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北师大版语文第八册《春潮》教学设计2.pdf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5401977 上传时间:2020-05-01 格式:PDF 页数:21 大小:1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北师大版语文第八册《春潮》教学设计2.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2019年北师大版语文第八册《春潮》教学设计2.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2019年北师大版语文第八册《春潮》教学设计2.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2019年北师大版语文第八册《春潮》教学设计2.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2019年北师大版语文第八册《春潮》教学设计2.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北师大版语文第八册《春潮》教学设计2.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北师大版语文第八册《春潮》教学设计2.pdf(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019年北师大版语文第八册春潮word 教学设计 2 教材说明: 春潮是义务教育课本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 文。课文以春潮为题,描写了春潮的形成过程和磅礴的气势。 全文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以首句“北方的二月,春天在进攻,冬天 在撤退。 ”总起,写山的背阴处“寒冷的威力已在衰竭”, “朝阳处雪 已融化” ,冰封的大江变软了, 这一切都预示着将要发生什么。第二部分由弱到强,春潮逐渐宏大, 直至“不可抗拒”。这一部分紧承上文,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的手 法,描写了气势磅礴的开江场面。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孩子们深切感 受春天的力量不可抗拒。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

2、自己喜欢的部分,积 累语言。 2、写摘录笔记,自学生字新词。认字11 个,写字 6 个。 3、感受春潮的气势磅礴和春天不可抗拒的力量,了解祖国山河 的壮美,体会中国人民拼搏向上的无限的生命力(只作简单了解)。 4、学习课文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学会留心观察周围的景物。 教学重点: 1、自学生字新词,写摘录笔记。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朗读,体会春潮的气势和春天不可抗拒的力量。 教学难点: 1、指导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习课文中所运用的写作方法。 教具准备: 课文观潮的录像资料;课文朗读配音。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师:孩子们,今天老师带来一段录像给大家

3、欣赏。 (播放观潮中潮来之时的录像资料。)师:这是江潮翻滚的 场面,你想用一个什么词来形容看到的景象?(波浪滔天、势不可挡? ?) (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春潮描写的也是潮,不过, 它是北方的潮,今天我们将观赏北方的春潮, 看看它是什么样的?(板 书课题: 春潮齐读两遍) 二、背景介绍。 师: 春潮 一课节选自我国著名作家冯德英先 生的苦菜花,进入教材有改动。苦菜花写的是解放战争时期, 山东老根据地的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与还乡团、与国民党反动派 英勇斗争的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节选的这部分文字, 用春潮象征革 命力量的势不可挡,告诉人们春天必将战胜冬天。 三、质疑问难。 (突破金钥匙)

4、 师:孩子们,通过第一单元的学习, 我们已经知道了可以用“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提出比较有价值 的问题,主要练习针对人物提问。 本单元我们继续练习这样的提问方 式,不同的是针对课文的条理提问(师简单告诉学生条理:课文的结 构、顺序) ,那么孩子们,针对今天的主题春潮 ,相信你们一定能 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你想知道什么? 1、引导质疑;2、梳理、归纳问题。 四、初读感知。 (师征求学生意向:需要老师读课文吗?征得学生 同意方可。) 1、口头提出听读要求:注意老师读课文的语气、速度;注意思 考解决你刚才的疑问。 2、教师范读课文 3、自主汇报听读收获。(读课文的语气;就题质疑的问题) ;归纳 明确

5、: (1) 、课文( 12) 自然段读轻、舒缓; 3 自然段读雄宏高昂; 4 自然段读欢快、自如。 (2) 、课文写了春潮的形成(12) ;春潮的宏伟气势( 34) 。 师板书:春潮的形成( 12) 春潮的气势( 34) 五、自读自悟。(小组合作自学生字词投影显示自学方法、自学目 标) : 1、小组合作自学生字,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 理解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小组合作自学,教师参与、巡视、指导) 六、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师:请同学们就自学时碰到的尚不能解决 的难题提出来大家共同解决! ) (有问题先解决问题;如果没有问题教师这样引导:既然大家没 有问题了,那我们

