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遗传性视网膜营养不良临床试验中多亮度移动性测试的规范化应用摘要近年来,随着对遗传性视网膜营养不良(IRD)等眼罕见病研究的深入,尤其是细胞和基因治疗技术的重大突破,为这些疾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为了有效评估IRD患者的疾病进展、创新疗法的安全性和疗效,建立标准化的视觉功能评价终点和检测方法变得至关重要。传统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是公认的视功能主要评价指标之一。然而,对于以视杆细胞严重损伤为主的IRD患者,这类患者多为严重低视力甚至法定盲者,BCVA这一传统指标的应用受到了挑战。为此,多亮度移动性测试(MLMT)作为一种功能性视觉评估工具应运而生。MLMT通过在不同光照条件下评估受试者导航
2、障碍路线的能力,设立分级评价标准,客观量化光照条件对患者移动和定位能力的影响,为IRD临床试验提供了新颖且量化的视功能评估手段。尽管MLMT展示了其独特价值,但国内目前尚缺乏关于该测试应用的统一化和规范化建议,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MLMT在实际临床研究中的广泛应用。鉴于此,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底病学组联合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眼底病学组,邀请遗传性视网膜疾病领域的临床专家、统计学专家及光学专家共同参与,调研当前MLMT的应用现状和技术特点,并制定针对IRD基因治疗药物临床试验中MLMT应用的共识性建议。本共识旨在提供一套适用于中国国情的MLMT操作规范,指导眼科及相关学科的临床实践与研究,
3、推动我国IRD临床试验的标准化进程,从而更好地服务于IRD患者群体,并促进相关领域的发展。正文遗传性视网膜营养不良(IRD)是一类因基因突变所引发的、导致视力丧失的罕见眼病。这类疾病通常在儿童或青少年阶段开始显现,其特征是随时间推移而逐渐恶化的视网膜损伤和视觉功能衰退,多数患者最终可能发展为重度视力低下甚至法定盲。IRD的临床表现形式多样,涉及多种不同的致病基因,这使其表型与基因型均呈现出显著的异质性。这种复杂性不仅体现在发病年龄、疾病进程的速度以及病情严重性的个体差异上,还反映在受影响的视网膜细胞类型及其受损顺序的不同方面。例如,在色素性视网膜炎(RP)和2型Leber先天性黑朦中,早期主要
4、观察到的是视杆细胞的损害,随着疾病的发展,损害会扩展到视锥细胞4。相反,在锥杆细胞营养不良的情况下,视锥细胞首先受到损害,随后才波及视杆细胞2,5。这种受累细胞的差异导致患者视觉功能受损(视力、色觉、暗适应等)方面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进一步体现了临床异质性。最佳矫正视力(BCVA)长期以来一直是视觉功能评估的主要终点指标,被广泛应用于行业标准及国内外药品监管机构的评价体系中。然而,随着基因治疗、细胞疗法和光遗传学等创新性治疗方法的兴起,针对IRD的干预性临床试验也日益增多6T0,这些试验主要招募的是严重低视力甚至法定盲患者,这使得BCVA作为传统视觉功能评估工具的适用性面临新的挑战。首先,对于
5、以视锥细胞损伤为主的IRD患者,中心视力在疾病早期即显著受损2,5;而对于像RP这类主要影响视杆细胞的IRD,在疾病的晚期才可能出现中心视力下降1-2。因此,BCVA对那些早期主要表现为视杆细胞损伤的IRD患者来说,并不能全面反映其视觉功能的变化,如夜盲的程度或视野缩小等问题,这些问题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有着重大影响。其次,当患者的视功能已经受到严重影响时,BCVA测试可能更易受到心理因素的影响,从而增加结果的主观偏差。止匕外,对于极低视力患者,不同研究之间采用的半定量赋值方法缺乏统一性,这也限制了BCVA评估视功能变化的精确度H。最后,视觉功能的评估不应仅仅局限于BCVA,还应包括对比敏感度
