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学第一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docx

上传人:yyf 文档编号:546376 上传时间:2018-11-19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39.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大学第一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在大学第一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亲,该文档总共4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在大学第一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大学第一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docx(4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在大学第一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特征码 dJgkbNFvQmroMjurDajB 伴随着新世纪的钟声,于 20XX 年 2 月在三校合并中诞生 的江南大学,已经走过了一年多的历程。一年多来,在全校师 生员工的共同努力下,顺利实现了三校实质性的融合,为召开 江南大学首次党代会打下了较好基础。经教育部党组和中共江 苏省委同意,无锡市委批准,江南大学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今 天隆重召开了,本次大会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届 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总结党委工作,分析新时期学校党建和 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明确今后一个时期的奋 斗目标,动员全体共产党员、全校师生员工,实践“三个代表

2、” , 加快我校的改革发展。 现在,我代表学校党委向大会报告工作,请各位代表审议。 第 2 页 党委工作的回顾 一、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和“三讲”教育的开展,奠定了 我校合并办学的基础 我校办学,历经百年。从 1902 年始建的三江师范学堂到 1928 年组建的中央大学,直到 1949 年的南京大学,记载着中 国高等教育艰难发展的历史沧桑。1952 年院系调整中,南京大 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以及著名实业家荣德生先 生于 1947 年创建的江南大学的相关系科,合并组建成南京工学 院食品工业系,并于 1958 年东迁无锡扩建成无锡轻工业学院。 在此后的发展进程中,无锡工业专科学校部分专业

3、、无锡纺织 工学院、无锡轻工业学院纺织分院、无锡纺织职工大学等先后 并入,于 1995 年更名为无锡轻工大学。去年 2 月 13 日,经教 育部批准,无锡轻工大学、江南学院、无锡教育学院合并组建 成江南大学,为学校事业的发展掀开了新的篇章。 第 3 页 此前,原无锡轻工大学于 1995 年 1 月举行了第八次党员代 表大会,原江南学院于 1999 年 11 月举行了第三次党员代表大 会,原无锡教育学院于 1997 年 5 月举行了第一次党员大会。会 后,三校党委顺应我国高等教育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时代潮流, 根据大会所确定的工作目标,抢抓机遇,求真务实,积极推进 学校改革,三校教育事业都迈出了强

4、健的发展步伐。无锡轻工 大学,艰苦创业,敢于争先,在全国轻工高校中率先更名大学, 并跻身国家“211 工程”重点建设行列,在我国高等教育管理 体制改革中,成为了教育部直属院校,先后被评为“江苏省高 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 、 “中国轻工总会精神文明单 位” 。江南学院,在改革发展中,自强不息,稳步提高办学层次, 完成了从专科向本科层次的转变,获得了学士学位授予权。无 锡教育学院,坚持“以师为本、主动适应、主动服务于基础教 育”的办学宗旨,形成了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一体化的办学格 局,并积极创造条件,提高办学层次,基本实现了师范专科向 师范本科教育的转变。三校党委均完成了预定的工作目标,为

5、 三校合并打下了良好的工作基础,也为学校的更大发展,构建 了一个新的平台。 第 4 页 2000 年下半年,在省委的统一部署和具体指导下,三校领 导班子同步开展了“三讲”教育活动,发动和依靠党内外群众, 按照“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的要求,认真开展批评和自 我批评,查找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的措施,使广大党员干部 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教育,为顺利实现三校合并以及新的校、院 (系)两级领导班子建设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和组织基础。 在高校管理体制改革中诞生的江南大学,实现了学科互补, 资源优化配置,为学校在新世纪的发展,拓展了广阔的空间。 作为教育部、江苏省、无锡市共建的教育部直属院校,我校必 将为中

6、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和地方经济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二、三校合并初见成效,学校事业全面发展 第 5 页 三校合并一年多来,在上级的关心支持和学校党委的领导 下,学校事业的发展突出重点,全面推进,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第一,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按照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 的要求,端正办学指导思想,坚持正确政治方向。 认真贯彻 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努力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新形势, 确立了“十五”期间学校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深入贯彻中央 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牢牢把握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建 设者和接班人的大方向,注重人的全面发展,提高学校思想政 治工作的实效性,推进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

