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选修一:2.2《“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同步练习(含答案).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5437747 上传时间:2020-05-11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52.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历史选修一:2.2《“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同步练习(含答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人教版)历史选修一:2.2《“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同步练习(含答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历史选修一:2.2《“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同步练习(含答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历史选修一:2.2《“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同步练习(含答案).pdf(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课时训练 5“ 为秦开帝业 ” 商鞅变法 一、选择题 1.商鞅变法的内容中 ,对社会转型起决定性作用的是() A. “ 燔诗书而明法令 ” B.“ 令民为什伍 ,而相牧司连坐 ” C.“ 集小乡邑聚为县 ,置令、丞 ” D.“ 为田开阡陌封疆 ” 解析 :解答本题应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角度来思考,这里的 “ 社会转型 ” 是指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 社会。商鞅变法中 “ 为田开阡陌封疆 ” 废除了井田制 ,以法律形式废除奴隶制的经济基础,确立了封建土地 私有制 ,这对社会转型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答案 :D 2.汉书 食货志载 :“ (秦)用商鞅之法 ,改帝王之制 ,除井田 ,民得买卖 ,富者

2、田连阡陌 ,贫者无立锥之地。 ” 这反映了商鞅变法 () 废除了周代的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加剧了土地兼并民众的生活水平普遍下降 A.B. C.D.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理解材料,“ 除井田 ” 可知废除了周代的井田制;“ 民得买卖 ” 可知允许土地自由买 卖;“ 富者田连阡陌 ,贫者无立锥之地 ” 表明当时土地兼并严重。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答案 :A 3.史记 商君列传载 :“ 商君相秦十年 ,宗室贵戚多怨望。 ” 这主要是因为 () A.允许工商业者入仕为官 B.准许土地自由买卖 C.承认土地归私人所有 D.奖励军功 ,废除 “ 世卿世禄制 ” 解析 :本题为材料型选择题 ,题

3、干中材料的意思是,商鞅变法引起了旧贵族的怨恨,A 项与变法内容不符 ,可 排除。 B、C、D 三项均为变法的内容,注意选出与旧贵族利害关系最密切的一项。 答案 :D 4.史书记载 ,“ 商君为法于秦 ,战斩一首赐爵一级 ,欲为官者五十石 ” ,“ 有功者显荣 ,无功者虽富无所荣华” ,“ 明 尊卑爵秩等级 ,各以差次名田宅 ,臣妾衣服以家次 ” 。这一措施的主要作用是() 保证了战争的兵源废除了旧贵族特权打破了贵族世袭制增强了秦军的战斗力 A.B.C.D. 解析 :军功爵制的作用并不是保证战争兵源,排除含的 A、C、D 三项。 答案 :B 5.商鞅变法规定 ,禁止父子及成年兄弟同居一室,其目的

4、除了改革旧的社会习俗,还有() A.增加赋税收入B.提高军队战斗力 C.严格控制人民D.打击贵族势力 解析 :“ 禁止父子及成年兄弟同居一室” 意在刺激小农户数的增加及生产的积极性,进而增加国家的赋税收 入。B、D 两项和题干没有联系 ,C 项“ 严格控制人民 ” 的措施主要是通过严密的户籍制度和连坐法体现的。 答案 :A 二、非选择题 6.阅读下列材料 : 材料一宗室非有军功论 ,不得为属籍。 明尊卑爵秩等级 ,各以差次名田宅 ,臣妾衣服以家次。 有功者显荣 , 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 史记 材料二 材料三及秦孝公用商君 ,坏井田 ,开阡陌 ,急耕战之赏 ,虽非古道 ,犹以务本之故 ,倾邻国而

5、雄诸侯。然王制 逐灭 庶人之富者累巨万 ,而贫者食糟糠 ;有国强者兼州城 ,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 食货志 请回答 (1)材料一、材料二反映了商鞅变法的哪项措施?有何意义 ? (2)秦国为此建立了以军功奖赏为中心的什么制度流传后世?这一制度的实施有何影响? (3)材料三中的 “ 务本 ” 是什么意思 ?“ 王制 ” 指什么 ? (4)根据以上材料 ,说明商君所为属于什么性质的运动。 答案 :(1)奖励军功 ,废除“ 世卿世禄制 ” 。为秦国后来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2)二十等爵制。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3)“ 务本 ” 指重视农业生产。 “ 王制” 指以井田制、分封制为基础的奴隶制度。 (4

6、)比较彻底的地主阶级的改革运动。 7.阅读下列材料 : 材料一入境,观其风俗 ,其百姓朴 ,其声乐不流污 ,其服不挑 (佻),甚畏有司而顺 ,古之民也。及都邑官府,其 百吏肃然 ,莫不恭俭、 敦敬、忠信而不楛 (粗劣的 ),古之吏也。 入其国 ,观其士大夫 ,出于其门 ,入于公门 ;出于 公门 ,归于其家 ,无有私事也 ,不比周 ,不朋党 ,倜然莫不明通而公也 ,古之士大夫也。 观其朝廷 ,其间听决 ,百事 不留 ,恬然如无治者 ,古之朝也。 荀子 疆国 材料二(商鞅的法令 )行之二岁 ,秦俗日败。 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 借父攫钮 (指农具 ), 虑有德色 (指脸上显出给父亲

7、恩德的表情);母取箕帚 ,立而谇语 (指恶语相加 )。 妇姑不相说 ,则反唇而相 稽。其慈子耆利 (指爱自己的孩子、贪求财利),不同禽兽者亡几耳。 治安策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商鞅变法后“ 百姓”“百吏”“士大夫 ”“朝廷 ” 的生存现状。分析导致这一现状的原因。 (2)商鞅变法中的哪些内容导致了材料二所述社会风气的变化? (3)结合上述材料 ,概括商鞅变法的特征。 解析 :第(1)问要从户籍制度、县制、中央集权等方面分析。第(2)问注意强调的是 “ 社会风气 ” ,应从土地制 度、法令、习俗等方面,依据变法内容分析。第(3)问的特征应从政治、观念等方面分析出专制、愚民等 要素。 答案 :(1)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实行连坐法以及社会风俗改革等措施,强化了对百姓的控制 ;普遍推行县制 , 奖励军功等措施 ,加强了对各级官吏和士大夫的控制;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增强了国君的权威,提高了决 策的效率。 (2)废井田开阡陌 ,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 ;“ 燔诗书而明法令 ” ;禁止父子及成年兄弟同居一室;强制推行 一夫一妻的小家庭政策。 (3)重视对百姓和官僚士大夫的控制;重视等级权威 ;重视培养人民的私有观念和竞争意识;强化个体 小生产者的意识 ,推行愚民政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