6、障碍、色觉异常、视野范围、双眼视觉协调等多个维度12。鉴于此,以及考虑到药品监管机构强调“有临床意义的获益:活得更好或者更长”的审批要求,为了真正反映治疗是否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我们需要建立一套综合性的临床终点评价指标,该指标应该能够结合IRD的自然病程和受累细胞类型的差异,准确捕捉到视觉相关功能特征的变化,为IRD提供一个更为恰当的疗效评估框架。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也提出,对于像IRD这样的特殊罕见疾病,传统的临床终点指标可能不足以全面评估治疗效果。因此,开发和验证能够准确反映患者实际获益的新终点或替代终点显得尤为重要11,13。2017年,FDA批准了首个用于IRD的基因治疗
7、药物LUXTURNA,该药针对的是由双等位基因RPE65突变引起的IRD6,9-oO在Luxturna的临床开发过程中,研究人员探索了多种视觉功能检测方法和评估指标,旨在寻找最能体现治疗效果的评价标准。这些方法包括BCVA视野分析、全视野光敏感度阈值(FST)、多亮度移动性测试(MLMT),对比敏感度、色觉以及瞳孔反应测量等6,9-10o其中,MLMT是一种功能性视觉的综合评估工具,专门设计用于量化那些在低光照条件下表现出严重视力障碍(如典型夜盲)和周边视野丧失的IRD患者的功能性视觉损伤。这类损伤显著影响患者的日常活动,包括阅读、驾驶、避障以及在复杂或昏暗环境下独自行走的能力。以RPE65基
8、因双等位基因突变为代表的IRD患者,其视杆细胞在疾病早期即受到损害,这导致他们在低光照条件下的视力明显下降,并且周边视野逐渐丧失,严重影响了他们的日常生活活动和定向能力11,14。针对这些患者的特殊需求,MLMT的核心目标是通过设置不同光照水平下的导航障碍路线任务来评估患者的移动能力15-17o该测试采用分级评价标准,客观地量化了不同光照条件对患者移动能力的影响,为功能性视觉障碍提供了精确的测量方法。这种评估手段不仅为临床试验提供了一种新的量化工具,而且特别适用于新兴治疗方法的效果评估,如基因治疗、细胞疗法、人工视网膜植入以及光遗传学干预等6-8,15,帮助衡量治疗后患者实际生活中视觉功能的改
9、善情况,从而支持新疗法的开发与验证。最终,MLMT被选为LUXTURNAnl期临床试验的主要疗效终点6,15。通过科学验证,MLmt证明了患者在接受Luxturna治疗后,在视觉功能方面获得了显著改善,这一结果不仅支持了药物的上市申请,也为未来IRD及其他类似疾病的临床试验提供了新的评估工具,强调了综合性和功能性视觉评估在衡量治疗效果上的重要性。随着我国IRD临床试验的快速发展,新型视功能评价指标如MLMTFST等逐渐成为行业研究的热点。然而,尽管这些新工具具有潜力,国内目前对于MLMT的应用尚缺乏统一化和规范化的指导建议,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在实际临床研究中的有效应用。为解决这一问题,中华
10、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底病学组与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眼底病学组联合牵头,邀请了眼遗传学、统计学以及光学领域的专家共同参与。通过调研当前MLMT的应用现状和技术特点,并遵循中国制订/修订临床诊疗指南的指导原则(2022版)18的规范要求,共同制定了中国专家共识:遗传性视网膜营养不良临床试验中多亮度移动性测试的规范化应用,旨在为眼科及相关机构提供临床实践和研究的权威参考依据,助力推动我国IRD临床试验的标准化进程,从而为患者及临床研究提供更加科学、严谨且可靠的治疗评估手段。本共识已在国际实践指南注册平台注册(注册号:PREPARE-2024CN210)。1 MLMT原理和构成MLMT的核心原理在于
11、模拟患者在现实生活中面临的各种光照条件下的视觉挑战,特别针对低视力人群设计,主要用于评估因视杆细胞损伤而导致的低亮度环境下的功能性视觉障碍15-17。通过让患者在固定环境中、不同光线强度下进行定向和移动能力测试,MLMT能够定量评估患者的视觉损伤程度,并精确衡量治疗带来的获益,尤其是对光感知能力和夜间视觉的改善。目前,已有多种移动性测试采用不同的光强刺激范围、移动路线设计及评分标准,用于量化评估IRD患者的功能性视觉改变。这些测试方法包括由SparkTherapeutics公司与美国费城儿童医院在Luxturna临床试验中逐步完善并联合开发的Spark-MLMT6,9-10,15商业化工具Or
