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T55742023进口油品固体废物属性鉴别规程.docx

上传人:peixunshi0 文档编号:540166 上传时间:2025-07-3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54.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SNT55742023进口油品固体废物属性鉴别规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SNT55742023进口油品固体废物属性鉴别规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SNT55742023进口油品固体废物属性鉴别规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SNT55742023进口油品固体废物属性鉴别规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SNT55742023进口油品固体废物属性鉴别规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ICS75.080CCSE30SN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SN/T55742023进口油品固体废物属性鉴别规程IdentificationrulesforsolidWastecharacteristicsofimportedoil2024-07-01实施2023-12-29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发布刖百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湛江海关、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州海关、中华人民共

2、和国宁波海关。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彳余金龙、唐斌、莫蔓、毛容妹、刘建芳、邹联宁、赵泉、李展江、王群威、林海、张子豪、谭智毅、徐晓霞、曲强、李春雄。进口油品固体废物属性鉴别规程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进口油品固体废物属性鉴别的现场检验、取样、实验室检测、来源和用途分析、结果判定、鉴别报告和记录。本文件适用于进口油品的固体废物属性鉴别。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4016石油产品术语GB/T4756石油液体手工取样法GB34330

3、固体废物鉴别标准通则SN/T0826进出口石油及液体石油产品取样法(手工取样)进口货物的固体废物属性鉴别程序(生态环境部、海关总署公告2023年第2号)3术语和定义GB/T4016和GB34330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废油品wasteoil从石油、煤炭、油页岩中提取和精炼,在开采、加工和使用过程中由于外在因素作用导致改变了原有的物理和化学性能,不能按照原用途继续使用的油品。4现场检验4.1信息核对4.1.1核查委托报验单据中进口油品的用途。4. 1.2筛查货物信息,将存在下列情况的列为重点核查货物:a)单据中存在用过的润滑油UsedLubricatingOiI(ULO)废

4、油(WaSteOiI)等词汇的;b)单据中品质指标与主要进口原油、燃料油的相关指标对照存在异常的。4.2 包装检查以整批货物形式委托鉴别的废油品,检查包装上是否有产品名称、商标、产品牌号、产品批号、净重、危险特性、安全措施、生产厂名称、地址等标识,用于来源分析。4.3 外观检查现场检验进口油品的颜色,废油通常呈不透明或浑浊,颜色深黑可作为判断依据之一。5取样5.1 如需取样,应按进口货物的固体废物属性鉴别程序或GB/T4756、SN/T0826的规定进行。5.2 样品量应符合进口货物的固体废物属性鉴别程序的规定,份样量应满足分析操作的需要。警告:在取样过程中,应考虑被取样品的特性及已知危害,并

5、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6实验室检测6.1 外观鉴别6. 1.1量取约100mL样品注入100mL量筒中,在2025光线充足的情况下,按照如下步骤实施外观鉴别:a)观察有无机械杂质、水和沉淀物。b)观察是否有分层、气泡以及不同样品间有无明显差异;c)嗅闻是否有刺激性异味。7. 1.2如存在6.1.1a)中列举的异常情况,则需进行对应项目的检测。6. 1.3如存在6.Llb)和6.1.1C)列举的异常情况,则需按照6.3及6.4分别进行储程分析和成分分析。6.2 产品指标检测6.2.1 如申报油品有产品标准,则按照产品标准要求的指标和检验方法进行分析。如检测结果符合产品标准的限值要求很U进行来源和

6、用途分析。如检测结果不符合产品标准的限值要求,则按照6.3、6.4、6.5进行相关项目的检测。6.2.2 如申报油品无产品标准,则按照6.3、6.4、6.5进行相关项目的检测,以确定油品的主要成分及其来源。6.3 镭程分析如难以确定油品来源属性及是否混有其他油品成分,或样品存在6.1.1b)和6.1.1C)列举的异常情况,需对样品进行储程分析,通过储程测定判断油品组成中轻质和重质成分的大致含量,作为区别不同油品的重要指标。6.4 成分分析如难以确定油品来源属性及是否混有其他油品成分,或样品存在6.1.1b)和6.1.1C)列举的异常情况,需对样品进行成分分析,作为区别不同油品的重要指标。一般情

