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语文(语文版必修4)课件:11 劝学 .pptx

上传人:罗志祥3 文档编号:5154303 上传时间:2020-02-08 格式:PPTX 页数:38 大小:871.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语文(语文版必修4)课件:11 劝学 .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2019-2020学年语文(语文版必修4)课件:11 劝学 .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2019-2020学年语文(语文版必修4)课件:11 劝学 .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2019-2020学年语文(语文版必修4)课件:11 劝学 .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2019-2020学年语文(语文版必修4)课件:11 劝学 .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语文(语文版必修4)课件:11 劝学 .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语文(语文版必修4)课件:11 劝学 .pptx(3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四单元 论如析薪,学法提示 1.注重诵读。文言课文必须要朗读,要按照普通话的标准读准字音,尤其是一些生僻字和异读字,同时还要学会根据课文内容和作者感情进行轻重缓急、抑扬顿挫、高低长短的朗读训练,慢慢养成良好的诵读习惯。 2.注释研读法。要学会借助注释读懂文言文。有些注释是提示性的,或交代文章出处,或简介作者生平,或提示时间背景,或解释题意、点明主旨;有些注释是诠释性的,对一些实词的本义或引申义、比喻义作交代,对一些虚词的用法作说明。读普及性的文言读物,要养成认真参看注释的习惯。,3.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作者的观点态度,是文章内容的核心,是文章的灵魂。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应做到:(1)确认作者的

2、观点,判断某种说法是否符合作者的观点;(2)分析作者的观点,分析作者提出这种观点的原因和依据。这两点常常是命题者考查对作者观点把握程度的命题角度。,11 劝 学,背景助读,相关链接,知识梳理,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动荡变化,民主观念抬头,百家争鸣兴起。荀子生活于战国末期,他继承了儒家传统,具有朴素唯物主义思想。荀子反对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他强调教育和礼法的作用,主张治理天下既要靠“法制”,又要重视教化,兼用“礼”治,强调“行”对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后天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本性。认为人和动物可以改变,能改

3、造好,能“知明而行无过”,作者在这篇劝学中就勉励人们要不停止地坚持学习。,背景助读,相关链接,知识梳理,荀子(约前313前238),名况,号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他的散文说理透彻、语言质朴、多排比句,又善用比喻。著有荀子。,背景助读,相关链接,知识梳理,1.注字音,2.识通假,背景助读,相关链接,知识梳理,3.解多义,背景助读,相关链接,知识梳理,背景助读,相关链接,知识梳理,背景助读,相关链接,知识梳理,背景助读,相关链接,知识梳理,4.辨活用,背景助读,相关链接,知识梳理,5.分古今,6.明句式

4、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介词结构后置) 木直中绳,车柔以为轮(省略句,省略宾语) 不能十步(省略句,省略动词谓语)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 蟹六跪而二螯(省略句,省略动词谓语),背景助读,相关链接,知识梳理,7.积名句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荀子劝学以蚯蚓为例,论证了为学必须锲而不舍,坚持不懈;同篇中与之相反的例证是:“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5、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譸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譸使之然也。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目标一,目标二,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技法赏鉴,梳理论证思路,了解作者关于学习的论述。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阐述这个论点的? 提示: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学不可以已”。从三个角度展开论述:第二段,学习可以使人“知明而行无过”,说明学习具有重大的意义;第三段,学习使本性与一般人没有差别的人成为君子,说明学习具有重大的作用;第四段,学习应持注重积累、持之以恒、专心致志的方法和态度,半途停止是

6、不会学好的,只有“学而不已”才能成功。 2.要成为“知明而行无过”的君子,就必须“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说的是“学”与“思”的关系。荀子认为二者哪个更重要? 提示:由“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可知,荀子认为“学”更重要。,文白对译,目标一,目标二,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技法赏鉴,3.第四段共讲了三层意思,概括层意,并说说各层之间有怎样的逻辑关系。请根据提示填空。,文白对译,目标一,目标二,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技法赏鉴,4.荀子主张“学不可以已”,这个“学”当然指“学习”,但是他到底“劝”人们学习什么呢?是学习文化知识吗? 提示:在文中,荀子说:“君

