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湾区志愿者资源开发与社会化管理模式的研究.docx

上传人:韩长文 文档编号:519929 上传时间:2018-11-19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8.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卢湾区志愿者资源开发与社会化管理模式的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卢湾区志愿者资源开发与社会化管理模式的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卢湾区志愿者资源开发与社会化管理模式的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卢湾区志愿者资源开发与社会化管理模式的研究.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卢湾区志愿者资源开发与社会化管理模式的研究 特征码 LSFWIwkCJyhSVanSGFHR 卢湾区志愿者资源开发与社会化管理模式的研究 内容摘要 本课题在分析国内外志愿服务的相关历史、理论、和运作模式 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卢湾区青年志愿工作的资源开发与管理 问题。课题组通过问卷调查、焦点组访谈和电话访谈等方式, 调查了卢湾区青年志愿者工作的现状,以第一手的实证数据结 合国内外的先进经验,利用 SWOT 分析等工具,探讨了卢湾区发 展青年志愿工作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课题组重点从政 府层面、共青团层面和社会层面就未来志愿工作的服务内容、 资源运作方式、运作载体、归口管理等提出了

2、具有操作性的对 策和行动计划。 关键词 青年志愿服务 SWOT 分析 社会资源开发 第 2 页 一、问题的提出 志愿服务精神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城市文明程度以及经济发展水 平的重要指标。近年来,随着上海城市变迁脚步的加快,青年 志愿者的身影越来越多地活跃在各类大型国际活动、企业、医 院、学校和社区里,成为对外展示和经济发展的重要窗口和推 动力量。20XX 年,世博会即将在上海召开,如何有效地开发社 会资源,共同促进青年志愿工作,不仅能更进一步发挥青年志 愿者的积极性,促进世博的前期准备工作,还将直接为整个上 海城市精神的铸造与提升做出贡献。 近年来,卢湾区在先后开展有关青年志愿者工作的网络管理机制

3、、 社会化运作机制和评估机制等常效性机制研究的基础上,正逐步 探索志愿者资源开发和社会化管理在实践中的操作途径,并分 析如何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来对青年志愿工作的政府指导模式、 方法和途径进行创新与改革。 本课题即在这一背景下开展,希望通过系统的理论梳理,结合 来自卢湾的第一手实证调查数据,为上海市的青年志愿者工作 和相关指导思想提出更具新颖性和创见性的对策建议。故本次 调研的重点,一是回顾与梳理国内外有关青年志愿服务的前沿 理论、运作模式和社会资源开发、管理的可行方案;二是了解 卢湾区现有青年志愿资源的现状与分布;三是分析目前在本区 青年志愿服务中发挥作用的组织机制、资源开发与整合;四是 借鉴“

4、第三部门理论”和国际经验进行青年志愿服务机制创新 第 3 页 的探索。 二、相关理论基础 志愿服务活动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十五世纪以后西方的宗教和 慈善活动,但相关理论的兴起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才出 现,发展到今天内涵已大大拓展,成为社会学、行政学、心理 学和公共领域研究中的热点问题。 (一)志愿者与志愿组织概念的界定 对志愿组织通常的界定是:一种非政府、非营利的、合法的社 会公益性组织。社会是由个人、家庭和社会组织这三种成分构 成的。社会组织可以分为“政府组织”和“非政府组织” ,而非 政府组织又分为“营利组织”与“非营利组织” 。所谓“非营利 组织” ,是指处于政府与企业之间的社会组织,

5、志愿组织即属于 此类。 志愿者(Volunteer)是指那些具有志愿精神,能够主动承担社 会责任而不关心报酬的人,或者说是不为报酬而主动承担社会 责任的人。虽然使用志愿者的组织可能需要支付志愿者的支出, 而且一些志愿者最终也可能获得与同类就业者不相上下的收入, 但是志愿服务的目的不是为了报酬。 (二)志愿服务领域的相关理论 第三部门理论是志愿服务领域最重要、也是最为引人注目的理 论。它主要回答了三个问题:即志愿者组织为什么要以第三部 第 4 页 门的形式出现?各种社会力量为什么愿意投入志愿组织建设、 他们的动机是什么?以及如何处理志愿组织与政府、市场的关 系? 1、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理论 该理

6、论是由美国经济学家 Burton Weisbrod 于 1974 年提出的, 其核心可以概括为,志愿组织是一种提供公共物品的私营机构。 显然,该理论建构在三个前提之上,其一,社会需要公共物品; 其二,市场无法提供公共物品;其三,政府也无能力提供全部 的公共物品。 在政府失灵的情况下,第三部门(志愿组织)应运而生,它们的 作用是拾遗补缺,为具有不同需求的人们提供心仪的物品。 Weisbrod 的理论说明市场、政府和志愿组织这三种机制都有存 在的必要,它们中间的关系是互补关系。 2供给(动机)理论 对建立志愿组织动机的解释有很多种。归纳起来大概有三类: 一类是以非营利活动牟取个人和团体私利(金钱、

7、地位、荣誉、 权利)等;第二类动机带有利他主义色彩,但也期望获得某种 回报,包括精神上的快慰;第三类动机是纯粹利他主义的。 显然,对于中国社会来说,在解释志愿服务的出现时需要更多 地从组织使命角度去考虑,因为青年志愿者的发起与萌芽带有 明显的共青团组织色彩,很难从个人的角度去分析其动机。 3、志愿失灵理论与相互依赖模式 第 5 页 志愿部门作为公共服务提供者同样存在缺陷,也就是所谓的 “志愿失灵”(voluntary failure)。其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以下 方面:一是资源供给不足,非营利活动所需的开支,与它所能 募集到的资源之间存在一个巨大的缺口;二是特殊主义,志愿 组织的服务对象往往是社会中的特殊人群,可能无法覆盖所有 处于需要状态的亚群体;三是家长式作风,控制着慈善资源的 人往往根据自己的偏好,来决定提供什么样的服务,而忽略了 社会需求;四是业余主义,志愿组织往往由于资金的限制,无 法提供足够的报酬来吸引专业人员的加入。这些工作只好由有 爱心的业余人员来做,从而影响服务的质量。 因而,Robert Wuthno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事务文书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