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期末检测卷浙科版必修2.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5233660 上传时间:2020-02-28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182.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期末检测卷浙科版必修2.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中生物期末检测卷浙科版必修2.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中生物期末检测卷浙科版必修2.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中生物期末检测卷浙科版必修2.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中生物期末检测卷浙科版必修2.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期末检测卷浙科版必修2.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期末检测卷浙科版必修2.pdf(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1 第一章 孟德尔定律 ( 时间: 60 分钟分数: 100 分) 一、选择题 ( 共 20 小题,每小题3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 个选项中,只有1 项符合 题目要求 ) 1假设某植物种群非常大,可以随机交配,没有迁入和迁出,基因不产生突变。抗病基因R 对感病基因r 为完全显性。现种群中感病植株rr 占 1/9 ,抗病植株RR和 Rr 各占 4/9 ,抗 病植株可以正常开花和结实,而感病植株在开花前全部死亡。则子一代中感病植株占 ( ) 。 A1/9 B1/16 C4/81 D1/8 答案B 解析根据提干信息:感病植株在开花前全部死亡,可知亲代参与交配的全为抗病植株,且 RR和

2、Rr 各占 1/2 ,由此计算得出R的基因频率为3/4 ,r 的基因频率为1/4 ,直接应用遗传平 衡定律计算得子一代中感病植株(rr)占: (1/4) 21/16 。 2鸟类的性别决定为ZW型。某种鸟类的眼色受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a 和 B、b)控制。 甲、 乙是两个纯合品种,均为红色眼。 根据下列杂交结果,推测杂交1的亲本基因型是( ) 。 A甲为 AAbb,乙为 aaBB B甲为 aaZ BZB,乙为 AAZbW C甲为 AAZ bZb,乙为 aaZB W D甲为 AAZ bW ,乙为 aaZBZB 答案B 解析根据杂交组合2 中后代的表现型与性别相联系,可知控制该性状的基因在Z 染

3、色体上, 可知 A 项错误;杂交组合1 中后代雌雄表现型相同,且都与亲本不同,可见子代雌雄个体应 是同时含A和 B才表现为褐色眼,则甲的基因型为aaZ BZB,乙的基因型为 AAZ bW ,因此后代褐 色眼的基因型为AaZ BZb 和 AaZ BW ,由此可知反交的杂交组合 2 中亲本基因型为aaZ BW和 AAZbZb, 后代雌性的基因型为Aa Z bW(红色眼 ) 、雄性的基因型为 Aa Z BZb( 褐色眼 ) ,这个结果符合杂交 2 的子代表现,说明最初推测正确,即杂交1 的亲本基因型为AaZ BZb 和 AaZ BW ,B项正确。 3 已知小麦无芒 (A) 与有芒 (a) 为一对相对

4、性状, 用适宜的诱变方式处理花药可导致基因突变。 为了确定基因A是否突变为基因a,有人设计了以下4 个杂交组合,杂交前对每个组合中 2 父本的花药进行诱变处理,然后与未经处理的母本进行杂交。若要通过对杂交子一代表现 型的分析来确定该基因是否发生突变,则最佳的杂交组合是( ) 。 A无芒有芒 ( AA aa) B无芒有芒 ( Aaaa) C无芒无芒 ( AaAa) D无芒无芒 ( AA Aa) 答案A 解析由于显性基因对隐性基因有显性作用,如果A 基因发生突变而变为a 基因,这时无芒 的纯合子父本AA产生含 a的配子, 当遇 a 的雌配子时, 形成受精卵aa,将来发育的植株表现 出隐性性状,所以

5、最佳的杂交组合为父本为显性纯合子,母本为隐性纯合子。 4小麦粒色受不连锁的三对基因A/a 、B/b、C/c 控制。 A、B和 C决定红色,每个基因对粒色 增加效应相同且具叠加性,a、b 和 c 决定白色。将粒色最浅和最深的植株杂交得到F1。Fl 的自交后代中,与基因型为Aabbcc 的个体表现型相同的概率是( ) 。 A1/64 B6/64 C15/64 D20/64 答案B 解析由题可知粒色最深的植株基因型为AABBCC(6 显) ,颜色最浅的植株基因型为aabbcc(0 显) ,此外,小麦粒色还存在5 显、 4 显、 3 显、 2 显、 1 显等情况。 AABBCC 与 aabbcc 杂交

