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集训:离子方程式的有关计算(word版,含解析).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5441534 上传时间:2020-05-11 格式:PDF 页数:44 大小:1.4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集训:离子方程式的有关计算(word版,含解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2016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集训:离子方程式的有关计算(word版,含解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2016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集训:离子方程式的有关计算(word版,含解析).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2016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集训:离子方程式的有关计算(word版,含解析).pdf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2016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集训:离子方程式的有关计算(word版,含解析).pdf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集训:离子方程式的有关计算(word版,含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集训:离子方程式的有关计算(word版,含解析).pdf(4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离子方程式的有关计算 【知识点的认识】 离子方程式计算的常用方法包括: 1、原子守恒法 2、电荷守恒法 3、得失电子守恒法 4、关系式法 【命题方向】 题型一:原子守恒 典例 1:用 1L 1.0mol?L -1 NaOH 溶液吸收0.8mol CO2,所得溶液中的CO3 2-和 HCO 3 -的浓度之比约 是() A1:3 B1: 2 C 2:3 D 3:2 分析: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1.0mol/L 1L=1mol ,当 n( NaOH ) :n( CO2)2 ,二者反应生成碳 酸钠,当n(NaOH ) :n( CO2) 1 时,二者反应生成碳酸氢钠,但2n(NaOH ) :n( CO2)

2、 1 时,二者反应生成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混合物,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mol : 0.8mol=5 :4,则二者反应生成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根据原子守恒分析解答 解答: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1.0mol/L 1L=1mol ,当 n( NaOH ) :n( CO2)2 ,二者反应生成碳 酸钠,当n(NaOH ) :n( CO2)1时,二者反应生成碳酸氢钠,但2n(NaOH ) :n( CO2) 1 时,二者反应生成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混合物,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mol : 0.8mol=5 :4,则二者反应生成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设碳酸钠的物质的量是x,碳酸氢钠的物质的

3、量是y, 根据碳原子守恒得x+y=0.8 根据钠原子守恒得:2x+y=1 , 根据得x=0.2 y=0.6 , 所以 CO32-和 HCO3-的浓度之比 =0.2mol :0.6mol=1 :3, 故选 A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题目难度不大,注意从原子守恒的角度分析 题型二:电荷守恒 典例 2:将 NaCl 和 NaBr 的混合物m g 溶于足量水,配制成500mL 溶液 A,再向 A 中通入足量氯 气,充分反应后,蒸发溶液至干得晶体(m-2 )g则 A 溶液中 Na +、C1-、Br-的物质的量之比肯定 不正确的是() A3:2:1 B 3:1:2 C4:3: 1 D 3:1:

4、4 分析:向氯化钠、溴化钠的混合物中通入足量氯气,氯气和溴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溴,反应方程 式为: Cl2+2NaBr=Br 2+2NaCl ,蒸发溶液蒸干时,溴挥发导致得到的晶体是氯化钠,任何溶液中都 存在电荷守恒,氯化钠和溴化钠都是强酸强碱盐,其溶液呈中性,根据电荷守恒判断 解答:向氯化钠、溴化钠的混合物中通入足量氯气,氯气和溴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溴,反应方程 式为 Cl2+2NaBr=Br 2+2NaCl ,蒸发溶液蒸干时,溴挥发导致得到的晶体是氯化钠,任何溶液中都存 在电荷守恒,氯化钠和溴化钠都是强酸强碱盐,其溶液呈中性,所以c( H +)=c(OH-) ,所以溶液 中 c(Na +)

5、=c(Cl-)+c( Br-) ,同一溶液中体积相等,所以 n(Na +)=n(Cl-)+n(Br-) , A当 Na +、C1-、Br-的物质的量之比 3:2: 1 时,符合 n(Na +)=n(Cl-)+n(Br-) ,故 A 正确; B当 Na +、C1-、Br-的物质的量之比 3:1: 2 时,符合 n(Na +)=n(Cl-)+n(Br-) ,故 B 正确; C当 Na +、C1-、Br-的物质的量之比 4:3: 1 时,符合 n(Na +)=n(Cl-)+n(Br-) ,故 C 正确; D当 Na +、C1-、Br-的物质的量之比 3:1: 4 时,符合 n(Na +) n(Cl-

