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压昼夜节律异常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pdf

上传人:韩长文 文档编号:5189290 上传时间:2020-02-16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281.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血压昼夜节律异常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血压昼夜节律异常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血压昼夜节律异常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血压昼夜节律异常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血压昼夜节律异常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pdf(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1 1 4 主国塞旦匿型! Q ! ! 生! ! 旦笠箜鲞筮丝塑垡堕墼! 坠塑型堕里! 璺! 堕型丛! 堂! i 些望塑:! ! ! ! :! ! ! :! Q :盟! :! ! 血压昼夜节律异常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 杨丽梅李倩 高血压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险因素,影 响重要脏器( 如心、脑、肾) 的结构与功能,最终导致这些器官的 功能衰竭,迄今其仍是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 一。在生理状态下,正常人的血压呈节律性波动,其节律大约 为2 4h ,故称为昼夜节律。血压昼夜节律紊乱,夜间血压持续 升高,使心脑血管系统较长时间处于高水平血压负荷,容易导 致血管结构和功能的损害,是导

2、致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的重要 因素。本研究对近年来血压昼夜节律异常与靶器官损害的研 究进展进行总结,探讨其之间的关系,进而为控制高血压、消除 血压昼夜节律紊乱、降低心脑肾等靶器官的损害提供有关新的 理论依据。 随着人们对高血压研究的不断深入,血压昼夜节律异常与 靶器官损害的关系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正常人体2 4h 的血 压变化为“双峰一谷”型,即清晨随着人体活动的增加,血压开 始升高,6 :0 0 1 0 :0 0 为最高峰,随后血压维持在较高水平,下 午1 6 :0 0 2 0 :0 0 出现第二个高峰,之后逐渐下降,凌晨2 :0 0 3 :0 0 为最低点。血压昼夜节律被分为四型:杓型:即夜

3、间血 压下降超过日间血压的1 0 一2 0 ;非杓型:夜间血压下降 2 0 ;反杓型:夜间血 压水平高于日间血压J 。研究表明,杓型血压在人体正常生理 功能中非常重要拉1 ,是机体适应环境应激、保护心脑。肾等靶器 官的重要机制。 l 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的机制 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的机制尚不十分清楚,一般认为许多外 源性和内源性的因素都可以影响人体血压的昼夜节律。其原 因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3 1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正常情况 下,人体血压在自主神经的调节下表现为昼高夜低,但当人体 环境发生变化时,自主神经的功能会受到影响,导致这种调节 功能下降,夜间血压便会升高。褪黑素的作用。褪黑素是由 松果体分泌的

4、一种重要的化学递质,其使神经内分泌呈现节律 性,进而影响一系列生理过程。褪黑素的分泌特点和血压昼夜 节律相反,即白天分泌少夜间分泌多。这种昼夜分泌节律受到 影响时可影响血压的昼夜节律关系。对盐敏感。众所周知, 低盐饮食是控制高血压的一种措施,对盐敏感的高血压患者发 生靶器官损害( 特别是心脏和肾脏) 的可能性增加。其机制是 对钠敏感的患者肾小球滤过率降低,而肾小管对钠的重吸收增 加,有肾功能不全者发生非杓型高血压比例也增加。睡眠的 影响。夜间睡眠较差或夜间活动增加的高血压患者会刺激交 D O I :1 0 3 7 6 0 c m a j i s s n 1 6 7 4 4 7 5 6 2 0

5、1 3 2 4 0 5 5 作者单位:2 4 1 0 0 1 安徽芜湖,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急诊内科 通信作者:李倩,E m a i l :L Q 6 2 0 9 0 3 1 6 3 c o m 综述 感神经兴奋,使非杓型高血压比例增高,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 可逆转非杓型高血压。其他因素。如年龄、绝经期、种族、社 会地位,经济收入、居住环境以及社会心理等因素,都会在一定 程度上影响血压的昼夜节律。 2 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2 1 血压变异性( b l o o dp r e s s u r ev a r i a b i l i t y ,B P V ) :表示血压在 一定时间内波动