6、得 到F1(AaBbCc) , F1自交后代中与Aabbcc(1显 ) 表现相同的有Aabbcc(1/2 1/4 1/4) 、 aaBbcc(1/4 1/2 1/4) 、aabbCc(1/41/4 1/2) ,合计6/64 。 5下图为某种单基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系谱图( 深色代表的个体是该遗传病患者,其余 为表现型正常个体) 。近亲结婚时该遗传病发病率较高,假定图中第代的两个个体婚配 生出一个患该遗传病子代的概率是1/48 ,那么,得出此概率值需要的限定条件是( ) 。 A 2 和 4必须是纯合子 B 1、 1 和 4必须是纯合子 C 2、 3、 2 和 3 必须是杂合子 D 4、 5、

7、1 和 2 必须是杂合子 答案B 3 解析该遗传病为常染色体隐性,无论I 2 和 I 4 是否纯合,2、 3、 4、 5 的基因型均为Aa,A 项错误。若1、 1 纯合,则2 为 1/2Aa 、 1 为 1/4Aa; 3 为 2/3Aa ,若 4 纯合,则 2 为 2/3 1/2 1/3Aa;故的两个个体婚配,子代患 病的概率是1/4 1/3 1/4 1/48 ,与题意相符, B项正确。若2 和 3 一定是杂合子, 则无论 1 和 4 是同时 AA 或同时 Aa 或一个是AA另一个是Aa,后代患病概率都不可能是 1/48 ,C项错误。的两个个体婚配,子代患病概率与5 的基因型无关;若的两个个体

8、 都是杂合子,则子代患病的概率是1/4 , D项错误。 6玉米糯性与非糯性、甜粒与非甜粒为两对相对性状。一般情况下用纯合非糯非甜粒与糯性 甜粒两种亲本进行杂交时,F1表现为非糯非甜粒,F2有 4 种表现型,其数量比为933 1。若重复该杂交实验时,偶然发现一个杂交组合,其F1仍表现为非糯非甜粒,但某一 F1植株自交,产生的F2只有非糯非甜粒和糯性甜粒2 种表现型。对这一杂交结果的解释, 理论上最合理的是 ( ) 。 A发生了染色体易位 B染色体组数目整倍增加 C基因中碱基对发生了替换 D基因中碱基对发生了增减 答案A 解析具有两对 ( 或更多对 ) 相对性状的亲本进行杂交,在F1产生配子时,在

9、等位基因分离的 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表现为自由组合。如果两对( 或更多对 ) 非等位基因位于 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就不会表现出自由组合。从题目可知,发生突变的植株不能进行基因的自 由组合,原因最可能是发生染色体易位,使原来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 色体上了。 7在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如果细菌体内的DNA和蛋白质分别含有 31P和32S,噬菌体中的 DNA和蛋白质分别含有 32P和35S,噬菌体 DNA在细菌体内复制了三次,那么从细菌体内释 放出的子代噬菌体中含有 32P 的噬菌体和含有35S 的噬菌体分别占子代噬菌体总数为 ( ) 。 A1/4 和 0 B3/4 和 0

10、 C1/4 和 1 D3/4 和 1 答案A 8一个运动员通过训练发展了肌肉力量,但是并不能遗传给下一代,这是由于( ) 。 A肌细胞不携带遗传信息 B肌细胞发生了基因突变 C配子没有携带全套遗传信息 4 DDNA碱基序列不受锻炼影响 答案 D 解析考查学生对基因与性状、遗传与变异等知识的理解。 9观察到的某生物(2n6)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如图所示。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 。 A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有一对染色体没有相互分离 B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有一对染色单体没有相互分离 C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有一条染色体多复制一次 D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有一条染色体多复制一次 答案A 解析此图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

11、移向每一极的染色体数目各 为 4 条,而正常情况下移向每一极的染色体数目为各3 条,说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染色体 比实际多了一条,只能说明有一对同源染色体没有分开;若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有一对染色单 体没有相互分离,则移向两极的染色体数目分别为2 条、4 条;若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有一条染 色体多复制一次,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则有一条染色体含有3 条染色单体,减数第二次分裂后 期移向两极的染色体数目分别为3 条、 4 条;减数第二次分裂前不进行染色体复制。 10双脱氧核苷酸常用于DNA测序,其结构与脱氧核苷酸相似,能参与DNA 的合成,且遵循 碱基互补配对原则。DNA 合成时, 在 DNA 聚合酶作用下,

