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公共事业与公共政策的调查报告.docx

上传人:小小飞 文档编号:519992 上传时间:2018-11-1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公共事业与公共政策的调查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农村公共事业与公共政策的调查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农村公共事业与公共政策的调查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公共事业与公共政策的调查报告.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农村公共事业与公共政策的调查报告 特征码 pVTMDoGPjVitbyIGtNMh 实习目的:通过对公共事业管理和公共政策学 的理论学习,要求把所学的知识理论联系实际,进一步了解现 在农村公共事业和公共政策发展问题。同时也提高自己的社会 实践能力。 实习内容:通过对农村一些现状的了解,对农村公共设施 的观察,以及对农村公共政策的了解,加上与一些农民和农村 基层干部的交谈及“农村公共事业与公共政策”问卷调查的填 写结果,综合以上,对现在农村公共事业和公共政策有了一些 基本的了解。 实习总结:本次实习共有两部分,分别对农民和农村基层 干部的问卷调查,调查各有四部分内容,经过调查总结,得

2、到 以下结论。 一:新农村政策与税费改革 农村建设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新农村也并不等同于 漂亮整齐的别墅农村或少数几个有质量的示范村庄。人们,特 别是领导干部,对“新农村”的正确理解是使建设新农村这项 任务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前提,一旦理解出现严重偏离,必将 第 2 页 在实施过程中给农村工作带来不可挽回的负面影响。我们的农 村经济还是相当脆弱的,农民尤其经不起折腾,而我们建设和 谐社会的任务如此紧迫,也已经浪费不起时间、花费不起代价 来瞎折腾了。改革需要冒险,需要超常规,但并非是急躁冒进。 我们必须谨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场革命而不是一场运 动,它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它的客观规律性决

3、定了它必须 经历一个较长的培育生长过程。因此,建设新农村应该是一个 中长期目标而非一个短期目标,是一场革命而非一场运动。 农村税费改革本是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政 策,是为农民谋求福利的,必然会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可是 当上级政策对自己不利时,作为政策执行者的下级政府,就会 违背上级的政策精神,使政策名存实亡,目标落空,从而损害 广大农民的利益。长此下去,这种危害是十分巨大的,政府在 政治上会失去信任,导致政治体系中公信力的丧失,政府在以 后的改革中将会不得不求助于强制性措施来继续改革,农村税 费改革的执行效果将因此而大打折扣。 农村税费改革的制度性缺陷还表现在其缺乏相关的配套性 改

4、革,农村税费问题的解决离不开相关问题的配套改革,如建 立包括金融、价格、收入、就业、教育、保险、保障等体制在 内的公正的城乡宏观政策环境、农村非农产业的发展和农村工 业化、以现代科技和规模经营为特征的农业现代化、改革户籍 第 3 页 制度、建立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制度、农村基层民主制度建设 等。农村税费改革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上述方面的问 题,没有相关的配套改革,对税费改革所产生的问题没有相应 的制度来解决,只能是出现问题之后,再去寻找解决方法,这 样的制度设计明显滞后,缺乏系统性,事实上增加了操作的难 度,这样势必影响政策执行的力度。 此外,随着改革的深入,农村税费体制规范,农民负担减

5、轻,农民对税费改革的关注会越来越少,将转移到自身的发展 问题上来。在缺乏相关政策制度配合协调的条件下,农村税费 改革的政度上也策执行力度有可能不断地降低,执行的效果也 会下降。 二:社会保障 现阶段,针对广大农村地区,以占国家总人口 70%左右的 农民为受众的社会保障体制尚未出现;有的只是以极少部分人 为保障对象的五保护制度,以及应对某些农村地区突发性事件 的防灾救险。 农村的防灾救险在大部分地区也还没有形成一套确定的制 度体系。若是遇到旱、涝、地震等其他突发性的自然灾害,政 府会临时地进行相应的政策性号召,并拨发一定数额的款项, 组织、派出相关的救援人员支援灾区,但是由于救灾款项的筹 集、发

6、放要经过若干环节,最终能否及时到达灾民手中、灾民 能获得多少分额还不能确定。因此,农村的防灾救险现在大都 第 4 页 只是消极被动地救治,却不能积极主动地去防治。 “ 养老保险是最重要的社会保障” ,而这一重要的社会保 障在农村地区丝毫没有受到重视。中国 14 亿老龄人口有 9000 万生活在农村地区,其中绝大多数人没有退休金或医疗保 障,依靠子女赡养这。 至于其他方面的社会福利,在农村地区也是难以享受的 到。比如医疗保障,近几年来,中国的医疗改革失败,几近 49%的 的人感觉“看不起病、吃不起药” ,这部分人虽然也有一些城市 地区的贫困人口,但由于农村地区总体经济的滞后,政府有没 有相关的医

