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单元备课.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5136947 上传时间:2020-02-07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857.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单元备课.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单元备课.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单元备课.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单元备课.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单元备课.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单元备课.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单元备课.pdf(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 (人教版第46 页 55 页) 路北小学林小红 “认识人民币”这块内容,省编教材里也有。我本人以前也教过这块内容,当时感觉 最让我头痛的就是“1 分”、“ 2 分”、“ 5 分”以及“ 1 角=10 的换算”这些有关“分” 的知识。因为这个内容与我们现在的日常生活已经脱节了,甚至于有大部分学生压根就没 有见过分币。所以拿到新教材以后,我就迫不及待地看看这套书怎么样的。果不其然,新 教材中对“分”这块内容已经淡化了。我们一起来翻开教科书看一下吧, 哪些地方出现 “分”的内容呢所以在这块内容上,我们老师在教学时要把握一个度,了解。应该突 出“元”的教学,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中

2、,元是基本单位。在货币流通、商品买卖中 使用的人民币基本上是以元为单位的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因此,本单元的教学应以“元” 为主线,这一点在教材中体现得尤为显著。如第48 页例 2 中,让学生认识1 元=10 角,在 “做一做”的练习中,让学生体会1 元钱能买哪些学习用品和小件物品;第49 页“做一 做”中,让学生体会10 元钱能买哪些学习用品;第52 页例 8 及下面的“做一做”中通过 让学生模拟购买体育用品、玩具、书等活动,使学生体会1 元、 10 元的币值,同时体会商 品买卖中使用较多的是以元为单位的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人民币是我国法定的货币,它是价值的一般代表,它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

3、 用。让一年级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掌握的100 以内数的知识,学习、认识人民 币,一方面使学生初步知道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和懂得如何使用人民币,提高社会实践能 力;另一方面使学生加深对100 以内数的概念的理解;体会数概念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 系。 一、新旧教材的简单比较 “认识人民币”这块内容在老教材中也有,新教材则赋与了他许多新的内容。安排了 大量的活动,如换钱活动(10 元可以换几张1 元的等),购物的活动等。所以我们老师在 实际教学中势必要安排模拟购物的场景及小组合作活动。但是这些活动的安排又是我们老 师平时最为头痛的,课堂纪律难组织不说,效果也未必佳。我等下将会结合部分内容向大 家介

4、绍操作性较强的教学活动的案例,供大家参考。 二、新教材的分析及建议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 元=10 角, 1 角=10 分。 2、使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并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3、通过购物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 爱护人民币。(购物活动可以在课堂上安排模拟购物的场景,也可以在家庭作业里布置购 物的作业。小孩子以前去超市购物的时候,可能只注意的是食物,哪一样我最喜欢吃,我 要买哪些东西。学习了这一单元后,至少能让学生再去超市的时候,注意到物体的价格 小数表示法,以及简单地计算几样物品的总价等。) 教学内容与安排

5、 本单元内容由人民币的认识和简单的计算两部分组成。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安排见下 表: 简单的介绍之后让我们一起来翻开教材,我将从教学内容和本人建议两个方面对各部分内 容进行具体的分析。 第一课时认识人民币 内容:主题图、例1、例 2 及做一做、练习九的第1 题和第 2 题及第 5题。 教学目标 1、对人民币的识别作系统的整理,使学生对全套人民币能清晰地识别。以识别过程为 载体,培养学生自主探索、交流合作的能力。 2、归纳出1 元=10 角的十进关系,培养学生归纳、推理的思维能力。 3、在游戏中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认识人民币 主题图 主题图:通过购物、乘车、存钱3幅图,说明人民币在

6、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建议: 1、创设情境今天是小明7 岁生日,妈妈要带小明乘车去买生日蛋糕和礼 物,小明说:“我长大了,能让我自己试试吗?”于是妈妈把钱交给小明,由小明买 车票、买蛋糕和礼物。(购物要用到钱) 2、然后他把买剩下的钱存到储蓄罐里,准备干什么呢?捐款、报名、买书等(还有 哪些地方也要用到钱呢?可以用钱来干哪些有意义的活动?) 例 1 例 1: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以“元”为单位的有12 种面值的人民币、以“角”为单 位的有6 种面值的人民币、以“分”为单位的有3 种面值的人民币。提醒老师注意的是, 这里的人民币与我们平日的相比,多了一根红线,这是什么意思呢?对了,加一根红线表 示

7、他是样币,是不可以使用的。 说明: 学生对人民币有较丰富的感知经验,也有较强的观察兴趣,几乎每个人都能说 出识别方法,但是他们的观察角度不够宽泛,深度欠缺,从现象中寻找本质的能力不够, 而且不同学生观察能力的发展水平有一定差异。因此,在系统识别活动之前教师要做必要 的引导,拓展学生的观察视野,如头像、字样、颜色,总结特征,归纳重点识别方法,以 此方法保障学生自主探索活动的有效进行。 建议:像这样的内容建议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比较好。但大家都知道合 作这个道理,但操作起来问题很大,下面我给大家提个建议,如果觉得好的话就采纳: 1、组织学生小组活动之前,先由老师作必要引导,拓展学生的观察视野

