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文档】中考历史解题技巧指导.pdf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5305836 上传时间:2020-04-08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95.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优质文档】中考历史解题技巧指导.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优质文档】中考历史解题技巧指导.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优质文档】中考历史解题技巧指导.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优质文档】中考历史解题技巧指导.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优质文档】中考历史解题技巧指导.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优质文档】中考历史解题技巧指导.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优质文档】中考历史解题技巧指导.pdf(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 2015 中考历史解题技巧指导 一、选择题备考方法: 1、认真审题,是做好选择题的关键,一定要做到“三看三思”。 (1)题干要三看:一看时间、空间,界定答题范围。二看否定、肯定,确定 答题方向。三看关键词语,明确内涵外延。 (2)被选项要三思:认真思考每一个被选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是否与题 干有必然的逻辑联系。 例 1:2009 年 12 月 1 日,欧盟宪法正式生效。从此以后,世界上将有一个可以 代表整个欧盟说话的人。下列对欧洲联盟的叙述,错误的是() A增强了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力量 B有利于世界多极化的发展 C有利于协调欧盟国家之间的关系 D提高了欧洲国家在国际上的

2、地位 例 2:斯大林曾经说过:“这次行动按其计划的周密、规模的宏达和行动的技巧 来说,在战争史上还从来没有过类似的先例。”它“迫使希特勒德国在两个战场 上同时作战”。斯大林所说的“这次行动”最直接的后果是() A斯大林格勒战役取得胜利 B法国光复 C意大利投降 D攻克柏林 2、选择题解答常用方法 (1)筛选法:根据审题,搞清题目的基本要求,根据基本要求,把四个选项 一一过滤,直到找到正确的选项为止。 例:新中国成立后, 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下列事件 中,既巩固了政权,又促进了经济发展,为国家工业化创造了条件的是() A和平解放西藏 B土地改革 C抗美援朝 D 制定宪法

3、(2)排除法:在不能确定正确选项或对考查的知识模糊不清的情况下,可以 用此法逐一排除不正确的,缩小选择范围,从而确定正确选项。 例:下列选项能够体现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党创新精神的是()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过程中的赎买政策 “一国两制”构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 A B C D (3)重点突破法:在审题中确定关键词后,如果对关键词相关的史实了解清 楚,那么可不用逐一考虑各选项,而是直接确定正确选项。 例: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逐步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 放区内地的对外开放格局。 l988 年设立的海南省属于这一格局中的() A经济特区 B沿海开放城市

4、 C沿海经济开放区 D 内地 (4)猜测法:如果对各选项认识不清,无法确定正确选项的情况下,可用猜 测法,猜测时有以下规律: 一般情况下, 选项如超出课本知识范围或超出课标范 围,则为错误;同时也可凭知识经验选择。 3、根据掌握的相关历史理论和规律来解答 在常用方法的基础上, 学生可以根据平时常掌握的相关历史理论和规律及经验等 来解答。例如,主观原因为主,客观原因为辅;经济原因为主,政治、文化、军 事等原因次之;深层次原因为主、浅层次原因为次;生产力原因是根源; 例 1:1932年,中国第一次参加在美国举行的第十届奥运会,仅派出刘长春一名 运动员,从刘长春一个人孤零零参加奥运会比赛,到中国举到

5、2008 年奥运会, 发生这一巨大变化的根本原因() A人民生活改善 C. 交通运输发展 C对外交往增多 D.综合国力增强 例 2:公元 l500 年以后,世界逐步由分散走向整体。如今,世界已形成了“地 球村”的局面。在这一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 A殖民主义扩张 B资产阶级思想 C区域性经济组织的广泛建立 D 科学技术的进步 二、非选择题备考方法: (一)材料解析题 1、一读:解题的基础 (1)阅读的内容 在阅读材料的时候,首先要精读,即“抓两头、看中间”。 “两头”指开始的第一句和最后一句,开头第一句往往是材料的中心意思, 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 有时中心意思也在材料行文的中间。最后一句,

6、是材料的出处, 可以帮助我们获 得时间、作者的观点等有效信息。 同时要注意材料所涉及的细节问题,不能忽视 材料的标题、 注释、出处等内容。这些说明性文字往往能提供材料的时间、国别、 背景、作者及其身份等信息, 给考生某种暗示和引导, 是考生琢磨材料的重要因 素,应该给予重视,千万不能漏读。 (2). 阅读的顺序 该怎么读“材料阅读题”?从实践中看,应当先浏览问题,再阅读材料,带 着问题有意识地去阅读材料,特别是找出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如时间、地点、人 物、观点、事件、引文出处等)这样的阅读顺序目标性强,能够提高做题效率 2、二想 ( 找):解题的关键 读的同时,也是想的过程、找的过程,要边读边想