6、) +n(Br-) ,不符合电荷 守恒,故D 错误; 故选 D 点评:本题考查了离子方程式的计算,如果采用方程式进行计算,比较麻烦,采用电荷守恒来分析 解答即可,较简便,难度中等 题型三:关系式法 典例 3:向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Cl 、MgCl2两溶液中分别滴加等浓度的AgNO3溶液使 Cl -恰 好沉淀完全,则消耗AgNO3溶液的体积之比为() A1:1 B1: 2 C 2:1 D 1:3 分析: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Cl 、MgCl2两种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相等,分别与等物质的 量浓度的AgNO3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则消耗的硝酸银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它们的体积比 解答:设等体积、

7、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Cl 、 MgCl2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均为1mol , 则与等物质的量浓度的AgNO3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时存在: 1molNaCl 1molAgNO 3, 1molMgCl22molAgNO3, 由 n=cV 可知,物质的量之比等于溶液的体积之比, 所以与 NaCl 、 MgCl2两种溶液反应的AgNO3溶液的体积比为1:2, 故选 B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明确物质的量、浓度及物质的构成的关系,氯离子与银离子 的反应是解答本题的关键,难度不大 题型四:得失电子守恒 典例 4:Fe 与硝酸反应随温度和硝酸的浓度不同而产物不同已知0.2mol HNO 3做氧化剂时

8、,恰好 把 0.4mol Fe氧化为 Fe 2+,则 HNO 3将被还原成() ANH4 +BN 2O CNO D NO2 分析: 0.2molHNO 3做氧化剂时,氮元素的化合价会降低,0.4mol Fe 氧化为 Fe 2+,化合价升高,铁 原子失去电子,氮原子是得到电子,根据得失电子守恒来计算HNO3的还原产物中N 元素的价态 解答:设硝酸被还原到的产物中,N 元素的价态是x,则根据反应中得失电子守恒:0.4mol ( 2-0) =0.2mol (5-x ) ,解得 x=1 ,所以硝酸被还原到的产物中,N 元素的价态是+1 价,应该是N2O 故选 B 点评:本题是一道关于电子守恒的计算题,

9、电子守恒的灵活应用是考试的热点,难度不大 【解题思路点拔】 本考点是关于离子方程式的计算方法,相对于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的计算方法更纯粹一点,最 重要的是守恒方法和关系式法,要重点掌握 一选择题(共18 小题) 1向含有 Fe 2+、I、Br的溶液中通入适量氯气, 溶液中各种离子的物质的量变化曲线如图所示有 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线段 BC 代表 Fe3+的物质的量的变化情况 B 原混合溶液中c(FeBr2)=6 mol/L C 当通入 Cl22 mol 时,溶液中已发生的离子反应可表示为 2Fe 2+2I+2Cl 22Fe 3+I 2+4Cl D 原溶液中n(Fe2+) :n( I )

10、 :n(Br)=2:1:3 2在 FeCl3,CuCl2,FeCl2的混合溶液中, Fe 3+,Cu2+和 Fe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3:2:1,现加入适 量铁粉,使溶液中三种离子物质的量浓度之比变化为1: 2:4,则参加反应的铁粉与原溶液Fe3+的 物质的量之比为() A 2:1 B 1:2 C 1:3 D 1:4 3已知酸性K2Cr2O7溶液可与 FeSO4反应生成Fe3+和 Cr 3+现将硫酸酸化的 K2Cr2O7溶液与 FeSO4 溶液混合,充分反应后再向所得溶液中加入KI 溶液,混合溶液中Fe 3+的物质的量随加入的 KI 的物 质的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11、 图中 AB 段的氧化剂为K2Cr2O7 B 图中 BC 段发生的反应为2Fe3+2I =2Fe2+I 2 C 开始加入的K2Cr2O7为 0.25 mol D K2Cr2O7可与 FeSO4反应的物质的量为1:3 4向含 SO3 2、Fe2+、Br、I各 0.1mol 的溶液中通入标准状况下的 Cl2,通入 Cl2的体积和溶液中 相关离子的物质的量的关系图正确的是() ABC D 5常温常压下,将a mol CO2气体通入 1L bmol/L 的 NaOH 溶液中,下列对所得溶液的描述不正确 的是() A 当 a=2b 时,随着CO2气体的通入,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 H+)有如图变化关系

12、B 当 a=b 时,所得溶液中存在:c(OH )+c(CO 3 2)=c(H+)+c(H 2CO3) C 当 2a=b 时,所得溶液中存在:c(Na+) c(CO32 ) c(OH) c(HCO 3 ) c(H+) D 当 a/b1 时,所得溶液中一定存在:c(Na+)=c(CO32 )+c(HCO 3 )+c(H 2CO3) 6将由 NaOH 、BaCl2、Al2(SO4)3三种固体组成的混合物溶于足量的水中,充分溶解,向混合溶 液中滴加1mol?L 1 的稀硫酸, 加入稀硫酸的体积与生成沉淀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判断不 正确的是() A AB 段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a2+SO42

