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耕耘路 甘苦百姓知(先教演讲).docx

上传人:爱问知识人 文档编号:519490 上传时间:2018-11-1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8.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十年耕耘路 甘苦百姓知(先教演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十年耕耘路 甘苦百姓知(先教演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十年耕耘路 甘苦百姓知(先教演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年耕耘路 甘苦百姓知(先教演讲).docx(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十年耕耘路 甘苦百姓知(先教演讲) 特征码 nNReTIejcXHfqAqhqiqV 各位领导: 我叫*,现年 52 岁,中共党员,老河口市孟楼镇人, 现任袁冲乡农业技术服务中心主任。我今天给大家汇报的题目 是:十年耕耘路,甘苦百姓知。 我 1974 年参加工作到现在,从事农技推广工作 30 多 年了。30 年来,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同志们的帮助下,我从一 名普通的农民技术员成长为专业的农技推广干部,工作上干出 了一定的成绩,虽然在个人利益上损失了一些,但党和人民却 给了我更多的荣誉。1996 年,我被全国农技推广中心、省农业 厅授予“南方玉米技术开发推广项目突出贡献奖” ;1997

2、 年, 被省厅评为“全省粮食生产123工程先进工作者” ;我所在 的农技站连续十年被市农业系统评选为先进单位;我本人多次 受到上级党组织表彰,20XX 年来连年被授予“优秀共产党员” 称号。1992 年被推选为省党代表,光荣出席了全省第八次党代 会。其实,我没有什么先进事迹,我只是农村广大基层干部中 普通的一员,取得的成绩和荣誉归功于大家。我长年从事农技 第 2 页 推广工作,需要经常跑田埂、串门子,与老百姓拉家常、交朋 友,这使我得到了向群众学习,锻炼提高的机会,也使我与人 民群众、与基层农技推广工作建立起难以割舍的情感。常常有 人说我傻,一个妇道人家,在穷山窝呆了一辈子,有啥意义。 可我想

3、,作为一名基层的共产党员,作为一个农民的女儿,看 着乡亲们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苦日子,我应该扎根基层,扎 根农村,甘洒热血,无私奉献,为农民脱贫致富架设科技的 “金桥” 。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我市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农 业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工作随之日益升温。为更好地发挥农 技推广部门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作用,1992 年,农业局领导找 我谈话,考虑把我从孟楼调原纪洪镇农技推广站任站长。我二 话没说答应了。可当我回到家,却遭到了全家人的极力反对。 当时的情况是,我的家安在孟楼,丈夫林汉军在镇油厂从事购 销工作,收入不错,一家人日子过得还算殷实。听说我要到纪 洪工作,丈夫一脸的困惑:孩子在孟楼读

4、书,我在孟楼工资不 低,双亲都在身边也有个照应,干嘛非要去那穷得叮当响的纪 洪岗?为了缓和矛盾,我只好骗丈夫说:“领导表态让我去只 干两年。我先去看看,情况不错就到那儿,如果不好我就再找 领导汇报汇报。 ”其实老林何尝不知道我黄应萍的犟脾气。什么 事儿,只要是我认准了的,我就非要干到底,并且还要干好。 第 3 页 一转眼,13 年过去了。去年,老林撒手离我而去,留下我孤身 一人,可我却没有离开纪洪岗,今后再也离不开纪洪岗了 袁冲、纪洪都是贫困革命老区。一位领导曾说过,在 艰苦的环境里呆得住就是一种奉献。今天,我还清楚地记得第 一脚踏进纪洪农技推广站时的景象:院子内外杂草丛生,门外 的牌子已锈得

5、看不清字,只剩下一个铁框框,办公室里灰尘积 了老厚,只有几张破旧的桌椅,一部摇把子电话。会计报表显 示:集体经济是负债。陪同我的镇领导指着隔壁一间房子说: 这是伙房,吃水得到四里外的孙家洼水库去挑。他介绍说,全 站 8 名职工,每年经费只有 6035 元。由于没钱产买种子、农药, 新技术、新品种难以推广,全镇没有一个像样的科技示范基地, 职工工资也难以保证。贫穷并不可怕,最可怕的是观念的陈旧 落后。站内同志给我讲,这个被称为老河口“西伯利亚”的纪 洪岗,土地贫瘠,环境恶劣,思想封闭,当地种田靠老经验, 农作物亩产仅几十公斤。上级扶持的尿素和磷肥堆在田头,无 人愿意用。一家三、五口人长年守着十几