7、边找,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找材料与设问的相关点 先在设问部分找出关键词, 然后带着关键词再去材料中找相应的关键词或句。通 过对关键词的分析,结合相关的知识信息,对号入座,对问思答。 (2)找材料与教材的相关点 “材料在书外, 答案在书内”。这就需要我们把材料中的重要信息与教材的史实、 观点相联系, 确认材料与教材的哪单元、 哪课内容相关联, 这样便将材料与教材 连在一起了,解析的大方向便明确了。 (3)找材料与材料之间的联系 找出材料题的中心, 然后围绕这个中心, 确认材料涉及的内容或对课本知识进行 迁移,便找到了解题的突破口。 3、三答:解题的落脚点 (1)问什么答什么。紧扣题意、论

8、从史出。做到观点和材料的统一,对号 作答,坚持“问什么答什么” ,不要脱离材料,随意发挥,答非所问。 (2)答题内容要准确,特别养成良好的答题习惯。 (3)注意语言简明扼要、条理清楚、书写工整。 (4 答题要规范。应该做到”三化” :段落化、层次化(序号化) 、要点化。 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 材料解析题对回答的要求是贵精不贵多 。注意设问的分值, 分值大的,回答要详 尽些;分值小的,回答要简洁些。如有字数要求,要慎重处理,一定要满足字数 方面的要求。 (二)图表判读题 1、重视对历史地图、历史插图、表格等的复习训练,教会学生如何看图识表, 要有意识引导学生通过对比书中人物及事件图片加强记忆,要有

9、意识训练学生 对类比性的习题制作表格,对历史线索脉络类问题采用流程图等形式进行梳理, 培养他们整理分析把握信息的能力。 2、判读地图时,应首先把握地图中的关键地名,其次查看图例和地图名称,最 后联想学习的相关内容。 判读人物或事件图时,应首先依据题干推导可能 的人物或事件图内容, 其次依据平时练习时对人物或事件图关键信息点的掌握进 行判断,最后结合所学进行验证。判读图表时,要首先关注图表的表头或 坐标轴内容,然后关注图表内的具体数据, 最后再联系所学内容或题干进行分析。 (三)综合活动题 1、要能够结合史实分析当前的热点问题。 2、要能够联系所学过的活动课程,有机结合历史学习的内容回答问题。

10、3、要能够结合题目要求,发挥合理的想象,在活动中解决问题。 (四)思辨性历史试题解答方法 思辨性试题是初中历史命题中常见的一种题型,其目的在于考查学生运用已 有知识对观点辨明是非, 并进行分析说理的能力。 这种题型能很好地考查学生的 基础知识、认知水平、辨别是非能力、辩证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 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辨析题根据题肢的多少又可 分为单一型和复合型的两种。 一、单一型辨析题 单一型辨析题是指题干所展现的观点要么是正确的,要么是错误的。在解答这 类辨析题时, 要先判断观点是否正确,然后分析其原因。因此,解答观点单一型 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 辨析题的方

11、法概括起来就是:一判断,二分析。 【例】 “环境污染是工业革命带给人类的又一个重要礼物”你同意这种观点吗? 为什么? 【解析】类似这样的题目,在作答时首先应该“辨”,辨即判断,要判断出正误, 明确自己的观点,第二步就是进行“析” ,即进行分析,这是答案的主要部分, 就是对自己所持的观点进行分析,如果同意此观点, 要说明理由, 如果是反对或 认为观点错误,则要说明理由、分析错误的原因,并要指出避免、改正该错误的 方法。第三是“结”,结即总结,在有些试题的答案中可以与分析部分重合或省 略。 【参考答案】 我同意此观点 ,因为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和工厂的大批建立,所释放的废气、 废 水、废渣等造成严重