12、若连接上的是双脱氧核苷酸,子 链延伸终止;若连接上的是脱氧核苷酸,子链延伸继续。在人工合成体系中,有适量的 GTACATACATC的单链模板、胸腺嘧啶双脱氧核苷酸和4 种脱氧核苷酸,则以该链为模板合 成出的不同长度的子链最多有( ) 。 A2 种B3 种 C4 种D5 种 答案D 解析根据题意,胸腺嘧啶双脱氧核苷酸也可和单链模板上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进行配对。 在该模板上共有4 个腺嘌呤脱氧核苷酸,这样,可能有0 个、 1 个、 2 个、 3 个、 4 个的胸腺 嘧啶双脱氧核苷酸与模板上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进行配对,所以总共有5 种不同长度的子链。 11西班牙长耳狗耳聋性状由一对基因控制。育种学家

13、在正常狗的杂交中发现下列情况:母 狗 A与公狗 C交配产生的全是正常狗,母狗B与公狗 C交配生出了一些耳聋狗。据此推测 不合理的是 ( ) 。 A该耳聋性状是隐性性状 B公狗 C是耳聋基因的携带者 C母狗 A和 B的基因型不相同 D为降低耳聋基因频率应淘汰母狗A 答案D 5 解析正常狗杂交生出了一些耳聋狗,该耳聋性状是隐性性状,公狗C是耳聋基因的携带者, 母狗 A 是纯合体,母狗B 是杂合体,二者基因型不相同。为降低耳聋基因频率应淘汰杂合体 的母狗 B。 12下列有关生物变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有丝分裂间期由于某种原因使DNA复制中途停止,导致一条染色体上的DNA分子缺少若干 基因,这属

14、于基因突变 B单倍体育种时,培育单倍体幼苗所用的花药应取自于被确定为父本的植株 C单倍体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 D在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化方面,低温与秋水仙素诱导的原理相似 答案D 13下图为细胞内染色体状态示意图。这种染色体状态表示已发生( ) 。 A染色体易位 B基因重组 C染色体倒位 D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换 答案B 解析据图可看出,此现象发生在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即交叉互换,属于基 因重组。 14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基因的自发突变率虽然很低,但对进化非常重要 B不同基因型的个体对环境的适应性可相同,也可不同 C环境发生变化时,种群的基因频率可能改变,也

15、可能不变 D同一群落中的种群相互影响,因此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群落 答案D 解析基因突变率虽然低,却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生物的表现型 是基因型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基因型不同,表现型相同,对环境的适应性相同,也可能 表现型不同,对环境的适应性也不同;环境发生的变化如果影响到某些基因型,由于环境的 选择作用,就会使种群的基因频率改变;如果环境发生的变化不影响种群中各基因型的适应 性,也可能不起选择作用,使基因频率不变;种群内个体之间才有基因交流,所以生物进化 的基本单位是种群而非群落。 15 蜗牛的有条纹 (A) 对无条纹 (a) 为显性。在一个地区的蜗牛种群内,有条纹 (AA

16、) 个体占 55% , 无条纹个体占15% ,若蜗牛间进行自由交配得到Fl,则 A 基因的频率和F1中 Aa 基因型的 6 频率分别是 ( ) 。 A30%,21% B30%,42% C70%,21% D70%,42% 答案D 解析亲本中 AA占 55% ,aa 占 15% ,所以 Aa 占 30% ,自由交配,用哈温定律算,得到A基因 频率 70% ,a 基因频率 30% ,F1中 Aa的基因型频率为42% 。 16科学家用人工合成的染色体片段,成功替代了酵母菌的第6 号和第 9 号染色体的部分片 段,得到的重组酵母菌能存活,未见明显异常。下列关于该重组酵母菌的叙述,错误的是 ( ) 。 A

17、还可能发生变异 B表现型仍受环境的影响 C增加了酵母菌的遗传多样性 D改变了酵母菌的进化方向 答案D 解析变异为选择提供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17油菜物种甲(2n 20) 与乙 (2n 16) 通过人工授粉杂交,获得的幼胚经离体培养形成幼苗 丙,用秋水仙素处理丙的顶芽形成幼苗丁,待丁开花后自交获得后代戊若干。下列叙述正 确的是 ( ) 。 A秋水仙素通过促进着丝点分裂,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B幼苗丁细胞分裂后期,可观察到36 或 72 条染色体 C丙到丁发生的染色体变化,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D形成戊的过程未经过地理隔离,因而戊不是新物种 答案B 解析秋水仙素通过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18、使染色体加倍,故A错误。丙的染色体数为18 条, 用秋水仙素处理顶芽形成幼苗丁,并不是所有细胞的染色体都能加倍,故B 正确。丙到丁发 生的染色体变化属于染色体变异,并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 向,故 C错误。地理隔离并非新物种形成的必经途径,故D错误。 18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过程中均可产生的变异是( ) 。 DNA复制时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导致基因突变 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自由组合,导致基因重组 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变换一部分片段,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 着丝粒分裂后形成的两条染色体不能移向两极,导致染色体数目变异 AB CD 7 答案C 解析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可能