13、 BaSO 4 B E 点对应横坐标稀硫酸的体积为70 mL C D 点表示的沉淀的化学式为Al (OH)3、BaSO4 D E 点沉淀比A 点沉淀质量大2.33g 7常温下,在10mL 0.1mol ?L 1 Na 2CO3溶液中逐滴加入0.1mol?L 1 HCl 溶液,溶液的 pH 逐渐降 低,此时溶液中含碳微粒的物质的量分数变化如图所示(CO2因逸出未画出,忽略因气体逸出引起 的溶液体积变化)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 0.1 mol?L 1 Na 2CO3溶液中: c(Na+)+c( H +)=c(CO 32 )+c(HCO 3 ) +c(OH) B 当溶液的pH 为 7 时,

14、溶液的总体积为20 mL C 在 B 点所示的溶液中,浓度最大的阳离子是Na+ D 在 A 点所示的溶液中:c(CO32 )=c(HCO 3 ) c(H+) c(OH) 8将一定量的铁粉加入到一定浓度的稀硝酸中,金属恰好完全溶解,反应后溶液中存在:c( Fe 2+) : c(Fe 3+)=3:2,则参加反应的 Fe 和 HN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 1:1 B 5:16 C 2:3 D 3:2 9取 100mL 18.3mol/L的 H2SO4与 Zn 反应,当 Zn 完全溶解时,生成气体在标况下占有的体积为 22.4L,将所得的溶液稀释成1L,测得溶液的H +浓度为 1mol/L ,则所

15、生成的气体中 SO2与 H2的体 积比约为() A 1:2 B 2:1 C 1:4 D 4:1 10某溶液中可能含有H +、NH 4 +、Fe3+、Al3+、SO 4 2、CO 3 2等离子当向该溶液中加入一定物质 的量浓度的NaOH 溶液时,发现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随NaOH 溶液的体积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下 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原溶液中含有的阳离子只有H +、Fe3+、Al3+ B 原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 和 Na+ C 原溶液中含有的Fe3+和 Al 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l:l D 反应最后形成的溶液中溶质只有Na2SO4 11向 100mL 0.1mol ?L 1 硫酸亚铁铵 (N

16、H4)2Fe(SO4)2溶液中逐滴滴入0.1mol?L 1Ba( OH) 2 溶液随着Ba(OH)2溶液体积 V 的变化,沉淀总物质的量n 的变化如下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 确的是() A a 点时溶液中所含主要溶质为(NH4)2SO4 B ab 段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SO4 2+Ba2+=BaSO 4 C b 点为最大沉淀量,对应的纵坐标值为0.2 D c 点加入 Ba(OH)2溶液的体积为200 mL 12某稀硫酸和稀硝酸的混合溶液中c( SO4 2)+c(NO 3 )=2.5 mol ?L1取 200mL 该混合酸,则 能溶解铜的最大质量为() A 12.8g B 19.2g C 32

17、.0g D 38.4g 13某溶液中可能含有OH 、CO 32 、AlO 2 、SiO 32 、SO 42 、 HCO 3 、Na+、Fe3+、Mg2+、Al3+ 等离子当向该溶液中逐滴加入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溶液时,发现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随盐酸 溶液的体积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原溶液中一定含有的阴离子是:OH 、SiO 3 2、AlO 2 、CO 3 2 B 反应最后形成的溶液中的溶质为NaCl C 原溶液中一定含有Na2SO4 D 原溶液中含有CO32 与 AlO 2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14将由 FeSO4、Ba( OH)2、AlCl3三种固体组成的混合物溶于

18、足量的水中,用玻棒搅拌,充分溶 解,一段时间后,向稳定的混合物溶液中滴加1mol?L 1 的稀硫酸,加入稀硫酸的体积与生成沉淀的 物质的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判断不正确的是() A AB 段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a2+SO42 +2H+2OH=BaSO 4+2H2O B D 点表示的溶液呈酸性 C C 点表示的沉淀的化学式为Al (OH)3、BaSO4、Fe(OH)2 D 混合物中FeSO4和 AlCl 3的物质的量相等 15下列示意图与对应的反应情况正确的是() A 含 0.0l mol KOH 和 0.01 mol Ca(OH)2的混合溶液中缓慢通入CO2 B NaHSO4溶液中逐滴加