7、况下,应重点分析有机成分。6.5 其他分析如上述检测仍无法确定油品来源属性及是否混有其他油品成分,可以进行钙、锌、磷、其他无机元素、灰分、清洁度、多氯联苯(PCBs)、多氯三联苯(PCTS)和多溪联苯(PBBS)等项目的分析。6.6 检测方法6.6.1 申报油品有产品标准且有指定检测方法的,使用产品标准指定的检测方法。6.6.2 申报油品无产品标准,或者有产品标准但未附检测方法的,可使用附录A中的检测方法。6.6.3 成分分析无具体检测标准时,通常可选择气相色谱、液相色谱、气相色谱-质谱法、红外光谱等相结合的方法。7来源和用途分析7. 1依据申报资料和文献资料,结合样品检测结果,比对相关产品控

8、制标准的指标要求,推断申报油品的来源和用途。注:中国主要油品的产品控制标准见附录Bo7.2 来源分析应基于所收集的与申报油品相关的申报信息和资料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产地、生产商、发货方、收货方、娄姆、重量、价格、规格、生产工艺、运输工具、运输过程等各环节以及样品检测结果等。应重点分析样品检测结果与申报信息或资料信息不符的情况。7.3 用途分析应基于所收集的与申报油品用途相关的资料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使用场合、使用过程、再加工工艺等。应重点分析油品中的有毒有害物质环境风险以及对使用用途有明显影响的情况。8结果判定8.1 综合申报资料、油品外观、检测结果以及来源、用途分析结果,依据GB34330对申报

9、油品进行固体废物属性判断。8.2 符合以下一种或几种情况的,判定属于固体废物:a)为生产过程产生的不合格品、残次品、废品等,但符合我国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及行业标准规定可继续使用的除外;b)掺入、混杂无用或已用过的废油、洗舱油水或有害物质,油品质量无法满足使用要求,而不能流入中国市场或者不能按照原用途使用的油品;c)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因使用寿命到期、油品质量无法满足使用要求等原因,不能继续使用的油品;d)在油品合成、裂解、分储、蒸储、溶解、沉淀以及其他过程中产生的残余物质,包括但不限于在石油炼制过程中产生的废酸液、废碱液或在石油、天然气、地热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废压裂液。8.3 符合以下一种或几种情

10、况的,判定不属于固体废物:a)成分组成与申报油品定义相符,各项指标符合产品标准的限值要求,生产过程具有有效的质量控制;b)成分组成与申报油品定义相符,部分指标不符合产品标准的限值要求,但无法判断其是否掺有其他废油品或有害物质,经专家研判,尚可继续使用的。8.4 其他情况下,应根据固体废物的定义或GB34330的适用原则和条款,对申报油品的固体废物属性进行判断。属于GB34330列明的固体废物种类和情形的,应按照GB34330相应条款判定为固体废物。注:GB34330的“适用范围规定,液态废物的鉴别适用于该标准。9鉴别报告和记录9.1鉴别报告和记录应符合进口货物的固体废物属性鉴别程序中的相关要求

11、9.2典型案例及鉴别报告见附录C0附录A(资料性)进口油品主要检验方法标准表A.1列举了进口油品主要检验方法标准。表A.1进口油品主要检验方法标准序号项目名称标准编号标准名称1水分GB/T8929原油水含量的测定蒸储法2水分GB/T6533原油中水和沉淀物的测定离心法3水分GB/T11146原油水含量测定卡尔费休库仑滴定法4水分GB/T260石油产品水含量的测定蒸播法5水分GB/T11133石油产品、润滑油和添加剂中水含量的测定卡尔费休库仑滴定法6密度GB/T1884原油和液体石油产品密度实验室测定法(密度计法)7密度GB/T13377原油和液体或固体石油产品密度或相对密度的测定毛细管塞比重

12、瓶和带刻度双毛细管比重瓶法8酸值GB/T7304石油产品酸值的测定电位滴定法9酸值GB/T18609原油酸值的测定电位滴定法10总沉淀物GB/T6531原油和燃料油中沉淀物测定法(抽提法)11总沉淀物GB/T6533原油中水和沉淀物的测定离心法12机械杂质GB/T511石油和石油产品及添加剂机械杂质测定法13运动粘度GB/T265石油产品运动粘度测定法和动力粘度计算法14运动粘度GB/T11137深色石油产品运动粘度测定法(逆流法)和动力粘度计算法15储程GB/T26984原油储程的测定16储程GB/T6536石油产品常压蒸僧测定法17铝、硅、钿、锲、铁、钠、钙、锌、磷IP501用灰化法熔融法