8、,如头像、字样、 颜色等。 师:这些人民币你们都认识吗? 师: (拿出装着真币的篮子)那好,老师来考考你们,(举起一张1 元的纸币) 这个 人民币的面值是多少? 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呢? 生:上面写着数字“1”(回答不确切。结合其他特征说明。) 师:可能是1 角、 1 分啊。 (启发补充,还要看单位。) 师:对,有 “ 壹圆 ” 的字样。 (每说出一个就把方法归结出来。) 师:辨别 (认识) 人民币,咱们可以看字样、颜色、图案。 师:这一张呢?(举起新版50 元币。) 生:有毛主席的就有50 元。 (教师注意纠正。) 师: (举起新版100 元) 这一张也有毛主席啊,也是50 元吗? 生:不是

9、,是100 元,因为它是红色的,最大,写着“ 壹佰 ” 师:对了,小朋友们说得很好,认识人民币可从图案、字样、颜色、数、大小等方面进行 观察。那么,关键是看什么呢?(用手指着,结合例币小结每一种方法。) 2、小组活动:首先请小组长考考大家把信封里的人民币全倒出来,考考你的小伙伴“你们 知道是多少钱吗?从哪儿看出来的?”答对了就放回信封里面,比一比,哪个组同学最先 把所有的认完。 3、这些都是中国的钱,我们把他叫作人民币,你们还了解哪些国家的钱,分别叫什么呢? 如日元、德国的马克、美国的美元 例 2及做一做 例 2: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知道1 元=10 角,认识单位是“角”的人民币之间的 关

10、系。 建议 1: 创设情境 聪聪:明明,你干嘛去呀? 明明:我拿10 个 1 角买尺子。 聪聪:这么多1 角,要是丢了一个多可惜呀!我来帮你换换钱吧。 小朋友,聪聪该怎样拿钱呢? 生 1:拿 1 个 1 元的。 生 2:拿 2 个 5 角的。 师:为什么要这样拿? 生:因为1 元和 10 角是同样多的,2 个 5 角也就是10 角。 建议2:接下去肯定还要安排交易活动,同样如何操作性强点呢,下面的例子可作参 考。 1、小组购物活动。 在购物、找钱等活动中更好地理解1 元=10 角。 师:同学们个个都很能干,知道人民币的好多知识,也特别聪明。下面我们开一个小小商 店玩一玩好吗? 师:开商店都需要

11、什么呢? 课件演示所有物品及标价(教师简介) 。 师:这些商品谁来卖呢?我们需要售货员,请每个小组推选一名同学当售货员。选出的售 货员站起来。 售货员们要注意,听清楚你的顾客买什么东西,他付的钱够不够,如果钱有多余该怎么找 还?顾客要合实一下自己都给对钱了没。 师:其他同学当顾客,喜欢什么就买什么,不过要注意排队一个一个地去买,还有,你们 每人只有1 元钱。 师:请小组长打开信封,发给每个顾客一元钱,再把剩下的零钱给售货员。 学生活动,教师其间观察、倾听、指导。 2、汇报。 师:谁来告诉大家,你的1 元钱买了什么? 师:一元钱可以买这么多东西,我们可不能小看这1 元钱!所以我们平时应该怎么做呢

12、? (也可参考里附带的光盘,那里面也安排了“小小超市”的购物活动。) 购物活动是好的,可是购物需要准备的物品打哪儿来呢?买来吗,借来吗?这些都是 不现实的。我想是否可以在纸片上标出物品及价格,拿到这张纸片就表示买到的是该物 品。如: 就表示一支铅笔。 建议 3:在学习1 元=10 角之余,我们不妨来看看主题图上10 个 1角的排列方法吧呈 等边三角形,从上往下数每行排列的个数分别是1、2、3、4。我们老师是否可以把这个作 为教学资源,适当地加以点拨呢? 建议 4:做一做第1 题其中有一道 “5 角能换几张1 角和几张 2 角” ,我一拿到题的时候 错认为是5 角可以换成几个1 角, 5 角又能

13、换成几个2 角呢?后来一看原来不是的,是“5 角能换几张1 角 和几张 2 角 ” ,那么此题的答案不唯一,可以是5 角换 1 张 1 角和 2 个 2 角,也可以5 角换 3 个 1 角和 1 个 2 角。这样就有两种不同答案的。大家说学生要是认为 其中两角的为0 的话,那对不对呢,如果对,这样就是有3种不同的答案。 第二课时 内容:例3、例 4、做一做 及例 6、做一做第2 题、练习九的3、 4、8、9 教学目标 1、通过两个层次的学习,使学生知道以元为单位的12 种人民币之间的兑换关系。 2、知道 1 角=10 分的十进关系。 3、知道商品价格的表示形式。 4、在游戏中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