6、的程度,通常用特定时间血压读数的标准差或 变异系数表示,后者避免了血压水平的影响4J 。B P V 作为一种 对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监测与预后评估的指标,受到了越来 越多的重视,B P V 已被作为有别于血压的一项独立的反映心血 管活动的指标,研究表明:在高血压患者中,B P V 与高血压靶器 官损害、器官损害进展和心血管病死率成正相关bJ 。非杓型血 压较杓型血压会导致更多的靶器官损害,涉及心脏、肾脏、脑和 脉管系统。6 。7o ,非杓型血压对心脏重构有不利影响。目前B P V 增大临床上主要作为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伤的反映,且其增大 的幅度与靶器官的受损程度密切相关旧。9 1 。 2 2 血

7、压昼夜节律异常与左室肥厚:在高血压患者中约有1 3 合并左室肥厚,血压昼夜节律波动性消失的高血压病患者发生 左室肥厚( 1 e f tv e n t r i e u l a rh y p e r t r o p h y ,L V H ,即左心室重构) 和 靶器官损害的比例显著增高。L V H 是重要的独立心血管危险 因素,随着高血压L V H 的进展,冠状动脉储备功能降低,心肌 缺血、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猝死等事件的发生明显增多。L V H 是心脏对高血压的持续性负荷发生的一种慢性适应性过程,其 发生与发展的程度不仅取决于血压的高度和持续时间的长短, 而且与大血管的重塑和顺应性、B P V 及

8、昼夜节律改变等有关。 有研究显示,正常对照组和无L V H 组的血压昼夜模式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L V H 组和无L V H 组的昼夜模式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当血压昼夜节律异常时,夜间血压 未正常下降,使心血管系统更长时间承受高血压的冲击,容 易导致和加重左室肥厚,而当高血压伴左室肥厚时,会促使 夜间交感神经比副交感神经相对占优势,导致夜间血压升 高,血压昼夜节律紊乱,而血压昼夜节律紊乱又会进一步加 重左室肥厚,形成恶性循环。目前国内外文献已证实,高血 压患者动态血压昼夜节律紊乱与靶器官损害关系密切,非 杓型血压者左室肥厚检出率增高,杓型血压者心室肥厚发 生延迟1 。 2 3 血压昼

9、夜节律异常与血管病变:高血压是动脉粥样硬化 ( A S ) 的独立危险因素,颈动脉作为观察全身动脉粥样硬化早 期病变的一个窗口,其硬化程度可间接反映全身中型动脉( 冠 状动脉、脑动脉、外周动脉) 的硬化程度,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 I M T ) 增加及斑块形成是高血压患者动脉硬化的早期表现“。 ( 2 0 0 5 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已将颈动脉I M T t 0 9m m 和粥 万方数据 生国塞旦医型! Q ! ! 生! ! 旦莹塑鲞筮丝塑堕望! 墼! 坠! 塑! ! ! 型趔丛型堕堡旦塑:! ! ! ! :! ! ! :塑t 塑! :丝 样斑块列入靶器官损害诊断标准。”o 。( 2 0 1

10、 0 年中国高血压防 治指南4o 指出:颈动脉I M T 和粥样斑块可独立于血压水平预 测心血管事件。动脉僵硬度增加直接导致高血压的发生与发 展,升高的血压又会加重动脉硬化进展,高血压病程越长、血 压越高、危险因素越多、控制水平越差,动脉管壁僵硬度越高、 弹性越差5 ”J 。动脉僵硬度增加已被视为有动脉性疾病( 高 血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症) 存在的强有用的标志物。血压 昼夜节律消失时自主神经调节功能下降,交感神经兴奋,激活 肾素一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使夜间血压持续升高,心血管系 统更长时间处于高血压状态,从而引起血管平滑肌痉挛,顺应 性下降、阻力增加,压力还可引起血管退行性变内膜受损,

