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大题提升三生命活动的调节.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5212648 上传时间:2020-02-23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458.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大题提升三生命活动的调节.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9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大题提升三生命活动的调节.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9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大题提升三生命活动的调节.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9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大题提升三生命活动的调节.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9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大题提升三生命活动的调节.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大题提升三生命活动的调节.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大题提升三生命活动的调节.pdf(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三、生命活动的调节 12018全国卷 为探究不同因素对尿量的影响,某同学用麻醉后的实验兔进行不 同的实验,实验内容如下: a记录实验兔的尿量( 单位:滴 / 分钟 ) 。 b耳缘静脉注射垂体提取液0.5 mL ,记录尿量。 c待尿量恢复后,耳缘静脉注射20% 葡萄糖溶液15 mL ,记录尿量。取尿液做尿糖定性 实验。 回答下列问题: (1) 该 同 学 发 现 , 与a相 比 , b 处 理 后 实 验 兔 尿 量 减 少 , 其 主 要 原 因 是 _ 。 (2)c处理后,肾小管腔内液体的渗透压会升高,实验兔的尿量会_。取尿液加 入斐林试剂做尿糖定性实验出现砖红色,说明尿液中含有_。 (3)

2、 若某实验兔出现腹泻、尿量减少现象, 导致尿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血浆渗透压升高, 刺激了存在于 _的渗透压感受器,从而引起尿量减少。 22018江苏卷 正常人体感染病毒会引起发热,发热过程分为体温上升期、高温持 续期和体温下降期。下图为体温上升期机体体温调节过程示意图,其中体温调定点是为调节 体温于恒定状态,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预设的一个温度值,正常生理状态下为37。请回 答下列问题: (1) 图中激素甲的名称是_,激素乙通过_的途径作用于甲状腺。 (2) 体温上升期,人体骨骼肌不随意的节律性收缩,即出现“寒战”,有助于体温 _。综合图解分析,体温上升期人体进行体温调节的方式有_。 (3) 高温持

3、续期,人体产热量_( 在“大于”、“小于”或“等于”中选择) 散热 量。此阶段人体有时会出现脱水现象,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加,肾小管和集合管_, 从而减少尿量。 (4)体温下降期,机体增加散热的途径有 _ 。 (5) 体温上升期,人体会出现心率加快、血压轻度升高等症状,易引发慢性心血管疾病 急性发作。请解释血压升高的可能原因: _ 。 32018河北衡水中学调考 为了研究神经干的兴奋传导和神经肌肉突触的兴奋传 递,将蛙的脑和脊髓损毁,然后剥制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如图所示。实验过程中需要经 常在标本上滴加任氏液( 成分见表 ) ,以保持标本活性。请回答下列问题: 成分含量 NaCl 6.5 KC

4、l 0.14 CaCl20.12 NaHCO30.2 NaH2PO40.01 葡萄糖2.0 (1) 任氏液中维持酸碱平衡的成分有_,其 Na /K 比与体液中 _的 Na /K 比接近。 (2) 任氏液中葡萄糖的主要作用是提供能量,若将其浓度提高到15% ,标本活性会显著 降低,主要是因为_。 (3) 反射弧五个组成部分中,该标本仍然发挥功能的部分有_。 (4) 神经肌肉突触易受化学因素影响,毒扁豆碱可使乙酰胆碱酶失去活性;肉毒杆菌 毒素可阻断乙酰胆碱释放;箭毒可与乙酰胆碱受体强力结合,却不能使阳离子通道开放。上 述物质中可导致肌肉松弛的有_。 42018安徽阜阳联考 在维持机体稳态中,消化系

5、统具有重要作用。人胃肠道的部 分神经支配示意图如右图。 (1) 图中兴奋在b 处的兴奋传递形式为_。 (2) 食物经胃肠道消化吸收,使血糖浓度增加,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 _,导致血 糖浓度降低,维持血糖稳定。 (3) 严重腹泻失水过多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位于_的渗透压感受器受刺激 产生兴奋,该兴奋一方面传至_,引起口渴感;另一方面可使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多, 从而促进 _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尿量减少,保持体内水分平衡。 (4) 过敏性胃肠炎是由于在过敏原的刺激下,_细胞产生大量抗体,该抗体与再 次侵入机体的同种过敏原结合,引起胃肠道过敏反应。 52018安徽芜湖期末 离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适