6、今天就来点刺激的挑战) 七、接受挑战,汇报收获。(依次完成挑战四关, 依次大屏幕 显示) 1、挑战第一关(我最会提醒)做法:大屏幕显示带拼音的一类字, 学生自主从音、形、意提醒,教师随即指导) gong che wei shuai tao tu 攻撤威衰 滔途 2、挑战第二关(我读得最准)做法:大屏幕显示课文中带生字的词, 组织学生自主展示读、抢读、小组对读;而后教师随口说词义学生对 词;自主寻找你认为最难的词说句话,师生评价。 山涧寒气凛凛衰竭汹涌酥软堤岸 撞击山崩地裂崩溃禁锢怒吼驯服 挑战第三关(我选得最妙) 做法:依次用手指数表示六个多音字答案 序号;组织读确定答案后的句子,读好为止。

7、山的背 (beibei)阴处(chuchu)虽然还寒气凛凛,可是寒冷的威力已在衰 竭。 朝(chaozhao)阳处雪已融化,雪水顺着斜谷流过来, 冲(chongchong) 开了山涧溪水的冰面。那巨大的冻结(jiejie)在岩层上的瀑布也开始活 动了,流水声一天天越来越大地响起来,最后成为一股汹涌的奔 (benben)流,冲到山下,流进大江。那冰封的大江在春水太阳的照射 下,在山中雪水的冲击下,逐渐变酥了,变软了,颜色也变暗了。 挑战第四关(我读得最正确,最流利)做法:自主选择句子朗读,如 果觉得同学读得好跟着读一遍;如果觉得你读得更好, 示范读给大家 欣赏,教师组织评价指导,朗读到位。 (1

8、) 、风从门缝里挤了进来,激动地向我耳语着:快去看啊大江复活 了!它扯着我的衣襟向江岸奔去。 (2) 、一块块巨大的冰排,被滔滔的江水推动着,山一样地竖立起来, 又摔倒下去,发出咔嚓咔嚓的声响,溅起一片片雪白的浪花。 (3) 、被禁锢了一冬的大江奔腾着,汹涌着,以它那不可抗拒的力量 推开了坚冰,怒吼着,撞击着。 (4) 、春水在阳光下欢笑着,在清风中舞蹈着,仿佛在告诉沿途碰到 的每一个人,每一棵树,每一株刚刚露出地面的小草:春天来了!春 天来了! 八、小结激励 。师:孩子们,这节课你们每个人都很棒!真得真得很 棒!老师提议: 每个人大声喊着自己的名字说出我好棒!我真得真得 好棒!并把最最热烈的

9、掌声送给自己! (激发孩子们成就自己) 第二课时 一、结构引入。 师:同学们, 春潮这篇课文是按春潮的形成,春潮的宏伟气势 安排课文结构的。边说边板书: 春潮的形成( 1?2) ;春潮的气势( 34) 二、巧引学法。(引读法、发现法、探究法) 1、师:课文在写春潮的形成,首先用了一个总起句(引读:北 方的二月,春天在进攻,冬天在撤退。 ) 2、自主汇报读句收获:你知道了什么?你发现了什么? 3、师生归纳明确:知道春天来了;发现拟人的写法,反义词: 进攻撤退 4、组织集体朗读中心句(读出春天进攻气势) 5、引导探究读书方法 (1) 、师:是啊!看,首先(师读句子: “是暖流融化了岩石上 的冰层,

10、滴下第一滴粗大晶莹的水珠,宣告了春的来到。”师述:又 一神奇的拟人句,告诉我们冰滴来报春了! 边说边板书:冰滴 (2) 、师:孩子们,就这样小组内自读第二自然段,你一定能 发现更多(小组合作自学第二自然段,教师巡视指导) (3) 、汇报自读收获(要求读句子说收获:你知道了什么? 告诉大家你从哪知道的) (4)、 归纳明确板书:雪化瀑流江酥 6、师激发生思维: 从出现的现象你能推测出什么?(自由表达) 7、教师小结:(指着板书说)看,从“冰滴”到“雪化、瀑流、 江酥” ,无一例外都意味着春潮正在孕育,蓄势待发。 三、品评感悟,渗透写法。 (读中体会,读中感悟,读中拓展) 师:春潮在慢慢地孕育着,

