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唱教案.doc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51510 上传时间:2025-07-09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合唱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合唱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合唱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合唱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合唱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合唱教案合唱教案(一)教学目的使合唱队员能用正确的节拍(切分)、准确的大跳、精确的转调。教学重点1.合唱队员的发声状态要自然,不要挤、压、吊、虚、白。2.在两声部合唱时,要学会倾听另一声部,加强声部间的协调。3.在理解歌词的基础上,做到歌曲的声情并茂。4.为东胜区中小学合唱比赛排练做准备。教学难点 1.由单声部转成两声部时的第一个音要站稳。2.咬字吐字要清晰,不要拖泥带水,高音区的头腔共鸣偏少。3.由于气息支持不够,乐句之间容易断裂,速度容易赶。4.歌曲的吐字、音准。5.演唱情绪及对音乐的表现。教学过程一、口型练习大家都知道,合唱的最终效果从听觉方面来讲是像一个

2、人发出的多声部和声,从视觉方面来讲合唱队的口型像一个人在唱歌,所以就要求我们在发声之前天天做大开口练习,目的是统一嘴型,在唱歌之前能张开嘴巴。注:(大开口是下巴保持不动,上颚向上打开,就如咬苹果。初次练习可做20次)二、气息练习气息在歌唱中起到重要作用,没有好的气息,就不能最好的演绎出最好的歌曲,所以天天练习气息也是至关重要的。呼吸原理:当我们把气息吸到丹田时,小腹应该是鼓起来的,当我们呼气时小腹是还原的。注:(做闻花香式练习,呼气时用“si”发出,做气息控制延长练习。初次练习20次)三、发声练习声音练习在歌唱之前也是非常重要的,这样是为了在歌唱前固定歌唱腔体,所以我们要做母音练习:a-e-i

3、o-u,唱准每一个母音是歌唱发声训练的重要环节,母音准确,纯正,是获得美好音质的基础,也是寻找正确发声机能、协调歌唱状态的重要调节手段。母音的调节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母音本身准确性的调节;母音相互之间的色彩调节;母音对于歌唱状态的调节。合唱队员要做到发声状态要自然,不要挤、压、吊、虚、白。课堂小结:这就是第一节课的内容,合唱之前的必要练习,而且同学们一定要明白,合唱不是一个人完成的,是靠同学们齐心协力合作才能完成的,我相信,在我们的努力下,一定完成好的作品。 2012年03月13日合唱教案(二)教学目的和要求1.通过对合唱团特征的了解,让学生知道每一个人在合唱队中都担当着重要的作用,要有

4、个人服从整体的意识。2.通过呼吸训练,让学生逐步养成科学地使用气息歌唱。3.通过发声练习,用“u”或 “lu”来练唱,以此训练学生的头声。4.两声部合唱,先唱乐谱,后填词。做到声音高而不挤,低而不压,弱而不虚,强而不炸。教学步骤和方法(一)介绍合唱团的特征合唱团里有所需的声部,有足够数量的人以及在组织上有特定的体裁,这些还不能使这个集体成为名副其实的合唱团。合唱团应拥有一个艺术演唱集体所具有的特征。这些特征一般称之为合唱音响成分。 首先,全体合唱人员要善于同时唱,也就是说,所有人要象一个人那样开始和结束一首歌曲的演唱。唱时,在同一时间发出一个词的音,在指定的地方吸气,完成由快到慢和由慢到快的过

5、渡。合唱音响的这一成分称之为节奏齐。同样必要的是,每一个声部和整个合唱团的合唱人员在作品内容要求的地方能够以同样大声或同样小声来演唱。这种个别人在众人中不突出的本领可保证整个合唱团音响力度的平衡。合唱音响的这一成分称之为力度齐。合唱团的全体成员应准确地演唱自己的声部,正确地演唱自己的旋律,音调纯正,不跑调。每一个人都善于纯正地演唱,就可保证整个合唱团音调的纯正。这个合唱音响成分称之为音准。在合唱曲中,文学的词具有很大的 意义。合唱团人员如果词读得不清晰,会妨碍听众对歌词内容的理解。词与曲在一首歌中是不可分割的,所以合唱人员应特别注意所唱作品的词,发音准确和清楚。合唱音响的这一成分称之为吐字。对

