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调节》-教学设计汇总.pdf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5403289 上传时间:2020-05-01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108.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免疫调节》-教学设计汇总.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免疫调节》-教学设计汇总.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免疫调节》-教学设计汇总.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免疫调节》-教学设计汇总.pdf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免疫调节》-教学设计汇总.pdf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免疫调节》-教学设计汇总.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免疫调节》-教学设计汇总.pdf(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1 免疫调节教学设计 知识目标: (1)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 (2)概述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3)通过探讨分析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机制。 能力目标: (1)关注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 (2)培养从报刊杂志、互联网中直接获取资料或数据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让学生了解艾滋病发展的严峻形势,以及每一个人的责任和义务。 (2)了解艾滋病的病因和预防,认识到艾滋病患者是HIV 的受害者,需要得到我们 的关爱。 (3)倡导关爱健康、珍爱生命的生活理念。 教学重难点 重点: 难点: 学情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第 4节免疫调节”包括“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2、免疫系统的 监控和清除功能”及“免疫学的应用”四部分内容。分2 课时学习:第1 课时,免疫系统 及免疫的类型;第2 课时,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及免疫学的应用。 教材将免疫系统列为调节系统之一,突出免疫系统对于机体稳态维持的作用,意在从 更深层次上揭示生命活动的整体性,对于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整体性具有 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揭示了机体内各个系统之间联系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说明了生命现象 内在联系之间的普遍性。 另外,免疫学知识涉及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较多,将其放 在必修模块对于全体高中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不可或缺的。 (二)教学对象分析 免疫调节内容在义务

3、教育教材中就已经涉及,艾滋病、过敏反应以及免疫学的应用的 相关知识,学生已经通过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等传播媒体有所了解。教师的任务是要结合 学生已有的认识,让学生从生物学角度作科学的了解,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科 学价值观,激发学生的责任感。 二、教法分析和学法指导 学习是一种有意义的活动、是一种合作活动也是一种体验。因此,教师教学方法选择 如何?是否有利于创设一种有趣、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气氛,会直接关系到学生接受知 2 识的过程是主动还是被动。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采用资料搜集法、成果展示法、讨论学 习法、赏识性评价等教学方法,形成师生互动的教学氛围。 在学习方法上, 指导学生: 通过资

4、料搜集、 讨论的形式了解艾滋病及其防治;以图解、 问题串、和讨论的方式学习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三、教具准备 1幻灯片:学生搜集的资料汇总。 2视频 1:温家宝总理看望阜阳艾滋病孤儿和患者。 3多媒体 CAI:动态演示细胞免疫的过程。 4实物投影仪。 四、教学过程与设计 本课的教学环节主要分以下几个部分 (一)课前准备 1. 制作教具。 2. 学习本节内容前一周,教师就布置学生搜集有关艾滋病及其防治方面的资料,准备 课上进行交流和讨论。活动时将学生分成三组,第一组搜集有关艾滋病的发现、艾滋病病 毒、艾滋病的主要病症及其危害等方面的资料,第二组搜集有关目前全球及我国艾滋病的 发展现状以及采取的预

5、防措施等方面的资料,第三组搜集有关世界艾滋病日的资料。教师 将学生搜集的资料汇总做成幻灯片,便于展示和教学。 (点评: 本节内容多而复杂,学生学习会感到比较困难。可以以艾滋病问题为切入口, 围绕艾滋病问题的讨论而逐步展开。关于艾滋病的知识,学生通过初中生物课的学习已有 所了解,近年来媒体的宣传,也使得艾滋病的问题的讨论比较感兴趣。课前教师布置学生 搜集有关艾滋病及其防治方面的资料。在活动时让学生分组搜集,既可以节省时间,又可 以避免运用互联网搜索造成的大量资料的积压与浪费。在整个活动中学生体验小组合作的 乐趣。) (二)导入新课 教师: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对维持内环境的稳态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

6、是并不能直 接消灭入侵的病原体;也不能直接清除体内出现的衰老、破损或异常的细胞。对付病原体 和体内出现的异常细胞,要靠什么调节呢? 学生:免疫调节。 板书:第4 节免疫调节(第1 课时) (点评:承上启下,快速进入主题。并且突出免疫系统对于机体稳态维持的作用,引 导学生认识生命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整体性。) (三)交流与讨论 播放视频1:温家宝总理看望阜阳艾滋病孤儿和患者。 教师:这是中国防治艾滋病历程中又一个历史镜头在第个世界艾滋病日到来 之际,温总理专程前往阜阳,与艾滋病患者握手、交谈。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艾滋病也 许不再是一个陌生的名字,艾滋病正在对人类的生命和尊严发出前所未有的威胁与挑战,

