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doc

上传人:田海滨 文档编号:53590 上传时间:2025-07-0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0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家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国家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国家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国家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国家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国家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征求意见稿)为了监测和评价创新型国家建设进程,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开展了有关创新型 国家评价指标体系的系统研究,并先后于 2011 年、 2012 年和 2013 年发布了国家创新指 数系列报告,研究成果为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发展目标的制定提供了 科学依据。 国家创新指数指标体系主要关注我国当期创新能力发展水平的监测分析, 并与世 界其它主要开展研发活动的国家进行动态排序比较, 是一种基于国家竞争力和创新评价等理 论方法的系统性综合评价。“十一五”以来,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和自主创新发展战略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2、 2006-2020 年)明确提出,到 2020 年中国进入创 新型国家行列。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 中发20126 号)进一步明确了关于“建立全国创新调查制度,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监测评 估”的要求。 为了适应新形势下党中央国务院对我国科技创新工作的新部署新要求, 更加科 学的评价国家综合创新能力, 监测中国创新能力的变化, 在已有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形成了新 的国家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一、总体说明国家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主要用于评价世界主要国家的创新能力, 揭示我国创新能力 变化的特点和差距。评价对象选取了世界上40个国家,其研究与发展(R&D经费之

3、和占全球的98%A上,GDP合计占全球的88%上。力图通过逐年评价与国际对比来监测我国建设 创新型国家的进程,为实施国家创新发展战略提供支持信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本质是要使经济社会发展从主要依赖资本投入和资源消耗驱动 转到主要依靠创新驱动上来, 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 国家创新能力的提升主要通过 创新资源的不断投入, 知识的持续创造、 传播和应用来实现, 其绩效体现在经济社会和人民 生活的改善上。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政府营造的创新环境是必要保障。创新指标的选取原则是: 相对独立, 综合反映国家在创新方面的优势和劣势、 能力和 绩效;相对指标为主,突出创新带来的竞争能力;总量指标为辅,兼

4、顾大国小国的平衡;定量统计指标为主,定性调查指标为辅;指标具有国际可比性;指标具有可扩展性; 数据具有可获得性;数据来源具有权威性。国家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由创新资源、知识创造、企业创新、创新绩效和创新环境5个一级指标和 33 个二级指标组成:(一)创新资源 反映一个国家对创新活动的投入力度、创新人才资源的储备状况以及创新资源配置结 构。包括 5 个二级指标:1. 研究与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2. 研究与发展人力投入强度3. 科技人力资源培养水平4. 信息化发展水平5. 研究与发展经费占世界比重(二)知识创造 反映一个国家的科研产出能力、知识传播能力和科技整体实力。包括7 个二级指标:1.

5、学术部门百万研究与发展经费的科学论文引证数2. 万名科学研究人员的科技论文数3. 百人互联网用户数4. 亿美元GDP发明专利申请数5. 万名研究人员的发明专利授权数6. 科技论文总量占世界比重7. 三方专利总量占世界比重(三)企业创新主要用来反映企业创新活动的强度、效率和产业技术水平,包括5 个二级指标:1. 企业研究与发展经费与工业增加值的比例2. 万名企业研究人员拥有PCT专利数3. 综合技术自主率4. 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中新产品所占比重5. 中高及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部制造业的比重(四)创新绩效反映一个国家开展创新活动所产生的效果和社会经济影响,包括6 项指标:1. 劳动生产率2. 单位能

6、源消耗的经济产出3. 人口预期寿命4. 高技术产业出口占制造业出口的比重5. 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6. 知识密集型产业占世界比重(五)创新环境 主要用来反映一国创新活动所依赖的外部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好坏,包括如下级指标(选自世界经济论坛全球竞争报告中的调查指标)1. 知识产权保护力度2. 政府规章对企业负担影响3. 宏观经济环境4. 当地研究与培训专业服务状况5. 反垄断政策效果6. 员工收入与效率挂钩程度7. 企业创新项目获得风险资本支持的难易程度8. 产业集群发展状况9. 企业与大学研究与发展协作程度10. 政府采购对技术创新影响二、指标体系框架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创新资源1.

7、研究与发展经费投入强度2.研发人力投入强度3.科技人力资源培养水平4.信息化发展水平5.研究与发展经费占世界比重知识创造1.学术部门百万研究与发展经费的科学论文引证数2.万名科学研究人员的科技论文数3.百人互联网用户数4.亿美元经济产岀的发明专利申请数5.万名研究人员的发明专利授权数6.科技论文总量占世界比重7.三方专利总量占世界比重企业创新1.企业研究与发展经费与工业增加值的比例2.万名企业研究人员拥有 PCT专利数3.综合技术自主率4.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中新产品所占比重5.中高及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部制造业的比重创新绩效1.劳动生产率2.单位能源消耗的经济产出3.人口预期寿命4.高技术产业岀

8、口占制造业岀口的比重35.知识服务业增加值占 GDP的比重6.知识密集型产业增加值占世界比重创新环境1.知识产权保护力度2.政府规章对企业负担影响3.宏观经济环境4.当地研究与培训专业服务状况5.反垄断政策效果6.员工收入与效率挂钩程度7.企业创新项目获得风险资本支持的难易程度8.产业集群发展状况9.企业与大学研究与发展协作程度10.政府采购对技术创新影响三、指标说明(一)创新资源1. 研究与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即国内研究与发展经费总额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值,反映一国创新资金投入强 度。2. 研究与发展人力投入强度即每万人口中R&D人员数,反映一国创新人力资源投入强度。3. 科技人力