12、污染, 使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遭到破坏,环境问题成为 人类社会发展的新问题。 我们在发展工业经济的同时, 应该注意环境的保护, 走 可持续发展之路 二、复合型辨析题 复合型辨析题 是辨析题中 出现频率最高 的, 也是考查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 的重要题型之一。这类试题大部分是以材料的形式出现,题目形式上比较灵活, 如前半句正确后半句错误、前半句错误后半句正确、两部分都正确或都错误等, 可以较全面地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受出题者的青睐。 其特点是:题目所给的观点或材料可以细分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小要点,而 且往往各小点之间也存在着某种关系,因此,解答这一类辨析题时, 首先要分析 小要

13、点之间的关系,从总体上把握观点的正误,然后再对每一个小要点分别进 行分析,最后总结。 【例】 1992年是哥伦布航行到美洲500周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打算把哥伦布 开辟新航路的日期作为全球节日之一,但遭到美洲印第安人后裔强烈不满,他们 说: “你们庆祝的是我们的苦难” 。 针对此问题某校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展开了讨论,也形成了两种对立的观点: 观点一:认为应该纪念, 因为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 打破了世界的孤立封闭状态, 是功臣,应该纪念。 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 观点二:认为不应该纪念, 正是他的航行,带来了一场长达几个世纪的殖民侵略, 他是殖民侵略的头目。 请问:你持哪一种观点?请谈谈理由。 【解

14、析】此题是一道典型的材料辨析题,虽然不用判断其正误, 但是无论你持哪 种观点,都得对这两种观点进行分析。 持观点一的同学是从哥伦布航海的积极影 响进行分析, 而持观点二的同学只是从消极影响进行分析。严格的讲都是不完整 的。解答此题要把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这一航海事件放到整个历史发展中去进 行整体把握,分析此事件对历史发展的影响。到底是积极影响大于消极影响呢, 还是消极影响大于积极影响。 如果是前者那就应该纪念, 如果是后者就不应该纪 念。 【参考答案示例】 我同意观点一。虽然哥伦布的航行使一场持续数百年的殖民掠夺和殖民扩张由此 开始,但是他的航行也打破了世界孤立封闭的状态,使旧大陆与新大陆

15、连成了一 个整体,把世界各个地区联系在了一起,人类的活动范围扩大。 从历史发展角度 来讲,哥伦布的航行促进了历史的发展,因此应该纪念。(如同意观点二,可以 仿照上述示例作答,言之有理即可) 总而言之在解答思辨型试题时一般按照三个步骤进行,即表明态度,有力分析, 归纳总结。 第一,表明态度。就是在答题时首先要判断原观点是否正确,表明自己的立 场。 第二,有力的分析。即对于你所持的态度、观点,搜集出有力的证据和理由 来支撑。这是很关键的一步。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你的观点态度一定要符合历史发 展的规律,否则那就是在胡说。 第三,归纳总结。即在详细的分析之后,整理自己的观点,使自己的观点、 理由条理化、

16、鲜明化。 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 选择题主要题型与解题技巧 现在虽然是开卷考试,但我们还是要对历史知识有所熟悉,每一个知识点在脑海里要有 印象, 否则考试题一得到就翻书,这样很耽搁时间;并且还要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这样在 考试过程中才不会茫然,不但可以节约很多时间,而且准确率高。 一、地位:选择题一直是历史中考试题的主要题型,是中考命题专家着力研究、 力图充分挖掘其测试功能的一种题型。选择题总分已接近总分的一半, 成为决定 成败的关键。我们先了解一下命题特点。 二、中招命题的主要特点: 1)考查的内容覆盖面广, 题型更加丰富,材料型的比重不断增加,尤其是社会生 活部分的内容。 2)目的明确,每道选

17、择题都一个明确的中心, 或考查 历史概念 ,或考查历史事件 , 或考查 历史阶段特征 ; 3)答案具有客观性、唯一性、科学性。 4)试题设计思想由纯粹考知识到考同学们的分析理解能力 ; 5)呈现形式不断更新,大量引入包括图表、实物照片等新颖的、生活化的新情 景、新材料,一改过去的枯燥乏味的简单题干。 了解了命题特点,我们下面就来不同题型的选择题的解题方法,希望对同 学们有所帮助。 1、组合型选择题。 指将同一类的事件或现象按一定的关系进行组合的选择题,通常将题干中列出4 个或 4 个以上的历史事物, 并冠之以数字序号组成若干选项,然后将序号组合成 备选答案作为选项。组合型选择题主要有3 种形式