7、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从前面的“故”字看,这是荀子通过一组比喻得出的结论。从这一点看,荀子劝学是劝人们首先要学习做人。另外,“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同样着眼于品德的养成。在荀子看来,学习可以改造人“恶”的本性,可以提高人的品德修养。所以,学习的对象是明确的,也就是品德的学习。,文白对译,目标一,目标二,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技法赏鉴,学习作者的论证方法,赏析其语言特色。 1.第二段中的五个比喻,都论述了学习的意义在于提高自己,改变自己。它们是平行并列的关系吗?请根据提示填空。,文白对译,目标一,目标二,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技法赏鉴,2.本文在比喻的

8、运用上用了“博喻”,请找出来分析其作用。 提示:“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连用几个不同的比喻,句式整齐匀称,读来语气酣畅,使读者加深对道理的理解。,文白对译,目标一,目标二,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技法赏鉴,3.本文除了比喻论证之外,还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请举例分析。 提示:在说明学习要善于积累的道理时,作者先后以“骐骥”与“驽马”、“朽木”与“金石”作对比,说明“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充分显示出“不舍”对于学

9、习的重大意义。在阐述学习要专心致志的道理时,作者又用“蚓”和“蟹”作对比,前者“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却能“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后者虽有“六跪而二螯”,却“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道理何在?就在于前者“用心一也”,后者“用心躁也”。鲜明的对比,强烈的反衬,增强了说理的分量。 4.本文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示:多用对偶,夹用排比。排比句使文章气势充沛,说理流畅。排比句与大量对偶句穿插使用,使文章既整齐对仗、节奏和谐,又参差错落、变化流畅,反映了荀文议论透辟、笔势雄健的特点。,文白对译,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技法赏鉴,1.文章第三段中的“善假于物”一般理解为“善于用学习来弥补自己的不足”

10、,有人却认为应理解为“善于借助外物进行学习”,你同意哪种理解? 提示:第三段的中心句是“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这是在前面论证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作者认为,一个人借助于外物可以极大地提高自身的能力,像借助高度、风力、车马、舟船,都是这样。而后天学习的知识道理就像这些外力一样,可以帮助人们极大地提高自身修养。这一段论证了学习的巨大作用。因此,“善假于物”即善于学习知识和道理,将其理解为“善于借助外物进行学习”是错误的。,文白对译,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技法赏鉴,2.本文是阐述学习道理的议论文,通篇设喻,使所讲道理形象生动,深入浅出,既有说服力又有感染力。这些比喻的设喻方式有哪些? 提示

11、:,文白对译,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技法赏鉴,3.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而荀子却说:“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二人的说法孰对孰错? 提示:两位儒学大师的观点看似矛盾,其实并不相悖。“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强调的是学习需要正确的态度和方法,学与思要结合起来。荀子并没有否定思考。他反对的是单靠坐在房间里苦思冥想的学习方法。他主张利用外界事物,向实际学习。“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荀子以亲身的体验,通过“终日思”与“须臾学”的对比,雄辩地证明了空想不如“善假于物”的学习。君子之所以能超过一般人的才德,就是因为他们善于利用外物好好学习。推论起来,人如果善于利

12、用外物好好学习,也就可以成为有才德的君子。荀子把“所学”和“善假于物”联系起来,“这意味着学习的目的是要认识客观事物的规律,并利用这些规律知识去改造客观世界”。,文白对译,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技法赏鉴,文白对译,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技法赏鉴,本文的全部论述都用了形象的比喻,与一般的论说文不同。全文共节选了四个段落,运用的比喻有二十个之多。作者把这些比喻与文章所论述的道理联系起来融成一体。他是运用以喻代议、寓议于喻的方式进行论证的。 这种用比喻来论证、反复运用大量的比喻来说明道理的方法又叫喻证法。其特点是:道理说得透彻浅显,气势充沛,说服力强。 学以致用 请运用比喻论证的方法

13、,以“生命”为话题写一段文字,不少于300字。,文白对译,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技法赏鉴,答案示例:生命如画,有浓墨泼洒,也有淡笔轻描;生命如歌,有轻吟浅唱,也有黄钟大吕。君不见李太白、杜工部之一生,浓墨泼洒,铸就生命之伟大;裴多菲、雪莱之一生,淡笔轻描终写尽生命之真谛。君不见轻吟浅唱之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高歌猛进之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生命是山,我们无法预估它的长度,但可以追求它的高度。生命是路,它是由一块块不起眼的沙石组成的,而不是铺金布银,平平淡淡中尽显生命之完美。生命是一叶扁舟,航行于茫茫沧海之中,只有经历暴风雨的洗礼,才会迎来明天海上初升的