6、作品进行卓越而富有表现力的演唱,事先要拟订个别地方的不同力度、不同音响色调,亦即色调变化。合唱的上述特征齐(节奏齐和力度齐),音准,吐字,色调变化只有在其总和中才能造就一个名副其实的合唱团。(二)通过一段时间的基础练习后,我们开始渐渐接触歌曲青春舞曲首先,给同学们教唱旋律,因为歌曲是四声部,我们就分声部教唱练习,让同学们准确的唱好各自的声部,唱准确对让刚接触的学们来说还有些困难,通过反复的学唱练习,同学们的音的准确性更加确定。其次,统一歌唱的位置 1从说开始朗诵歌词时,要求学生用气息把每个字连起来,在高位置上说得字正腔圆,然后再在旋律上唱出来。这样练习同学们唱歌的腔体。 2想象远处喊人 此方法

7、可以帮助学生找到高位置发声的感觉,然后用气息控制,带感情地朗诵歌词,引导学生咬、吐字时想象打呵欠,使口腔如同拱起的山洞,想象鼻子放大从而使形成声音穿到头腔的通道,也是获得高位置、求得真假声结合的捷径。 3别的辅助方法 启发学生歌唱时睁眼扬眉,在歌唱中精神饱满、面带微笑,进入歌唱最佳状态;启发学生用最兴奋的状态歌唱。(画笑脸来直观的表现) 4练习 从弱声开始练起:首先要有饱满的气息支持,以巩固高位置的头声。如:7 6 5 4 3 2 1-啊(呜)运用轻柔的下行音阶进行练习,不仅可以找到高位置的中、低音区,同时是克服“白声”的有效方法。通过反复训练,逐步把这种共鸣的感觉固定下来。 (三)合排练习在

8、初次合拍时,我们采用两声部分开合排练习,这样是让学们加强合唱队员的协调感。在这个基础上,再加入另外两个声部,让合唱队员熟悉并能准确的唱准自己的声部同时,还要能听出别的声部,通过反复的练习,在这种互相配合之下,让合唱队员更加默契,更加和协,但是还要注意一下几点:1. 强化低声部由齐唱转成两声部时的音准感。2. 重点排练部分两声部的合唱乐句。4. 针对咬字吐字的问题,让合唱队员念绕口令,加强其咬字吐字的干脆与干净。小结:合唱队是靠大家的团结、声音的统一,好的节奏、好的音准完成的。先开始的训练你们可能觉得枯燥,但是坚持下去的话,我们就会在歌唱方面有明显的提高的,有句话叫做“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

9、想我相信,只要努力了,付出了,就会有收获的。 2012年03月19日合唱教案(三)一、教学内容1.介绍合唱团的音量 2.介绍好的音色3.如何发好声 4.学唱云南民歌葫芦笙吹响啰二、教学目的和要求1.通过对合唱团音量的了解,让学生知道掌握轻声唱法的重要性。2.通过理论和实践欣赏,了解泛音的作用。3.了解发声时起声、半声、轻声和抑制声的原理及运用。4.分别唱好葫芦笙吹响啰的四个声部。三、教学步骤和方法1.介绍适合合唱作品的音量。很多作品都要通过小而弱的音量来表现内容,造成力度的对比音量大的歌手必须善于控制自己的歌声,以免破坏整个声响效果。弱声时要求更集中、更有力、更有紧张度。因此,队员应该掌握半声

