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论文例谈通过数学解题教学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苏教版.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5114762 上传时间:2020-02-04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83.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数学论文例谈通过数学解题教学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苏教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中数学论文例谈通过数学解题教学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苏教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中数学论文例谈通过数学解题教学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苏教版.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中数学论文例谈通过数学解题教学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苏教版.pdf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中数学论文例谈通过数学解题教学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苏教版.pdf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数学论文例谈通过数学解题教学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苏教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数学论文例谈通过数学解题教学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苏教版.pdf(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例谈通过数学解题教学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数学教学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在学习数学 基础知识的同时,不断发现数学的思维过程,学到其思维方法,从而学会独立探索,有所发 现,有所创新,以便更好的掌握和应用知识 数学的思维训练通常是以解题教学为中心展开的没有一定量的题练,固然达不到练就 过硬解题本领的要求,但“题海之战”也未必培养出高素质、高能力的学生,反而加重他们 的负担,带来负面影响,这与素质教育是相悖的 笔者认为,数学解题中,应就题目的目标、内容、结构、特征等采用一题多解、多题一 解、一题多变、一题多用、一题多联,进行不同方面、不同角度、不同层次的分析、探索,

2、 其效果必胜于“宁多勿缺”的大运动量的机械重复 一、一题多解,培养思维的发散性 【例 1】求函数)0( 2cos sin y的最大值 解法一:结合正、余弦函数的有界性,构建关于函数值y 的不等式: 2cos sin y1 1 |2| 1 2 )sin(sin2cos 22 y y y y yy 解得: 3 3 y,即函数最大值为 3 3 注意:角的范围是否能使 )sin( 取到 1 或 1 解法二:针对sin和cos的不同名称,采用“减元”的方法: )0 2 (tan 3 2 tan 2 tan2 2cos sin 2 y ,由二次方程的实根分布解得函数最大值为 3 3 解法三:根据函数式的结

3、构特征,联想直线的斜率公式: )2(cos 0sin 2cos sin y,可以把 y 看作点 P(cos,sin)与点 Q( 2,0)连线的斜 率 k, 因为0, 故动点 P的轨迹是单位圆的上半部分,而过点 Q(2, 0)的直线 y=k(x+2) 与此轨迹要有公共点,便有1 1 |2| 2 k k ,解得: 3 3 k,即函数最大值为 3 3 值得注意的是, 一题多解的价值不是为了使学生知道这道题可以有多种解法,而在于使 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不同方位去审视、去思考, 从而沟通知识之间的纵横联系,激发学生 的求知欲, 达到训练和培养发散性思维能力的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需教师引导学生找准 发散点

4、, 并及时的调整 否则可能造成学生的迷惘和失意,甚至失去兴趣,不利于教学的进 程 二、多题一解,培养思维的聚敛性 【例 2】设关于 x 的方程02 2 axx 在(0,+)上有解,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例 3】设关于 x 的方程0sin2sin 2 axx有解,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例 4】设关于 x 的不等式0sin2sin 2 axx有解,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例 5】设关于 x 的不等式0sin2sin 2 axx 恒成立,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经过分析、比对,虽然上述例2 到例 5 的数学情景不同,分别以二次方程、三角方程、 三角不等式的 “面孔” 出现, 但其本质特征通过两个变

5、量的相互关系,寻找其中一个变 量的取值(范围)是相同的,所以都可以用分离法解决 略解例 5 如下: 0s i n2s i n 2 axx恒成立1)1(sin 2 xa对Rx恒成立, 1)1( s i n)( 2 xxf的最大值为1,故所求a 的取值范围是 (1,+) 多题一解需要学生有一定的类比、观察能力, 对学生掌握基本数学技能和解题规律性有 着一定的积极作用,能达到做一题,会一类;用一法,解多题的效果,有利于求同思维的发 展,培养学生聚敛性思维能力但也不可使思维过于僵化,否则反而会走入死胡同 三、一题多变,培养思维的探索性 【例 6】 已知)( xf是定义在R 上的偶函数, 且在区间 (,

6、 0)上单调递增, 又)12( 2 aaf )321( 2 aaf,试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本题综合了函数的奇偶性、单调性及解不等式,内涵丰富从这一“模型”出发,可作 如下变更: 1、对原题中的“12 2 aa”和“ 2 321aa”都能定号,改为不全能定号 变题 1: 已知)(xf是定义在R 上的偶函数, 且在区间 (,0上单调递增, 又) 1log2( 2 af )2loglog( 2 2 2 aaf,试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分析:由于“1log2 2 a”不能定号,便需进行讨论,或根据)(xf是偶函数,有 )1log2( 2a f|)1log2(| 2 af,得|)1log2(| 2a

