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秋季学期中层干部大会讲话稿.docx

上传人:西安人 文档编号:554375 上传时间:2018-11-20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秋季学期中层干部大会讲话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大学秋季学期中层干部大会讲话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大学秋季学期中层干部大会讲话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秋季学期中层干部大会讲话稿.docx(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大学秋季学期中层干部大会讲话稿 特征码 pvtuOnYjoGzLJhAuNVEh 大学秋季学期中层干部大会讲话稿 同志们: 新学年伊始,我们在这里召开学校全体中层干部大 会。陈 xx 副书记传达了 xx 省委六届六次全会精神,这次全会 就我省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作了全 面部署,对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具有重大的指导意 义。今天会后,校院两级党委中心组要进一步组织学习省委六 届六次全会精神,务求学深学透。学校还要结合办学实际,研 究我校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的实施 办法,推动我校党风廉政建设不断深入。 第 2 页 刚才,建保校长对学校重

2、点工作作了部署,并就落 实这些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讲得很好,我完全赞同。各部门 各单位会后要认真组织传达学习,并研究提出具体措施贯彻落 实好学校工作部署。尤其是建保校长刚才谈到的大学六大评价 体系非常重要,要制定实施相应的工作推进方案和针对实际问 题的解决方案。希望我们各位院长、处长切实负起责任,主持 抓好传达学习和贯彻落实工作。 上学期末,我在校党委 1 届 6 次全体(扩大)会议 上代表校党委正式提出要着力提高学生的社会竞争力和教师的 社会影响力,简称为提升“两个力” ,作为今后一段时期学校一 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可以说是学校办学理念的一次创 新和提升,对学校下一阶段推进各项工作具有

3、指向性、引领性 的重要意义。今天到会的大部分同志,也就是各位副处级干部, 没有参加校党委 1 届 6 次全体(扩大)会议,对这个新理念也许 还不是很清楚。因此,借此机会,我围绕提升“两个力” ,跟大 家交流一下看法。 第 3 页 一、为什么要把提升“两个力”摆到引领办学全局 的高度? 校党委提出提升“两个力” ,不是简单地提口号, 而是作为今后相当一段时期内学校办学的核心理念、指导思想 和价值取向。今后,学校在谋划发展、制订计划、布置任务、 推动工作时,要把是否有利于提升“两个力”作为基本准则; 在配置资源、安排项目、划拨经费、建设队伍、提供机会时, 要把是否有利于提升“两个力”作为关键依据;

4、在评价工作、 考核绩效、晋升职务、发放薪酬、评优推先、奖优罚劣时,要 把是否有利于提升“两个力”作为评判标准。凡是有利于“两 个力”提升、能够促进“两个力”提升的事,我们就大力支持、 大胆去做;凡是不利于“两个力”提升、阻碍“两个力”提升 的事,我们就要全力克服、坚决摒弃。之所以摆到如此重要的 位置,主要是基于两点考虑:一是适应高等教育竞争日趋激烈 的必然选择;二是建设百强高校目标落到实处的迫切要求。 第 4 页 (一)适应高等教育竞争日趋激烈的必然选择 刚才,建保校长把我们学校的情况与全国高校的 情况以及教育部的相关要求做了对比,并就我们面临的发展形 势特别是面临的挑战作了非常深刻到位的分析

5、。这些挑战,归 根结底就是我们面临着日益激烈的高等教育竞争压力。竞争主 要来自两个方面,第一个是资源的竞争,正如建保校长指出的 那样,国家今后配置资源将以绩效为导向、以评价为依据,实 际上这是发达国家早已通行的做法,也是势在必行的,今后高 校要争抢资源,拼的是什么?是水平,是质量,是贡献,包括 人才培养的贡献、科技创新的贡献、社会服务的贡献等;第二 个是生源的竞争,国内生源逐年萎缩, “僧多粥少”现象日益严 重,国家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后,将不断扩大学生根据自身兴趣 特长选择学校的权力,今后高校要争抢生源,拼的是什么?是 特色,是声誉,是品牌学科品牌专业,是名师名家,是学术名 气,是社会影响。而所