19、入 Ba(OH)2溶液 C KAl (SO4)2溶液中逐滴加入 Ba(OH)2溶液 D NaAlO2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 16溶液中可能含有H +、NH 4 +、Mg2+、Al3+、Fe3+、CO 3 2、SO 4 2、NO 3 中的几种 加入铝片, 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 加入 NaOH 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且产生的沉淀量与加入NaOH 的物质的 量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溶液中一定不含CO32 ,可能含有 SO42 和 NO 3 B在滴加 NaOH 溶液物质的量为0.5 至 0.7mol 时, 发生的离子反应为: Al 3+4OH=AlO 2 +2H 2O C 溶液中的

20、阳离子只有H +、Mg2+、Al3+ D n(H +) :n(NH 4 +) :n(Mg2+)=2:4:1 17将过量 CO2通入 NaOH 和 Ca(OH)2的混合稀溶液中,生成沉淀的质量( m)和通入 CO2(V) 关系图,正确的是() ABCD 18现有含Fe( NO3)3、Cu(NO3)2、HNO3的某稀溶液,若向其中逐步加入铁粉,溶液中 Fe 2+ 浓度与加入铁粉的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该溶液中Fe(NO3)3、 Cu(NO3)2、HNO 3 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 A 1:1:3 B 1:2:4 C 1:1:4 D 1: 3:1 二填空题(共5小题) 19某无色溶液中可能含

21、有H +,NH 4 +,Mg2+,Fe3+,Al3+, SO 4 2,HCO 3 等离子,当向溶液中加 入一定浓度NaOH 溶液,生成沉淀物质的量随加入NaOH 溶液体积关系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b 段生成沉淀的化学方程式:; cd 段沉淀减少的反应方程式:; (3)简述 bc 段沉淀物质的量不变的原因:; (4)原溶液中一定含有的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20常温下在20mL0.1mol/L碳酸钠溶液中逐滴加入0.1mol/L 盐酸 40mL,溶液的pH 逐渐降低,此 时溶液中含碳元素的微粒的百分含量也发生变化(二氧化碳因为逸出未画出)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用离子方程式表示碳酸

22、钠溶液呈碱性的原因: 当加入盐酸使溶液pH 为 10 时,混合液中含碳元素的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3)用等式表示碳酸钠溶液中所有离子浓度之间的关系: (4)请写出OAB 段的离子方程式: (5)当混合溶液的pH=时,开始放出二氧化碳气体 21如图表示往某Na2CO3溶液中滴入稀盐酸产生 CO2的过程: (1)写出 a点以前发生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写出 a 点到 b 点发生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3)若某 Na2CO3溶液中含m moLNa2CO3,滴入一定量的稀盐酸,恰好使溶液中Cl 和 HCO 3 的 物质的量之比为2:1,则滴入的盐酸中HCl 的物质的量等于moL (用 m 表示) 2

23、2实验研究发现,硝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硝酸的浓度越稀,对应还原产物中氮元素的化合价 越低现有一定量铝粉和铁粉的混合物与一定体积某浓度的稀硝酸充分反应,反应过程中无气体放 出在反应结束后的溶液中,逐滴加入5mol?L 1 的 NaOH 溶液,所加NaOH 溶液的体积(mL)与 产生的沉淀的物质的量关系如图所示则 (1)B 与 A 的差值为mol; 原硝酸溶液中含硝酸的物质的量为mol; (3)铝粉和铁粉的混合物中铝粉与铁粉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4)写出铝与该浓度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3向 20mL 某浓度的AlCl3溶液中滴加 2mol/L 的 NaOH 溶液时,所得的沉淀质量与加入NaOH

24、 溶 液的体积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1)图中 A 点表示的意义是 最大沉淀量为g (3)B 点表示的意义是 (4)所用 AlCl3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5)当所得沉淀量为0.39g 时,用去NaOH 溶液的体积是mL 或mL 三解答题(共7小题) 24甲是一种盐,由A、B、C、 D、E 五种短周期元素元素组成甲溶于水后可电离出三种离子, 其中含有由A、B 形成的 10 电子阳离子 A 元素原子核内质子数比E 的少 1,D、E 处于同主族 用 甲进行如下实验: 取少量甲的晶体溶于蒸馏水配成溶液; 取少量甲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稀盐酸,再加入B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 取少量甲溶液于试管中