6、当刺激时,受刺激部位细胞膜 两侧会出现暂时性的电位变化,产生神经冲动。 图示该部位受刺激前后,膜两侧电位差的变 化。请回答下列问题: (1) 图中 a 线段表示 _电位; b 点膜电位为 _,此时 Na _( 内、外) 流。 (2)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_形式向前传导。 在离体神经纤维上_( 单向、 双 向) 传导,在动物体内,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是_( 单向、双向 ) 。 (3) 兴奋在突触的传递过程是:突触前神经元兴奋传至_,引起其中突触小泡与 突触前膜融合,释放递质到_,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导致突触后神经元 _。 (4) 神经冲动在突触的传递受很多药物的影响。某药物能阻断突触传递,如果

7、它对神经 递质的合成、 释放和降解 ( 或再摄取 ) 等都没有影响, 那么导致神经冲动不能传递的原因可能 是该药物影响了神经递质与_的结合。 62018广西桂林中学期末 乙酰胆碱是一种可引起受体膜产生动作电位的神经递 质,能特异性地作用于各类乙酰胆碱受体。当人体被银环蛇咬了后会引起机体出现一系列反 应。下图甲是银环蛇毒引发机体免疫效应的部分示意图,图乙是 银环蛇毒影响兴 奋传递的部分示意图。 请分析回答: (1) 图甲中细胞的名称是_,物质 A是_,细胞通过 _过程产 生细胞。 (2) 在图甲的细胞中,不能识别银环蛇毒的细胞代号是_( 填代号 ) , 物质 B与 银环蛇毒结合的部位是_。 (3

8、) 人被毒蛇咬伤后会产生恐惧感,同时体内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的含量也增加,使 机体出现上述变化的调节方式有_。 (4) 当兴奋传导到图乙处时,其膜内的电位是_。由图乙可知,银环蛇毒 影响兴奋传递的原因是银环蛇毒代替乙酰胆碱与_结合,阻碍兴奋的传递。 72018福建厦门联考 下图表示下丘脑参与人体体温、水盐和血平衡的部分调节过 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 某人全身突然被冰水浇湿,躯干、四肢的骨骼肌会产生战栗,此反应的神经中枢位 于_。 (2) 当细胞外液浓度上升时,可通过下丘脑促进垂体释放_激素,促进 _ 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 (3) 型糖尿病由胰岛B细胞损伤引起,患病率具有种族差异性,患

9、者血液中含有抗胰 岛 B 细胞的抗体和效应T 细胞。据此推测:型糖尿病是由_决定的、针对胰岛B 细胞的一种 _病( 免疫失调方面) ;胰岛B 细胞的损伤是机体通过_免疫导致 的。 82018河北定州中学调考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 射弧。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 在咳嗽的反射过程中,感受器感受刺激产生兴奋,兴奋沿传入神经传到突触小体, 导致其中 _的释放神经递质, 进而引起咳嗽反应。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递特点是具有 _。 (2) 已知乙酰胆碱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其受体的离子通道既允许Na 通过,也允许 K 通过。当突触前膜释放的乙酰胆碱作用于突触后膜受体时,突触后

10、膜两侧离子的移动情况 主要是 _。 (3) 受寒冷刺激时,下丘脑的_中枢兴奋,下丘脑分泌_激素,促进垂体 释放促甲状腺激素,使甲状腺增加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增加机体产热量,该过程体现 了甲状腺激素分泌的_调节。 (4) 为研究 Ca 2对神经冲动的产生及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是否必需,研究者将能迅速 结合 Ca 2的药物 BAPTA( 该药物不影响兴奋的产生和传递 ) 注入突触小体内,同时用适宜强度 的电刺激突触前神经元,若突触前膜电位无变化,而神经递质释放量减少,则说明 _ 。 9广州恒大击败迪拜阿赫利,继 2013 年之后再度夺得亚冠冠军,登上亚洲之巅在决赛 中足球运动员体内多种生理过程

