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信息化教学设计模板作者信息姓名吴传喜电话15166761778学科数学年级四年级邮件27283900单位曲阜市尼山镇桑庄小学教学设计教学主题角的度量一、教材分析 角的度量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二课时,是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测量中的学习内容,而角的度量又是测量教学中难度较大的一个知识点,它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角,明确了角的概念,知道角有大小之分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学生学好这节课,不仅能为他们后续学习角的分类和画角打下基础,同时也为学生今后学习几何知识创造条件。二、学生分析 数学学习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学生已探究过角的认识,有了一定的基础,四年级的学生好奇心比较强,容
2、易激发学习兴趣,如果可以最大限度地给予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大胆阐述自己的观点,从不同的学习角度认识角的度量,关注学生的自主体验,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的过程中,了解和掌握角的度量方法,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逐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三、教学目标1.认识量角器、角的度量单位,会在量角器上找出大小不同的角,并知道它的度数,会用量角器量角。2.通过一些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3通过观察、操作学习活动,形成度量角的技能,同时使学生经历和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四、教学环境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 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 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 移动学习 其他五、信息技术
3、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本节课教学是授导型教学,主要使用PPT、展台等技术手段进行教学。在导入环节,利用学生已有角的基本经验,激发学生对比较角的大小的探究欲望。在探究环节通过“用小角模型”拼摆所给的两个角,直观认识角的大小,然后利用展台发现拼摆小角时,出现了认知冲突,接着ppt展示将半圆中的小角进一步细化平均分成180份,进而得出1度,以致更多度数,在交流汇报环节中再通过ppt动态演示,深入认识量角时的两重合一度数,突出0刻度的方向,增强学生的直观理解。使用信息技术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动态演示促进学生直观
4、理解,利用学生动手量角加深对量角器的使用认识,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教学环节(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一、导入1、提供教具,出示两个角,并让学生比较角的大小。(2)比较3种方法那种最好,为什么。(3)利用认知冲突,将这个10度小角拼成的小半圆工具,进一步细分每个小角平均分成10份。1)小组活动:请同学利用教师课前给学生的学具(活动角、多个相同的小角、 10小角拼成的半圆),自由比较两个角的大小:请小组同学汇报并演示两个角的比较过程。 利用活动角利用多个相同的小角 利用10小角拼成的半圆直
5、观展示,学生动手操作。二、认识量角器1、呈现“原始”状态下的量角器,(只有一圈刻度的量角器),介绍量角器的“中心”(所有小角共同的顶点)、“刻度线”、“0刻度线”(角的一条边)、“刻度”、“1”(指出角的两条边)。2、介绍量角器的基本结构。幻灯片演示。3、认识1度角学生观察汇报,发现原始的量角器只有一个方向,不便于一眼看出各种角的度数。随着学生的观察汇报,逐步展示出量角器的各部分的名称。展示量角器的内外刻度成因,针对学生可能出现认知困难的地方利用课件展示,用有颜色的线条标注,利用声音重点突出,清晰表示刻度,突破难点。三、自主探索用量角器度量角的方法。1、认识了量角器这位朋友,也知道了角的度量单
6、位是度。下面请同学看作业纸中第1题,先估计一下这个角是几度,再试着用量角器量出中这个角的度数2、小组交流,得出最恰当的度量方法。3、小组汇报演示。边汇报,边幻灯幻灯片片演示。4、教师板演示。黑板出示步骤。5、幻灯片演示度量2、3。比较大小。幻灯片展示四、练一练1、完成作业纸上第二题。请用量角器量出4的度数。先估计,再测量。2、判断3、量一量4、知识延伸: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不是都是180度呢?幻灯片演示。五、小结今天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啊?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 量角器的本质是单位角的集合,让学生悟出用小角
7、测量的可行性与操作要点,为学生理解量角的原理打下坚实的基础。比较用小角量角的优点与不足巧妙设疑,引导学生思考,改进工具。根据学生“把小角拼起来”的创意,及时演示拼成的半圆工具,其实这就是一个简易的量角器。凸显了量角器的本质单位角的集合。学生经历了这一过程,量角的方法就不再教条了。量角就成了“用单位小角测量角的大小”,学生的思考就有了源头,学习就成了有意义的学习,而不是简单机械的记忆和重复。这种简易量角器的形成是学生探索量角工具过程中的一个关键步骤,以后只需要把这种工具加以改良优化就变成了量角器。本节课的设计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思路,通过创设问题情景,设置矛盾冲突,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需求,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逐步探索,实现了对量角工具的再创造。教师由角的大小的比较引出可以用单位角来度量角的大小:由单位小角的使用不便引出要把单位小角合并为半圆工具:由这种半圆工具度量不准确引出要把单位小角分得更细一些;由细分后的半圆工具读数不便引出要加刻度,进而引出两圈刻度。至此,学生在探索和创造中完成了对量角工具的探索,较好地把握了量角器的本质特征。学生在探索中不断生成问题,又不断地解决问题,多次感受了量角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能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认识了量角器,学会了量角方法,而且在经历量角工具探索过程的数学活动中,多方面的数学品质得到培养,并积累了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