25、逐滴滴入NaOH 溶液,生成沉淀的质量与滴入NaOH 溶液的体积关系如图 所示; 取少量甲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NaOH 溶液并加热; 回答下列问题: (1)D 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写出化合物AB3的电子式 经测定甲晶体的摩尔质量为453g/mol ,其中阳离子和阴离子物质的量之比1:1,且 1mol 甲晶体中 含有 12mol 结晶水则甲晶体的化学式为 (3)实验 中根据图象得V(Oa) :V(ab) :V(bc)= (4)实验 中离子方程式是 25将 2.5g 由 Na2CO3、NaHCO3和 NaOH 组成的固体混合物加入足量水溶解配成溶液然后向此 溶液中逐渐滴加1.0mol/L 的盐酸所加

26、盐酸的体积与产生的CO2的体积关系如图: (1)该溶液中存在的溶质是(填化学式) 025mL 加入盐酸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当加入40mL 盐酸时,产生CO2的体积为mL(标准状况) (4)固体加水溶解后的溶液中正盐的物质的量为mol 26 ()磷是生物体中不可缺少的元素之一,在自然界中磷总是以磷酸盐的形式出现的,例如磷酸 钙矿 Ca3(PO4)2、磷灰石Ca5F(PO4)3等 (1)磷的某种核素中,中子数比质子数多1,则表示该核素的原子符号为 磷酸钙与焦炭、石英砂混合,在电炉中加热到1500生成白磷,反应为: 2Ca3( PO4)2+6SiO2=6CaSiO3+P4O1010C+

27、P4O10=P4+10CO 上述反应中的各种物质,属于酸性氧化物的有 (3)白磷有剧毒,不慎沾到皮肤上,可用CuSO4溶液冲洗解毒白磷可与热的CuSO4溶液反应生 成磷化亚铜,与冷溶液则析出铜,反应方程式分别(均未配平)为: P4+CuSO4+H2OCu3P+H3PO4+H2SO4 P4+CuSO4+H2OCu+H3PO4+H2SO4 反应 中,氧化剂为,若上述两反应中被氧化的P4的物质的量相等,则消耗的CuSO4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离子交换膜是一类具有离子交换功能的高分子材料一容器被离子交换膜分成左右两部分, 如右图所示若该交换膜为阳离子交换膜(只允许阳离子自由通过),左边充满盐酸酸化的

28、H2O2溶 液, 右边充满滴有KSCN 溶液的 FeCl2溶液 (足量), 一段时间后右边可观察到的现象:, 若该交换膜为阴离子交换膜(只允许阴离子自由通过),左边充满含2mol NH 4Al(SO4)2的溶液, 右边充满含3mol Ba(OH)2的溶液,当有2mol SO4 2通过交换膜时(若反应迅速完全) ,则左右两 室沉淀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某初级石墨中含SiO2(7.8%) 、Al 2O3(5.1%) 、Fe2O3(3.1%)和 MgO(0.5%)等杂质,利 用相关工艺可进行提纯与综合利用通入一定量的N2后,在 1500下与 Cl2充分反应得到纯化石墨 与气体混合物,然后降温至80,

29、分别得到不同状态的两类物质a 和 b (注:石墨中氧化物杂质均 转变为相应的氯化物,SiCl4的沸点为57.6,金属氯化物的沸点均高于150 ) (1)若 a与过量的NaOH 溶液反应,可得两种盐,其中一种盐的水溶液具有粘合性,化学反应方程 式为 若 b与过量的NaOH 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所得滤液中阴离子有 27将 KOH 和 Ca( OH)2混合物 1.86g 全部溶于一定量水中形成稀溶液,再缓缓通入足量的 CO2 气体当生成沉淀的质量刚好最大时,消耗 CO2的体积为224mL(标准状况, 忽略 CO2溶于水情况, 以下情况相同 ) (1)生成沉淀的质量刚好最大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0、原混合物中Ca( OH)2的质量为g (3)沉淀恰好溶解时,消耗CO2的体积为mL (4)在如图坐标系上,画出生成沉淀的质量m(g)与通入CO2的体积 V(mL )的关系曲线 28向 100mL NaOH 溶液中逐渐通入一定量的CO2(假设溶液体积不变) ,测得最后溶液的 pH 7 (1) 此时溶液的溶质如果是单一成分,可能是; 如果是多种成分, 可能是 随后取此溶液10mL 将其稀释至100mL , 并向此稀释后的溶液中逐滴加入0.1mol/L 的盐酸,产生 CO2 气体的体积(标准状况下)与所加入的盐酸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 写出 OA 段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NaOH 在吸收 CO2后,