11、发生了改变,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 足球比赛中,运动员大量出汗导致_上升,下丘脑分泌的_增多, _重吸收水分的能力增强。 (2) 守门员看到足球飞来后,迅速做出扑救的动作,这属于_反射,这一反射的 高级中枢位于_,该反射发生时兴奋在传入神经纤维上传导的方向是_( 填 “单向”或“双向” ) ,原因是_。 (3) 运动员运动过程中在_( 神经中枢 ) 的调控和 _( 调节方式 ) 的调节下, 使产热和散热平衡,从而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 102018吉林松原联考 如图表示下丘脑参与人体体温、水盐和血糖平衡的部分调节 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 中国药学家屠呦呦研制了新型抗疟疾药青蒿素,因而

12、获得2015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 学奖。 疟疾的病原体是疟原虫,这种疟原虫感染后会在人体内形成周期性繁殖,然后周期性 释放毒素, 毒素属于一种热源,可刺激了下丘脑中的_中枢, 使腺体 A分泌的激素增 加,从而使产热增加,体温升高。若某人体温24 小时保持38 度,这期间他体内的产热量 _( 大于 / 等于 / 小于 ) 散热量。 (2) 当我们大量喝水后,_( 结构 ) 减少抗利尿激素的生成和分泌,最终作用于靶 器官 _,从而 _( 促进 / 抑制 ) 对水分的重吸收。 (3) 饭后血糖浓度上升时,下丘脑中的葡萄糖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使胰岛 B 细胞 分泌活动增强,促进组织细胞_,从而使血

13、糖浓度下降,此过程属于_调节。 112018吉林长春联考 如图为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植物不同器官的作用关系。 (1) 由图可知,对生长素最敏感的器官是_,促进芽生长的最适生长素浓度是 _molL 1。 (2)B 点所对应的生长素的浓度对茎生长的效应是_。 (3) 某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索萘乙酸促进某植物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设计了以下三组: 组别A B C 浓度(molL 1) 10 12 10 9 10 6 根据上表可知: 该实验是在正式实验前先做的一个_。为进一步精确测定最 适浓度,还应该采取的措施是_。 (4) 水平放置的根,具有向地生长的现象。有人发现,在根生长弯曲部位的近地侧除有 较多的生长

14、素外,还有较多的乙烯。由此可知: 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是由_作用的结 果。 12世界青年乒乓球锦标赛的比赛过程中,运动员身体也在发生着各种变化。请分析回 答下列有关问题: (1) 随着比赛的进行运动员会出现体温升高的现象,此时毛细血管_,血流量 _,以增加散热。 (2) 比赛过程中运动员挥汗如雨,导致体内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并引起下丘脑相关中 枢的兴奋, 使得垂体释放的_激素增多, 以促进 _对水分的重吸收,从而维持 机体的水盐平衡。 (3) 随着比赛的进行,运动员体内能量被大量消耗,此时血糖浓度降低,引起_ 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增加,以促进 _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浓 度升高。

15、 (4) 在比赛过程中运动员的心跳加快,是_调节的结果;比赛结束时心跳并不立 即恢复到正常水平,原因之一是激素调节具有_的特点。 13 2018甘肃天水一中调考 如图表示人体某器官(X) 参与稳态调节的部分过程示意 图,其中AE表示相关激素,表示过程。请据图回答: (1) 图中 X器官是 _,E的名称是 _。 (2) 当受到寒冷刺激时, 血液中 B含量将增加, 增加到一定程度时, 机体通过 _( 填 图中序号 )过程保证了体内的B含量不至于过高。 (3) 以大白鼠的耗氧量为指标,补充完善相关实验设计思路,以验证激素B具有促进细 胞代谢的作用。 a将 _相同的大白鼠平均分成甲乙两组;实验前先测定

