满而责怪。 16、根据你的理解,下面对结尾段加点部分含义的说明最恰当的一项是() (2 分) A、他是一个没有微笑表情的男人。B、他是一个不会口头表达的男人。 C、他是一个深沉、含蓄的男人。D、他是一个把爱藏在心底却不善表达的男人。 17、本文通过哪两件事写叔父和叔母两人互敬互爱?(4 分) 第一件事: 第二件事: 18、文章第段画线句子通过小辈的感受写叔父的似乎不近情理,这与后文 一事形成对比,突出了叔父 的特点?( 2 分) 19、说说第段中叔父“气哼哼的”和叔母“眼睛红红”的原因分别是什么?(4 分) 得分阅卷人 四、写作与表达( 40分) 20、以下两题,请任选一题作文。(作文 35 分卷面书写5 分) 题一: 请以“ 那一次,我真”为题,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一篇以记事为主 的作文。不少于500 字。 题二: 请以“ 我的偶像 ”为话题,自拟题目,然后写一篇以写人为主的作文。不少于 500 字。 第 6 页 共 10 页 第 7 页 共 10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