6、有要拼的这些要素,承载的主体是我们 的教师,是我们的学生,包括在校生和毕业生。因此,大学的 竞争,说到底是学生的竞争,是教师的竞争。学生的社会竞争 力直接决定着学校的社会竞争力,教师的社会影响力直接决定 着学校的社会影响力,两者相加就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也是 第 5 页 决定学校今后在激烈竞争中求生存、图发展的要害所在。在座 的都是学校领导干部,必须明白这个道理。 (二)建设百强高校目标落到实处的迫切要求 去年党委会提出,未来 5 年内,要把学校真正建 成全国百强高校。所谓全国百强高校是指在各项重要办学指标 上,学校在全国高校中都应当进入一百名以内。我们要以此为 参照系,作为未来 5 年学校赶

7、超的努力方向。特别是目前我们 的两个核心指标,一个是教师的社会影响力,一个是学生的社 会竞争力,都还排在一百名之外,必须奋起直追。 教育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是大学的根本任务, 学生强则学校强。办学以教师为主体,教师是办学第一资源, 教师兴则学校兴。我们建设百强高校,最大的差距在哪里?刚 才校长讲了很多数字,我想大家应该有很多感触。差距就在于 第 6 页 我们学生的培养质量,在于我们教师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 能力。学校的办学资源很有限,建设百强高校不可能眉毛胡子 一把抓,什么都平均用力,那样会不得要领,事倍功半。必须 要找到好的抓手、好的发力点,我们的努力才可能产生事半功 倍的效果。校党委提

8、出要着力提升“学生的社会竞争力”和 “教师的社会影响力” ,就是要从办学的本源入手、从学校的主 体抓起,把提升“两个力”作为推进学校内涵发展、建设全国 百强高校的主抓手,作为学校各项工作之纲,纲举目张,引领、 带动学校各项工作、各项建设、各项改革加快向前推进。我们 要通过坚持一段时期集中关注度、集中资源、集中力量,力争 使学校这“两个力”加快提起来、升上去,以点带面实现学校 内涵发展大的突破,早日实现有特色、高水平百强高校的建设 目标,为学校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抢得先机,不断开创更加美 好的发展前景。这是我们本届校党委,也是包括在座各位在内 的全校领导干部和师生员工必须肩负起来的历史担当。 二、

9、提升“两个力”重点包括哪些方面? 第 7 页 校党委 1 届 6 次全体(扩大)会议工作报告提出, 学生的竞争力重点要提升的是学生的思想力、意志力、亲和力、 学习力、实践力、适应力和创造力。对学生来说,首先要树立 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正确的人生抱负和追求, 知道什么事情应该做、可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不能做,大 是大非很清楚,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有明辨是非的能力,这就 是思想力。为了实现正确的人生抱负和追求,敢于争先、奋发 进取、自强不息、锲而不舍、百折不挠,不达成功彼岸誓不罢 休,这就是意志力。顾全大局、善于合作、自尊自信、乐观向 上、爱岗敬业、勤奋实干、诚实守信、仁爱友善等良好品

10、质, 容易形成人格吸引力,受人信赖、为人倚重,有助于事业成功 和人生幸福,这就是亲和力。学生不仅在老师教导下取得良好 的学习成绩,而且能够自主学习汲取新知识、新信息、新技能 并能终身学习,这就是学习力。学生不仅学会了相关理论知识, 掌握了相关专业技能,并且能够运用这些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 处理具体事务、解决实际问题,这就是实践力。现代社会错综 复杂,面对困难、挫折、逆境,能够在行为方式、生活习惯特 别是心理活动上作出积极的自我调适,这就是适应力。能够以 创新思维克服所处环境和条件的制约,不断地自我突破、自我 超越、自我完善,这就是创造力。这些方面综合起来,就是学 生的社会竞争力。也许刚才我说的七

11、个方面还不够全面,但总 体上离不开这七个“力” 。 第 8 页 至于教师的社会影响力,最重要的是教师以科研 成就、学术水平为依托在国内外相关学科专业领域形成的学术 影响力,引导、影响学生成长成才并以教学水平、师德风范影 响社会的教学影响力,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直接贡献的社会服 务力,推动社会先进文化建设的文化传承与创新力等。这其中, 我们积极鼓励广大教师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扩大个体的社会影 响力,同时我们更希望教师发挥团队力量,包括教学团队、科 研团队、社会服务团队等,形成团队的社会影响力,这样的影 响力才会更强大、更持久。 学生的社会竞争力和教师的社会影 响力是紧密联系的,教师社会影响力是学生社