9、资源培养水平采用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即1822岁学龄人口中接受高等教育的比重,反映一个国家科技人力资源的培养与供给能力。4. 信息化发展水平采用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网络就绪指数(NRI),反映一个国家在知识创造与传播扩散方面的基础设施投入能力。5. 研究与发展经费占世界比重即一国R&D经费总额(GERD占全世界总量的比重,反映一个国家R&D活动的规模大小 和创新资源投入能力。(二)知识创新1. 学术部门百万研究与发展经费的科学论文引证数即SCI收录的一国高校和研究机构科学论文的引证数除以其R&D总经费得到的百分数,反映一国科技投入产出效率和知识产出质量。2. 万名科学研究人员的科技论文数即一国被SC

10、I收录的科技论文总数(5 年平均值)除以其科学研究人员总量(5 年平均 值)得到的百分数,反映科学研究的产出效率。3. 百人互联网用户数 即按人口(每百人)平均的互联网用户数,反映了一个国家知识扩散与应用的能力。4. 亿美元GDP发明专利申请数即一国发明专利申请数量除以GDP(以汇率折算的亿美元为单位),反映一国的技术创造活力。5. 万名研究人员的发明专利授权数即按万名R&D研究人员平均的国内发明专利授权量,反映一个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和技术产出效率。6. 科技论文总量占世界比重即科学引文索引(SCI)收录的一国论文总量占全世界总量的比重,反映一个国家的 知识创造能力。7. 三方专利总量占世界比重

11、即一国在美国专利和商标局 (USPTO、欧洲专利局(EPO)和日本特许厅(JPO)申请的发明 专利总量中所占的比重,用来衡量国家技术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三)企业创新1. 企业研究与发展经费与工业增加值的比例 即一国企业部门研究与发展经费与工业增加值的比值,用来测度企业创新投入强度。2. 万名企业研究人员拥有 PCT专利数 主要反映一国企业创新投入的效率和创新产出的质量及其技术国际竞争力。3. 综合技术自主率即100*R&D经费/ (R&D经费+技术引进费用)与100*国内发明专利授权数/(国内发明专利授权数国外发明专利授权数)的平均值,反映了国家产业技术自给能力。4. 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中新

12、产品所占比重即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除以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总额的百分数,反映一国企业产品创新能力。5. 中高及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部制造业的比重 主要反映了一国制造业企业的整体技术水平和经济产出中知识含量的多少。(四)创新绩效1. 劳动生产率采用人均GDP即按人口平均的国内生产总值,反映创新活动对经济产出的作用。2. 单位能源消耗的经济产出采用千克标准油能源消耗的GDP用来测度技术创新带来的减少资源消耗的效果,也反映一国经济增长的集约化水平。3. 人口预期寿命 指假若当前的分年龄死亡率保持不变,同一时期出生的人预期能继续生存的平均年数, 反映创新活动带来的人民生活质量改善。4. 高技术产业出口占制造

13、业出口的比重 反映一国高技术产品国际竞争力和技术创新活动对改善经济结构的作用。5. 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增加值占GDP勺比重即服务业中金融和保险、邮政和电信、商业活动、健康和教育等行业的增加值占GDP勺比重, 反映一国勺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发展水平, 用来测度一国勺经济产出中勺知识含量大 小和产业结构升级水平。6. 知识密集型产业占世界比重即高技术产业 (制造业) 与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勺增加值之和占全世界总量勺比重, 反映 一国企业应用创新成果所形成勺产业规模大小与技术水平。(五)创新环境1. 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知识产权保护( 1=弱和不受法律保护, 7=强或得到法律保护)2. 政府规章对企业负担影响政府

14、发布勺行政要求(准许、规定、报告)等给企业带来勺负担(1=负担很重, 7=没有负担)3. 宏观经济环境 由中央财政收支、储蓄率、通胀水平、存贷率差、政府债务等指标构成勺综合反映宏观经济环境稳定性指数4. 当地研究与培训专业服务状况专业研究和培训服务( 1=不可获得, 7=可以从本地勺世界级机构中获得)5. 反垄断政策效果反垄断政策( 1=不能有效促进竞争, 7=能够有效促进竞争)6. 员工收入与效率挂钩程度员工收入( 1=与员工生产率无关, 7=与员工生产率强烈相关)7. 企业创新项目获得风险资本支持勺难易程度 企业有风险勺创新项目一般可以得到风险投资( 1=错, 7=对)8. 产业集群发展状况 国内各地都有发展良好勺产业集群( 1=强烈反对, 7=强烈赞成)9. 企业与大学研究与发展协作程度 企业与本地大学勺研究与发展合作( 1=很少或没有, 7=广泛)10. 政府采购对技术创新影响政府采购高技术产品的决定( 1=仅仅依赖价格, 7=依据技术性能和创新性)四、数据来源指标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科技统计年鉴、OECDfe要科技指标、世界银行发展指标数据库、 美国科学工程指标、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 汤森路透统计数据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 计所数据库等。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 > 期刊/会议论文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