10、轻声、抑制声的唱法;学会随时调整力度,做到强而不噪,弱而不虚,使演唱符合整个色调的变化要求。2.音色 通过对共鸣的泛音的调节,使音色有灵敏而多样的变化能力,或浓或淡,或明或暗,能高亢激越,能深沉委婉,有极大的适应性,能根据音乐内容而作出变化,这些变化又统 一在色调处理之中。3.发声 歌唱的声音有音质、音高和音量的要求,还有色调处理的起伏变化,要调动所有与发 声有关的器官参加工作,而且正确灵活地配合动作,才能实现演唱的发声。 (1)起声有“激起”和“舒起”两种,唱歌时主要用“激起”,这种发声需要声带靠拢,意识中想好了音色,音高和音量的要求、把韵母和共鸣器官的位置都准备好,用符合情绪要求的恰如其

11、分的气流突然冲击声带,使声带振动而发出声音。起声要求音头准确、整齐而有弹性,干净清脆,不能带有“舒起”所特有的沙哑声, 防止臃肿无力的起声。半声、轻声和抑制声都属于弱的音响,但是方法和效果是不同的。半声指演唱时较少使用本嗓,通过饱满而有弹性的气息支持,均匀节制而富于流动感地控 制声音。这种音色的穿透力很强,凝聚并有良好的共鸣,使较远距离的观众也能清晰地听 到柔美的倾诉,常常刻划诗意、神秘、梦幻的意境;轻声指使用正常唱法减少音量的技巧 ,属于色调处理中的力度对比,优美而含蓄;抑制声更侧重于表情意义,用有力的气息支 持着短个唱词的始终,与半声唱法相比较,显得多用本嗓而不过于强调共鸣,往往表现悲 伤

12、愤怒、痛苦这类情感。成熟的合唱队能默契地运用这些技巧,并且与咬字吐字等其他 技术结合起来,完美地表现音乐内容。 (2)共鸣歌唱的时候,人体的喉腔、咽腔、鼻控、口腔、胸腔、头腔都起着共鸣作用,由声带产生的基音p通过这些共鸣可以增大音量,改变音色,使演 唱不太费力而达到很好的效果。其中喉腔、咽腔和口腔都是可以灵活调节约。头和身体的 姿势也影响着共鸣。通过训练,合唱队员可以随着不同的音量、音色要求,随时把共鸣调 整到最佳状态,这是一门相当复杂的艺术,很多声乐艺术家毕生探索声乐的奥秘。我们不可能要求每个合唱队员都是歌唱家,但是一些基本知识还是应该掌握的。指挥在排练合唱 时应该结合一些基本技术要素来使

13、其统一,以取得良好的合唱共鸣。 2012年04月17日合唱教案(四)我们学唱的第二首歌曲是云南民歌葫芦笙吹响啰,它是一首优秀的合唱曲,它曲风独特、旋律优美,音乐形象生动,民族风情浓郁。这首合唱曲旋律优美,民族风情浓郁,各个段落音乐对比性强,音乐结构缜密,气氛热烈。尤其在和声、旋律及装饰音上,作曲家做到了拿捏自如,松弛有度,是一首不可多得的优秀合唱曲。这首歌曲有四个声部组成,为了更好的教授学生,我对这首歌曲作了分析:一声部虽然是主旋律声部,但第三声部显然不甘寂寞,不但在和声上给予一声部必要的支持,而且本身也是一条优美动听的旋律。这样一来,就有两条优美的旋律同时进行,它们若即若离,宛如两条缠绵不绝

14、的溪流缓缓相伴着。这一段的旋律步伐也不像之前一段错落有致,而是采用长短不一的形式,仿佛一群美丽的少数民族少女在月亮升起的湖边轻声吟唱,这一美丽的图景充满了诗情画意。第二和第四组是伴唱声部,而这样带有主持续功能的手法在前面的钢琴声部也有出现,也许是作曲家希望在这里得到某种意义上的统一。对于钢琴声部,作曲家安排了一个固定音型,里面既有切分节奏,也有二八分节奏,给人一种热情、向上的感觉,在合唱队优美的旋律下,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更加符合作曲家在这一段开头标出的“热情,优美地”的表情术语。 b(48-57): 从48小节开始,从音响上感觉音乐瞬间提升至另一高度,好像身上的每一个地方都跳动了起来。从和声