11、积累着,期待着时机成熟的到来,那 时它要将自己所有的力量都释放出来,终于有一天,在寂静的黎明中, 传来了山崩地裂的声响(引读第三自然段) 1、引读:“被禁锢了一冬的 迫使它驯服地和残冬一起 向远方流去。” (指导朗读) 2、汇报读书收获。师:你的眼前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引 导学生用想到的一个 词来表达,师顺势板书描写春潮势不可挡气势的词) 3、引导抓句抓词。师:你真厉害!能告诉大家你从哪里体会到 了?(组织读句说词) 4、引导圈点重点词语:奔腾着、汹涌着、推开、怒吼着、撞击 着、击溃了、淹没了、迫使) 5、引导探究读书方法。师引:孩子们,想想这段怎样才能读出 春潮势不可挡的气势? (组织小

12、组合作、探究;归纳:快、高昂) 6、自主展示朗读第三段。(听谁读得最正确、 最流利、最有感情) 7、引导探究发现。师引:孩子们,作者冯德英先生用自己的妙 笔写出了春潮势不可挡的气势,你们是否发现冯学生写作之妙处? (小组合作讨论;自主交流;明确归纳:拟人、 夸张、比喻的修辞手法; “被”字句,“把”字句。) 师结:是啊,正是作者之妙写, 才表达出春潮的波澜壮阔。 可见, 真正的美是文字化的! (评价学生:你们太厉害了!会欣赏美。) 8、品读句子,练习句式转换( “被”字句、“把”字句、词序颠 倒,意思不变) 做法: (1) 、显示句子; (1) 、引导发现(句式变化,句意不变) ; 自主选择文

13、中句子练习 一块块巨大的冰排,被滔滔的江水推动着,山一样地竖了 起来,又摔倒下去,发出咔嚓咔嚓的声响,溅起一片片雪白的浪花。 淘滔的江水把一块块巨大的冰排推动,山一样地竖了起 来,又摔倒下去,发出咔嚓咔嚓的声响,溅起一片片雪白的浪花。 滔滔的江水推动着一块块巨大的冰排,山一样地竖了起来, 又摔倒下去,发出咔嚓咔嚓的声响,溅起一片片雪白的浪花。 四、精读升华,揭示主题。 1、师:是的,春水冲破禁锢,以势不可挡的气势(引读第四段) 2、自主汇报读书收获。师:说说你读到了什么?告诉大家你怎 样读到的? 3、归纳明确:拟人的写法表达了春水带来:欢乐、生机、新时 代。 4、师:是啊,作者这一写法又一次巧

14、妙地表现春潮摧枯拉朽的 力量,极好地揭示了“天道立春”的主题,也表现出小说苦菜花 正义必将战胜反动势力的主题。板书:天道立春 五、拓展延伸,挖掘整合 1、仿写练习。 (做法:借上面的小结引读第四段;小组讨论写 法;自主仿写;汇报交流,评价指导) 。 2、学生自主展示收集的写春水的诗句。 3、温馨推荐三篇文章: 故都的秋、 春 、 苦菜花。 附板书设计: 春潮 春潮的形成 (12) 冰滴雪化瀑流 江酥 春潮的气势( 34)波澜壮阔 “天道立春” 一双手教学案例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共和街小学苏英芳 教材分析: 一双手是义务教育课本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 课文。课文向我们展示了林业工人张迎

15、善的一双手,从这双手上可以 想见林业工人为绿化祖国付出的艰辛劳动,也可以体会林业工人为祖 国做出的伟大贡献。课文第一自然段从见过“多得不计其数”的手说 起, 突出要写的这双手与众不同; 第二自然段交代采访的时间和地点; 第(318)自然段是采访张迎善的部分,集中描写张迎善的一双 手,是一层层渐深渐细地写的。 教学目标: 1、认字 10 个,写字 8 个,理解“惺忪、铁铸、创建”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继续练习用“是什么” “怎么样”“为什么”提问,练习标画 并品读重点词句。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写摘录笔记,自学生字词; 3、继续引导学生

16、练习用“是什么” “怎么样”“为什么”提问; 4、学习作者抓住特点描写“手” ,突出“这是一双创建绿色金库 的手”这一中心的写法。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抓住特点描写“手” ,突出“这是一双创建绿色金库的 手”这一中心的写法。 教学过程: 报道激趣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份1988 年收藏的报道。 想知道报道的是什么事吗 大屏幕展示报道稿,请一位朗读能力强的同学朗读报道稿。 伊春日报社 1988 年 5 月报道:岭丘的乌马河林业局有一位32 岁 的林业工人张迎善, 几年来,他凭着自己的一双手栽树26 万棵。 仅在 1981 年至 1985 年这五年间就造林33 垧,改造迹地林和次地林

