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酸碱盐教学案人教版【精品教案】.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5368475 上传时间:2020-04-24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110.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化学酸碱盐教学案人教版【精品教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九年级化学酸碱盐教学案人教版【精品教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九年级化学酸碱盐教学案人教版【精品教案】.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九年级化学酸碱盐教学案人教版【精品教案】.pdf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九年级化学酸碱盐教学案人教版【精品教案】.pdf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化学酸碱盐教学案人教版【精品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化学酸碱盐教学案人教版【精品教案】.pdf(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共 14 页) 酸碱盐的复习删繁就简抓实质 写给老师看的: 酸碱盐的相关知识在中考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每位教师在复习时都将它们作为重中之重, 但是在复习时,翻阅大量中考复习资料,我们就会发现, 教师在对酸碱盐复习时往往会走入 一种将简单问题复杂化的误区,从而背离了课标的要求。让我们来回顾一下课标,在课标中, 常见的酸碱盐是被列入“身边的化学物质”这一一级主题中的“生活中的常见化合物”这一 二级主题的,我们结合人教版课本中的单元小结来看看课标中对这部分的要求:常见的酸: 在人教课本第66 页,酸和碱的化学性质总结如下: 酸和碱在溶液中能解离出H+和酸根离子;碱在溶液中能解离出金属离

2、子和OH 。 1、酸和碱都能与酸碱指示剂反应。指示剂遇酸和碱的溶液显示不同的颜色。 2、酸能与多种活泼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 3、酸能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4、碱能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5、酸和碱能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 在课本 84 页,对盐的性质小结:盐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反应,请将你所学过的有关盐的知识 整理于下表中: 发生的条件反应举例反应类型 与金属的反应 与酸的反应 与碱的反应 这里教师最容易拓展,比如在讲碱与盐的反应条件时拓展碱和盐都要溶于水,从而把学生带 入迷途。 我们结合课标和课本的相关要求我们会发现,这里的要求, 重点是对金属活动性和 复分解

3、条件的要求, 同时要求学生明白,酸、碱、盐是以离子的形式存在在溶液中的,并能 根据溶解性表,判断一些常见离子在溶液中能否共存,因此不要拓展太多。 我们再来看一下,一级主题“科学探究”中对实验基本技能的描述:初步学会根据某些性质 检验和区分一些常见的物质。我们结合课标中的要求,我们也就明了了, 实验探究对酸、 碱、 盐、的要求,即能根据酸、碱溶液的性质检验溶液的酸、碱性。能够根据碳酸盐的性质,来 检验碳酸根的存在。 那么, 哪些是常见的酸、碱、盐呢?人教课本中已经给出了答案。即盐酸、 硫酸、 氢氧化钠、 氢氧化钙、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因此我们只要把他们之间的相关性质和反 应,弄明白

4、了其他的在此基础上就好拓展了。搞好中考复习, 还有一个提高课堂效率的问题, 我想把课堂还给学生,是最好的方法,这也是我们潍坊市重点推广的“345 教学模式”,所 谓“ 345”指的是三步骤节:课前延伸、课堂探究合作、课后提升;4 是指四环节,指的是 课堂上的四环节,即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教师精讲、有效训练;5 是指五课型,新授 课、知识梳理可、实验课、讲评课和习题课。我后面附有这一课的学案,与同行们交流。 下面主要写给学生看的(老师也可以借鉴)。 浓盐酸(主要成分的化学式:) HCl 浓硫酸(硫酸的化学式: H2SO4 颜色、状态无色液体无色粘稠、油状液体 气味有刺激性气味无味 第 2 页

5、 (共 14 页) 特性 挥发性吸水性、强腐蚀性,溶于 水放热 用途 金属除锈 制造药物 人体胃中含有少量盐酸,助消化 金属除锈 浓硫酸作干燥剂 生产化肥、精炼石油 想一下 :红色标出的部分有哪些应用?你遇到与此有关的习题了吗? 提示一下: 浓盐酸敞口放置时间长了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浓硫酸呢?当把生锈的铁钉放入 盐酸中,会出现什么现象?你能写出化学方程式吗? 答案:浓盐酸打开瓶盖后,瓶口会出现白雾;长期放置,其质量和溶质质量分数都会变小。 浓硫酸敞口放置时间长了其溶液质量会变大,而质量分数会变小。一上变化都是物理变化引 起 的 。 生 锈 的 铁 钉 放 入 盐 酸 中 , 会 看 到 铁 锈