12、a-VNCTM7-8,16,18,以及结合虚拟现实技术的定向及移动性测试(VR-0&M)等19(表1)O为了满足测试目的,MLMT应包含几大模块:光照设置、障碍路线、测试过程记录、标准化评分方法等。其中,Spark-MLMT经过前期验证研究15和HI期临床试验应用6,于2018年发布了公开方案并申请获得美国、欧洲等国家专利授权15。表1三种MLMT测试工具的主要设置对比设置Spark-MLMTOra-VNCnlVR-O&M光照等级7个等级(1400Iux)8个等级(0.35500Iux)调整红色箭头的亮度最高41Iux光照变异度10%20%路线设置白色方格,黑色箭头;最小方格大小:30.48c
13、m(1英高对比度路线或低对比度路线共四种;最小方格大引入VR技术;路线寸);整体路线:宽5个方格X长10个方格,24步.小:60cm;整体路线:宽9个方格X长13个方格,设置参苦Spark-7个转弯35步,15个转弯MLMT,黑色方格,红色箭头障碍物数最151715(个)评分规则一1一6分背光房间出口路线:12分;高对比度房间出口路与SPark-MLMT相(对“失败失败定义为:(1)未在3min内完成当前路线的完整线:35分;高对比度路线:673分;低对比度路同,由内置软件评的定义”)测试;(2)单次测试中碰撞4次及以上路线内/外障碍线:1421分分物,或在多次鼓励参与者后其依I日自述无法继续
14、测失败定义为:(1)未在5min内完成当前路线的完整试;(3)加罚时后完成时间超过3min,绕过路线/障测试;(2)单次测试中碰撞6次及以上路线内/外障碍碍物罚时15s引导罚时30s物;(3)单脚完全踏出路线外;(4)在多次鼓励参与者后其依旧一述无法继续测试注:MLMT:多亮度移动性测试;VR:虚拟现实1.1 光照条件光照强度分级。MLMT的评分结果取决于患者是否能够在特定光照强度下成功完成测试,因此,光照强度的分级构成了MLMT等级评分的基础。一般来说,患者能够通过的亮度越低,得分越高。光照强度等级的设计及实施标准直接影响到测试结果的评分。在设计光照强度等级时,首先应考虑其与日常生活环境中可
15、能遇到的各种光照条件的对应关系。Spark-MLMT的分级模拟了不同环境下的光线强度,如月光、昏暗的室内、黄昏和户外日光等15(图1),旨在全面反映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不同环境下的视觉功能。然而,这种分级方式的一个缺点是跨度较大,可能导致“天花板效应”,即在某些情况下,测试无法区分出更高水平的功能差异。如,在LUXTURNAIn期临床试验中,结果显示治疗后1年,65%的治疗组参与者在设置的最低光照水平下即通过了测试6,这表明对于部分患者而言,现有的分级可能不足以充分展示其视觉功能的改善程度。图1Spark-MLMT设置7个光照等级以模拟生活场景和量化功能性视觉14-15MLMT:多亮度移动性测试由
16、于不同MLMT测试使用的光照强度分级各不相同(图2),除Spark-MLMT外,其他测试中光照强度所代表的具体场景尚未见详细报道。因此,不同MLMT的评分结果不宜直接进行分值比较,相同分值跨度在不同测试中的临床意义也需进一步探讨。6分5分4分3分2分1分。分I1IUX4luxIIOIUX|50IUX|125IUX|250IllX|400IUX-11IIIIh1IlllIllIllIllIII1I0.35IUXIIUXII31UX|81UX|22lux|631UX|178IUX|500IUX13分12分11分10分9分8分7分6分IISpark-MLMTIIOra-VNCTM高对比度路线(5图2
17、不同MLMT测试工具的光照水平与评分设置MLMT:多亮度移动性测试光照强度设备。移动性测试的检测场地光环境可以采用多种光源,光照强度应通过不同类型的灯光设备进行精确调整。这些光照设备应当具备稳定性与可调节性,确保整个场地照明均匀:在规定的高度下,场地边缘和中央的光照强度应保持一致,以保证各次测试结果的可比性和重复性。环境灯光设备可能在测试参与者身上投射出阴影,这可能会对障碍路线前进方向的光照强度产生影响。然而,这种阴影现象更贴近实际生活场景。为减少此类影响,可以通过允许参与者调整身体位置来避开阴影。光照强度检测。设备设置完成后,应编制详细的操作手册,确保每次测试前都能通过适当的方法测量并记录测
18、试环境的光照条件是否符合要求。建议在检测场地的四个边角及中央位置测量光照亮度,以全面评估整个场地的光照水平。根据各测量点光照亮度之间的差异,需设立合适的测量变异度范围。依据Spark-MLMT实施中的验证结果,建议每个光照等级的变异度控制在20%以内7,15O用于检测光照强度的仪器应当遵循国家关于计量仪器的相关规定,进行定期检定和校准,以确保测试数据的准确性与可靠性20-21。1.2障碍路线为了有效评估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功能性视觉表现,障碍物和路线设计应当具备足够的复杂性。过于简单的路线设计可能会限制测试的上限,无法充分反映患者视功能的变化以及干预治疗后的改善程度。因此,路线设计应基于临床试验人