6、亩薄地,总也转不出 “穷圈子” 。了解这些情况,我心里明白了,怪不得家人不能接 受,就连我自己也有点想打退堂鼓。可转念一想,开弓没有回 头箭。刚到纪洪就要求回去,怎么向组织和领导开口啊?既然 来了,我就要铁下心来干,不把农技站变个样,不把纪洪的农 业生产变个样,我就决不离开纪洪岗! 第 4 页 改变农技站和纪洪农业的面貌,说起来好听,可要真 做起来谈何容易!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我发现当地盛产芝麻, 可人们吃油全都到河南彭桥或老河口市区去加工、兑换。我眼 前一亮!何不办一个小油坊,既方便群众,还能以厂养站,盘 活农技站。说干就干。我当即把会做生意的丈夫从孟楼拽了过 来搞购销。没有技术,我三走河南

7、新野,请到了一位经验丰富 的榨油老师傅;没有设备,我就发动站内职工想办法,大家东 挪西借,你帮我凑,一个星期筹到了 3 万多元,购买了一套先 进的榨油设备,在老师傅的指导下当月就投产见效。那一段时 间,我与大伙们白天走村串户给农户进行农业技术指导,晚上 回来帮助榨油,晚上睡觉时觉得骨头都快散了架。现在回想起 来,当时我一个年近 40 岁的女同志,那股子狠气和力量连我自 己都不知道从哪里来的。 老天不负有心人。经过一年的苦心经营,小油坊当年 盈利 1.2 万元。钱虽不多,但为农技站摆脱困境发挥了很大的作 用。有了这笔钱,第二年我们开始经营种子和农药。通过两年 的滚动发展,到 95 年,农技站在原

8、来 3 间房子的基础上,又先 后投资 5 万多元建起了 7 间平房和一个门市部,站里还办起了 食堂,吃上了自来水,职工们终于有了一个安身的工作生活环 境,劳累一天回来后也能吃上热乎的饭菜了。 第 5 页 农技站初步振兴了,可我没有忘记当初改变纪洪农业、的誓言。 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我提出了因地制宜推广农业新科技 和优良新品种,用科技手段推动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的工作思路。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坚持传统技术抓改革,常规 技术抓提高,新型技术抓开发,逐步摸索出一条“小区示范, 农民试用,现场培训,组织推广”的科技成果推广办法。经过 这些年的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 纪洪是典型的“旱包子”,

9、种植结构单一,多年沿袭的 种植习惯,使农民养成了稻麦棉“当家”的传统观念。为此,我 决定从培植科技示范户入手,借助科技示范户的辐射推动作用, 引导农民改革传统种植模式。1994 年,经过认真考察和准备, 我决定在韩高楼村原党支部书记高志殿的 2 亩地搞“麦菜 棉豆”种植模式试验。试验开始后,每个生产环节我丝毫都 不敢马虎。因为我很清楚,一旦实验失败,高志殿受损失,农 技站的信誉也要受影响,给科技推广工作带来被动。示范田播 种后,按当时气温条件,棉花 7 天左右就可出苗,根据苗情及 时打洞放苗。打洞放苗是地膜覆盖的关键技术之一,不及时打 洞放苗,棉苗就会闷死在地膜内。当时大多数棉农还不能熟练 地

10、掌握这个技术。在这个关键时候,我那不争气的老毛病又犯 了,剧烈的胃疼让我寝食难安。丈夫见我很难受就说:“样板 第 6 页 田你就不去了,让杨军去就行” 。但我总觉得放心不下,呆在家 里,那种精神上的不踏实比胃疼还难受。我找医生开了一点药, 硬撑着把打洞放苗搞结束。我的病由于拖延而加重,事后打了 一个星期的吊针才止住疼。这一年,为了地膜棉丰产技术的推 广,我几乎天天都往韩高楼跑,往高志殿的 2 亩地里跑。就连 抹芽、化学调控、打顶、防病治虫等工作,也几乎全是我和站 上小杨来承担。有一天,正赶上棉铃虫大发生时期,中午十一 点钟,我骑着自行车和小杨赶到韩高楼查看棉花病虫,发现二、 三代棉铃虫卵块正在