6、 消 失 , 溶 液 变 为 黄 色 。 化 学 方 程 式 : Fe2O3+6HCl=2FeCl3+3H2O;如果铁锈消失后,不将铁钉及时取出,会看到铁钉表面产生气泡, 相关化学方程式为,Fe+2HCl=FeCl 2+H2。 氢氧化钠(化学式:NaOH ) 氢 氧 化 钙 ( 化 学 式 : Ca(OH)2) 颜色、 状态 白色固体,极易溶于水(溶解放热)易 潮解 白色粉末,微溶于水 俗 名火碱、烧碱、苛性钠熟石灰、消石灰 制 法Na2CO3+Ca(OH)2=CaCO 3 +2NaOH CaO+H2O=Ca(OH)2 用 途 氢氧化钠固体作干燥剂 化工原料:制肥皂、造纸 去除油污: 炉具清洁

7、剂中含氢氧化钠 工业:制漂白粉 农业:改良酸性土壤、 配波尔多液建筑: 解读:氢氧化钠,在空气中易潮解,并能与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反应, 2NaOH+CO2=Na2CO3 +H2O;想一下, 我们向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石灰水会出现什么样 的现象? 想不出?再来看一下,这个化学方程式:Na2CO3+Ca(OH)2=CaCO3+2NaOH,对了,会有白 色沉淀生成。 因此, 我们可以采用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澄清石灰水的方法,来检验该氢氧 化钠溶液是否变质;再来,对比一下上面的两个化学方程式(注意红色标注的地方),你会 发现, 如果向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适量的石灰水,会将并已经变质的氢氧化钠还

8、原回 去,而且,分毫不少。你知道用什么方法除去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的碳酸钠了吗?可见: 除杂质的最高境界是:在不引入新的杂质的基础上,即除去杂质有生成主要物质。 物 质俗称物理性质用途 氯化钠 化 学 式 : NaCl 食盐 白色粉末, 水溶 液有咸味, 溶解度受温度 影响不大 举一两种 碳酸钠 化学式: Na2CO3 纯碱、苏打 白色粉末状固 体,易溶于水 第 3 页 (共 14 页) 碳酸氢钠 化学式: NaHCO3 小苏打 白色晶体, 易溶于水 碳酸钙 化学式: CaCO3 (无俗名主要含在) : 大理石、石灰石 白色固体, 难溶 于水 备注 碳酸钠不是碱,而是其水溶液显碱性的盐。 在明

9、了了常见酸、碱、盐的基础上,下面的一切,都围绕这个展开。 讲酸碱盐,离不开复分解反应、及其条件,下面我们先来讲一下,复分解反应及其条件,明 白了这个,我们在讲其他的,你就会更明白。 下面主要是写给学生看的,当然对老师也有极大地借鉴价值。 我们先来搞清楚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存在形式:酸、碱、盐在水溶液中会发生一下变化: 酸H+酸根离子;碱 金属离子 +OH -;盐 金属离子 +酸根离子 来,想一下,H2SO4、NaOH、Na2CO3在溶液中是以什么形式存在的? 对了分别是以H+、SO42+;Na+、OH -; Na+、CO 3 2-的形式存在的。 正是因为,酸、碱、盐在溶液中是以离子形式存在的

10、,才有了以下内容。(以下所说的溶液 皆是酸、碱、盐的溶液)。 当两种溶液混合后,阴、阳离子就有了重新和其他的,阳、阴离子结合的机会(因为在溶液 中阴、阳离子结合才能形成酸、碱或盐)。如,酸溶液中含有H +和酸根离子,碱溶液中含有 金属离子和OH-离子,如酸、碱溶液混合,则H+就有何碱中的OH-离子结合的机会,而酸根 离子和金属离子也有了结合的机会。这就是说, 当两种溶液混合后,一种物质中的阳离子就 会有和另一种物质的阴离子结合的机会,当然它的阴离子也就有了和另一种物质的阳离子结 合的机会,在这其中,如果这种结合能够生成沉淀、气体或水,则会导致这种离子在溶液中 消失,而剩余的离子也就结合成了新的

11、物质,从而导致复分解反应的发生。回到上面,酸溶 液和碱溶液混合的例子,H +和 OH-离子会生成水,导致 H+和 OH -离子从溶液中大量消失,而 剩余的酸中的酸根离子和碱中的金属离子则被迫结合成盐。,这就是酸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 盐和水的实质。请大家认真阅读课本(人教版)59 页图 10-13,再来理会上边的就读,你就 会更加明了。 为了使你更加明了, 我再来啰嗦一下: 在盐酸中存在H +和 Cl-离子,而在 NaOH 溶液中存在 Na + 和 OH-离子,两种溶液混合后,H+重新选择了与OH 结合生成了 H2O,导致溶液中 H +和 OH 的大量消失,剩下的Na +和 Cl-就被迫结合生成