19、群的平均视功能水平及预期的功能变化来考量。如,在早期的人工视网膜植入物临床试验中,由于参与者的视力多为光感或弱光感,测试路线通常采用单向无障碍直线行走的形式22。然而,针对IRD患者的临床试验,则通常基于尚有一定视功能保存的低视力人群,测试路线则需要更加复杂化,以更好地模拟日常生活中的定向与移动需求,并满足功能性视觉评价的要求7-8,15,19o这类路线一般包括直线行走、转弯、跨越障碍、避障、识别终点等元素。障碍物的设计需能体现参与者的导航能力和避障技巧,其形状、高度和布局都应当模仿现实生活中常见的物体或指示牌,如跨越式的障碍、台阶、垃圾桶、路边植被等。同时,障碍物的尺寸应考虑路线最小分格的尺
20、寸,确保大小适宜。止匕外,障碍物的高度应涵盖从地面到视线高度的不同层级,以全面评估参与者避开障碍的能力。考虑到参与者的身高差异,部分障碍物的高度应是可以调整的,从而更精确地评估个体的视觉功能。对于患有IRD并伴有低视力或法定盲的患者,移动性测试路线的设计细节对评估其视觉功能至关重要。这些细节包括路线最小分格尺寸、障碍物大小及其对比度等,都会显著影响患者的测试表现。由于IRD患者的光感受器细胞受损,导致他们对高对比度物体的辨识较好,而对低对比敏感度的物体识别能力受限,因此路线和障碍物的对比度设置成为影响测试结果的重要因素。如,Spark-MLMT路线设计:路线印刷在白色背景材料上,由30.48c
21、m30.48cm的白色小方格组成,并用黑色箭头指示方向,包含白色的路线外障碍物。这种设计对参与者的视敏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黑色箭头的宽度应根据参与者的身高和视敏度来调整,确保12m身高的参与者在2m距离处能够以Snellen视力20/200(约等于小数视力0.1)的标准辨别箭头,即箭头宽度应在1.452.91CnI之间15。Ora-VNCTM则提供了两种对比度路线选择,即高对比度和低对比度,以适应不同视功能水平的参与者。高对比度路线采用黑色背景配以白色块(60CnIX60CnI)作为行走指示;低对比度路线使用灰色块进行指引,适合视觉功能相对较好的个体。这样的设计允许更广泛的参与者参与到测试中。
22、VR-O&M测试结合了虚拟现实技术,提供了一种个性化的对比度调节模式。测试环境为黑色空间内配有灰色障碍物,红色箭头用于指示路线,且箭头亮度可调,以便根据不同参与者的视功能状态调整到他们能够辨别的亮度水平再进行测试。上述几种移动性测试的障碍路线设计各有特色,虽然基于相似的概念,但它们之间的直接比较研究尚不充分,这使得它们的可比性受到限制。因止匕如果引入新的未经广泛临床验证的设计,必须提供详尽的设计原理说明,并尽可能先进行必要的临床评价以确保其有效性和适用性。1.3测试过程及记录为了确保移动性测试作为临床试验评估指标的科学性、一致性和可重复性,在试验开展前应建立详尽的标准操作流程手册,并对测试的操
23、作者进行规范化培训。操作者需符合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中对临床研究相关人员的资质要求23,且建议通过人员操作考核以保证其专业能力。练习与准备:在参与者首次正式测试前,应提供充分的讲解和练习机会,确保他们了解测试流程、熟悉场地环境及障碍物的通过方法,并体验不同光照条件下的视觉感受。练习通常涉及双眼测试,必要时也包括单眼测试,以便参与者适应测试条件。暗适应阶段:对于视杆细胞受损的IRD患者来说,暗适应是必不可少的步骤。为确保患者能够适应低光照环境,应在开始测试前给予不少于30min的暗适应时间。正式测试过程:在正式测试中,参与者需根据地面上的箭头或对比度不同的色块指引前进,同时避开路线内外的障碍
24、物,跨越或踏过障碍,并最终识别出路线的终点。测试从最低光照水平开始,逐步提高光照强度,依据参与者的反馈情况逐级调整,直至确定其能成功完成测试的最低光照阈值。基于临床试验的具体需求,每只眼(使用单眼眼罩遮盖)和双眼的功能性视觉水平都将在一次测试中分别进行评估。鼓励与指导原则:测试人员可以鼓励参与者尽力完成完整的测试路线,但严禁以任何形式提示路线方向或障碍物的位置,以保持测试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录像记录与评价:整个测试过程应全程录像,以便由独立的阅片人员或第三方评价机构按照标准化流程进行评价,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1 .4数据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MLMT的评分标准通常包括完成测试的时间和错误率,如