7、 而我们又对它了解多少呢? 3 学生:根据艾滋病资料的搜集情况,从以下几方面交流讨论: (1) 艾滋病的发现、艾滋病病毒、艾滋病的主要病症及其危害。 (2) 目前全球及我国艾滋病的发展现状以及采取的预防措施。 (3) 艾滋病传播有哪些途径? (4) 我们应如何对待艾滋病病人?面对艾滋病,我们能够做些什么? (5) 你知道世界艾滋病日吗?历年的主题是什么?开展世界艾滋病运动有什么意义? (点评:学生在汇报资料搜集结果时可以利用教师课前做好的幻灯片,既可以节省时 间,又可以加强直观性。触目惊心的图片,很快就能引起学生的关注。通过以上活动,使 学生能对艾滋病知识有更多的了解,认识到艾滋病发展的严峻形

8、势,以及每一个人的责任 和义务;认识到艾滋病患者是HIV 的受害者,需要得到我们的关爱。) 引导学生深入讨论:艾滋病的病因是什么?艾滋病的死因是什么?为什么艾滋病病人最 后往往是患不同的疾病而死亡?为什么艾滋病又叫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 通过这些问题的讨论揭示艾滋病与人体免疫系统的关系,引入对“免疫系统的组成” 的学习。 板书:一、免疫系统的组成 (四)师生互动 教师:大家自主学习教材P35-P36 这一部分内容,然后思考以下问题: (1)什么是免疫器官?它包括哪些器官? (2)什么是免疫细胞?包括哪些细胞?它们有什么不同? (3)什么是免疫活性物质?包括哪些? (4)当我们体内有炎症时,扁桃

9、体会肿大,有时颌下等部位还出现淋巴结肿大。你 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学生:阅读教材P35-P36 有关内容,并思考回答。 (点评:绝大多数学生通过看书可以总结出前三小题的答案,最后一题可能有点困难, 教师要适当加以提示。在这里教师还要补充一下:淋巴细胞起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 因为在练习中经常会涉及。) 教师:我们的身体无时无刻不处在病原体的包围之中,我们吃的食物中含有病原体, 吸入的气体中含有病原体,周围的空气中含有大量的病原体,但在一般情况下我们并不得 病,这是为什么?人被HIV 感染后,也并不得病,一般有几年时间的潜伏期,这是什么原 因? 通过这些问题引入对“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的学习。

10、 板书:二、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教师:在初中的时候关于免疫我们已经学过一些,我们知道,抵御病原体的攻击,人 体有几道防线? 学生:有三道防线。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第一、二、第三道防线的作用及特点。 教师:板书归纳: 组成类型 4 第一道皮肤、黏膜 非特异性免疫 第二道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吞噬细胞 第三道免疫器官、免疫细胞特异性免疫 资料分析: P37。以艾滋病为例,认识到人体内主要的免疫细胞T 细胞在免疫中 的重要作用,进而说明第三道防线的重要性,提出问题:第三道防线是如何起作用的呢? 教师:第三道防线的“作战部队”主要是众多的淋巴细胞。其中B 细胞主要靠产生 抗体来“作战” ,这种方式称为体

11、液免疫;T 细胞主要靠直接接触靶细胞“作战”,这种方 式称为细胞免疫。我们先来学习体液免疫。 板书: 1. 体液免疫 教师:先请学生阅读教材P37 关于体液免疫的内容和图2-15,课件展示阅读提纲: (1)什么是抗原?大多数抗原进入内环境后首先被什么细胞处理? (2)抗体的本质是什么?它是怎么产生的?它是如何起作用的? (3)当相同的抗原再次侵入机体时,机体的反应速度为什么比第一次的时候更迅速、 高效? 学生:阅读、分析相应内容并针对阅读提纲进行交流讨论。 (点评:材料阅读,示意图的分析,训练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但体液免疫过程比较 复杂,还需要教师进一步的讲解。) 教师:讲解抗体的特点,用“5

12、 月 11 日上午,长沙市世界之窗园林工作人员何楚恒 在给草地拔草时被毒蛇咬伤”的事例,说明抗体与抗原的特异性结合,用母乳喂养的孩子 不易生病说明抗体的分布。 教师: 根据教材 “图 2-15 体液免疫示意图” ,对体液免疫过程进行具体的分析,并指 导学生在示意图的箭头上标注过程名称。 教师:请同学们用图表的形式画出体液免疫的过程,然后相互交流,进行解说。 学生:在草稿纸上画图,小组间进行交流。 教师:把构建较好的图片进行投影展示,相应代表进行解说。 (点评:在此活动中,教师应及时了解各小组情况,确认差异,及时纠正错误,激励 参与,注重过程评价。本活动意在训练学生归纳、表达交流的能力;培养资源