31、所得溶液的溶质为 ,其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 产生的 CO2体积(标准状况下)为 原 NaOH 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29向 100mLBaCl2、AlCl3、FeCl3的混合溶液 A 中,逐滴加入Na2SO4和 NaOH 的混合溶液B,产 生的沉淀和加入混合溶液B 的体积关系如下图所示: (1)加入 B 溶液 110mL 时,溶液中的沉淀是,溶液中的溶质是 从 90mL 至 100mL 之间加入10mL B 溶液时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是:Ba2+SO42 BaSO 4,Al (OH)3+OH AlO 2 +2H 2O 溶液 B 中 Na2SO4与 NaOH 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 ; (3)计算

32、A 溶液中 AlCl3的物质的量浓度,写出计算过程: 30有一透明溶液,已知其中可能含有Fe 3+、Mg2+、Cu2+、Al3+、NH 4 +,加入一种淡黄色粉末固体 时,加热有刺激性气味的混合气体放出,同时生成白色沉淀当加入0.4mol 淡黄色粉末时,产生气 体 0.3mol,继续加入淡黄色粉末时,产生无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且加入淡黄色粉末时产生白色沉淀 的量如图所示 根据题意回答下列问题: (1)淡黄色粉末为(填名称) 溶液中肯定有离子,肯定没有离子 (3)溶液中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4)写出下列反应方程式: 淡黄色粉末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的离子方程式: 沉淀部分减

33、少时的离子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的有关计算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8 小题) 1向含有 Fe 2+、I、Br的溶液中通入适量氯气, 溶液中各种离子的物质的量变化曲线如图所示有 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线段 BC 代表 Fe3+的物质的量的变化情况 B 原混合溶液中c(FeBr2)=6 mol/L C 当通入 Cl22 mol 时,溶液中已发生的离子反应可表示为 2Fe 2+2I+2Cl 22Fe 3+I 2+4Cl D 原溶液中n(Fe2+) :n( I ) :n(Br)=2:1:3 考点 : 离子方程式的有关计算 专题 : 计算题 分析:还原性 I Fe2+Br,故首先发生 2I

34、 +Cl 2I2+2Cl ,I反应完毕再发生: 2Fe 2+Cl 22Fe3+2Cl ;最后发生反应 2Br +Cl 2Br2+2Cl , AB 点时溶液中I 完全反应,溶液中存在 Fe 2+和 Br, BC 段发生 2Fe2+Cl 22Fe 3+2Cl; B 根据 BC 段消耗的氯气的物质的量,计算溶液 n (Fe 2+) , 但溶液的体积无法计算, 不能计算 c (FeBr2) ; C根据反应消耗顺序,利用消耗的氯气计算参加反应的离子的物质的量,据此书写; D根据各阶段消耗的氯气的物质的量,计算原溶液中n(Fe 2+) 、n(I) 、n(Br) ,据此解答 解答:解:还原性I Fe2+ B

35、r,故首先发生 2I +Cl 2 I2+2Cl , I反应完毕再发生: 2Fe 2+Cl 22Fe 3+2Cl;最后发生反应 2Br +Cl 2Br2+2Cl , AB 点时溶液中I 完全反应,溶液中存在 Fe 2+和 Br, BC 段发生 2Fe2+Cl 22Fe 3+2Cl,代表 Fe 3+的物质的量的变化情况,故 A 正确; B由图可知,BC 段发生 2Fe 2+Cl 22Fe 3+2Cl,Fe2+反应完毕消耗氯气 2mol,由方程式可知n (Fe 2+)=2 2mol=4mol ,无法得到原溶液的体积,故不能计算原混合溶液中 c(FeBr2) ,故 B 错误; CAB 段发生 2I +

36、Cl 2I2+2Cl ,2mol 的 I消耗 1mol 氯气, BC 段发生 2Fe2+Cl 22Fe 3+2Cl, 余下的 1mol 氯气再与 2molFe 2+反应,故参加反应的 n(Fe 2+) :n(I)=1:1,故通入 2molCl2时, 溶液中已发生的离子反应可表示为2Fe2+2I +2Cl 22Fe 3+I 2+4Cl ,故 C 正确; D由图可知AB 段消耗氯气1mol,发生 2I +Cl 2I2+2Cl ,故 n(I)=2n(Cl 2) =2mol,BC 段发 生 2Fe 2+Cl 22Fe 3+2Cl,消耗氯气 2mol,故 n(Fe 2+)=2n(Cl 2)=2 2mol