13、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残渣燃料油中铝、硅、钢、银、铁、钠、钙、锌、(DeterminationOfaluminumsilicon,vanadium,nickel,iron,sodium,calcium,zincandphosphorusinresidualfueloilbyashing,fusionandinductivelycoupledplasmaemissionspectrometry)18铝、硅、钢、氟铁、钠、钙、锌及磷GB/T34099残;既料油中铝、硅、钢、氟铁、钠、钙、锌及磷含量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法19钠、镁、钙、铁、钢、银、铜SN/T3186原油中钠、镁、钙、

14、铁、钢、银、铜元素的测定微波灰化-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20铝、硅、钢、银、铁、钠、钙、锌、磷SN/T3190原油戋渣燃料油中铝、硅、钢、银、铁、钠、钙、锌、磷的测定灰化碱熔-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21灰分GB/T508石油产品灰分测定法表A.1进口油品主要检验方法标准(续)序号项目名称标准编号标准名称22硫GB/T17040石油和石油产品硫含量的测定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法23硫GB/T387深色石油产品硫含量测定法(管式炉法)24硫SH/T0172石油产品硫含量测定法(高温法)25闪点GB/T261闪点的测定宾斯基-马丁闭口杯法26闪点GB/T3536石油产品闪点和燃点测定克利夫兰

15、开口杯法27多氯联苯SH/T0803绝缘油中多氯联苯污染物的测定毛细管气相色谱法28多氯联苯SN/T1792电气绝缘油中多氯联苯含量的测定气相色谱法29清洁度ASTMD4750用点滴试验法测定残渣燃料油清洁度和相容性的试验方法(StandardtestmethodforcleanlinessandcompatibilityOfresidualfuelsbyspottest)30苯、甲苯ASTMD3606气相色谱法测定机动车和航空汽油中苯和甲苯含量的标准试验方法(Standardtestmethodfordeterminationofbenzeneandtolueneinfinishedmoto

16、randaviationgasolinebygaschromatography)31煌类组成、氧化物和苯ASTMD6839采用气相色谱法的火花点火发动机燃料中煌类类型、氧化合物及苯的标准试验方法(Standardtestmethodforhydrocarbontypes,oxygenatedcompounds,andbenzeneinsparkignitionenginefuelsbygaschromatography)32苯、甲苯SH/T0713车用汽油和航空汽油中苯和甲苯含量测定法气相色谱法33煌类组成SH/T0741汽油中煌组成的测定多维气相色谱法附录B(资料性)中国主要油品的产品控制标

17、准B. 1本附录给出了中国主要油品的产品控制标准,并列出了其部分参考限值。2.2 中国主要油品的产品控制标准见表B.1表B.1中国主要油品的产品控制标准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1GB36170原油2GB17411船用燃料油3GB25989炉用燃料油4GB338工业用甲醇5GB439航空喷气机润滑油6GB44020号航空润滑油7GB443L-AN全损耗系统用油8GB446全精炼石蜡9GB1787航空活塞式发动机燃料10GB17882号喷气燃料11GB1790医药凡士林12GB1922油漆及清洗用溶剂油13GB2536变压器油14GB3405石油苯15GB3406石油甲苯16GB3407石油混合二甲苯

18、17GB3915工业用苯乙烯18GB4853食品级白油19GB5903工业闭式齿轮油20GB5904轻负荷喷油回转式空气压缩机油21GB65373号喷气燃料22GB7189食品用石蜡23GB7324通用锂基润滑油24GB7717.1工业用丙烯睛25GB9052.1油气田液化石油气26GB11118.1液压油(L-HL、L-HMxL-HV、L-HS.L-HG)27GB11120涡轮机油28GB11121汽油机油表B.1中国主要油品的产品控制标准(续)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29GB11122柴油机油30GB11174液化石油气31GB12691空气压缩机油32GB12981机动车辆制动液33GB13

19、895重负荷车辆齿轮油34GB15179食品机械润滑脂35GB16629植物油抽提溶剂36GB16663醇基液体燃料37GB17602工业己烷38GB18350变性燃料乙醇39GB17930车用汽油40GB18351车用乙醇汽油(ElO)41GB19147车用柴油42GB19159车用液化石油气43GB20419农用柴油机油44GB22160食品级微晶蜡45SH/T0356燃料油46ISO8217石油产品燃料(F级)分类PetroleumproductsFuels(classF)一SpecificationsOfmarinefuels47GB13015含多氯联苯废物污染控制标准2.3 中国部分