19、发生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但不可能发生基因重组,而在减 数分裂过程中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畸变都可能发生。 19下列实例与所用的原理中,正确的是( ) 。 A小黑麦染色体结构变异 B无籽西瓜生长素促进果实发育 C青霉菌高产菌株基因突变 D无籽番茄多倍体育种 答案C 解析A 、B选项中小黑麦和无籽西瓜的培育原理多倍体育种中的染色体数目变异;无籽番茄 的培育是根据生长素能促进子房壁发育成果实的原理。 20“Msp1 ”蛋白是一类与溶液中有毒镉离子有很强结合能力的蛋白质;超磁细菌是一类在 外磁场作用下能做定向运动的细菌。某超磁细菌细胞膜上不含“Msp1 ”蛋白,另一细菌细 胞膜上含有“ Msp

20、1”蛋白,但不是超磁细菌,如何利用这两种细菌培育出具有“Msp1 ” 蛋白的超磁细菌?下列选项中最不可能采用的技术或方法是( ) 。 A基因工程B细胞融合 C杂交育种D诱变育种 答案C 解析细菌不能进行有性杂交。 二、非选择题( 本题共 4 个小题,共40 分) 21 (10 分) 下图一是某高等动物的细胞分裂示意图( 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2n4 条) ,三个 细胞均来自同一个体,如图二是细胞分裂过程染色体组数目变化的数学模型,请据图回答。 (1) 丙细胞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名称是_,甲、乙、丙三个细胞中,处于减数分裂过程的 是_,具有同源染色体的是_,细胞内染色体数量最多的是_。 (2) 图二数

21、学模型中, bc 段形成的原因是_, bc 段可以表示图一中_ 细胞的染色体组数目变化。 8 (3)m所代表的数值是_。 答案(1) 精细胞甲、丙甲、乙乙 (2) 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乙(3)2 解析(1) 由甲图细胞质均等分裂可判断该动物为雄性动物。甲图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图, 细胞内有两对同源染色体;乙图为有丝分裂后期图,细胞内有四对同源染色体;丙图为减数 第二次分裂后期图,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名称是精细胞。 (2)bc段形成的原因是由于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bc 段可以表示图一中乙细胞的 染色体组数目变化。 (3) 由于图二是细胞分裂过程染色体组数目变化的数学模型,体细胞内有

22、两个染色体组,而m 是相对值,因此其代表的数值为2。 22 (10 分) 在一个常规饲养的实验小鼠封闭种群中,偶然发现几只小鼠在出生第二周后开始脱毛, 以后终生保持无毛状态。为了解该性状的遗传方式,研究者设置了6 组小鼠交配组合,统计 相同时间段内繁殖结果如下。 组合编号 交配组合 产仔次数6 6 17 4 6 6 子代小鼠 总数 ( 只) 脱毛9 20 29 11 0 0 有毛12 27 110 0 13 40 注:纯合脱毛,纯合脱毛,纯合有毛,纯合有毛,杂合,杂合。 (1) 己知、组子代中脱毛、有毛性状均不存在性别差异,说明相关基因位于_染色 体上。 (2) 组的繁殖结果表明脱毛、有毛性状

23、是由_基因控制的,相关基因的遗传符合 _定律。 (3) 组的繁殖结果说明,小鼠表现出脱毛性状不是_影响的结果。 (4) 在封闭小种群中,偶然出现的基因突变属于_。此种群中同时出现几只脱毛小 鼠的条件是 _。 (5) 测序结果表明:突变基因序列模板链中的1 个 G 突变为A,推测密码子发生的变化是 _ ( 填选项前的符号) 。 A由 GGA 变为 AGA B由 CGA变为 GGA C由 AGA变为 UGA D由 CGA变为 UGA 答案(1) 常 (2) 一对等位孟德尔分离 (3) 环境因素 9 (4) 自发 ( 或自然 ) 突变突变基因的频率足够高 (5)D 解析(1) 据“脱毛、 有毛性状不

24、存在性别差异”可知,该性状与性别无关,位于常染色体上。 (2) 据组的繁殖结果可得有毛脱毛3.8 ,接近一对相对性状的性状分离比31, 可得出, 该性状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 (3) 据组的繁殖结果,亲本都是脱毛纯合子,后代全部都是脱毛,说明该性状是由基因控制 的,而不是环境因素影响的结果。 (4) 自然突变和人工诱变;同时出现几只脱毛小鼠说明突变基因的频率高。 (5) 基因序列模板链中的1个 G突变为 A,则密码子改变为由C变为 U,只有 D选项符合题意。 23 (10 分) 人类遗传病调查中发现两个家系中都有甲遗传病( 基因为H、h) 和乙遗传病 ( 基因 为 T