12、会竞争力的有力 支撑,学生社会竞争力是教师社会影响力的直接体现,两者相 互促进、相辅相成。我们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举全校之力 尽快将“两个力”提升上去。 三、实行“宽口径、厚基础、强专业”的人才培 养模式,为提升学生社会竞争力奠定基础 第 9 页 提升学生的社会竞争力涉及育人的全过程,需要 做的工作很多。但首先必须从源头抓起。这个源头就是要科学 设计人才培养的模式。两校合并之初,一本的招生比例为 40% 左右,而现在已经达到 80%以上。提高一本招生的比例,就是 为了奠定好人才培养的基础。校党委 1 届 6 次全体(扩大)会 议工作报告提出了“宽口径、厚基础、强专业”的人才培养方 案修订的基

13、本原则,目的是要扭转当前我校教育教学工作中出 现的一些偏差,促进学生社会竞争力的提升。学校教务处在这 方面作了一些努力,比如 20XX 年的人才培养方案就有很大改进, 但还需要进一步予以完善。 “宽口径、厚基础”在国内高校包括我校已经实践 了较长的时间,当然具体做法各有不同。所谓“宽口径” ,主要 是着眼于拓宽学生在校期间学识增长和素质提高的广度,避免 学生知识结构和智能结构单一,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但 从我校的现状来看,我觉得对“宽口径”的理解和实践有所偏 差,好像课程开得越多、越杂就是宽口径,这实际上是个误区。 宽口径应当重点从这些方面来实现:一是增大学生根据自身兴 第 10 页 趣选

14、修课程、选读第二专业或辅修专业的弹性和自主性;二是 通过加强教学实践环节、学生自学、课外科技文化活动、社会 实践活动、国际交流学习等方式,拓宽学生学习锻炼的广度; 三是可以考虑拓宽招生口径,按学科门类、不分具体专业进行 招生,学生低年级实行宽口径培养,高年级再分流进行专业学 习。这一招生与培养模式虽然我们目前还没有纳入学校教育教 学改革工作部署,但这也是必然趋势。按大口径招生的模式在 国内许多院校早就有了成功经验,这不仅有助于加强学生综合 素质培养,而且也是适应生源情况变化的需要。我们现在有不 少专业要依靠专业调剂才能招满学生,随着考生报考高校的自 主权和选择余地不断扩大,将来学生报考时都不同

15、意调剂专业 了,这些专业该怎么办?因此我们一方面要努力通过做大做强 特色专业来吸引生源,另一方面积极探索大口径招生可能是不 得不考虑的一条路。 所谓“厚基础” ,主要是着眼于打牢学生的知 识与理论功底,为学生在专业上钻研、深造奠定基础,同时增 强学生终身学习的可持续性。但从我校现状来看同样存在偏差, 好像把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比重加大了就是厚基础,这 同样也是误区。厚基础不是学生学的基础课程越多越好,重要 第 11 页 的是对于必要的基础课程,要让学生学深学透,真正掌握基础 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并融会贯通。除了每个 课程教学环节包括实验实习环节都要到位之外,需要我们的基 础课

16、程任课老师具备深厚的学识功底和较强的教学能力,需要 我们的老师用心去教学生,需要我们的教师尽心去提高教学质 量,这对实现厚基础的要求至关重要。 针对学校目前教育教学工作中出现的偏差, 我们在“宽口径、厚基础”上增加了“强专业”的要求,目的 是要扭转专业教育有所削弱的不良倾向。根据麦可思公司的调 查,我校毕业生工作与专业的相关度跟全国“211 工程”院校 相比低 8 个百分点,显示专业竞争力有差距;我校毕业生推荐 母校专业比例最高的仅 80%、最低的是 24%;此外,有近一半毕 业生认为我校教学最需要改进的地方是“实习和实践环节” ,其 中又有 85%的毕业生认为最需要加强的是“专业实习” 。这