13、共享,欣赏 他人,提高自己的意识。) 教师:通过体液免疫机体只能消灭体液中的病原体,如果病原体侵入了细胞,抗体 就无能为力了,消灭这些病原体通过什么途径呢?从而进入细胞免疫的教学。 板书: 2. 细胞免疫 教师 : 下面我们来比较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异同点。 学生:通过学习,比较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异同点。 教师:提示: (1)吞噬细胞在其中起什么作用? (2)效应 T 细胞有没有接触抗原? (3)你能说出记忆细胞的作用吗? (4)细胞免疫的结果是什么?最后抗原是如何消灭的? 5 教师: 根据教材 “图 2-16 细胞免疫示意图” ,对细胞免疫过程进行具体的分析,并指 导学生把相应过程补充完整

14、。 教师:请同学们用图表的形式画出细胞免疫的过程,然后相互交流,进行解说。 学生:在草稿纸上画图,小组间进行交流。 教师:把构建较好的图片进行投影展示,相应代表进行解说。 教师强调:通过细胞免疫,使侵入细胞内的抗原失去藏身之处,暴露在体液中,然后 抗原还是与抗体结合成团,被吞噬细胞吞噬、清除。由此可见,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相互 协助,共同抵抗侵入机体的病原体。 (五)教师精讲 对外毒素细菌(产毒菌) 在生长过程中由细胞内合成后分泌到细胞外的毒性物质 (化学成分是蛋白质)称为外毒素, 由体液免疫发挥作用;对细胞内寄生物,如结核杆菌, 麻风杆菌等胞内寄生菌、病毒,先由体液免疫起作用,阻止寄生物的散播

15、传染,当寄生物 进入细胞后,细胞免疫将抗原从靶细胞释放出来,再由体液免疫发挥作用。 若细胞免疫不存在,体液免疫也将丧失。另外, 对外来病原体进行免疫的时候并不是 单一的起作用,而是两者结合起来起作用,只不过在起作用的时候分主次关系罢了。 (点评: 使学生认识到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之间的联系,从整体上理解特异性免疫过 程。 ) (六)课堂反馈 教师板图,要求学生对此图进行分析。 (点评:由于本节课内容多,时间紧张,所以只安排了一道反馈练习,但此题涵盖了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在巩固知识的同时也进一步训练了学生读图、识图以及对所学知识的 整合能力。) (七)课堂小结 教师依据板书,对本堂课内容进行小结。

16、 并提出:比较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T细胞都在其中起了重要作用。所以HIV 病毒攻 击 T 细胞后,会破坏人体的整个特异性免疫,使人的免疫系统全面失去功能。人体的免疫 系统一旦遭到破坏,各种微生物、寄生虫就会长驱直入,使人发生严重的感染或癌症,甚 至死亡。这就是艾滋病的直接死亡原因。医学研究表明,艾滋病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和 母婴三种途径传播。共用注射器和性滥交是传播艾滋病的主要危险行为。因此我们要拒绝 毒品,洁身自爱。 (点评: 课堂开始以艾滋病入手,在课堂结束时又重新提出,并且利用本节课的知识 来总结概括,同时渗透健康的生活理念,为学生树立了“珍爱生命”的情感价值观) 6 教师:今天我们讨论

17、的主要是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我们知道人体通过这种防卫功能, 使机体能有效地防御病原体,是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必不可少的保障。那么,免疫系统的 防卫功能是不是越强大越好呢? (点评: 再次强调免疫在稳态维持中的作用,引导学生在 “生命活动的调节”主题下, 去认识“免疫”。最后一个问题,留下悬念,激发兴趣,为第二课时的学习埋下伏笔。) 五、板书设计 第 4 节免疫调节(第1 课时)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 二、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1. 体液免疫 2. 细胞免疫 (点评:条理清晰,把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写在黑板最突出的地方,便于不断强化学 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 六、设计感悟 免疫调节是一个抽象的过程,学

18、生很难理解。因此教师应当通过各种不同教学方法的 处理,通过多种教学手段的运用,让一些复杂的概念变得浅显易懂,让一些过程变得更加 直观,让学生始终保持高涨的学习热情,从而很好地达成三维目标。但在本课中,因为活 动较多,所以怎样安排教学使得学习变得容易些、愉快些、有效些,就成为教学设计的关 键。所以在课堂上, 我特意设置了相应的情景和问题,引导学生在活跃的气氛中参与讨论, 主动构建地整理知识,感受获得知识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在整个认知过程中,教师要注 意引入赏识性评价,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不足之处是时间较紧,收放欠自如。 组成类型 第一道皮肤、黏膜 非特异性免疫 第二道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吞噬细胞 第三道免疫器官、免疫细胞特异性免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