7、重要 思想“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 ,取得了良好成绩。校、院系 两级领导班子抓好中心组学习,加强党员干部、师生员工的政 治理论学习,促进了思想的统一和认识的提高,在三校合并和 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等重大问题上,党员干部以及广大师生体现 了服从大局、支持改革、齐心协力推进学校事业发展的精神风 貌。 第 6 页 第二,三校整合工作顺利推进。 遵循“维护稳定,积极 融合”的方针,按照办学主体、领导班子、管理制度、发展规 划、学科建设“五统一”的要求,分别轻重缓急,制定和完善 了一系列规章制度,确保了教学、科研、管理等各项工作的平 稳过渡和正常运行。为优化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推进学科互 补及学科群建设,

8、进行了院系的调整,设置了 18 个专业院系和 4 个不同类型的办学机构。贯彻精简高效原则,实行了“条块 结合”的校区管理模式,组建学校党政管理机构 16 个,成立了 后勤、产业两大集团,机关管理人员较合并前下降了 24.4%。 到目前为止,全员聘任工作基本完成,达到了教育部关于高校 各类人员结构比例的要求。 第三,制定学校教育事业“十五”改革发展规划。 先后 召开“江南大学 21 世纪前十年发展战略研讨会” 、老领导咨询 会、专家教授、民主党派、教职工代表座谈会,集思广益,制 定了学校教育事业“十五”改革发展规划,提出了“十五”期 间学校改革发展的总体目标为:“经过五至十年的努力,把学 校建成

9、以工为主,工理文交融,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协调发展, 具有鲜明特色、先进水平,在国内有较大影响、特色学科国内 领先的教学研究型开放式多科性大学;通过不断创特色、上水 第 7 页 平、求发展、增实力,力争在本世纪中叶或更长些时间内,把 学校建成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部分学科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的综合性大学。 ” 第四, “211 工程”一期建设,通过了教育部评估验收。 全面总结学校“九五”期间“211 工程”建设的成果和经验, “211 工程”一期通过了国家立项和教育部专家组的评估验收, 为二期建设的启动创造了条件。通过重点建设,学校学科水平 明显提升,在新一轮“国家级重点学科”评审中, “发酵工程

10、” 保持了国内领先的地位, “食品科学”也成为了国家级重点学科。 通过并校整合,学科互补,一批新学科点出现了良好发展势头, 新一轮博士点、硕士点的申报工作也在抓紧准备。学校积极营 造良好的用人环境,通过“长江学者” 、 “太湖学者”计划的实 施,加大了中青年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引进力度;通过实 施“百名博士”培养计划、 “百名教授”建设计划,加强人才培 养的目标管理,师资队伍的结构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第五,坚持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着力提高办学的水平和 第 8 页 人才培养的质量。 围绕教学中心,开展“教学质量年”活动。 召开了第一次教学工作会议,提出了贯彻教育部 20XX 年 4 号文 件精

11、神的具体措施。进一步调整人才培养格局,稳定本科生招 生规模,积极创造条件扩大研究生培养人数,在校研究生数已 突破 700 名,比上年增加 48%。同时,积极发展现代远程教育、 继续教育,探索与社会合作办学、中外合作办学的途径和方式。 努力加大教学投入,加快学校实验条件改善和校园网升级改造。 实施新世纪教改工程,从加强教学管理、学生管理相关的规章 制度入手,重点抓教学质量的提高,加强了教学的督导和质量 监控工作,注重教学的改革和教学的研究,努力推进素质教育。 第六,加强产学研结合,推动科学研究和科技产业发展。 着眼于加强学校科技与社会经济的结合,抓住争取“十五”科 研立项的契机,积极申报重大项目

12、,获得包括国家级、部省级 科研攻关项目 57 项,并实现了承担国家“863”项目零的突破。 在科技成果转让的项目数和到位经费量等方面有较大幅度增加。 经专家鉴定认为达到国际领先、国际先进和国内领先水平的项 目超过 20 项,发表和出版了一批具有较高水平的科研论文和专 著,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更加活跃。组建了江南大学科技产业 第 9 页 集团,与市政府合作建立了省级大学科技园。重视产学研结合, 努力拓展学校的服务功能,强化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成 立江南大学董事会,密切了学校与社会的联系。 第七,积极推进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 按照“效率优 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制定实施了以岗位聘任、岗位管理、