37、=4mol ,DE 段发生 2Br +Cl 2Br2+2Cl ,消耗氯气 3mol,故 n(Br )=2n(Cl 2)=6mol ,故原溶液中 n(Fe2+) : n(I ) : n(Br )=4mol:2mol: 6mol=2:1:3,故 D 正确; 故选 B 点评:本题以图象形式考查氧化还原反应、化学计算,综合性较强,根据离子的还原性强弱结合图 象判断各阶段发生的反应是解答该题的关键,是易错题目,难度较大 2在 FeCl3,CuCl2,FeCl2的混合溶液中, Fe 3+,Cu2+和 Fe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3:2:1,现加入适 量铁粉,使溶液中三种离子物质的量浓度之比变化为1: 2:4

38、,则参加反应的铁粉与原溶液Fe3+的 物质的量之比为() A 2:1 B 1:2 C 1:3 D 1:4 考点 : 离子方程式的有关计算 专题 : 计算题 分析:因氧化性: Fe 3+Cu2+ Fe2+,加入适量的铁粉,使溶液中 Fe3+、Cu2+和 Fe2+物质的量之比 变为 1:2:4,说明 Fe 3+有剩余,则 Cu2+没有参加反应,加入Fe 粉仅与 Fe 3+反应,假设原溶液中含 有 Fe 3+、Cu2+、Fe2+的物质的量分别为 3mol、 2mol 、1mol,根据反应后溶液中离子比例关系计算Fe 3+ 离子物质的量变化,结合方程式计算 解答:解:因氧化性:Fe3+Cu 2+Fe2

39、+,加入适量的铁粉,使溶液中 Fe 3+、Cu2+和 Fe2+物质的量 之比变为1:2: 4,说明 Fe3+有剩余, 则 Cu2+没有参加反应,加入Fe 粉仅与 Fe3+反应, 设原溶液中含有Fe3+、Cu2+、Fe2+的物质的量分别为3mol、2mol、1mol,反应后Fe3+、Cu2+和 Fe 2+ 物质的量之比变为1:2:4,则反应后Fe 3+、Cu2+、Fe2+的物质的量分别为 1mol、2mol 、4mol, 故反应的Fe 3+的物质的量为 3mol1mol=2mol ,则: 2Fe 3+Fe=3Fe2+ 2mol 1mol 3mol 故参加反应的Fe 的物质的量为1mol, 参加反

40、应的铁粉与原溶液中Fe 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1mol:3mol=1 :3, 故选 C 点评:本题考查混合物的计算,关键是正确判断离子的氧化性强弱,判断反应的程度,再结合反应 的离子方程式计算 3已知酸性K2Cr2O7溶液可与 FeSO4反应生成Fe3+和 Cr 3+现将硫酸酸化的 K2Cr2O7溶液与 FeSO4 溶液混合,充分反应后再向所得溶液中加入KI 溶液,混合溶液中Fe 3+的物质的量随加入的 KI 的物 质的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图中 AB 段的氧化剂为K2Cr2O7 B 图中 BC 段发生的反应为2Fe3+2I =2Fe2+I 2 C 开始加入的K2

41、Cr2O7为 0.25 mol D K2Cr2O7可与 FeSO4反应的物质的量为1:3 考点 : 离子方程式的有关计算 专题 : 计算题 分析:氧化性强弱顺序为K2Cr2O7Fe3+,由图象可知,在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碘化钾溶液,开始 时 Fe 3+浓度不变, 则说明 Fe3+没有参加反应, 则 AB 应为 K 2Cr2O7和碘化钾的反应, BC 段为铁离子 和碘化钾的反应,结合得失电子守恒解答该题 解答:解: A开始时Fe3+浓度不变,则说明Fe 3+没有参加反应,则 AB 应为 K2Cr2O7和碘化钾的 反应, K2Cr2O7为氧化剂,故A 正确; BBC 段 Fe 3+浓度逐渐减小,为铁

42、离子和碘化钾的反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Fe 3+2I=2Fe2+I 2, 故 B 正确; C由氧化剂和还原剂得失电子数目相等可知反应的关系式为K2Cr2O76Fe 3+6I,共消耗的 n(I )=1.5mol,则开始加入的 K2Cr2O7的物质的量为mol=0.25mol ,故 C 正确; D 由方程式2Fe 3+2I2Fe2+I 2可知,BC 段消耗 KI0.9mol , 则 n (Fe 3+) =n (Fe2+) =0.9mol, K 2Cr2O7 可与 FeSO4反应的物质的量为0.25mol:0.9mol=5 :18,故 D 错误 故选 D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侧重于学