12、NaCl。由此可以看出,在此反应中,H+和 OH 是关键的离子,正是因为它们结合生成了H2O,才导致该反应的发生,大家也可以看出象 H +和 OH这样的离子是不能同时存在在一种溶液中的, 即 H+和 OH 在同一溶液中不能共存。 来试一下,推测Na2CO3和 Ca(OH)2发生反应中,谁是关键离子? 对了,是CO32-和 Ca 2+离子,因为他们生成了 CaCO3沉淀,从而从溶液中消失,化学方程式; Na2CO3+Ca(OH)2=CaCO3+2NaOH,这也就意味着 CO3 2-和 Ca2+离子在同一溶液中不能共存; 在 来 试 一 下 , Na2CO3和 硫 酸 溶 液 的 反 应 中 ,

13、谁 是 关 键 离 子 ? 看 一 下 化 学 方 程 式 , Na2CO3+H2SO4=Na2SO4+H2O+CO2 ,知道了吗?是 CO32-和 H+,因为它们结合产生成了碳酸, 而碳酸不稳定,分解成了水和二氧化碳而从溶液中消失,导致了反应的进行。 拓展一下, Na2CO3和 KOH能不能发生反应?答案是不能。 因为 Na2CO3溶液中的Na+离子和 KOH溶液中的OH -离子,或者是 Na 2CO3溶液中的 CO32-和 KOH溶液中的K+-离子结合, 都不能 第 4 页 (共 14 页) 形成沉淀、气体或水而从溶液中消失,来,画一个图看,你会更明白。 总结一下:酸、碱、盐之间的反应实质

14、就是,阴阳离子的对对碰,在这其中如有沉淀、气体 或是水生成,反应就能进行,反之则不能。 练习一下:一、判断下列物质能否发生复分解反应 1、Na2CO3和 CaCl22、KNO3和 Na2SO4 二、下列离子在溶液中能否共存? 1、Na +、 CO 3 2-、Ca2+、Cl- 2、K +、NO 3 -、Na+、SO 4 2- 答案:一、 1、能2、不能 二、 1、不能(提示:注意红色标出的离子)2、能 体会中考 (08 连云港)某学习小组的同学在学习了Na2CO3、NaHCO3的性质后,了解到它们都能与 盐酸反应产生CO2气体,那么如何鉴别Na2CO3和 NaHCO3呢?带着这样的疑问,他们进行

15、 了下列探究: 【查阅资料】 (1)Ca(HCO3)2可溶于水; (2)NaHCO3固体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 【猜想】(1)甲同学认为可用澄清石灰水鉴别Na2CO3和 NaHCO3溶液。 (2)乙同学认为可用CaCl2溶液鉴别 Na2CO3和 NaHCO3溶液。 甲、乙两同学的猜想是依据澄清石灰水、CaCl2溶液分别与 Na2CO3溶液反应均有沉淀产 生;又知道Ca(HCO3)2可溶于水,因此猜测澄清石灰水、CaCl2溶液分别与NaHCO3溶液混合 不会产生沉淀,从而鉴别出两种溶液。 (3)丙同学认为固体Na2CO3、NaHCO3可用加热的方法鉴别。 【实验探究】 (1)甲同学在

16、两支分别盛有少量Na2CO3、 NaHCO3溶液的试管中,各加 入澄清石灰水, 观察到两支试管中的现象相同,均产生了白色沉淀,实验结果与猜想不一致, 即不能用澄清石灰水鉴别Na2CO3和 NaHCO3溶液。 (2)乙同学将CaCl2溶液加入到分别盛有少量 Na2CO3、NaHCO3溶液的试管中,发现 两支试管中也都产生了白色沉淀,实验结果出乎意料,但根据观察到的其他实验现象,他认 为仍可用CaCl 2溶液鉴别 Na2CO3和 NaHCO3溶液。 (3)丙同学分别取了一定量的Na2CO3、NaHCO3固体于大试管中加热(如图 1) : 加热 Na2CO3时,开始即见小试管中有少量气泡产生,继续加

17、热,气泡逐渐减少,未 见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加热 NaHCO3时,丙同学观察到实验现象与不同,证实了自己的猜想是合理的。 【问题讨论】(1)小组同学对上述实验展开了讨论,对甲同学的两个实验进行了比较,并从 物质在溶液中解离出不同离子的微观角度分析了原因(如图2、图 3) 。请写出Na2CO3与澄 清石灰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出 NaHCO3与澄清石灰水混合时参与反应的 离子:。 第 5 页 (共 14 页) (2)乙同学的两个实验中,大家对CaCl2与 Na2CO3溶液的反应比较熟悉,该反应的化学方 程式为;而对 CaCl 2与 NaHCO3溶液混合产生的现象难以理解,同学们又进一步查阅