13、 岗位津贴为主要内容的校内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方案,取得了明 显的效果。对原三校校办企业及有关单位进行了清产核资和财 务审计,建立起了统一的财务管理体系。加快后勤社会化改革 进程,实现了学生宿舍管理体制的转变,利用社会力量办教育, 缓解了扩招后学校资源紧张的矛盾。加强规划管理,搞好基本 建设,一批重点基建项目按时完工,投入了使用。 第八,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维护 学校稳定。 坚持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德育、思想政治工作的 核心内容,强化“两课”主渠道,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 社会主义的主旋律教育,广泛开展了“崇尚科学、反对邪教” , 批判“法轮功”的活动,继续认真开展了大学生“双

14、学” 、校园 第 10 页 文化、科技创新、军事训练、社会实践等行之有效的活动。大 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又一次受到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的表彰, 学校获得“全国大学生艺术歌曲演唱比赛活动优秀组织奖” 。结 合校区建设,注重了学校的形象设计和校园人文环境的营建, 重点抓好管理干部的“政德”和中青年教师“师德”建设,大 力弘扬“爱岗敬业、奉献协作”的精神。及了解师生员工思想 动态,加强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重视新形势下 的安全保卫和稳定工作,加强了综合治理的责任制。 第九,密切联系群众,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 以十五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着力抓好领导班子作风建设, 巩固“三讲”教育

15、成果,认真落实整改措施,制定实施了校 级领导班子加强作风建设密切联系群众的制度 ,制定实施了中 层干部聘任制、任期制、责任制,干部聘任较好地与定岗定编 和机构整合相结合,与干部制度改革相结合,与领导班子建设 和干部新老交替相结合,增强了各级干部的岗位意识、责任意 识,促进了院(系)党政共同负责制的落实和管理重心的下移。 加强新时期党的组织发展工作,认真开展对建党积极分子培训, 重视在中青年骨干教师、高级知识分子和优秀学生中发展党员。 坚持标本兼治,深入开展党性党风党纪和廉政教育,加强了以 第 11 页 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为主的制度建设,提高了党员干部廉洁自 律和接受监督的自觉性。 第十,抓好统

16、战群团工作,凝聚起各方面的力量。 建立 实施了党员校领导联系党外知识分子代表人士、民主座谈会等 制度。完成了三校民主党派的组织整合。党委制定了关于在 新形势下全心全意依靠教职工办学和加强工会工作的实施意见 , 召开了校首届教代会暨工代会,重点审议了学校“十五”规划 和分配制度改革方案。关心离退休老同志的思想和生活,积极 发挥老同志和关工委的作用。加强对新时期共青团工作的领导, 召开了首次学代会和研代会,指导团组织围绕党的工作中心, 开展行之有效的活动,培养大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促 进全面成才。成立了校科协,促进了学校科技工作与经济建设、 社会发展的联系。 三、总结经验,正视存在的问题和不

17、足 第 12 页 各位代表、同志们,站在世纪的始端,我们高兴地看到, 三校合并以来的工作取得了预期的进展,全校广大党员干部和 师生员工的精神面貌为之振奋,学校教育事业呈现了良好的发 展态势。在此,请允许我代表学校党委,向关心支持学校改革 发展的教育部和江苏省、无锡市的领导,向全校广大党员干部 和师生员工,向为学校发展作出了贡献的全体老同志,表示崇 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回顾过去的工作,我们有以下几点体 会: 第一,坚定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是推进学校事业发展的重 要前提。 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 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坚定社会主义 的办学方向,坚决按照“三

18、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统揽学校工作 的全局,是党和人民赋予学校党委的历史使命,也是学校的事 业沿着正确方向发展的重要前提。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 最根本的就是要做到牢记办学宗旨,不辱历史使命,任尔东西 南北风,咬定目标不放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培养出一批又一批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 第 13 页 第二,坚持改革与发展是解决面临困难的根本途径。 我 们学校的实力不强,在前进的途程中必然会遇到诸多的困难, 面对困难,不应是消极的等待,而应是积极的进取。发展是硬 道理,克服困难求发展,更是硬道理。诸多的困难只能在改革 与发展中才能得到解决。因此,必须解放思想,抢抓机遇,自 强不息,开拓创

19、新,发扬艰苦创业的精神,自加压力,迎难攻 坚,坚定不移地走出一条 “创特色、上水平、求发展、增实力” 的发展路子来。 第三,围绕中心工作抓党建是抓好学校党建工作的关键。 学校党委工作必须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展开,防止形成“两张皮” 的现象。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中心,是学校党委工作 的重要指导思想。要做到这一点,关键要找准党建与业务工作 的结合点。必须从培养开拓先进生产力、掌握先进文化的创新 人才的要求出发,紧紧抓住学科和师资队伍建设,深化教育教 学改革和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着力构建良性的运行机制和高效 的管理体制,探索和实践新时期学校党建工作的新路子。 第 14 页 第四,积极推进民主办学是凝