11、孵化,我当即和小杨回站上去拿药。当药 桶挎在身上时,我才感觉到那天的太阳是那么的毒辣,周围的 空气是那么的燥热。背着 20 来斤重的药桶在棉花地里来回转, 药味、热气和当头的烈日,使我感到阵阵心慌,口干舌燥,喉 咙发痒想吐。喷施完 2 亩棉花地,药水和汗水把我全身上下都 浸透了。我赶忙回到家中,用水冲了个透心凉,一口气又喝了 几碗茶,才缓解了心中翻江倒海的难受。静下心来,想到高志 殿 2 亩地的棉铃虫一个个被杀死,韩高楼村的地膜棉推广有了 希望,心里感觉有一种说不出的轻松。 汗水孕育出丰硕的成果。这一年,高志殿的 2 亩棉花 夺了高产,亩平单产过了 100 斤。与此同时,他套种的花生和 豇豆也

12、获得较好的效益,平均亩产值 1050 元左右。在他的示范 带动下,第二年,韩高楼地膜棉覆盖面达到 100%,亩平收入 第 7 页 2000 元以上,亩产值是过去的 2 倍以上。老农民韩国现说: “活了这么大岁数,还没有见过我们这岗上能长出这样好的棉 花,黄站长让我们开了眼界。 ” 韩高楼的地膜棉高产种植经验得到了上级的肯定和认 可。1995 年全市棉花生产现场会破天荒在韩高楼召开。这一年, 镇农技站、韩高楼村被评为全市棉花生产先进单位,受到市委、 市政府表彰。 近年来,我们通过大胆改革传统农业种植模式,先后推广了 10 大内容的 34 个科技新项目。纪洪的旱地麦棉两熟面积渐渐缩小, “双套四熟

13、”面积扩大到总耕种面积的 89%,各种优质高效套 种模式推广面积扩大到 3 万亩。其中利用麦棉两熟、冬春两季 闲时和空间,套种生育期短效益高的瓜、菜作物,使每亩增加 收入 220 元,比单纯种麦、棉分别增长 40%和 32%。 种植模式改变了,可在推广科技项目的过程中,许多 群众对要领掌握不好,对市场反应不敏感,农技站技术服务的 质量也有待提高。为此,我们充实了一批技术力量,狠抓全员 岗位培训,提高了服务水平。我们采取多种方式开展技术承包, 指导农民生产市场行情好、效益高的优质产品,促进了科技与 生产的紧密结合。 第 8 页 1995 年,我在河南淅川县走亲戚时听说当地农民种 植朝天椒发了大财

14、。经过进一步了解,我发现朝天椒在纪洪岗 极宜种植,种植技术也要求不高,市场前景十分看好。回到镇 上,我向党委、政府提出发展朝天椒的建议,并制定出发展计 划。镇委镇政府十分重视,由一名副书记、一名副镇长带队, 组织农技、科协等部门和村民代表,多次到河南调查研究。回 来后,党委要求我首先办好一个农户示范点、一个小组示范片、 一个村示范区,示范成功后广泛推广。我认真钻研了朝天椒地 膜覆盖栽培技术,实行了“五改” ,即改传统劣种为引进优良品 种,选用了日本三樱椒;改单纯化肥为推广配方施肥,改碳铵、 磷肥为硫酸钾复合肥;改稀植为合理密植,每亩由原来的 5000 株增加到 12000 株;改粗放管理为精细

15、科学管理;改传统种植 为地膜覆盖。这一年,户、组、村的示范点、片、区面积全部 落实,朝天椒长势很好。在朝天椒快红的时候,我开始用大量 的时间跑市场,有时带上样品到淅川、香华、邓州等地联系客 户,有时坐在家里连续不断地向客商打电话摸行情,丈夫埋怨 我不会做生意,种朝天椒纯属自己贴钱找罪受。可他哪里知道, 这里面凝聚着我的全部心血和汗水啊!经过一番努力,收购朝 天椒的客商络绎不绝来到纪洪。当年,种植朝天椒的农户每亩 纯收入达到 1050 元。事实是最具有说服力的。短短的几年时间 内,纪洪岗种植的朝天椒在河南的一些市场上站稳了脚跟,形 第 9 页 成了规模效应,每到收获季节,客商们纷纷找上门来收购,

