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市免疫规划预防接种门诊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精简篇) .doc

上传人:来看看 文档编号:5175871 上传时间:2020-02-1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5.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XX市免疫规划预防接种门诊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精简篇)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XX市免疫规划预防接种门诊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精简篇)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XX市免疫规划预防接种门诊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精简篇)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XX市免疫规划预防接种门诊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精简篇)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市免疫规划预防接种门诊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精简篇) .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XX市免疫规划预防接种门诊建设工作实施方案XX市免疫规划预防接种门诊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为规范全市免疫规划工作及预防接种行为,依法实施预防接种,进一步提高预防接种工作质量,减少接种副反应和接种事故的发生,使预防接种门诊向科学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保护人民群众的健康,根据疫苗流通及预防接种管理条例、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的要求,结合全市实际,组织制定了XX市预防接种门诊建设标准,请各县、自治县、区(市)人民政府、新蒲新区管委会,市政府有关工作部门遵照执行。 一、工作目标 实施程序化、规范化的接种,实现从登记候种、实施接种、留观全流程的规范化管理和质量控制,提高预防接种水平,杜绝接种差错事故发生。全市自2

2、016年起,两年内所有中心乡镇建成数字化预防接种门诊,其他乡镇建成示范性预防接种门诊,实现全市预防接种门诊的规范化全覆盖。 二、预防接种门诊的设置及人员配置 (一)村级定点合格预防接种门诊 村级定点合格预防接种门诊主要设在村级,是乡镇卫生院所在地预防接种门诊不能覆盖到的区域所设置的固定接种场所。 1.服务半径及运转周期 服务半径应控制在10公里以内,至少保证每月运转一次。 2.房屋 (1)使用村卫生室的房屋建立预防接种门诊。环境清洁、光线明亮、空气流通,与医疗门诊、病房分开,避免交叉感染。 (2)疫苗接种应分区,分类摆放,并有醒目的标志;卡介苗应设专台(桌)接种。 (3)接种门诊要在醒目位置张

3、贴公示材料。 3.设备 (1)接种室配齐桌椅、污物桶,操作台(桌)上依次摆设疫苗冷藏包(保温瓶)、接种盘、接种器材以及醒目的疫苗名称标牌等。 (2)接种门诊配备1台小冰箱,作为临时性存放疫苗使用,置于干燥通风的房间,有疫苗领用登记和温度记录。 (3)配备足够的接种器材(主要包括一次性注射器、脱脂干棉球、75%酒精棉球、汤匙、镊子)和急救包(体温表、 压舌板、血压器、50ml注射器、1:1000肾上腺素针剂、葡萄糖生理盐水等)。接种疫苗全部采用一次性(自毁)注射器,一次性(自毁)注射器配备量为一次接种人次数的1.1倍。 (4)接种室内采用消毒剂或固定的紫外灯定期消毒并作好记录。 (5)有处理一次

4、性用品的地方或设备及处理记录。 4.人员 (1)预防接种人员由受过专业培训,持有效预防接种上岗证的乡、村医生担任。 (2)熟悉预防接种工作规范,掌握预防接种的途径、部位、剂量、适应症、禁忌症以及一般反应的处理方法。 (3)预防接种人员穿戴工作衣、帽、口罩,持证上岗。 (二)示范性预防接种门诊 除中心乡镇、服务人口较大的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以外,需建设示范性预防接种门诊。示范性预防接种门诊面积在0平米以上。 1.农村预防接种门诊 (1)服务半径及运转周期 农村地区设立的预防接种门诊,主要设置在乡镇卫生院。服务半径应控制在10公里以内,实行按周(旬或月)进行预防接种; (2)房屋 预防接种门

5、诊分设预检室(登记、查体、观察)、接种室、冷链室、留观室、资料管理五室或明确的功能分区,有副反应处置的场所及设施。环境清洁、光线明亮,空气流通,与医疗门诊、病房、放射科分开,避免交叉感染。 疫苗接种应分区或分桌,分类摆放,并有醒目的标志;卡介苗应设专台(桌)接种。 接种门诊要在醒目位置张贴一类疫苗相关知识,以及对服务的 二类疫苗进行公示。 (3)设备 接种室配齐桌椅。接种室内配置污物桶,操作台(桌)上依次摆设疫苗冷藏包(保温瓶)、接种盘、接种器材以及醒目的疫苗名称标牌等。 预防接种门诊至少配备冰箱1台,冰箱装配脚架和专用插座,置于干燥通风的房间,有温度记录。预防接种室配置8个以上的冷藏包(保温

6、瓶),保证一种类型疫苗一包(卡介苗、乙肝、甲肝、脊灰糖丸、百白破类、麻疹类疫苗、流脑类疫苗、乙脑疫苗),冰排按照每只冷藏包所需数量的2倍配备。 配备足够的接种器材(主要包括一次性注射器、脱脂干棉球、75%酒精棉球、汤匙、镊子)和急救包(体温表、 压舌板、血压器、50ml注射器、1:1000肾上腺素针剂、葡萄糖生理盐水等)。接种疫苗全部采用一次性(自毁)注射器,一次性(自毁)注射器配备量为一次接种人次数的1.1倍。 接种室有降温和保温设备。 接种室内采用消毒剂或固定的紫外灯定期消毒并做好记录。 有处理一次性用品的地方和设备并做好记录。 (4)人员 预防接种人员以乡镇卫生院医生为主(人手不够的情况

7、下可由村医参与协助),职业道德良好,责任心强,受过专业培训,持有效预防接种上岗证。 接种时应有工作人员具体负责登记、体检、接种等各项工作,卡介苗固定专人接种。 熟悉预防接种工作规范,掌握预防接种的途径、部位、剂量、适应症、禁忌症以及一般反应的处理方法。 预防接种人员穿戴工作衣、帽、口罩,持证上岗。 (5)现场使用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系统开展工作。 (6)有流动人口管理制度及措施,辖区内目标儿童接种率达到国家及省标准。 (7)辖区当年无疫苗针对传染病暴发。 2.城区预防接种门诊 各县(区、市)县城所在地及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接种单位,应根据责任区的人口密度、服务人群以及服务半径等因素设立城区预

8、防接种门诊。 城区预防接种门诊除达到上述农村预防接种门诊的所有标准外,还必须达到下列标准: (1)每周至少开诊两次,争取每天开诊。 (2)需设一部电话,便于接种预约和联系。 (三)数字化预防接种门诊 全市所有中心乡镇、城区每月接种量在500人次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需建设数字化预防接种门诊。 数字化预防接种门诊在达到示范性预防接种门诊标准的基础上,还必须达到下列标准: 1.预防接种门诊总面积不低于200m2。 2.预防接种门诊分设预检(登记、查体)室、候种室、接种室、留观室、冷链室、资料管理室、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处置七室或明确的功能分区。 3.预检或候种室、留观室内配备电化教育设备(彩电、VCD)开展免疫规划科普知识宣传,设立宣传展板,宣传资料取阅架,有儿童游乐活动的专区和设施。 4.设立电子显示屏显示相关接种信息 5.负责接种的工作人员按照辖区总人口的万分之一配备,但不少于5人,接种日必须做到1名工作人员负责预检,4名以上工作人员负责接种工作等。 6.使用 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系统 对所有7岁以下儿童建立电子卡片并能熟练使用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系统的 未种通知单 、 报表统计 等功能模块开展预防接种工作。预检、登记、接种、观察等流程采用计算机网络数字化管理。 7.实行按周或日接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项目管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