11、脂质 沉积,进而形成动脉粥样斑块“。研究表明,动脉粥样硬化与 脑梗死、冠心病均有关系_ “。Z a k o p o u l o s 等引研究结果也提 示高血压患者B P V 与颈总动脉I M T 的增厚密切相关,其机制 可能为血压长期持续大幅度波动会增强血管内压力对血管壁 的损伤,从而导致血管内皮结构及功能损伤,并促使动脉硬化 或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最终导致靶器官的损伤及高血压 并发症的出现。 3 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对脑血管系统的影响 3 1 脑卒中预后的强预测因子一B P V :英国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阿司匹林研究、欧洲脑卒中预防研究、荷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研究等2 1 均显示:收缩压变异性

12、越大,脑卒中风险率就越 高,这种增高可为血压水平相似情况下的1 2 倍。研究者认 为,相对于血压平均值,B P V 具有更强的脑卒中和冠状动脉 事件风险预测价值,尤其是对于轻中度高血压患者口。而 5 年的随访间B P V 也为最强的脑卒中事件预测因素。由此 可见,B P V 尤其是长时间B P V 是脑卒中事件独立的危险因 素,同时也是心血管事件的强预测因子。B P V 带来的损伤 是全面循序渐进的,最终会导致心脑血管事件风险地明显 增加。B P V 与血压水平一样决定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及 总体预后。 3 2 血压昼夜节律异常与脑卒中:高血压是公认的脑卒中发 生的首要危险因素,血压水平与脑卒

13、中发病率间存在强线性关 系,基线收缩压每增加l Om mH g ( 1m mH g = 0 1 3 3k P a ) ,脑卒 中发病风险升高4 9 ,舒张压每升高5m mH g ,脑卒中发病风 险升高4 6 ,收缩压每降低5 6m i l lH g ,脑卒中发生率可降低 3 8 旧。血压昼夜节律变化主要受交感神经与迷走神经平衡 机制的影响及人体固有节律的控制。研究资料表明,高血压患 者由于阻力小动脉的结构异常,交感神经过度持续兴奋,致垂 体一下丘脑- 肾上腺轴反馈功能紊乱或亢进,易出现血压昼夜节 律紊乱,导致非杓型高血压比例明显增高旧4 2 “。2 4h 动态血 压监测显示血压昼夜节律消失能强

14、有力地预示缺血性脑卒中 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m j ,原因可能为血压昼夜节律消失,夜间 血压水平较高,使心脑等血管系统更长时间暴露于超负荷压力 下,加重了血管内膜的损伤,破坏了颅内动脉的血管壁结构,致 使血管壁弹性下降、再生能力减弱,血压有轻微波动时便容易 出现血管痉挛,加重了脑缺血,促进病情进展。尤其是清晨人 体起床后交感神经兴奋,血压开始升高,会促使不稳定粥样斑 块破裂,血栓形成导致脑卒中,进而引起脑血流量下降,形成脑 1 1 5 梗死 2 “。另外,当器官缺血尤其是脑缺血时,可能会刺激维持 器官血流量的心血管调节机构,抑制夜间血压下降,防止器官 的血流进一步下降,促进了血压昼夜节律紊乱。血

15、压昼夜节律 为杓型的患者血管自身调节功能存在,血管壁弹性较好,有一 定的血管再生能力,容易形成侧支循环,而血压昼夜节律为非 杓型和反杓型的患者则调节能力降低,血管壁弹性、顺应性下 降,血管再生能力差,不易形成侧支循环。还有研究指出发生 急性脑梗死的患者即使没有高血压也有明显的血压昼夜节 律紊乱,说明血压昼夜节律紊乱时,无论是否有高血压,发 生脑血管事件明显增多,因此,可认为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可 作为评估脑血管受损的一项指标,是急性脑梗死进展的危 险因素。 4 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对肾脏的影响 肾脏是高血压损伤的重要靶器官之一,亦是慢性肾脏病 ( C K D ) 患者肾功能损害加重的重要因素。C K