16、供 不应求,使得朝天椒的种植面积逐年扩大。那些早期种植户见 了我,挂在嘴边的话就是:老黄,朝天椒让我们走上了发财路, 你的作用可不小哩。 早春地膜玉米的推广种植在纪洪也是一场技术的革命。1998 年, 连续几个月的干旱使纪洪 5000 亩的小麦没有种上,已经种上的 5800 亩 80%没有出苗。我及时向镇委建议扩大早春玉米种植面 积,采用营养块育苗移栽和地膜覆盖技术,把玉米生育期提前, 错过岗地旱季,实现一年多熟。建议得到了镇委、镇政府的高 度重视,让我在牧场村搞试点。接到任务后,我和站上职工万 东升每天至少往牧场村跑两趟,育苗、整地、施肥、开厢播种、 盖地膜,手把手地教村民,休息时间编印了

17、3000 多份技术资料, 3 天时间被群众争抢一空。记得有一次,小万用自行车驮着我 回纪洪镇,走到一个陡坡时,车闸突然失灵,我俩连车带人摔 在沟里,车把正好顶在我的腹部,钻心的疼痛主我半天缓不过 气。好一会儿,我才睁开眼,小万正惊慌失措地喊道:“黄站 长,黄站长,你没事吧” 。我强忍着疼痛说:“没事、没事,莫 紧张,小万。 ”小万几乎要哭出来:“黄大姐,如果把你摔倒了, 我回去可咋交待啊”?其实,我当时感觉浑身上下像散了零件 的机器。小万把我扶起来,坐到自行车上,一瘸一拐推着我走 了四、五里山路,回到站上已经是下午两、三点钟了,早已过 第 10 页 了午饭时间。 在我们的辛勤努力下,牧场村的

18、1600 亩地膜玉米全 部抢在清明前播种结束,并达到了规定的技术标准和要求。苗 出齐后,我们开始守着“心肝宝贝”放苗。放苗很有讲究:放 早了,容易晒死;放晚了,容易蒸死。这是关键时期,我们必 须到场。村民朱三莲的 3 亩山坡地,全是我和站上职工,一株 一株刨出来的,工具使不上劲,就用手刨。半天下来,职工们 十指长满了倒肷,土疙瘩糙破了皮,血肉模糊,一下手就是钻 心的疼。我赶忙劝大伙歇歇,可他们硬是不听,埋头用手一个 劲地刨土。试点办成后,镇党委在牧场村召开了现场会,迅速 掀起了春玉米地膜覆盖和玉米营养块育苗移栽种植的高潮,全 镇地膜春玉米和玉米营养块育苗移栽面积一下子发展到了 8000 亩。这

19、一年,尽管遇到特大旱灾,纪洪的早春地膜玉米却喜获 丰收,平均亩产达到 516 公斤,比常规栽培方法增产 3 倍以上, 上市时间提前两个多月。襄樊市罗辉市长和杨祥义副书记到牧 场村视察后,竖起大拇指说:“岗地地膜玉米能长这么好,纪 洪的科技种田水平这么高,不简单!” 短短几年时间,在我和同事们的努力下,纪洪农业从 粗放式耕作到近 75%耕地实现地膜覆盖栽培,覆盖作物也由最 初的玉米、棉花,发展到朝天椒、西瓜、花生等 14 个品种,在 第 11 页 岗地掀起了一场农业种植领域的“白色革命” 。纪洪岗的朝天椒、 地膜玉米使农民受益,也让农技站获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2000 年,全站年经营额一跃达到

20、 53 万元, 比我 1992 年刚来 时的 5 万元长了 10 多倍;年利润达到 3.6 万元,比 1992 年翻 了十几番。纪洪农技站在当地变得小有名气了,群众的称颂和 赞誉不绝于耳。如今,农技推广站不到 30 平方米的门市部里, 每天都挤满了四面八方前来咨询技术、购种子农药或签订技术 承包合同的农民。近几年,我站先后与 2500 农户签订了 87 份 技术承包合同,技术承包物面积达到 1.2 万亩,包括水稻、棉 花、朝天椒、青皮冬瓜、玉米、杂粮的植保等多种生产技术。 群众的认可和信任,是给我的最好的奖赏,我从中体 验到了自己的地位和价值。我始终认为,技术应该没有壁垒。 一个党员在一个地方