17、 445 垧。这双手生产木材1300立方米,枝丫 3500层积立方米。这 双手栽的树,使小兴安岭上的西北岔河水,由浑变清。这双手让这位 32 岁的年轻林业工人,成为伊春林区最年轻的育林功臣,获得全国 “五一”劳动奖章。“这真是一双创建绿色金库的手。 ” 组织汇报听读收获。 师:同学们,从刚才的报道你获取了哪些信息?同时你有没有不 明白的? 学生交流信息;学生质疑问难。理解:垧(组织学生查字典,引 导学生和学校面积对比。 )基地林、次生林(教师解释: )层积(大屏 幕展示枝丫层积事物图) 师启迪思维:报道最后一句说: (边说边板书)“这是一双创建绿 色金库的手。”从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你发现了

18、什么?你猜到了 什么? 组织学生自由表达;归纳:句意;写法(比喻) ;作用(中心句)。 采访获息 师:这份报道一下子轰动了全国,一位人民日报社的记者也和你 们一样,对林业工人张迎善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专门到乌马河林业局 做了专访。当时的专访全过程是这样的:【教师同时扮演记者和张迎 善,以课文( 3-17)自然段的内容组织采访稿再现现场采访。】 自主交流听采访获取信息(引导学生表达) 师:同学们,从刚才的采访中你又获取了哪些信息? 质疑问难 师:真是“酒烈不怕巷子深! ”随后,张迎善用一双手植树造林、 绿化祖国的事迹传遍大江南北。 板书课题:一双手(其中“手”用简笔画) 齐读课题;组织就课题质疑问

19、难:你有什么问题? 品读感悟 师顺势引导: 那位做专访的记者就是我们课文的作者姜孟之,他 在课文中是怎样描写这双手的,请同学们打开课本30 页。 自主、合作、探究(大屏幕显示要求:小组合作读课文,遇到不 认识的字看课后生字表, 还可以查字典解决; 课文读到自己满意为止, “那一双创建绿色金库的手”是怎样的,记得读、划、议、写体会。)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精读体会 组织学生自主交流读书收获 (交流主线: 你知道了那是一双怎样 的手?你从哪里知道的?) 做法:依学生的思路先后次序不定, 精读文中五处描写手的句子, 组织讨论交流感受, 评议感受,指导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议写法。 句

20、 1 “我握的是手吗?活像是半截老松木!我本能地想抽回手 来,可是没能得逞。那只有力的大手,把我的手紧紧地裹住了。” 句 2 “整只手呈木色,手的纹路深、粗,染着黑土色。很明显, 为了这次见面、握手,他事先用肥皂把这双手认真地洗过了。” 句 3 “掌面像鼓皮一样硬,老茧布满每个角落。手指肥圆,一 个手指似三节老干蘑。 ” 句 4 “左手大拇指没有指甲,长过指甲的地方,刻着四条形成 上下两个人字形的黑且深的裂纹,手指个个关节缠着线,线染成 了泥色。 ” 句 5 “我丈量土地似的量起他的手来:长24厘米,宽 10 厘米, 厚 25 厘米,这是我今生见到的天下第一号大手。” 引 领 学 生说 出 自

21、 己 最 想 说 的 话 ( 组 织 学生 补 充 课 文结 尾 处 的内容) 师:同学们,把你最想说的话说给大家听。 拓展整合 练习 1张迎善的大手。(引导学生或画或说或写) 师配乐:孩子们,张迎善的那一双手一定给我们每个人都留下了 很深很深的印象!老师提议我们写出来,说出来,画出来。 (学生自主选择完成;组织学生交流) 练习 2我为“五一”劳动者写颁奖词 师:象张迎善这样一个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热爱造林事业的人 成为伊春林区最年轻的育林功臣,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贡 献很大。由此我想到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下面 请同学们利用文中信息,模仿示例为张迎善拟一段颁奖词。 示例:

22、“ 感动中国人物 ” 颁奖词 节选(多媒体展示) 1、照亮苗乡的月亮:李春燕 颁奖词:她是大山里最后的赤脚医生,提着篮子在田垄里行医。 一间四壁透风的竹楼,成了天下最温暖的医院;一副瘦弱的肩膀,担 负起十里八乡的健康。她不是迁徙的候鸟,她是照亮苗乡的月亮。 2、地球之巅的勇者:青藏铁路建设者 颁奖词:每当汽笛声穿过唐古拉山口时,高原上的藏羚羊,都会 想念他们,想念那些有力的大手和坚强的笑容。他们能驱动钢铁,也 会呵护生命。他们是地球之巅的勇者, 他们缔造了世上最伟大的铁路。 (读示例;小组合作写颁奖词;展示交流评议) 练习 3最值得说的手(以那双手为题说说身边的手) 师:孩子们,手创造了幸福!

23、你家中的大人们用勤劳的双手创造 财富, 在那一双双手中选择一双试着用课文的写法介绍给大家,好吗! 1 观摩全国第八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活动有感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共和街小学苏英芳 2010 年 10 月,有幸去宁夏观摩了全国第八届青年教师阅读教 学活动。这些来自全国各地的精英让课堂教学异彩纷呈,极其富有创 新能力的同时植根于朴实课堂,对有效教学作了最好的诠释。 每一节 课都令听着感动,我想就以下两个课堂教学片段与大家分享。 一、以战象引领,走进学生内心 【案例 1】张龙老师的最后一头战象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再回战场这部分哪儿最让你感动?谁来给大家读 一读? 生: “它站在江岸的卵石上, 久久凝

24、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 然后, 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 走到一块龟形礁石上亲了又亲,许久,又昂 起头来,向着天边那轮火红的朝阳, 呕呕发出震耳欲聋的 吼叫。这时,它身体膨胀起来,四条腿皮肤紧绷绷地发亮,一双眼睛 炯炯有神,吼声激越悲壮,惊得江里的鱼儿扑刺刺跳出水面。” 师:这段话又表达了嘎羧怎样的情感呢?自己练习。(学生自由 读,自主展示读。) 师:他这样读,让我们望到了这清波荡漾的江面,而嘎羧是凝望 着,而且是久久凝望着呀!它都看到了什么呢? 生:我觉得嘎羧可能望到了26 年前与战友奋勇杀敌的场景,可 能望到了曾经战友洒满鲜血的地方。 生:它还望到了曾经的战友,它们曾经浴血拼搏的战场。 师:是

25、呀,想象着这样的场面,这句话又该怎样读呢?谁来再试 一试。 (生充满感情读) 师:同学们,标点也是无声的语言,你看“呕”后面的标点是 生:破折号。 师:破折号在这里的作用是 生:声音的延长。 师:就让我们一起读出这震耳欲聋的吼叫,许久(生齐读第 二句) 师:你们读出了声音的震耳欲聋,嘎羧内心的情感是怎样的呢? 此时的嘎羧是伫立在昔日的战场,发出了怎样的吼叫 (播放吼叫 声) 。从这吼叫声中,你听出了什么? 生:我听出了嘎羧对当时侵占我们土地的日寇的憎恨。 生:我听出了嘎羧内心深处的记忆。 生:我听出了嘎羧对战友的怀念。 师:它一定忘不了这样的一幕场景。我们一起来读 (师生共同朗读第一自然段)

26、“士兵骑象杀敌,战象用长鼻劈敌,用象踢踩敌,一大群战象, 排山倒海般地扑向敌人,势不可当。 ” 师:想象着这样的场景,那第二句话又该怎样读呢?(自主展示 读、齐读)此时的嘎羧已经完全不同于原来的样子,原文中有这样的 介绍: “嘎羧脖子歪得厉害,嘴永远闭不拢,整天嘀嘀嗒嗒地淌着唾 液 本来就很稀疏的象毛几乎都掉光了,皮肤邹得像脱水的丝 瓜。 ”就是这样一头老象重回战场之后,却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 (生再读) 师: 此时的嘎羧已经完全不同于两天前的样子,文中还这样写到: “嘎羧躺在地上拒绝进食 朝你看一眼 ”我们一起来读。 (生齐读) 师:同学们,刚才我读的是一头老象,而你们读出的是 生:一头年