25、碰撞障碍物或偏离路线等失误15,19。合理的评分标准应当根据路线复杂程度和光照等级来设计,以准确反映参与者的视觉功能变化。Spark-MLMT已经经过了详尽的验证15,并获得了FDA的认可,其中2分的变化被认定为“有临床意义的改变”。然而,对于其他测试方案,由于光亮度分级(表2)、级差大小以及路线难度(如高对比度与低对比度路线之间的差异)的不同,分值变化所代表的视功能变化程度也会有所不同(图2)。因此,采用不同测试方案时,“有临床意义的改变”不能直接用相同的数值衡量。为了确保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建议在使用不同的MLMT方案时,应进行适当的验证研究,结合多种视功能检测方法,或与已验证的SP
26、ark-MLMT进行比较研究,以确定其“有临床意义的改变”的阈值,并明确各种因素对结果解释的影响。在同一项临床试验中,推荐始终使用同一套测试方案,以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可靠性。随着MLMT应用范围的扩大和更多临床试验数据的积累,有望建立统一的评价标准,从而增强结果的可信度和科学有效性。表2不同MLMT测试工具的光照水平与评分对照表Spark-MLMTOra-VNC光照水平(Iux)!7评1光照水平(Iux)高对比度路线低对比度路线评分(分)评分(分)160.351321451122010431119503810181252229172501638164000178715400*-1500614注
27、在4001UX条件下未通过测试的完整录像资料应当作为临床试验源文件的一部分,妥善保存以确保数据的可追溯性。评价应由经过专业培训的独立阅片师或符合资质要求的第三方评价机构依据标准化评分标准对测试录像进行客观评估。为减少潜在偏倚,在符合临床试验设计的前提下,应尽可能保持阅片师对参与者信息的“盲态”。止匕外,建立针对阅片评分的质量控制流程也至关重要。2 MLMT验证作为一项新开发的视觉功能测试,对其进行充分的验证研究以评估其效能,是确保其在临床试验中的科学性以及获得监管部门认可的关键前提。Spark-MLMT的验证研究已经从多个维度对其效能进行了详尽评价:(1)结构效度(ConStrUCtVa
28、lidity):验证了Spark-MLMT能够有效区分正常人群与IRD患者,证明了其在识别特定视功能障碍方面的灵敏度和特异性;(2)内容效度(contentvalidity):通过与其他视功能指标如视力和FST的相关性分析,确认了Spark-MLMT测量结果的一致性和逻辑合理性;(3)重复信度(reliability):对测试本身的重复性和数据评价的重复性进行了严格检验,确保了测试结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基于这些全面的验证研究,对于标准化、程序化构建的Spark-MLMT,进一步开展设备及性能稳定性的检测和计量变得尤为重要。这不仅包括对测试设备硬件性能的定期校准和维护,还涉及确保每次测试条件下软
29、件算法的一致性和准确性。只有通过这样的持续监控和优化,才能保证Spark-MLMT在不同时间和地点应用时的一致性和可信度,从而为临床研究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持和可靠的评估工具。鉴于目前尚无其他MLMT方案通过HI期临床试验验证,我们建议在确证性研究中若计划采用新的MLMT方案作为主要研究终点时,应结合参与者的视功能水平,开展更为全面的临床验证研究。直接引用Spark-MLMT的结果来定义“有临床意义的改变”并不适宜,因为不同MLMT测试方案在光亮度分级、亮度差以及基于不同参与者人群设计的路线视标(如高低对比度路线)方面存在差异,这些因素导致评分结果分值变化所反映的视功能改变程度各不相同。对于视功能
30、水平较差、以低视力或盲为主的参与者,尤其是伴有显著视杆细胞功能损伤的情况,推荐直接采用经过充分验证的Spark-MLMT,或者提供与Spark-MLMT进行可比性研究的数据。这种可比性研究不仅涵盖验证研究的基本内容,还需评估各项评分相关指标(如光照条件、路线设计)之间的差异及其对结果的影响,以确保结果的科学性和可比性。建立与Spark-MLMT评分的换算系数,并确定“有临床意义的改变”的阈值,这对于临床试验结果的判定和样本量计算至关重要。如果拟研究的对象其视功能损伤特点和水平与经验证的人群存在显著差异,则SPark-MHT可能不适合。此时,需开发或使用现有的其他迎MT方案,并在临床试验设计阶段