21、就应该像一面旗帜、像一盏明灯,只要群 众需要,就应该不怕艰苦,尽力满足他们的要求,而不管他们 是什么地方的,是不是当地的村民百姓。 前几年,河南彭桥下张岗五组村民张少洲到纪洪走亲 戚,来到农技站门市部,向我咨询购买稻种。我问起他家的种 植情况,谈话中得知他是河南彭桥人。我热心为他介绍种子, 还给他提供了一套技术资料。在育秧时节,我专门安排站上两 名技术员到他家帮助泡种下秧。秋后,张少洲再次来到站上对 第 12 页 我说:黄站长,我今年种的 4 亩水稻打了 3700 斤,我们那儿长 年不种水稻,我这一种成功了,村里的人都想明年改种水稻, 不知你能不能继续帮忙,给我们提供技术指导。我一口答应: 没

22、问题!第二年,下张岗五组的 300 亩水稻,从育种、大田移 栽、病虫测报和防治,每个环节我都让站上职工骑着摩托带着 亲自去查看指导。也许是对我付出的一种回报。这 300 亩的水 稻单产 1000 斤。收获时节,那里的村民们激动地拉着我的手说: “黄站长,你是湖北的干部,对咱们河南的事也管,你们湖北 的干部真是太实在了。 ” 打那以后,纪洪农技站的声誉很快辐射到了周边河南 省邓州市的玉皇、彭桥、杏山,淅川的香华、陶岔、九重等 6 个乡镇,当地大批农民来纪洪购种子农药。我在向河南的农民 们打介绍优良品种和高产高效套种模式,推销纪洪的朝天椒、 青皮冬瓜等农产品的同时,也注意向他们了解河南的市场信息,

23、 寻找那边的商贩签订购销合同,帮助纪洪农副产品打开在周边 地区的市场,让村民们真正在种植结构调整中得到最大实惠。 农技站的效益越来越好,影响越来越大,一些人开导我:趁农 技站形势好,自个多赚点钱,早点为将来打算打算。是啊!当 时农资市场放开了,自己在种子、农药生意上多做些,是能赚 到不少钱。可是,作为一个农技推广干部的职业道德和为人民 第 13 页 服务的宗旨观念告诉我,任何违法或不正当的经营行为,都会 玷污共产党员的形象,使农民的利益遭受损失,最终失去群众 的信任和拥护。 1994 年 2 月底,吴家咀村村民常守转跑到农技站门 市部里大吵大闹,说是前几天在站上买的西瓜种子不出芽,我 们退他的

24、买种钱。我和丈夫都在场,觉得很蹊跷:每次进回来 的种子都是先由我们亲自试验,发芽率高的种子才会提供给村 民,应该不会有问题。但我转念一想,如果不是种子的原因, 老百姓是轻易不会来这儿吵闹的。想到这里,我当即告诉常守 转:如果你还计划买种子,我们就把种子泡出芽后给你送去; 如果不要种子,我们就退还你的 24 元买种钱。望着常守转拿钱 后远去的背影,我忽然想到,是不是还有一些农户的种子也有 问题,认为值不了多少钱或碍于情面而没有回来退款?我对丈 夫说:老林,这可不是件小事,我看我们应该下去转转。丈夫 很支持我,骑着摩托车带着我挨家挨户了解购种农户的出芽情 况,当听到村民们都反映种子出芽好、质量不错

25、时,我才放下 心来。转眼过了半个月,常守转又来到站上,对我说:黄站长, 我对不起你们,上次的种子是我在泡种时水温过高烫坏,可我 来找你们赔偿,你们二话没说就把种子钱退给了我,这段时间 我越想越不踏实,这不,我给你们赔礼道歉来了。 第 14 页 十几年的农技推广工作中,我把帮扶困难农户作为自 己的神圣职责。纪洪村 2 组村民陈彩云,丈夫去世,一个人带 着孩子,生活很不容易。我通过镇妇联联系,与她结成对子。 后来,我常到她家了解生产生活情况,给她送去种子、化肥和 农药,每年夏收都组织站上职工帮助收割小麦。我有个多年的 习惯,纪洪的困难户来门市部购种子、农药,没钱我就先赊给 他们,时间久了不来还账,