20、聚各方面力量的基本保证。 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教师是办学的主体,师生员工对办学的参 与程度,决定着学校改革的力度和发展的速度。因此,必须坚 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观点,坚持以人为本, 努力顺乎民心,集中民智,凝聚民力,推进民主办学。注意处 理好职工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注意调动、引导和保护 好职工群众的办学积极性,努力形成“依法治校” 、 “以德治校” , 依靠群众支持和参与的办学机制。 第五,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是学校党委工作的重 心。 党委在高校的领导核心地位,是通过充分发挥党的组织 和广大党员在推进学校事业发展中的作用得以体现的。为此, 学校党委必须善于观全局、谋大事

21、、抓关键、保重点、促发展。 学校事业成败的关键在于队伍,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 决定的因素。因此,党委必须高度重视学校各级领导班子和干 部队伍建设,要从思想作风建设着手,巩固和扩大“三讲”教 育的成果,提高领导干部的政治思想素质、政策理论水平和管 理能力。要努力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努力形成科学的干部 第 15 页 选拔任用机制和评估考核、监督激励机制,提高干部队伍的综 合素质。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党委工作中 所存在的不足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理论学习还抓得不紧。 校党委在抓校、院系两级领 导班子的理论学习上,存在着时松时紧的现象,在处理工学矛 盾时,往往执行学习制

22、度不严,学习的方法也较单一,学习的 效果也不够明显。有的干部对理论学习缺乏兴趣,有的干部不 善于理论联系实际,以致思想理论水平不高,分析解决问题的 能力不强,工作中缺乏预见性、系统性和原则性,难以开创新 的工作局面。 二是对形势的发展认识不足。 当前高等教育进入了一个 新的发展时期,各兄弟高校,特别是重点高校都在抢抓机遇, 第 16 页 加快改革发展的步伐,高校之间的竞争咄咄逼人。面对这种不 进则退、慢进亦退的发展态势,我校部分干部职工还缺乏对形 势的清醒认识,缺乏应有的危机感和紧迫感,缺乏迎难攻坚、 奋发进取的信心和勇气。而党委对干部职工的教育引导做得不 够,有时还存在着盲目乐观的情绪。 三

23、是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部分干 部中还树得不牢,科学管理和民主决策的水平还不高。对管理 过程中应采取的政策措施有时研究得不及时,有时又落实得不 够有力。对三校合并,以及学校内部体制改革中出现的多校区 管理、多样化管理、管理重心下移等新问题尚处在探索的过程 中,还未形成一套科学完整的政策条规体系。在管理干部中, 工作作风不深入,民主意识不强,该集中不敢集中,推诿扯皮、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情况,均有不同程度的存在。 四是教育行政工作中还存在薄弱环节。 教育教学改革还 需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的质量亟待提高,师德和学风建设亟 待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中,数量不足和整体素质不够高的问题

24、第 17 页 同时存在,有较高知名度的学科带头人还不多。学科群建设的 力度还不大,力量也比较分散,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的领域 较窄,能力也不强。筹措和争取办学经费的能力有待提高。学 校教学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办学条件,特别是研究生培养 条件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研究生教育的发展。 五是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还抓得不够。 干部制度的改革 还需深入,对干部的教育管理尚需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还 比较薄弱,部分管理岗位干部的选拔也比较困难,管理干部的 素质有待提高。有的基层党组织作用发挥得不够好,有的党员 在群众中威信不高,部分党员干部的群众观念、服务意识不强, 了解和掌握师生思想情况,及时解答师生

25、中的热点问题做得不 够,关心师生的思想和生活不到位。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还较 薄弱,适应当代大学生和网络信息时代特点的思想政治教育创 新不多。 上述问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深入研究和认真解决。 第 18 页 对新一届党委工作的建议 各位代表、同志们,江南大学的发展正处在承前启后、继 往开来的重要历史时期,当我们昂首跨入了新世纪的时候,我 们看到当今的国际形势,和平与发展作为时代的主题没有改变; 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没有改变;我国面临的国际环境依然是 机遇大于挑战。我国加入了世贸组织,对外开放进入了新阶段, 会加速推行“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政策,也 会加快教育国际化的进程。如何适