16、D 患者常伴有不 同程度的自主神经功能失调,会导致血压昼夜节律减弱或消 失,使C K D 患者昼夜大部分时间处于高血压状态,加重肾小球 的高压力、高滤过、高灌注状态,导致肾小球和肾小管的结构和 功能发生改变,促进肾功能恶化,。肾功能恶化后又加重高血压 程度,导致恶性循环。研究表明,高血压早期肾脏损害不仅与 收缩压升高相关,而且与血压昼夜节律变化异常密切相关2 。 顾健霞等心副对5 2 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早期肾功能损害做了 研究,结果显示:非杓型组尿系列蛋白明显高于杓型组;非杓型 组肾叶间动脉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明显低于杓型组,而阻力指 数显著高于杓型组,说明原发性高血压早期肾损害不仅与血压 水平

17、有关,而且与血压昼夜节律异常有关。至于深杓型血压节 律患者的早期肾功能损害可能与其夜间血压过低,从而进一步 使肾血流量减少,导致较早地出现肾小管功能受损和肾小球功 能减退。2 。 综上所述,血压水平、血压昼夜节律及变异性与靶器官损 害密切相关,血压昼夜节律已成为判断高血压严重程度和预后 的一个重要指标,恢复血压昼夜节律对靶器官损害的逆转和 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但两者之间的关系还需要用大量前瞻 性研究和循证医学研究加以阐述,若能够清晰、科学地解释血 压昼夜节律与心脑血管疾病之间的关系,那么对我国心脑血管 疾病的控制将会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参考文献 1 B a s t o sJ M ,B e r

18、 t o q u i n iS ,S i l v aJ A ,e ta 1 R e l a t i o n s h i pb e t w e e na m b u - l a t o r yb l o o dp r e s s u r em o n i t o n n gv a h l e sa n df u t u r eo c c u r l - e n c eo fi s e h e - m i cc e r e b r o v a s c u l a ra n dc o r o n a r ye v e n t si nh y p e r t e n s i v ep a t i e

19、n t s J R e vP o r tC a r d i o l ,2 0 0 6 ,2 5 ( 3 ) :3 0 5 31 6 2 陈英,段小燃,张树峰,等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脉压、昼夜节律异 常与颈动脉斑块的关系 J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 0 0 8 ,3 0 ( 2 ) : 1 9 9 2 0 0 3 黄小云,韦建瑞非杓型血压和靶器官损害 J 岭南心血管病 杂志,2 0 0 8 ,1 4 ( 1 ) :7 1 - 7 4 4 何海艳,徐浩动脉僵硬度与动态血压指标的相关性研究 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 0 1 1 ,9 ( 8 ) :9 2 0 - 9 2 2 5 赵晶,王久惠,魏

20、宗德血压变异性与高血压病早期肾损害的相 关性研究 J 西部医学,2 0 0 8 ,2 0 ( 1 ) :6 5 - 6 7 万方数据 1 1 6 6 I z z e d i n eH ,L a u n e y - V a c h e rV ,D e n yG A b n o r m a lb l o o dp r e s s u r ee i r - c a d i a nr h y t h m :at a r g e to r g a nd a m a g e J I n tJC a r d i o l ,2 0 0 6 ,1 0 7 ( 3 ) :3 4 3 7 钟杭美,罗昭林,何作云,等

21、老年人高血压伴心力衰竭动态血 压昼夜节律特点及I 临床意义 J 重庆医学,2 0 0 5 ,3 4 ( 9 ) :1 3 6 1 8 樊明满,丁永莉,徐金林,等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血压的变异与 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 J 现代医院,2 0 0 9 ,9 ( 1 ) :3 1 - 3 2 9 魏建功,周翔宇,秦安县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与靶器官损 害的相关性研究 J 甘肃中医,2 0 1 0 ,2 3 ( 8 ) :7 4 - 7 6 1 0 周春绵,王陆建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昼夜节律和血压负荷与 左室肥厚的关系 J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 0 1 0 ,4 1 ( 5 ) :4 4 1 4 4 3

22、 11 R o u t l e d g eF S ,M c F e t r i d g eD u r d l eJ A ,D e a nC R 。N i g h t - t i m eb l o o d p r e s s u r ep a t t e r n sa n dt a r g e to r g a nd a m a g e :ar e v i e w J C a nJC a r d i o l ,2 0 0 7 ,2 3 ( 2 ) :1 3 2 - 1 3 8 1 2 曹瑞红,李献良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参数与颈动脉内一中膜厚度 关系的研究 J 河北医药,2 0 0 9 ,3 1 (