16、并记录耗氧量。 b每日用含甲状腺激素的饲料饲喂甲组鼠,用等量的普通饲料饲喂乙组鼠,饲养一段 时间。 c _ 。 142018黑龙江大庆实验中学期中图甲是银环蛇毒影响兴奋传递的示意图, 图乙是其引发机体免疫应答的示意图。 (1) 图甲中,正常情况下当兴奋传导到突触小体时,_被释放到突触间隙,从而 引起 _上的电位变化。当银环蛇毒进入突触间隙时,神经冲动传导受阻,原因 是_。 (2) 图乙中,细胞的名称是_,细胞的名称是_。中,分化程 度更高的是 _( 填序号 ) ,具有识别特异性的是_( 填序号 ) 。 (3) 图乙表明,人体免疫细胞清除 银环蛇毒的主要途径: 途径一: _细胞产生 _免疫活性物

17、质使其失去活性。 途径二: _细胞直接将其消灭。 152018江苏淮安联考 回答下列有关生长素的问题: (1) 某研究小组探究避光条件下生长素浓度对燕麦胚芽鞘生长的影响。胚芽鞘去顶静置 一段时间后, 将含有不同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块分别放置在不同的去顶胚芽鞘一侧,一段时间 后测量并记录弯曲角度( ) 。下图一为实验示意图。 如 果 其 中 两 组 实 验 的相 同 , 则 这 两 块 琼 脂 块 中 的 生 长 素 浓 度 _ ( 一定、不一定) 相同。 的范围为 _。 (2) 图二是生长素浓度与根、茎生长的关系曲线,图示字母中表示根的近地侧的是 _,茎的远地侧的是_。 (3) 有科学家认为根的向

18、地生长不仅与生长素有关,还与乙烯的作用有关。为了研究二 者的关系,有人做了这样的实验: 将某种开花植物的根尖放在含不同浓度生长素的培养液中, 并加入少量蔗糖作为能源物质。他发现在这些培养液中出现了乙烯,且生长素浓度越高,培 养液中乙烯的浓度也越高,根尖生长所受的抑制也越强。 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因变量是 _。 为使实验更严谨,还需将另一些等量的根尖放在_,作为对照组。 162018北京卷 癌症是当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研究人员利用与癌细胞 在某些方面具有相似性的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 进行了抗肿瘤的免疫学研究。 (1) 癌细胞具有无限_的特点。当体内出现癌细胞时, 可激发机体的_

19、系统发挥清除作用。 (2) 研究人员进行的系列实验如下: 免疫组小鼠:每周注射1 次含失去增殖活性的iPSC 悬液,连续4 周; 空白组小鼠:每周注射1 次不含失去增殖活性的iPSC 的缓冲液,连续4 周。 实验一: 取免疫组和空白组小鼠的血清分别与iPSC、DB7(一种癌细胞 )和 MEF(一种正常 体细胞 ) 混合,检测三种细胞与血清中抗体的结合率,结果见下表。 细胞 细胞与抗体的结合率(%) 血清 iPSC DB7 MEF 免疫组77 82 8 空白组10 8 9 比较表中iPSC 与两组小鼠血清作用的结果可知,免疫组的数值明显_空 白组的数值,说明iPSC刺激小鼠产生了特异性抗体。 表

20、中DB7 和 iPSC 与免疫组小鼠血清作用后的检测数据无明显差异,说明DB7 有 _。 综合表中全部数据,实验结果表明 _ 。 实验二:给免疫组和空白组小鼠皮下注射DB7 ,一周后皮下形成肿瘤。随后空白组小鼠 肿瘤体积逐渐增大,免疫组小鼠肿瘤体积逐渐缩小。由此推测:iPSC 还能刺激机体产生特 异性抗肿瘤的 _免疫。 (3) 研究人员另取小鼠进行实验,验证了上述推测。下图为实验组的实验过程及结果示 意图。请在下图中选择A或 B填入处,从CF中选择字母填入处。 (4) 该系列研究潜在的应用前景是iPSC 可以用于 _。 三、生命活动的调节 1(1) 垂体提取液中含有抗利尿激素,促进了肾小管和集

21、合管重吸收水(2) 增加葡 萄糖(3) 下丘脑 解析: (1)b处理是耳缘静脉注射垂体提取液0.5 mL ,因为垂体提取液中含有抗利尿激 素,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从而导致b 处理后实验兔尿量减少。(2)c处理 是待尿量恢复后,静脉注射20% 葡萄糖溶液15mL ,会使血糖浓度高于正常水平,过多的葡萄 糖会随尿液排出体外,导致肾小管腔内液体的渗透压升高,使得尿量增加; 取尿液加入斐林 试剂做尿糖定性实验出现砖红色,说明尿液中含有葡萄糖。(3) 若某实验兔出现腹泻、尿量 减少现象, 导致尿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血浆渗透压升高,刺激了存在于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 器,从而引起尿量减少。 2(1