14、太阳。,文白对译,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技法赏鉴,文白对译,劝 学,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技法赏鉴,文白对译,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技法赏鉴,文白对译,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技法赏鉴,文白对译,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技法赏鉴,文白对译,美文品读,素材开发,荀子“劝学”培养出汉朝最牛理工男 在战国诸子中,荀子一派很注重后天学习,也注重知识的运用和社会效应,因此他教出来的学生很抢手,能得到重用,对社会的影响很大,甚至影响上千年的行政司法格局,例如韩非子和李斯。更有说服力的是,他的学生中还出现了科学家,那就是汉朝的名臣张苍,校正九章算术,制定历法。他活了一百多

15、岁,似乎是上苍特意留给西汉王朝的贤才。 知道这些例子后,从知识运用的角度再来读荀子的“劝学”,我们对他的认识会更接地气,也会更进一步。 荀子重视知识的平台作用,其实知识本身就是一个平台,学习就是登高,学得越深厚越扎实,其平台就越高,视野也更高远,“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不同的知识架构搭建了高低不同的平台。,美文品读,素材开发,例如汉初三杰之一的萧何,是沛县的狱吏,在刘邦入咸阳时,别人去抢金银财宝,他却去收集关于户籍、地形、法令等图书资料,接收秦帝国的行政管理遗产,以备治理天下之用。萧何作为司法官吏,他所立足的知识平台高于樊哙、周勃乃至刘邦,因此他的视野能高一层。然而,萧何的知识平台

16、高则高矣,还是有局限,后世有人责备他,未能搜集当时的儒家典籍和诸子百家书籍,将其也保护起来,因为各地方的诸子百家书籍虽然毁于秦火,但秦朝国家图书馆里还是有保存的。一触及文化,萧何知识平台的局限性就显示出来了,致使中国史上最后一次抢救原生态诸子百家典籍的机会丧失了。 所以,荀子的“登高博见”是用心良苦的,在历史上的关键阶段,需要那么一群知识水平高、能登高博见的人才,来提升人类社会的知识层次。,美文品读,素材开发,“劝学”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观点,即知识的物化、工具化。“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一般的理解如下:知识是我们取得进步的工具。这种理解固然对,但也比较泛,

17、如果更具体一点,我们会感受到荀子思想中对于实用科技手段的重视。 荀子认为天道和人事没什么关系,人要靠自己努力,绝对不能幻想老天爷来照顾你。因此,人要将知识物化成改造自然的工具。“舆马”就是车辆制造知识的物化和工具化,“舟楫”是船舶制造知识的物化和工具化,到当今,跑车、高铁、航天飞机、航母等都是高科技知识的物化和工具化。荀子这句话的含意,一则可理解为借助知识实现本身思想境界的提升;二则可理解为借助知识实现工具的提升,从而克服人类本身行动能力的局限,延伸我们的“利足”和游泳功能。,美文品读,素材开发,“劝学”的思想之一就是“善假于物”,而“善假于物”是人类进步的一个标志,几千年以来,人类大脑和身躯

18、等方面的进化,并没有大的进展,但在“假于物”方面,实现飞速发展,从活字印刷到蒸汽机,再到航天飞机、互联网等,都是人类自身行动能力和计算能力的无限延伸,知识层次越高,“假于物”的层次也越高,荀子早就认识到这一点,因此尽管他本人不是科学家,但是他能培养出张苍这样优秀的理工男。 (选自广州日报,有删改) 品读提示本文主要是对荀子“劝学”思想的解读,尤其侧重于其思想影响的深度和广度。文章最大的特点就是语言的“接地气”,如“最牛理工男”“他教出来的学生很抢手”等,均具有现代气息。但作者并没有脱离荀子的思想来凭空说教,而是把荀子的“劝学”思想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另外文章结构完整,层次分明。,美文品读,素材

19、开发,人的一生,就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学识修养的过程。荀子在劝学中提出的观点“学不可以已”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中国传统文化向来注重各种形式的学习,也留下了很多成语、古训,如“勤能补拙”“天道酬勤”“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等,都是劝人学习要勤奋、积累、专心、持之以恒的名句。对此,文中有许多经典的论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是讲积累;“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是讲坚持不懈;“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是讲用心专一。 运用方向这则材料可以用在“勤奋”“积累”“学无止境”“永不放弃”“专心致志”“坚持就是胜利”等话题或材料作文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