26、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培养素质高、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如何在教育国际化的进程 中,积极借鉴国外的教育经验,利用国外的优质教育资源;如 何在中西方文化交融中增强政治敏锐性、政治鉴别力和政治责 任感,抵御西方颓废文化的冲击和影响等等,都是摆在我们面 前的新课题,都会对学校改革发展稳定带来深刻的影响。 第 19 页 从国内形势来看,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 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实施“科教兴国”战略,高 校承担着责无旁贷的历史责任。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趋势, 提出了如何培养更多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的要求;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提出了高校如何在科技进步 中发挥生

27、力军作用,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的要求;社会的全 面进步提出了高校如何推进先进文化的发展与传播,成为社会 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重要阵地的要求。 社会对高等教育事业的关注和重视,赋予高校更多的发展 机遇、更大的社会责任。学校的社会影响在于学科的特色、优 势以及对社会作出的贡献,学校的实力在于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现代化的教育设施和良好的运行机制。我们作为国家“211 工 程”重点建设的高校,这本身已经说明了在全体师生员工多年 的努力下,学校已经跃上了一个新的平台,但要再上一个台阶, 则需要更长时间的积累。应该看到,我们要跻身全国高水平院 校的行列,还有较长的路要走,还有艰苦的事要做,因此,急 功近利是有

28、害的,虚飘浮躁是错误的,一步跨越是不现实的, 唯有扎实苦干,一步一个脚印地去积蓄发展的力量,才是有希 望的。当江南大学站在新的平台上,向更高的目标跨越的时候, 第 20 页 我们真真切切地感到了一种压力,一种责任,一种使命。 形势喜人又逼人。从我校实际出发,新一届党委任期工作 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应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 平理论为指导,认真学习“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贯彻落实 党的十六大精神,做自觉实践“三个代表”的模范。切实加强 党委对学校工作的领导,牢牢把握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认真 贯彻“科教兴国”战略,始终坚持“三个面向” ,以素质教育带 动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21

29、1 工程”建设带动学 科建设,提高科研能力;以“十五”规划实施带动规模、结构、 质量、效益的协调发展,提高办学水平。切实加强党委领导班 子建设,发挥好党总支的政治核心作用、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 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 斗力。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团结和带领全 校党员干部和师生员工,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迎难而 上,开拓创新,以与时俱进的思想观念、自强不息的精神状态、 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为全面落实学校“十五”规划提出的各 项目标任务,加快学校在新世纪的改革发展而努力奋斗。 第 21 页 一、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正确的办学方 向 江泽

30、民同志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 80 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 话,全面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 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 本利益的科学内涵,是我们党在新时期加强自身建设,领导现 代化建设事业的重要指导思想,也为高等学校指明了前进的方 向。我们应以“三个代表”总揽全局,做实践“三个代表”的 模范,全面推进学校的改革和发展。 第一,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武装头脑, 指导工作。 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新时期学校 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首要任务,我们一定要把深入学习 江泽民同志“七一”讲话、学习党的十六大精神和学习邓小平 理论,特别

31、是学习邓小平教育思想有机结合起来,作为干部、 党员政治理论学习的重要内容,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 第 22 页 素质,提高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 一致。理论学习要联系实际,端正学风,坚持解放思想、实事 求是的思想路线。党员师生要在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 价值观上下功夫,党员干部还要在端正正确的权力观、利益观、 地位观上下功夫,通过学习不断增强事业心、责任心、进取心。 要按省级重点课程建设的要求,加强“两课”建设,重点抓好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工作。要 在努力提高“两课”教学质量的同时,推进“两课”教学改革, 提高教育效果,扩大研究成果。

32、第二,坚持“三个面向”的办学方针,主动服务社会。 学校在新世纪要努力为我们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作出贡献,就必须按照邓小平同志提出的“面向现代化,面向 世界,面向未来”的办学方针,顺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潮流, 主动为社会服务,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 一是面向现代化建设主战场,做好社会服务工作。科学技 术是第一生产力,高校是科学技术的创新基地,我校应有所作 第 23 页 为。要突出重点,按质按量按时完成“十五”科研攻关任务, 同时建设一批具有先进水平、对国内外开放的科研基地。要结 合学科发展方向,调整专业结构,以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对人才的需要。要以特色学科为龙头,以培养创新