18、: 1)双序式。即试题有 2 个 正确的序号。 2)三序式 。即试题有三个正确的序号。3)不定式 。即试题正确的 序号不定。命题有以下可能:1)小切口型。 将同一历史时期或同一历史事件影 响下的知识进行归类组合,此类题的跨度不大,但分析深,角度广,考查分析理 解能力。 2)大跨度型。 将不同历史时期的同类知识进行归类,此类题分析程度 不深,但时间、空间跨度大,主要考查归纳和比较能力。下面我们举几个例子。 【例 1】罗斯福是美国历史上唯一连任四届总统的人。下列事件与他有关的是 ()起草独立宣言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实施全国工业复兴法参加雅尔塔会议 ABCD 【分析】本题属于 大跨度双序式组合型选

19、择题,时间跨度大(1776 年-1945 年) 。 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解题时可以用排除法 ,属于华盛顿,属于林肯。所以选C 【例 2】2008 年是我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周恩来诞辰 110周年,他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下列史实与周恩来有关的 包括()解决西安事变参加重庆谈判 组织徐州会战出席万隆会议 ABCD 【分析】 本题属于 大跨度型组合式选择题 , 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 因为本题的组合方式是 四选三组合 ,解题时可以 用排除法 ,项组织徐州会战是 在正面战场由李宗仁指挥的一次大会战。 【例 3】下列历史事件中, 与列强侵入北京城有关的

20、是() 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 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ABCD 【分析】本题属于不定式组合型选择题。1860 年,英法联军进入北京城,1900 年,八国联 军进入北京城。 【方法小结】解答组合型选择题 很多方法中 最常用、最有效的是选基法 +排除法, 即认真审读主题材料、 题干和备选项, 结合知识, 先选定一个绝对正确或绝对错 误的答案为基点, 再运用排除法, 将备选项中明显错误或明显正确的选项从备选 项中排除,以缩小范围。再对其余选项进行比较分析,确定正确选项。 2、人物型选择题。 即以人物的活动、评价为主要考查内容的选择题。主要从以下3 个方面: 1)考查人物的活

21、动。 2)考查人物的观点、思想、主张。 3)考查对人物的综合评价。 【例 1】电影(右图海报所示)歌颂了中国工人阶级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忘我 拼搏的精神。 被誉为“铁人”的是 () A雷锋B邓稼先C王进喜D焦裕禄 【分析】本题属于再现历史 人物活动 型的人物型选择题找关键信息 “铁人“二字。 【例 2 】同治十三年, 李鸿章 奏: “轮船电报之速,瞬息千里;军器机事之精, 功力百倍,炮弹所到,无坚不摧,水路关隘 i ,不足限制,又为数千年来未有 之有强敌。”为“应对”强敌“ 他主要的策略 是() A采取出卖国家方式求得和平C改革政治体制,确立民权。 B学习西方技术,以图自强D运筹外交谋略,“以

22、夷制夷” 【分析】本题属于考查 人物观点,思想主张 类人物型选择题。以材料为载体,要 归纳材料的核心思想 -认识到西方的先进与强大。 所以结合李鸿章作为洋务派 的代表的史实,故选B 【例 3】被一老兵称为“战争中的第一人,和平中的第一人,他的同胞心中的第 一人” ,引言中“第一人”是指() A华盛顿B克伦威尔C拿破仑D林肯 【分析】本题属于考查对历史人物评价的 人物型选择题。 【方法小结】 1)要准确记忆 历史上 重要人物的重大活动 。2)除准确记忆、区别 不同人物的观点主张外,还能对其分析比较 。3)要能初步运用历史知识,客观 地全面地对人物进行评价 。 3、否定型选择题 否定型选择题也叫

23、逆向选择题 。 此中题型在试题中有3 个备选项是符合历史事 实和历史逻辑关系的,要求将另一个不符合要求的选出来。主要特点是: 1)从题干结构上看 题干中有表达否定式的提示或限制词,如“不是”“不包括” “没有” “不正确”“错误的”“无关” “不符合”“不属于”“表述错误的”等。 2)从能力要求上看除考察历史学科的一般能力外,还突出考查同学的逆向思维 能力。有别于同学们的思维习惯,容易产生失误。 【例】 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陆续设置了一些 “特区”。从最初设置这些“特区” 的意图来看,下面四个选项中与其他三项明显不同的一项 是( A ) 【分析】本题是道 否定式选择题 ,难度较大,既考查学生的

