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教材教法培训的点滴体会.docx

上传人:randyorton 文档编号:531231 上传时间:2018-11-19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8.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化学教材教法培训的点滴体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初中化学教材教法培训的点滴体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化学教材教法培训的点滴体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化学教材教法培训的点滴体会.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初中化学教材教法培训的点滴体会 特征码 SDqNaNMynBEGzwwTHJWb 初中化学教材教法培训的点滴体会 我参加了县进修学校组织的学段教材教法过关集中培训,受益 匪浅,尤其是李小芳老师讲的自主、合作、探究课堂教学模式 结构,对我改进化学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有很大的启示。 下面,我将自己通过教学实践摸索出来的几点心得和大家做一 交流。 通过教学实践摸索,我认为要上好初中化学课程,在课堂教学 中应把握好以下几个环节: 一、学:即就是学生能够在教师精心设计的学案下学习,包括 教师的导学和学生的自主学习两方面。教师的导学要求教师必 须精心设计每一个学案,针对学生自学中可能出现的问

2、题精心 设计导学思路,引导学生一步步达到掌握知识、提高综合能力 的教学目的。同时,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导思过程 中应该充分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通过思考参与学习过程之中。 如:在学习分子性质时,为证明分子之间有间隙,我为学生安 排如下学习步骤和实验:1、取 50 毫升酒精和 50 毫升水混合, 让学生预测结果。2、实验观察到了什么现象,请记录结果。 第 2 页 3、展开讨论,进行小结。这样学生就进入了自主学习阶段。当 然,学生自主学习可以根据学习的内容采取不同的学习形式, 可以实验,可以讨论,还可以展开调查等等多种形式。但在学 生自学的同时,教师要根据教材的重点和难点鼓励学生提问。 二、

3、问:是指教师导学、导思的过程中创设的问题情景和学生 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的疑问。其中学生提出的问题是我们在第 三教学环节中讲授的重点。在这里,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提出 问题,这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的最好方法。有位学者曾 经这样说过:“学问,就是学习问问题,但是在学校中学习一 般是让学生学习回答别人已解决的问题。 ”这段话就要求我们教 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方面引导学生善于提问题,善于提有创 新意识的、高质量的问题;另一方面要把课堂上提问题的权力 给学生,让他们充分思考、大胆想象,即使学生提出的问题在 我们看来是不切合实际,不能理解,但我们也要大胆鼓励他们, 不要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和自尊心,教师可以

4、从方法、内容、手 段等方面加以引导,久而久之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 力就会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三、讲:即讲解,讲解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回答不了的问题 和提出的疑问。对于大多数即使没有明确答案但学生可以理解 的知识,在教学中可以不讲或一带而过。重点讲解学生按现有 知识和水平难以理解掌握的知识。 四、练:即就是对前面“学”的检验,是后面的“创”的基础。 第 3 页 通过针对性的练习,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 在你做练习时要精心设计一些开放的习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 维。如:让学生鉴别饱和食盐水和蒸馏水,至少写五种鉴别方 法。这道题目一看学生就会选用硝酸银溶液,可后面有五种方 法,这

5、样一下子就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 来,通过大胆的想象,就会有很多种答案。如:测导电性、加 硝酸银溶液、蒸发、浸泡新鲜蔬菜等等。通过开放性、多元化 的题目训练,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将会有很大的帮助。 五、创:即就是在所学的基础上有所创造、有所创新,具体表 现在开放性习题训练方面。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上,通过反复 的训练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这个环节是前面四 个环节教学的升华。莲山 所以这个创新能力的培养 通常在课后来实现,如:通过学生对化学实验的设计和操作、 通过学生对科学原理概念的探究性学习的开展和实验、通过学 生对有创新意识的问题的的讨论和研究等等来培养。因为这一

6、部分内容所化的时间较多,必须通过学生的课后作业,兴趣小 组来完成。如:蜡烛的燃烧探究实验。 上述教学环节是我在学习教材教法培训时的收获,可以看出这 几个环节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知识的规律。在这 五个环节中, “学、问”是学生掌握知识的关键,是“创、练” 的基础,问是学的开始,学是再问的基础,练是学和问的巩固, 创是学和问的升华。由于初中我们刚接触到化学,必须以基础 第 4 页 知识为主,适当兼顾创新教育,所以在前两个环节花了较多的 时间,但五个环节相辅相成,不能孤立存在于教学中,我们应 将它们灵活的结合成一个整体,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在教学 上我想一定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简评】刚刚参加工作,就有如此认识,很是难得。第五个环 节“创” ,觉得从“用”的角度概括比较合适,也和实际贴合。 最后一句“在教学上我想一定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意思就是说, 你还没有做,对么(没有做过怎么能说就一定会有效果)?一 线教师写最好写自己实践过的,然后举例说明,就充实。 1、修改的标题; 2、改变写作角度(让人感觉你已经实践的) ,能以一课教学内 容为例说明最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事务文书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