22、)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体液运输(2) 上升到已上调的体温调定点( 上升到 38.5 )神经调节,体液调节(3) 等于重吸收水的能力增强( 重吸收水量增加) (4) 汗腺分泌增加,皮肤血管舒张(5) 心脏血液输出量增加,外周血管收缩 解析: (1) 图中激素甲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乙表示垂体细胞分泌的促甲状腺激 素,其中促甲状腺激素通过体液运输的途径作用于甲状腺,促进甲状腺的发育和甲状腺激素 的分泌。 (2) 体温上升期,人体骨骼肌收缩有助于体温上升到已上调的体温调定点;体温上 升期人体进行体温调节的方式有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3) 高温持续期,即人体温度维持相 对稳定, 人体产热量与散热

23、量相等;此阶段人体有时会出现脱水现象,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 可以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进而减少尿量。(4) 体温下降期,机体增加散热 的途径有皮肤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和通过汗腺分泌增加来增加散热量。(5) 体温上升期, 由于心脏血液输出量增加,外周血管收缩,导致人体出现心率加快、血压轻度升高等症状, 因此易引发慢性心血管疾病急性发作。 3(1)NaHCO3和 NaH2PO4组织液(2) 细胞失水(3) 传出神经、效应器(4) 肉毒杆菌 毒素、箭毒 解析: (1) 分析表格中的成分可知,NaHCO3、NaH2PO4是弱酸强碱盐,能够维持pH的相对 平衡; 组织液是神经肌肉细胞生活的内环

24、境,任氏液模拟的是神经细胞生活的组织液,因 此 Na /K比与体液中组织液的 Na /K比接近。 (2) 任氏液中葡萄糖浓度如果过高,渗透压 升高, 神经肌肉细胞会通过渗透作用失水,神经肌肉细胞活力下降,甚至失去活性,因 此标本活性会显著降低。(3) 制取的标本包括坐骨神经和腓肠肌,没有感受器、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因此该标本发挥功能的部分只有传出神经和效应器。(4) 兴奋在突触处的传导过 程:轴突末端兴奋,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引起突 触后膜对离子的透性发生改变,突触后膜电位发生变化,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或抑制,而且神 经递质一经发挥作用就会被分解、灭活; 如果

25、毒扁豆碱可使乙酰胆碱酶失去活性,则乙酰胆 碱会持续作用于突触后膜,突触后膜持续兴奋,肌肉会持续收缩;肉毒杆菌毒素可阻断乙酰 胆碱释放, 突触前膜不能释放乙酰胆碱,突触后膜不能兴奋,肌肉会松弛; 箭毒可与乙酰胆 碱受体强力结合,乙酰胆碱失去与受体结合的机会也不能发挥作用,突触后膜不能兴奋,肌 肉会松弛。 4 (1) 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2) 胰岛素 (3) 下丘脑大脑皮层肾小管(4) 浆 解析: (1) 图中 b 处结构为突触结构,兴奋传递形式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2) 胰岛素是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人体中血糖浓度增加, 会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 降低血糖。 (3) 严重腹泻失水过

26、多时,机体失水过多,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位于下丘脑的 渗透压感受器受刺激产生兴奋,该兴奋一方面传至大脑皮层的感觉中枢产生口渴感;另一方 面可使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多,从而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尿量减少, 保持体 内水分平衡。 (4) 在体液免疫过程中,抗体是由浆细胞分泌的。 5(1) 静息0mV 内(2) 电信号 ( 神经冲动 ) 双向单向 (3) 轴突末端突触间隙兴奋或抑制(4) 突触后膜上特异性受体 解析: (1) 由图可知, a 线段表示神经纤维受刺激之前的膜电位,为静息电位;静息时 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Na 内流,其膜电位变为外 负内正,在b