24、空间思维能力,又考 查学生对不同类型城市的区别。从名称可知 A为澳门 B为深圳 C为汕头 D为厦门 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 从题干中的关键词语“特区”可以判断A 不是特区,而是特别行政区。 【方法小结】 解答否定型选择题, 审清题型、 题意是解答否定型选择题的必要前 提,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相结合灵活运用多种方法解题:1)直选法, 根据所学 知识, 直接确定不符合史实和逻辑关系的选项。 2)排除法 ,通过排除符合史实 和逻辑关系的选项,剩下的就是符合题意的选项。3)推理法, 若不能确定某个 选项时,可以先假设此选项正确, 然后再根据所学知识进行推理,分析其结论是 否符合史实和逻辑关系。 4、比较型选

25、择题 。 比较型选择题是将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历史事件、人物、历史现象进行比较分 析。在题干中一般有“相同点” “不同的”“共同”“相似” “区别”等提示语 . 【例 1】在欧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期间发表的代表性文献中,权利法案 与独 立宣言和人权宣言的最大区别 在于() A强调自由平等B限制君王权利C保护私有财产D宣告脱离殖民统治 【分析】本道题是关于不同点的比较型选择题,A、C 项是三者的共同点,D 项只符合独 立宣言的内容。 【例 2】郑成功和左宗棠都是中华民族的英雄,他们共同的贡献 是() A收复失地,维护国家主权B坚决同民族分离势力斗争 C促进两岸关系发展D抗击侵华日军,取得重大胜利 【

26、分析】本题属于相同点的比较型选择题,明朝的郑成功,收复了被荷兰侵占的台湾。清 朝的左宗棠,收复了被阿古柏侵占的新疆。根据两人的主要事迹可以确定正确答案为A 【方法小结】 通过类比,对历史事件、人物和历史现象作比较分析,找出其相同 点;通过对比较历史事件、人物和历史现象,确定其不同点,然后进行分析、归 纳、概括、比较。解题时主要采用排除法。 5、因果型选择题 因果型选择题即考查 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 的原因和结果 的选择题。此类题的 基本结构大致有 两中表现形式 :一是题干列出 了某一 历史结果 , 备选项 中列出 原 因,在试题中常出现的标志型词语有“原因是” “目的” “是为了”等;而在考察

27、原因时又多进行细化, 如考查 “根本原因 ” “直接原因 ” “历史原因 ” “主观原因” 等;另一种 是题干列出的是 历史原因 ,备选项 列出的是 结果,在试题中常出现的 标志性词语有“ 影响” “结果 ”等。 【例 1】 “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 阳。 ”说凤阳,道凤阳,改革 鼓点先敲响,三年跨了三大步 ,如今飞出金凤凰。 “导致凤阳花鼓词中安徽凤阳这一变化的原因是当地() A进行了土地改革B开展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C进行了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D推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分析】本题属于 由果索因式因果型 选择题,以民间歌谣为背景,生活气息很

28、浓。从 选项的设计看,跨度大,设计的知识面广。审题时要注意有效信息:凤阳、改革、三大步, 从而锁定答案D 【例 2】20 世纪 60 年代,为了保证自己的安全和国际地位,促进经济的发展, 应对苏、美两个大国而建立的地区性的经济集团是() A欧洲共同体B北大西洋公约组织C华沙条约组织D亚太经合组织 【分析】本题属于由因导果式因果型选择题,目的实为主观原因。B C 是军事 组织, D 是 1989 年亚洲。 【方法小结】 1)采取时间顺序的方法判断因果关系,越近越可能是原因。2) 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 运用基本理论的推理得出答案 6、概念型选择题 概念型选择题主要依据历史概念来命题,主要考查同学们

29、对历史概念的再认 再现和理解阐述能力 。考查形式主要有2 种:1)题干概念类, 即题干提供一个 概念,选项提供关于此概念的阐述,要求从中选出一个最符合题干概念的阐释。 在题干中出现的主要 标志性词语有“内容是” “标志是”“性质是”“特点是”准 确的理解是 “等。2)选项概念类 ,即题干提供现象的阐释,选项提供几个概念, 要求从中找出符合题干阐释的概念。 【例 1】日本生产的电子计算机,芯片来自美国,外壳来自印度,在新家皮和印 度尼亚组装,然后在日本印上“日本制造“的牌子,远销全球 这体现了() A世界多极化B文化多元化C经济全球化 D资源一体化 【分析】 本题属于 概念型选择题。题干提供了反