26、我就把他们的名字从账册中销号。 因为我很清楚,老百姓都是实在人,不是生活实在太困难,才 无力偿还这些欠款。十几年来,站上累计为困难户解决种子、 农药、化肥款就达到 1.5 万元。 由于职业原因,我长年在村组奔波劳累,常常是早出 晚归,冷热不均,饥饱不匀,加上睡眠严重不足,我患上了慢 性胃炎。严重的时候,胃里充血,疼得难以忍受。可我只要一 来到村组农户、田间地头,就感到浑身有使不完的劲;看到村 民们对农业新技术如饥似渴的态度,我忘记了所有的痛苦。有 时胃疼得实在太很,我就叫丈夫到卫生院接医生到家里输点液。 时间长了,老林总教训我:一个女人家,命不要了,整天在下 边跑的啥。可我认为:自己的身体差了

27、,可村民们获得的利益 多了,每一块耕地,每一个农户,哪怕是一次小小的调整取得 成功,村民们对我投来信任而赞许的目光,都让我从心底里感 到我所从事的农技推广工作的无尚光荣和自豪。 第 15 页 有人说我一天两头在外,心目中似乎没有家,没有丈 夫和孩子。我也是个女人,我也和普天下的女人们一样,爱自 己的家庭、父母、子女和亲人啊!而我在他们的眼里却不是一 个孝顺的女儿、称职的母亲和妻子。对此,我有太多的自责、 遗憾和太深的愧疚! 1999 年 7 月,水稻、棉花病虫害大发生,老家来人 给我带信,说我的老父亲头上长了个脓肿块,医生诊断怕是癌 症。兄弟们也几次打电话催促我回去商量事情。可我怕错过防 治水

28、稻、棉花病虫的最佳时期,只让丈夫割了几斤肉代我回去 看望。防病治虫结束后,我忙里偷闲赶回去看父亲。看着父亲 那黄皮刮瘦的脸,骨瘦如柴的身子,我真想痛哭一场。但我只 能把泪水往肚里咽,因为我怕我的眼泪引来家人的伤心,让本 来就弱不禁风的父母受到刺激。但父亲的一番话给了我最大的 安慰:“咱们都是农村出身的人,能让大伙从地里多刨俩钱, 咱打心眼里高兴。你忙点也值。 ” 我在纪洪岗上的这十几年,有“四多” ,即同村民们谈 天说科技种田的多,绕着山山洼洼转的多,到农户家的庄稼地 里看的多,手把手教农户干的多;也有“四少” ,那就是同家人 围着饭桌交谈的机会少,到亲戚家串门做客的时间少,回老家 第 16

29、页 探望父母的次数少,手把手教孩子们学习的功夫少。1994 年秋, 儿子林栋从孟楼转学到纪洪上小学六年级,上课时突发急性肠 炎,老师和同学们急忙把孩子送到镇卫生院。由于我下午还要 到村里给村民们讲课,丈夫在河口办事也不在家。林栋中午回 到家里,我给了他 30 元钱,让他自己到卫生院打点滴。儿子在 卫生院打了三天的点滴,才恢复健康。有一天,我路过卫生院, 给孩子看病的陈医生叫住我说:“黄站长,你这个当妈的心也 太狠了吧,别人家的孩子有个头痛脑热的,都是两口子带着孩 子来看病,唯独你和老林一个影儿都见不着。 ” 要说我最对不起的还是我的丈夫。他为了照顾我的事 业,放弃在孟楼来到纪洪。十几年来,大多

30、数时间都是他自己 买菜、做饭,照顾孩子。丈夫在做饭上天生一个笨人,除了下 面条、蒸米饭,别的什么也做不好。他常常对称呼他林老板的 人说:你们都叫我林老板,却不晓得我妻子在单位工作,我在 家忙做饭哩。日久天长,集市上有个卖馍的小贩也摸到了老林 的底细,每天下午跑到农技站吆喝卖馍,非要等到老林出来买 了他的几个馍后才肯罢休。 20XX 年,丈夫狠心离我而去。如今,想起老伴,心 里纵有千万个忏悔也无济于事,难以挽回。但对于工作和事业, 我无愧于心,无怨无悔。几十年来,我始终坚信:一名共产党 第 17 页 员,时刻关心群众,帮助群众,让他们早日走上富裕路,过上 小康生活,才是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真正体现。正是这种 信念,时常激励着我心甘情愿地把全部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自己 热爱的农技推广工作中。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虽然我已人过中年,但在人生的道 路上,我愿意品尝一个共产党员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乐趣与 欢畅。 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事务文书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