15、功能上来看,作曲家只安排了主和属功能的和弦,虽然看似简单,但是在这样一个活跃、欢快的段落里面,和声显然不是一个复杂的部分,而简单、合理的配写才是最恰当、最有效果的。这一段第一次出现了合唱队齐唱这一现象,作曲家之前一直在纵向上寻求分组、交替,寻求音色上的变化与统一。而这里当音乐一下子“跳起来”以后,合唱队极富效果性的齐唱形式出现了。这里的分组从纵向转变为横向:“唱起来!赛啰赛啰赛啰!唱起来!赛啰赛啰赛啰!”这样一种歌词与衬词的横向交替。由于音乐形象的变化,歌词的使用也产生了必要的变化,与之前的优美与热情相比,这一段的歌词更加简练、轻快。从歌词的剪裁到旋律线条的剪裁,使得这一段的音乐显得轻松而没有

16、负担。从52小节开始,合唱开始分组,分别演唱长音,仿佛预示着更加热烈的部分即将来临。也许是为了铺垫后面合唱部分三、四声部的八分音符织体,钢琴开始出现类似形态的跳音进行,给予了肢体上的铺垫,使得结构之间连接得更加紧密、自然。 连接(58-77): 58小节到77小节是一个持续时间很长的连接段。整体的力度完成了一个从mp到f的拉升,而情绪也从轻快、活泼转向更加热烈的感觉。作曲家在这一段大胆地运用了远关系转调:这样远关系的带有些“棱角”的转调方式是极具色彩变化特点的,同时也要求合唱队第一时间就把和声色彩转变过来,才能够达到创作与表演配合的最佳效果。从合唱编配上来看,这一段的一、二声部是以齐唱的方式出

17、现的,而三、四声部则做着交替、叠置等不同的组合方式。60小节开始,整个合唱包括钢琴部分突然加快了步伐,整体比之前的小节快了一倍,而三、四小节则是利用剪切的作曲手法体现出与前一小节的不同。而且在歌词的安排上,作曲家也适时地做出了裁剪:从“唱起来”到“唱啊”,不但音符变少了,更主要的是其中的情绪、力度也抬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钢琴的左手部分则一直扮演着和声低音的角色,主和弦的低音你来我往,恰似乐队中定音鼓的角色。73小节则达到了全曲最激动的地方:合唱的上三声部齐唱“赛,赛”,第四声部则延续着之前的“唱啊跳啊”扮演的节奏律动,钢琴声部更是变为双手交叉式的演奏方法。这一切都在为全曲的最高点做着准备,似乎

18、火山喷发前躁动的大地。但就在高潮即将出现的时候,77小节的第一拍竟然以空拍开始。正当人们疑惑,猜疑音乐到底要何去何从的时候,钢琴有力的双手八度强劲的反向进行告诉了人们一切:78小节全曲的最高点主题的强力再现如约而至。 a(78-87): 作曲家在这一段给出的表情术语是Andantino,这样的速度既不过分快,也不过分慢,十分适合主题的强力再现。而合唱队的编配则基本属于齐唱形式。在这里作曲家再次远关系转调,而小节中间则延续了之前主、属交替的方式。左手有序的低音更像是铿锵有力的定音鼓打着鼓点。这里的节拍也第一次出现4/5拍。而这里的第五拍则是此曲的点睛之笔:作曲家没有使用任何音符,而是采取了另一种肢体语言拍手。这样的处理给音乐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钢琴部分也同时双手在中高音区齐奏,使得音乐达到了全曲的最高点,气氛十分热烈。84小节合唱部分连续两组四十六把律动抬到了顶点,并在第四拍交给了钢琴声部,最后以一个加长的前附点加上一下“拍手”结束了全曲。 2012年05月23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