20、油品的限值标准见表B.2。表B.2中国部分油品的限值标准标准编号标准名称项目限值GB36170原油水含量(质量分数)/%不大于0.5机械杂质含量(质量分数)/%不大于0.05204前微分有机氯含量(质量分数)(gg)不大于10交接温度下蒸气压/kPa不大于66.7GB338工业用甲醇密度0.791-0.793GB439航空喷气机润滑油酸值(以KOH计)(mgg)不大于0.04灰分/%不大于0.005硫含量/%不大于0.14密度(2090.0GB/T2613倾点-40GB/T35354密度(20)878.6kgm3SH/T06045水分0.09%GB/T111336钙2925mg/kgIP501

21、7锌9868磷9249铝3410硅10011钢112钠12513铁18814镇1C.4样品来源和用途分析样品申报品名为“沥青混合物。依照委托方提供的工艺与用途等资料,样品沥青混合物是石油副产物经加工获得,其声称的生产工艺为:将混合矿物油原料(矿物直储油)在200oC500Pa的条件下进行减压蒸储,去除矿物油的轻微分,之后混入氧化沥青进行充分搅拌并溶解,加入芳烧油及降凝剂,充分混合,最后加入阻燃剂及香料,完成后冷凝并进行出厂检测。送检样品外观均为黑色黏稠液态物料,有石油煌类产品的特殊气味。经检验,送检样品闪点90.0,密度为878.6kgm3,主成分为长链粒类化合物,含有较高的轻质石油物质成分。

22、同时,样品中检出含有铁质磨损颗粒,钙锌、磷元素含量很高,钙含量为2925mgkg,锌含量为986mgkg,磷含量为924mgkg0根据GB1741L燃料油中如果钙含量大于30mgkg且锌含量大于15mgkg,或钙含量大于30mg/kg且磷含量大于15mgkg,说明燃料油含有使用过的润滑油(ULc)。送检样品中含较高的轻质石油类物质,含有铁质磨损颗粒,且钙、锌、磷元素含量远超GB17411相关要求,说明样品中含有大量未经除杂等工艺处理的使用过的润滑油(废机油),其成分与委托方声称的生产工艺不符。沥青是由不同分子量的碳氢化合物及其非金属衍生物组成的黑褐色复杂混合物,主要可以分为煤焦沥青、石油沥青和

23、天然沥青三种。其中,煤焦沥青是炼焦的副产品,石油沥青是原油蒸储后的残渣,天然沥青储藏在地下,有的形成矿层或在地壳表面堆积。从沥青的成分和来源看,废机油不应作为正常沥青产品的成分。废机油的产生原因主要有:一是润滑油在日常使用时因混入水、灰尘、金属粉末、磨损颗粒等杂质而无法继续按照原用途使用;二是随使用时间增长,润滑油逐渐因高温、氧化等原因而变质,产生了有机酸、胶质等杂质,黏温性和抗氧化安定性变差,腐蚀性增强,颜色变黑,无法继续按照原用途使用。废机油虽可作为老化沥青改性再生用的添加原料,添加后可使老化沥青性能得以恢复,但使用前需经过一定的工艺配比加工。废机油为典型的废物,将废机油和矿物油原料进行简

24、单混合,并不能改变其废机油的属性。综合考虑样品的外观、成分,结合样品含有铁质磨损颗粒以及钙、锌、磷元素含量异常等情况,推断样品来源于未经除杂等工艺处理的使用过的润滑油(废机油)与矿物油原料简单混合后获得的混合物料。C.5固体废物属性分析经检验,送检样品主成分为长链煌类化合物,含有轻质石油物质,存在铁质磨损颗粒以及高含量的钙、锌和磷元素,来源于未经除杂等工艺处理的使用过的润滑油(废机油)与矿物油原料简单混合后获得的混合物料。根据GB34330及本文件的8.2b)和8.2c),判断该送检样品是否属于固体废物。参考文献1GB/T3535石油产品倾点测定法2GB/T6040红外光谱分析方法通则3GB/T6041质谱分析方法通则4SH/T0573在用润滑油磨损颗粒试验法(分析式铁谱法)5SH/T0604原油和石油产品密度测定法(U形振动管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贸易/财会 > 贸易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