30、映现代化社会生产的国际化现象:所谓日本 制造,其实是很多国家的零件的组合。这是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的一种表现形式。 【例 2】1518 世纪是欧美主要国家 社会巨变的时代。这里的“ 社会巨变 ”是指 ()A人文主义取代神学主义B资本主义取代封建主义 C机器生产取代手工生产D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 【分析】本题属于概念型选择题。题干提供了一个概念“社会巨变”,要求选出其含义。A 是指思想文化运动。C 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变革。 【方法小结】 1)背景法 。历史概念都有客观存在的特定背景,根据历史时间和 空间,联系所学知识,直接选取答案。2)定性法: 就是对历史概念的性质、本 质等

31、属性上的界定。 凡是与概念性质不同的选项就淘汰。如题干提供的是政治制 度方面的概念,选项确是经济方面的就直接排除。3)定量法。 就是对概念的时 间、空间、适用范围等量度上的界定。即分析该概念在什么时间、空间内存在, 在什么范围内适用。 7、方法型选择题 方法型选择题是今年历史中考试卷中出现的一种新题型 。 该题型关注同学们的学 科研究能力和学科素养的生成,体现新课程的理念, 知识不再是考察的重心, 只 是一个载体 ,突出考查的是历史的学科方法。标志性词语主要有“研究”“讨论” “推测” “调查”等。 【例 1】17.北大一学子在狱中题诗:“痛殴卖国贼,火烧赵家楼。锄奸不惜死, 来把中国救。”充

32、分表达了被捕学生的爱国情怀。据此推测,该学生参与了 () A新文化运动B五四运动C红军长征D一二 ?九运动 【分析】 本题是推断式选择题,主要考查同学们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从题干可以提取三个 有效信息 -北大、卖国贼、赵家楼,从而推断出B 正确。 【例 2】小李找来权利法案 王位继承法两份材料,他是为研究哪个主题 准备的()A英国的君主立宪制B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的建立 C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D法兰西第一帝国的建立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同学们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可由权利法案定位在英国即可得出 正确答案。 【方法小结】 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 正确和分析作为载体和桥梁的题干知识的来 龙去脉;运用相关技术

33、手段,如识图读图、材料处理、计量、阅读和换算年代的 技巧等;从而利用试题本身提供的信息,发散思维。 8、 表述性选择题 表述性 选择题也称为 肯定型、一半型 选择题。其题干中常有“表 现在” “反映出”标志是” ”内容是“”性质是“”特点是“”准确表述“等提 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 示语,主要考查同学们对历史基础知识的识记和再认再现能力。 【例】美国罗斯福总统曾说, 产业复兴法是“美国国会制定的最重要、最具 深渊意义的立法”。美国实施该法的 目的是() A实现经济复苏B改变社会制度C增加就业机会 D国家干预经济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同学们的再认再现和理解能力。提示语是“主要目的”,结合背景分 析得

34、出正确答案为A 项。 B 项表述错误, C 项是新政措施,D 项是新政特点。 【方法小结】审题时抓住题干的提示语是解题关键,切莫张冠李戴。 9、材料型选择题 。 材料型选择题就是 以文献、图表等材料为载体 而设计出来的选择题。 试题选材广 泛,设置新情景、新问题,以考查学生运用基础知识和利用信息分析、解决实际 问题的能力。 从材料的类型分有: 文字型材料和图表型材料 。从材料在试题中的 位置来划分有: 一是题干上引入一些材料,根据材料创设新情景, 并根据材料设 置备选项; 二是以材料作为备选项 ,根据材料内容与题干要求对比进行选择。 【例 1】下图是 17701821 年英国农业和工业在国民总

35、收入中的比重示意图。 推动英国经济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新航路的开辟 B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C英国工业革命 D早期殖民掠夺 【分析】本试题主要考查同学们读图即 理解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稍有难度。 审题要抓关键, 如时间“17701821年” “英国农业工业”等,柱状图提供的有 效信息时“变动” -工业的比重超过农业。根据所学知识,可以确定是英国工 业革命时期。 因为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使大工厂制度建立起来, 所以 工业收入比重增加; 而手工业不断破产, 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 故农业比重下降。 【例 2】 下图是 20 世纪 30 年代英国人创作的漫画 三头怪兽, 其反映的是() A三国