17、些都 从不同侧面反映出我校在专业教育上亟待加强。所谓“强专业” , 我的理解是,一层含义是专业培养方向要反映学科内在要求和 符合社会需求,并按高的标准建设好专业;另一层含义是要加 强学生专业理论、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培养,特别是强化实 践实习环节,使学生真正掌握、融会贯通、熟练运用。强专业 第 12 页 也不是说专业课开得越多越好,关键在于适用、在于质量,教 育部最新的专业目录指导意见对各专业的核心课程或主干课程 甚至课时都作了明确的规定,应当成为我们开设专业课的重要 依据。 “宽口径” 、 “厚基础” 、 “强专业”三者之间是 相互联系相互衔接的有机整体。 “宽口径”重在拓宽学生培养的 广度

18、,扩展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厚基础”是广度与深度的结 合,增强学生不断学习提高的后劲;而“强专业”重在挖掘学 生培养的深度,使学生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平和较强的专业技能。 这样学生毕业后,从事本专业工作的能够游刃有余,转行工作 的也能够从容应对。 “宽口径” 、 “厚基础” 、 “强专业”人才培养模 式的重要载体,无疑是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其中核心是课 程体系。因此,我们当前一个紧迫课题是要按照“宽口径” 、 “厚基础” 、 “强专业”的要求,调整完善我们的人才培养方案 和课程体系。首先,对于专业培养方案,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 第 13 页 科学设计不同培养环节、不同类型课程的比例结构,并体现出

19、内在的逻辑关系,真正实现“宽口径” 、 “厚基础” 、 “强专业” 的要求。其次,要高度重视抓好课程体系的建设。学校课程体 系中各种课程方向、类型及具体科目的组织、搭配所形成的合 理关系和恰当比例,对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有着根本性的作用。 学校现有的课程设置存在太多的随意性,刚才校长的报告中提 到,我们学校目前有 7000 多门课程,而全国 211 高校平均值是 4000 多门。就我所了解到的具体情况,学校确实存在着不少有 水分的课程。因此,必须大幅度地削减现有的课程门数,要以 学生专业发展和适应社会的需求作为课程设置的根本依据,而 不是迁就教师的专业方向、兴趣喜好甚至是获取课酬的需要。 对于一

20、些选修课程选修人数少于 10 人的就要果断砍掉。压缩课 程对于学校而言具有相当大的压力。如何进行压缩,学校还要 进一步认真研究。再次,要维护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设置的严 肃性,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的设置不能由某个老师说了算,必 须经过学院和学校层面的严格论证和审查,不能随意开设课程。 目前,有一些学院就有可能存在由某个资历比较老的教授说了 算的情况。人才培养是个系统工程,系统工程就要系统考虑。 总之,学校各部门各单位特别是教务部门和教 第 14 页 学单位,要高度重视、切实抓好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建设。 我前面也说了,这项工作实际上也是学校育人工作甚至是其他 各项工作的源头。只有明确了要实施哪些

21、培养环节、要上哪些 课程,我们才能清楚学校各方面条件存在哪些不足,需要建设 什么、改进什么;学校现有的师资队伍存在哪些差距,需要补 充什么专业方向的教师,补充多少,现有的人员要不要调整、 转行,等等。这样,学校开展各项建设、推进各项工作才有客 观的依据,也才有科学性和规划性,提升学生社会的竞争力也 才能找到更多有效的着力点。 四、坚持“培育森林”和“造就参天大树” 相结合,建设富有社会影响力的教师队伍 办学之道,人才为本,人才是学校加快内涵发 展、实现百强目标的关键之关键。刚才建保校长对人才工作已 经作了很好的部署。我要补充强调的是,人才就好比一棵棵的 树,所谓木秀于林,宽阔的森林才有利于参天

22、大树的长成。所 以我们既要营造人才参天大树,也要营造人才森林。 第 15 页 人才参天大树,指的是学术领军型人才,他们 的社会影响力决定了学校教师社会影响力的上限高度。所以我 们要动员一切力量,努力引进这类人才。但是这类人才可遇不 可求,我们必须重视自己培养。目前我们引进学术领军型人才 的政策力度比较大,但在培养上还缺乏有力度的政策举措和制 度安排,希望人事部门尽快研究出台。 营造人才森林,一是要加快引进人才,扩大人 才总量,特别是扩大高学历、高职称教师总量。当然,我们引 进人才不能片面追求数量,要有的放矢,特别是要针对专业培 养方案和课程体系调整后的教师缺口情况来引进。二是要推进 团队建设。