7、疗补贴,大多数农村居民为求医治病而发愁。还有 教育福利,鉴于教育之于一个民族、国家发展进步的重要作用, 多数国家对本国教育的支持都不遗余力,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 可是我国对教育的投入相对来说比较少,广大农村地区的教育 资源更是匮乏得可怜:教师缺乏、工资待遇有差,校舍及相应 的教学设备不但落后,而且严重不足。我国 20 世纪 80 年代就 已经出台了基础义务教育的相关政策,可是在农村,小学、初 中阶段的基础教育从来没有取消过收缴学费,并且学费还一直 成直线上涨的趋势;再加上高中、大学的收费也涨得惊人,一 般的农村家庭很难承担得起子女的教育花费,因交不起学费而 退学的农村孩子很多,我的家乡也是,高

8、中之前的辍学率高达 60%。 农村社会保障面临的新挑战: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 ,广 第 5 页 大农村地区基本上还建立系统的社会保障,也即是在他们的身 份所在地农村,他们基本上是享受不到社会保障的。但是 这种情况,暂时于他们是没多大关系的,因为绝大多数农民工 一年中的绝大部分时间(除了一年一度的春节或是个别农忙时 节)是在城市生活的。于是,农民工的就业、医疗、工伤、子 女教育(部分农民工带子女进城务工)等各方面的保障就与城 市的社会保障体系有了密切的联系。但是由于户籍制度等制度 所归制的城乡二元对立,使得城市社会保障体系把与其密切相 连的农民工的社会保障排斥在外,以致农民工基本上无保可依、

9、无障可循,还成为城市土著居民所歧视的对象。 三:教育文化科技 通过调查,农村的教育科技主要有以下困难和不利因素: 教师缺乏培训,教学法仍是死记硬背; 教育财政匮乏和拖欠教师工资; 农村学校存在大量的危房和潜危房; 校点关闭增加上学困难,学校就宿条件差,辍学率高。 教育内容脱离农村实际,教育目标单一,难以满足劳动市 场上的多种需求。 教学条件简陋,教育设备缺乏。 农村缺乏教育文化与发展不利因素 : 农村缺少自助性的社区组织,缺乏为农户提供科技、教育 培训、福利服务机构。农村长期缺乏民众文化事业投入,书籍 第 6 页 报刊信息难以到达农村地区。 出版社的图书和资料多是高标准化、高科技化、大城市化,

10、 文字生硬拗口。 农民想要发家致富,但市场经济中处于不利地位。在政府 和外地来的投资项目前面,农民是被动的。 四:土地问题 农民又俗称“种地的” ,农村便是与土地有着天然的不可分 割的联系、靠天靠地吃饭的农民的聚居地。有了土地,农民便 有了工作岗位,生活也便有了一定的保障。 农民的土地,具体来说应分为两大部分,其一是宅基地, 再者是耕地。宅基地是农民的居住保障,有了一份宅基地,农 民便可以在此建造属于自己的房屋、院落,从而成立自己的家, 起居生活也有了一个安稳的所在。耕地是农民的经济,也是农 民工作的保障。农民朝起晚归,面朝黄土背朝天在自己的田地 里劳作,以获得日常生活所需。 但是近些年来,我

11、国被征地农民累计达 5000 万。随着工业 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加。据统计,全 国今后每年至少有 300 万农民被征用土地。 五:农村城镇化与公共设施 有些人认为鼓励农民进城应该坚持下去,而农民进城后的 城市化遗留问题是可以解决的,就如美国后来基本解决了贫民 窟式的城市化带来的问题。今天的中国根本不可能具有这样的 第 7 页 条件,城市化所带来的问题只能靠自己消化,无法向外转嫁。 而且,今天的中国拥有 9 亿农民,远远超出任何一个早发现代 化国家的农民数量。如此庞大的农民人口基数,加之城市就业 机会有限,城市接纳系统不完善,9 亿中国农民在短时期内从 农村迅速转移出去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因此,我国的城市化只能走城市建设与乡村建设并行的道 路。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建设乡村而不是破坏乡村,让农民能在 城市里不想呆或呆不下去的时候,愿意且能够顺利回到乡村, 并能得到一定的保障生活和发展生产的条件和机会,从而“力 避贫民窟式的城市化” ,为我们的现代化提供一个稳定器。光是 把劳动力转移出去从事非农产业的想法,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 村来说只是一种缘木求鱼的行为。如果最终留下的是一个凋敝 的农村,这肯定不是我们心目中的新农村景象,也不符合科学 发展观提出的全面、协调发展的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事务文书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