14、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样划分课时的理由:例3、例4 就知识块来讲是不难的,再增加一块内容应该没问题, 我认为例5 属于单名数复名数之间的互换,跟元、角的计算联系较紧,所以就把例6 提上 铅笔 5 角 来了。例5、例7 为第三课时,例8 为第四课时。要是老师认为第二课时内容太多,那么 也可以把例5、例 6 作为第三课,例7为第四课时,例8 为第五课时。 例 3、例 4 及做一做 内容例3、例 4 及做一做。例3,通过两个层次的学习,使学生知道以元为单位的 12 种人民币之间的兑换关系。第一层次:学习面值是2 元、 5 元、 10 元的人民币与面值是 1 元的人民币之间的关系;第二层次:学习面值是

15、20 元、 50 元、 100 元的人民币与面值是 10 元的人民币之间以及100元与 50 元之间的关系。例4 是教学人民币的单位分,知道1 角 =10 分。 建议 1:对 1 角=10 分这一知识点,学生只要作了解既可。 建议 2:做一做可将铅笔盒改成9 元,圆珠笔改为4 元,这样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就更大 些。 例 6 例6 认识用小数表示的物品的价格,这里是了解小数表示的意义,只要会读,知道 其中的意思就是如:1.20 元小数点左边表示“元”,右边第一位表示角,第二位表示分。 这里显示的四样东西都是为“0 分”的。从这儿也可以看出教材已经淡化了对“分”的教 学。实际上我们这里如华联超市里面

16、的东西有些就是有几分的,老师也可适当穿插讲一 下,反正也不麻烦。 建议 1、可以让学生自己概括标价牌上小数表示的意义。 建议 2:可以布置商品价格调查的作业,回家后调查一下,自己熟悉的商品价格,每人 至少调查3 种。第2 天上课后在班上交流:这些商品是用什么方式标价的?各表示多 少钱? 第三课时元、角的加法计算 内容:例5 及做一做第1 题、例 7、练习九的第6 题,第 7 题,第 10 题 教学目标: 1、 知道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会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 2、通过模拟购买不同价格、不同品种的气球,使学生学会简单的付钱、算钱 3、通过对信息选择的整理,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 说明:要进行元、角

17、、分的加法计算,首先要学会人民币之间的换算,所以我把例5 放在 了这一课时作为加法计算的基础。 简单的计算 例 5及做一做 内容例5 人民币单位之间的换算。还有一个知识点就是12 角=( )元( )角。 例 7 求购几个物品的总钱数即元、角的加法计算 建议:小组活动:三种不同价格的气球,买其中的两个,可以怎么买,一共需要付多 少 钱?汇报的时候学生可能是无序,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将无序的选择过程引入有序,不一 样价钱的两个(3 种) 每个 0.50 元的每个 1.20 元的每个 0.80 元的 一样价钱的两个(3 种);。可以组织学生讨论:怎么样有规律地选择气球?强化上述 有序选择信息的过程,让学

18、生在讨论中培养思维的有序性。这里应该避免的是有些学生从 颜色上面去选择气球,应该引导其往价格上去选择。 (可参考“教参”第106 页的教学片断:关于元、角的加法计算) 第四课时元、角的减法计算 教学内容:例8、练习九第11题以及一些综合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模拟购买不同价格、不同品种的气球和购买文化用品、各种玩具的活动,使学生学 会简单的付钱、算钱、找钱,并在此过程中感知人民币的币值和人民币的商品功能。 2、 初步渗透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几的应用题练习 (比多少应用题一直是教学中的重点,且难点,我认为在集中教学之前,可适当分散难点 在各部分教学中,包括上午听了的董老师的课中,比多少也有

19、渗透。) 例 8 元、角、分的减法计算:已知购物的钱数和付出的钱数求剩下的钱数;求相差 数。 建议:例8 这幅图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组织应用教学: 用 10 元钱买一个皮球,应找回多少钱?(钱多余的情况) 如果手中只有20 元,要买一架飞机,还差多少钱?(钱不够的情况) 求一样物品比另一样物品贵(或便宜)多少元? 可以通过以下的讨论把这几个问题连在一起:明明带了10 元钱去买文具盒。商店里的 文具盒有两种规格的,一种标价为6 元,另一种15 元。让同学展开讨论,明明可能会买哪 个呢?他是怎么想的?有的学生说他会买15 元的,因为15 元的质量好一点。钱够不够 呢,不够怎么办?有的学生认为他会买6 元的,质量差一点没关系,便宜了9 块钱,反正 下学期也是要换的。那么应该找回多少钱呢? 第 86 页的“小小商店”。 结束语:刚才向大家介绍的是“认识人民币”这一单元,我自己的一些肤浅见解。这 一单元其实还有丰富的内容有待老师们在备课的时候作进一步的挖掘,同时也会有很多问 题只有在教了以后才会暴露出来。希望教师们能及时写教后反思。到时候有什么问题也可 以联系我。我们可以互相交流、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