27、 点时,膜两侧的电位差为0mV 。(2)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神经冲动( 电信号 ) 形 式向前传导,在离体神经纤维上以局部电流的方式双向传导。由于动物体内存在突触结构, 而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所以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是 单向的。 (3) 兴奋在突触的传递过程是:突触前神经元兴奋传至轴突末端,引起其中突触小 泡与突触前膜融合,释放递质到突触间隙,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导致突触后神经元 兴奋或抑制。 (4) 因为药物对神经递质的合成、释放和降解等都没有影响,所以药物导致神 经冲动不能传递的原因是该药物影响了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特异性受体的结合。 6(1) 吞噬细

28、胞淋巴因子增殖分化(2) 内环境(3) 神经体液调节(4) 正 电位乙酰胆碱受体 解析: (1) 是吞噬细胞, 物质 A是淋巴因子。 细胞通过增殖分化过程产生细胞。 (2) 图甲中,是吞噬细胞、是T 淋巴细胞、是B淋巴细胞、是记忆B细胞、是浆 细胞,只有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物质B 是抗体,其与银环蛇毒 ( 抗原 ) 的结合发生 在内环境中。 (3) 人被毒蛇咬伤后,产生恐惧感,感觉的产生需要神经系统的参与,而甲状 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参与属于体液调节,因此使机体出现上述变化的调节方式是神经体液调 节。 (4) 兴奋时,膜电位为外负内正;由图乙可知银环蛇毒影响兴奋传递的原因是蛇毒 能代替乙酰胆碱与乙

29、酰胆碱受体的结合,进而阻碍兴奋传递到突触后膜。 7(1) 下丘脑(2) 抗利尿肾小管 (3) 遗传 ( 基因 ) 自身免疫体液免疫和细胞( 特异性 ) 解析: (1) 某人全身突然被冰水浇湿,躯干、四肢的骨骼肌会产生战栗,相当于进入寒 冷环境中,此反应的神经中枢就是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2) 如果渗透压升高,则抗利 尿激素分泌增加, 抗利尿激素是下丘脑分泌并经垂体释放的,其作用是可以促进肾小管和集 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 (3) 型糖尿病由胰岛B细胞损伤引起,患病率具有种族差异性,说 明型糖尿病是由遗传决定的;患者血液中含有抗胰岛B细胞的抗体和效应T 细胞,说明患 者自身免疫功能过强,引起自

30、身免疫病; 其中抗体参与体液免疫,效应 T 细胞参与细胞免疫, 则胰岛 B细胞的损伤是机体通过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导致的。 8(1) 突触小泡单向性(2)Na 内流 (3) 体温调节促甲状腺激素释放( 或 TRH) 分级 (4)Ca 2不影响突触前神经元产生神经冲动,但对于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是必需的 解析: (1) 在咳嗽的反射过程中,感受器感受刺激产生兴奋,兴奋沿传入神经传到突触 小体, 导致其中突触小泡的释放神经递质,进而引起咳嗽反应。因为兴奋在突触部位传递是 单向性,所以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递特点是具有单向性。(2) 乙酰胆碱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 质,当乙酰胆碱作用于突触后膜受体时,突触后膜

31、产生动作电位,此时膜对钠离子的通透性 增大,钠离子内流。(3) 受寒冷刺激时,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兴奋,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 激素释放 (或 TRH)激素,促进垂体释放促甲状腺激素,使甲状腺增加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 泌,增加机体产热量,该过程体现了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4) 将结合Ca 2的药物 BAPTA( 该药物不影响兴奋的产生和传递) 注入突触小体内,同时用适宜强度的电刺激突触前 神经元, 若突触前膜电位无变化,而神经递质释放量减少,则说明 Ca 2不影响突触前神经元 产生神经冲动,但对于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是必需的。 9(1) 细胞外液渗透压抗利尿激素肾小管、集合管 (2) 条件大

32、脑皮层单向兴奋只能由反射弧的感受器经神经中枢传向效应器 (3) 下丘脑 ( 体温调节中枢 )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解析: (1) 大量出汗后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上升,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多,导致 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增强。(2) 守门员做出扑救的动作,是后天学习获得的,因此 属于条件反射, 该反射的高级中枢位于大脑皮层;该反射发生时, 兴奋在传入神经纤维上传 导的方向是单向的,原因是兴奋只能由反射弧的感受器经神经中枢传向效应器。(3) 体温调 节中枢在下丘脑,运动过程中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调节下,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 10(1) 体温调节等于(2) 下丘脑肾小管和集合管抑制(3) 加