43、生的分析能力和计算能力的考查,为高考常见题型和 高频考点,注意把握反应的相关方程式的书写,根据方程式、关系式及电子守恒计算该题,难度中 等 4向含 SO3 2、Fe2+、Br、I各 0.1mol 的溶液中通入标准状况下的 Cl2,通入 Cl2的体积和溶液中 相关离子的物质的量的关系图正确的是() ABC D 考点 : 离子方程式的有关计算;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 专题 : 氧化还原反应专题;离子反应专题 分析:离子还原性SO32 I Fe2+Br,故首先发生反应 SO32 +Cl 2+H2O=SO42 +2Cl+2H+, 再发生反应2I +Cl 2=I2+2Cl , 然后发生反应 2Fe2+

44、Cl2=2Fe3+2Cl , 最后发生反应 2Br +Cl 2=Br2+2Cl ,根据发生反应顺序计算离子开始反应到该离子反应完毕时氯气的体积,据此判断 解答: 解:离子还原性SO32 IFe2+Br, 故首先发生反应 SO32 +Cl 2+H2O=SO4 2+2Cl+2H+, 再发生反应2I +Cl 2=I2+2Cl , 然后发生反应 2Fe2+Cl2=2Fe3+2Cl , 最后发生反应 2Br +Cl 2=Br2+2Cl ,根据发生反应顺序计算离子开始反应到该离子反应完毕时氯气的体积, A由 SO3 2+Cl 2+H2O=SO4 2+2Cl+2H+可知, 0.1molSO 3 2完全反应需

45、要消耗 0.1mol 氯气, 标准状 况下的 Cl2的体积为0.1mol 22.4L/mol=2.24L ,图象中氯气的体积不符合,故A 错误; B.0.1molSO3 2完全反应后,才发生 2I +Cl 2=I2+2Cl ,0.1molSO 3 2完全反应需要消耗 0.1mol 氯气, 故开始反应时氯气的体积为2.24L,0.1molI 完全反应消耗 0.05 氯气,故 0.1molI 完全反应时氯气的 体积为 0.15mol 22.4L/mol=3.36L ,图象中氯气的体积不符合,故B 错误; C.0.1molSO3 2完全反应需要消耗 0.1mol 氯气, 0.1molI 完全反应消耗

46、 0.05 氯气, 故亚铁离子开始反 应时氯气的体积为0.15mol 22.4L/mol=3.36L ,由 2Fe2+Cl2=2Fe 3+2Cl可知,0.1molFe2+完全反应消 耗 0.05 氯气,故Fe 2+完全时消耗的氯气体积为 0.2mol 22.4L/mol=4.48L ,图象与实际符合,故C 正 确; DSO3 2、I、 Fe2+完全时消耗的氯气体积为 0.2mol 22.4L/mol=4.48L ,即溴离子开始反应时氯气 的体积为4.48L,由 2Br +Cl 2=2Br2+2Cl 可知, 0.1molBr完全反应消耗 0.05 氯气,故溴离子完全反 应时消耗氯气的体积为4.4

47、8L+0.05mol 22.4L/mol=5.6L ,图象中氯气的体积不符合,故D 错误; 故选 C 点评:本题以图象形式考查氧化还原反应、有关离子反应计算等,难度中等,确定离子反应发生的 先后顺序是解题的关键 5常温常压下,将a mol CO2气体通入 1L bmol/L 的 NaOH 溶液中,下列对所得溶液的描述不正确 的是() A 当 a=2b 时,随着CO2气体的通入,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 H+)有如图变化关系 B 当 a=b 时,所得溶液中存在:c(OH )+c(CO 3 2)=c(H+)+c(H 2CO3) C 当 2a=b 时,所得溶液中存在:c(Na+) c(CO32 ) c(OH) c(HCO 3 ) c(H+) D 当 a/b1 时,所得溶液中一定存在:c(Na+)=c(CO32 )+c(HCO 3 )+c(H 2CO3) 考点 : 离子方程式的有关计算;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 分析:A、n(CO2) : n(NaOH) =2bmol:bmol=2 1,所以二者反应生成NaHCO3,发生的反应 依次为 2NaOH+CO2=Na2CO3+H2O、Na2CO3+CO2+H2O=2NaHCO3,酸或碱抑制水电离,含有弱离 子的盐促进水电离,且CO32 水解程度远远大于 HCO3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