7、f)2loglog( 2 2 2 aaf, 解得:4a或 2 1 0a,进一步加深对函数的奇偶性、单调性的理解 2、隐去原题中已知的单调性、奇偶性 变题 2:已知函数)( xf的定义域为R,对任意 21 xx ,都有)()()( 2121 xfxfxxf成 立,当0x时,0)(xf且0)cos24()32(cosaaff对所有 2 0 ,均成 立,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分析:令0 21 xx,得0)0(f,再令xxxx 21 ,便可得)(xf)( xf, 又定义域为R,故 )( xf 是奇函数设 21 xx ,则 0 12 xx , 0)()()()()( 121212 xfxfxfxfxxf

8、, 即)()( 21 xfxf, 得)( xf是 R 上的递增函数。 结合单调性、 奇偶性便可得 cos2 cos2 2 a 对任意 2 0 ,恒成立, 令4 cos2 2 )cos2( cos2 cos2 )( 2 g224, 当且仅当1022cos,时取等号,故224a 通过对条件的变更,训练学生学会分析,发现并利用函数性质解题的思维习惯 3、变确定型问题为探索型问题 变题 3:已知函数)( xf的定义域为R,)2( xf是偶函数,且)(xf在2,+)是减函数, 试问)21( 2 xf与)21( 2 xxf满足什么关系时才有 02x? 分析: 由)2( xf是偶函数, 可得)(xf的图象关

9、于直线x=2 对称 又)( xf在2,+) 是减函数,则在(,2上递增,再确定“ 2 21x” “ 2 21xx”的范围各自为(, 1和(, 2要得到02x即0)2( xx,考察“ 2 21x”与“ 2 21xx” 的 大 小 , 因 为0)2( xx 2 21x 2 21xx, 结 合 单 调 性 , 应 有 )21( 2 xf)21( 2 xxf 在较好的选择“模型题”的基础上,通过对题设、结论、形式、甚至背景做一些适当的 引申和变化, 能增强学生的应变能力和求解能力,对训练和培养学生的积极探索、创新精神 大有裨益 四、一题多用,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例 7】设函数 x xxf 1 )(,求

10、证: )(xf在(0,1上是减函数,在1,+)上是增函数 (证明略 )这种函数单调性的用途非常广泛,如: 【例 8】已知1|lglg|ba,求证: 10 1 10 a b b a 分析:由 1|lglg|ba 得:10 10 1 b a ,令 10 10 1 , t b a t ,由例7 结论知 t ttf 1 )(在 1 10 1 ,上递增,在 1,10 上递减,故 10 1 10) 10 1 ()10()( max fftf, 即 10 1 10 a b b a 引申: 设函数)0()(a x a xxf,求证: )( xf 在(0,a上是减函数,在a,+ )上是增函数(证明略 ) 【例

11、9】设函数 2 2 1 ()() xc fxxR xc (1)若01c,求()fx的最小值; (2)若1c,求证: 1 ()fxc c 略解: (1) 2 2 22 11 ()2 xc fxxc xcxc ,当且仅当1xc时取等号 (2) 2 2 22 11 () xc fxxc xcxc ,因为1c,故 2 1xcc,由单调性 可得 1 ()fxc c 五、一题多联,培养思维的创造性 【例 10】已知椭圆C:)0(1 2 2 2 2 ba b y a x 的两焦点为F1、F2,如果 C 上存在一点Q 使 F1QF2Q,求椭圆离心率e 的变化范围 1、鉴于椭圆上点与两焦点连线,可联椭圆 略解:

12、由 | QF1 | + | QF2 | = 2a,| QF1 | 2 +| QF2 | 2 = 4c2, 可得: 2 2 2 2 2 1 21 2 2 2 1 | |2| c a QFQF QFQFQFQF ,即2 | |2 1 2 2 2 2 2 1 21 c a QFQF QFQF , 解得: 2 2 e,又椭圆离心率 10e,故 1 2 2 e 2、由 F1QF2Q,可联直线的斜率 略解:设)()( 000 axayxQ, ,有1 0 0 0 0 cx y cx y ,即 22 0 2 0 cyx,又 Q 点在 椭圆上, 有)1( 2 2 0 22 0 a x by,联立得: 22 22

13、2 2 0 )( ba bca x, 由 22 0 0ax, 解得: 2 2 e, 又椭圆离心率10e,故1 2 2 e 3、因为 Q 点对定线段张直角,可联Q 点的轨迹是以F1F2为直径的圆 略解:因为F1QF2Q,所以 Q 点的轨迹方程为 222 cyx,与椭圆方程联立,可得: 0)()( 222222 bcaxba,即 22 222 2 0 )( ba bca x,以下仿上述2,得1 2 2 e 4、由椭圆的扁圆程度和离心率变化的对应关系,可联运动变化 略解:由 2 2 1 a b a c e,可知离心率变大则椭圆变扁当Q 点位于椭圆短轴端点时, F1QF2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此时 2 2 e,要使椭圆上存在点Q 满足 F1QF2Q,椭圆可 由此临界状态变扁,故1 2 2 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