25、、t) 患者, 系谱图如下。 以往研究表明在正常人群中Hh基因型频率为10 4。请回答下 列问题 ( 所有概率用分数表示) : (1) 甲病的遗传方式为_,乙病最可能的遗传方式为_。 (2) 若3无乙病致病基因,请继续分析。 2的基因型为 _; 5 的基因型为 _。 如果 5与6结婚,则所生男孩同时患两种遗传病的概率为_。 如果 7与8再生育一个女儿,则女儿患甲病的概率为_。 如果 5与 h 基因携带者结婚并生育一个表现型正常的儿子,则儿子携带h 基因的概率为 _。 答案(1)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伴 X隐性遗传 (2) HhX TXt HHX TY或 HhXTY 1/36 1/600003/5

26、解析(1) 根据系谱图中正常的1和2的后代中有一个女患者为2, 说明甲病为常染色体隐 性遗传。正常的3和4的后代中有一个患者9,说明乙病为隐性遗传病,图中的4 个乙病 患者都为男性,且其母亲都正常,所以乙病最有可能的遗传方式为伴X隐性遗传。 (2) 2患甲病,所以可以推出1和2有关于甲病的基因型为Hh,3无乙致病基因,所以 乙病确定为伴X 隐性遗传。根据交叉遗传的特点,1的致病基因是由其母2遗传的,所以 2有关于乙病的基因型为X TXt 。综合以上内容, 2的基因型为HhX TXt 。关于5的基因型, 根 据系谱可以看出,1和2有关于甲病的基因型为Hh ,这样,5有关于甲病的基因型为HH 或

27、Hh。而5不患乙病,所以有关于乙病的基因型为X TY。所以 5的基因型为HHX TY或 HhXTY。 10 6的基因型为H_X TX, 5的基因型为H_X TY。如果 5和6结婚, 后代患甲病, 则5和6 的与甲病有关的基因型应为2/3Hh 和 2/3Hh,这样后代患甲病的概率为2/3 2/3 1/4 1/9 。 如果后代患乙病,则 5和6的与乙病有关的基因型应为X TY 和 1/2XTXt ,所生的男孩患乙病 的概率为1/2 1/2 1/4 。综合以上内容, 所生男孩同时患两种病的概率为1/9 1/4 1/36 。 7的基因型可能为1/3HH 或 2/3Hh。根据题意在正常人群中Hh的基因型

28、频率为10 4,此值 就是8基因型为Hh的概率。所以,女儿患甲病的概率2/3 10 41/4 1/60000 。 5的基因型为1/3HH 或 2/3Hh( 只涉及甲病 ) ,与之婚配的是携带者,基因型为Hh 。两者的 后代中表现型正常的概率为12/3 1/4 5/6 。而出现携带者Hh 的概率为1/3 1/2 2/3 1/2 1/2 。这样儿子携带h 基因的概率为 (1/2)/(5/6)3/5 。 24 (10 分) 分析有关进化的资料,回答问题。 . 图1 显示4 层埋藏着化石的岩石,W是离地表最近的岩层。最早期的化石埋藏在图中的 _层岩石中,这些化石是下列_( 填字母,从下列选项中选取)

29、的证据。 A蜗牛和鱼出现竞争B鱼捕食蜗牛 C蜗牛由鱼进化而成D鱼和蜗牛的进化 . 科学家们从各种证据得出生物进化的历程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 由水生到陆生。 图 2 是生物进化历程简图。 (1) 根据上述规律在下列横线上填写与图中数字对应的动物类群。 动物类群:两栖动物、鱼类、鸟类、爬行动物。 _;_。 (2) 物种从2000 年前到现在, 是否发生了进化,判断的依据主要是调查其_是 否发生了变化。 (3)下表为 100 年前在河流的两岸,物种W两个种群的基因型种类和个体数。 基因型种群甲 ( 个) 种群乙 ( 个) DDFF 20 196 DdFF 22 168 ddFF 4 36 DDFf 20 0 DdFf 12 0 11 ddFf 3 0 DDff 9 0 Ddff 8 0 ddff 2 0 种群甲和种群乙相比较,遗传多样性程度高的是种群_,请利用表中的数据陈述判断 依据 _。 (4) 现代进化理论认为,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是_、_、 _。 答案.ZD .(1) 鸟类两栖动物 (2) 种群基因频率 (3) 甲甲的基因型种类多 (4) 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