33、速摄取、利用和 储存葡萄糖神经体液 解析: (1) 毒素属于一种热源,可刺激下丘脑中的体温调节中枢,使甲状腺激素和肾上 腺素分泌增加,提高细胞的代谢水平,增加产热量,体温升高。若某人体温24 小时保持38 度,这期间他体内的产热量等于散热量。(2) 当我们大量喝水后,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下降, 下丘脑合成并分泌抗利尿激素减少,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弱。大量水分随着尿 排出,细胞外液的渗透压恢复正常。(3) 饭后血糖浓度上升时,下丘脑中的葡萄糖感受器接 受刺激产生兴奋,使胰岛 B 细胞分泌活动增强,胰岛素分泌增多,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 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浓度下降,此过程属于神经体

34、液调节。 11(1) 根10 8 (2) 对生长无影响( 既不促进也不抑制) (3) 预实验降低浓度梯度并增加实验组别 (4) 多种激素 ( 相互协调、共同调节) 解析: (1) 由图可知,对生长素最敏感的器官是根,促进芽生长的最适生长素浓度是10 8molL1。(2) 据图分析, B点所对应的生长素的浓度对茎生长的效应是既不促进生长也不 抑制生长。 (3) 探索萘乙酸 ( 生长素类似物) 促进某植物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的实验中,在正 式实验前需要进行预实验。根据题表分析, 降低浓度梯度并增加实验组别,可以进一步精确 测定最适浓度。(4) 水平放置的根,具有向地生长的现象。在根生长弯曲部位的近地

35、侧除有 较多的生长素外,还有较多的乙烯,说明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是由多种激素的相互协调、共 同调节作用的结果。 12(1) 舒张增大(2) 抗利尿肾小管和集合管(3) 胰岛 A 肝糖原(4) 神经体 液作用时间长 解析: (1) 随着比赛的进行,运动员会出现体温升高的现象,此时毛细血管舒张,血流 量增大,以增加散热。(2) 比赛过程中运动员挥汗如雨,导致体内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并 引起下丘脑相关中枢的兴奋,使得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多,以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 分的重吸收, 从而维持机体的水盐平衡。(3) 随着比赛的进行,运动员体内能量被大量消耗, 此时血糖浓度降低,引起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

36、及肾上腺分泌的肾上腺素增加,以促进 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浓度升高。(4) 在比赛过程中运动员的 心跳加快, 是神经体液调节的结果;比赛结束时心跳并不立即恢复到正常水平,原因之一 是激素调节具有作用时间长的特点。 13(1) 下丘脑抗利尿激素(2) (3) 生理状态测定、记录并比较甲、乙组鼠 的耗氧量 解析: (1) 由图可知E 能够提高肾脏对水分的重吸收,则E 是抗利尿激素,X 器官是下 丘脑; A表示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B表示甲状腺激素,C表示肾上腺素, D表示胰岛细 胞分泌的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表示促进作用,表示抑制作用。(2) 当血液中甲状 腺激素含量过高时

37、,机体通过反馈调节会抑制垂体和下丘脑的分泌活动,保证了体内的甲状 腺激素含量不至于过高。(3) 该实验的目的是验证激素B(甲状腺激素 ) 具有促进细胞代谢的 作用, 实验思路为: a. 将生理状态相同的大白鼠平均分成甲乙两组;实验前先测定并记录耗 氧量。 b. 每日用含甲状腺激素的饲料饲喂甲组鼠,用等量的普通饲料饲喂乙组鼠,饲养一段 时间。 c. 测定、记录并比较甲、乙组鼠的耗氧量。 14(1) 神经递质突触后膜其占据了乙酰胆碱受体的位点,阻止了乙酰胆碱与受体 的结合, 突触后膜不能产生兴奋(2) 吞噬细胞T 淋巴细胞(3) 浆抗体吞 噬 解析: (1) 图甲中, 正常情况下当兴奋传导到突触小