31、充分考虑患者的视功能特点。结合自然病程研究,对评分标准和评分等级的临床意义进行全面评估,确保新方案能够准确反映参与者的视功能状态和治疗效果。随着虚拟技术和新设计理念的广泛应用,建议采用创新的MLMT设计方案应通过系统的验证性临床试验对其进行评估。这将确保新方案在结构效度、重复信度、内容效度以及灵敏度等方面达到高标准。具体而言,验证过程应涵盖以下几个关键方面:(1)设备及性能稳定性:确保光源稳定性和亮度控制的精度,以维持不同测试条件下光照强度的一致性和可重复性。(2)效度:区分能力,即验证新MLMT设计能否有效地区分不同视功能水平的参与者;与其他视功能指标的相关性,即评估新方案与其他视功能指标(
32、如视力、视野、FST等)之间的相关性。(3)重复性:短期重复测试一致性,即在同一条件下进行多次测试,检查是否能够获得一致的结果,从而验证测试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评分标准一致性,即确保录像评审的评分标准能够在不同评审员之间保持高度一致,减少主观因素对评价结果的影响。3结语MLMT是一种经过初步验证的标准化、量化视觉功能评估工具。在IRD研究领域,特别是针对以视杆细胞受损为特征的IRD,MLMT作为关键的临床评估工具,为评估患者的病程进展、预后情况以及细胞疗法和基因治疗等创新疗法的有效性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MLMT特别适合用于评价患者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综合功能性视觉表现,它不仅能够捕捉到传统视力测
33、试可能遗漏的功能变化,还能提供更贴近日常生活情境的评估结果。目前,MLMT存在多种设计方案,其中SPark-MLMT因其广泛的临床试验验证而获得了更多的认可。未来,在应用新建或改进的MLMT时,开展严格的验证研究以评估其效能至关重要。这不仅确保了测试结果的可靠性和科学性,也为MLMT在临床实践中的广泛应用奠定了基础。为了保证MLMT的有效实施和结果的可信度,以下几点是不可或缺的:(1)验证研究:对新设计或改进的MLMT进行全面的验证研究,涵盖结构效度、内容效度、重复性等关键指标,确保其能够准确反映患者的视觉功能变化。(2)标准化操作流程:建立详细的标准化操作流程手册,明确测试的每一步骤和要求,
34、确保测试过程的一致性和可重复性。(3)人员培训与考核:对执行测试的检查人员进行严格培训,并建立适当的考核机制,确保他们具备必要的专业技能和知识,能够按照标准化操作流程准确无误地完成测试。(4)资料保存与评价:完整保存所有试验资料,包括测试录像等源文件,确保数据的可追溯性和透明度。同时,由经过培训的独立阅片师或第三方机构根据标准化评分标准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目前,针对IRD的基因治疗和细胞疗法在全球范围内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然而,由于IRD的高度异质性和对其自然病程认识的不足,这一领域仍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MLMT的应用虽然尚处于初期阶段,但随着更多方案包括虚拟MLMT的实现及其在新临床试验
35、中的应用,未来有望参照BCVA建立类似早期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研究视力检查的标准。通过积累更大规模的人群数据,可以构建以患者为中心、以视觉功能康复为导向的终点评价指标。这样的检测方案不仅符合临床试验的评价需求,还能够获得药品监管机构的认可,并最终形成统一的评价标准。这将有助于:(1)提升评估精度:确保对IRD患者的视觉功能变化进行更加精确和一致的评估;(2)促进疗法发展:为新型治疗手段提供可靠的疗效评价依据,加速其研发和临床应用;(3)优化患者管理:基于更科学的数据支持,改善患者的长期管理和生活质量。总之,随着MLMT技术的发展和完善,结合广泛的临床验证和标准化流程,我们有望在未来建立一个既严谨又灵活的评估体系,从而更好地服务于IRD患者的诊断、治疗和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