23、 2 3 ) :3 2 1 2 - 3 2 1 3 1 3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2 0 0 5 年修订版全文) 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 0 0 6 :5 - 1 6 1 4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2 0 1 0 年修订版全文) M 3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 0 1 l :7 - 2 3 1 5 张丽,黄晶,李祥嫒,等高血压治疗前后P W V 的相关性研 究 J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 0 0 8 ,3 3 ( 2 ) :2 0 7 - 2 0 9 1 6 王明建,徐新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分级与脉搏波速度的关 系 J 中华高

24、血压杂志,2 0 0 8 ,1 6 ( 1 2 ) :1 1 3 2 1 1 3 3 1 7 周隽,于宠,王玮,田青血压昼夜节律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 影响 J 中国医药指南,2 0 1 2 ,1 0 ( 1 ) :2 4 - 2 5 1 8 王根发,朱红莲,潘志红老年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 相关因素分析 J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 0 0 8 ,1 0 ( 2 ) : 1 1 9 一1 2 1 1 9 Z a k o p o u l o sN A ,T s i v g o u l i sG ,B a d a sG ,e ta 1 T i m er a t eo fb l o o dp

25、 r e s - S U r ev a r i a t i o ni sa s s o c i a t e dw i t hi n c r e a s e dc o m m o nc a r o t i da r t e r yi n t i m a m e d i at h i c k n e s s J H y p e r t e n s i o n ,2 0 0 5 ,4 5 ( 4 ) :5 0 5 - 5 1 2 2 0 R o t h w e l lP M L i m i t a t i o n so ft h eu n s u a b l o o d p r e s s u r

26、eh y p o t h e s i sa n d i m p o r t a n c eo fv a r i a b i l i t y ,i n s t a b i l i t y ,a n de p i s o d i ch y p e r t e n s i o n J L a n c e t ,2 0 1 0 ,3 7 5 ( 9 7 1 8 ) :9 3 8 - 9 4 8 2 1 D o l a nE O ,B r i e nE B l o o dp r e s s u r ev a r i a b i l i t y :c l a r i t yf o rc l i n i c

27、 a lp r a c - t i c e J H y p e r t e n s i o n ,2 0 1 0 ,5 6 ( 2 ) :1 7 9 1 8 1 2 2 H a n s e nT W ,J e p p e s e nJ ,R a s m u s s e nS ,e ta 1 A m b u l a t o r yb l o o dp r e s s u r em o n i t o r i n ga n dr i s ko fc a r d i o v a s c u l a rd i s e a s e :ap o p u l a t i o nb a s e d s t u

28、 d y J A mJH yp e r t e n i o n ,2 0 0 6 ,1 9 ( 3 ) :2 4 3 - 2 5 0 2 3 陈灏珠实用内科学 M 1 2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 0 0 5 :2 6 6 6 2 4 G i l e sT D C i r c a d i a nr h y t h mo fb l o o dp r e s s u r ea n dt h er e l a t i o nt oc a r d i O V O S c u l a re v e n t s J JH y p o r t e n sS u p p l ,2 0 0 6 ,2 4 (

29、 2 ) :S l l 一$ 1 6 2 5 G i l e sT R e l e v a n c eo fb l o o dp r e s s u r ev a r i a t i o ni nt h ec i r c a d i a no n s e to f c a r d i o v a s c u l a re v e n t s J JH y p e r t e n sS u p p l ,2 0 0 5 ,2 3 ( 1 ) :s 3 5 一$ 3 9 2 6 B a s t o sJ M ,B e r t o q u i n iS ,S i l v aJ A ,e ta 1 R

30、 e l a t i o n s h i pb e t w e e n a m b u l a t o r yb l o o dp r e s s u r em o n i t o r i n gv a l u e sa n df u t u r eo c c u r r e n c e o fi s c h e mi cc e r e br o v a s c u l a ra n dc o r o n a r ye v e n t si nh y p e r t e n s i v e p a t i e n t s J R e vP o r tC a r d i o l ,2 0 0 6