27、轻的战象。 师:焕发了青春英姿的战象。我读的是拒绝进食,要揪住它的鼻 子摇晃好一阵,它才会艰难地张开眼睛的老象,而你们读的是 生:曾经在战场上英勇杀敌的战象。 师:我读的是精神萎靡、即将辞世的老象,而你们读的是 生:我读的是英勇豪迈的战象。 生:我读的是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声的战象。 师:同学们,就把你们心目中这头英武豪迈、奔赴战场的战象读 出来。 (配乐齐声朗读全段) 师:我们再来看, 这段话和刚才那段话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和不同之处?谁来说一说? 生:我觉得两段话写法上相同之处是它们都抓住了动作和神态。 师:再仔细看看,除了动作和神态,回到战场这部分内容,还有 什么样的描写? 生:这一段还

28、有关于嘎羧的声音描写。 【思考】:张老师在指导学生对重点段的阅读中,让我们惊喜地 看到教师努力体现着由分析课文内容的教学转向以策略为导向的教 学,用课文作例让学生得意、得言、得法。在读书中,引导学生运用 抓重点词语、展开想象、联系山下文等方法,感受嘎羧情感;在读书 中,引领学生逐步发现并体会动物小说的写作特点通过对动物神 态、动作、叫声的描写表达情感的方法。张老师带着战象走进学生的 内心世界,使学生、教师、作者、文本之间产生了共鸣。张老师精湛 的课堂教学艺术将作者的心,嘎羧的心,学生的心,教师的心巧妙地 融合在了一起! 真正的有效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 二、寻文本之迹,折射人物光辉 【案例

29、 2】韩芳老师的老人与海教学片断 师:生活贫困却要依然去喂海鸥,你觉得老人怎么样? 生:老人有一种坚持不懈的精神。因为我从资料中看到老人一个 月就 308元生活费,一到冬天他还要拿出一半的钱来喂海鸥,而且他 每天要步行 20 里路。老人年龄这么大了还这么坚持,我觉得老人这 种坚持不懈的精神让我敬佩。 师:这种坚持让他觉得不容易。还有没有新的发现? 生:我发现老人穿了一件褪色的过时布衣,知道老人生活肯定非 常贫穷,再加上刚才张秉发同学说的老人的工资308元,我觉得他能 这么做就很不容易了。 师:同学们,刚才已经反复有同学提到308 元钱,那么你们知道 不知道这 308 元钱背后令人心酸的故事?你

30、们想听吗? 师: (配乐讲故事)这位老人是昆明大工厂的一位退休工人,老 人平时最大的开销就是两毛钱一包的烟,出门绝不坐公交汽车, 因为 他舍不得花那 5 角钱的车费。为了节省钱,一碗干饭,一个馒头,一 碟咸菜就是他一天的伙食。 身体不舒服了也绝不会去医院看病,能挺 就挺过去,实在不行也只是买一些草药, 但是这位老人舍得每天买四 元五毛钱一斤的饼干给海鸥做饲料吃。老人去世了, 人们发现他家里 最值钱的东西竟然只有六个鸡蛋, 而这六个鸡蛋也是他给海鸥做饼干 的配料。 师:听着听着,我发现很多同学的神情变了。老师相信,故事里 的每一个数字一定都深深地打动了你的心。想说点什么吗? 生:我听了老师您说的

31、关于这位老人的资料非常感动。一位老人 竟然为了那些海鸥能付出那么多! 生: 老人为了海鸥自己却只能得到那么少的一点吃的,真了不起! 生:老人即使生病了也是想挺过去,还是为了海鸥。老人多么值 得我们尊敬! 【思考】:本片段教学, 韩老师让学生于不经意间品味文本内涵, 了解人物的经历, 感受文本背后的情感驱动力, 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 凸显,实现“无痕的教育” ,令课堂在瞬间散发出耀眼的光彩,极好 地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韩老师在语文课堂教学 中注重引领学生共同挖掘课程资源,拓展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渠道, 也 拓宽了学生视野,使语文课堂收到实效。 我想到了李吉林老师的话: “语言的发源地是具体的情境,在一 定的情境中产生语言的动机, 提供语言的材料,从而促进语言的发展” 韩老师设计本环节的教学, 无论从学生资料收集, 还是穿插故事背后 的故事,都引领学生走进了主人公的内心,走进作者内心,激发学生 深层次的心灵撞击, 领悟文本折射的人物光辉! 真正的有效课堂是师 生情感充溢的课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