38、体时,神经递质被释放到突触间隙, 从而引起突触后膜上的电位变化;当银环蛇毒进入突触间隙后,占据了乙酰胆碱受体 的位点, 阻止了乙酰胆碱与受体的结合,突触后膜不能产生兴奋,从而导致神经冲动传导受 阻。 (2) 图乙中,细胞的名称是吞噬细胞,能处理和呈递抗原;的名称是T 淋巴细胞, 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过程产生细胞记忆细胞和浆细胞,浆细胞分化程度更高; 中,具有特异性识别的是B淋巴细胞和记忆细胞。(3)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 人体的免疫细胞清除银环蛇毒的主要途径有B 淋巴细胞分裂增殖产生浆细胞,浆细胞 分泌抗体与毒素结合使其失活;或者被吞噬细胞直接消灭。 15(1) 不一定90 0(2)B C

39、 (3) 生长素浓度乙烯浓度、 根尖的 生长长度含等量蔗糖和蒸馏水但不含生长素的培养液中 解析: (1) 由于生长素具有两重性,在最适生长素浓度的两侧,存在两个促进作用相 同的生长素浓度, 因此在两组实验中若 相同,则琼脂块中含有生长素的浓度不一定相同。 由于琼脂块中生长素向下运输,促进去顶胚芽鞘向右侧弯曲生长, 的范围为90 0。(2) 生长素对根的近地侧表现为抑制作用,对根的远地侧和茎的近地侧及远地侧都表 现为促进作用, 但促进程度不同,茎的近地侧促进程度大于远地侧。从图中看出,生长单位 长度所需时间B点最长,表示根的近地侧,则A表示根的远地侧,C表示茎的远地侧,D表 示茎的近地侧。 (3

40、) 根据题意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生长素浓度,因变量是乙烯浓度及 根尖的生长长度。 为使实验更严谨,还需将另一些等量的根尖放在含等量蔗糖和蒸馏水但 不含生长素的培养液中,作为对照组。 16(1) 分裂 / 增殖免疫 (2) 实验一: 高于 可以与抗iPSC的抗体结合的抗原 抗 iPSC 的抗体可以与DB7上的抗原特异性结合,而不能与MEF上的抗原结合/iPSC 与 DB7有共同的抗原,说明与MEF无共同的抗原 实验二:细胞 (3) FDCB (4) 预防和治疗癌症 解析: (1) 癌细胞具有无限增殖的特点;机体的免疫系统能监控和清除体内衰老、死亡 或损伤的细胞以及癌细胞。 (2) 实验一:免疫

41、组小鼠注射含失去增殖活性的iPSC悬液;刺激该组小鼠的特异性免疫, 小鼠的血清中产生了能与iPSC 特异性结合的抗体; 比较表中iPSC与两组小鼠血清作用的 结果可知,免疫组的数值明显高于空白组的数值。表中DB7和 iPSC 与免疫组小鼠血清作 用后的检测数据无明显差异,说明DB7有可以与抗iPSC 的抗体结合的抗原;实验结果表 明抗 iPSC的抗体可以与DB7上的抗原特异性结合,而不能与 MEF上的抗原结合 /iPSC 与 DB7 有共同的抗原,说明其与MEF无共同的抗原。 实验二:给免疫组和空白组小鼠皮下注射DB7 ,一周后皮下形成肿瘤。随后空白组小鼠 肿瘤体积逐渐增大,免疫组小鼠肿瘤体积逐渐缩小。由此推测:免疫组中iPSC 还能刺激机 体产生特异性抗肿瘤的细胞免疫。 (3) 因为 DB7有与 iPSC 相似的抗原, 小鼠用 DB7处理,小鼠用失去增殖活性的iPSC 处理,小鼠产生肿瘤,小鼠产生特异性抗体,在四周后提取小鼠的T细胞,注射到 小鼠体内, 从而小鼠体内有与肿瘤细胞结合的效应T细胞, 与肿瘤细胞接触,使其裂解 死亡,肿瘤逐渐缩小。 (4) 该系列研究潜在的应用前景是iPSC 可以用于预防和治疗癌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