31、 ,2 5 ( 3 ) :3 0 5 - 3 1 6 2 7 但三利动态血压监测在基层医院老年病人心力衰竭病因诊治中 的价值 J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 0 0 5 ,2 7 ( 1 1 ) :1 1 5 1 11 5 2 2 8 顾健霞,戴小华,董梅,等原发性高血压早期肾损害与血压昼夜 节律异常的关系 J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 0 0 7 ,2 6 ( 4 ) :4 9 - 5 0 2 9 袁文金,王祥贵,许祖芳反杓型及深杓型血压昼夜节律对早期肾 功能的影响 J 】中国现代医生,2 0 0 9 ,4 7 ( 2 0 ) :4 8 4 9 ( 收稿日期:2 0 1 3 0 8 2 0 ) (

32、本文编辑:傅利霞) ( 上接1 1 3 页) 近年来,精神因素对I B S 的致病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 的重视。I B S 患者存在个性异常,焦虑、抑郁积分显著高于 正常人,应激事件发生频率亦高于正常人。因症状求医者 与有症状而不求医者相比有更多的精神心理障碍,对应激 反应更敏感和强烈,有关精神因素在I B S 发病学上有丽种观 点,一种认为I B S 是机体对各种应激的超常反应,另一种认 为精神因素并非直接病因,但可诱发和加重症状,使患者就 医。由于与I B S 有关的病理生理因素是多方面的,目前 尚不能以单一的病理生理机制来解释复杂的I B S 症状,尚未 找到有效的I B S 治疗方案,仍

33、然没有一种药物对I B S 治疗完 全有效。 基于以上理论,本研究采用马来酸曲美布汀联合抗抑郁药 物枸橼酸坦度螺酮治疗I B S 明显提高了疗效。曲美布汀是一 种新型胃肠动力调节药物,对全胃肠动力具有双向调节作用, 可抑制c a 2 + 内流,抑制胃肠平滑肌细胞兴奋。另一方面可抑制 细胞膜钾离子通道,产生去极化,从而提高胃肠平滑肌细胞的 兴奋性。同时作用于平滑肌神经受体,在低运动状态下作用于 肾上腺素能受体,抑制肾上腺素释放,增加运动调节。在运动 亢进时则作用于受体及K 受体,抑制乙酰胆碱释放,从而对 胃肠道进行双向调节” 。枸橼酸坦度螺酮属螺酮类药物,为5 一 羟色胺( 5 H T ) 1

34、A 受体激动剂,它高度选择5 - H T l A 受体。枸 橼酸坦度螺酮选择性激动突触后膜的5 - H T l A 受体,抑制亢进 的5 一羟色胺能神经活动,使5 - H T 与突触后膜的5 - H T l A 和5 - H T 2 A 受体的结合恢复平衡状态,从而发挥抗焦虑作用。有研 究表明p ,坦度螺酮能显著改善I B S 患者精神和躯体两方面的 症状。 总之,枸橼酸坦度螺酮联合马来酸曲美布汀治疗肠易激综 合征疗效满意,有明显的协同作用,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患者依 从性高,并且治疗费用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 M 7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 0 0 7 :4 2 7 2 王志红曲美布汀联合黛力新治疗肠易激综合征 J 中国现代 医生,2 0 0 8 ,4 6 ( 1 0 ) :7 8 - 8 0 3 杨琪凌黛力新联合马来酸曲美布丁、贝飞达治疗肠易激综合征 的疗效观察 J 医学信息,2 0 0 7 ,2 0 ( 9 ) :1 6 4 4 1 6 4 5 4 蔡永风,于海龙,高保华,等坦度螺酮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犒床 研究 J 中国医药导报,2 0 0 6 ,3 ( 2 4 ) :9 3 - 9 4 ( 收稿日期:2 0 1 3 0 8 2 0 ) ( 本文编辑:方华玲) 万方数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项目管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