36、协约的形成B法西斯同盟形成 C慕尼黑阴谋D诺曼底登陆 【分析】本题属于图片式材料选择题,以漫画为载体,主要考查学生从图片材料中提取信 息的能力。 从图中可以看出狮子脸部酷似希特勒,狮背上的头代表的是墨索里尼,狮尾的头 代表的是东条英机。 【例 3】下面的文字是我们常见于报纸上对国家伙伴关系的基本表述,这些表述 反映了() A美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 B经济全球化趋势加速发展 C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D世界多极化格局已经形成 【分析】 本题属于文字材料型选择题,以国与国间的关系内容为载体,主要考查学生从文字 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时“伙伴”“合作” 【例 4】下图式 1957年和

37、1960年农业生产情况对比表 项目1957 年1960 年下降 (%) 粮食(亿公斤)1950.5 1435 26.4 棉花(万担)3280 2126 35.2 油料(万担)7542 3405 54.9 生猪存栏数(万头)14590 8227 43.6 40% 24% 26% 31% 农业 工业 1770 年1821 年 中俄:面向21 世纪的平等与互信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中美:致力于建立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 日俄:创作性合作伙伴关系。 美日:全球性合作伙伴关系。 中日:和平与发展合作伙伴关系。 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 分析上表数据变化的情况,结合所学知识, 你认为中国农业生产发生重大变化的主要原

38、因 是 A抗美援朝战争对中国经济的影响B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影响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D “文化大革命”的影响 【分析】本题属于 表格式材料型 选择题, 审题时的 关键是横看项目变化, 纵看总 体趋势,由各项目下降, 结合表格标题中的时间可以判段B 项正确。 (抗美援朝战争在1950 年 6 月至 1953 年 7 月;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发在在1957 年到 1960 年这个时间段;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生于20 世纪 80 年代左右;“文化大革命”开始于1966 年。 【方法小结 】1)阅读材料 。认真阅读材料是做好材料性选择题的基础,在阅读 时要根据题意抓住关键词

39、语,提取有效信息,排除无效信息。2)联系教材及相 关历史知识进行知识迁移, 在读懂材料后, 要找准切入点, 将材料反映的内容同 相关知识进行有机结合,知识转化要准确、到位、客观。3)对材料来源、作者、 时间进行分析 , 根据材料来源及作者对材料反映的史实的态度,准确的做出判断。 10、排列型选择题 排列型选择题是在题干中有“先后顺序”“地理位置”和“逻辑关系”等字样和 多个数字项组合而成, 强调对历史知识时序性、 地域性和逻辑关系的考查, 即要 求将题干所列的空间、 时间、因果关系、对应关系等, 根据题意要求(时间先后、 地理位置、逻辑关系、对应关系等)排列其顺序。 【例 1】下列对新中国成立

40、以 来农村实行土地所有制 的时间排序正确的是() 全国土地改革完成,土地归农民个人所有人民公社化运动,强化了土地 集体所有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使土地在公有制基础上长期包给各户 农家使用农业合作化完成,土地归集体所有 ABCD 【分析】 本题属于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型选择题,审题时注意每个排列项相关的重大事件, 是土地改革( 1950.6)是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8)是新时期的农村改革(19781984) 是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年月,中共中央召开了第一次互助合作会议,讨论通 过了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 )至年底,完成了由农民个体所有制到社会 主义集体所有制的转变。 【例 2】下列与第

41、二次世界大战相关的历史事件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这 种内在联系的正确顺序应是()日军偷袭珍珠港诺曼底登陆 雅尔塔会议联合国家宣言签署苏联对日宣战德国投降 AB CD 【分析】 本题属于逻辑关系排列型选择题,解题的关键是按时间顺序和因果关系排列。日 军偷袭珍珠港是在1941 年 12 月;联合国家宣言签署时间1942 年 1 月;诺曼底登 陆是在反法西斯同盟形成后1944 年 6 月;雅尔塔会议是在法西斯陷入进退维谷、四面楚 歌的困境下,与1945 年 2 月在雅尔塔召开的;德国投降是在雅尔塔会议后苏军攻克柏林 1945 年 5 月 8 日; 1945 年 8 月 8 日苏联对日宣战 【方法小结】解答此类题的有效方法是首尾法+排除法, 即认定排在第一个和最 后一个得选项, 排除其中的一部分, 再运用排除法, 将备选项中明显错误或明显 正确的选项从备选项中排除, 以缩小范围。 最后对其余选项进行比较分析,确定 正确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