33、创业人才为 支点,以优势资源整合为基础,统筹规划,着力构筑产学研相 结合的专业平台,大力加强应用技术和新产品的开发研究,重 视和加强有应用前景的基础研究,切实加强哲学人文社会科学 的研究。重点扶植一批有潜力的科技和哲学社会科学项目,力 争出一批有影响的科技成果和精神文化产品。要深化科技改革, 完善学术评价和科技工作评估考核体系,落实科技奖励政策, 重奖有突出贡献者。要积极推进“无锡大学科技园”建设, 借力发展,着力提高规模效益。要加强与董事单位的联系,支 持校董事会工作,发挥其在加强学校与社会各界、与企事业单 位联系与合作,促进产学研结合的作用。发展江南大学校友会, 并成立海外校友分会,发挥广

34、大校友关心和支持学校建设的积 极作用。 二是顺应中国“入世”的新形势,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 要抓住我国“入世”后高等教育面临国际化发展的机遇,结合 学校“211 工程”二期建设和重点攻关项目,积极聘专引智, 第 24 页 聘请有较深造诣的国外专家学者来校从事教学科研,吸引在海 外学有所成、有较深学术造诣的校友回校讲学,为学校发展、 学科建设出谋献策。与国际上学科相近并有较高知名度的高校 建立较高层次的校际交流合作关系,加强教学、科研等实质性 合作,提升学科水平,扩大我校在国际上的影响。依托学校发 酵、食品等学科的优势,扩大高学历留学生规模,创造条件在 多学科培养留学生,力争创办国际教育学院。加

35、大组织国际性 学术会议的力度,增加接触机会,支持和鼓励专业技术人员与 国外专家学者间的友好合作,探索和扩大中外合作办学的新路。 加强海峡两岸的学术和文化交流,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作贡献。 三是着眼于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要坚持走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既注重外延的扩展,更注重内涵的建设,当前应把主要的精力 放在结构的调整和质量、水平的提高上,努力按照“十五”规 划提出的到本世纪中叶或更长些时间内,把学校建成国内一流、 国际有影响、部分学科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综合性大学的宏伟 目标,夯实基础,扎实推进。 第 25 页 第三,依法治校,以德治校,营造精神文

36、明的良好氛围。 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是我们党在思想上的一面旗帜。在新的历史时期,学校党组织 要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努力发展先进文化,改造落后文化,防止和抵制腐朽文化和各 种错误思想观点对青年学生的侵蚀;就要把“依法治校”和 “以德治校”结合起来,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努力营 造符合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良好文化氛围,使学校成为社会主 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示范区和辐射源。 面对时代的要求,我们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掌握思想政 治工作的规律,围绕学校中心工作以及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 问题,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探索新的思路、措施、途径和

37、机 制,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提高针对性和有效性。当前, 要特别重视教风对学风的影响,重视师德的建设;重视网络有 害信息对青年学生的影响,加强网络思想阵地建设;重视后勤 社会化改革后,对学生课后管理带来的新情况,积极探索加强 公寓内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措施;重视在社会变化过程中对学生 第 26 页 心理的冲击,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心理咨询活动, 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态。要加强民主法制教育,搞 好“四五”普法工作。进一步加强安全保卫,加大校园综合治 理工作的力度,确保措施落实、工作到位、责任到人,同时积 极创建良好的周边环境。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重在建设,要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 性

38、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拓宽创建领域,提高创建层次。要提高 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为主要内容的思想道德素质, 提高以内容健康、格调高雅、丰富多彩为基本要求的校园文化 品位,提高以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工作作风和良好的校 园秩序为主要标志的校园文明程度为目标,继续抓好青年志愿 者、社区服务、 “三下乡”社会实践等行之有效的活动,进一步 探索具有时代气息的富有成效的新型创建形式。要加强校园人 文景观建设,形成优美高雅的校园环境。要加强宣传阵地建设, 加强对外宣传工作,办好学术刊物,巩固和扩大多学科的科研 园地。 第 27 页 第四,牢记办学宗旨,努力提高办学的质量和效益。 全 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39、,是党的根本宗旨,也是我们的办学宗旨。 在新的历史时期,要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学校就必须以 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努力提高办学的质量和效益,为 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培养出更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人民 群众将子女送来上大学,我们有责任让他们放心满意。教职工 是我们办学的主体,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的关键在于教职工积 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学校各级领导,一定要以人为本,尊重 教职工的主人翁地位和民主权利,把更好地为教职工服务,作 为实践办学宗旨的具体行动,急一线之所急,帮一线之所需, 千方百计改善教职工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在学校发展的同时, 稳步提高教职工的收入水平。 二、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积极