18、了资料,了解到 CaCl2与 NaHCO3溶液可发生如下反应: CaCl2+2NaHCO3Ca CO3+2NaCl+CO2 +H2O,因而同学们知道了乙同学是通过观察到 现象来鉴别Na2CO3和 NaHCO3溶液 的。 至于 CaCl2与 NaHCO3溶液为什么能发生上述反应,老师指出其反应原理较复杂,有待 于今后学习中进一步探究。 (3)丙同学在加热Na2CO3固体时,开始产生少量气泡的原因是 ;根据你分析: Na2CO3受热 分解(填“易”或“不易”) 。在加热NaHCO3固体时,丙同学观察到的 实验现象是(任写一种) 。 【拓展应用】 (1)固体 Na2CO3中混有少量 NaHCO3,可

19、通过方法除去。 (2)要除去Na2CO3溶液中混有的少量NaHCO3,可加入适量的 溶液 。 答案:【问题讨论】 (1)Na2CO3+Ca(OH)2CaCO 3+2NaOH OH -、HCO- 3、Ca 2+ (2)Na2CO3+CaCl2 CaCO3 +2NaCl 有无气泡产生 (3)空气受热膨胀不易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或小试管中有大量气泡产生或大试管管口 有水珠等) 【拓展应用】 (1)加热(2)NaOH(或氢氧化钠) 休息一下,广告时间,交流请致电邮: 下面学生主要是自主学习,老师可以参照设计学案(在最后面,附有学案,参考,可是标准 的小组合作学习的学案,潍坊市重点推广的“345 模式”)

20、 接上节,上面讲了这么多,就是要让大家明白,酸碱盐之间的反应,其实是离子之间的反 应,而复分解反应的实质就是两种物质的阴阳离子重新组合,在这过程中如产了气体、沉淀、 水,则复分解反应就能发生。课本上也透露给了我们一些信息,比如(人教版) 59 页图 10-13, 课本之所以没有明确提出这一点,我想是为了怕老师在给大家拓展,比如讲什么电离方程式 之类(这些内容已移到高中讲了)从而加重学生负担,但是为明白了复分解反应的实质,我 第 6 页 (共 14 页) 们有必要搞清楚这些,对我们后面的复习比较重要。下面转入常见酸、碱、盐的复习。我们 要搞明白以下问题,请先自己回忆。 1、如何检验一种溶液是酸性

21、溶液? 2、如何证明一种溶液是碱性溶液? 3、如何证明溶液中是否存在碳酸根? 实践一下:现有三瓶无标签的试剂瓶,内有无色溶液,也只它们分别是稀硫酸、氢氧化钙溶 液、氯化钠溶液,请设计一个实验将这三种溶液鉴别开来。 答案 1、取样,向溶液中滴加石蕊试液,如石蕊试液变红色,则证明溶液显酸性。 测溶液的pH,如溶液pH 小于 7 则证明溶液显酸性。 取样,在溶液中加入镁粉(或其他活泼金属),如有气泡生成,则证明溶液显酸性。(利 用了酸与活泼金属的反应的性质) 取样,在溶液中加入三氧化二铁粉末,如三氧化二铁粉末消失,溶液变为黄色人,则证 明溶液显酸性。 (利用了酸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的性质) 取样, 在溶

22、液中滴加碳酸钠溶液,如有气泡生成, 则证明溶液显酸性(利用了酸雨碳酸盐, 反应能生成二氧化碳的性质)。 2、取样,向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如石蕊试液变红色色,则证明溶液显碱性。(当然,也 可以用石蕊试液,想一下现象。) 测溶液的pH,如溶液pH 大于 7 则证明溶液显碱性。 3、取样,向溶液中滴加稀盐酸,如有气泡生成,则证明溶液中含有碳酸根。 取样,向溶液中滴加澄清的石灰水,如有白色生成,则证明溶液中含有碳酸根。(假设溶 液中没有镁、铝金属离子) 取样,向溶液中滴加氯化钙,如有白色生成,则证明溶液中含有碳酸根。(假设溶液中没 有氯离子)。 实践一下 取样, 分别测定溶液pH,溶液 pH 小于 7 的溶液是稀硫酸,大于 7 的是氢氧化钙 溶液,等于7 的是氯化钠溶液。 取样, 向溶液中分别滴加碳酸钠溶液,有气泡产生的原溶液是稀硫酸,有白色沉淀产生的 原溶液是氢氧化钙溶液,无明显现象的是氯化钠溶液。 取样, 分别向溶液中滴加石蕊试液,石蕊试液变红色的是稀硫酸,变蓝色的是氢氧化钙溶 液,不变色的是氯化钠溶液。 拓展:能不能用酚酞试液,将这三种溶液鉴别开来。 答案是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