40、落实学校“十五”规划 迈入新世纪,我们迎来了“十五”建设的新时期,学校的 改革发展面临着繁重的任务。通过广大教职工的集思广益,制 定了我校教育事业“十五”改革发展规划纲要 ,勾画了我校 第 28 页 发展的蓝图,提出了学科升级、质量创优、制度创新、校园建 设等一系列发展目标。全面落实“十五”规划,是学校新一届 党委的重要职责,学校各级党组织都应把事关学校改革发展大 局的主要工作,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第一,全面实施“211 工程”二期建设,提升学科水平。 要认真筹划,精心组织,切实抓好以学科和师资队伍建设为主 要目标的“211 工程”二期建设。要将学科建设目标分解到各 院系,作为各院系任期的主

41、要工作任务加以落实。各学科都要 发扬优势,弘扬特色,加强交叉发展,拓宽专业领域。发酵工 程、食品科学、设计艺术学科要在一期建设的基础上,奋勇当 先,努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要以新兴科学技术改造传统学科, 建设好一批能体现 21 世纪高新技术并对经济社会发展起重要作 用的新学科或学科群,重点发展应用学科,扎实建设好数理化 等基础学科和哲学人文社会学科,创出新的特色。要着眼全局, 整合学科优势,大力推进理论研究和理论创新,在高水平层面 上建设好学位点,努力新增博士点和硕士点。要加紧部省级重 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和检测中心的建设,为提高学科层次、科 研水平和研究生培养质量提供基地。 第 29 页 学科上

42、水平,创特色,关键在队伍。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是学科建设的中心环节。全校都要以提高师资队伍素质为目标, 以加强学科梯队建设、培养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为重 点,着力建立促进人才资源合理配置与开发利用、促进优秀人 才脱颖而出的有效机制,逐步形成一支适应学校事业发展需要、 数量合理、结构优化、素质较高、富有活力的高水平教师队伍。 要加强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建设,重视优良教风的形 成,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增强实施 素质教育和学术道德建设的自觉性。鼓励教师为人师表,教书 育人,凝聚起爱岗敬业、爱校奉献、同心同德、开拓进取的精 神风貌。要加强对教师的在职培训,继续实施好“

43、百名博士” 培养计划和“百名教授”建设计划,继续做好“长江学者” 、 “太湖学者”和讲座教授特聘工作。要努力营造良好的用人环 境和机制,探索科学规范的教师考核制度,鼓励和促进年轻骨 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快速成长,同时畅通不称职教师的出口。 第二,以本科创优为抓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要认真 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 第 30 页 质教育的决定和教育部 20XX 年 4 号文件精神,强化质量意识, 落实各项措施,经过 35 年的努力,使本科教学达到评优标准。 为此,首先要深入持久开展“教学质量年”活动,把校首次教 学工作会议提出的加强本科教学工作的意见,内化为各个单位

44、和每个员工的具体行动。教务等有关部门要针对存在的问题, 抓紧研究制定相关配套政策;各院系要结合任期目标责任制对 教学质量的要求提出实施的具体方案,并分解到每个教研室和 教职工,发动群众落实兑现,力求见效。其次,要按照人的全 面发展的要求,遵循人才培养和成长的规律,研究对各类人才 培养的规格和要求,既注重培养研究型、创新型的精英人才, 又努力培养大批应用型人才。要根据社会需要,调整人才培养 的规模与结构。研究生培养要稳步扩大规模,改革培养模式, 提高培养质量,筹备建立研究生院;本科教育要控制招生规模, 重点建设一批品牌专业和特色专业,同时要根据学科规划和社 会需求,适度增加本科专业;远程教育、继续教育则要充分利 用社会教育资源,为地方经济服务。再次,要努力深化教学改 革,更新教育观念,提高人才培养的国际意识、市场意识、创 新意识和多样化意识。要转化运行机制,充分调动一线教师的 积极性和创造性,营建诲人不倦、严谨求实的优良教风和孜孜 以求、刻苦钻研的优良学风。要着眼于创新能力的培养,改革 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积极采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提高教学效果。要夯实基础,拓宽视野,注重外语、计算机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事务文书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