23、所谓独木不成林,教师社会影响力最重要、最持久 的是团队影响力,要建立健全系统配套的教师团队建设政策, 从资源投入、业绩评价、工作计量、成果奖励、职称评审、评 优推先、专家推荐等方面对团队及团队成员给予政策倾斜,引 导、扶持教师围绕学科专业特色组建团队,加快培育一批具有 较强学术影响力、教学影响力、社会服务力的科研团队、教学 第 16 页 团队和社会服务团队,并在全校营造出浓郁的团队合作氛围。 三是要营造良好的人才生态。森林之所以为森林,不仅仅是许 多树木聚集在一起,还在于形成良好的生态系统。我们要努力 建立有利于所有教师学术进步和事业发展的良好机制。要探索 建立分类型评价人才、分层次培育人才的

24、机制,促进拔尖人才 脱颖而出、优秀人才不断涌现。加大力度鼓励、支持教师到国 内外研修、深造,提高学历层次和学术水平。大力抓好教师教 学能力建设,全面实施教学能力培训和师德师规培训,积极组 织开展教研活动,促进广大教师“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不断 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影响力。组织人事部门今后对于新教师的 培训要增加一项新入职教师宣誓仪式,增加校训、校史的培训 内容。强化科研工作激励机制,打通教学工作量和科学工作量 计算,进一步调动广大教师开展科研、发展学术的积极性,加 快提升科研创新能力。研究出台专门政策,大力鼓励和支持广 大教师实质性参加国际性、全国性、全省性的学术活动、学术 组织以及社会服务

25、活动并扮演重要角色,为广大教师走出校门、 发挥作用、扩大影响,积极创造条件、提供平台。 五、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为提升“两个力” 提供坚实保证 第 17 页 “三分战略,七分执行” 。路线确定之后, 干部就是决定因素。提升学生社会竞争力和教师社会影响力的 办学理念和工作部署,关键在靠我们的干部队伍去组织落实。 实际上,干部队伍也是学校人才队伍的组成部分,学校除了需 要一支高水平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外,还需要一支高素质的管 理人才队伍。因此,对干部队伍的建设,要纳入人才建设的范 畴来考虑。相应地,就要以更高的标准来衡量和要求我们的干 部队伍。 (一)要积极践行“五个标准”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好干部的“

26、五条标准” ,即: 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我们 每一位干部要自觉地以此要求自己,约束自己,提升自己。 第 18 页 要把坚定信念作为首要前提。首先是要坚定 共产主义的理想,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个自信” 。其 次是要坚定为教育事业奋斗终身的信念。再次是要坚定学校建 设有特色、高水平全国百强高校的目标信念,并为此而不懈努 力。 要把为民服务作为根本使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是党的根 本宗旨,也是每一名党员干部的根本使命。 要摆正自己的位置,真正把群众当主人,把 自己当公仆。对学校干部来说,重要的是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 为师生服务的理念。要坚持教育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

27、体,切 切实实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 , 一切工作都必须以是否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社会竞争力为衡量标 准,必须以符合学生发展需要、着眼学生前途为最高准则。 要坚持办学以人为本、以教师为主体,所有政 策导向和资源配置都要以教师为重、以教师为先,以是否有利 第 19 页 于提升教师的社会影响力作为基本依据,为广大教师悉心于教 书育人、潜心于科研创新、用心于社会服务和文化建设,创造 良好条件,提供有力支持。 要把勤政务实作为一贯作风。要积极进取,求 真务实,坚持讲真话,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不要搞花架 子、玩虚功夫,扎扎实实、高效率高质量把各项工作抓实做好。 要把敢于担当作为

28、可贵品质。要敢于担压,对 于违背原则的事情,敢于较真、坚决反对;要敢于担责,对于 职责范围的工作和学校安排的任务,主动承担,积极作为,不 辞辛苦,不遗余力;要敢于担难,对矛盾和问题不敷衍、不回 避,想方设法,攻坚克难。 要把清正廉洁作为基本要求。任何 时候都要保持清廉作风,慎用手中权力,心莫贪,手莫伸,不 要心存侥幸,不要触碰反腐高压线,要廉明从政,清白做人。 第 20 页 (二)要切实增强“三个意识” 一是要增强危机意识。学校发展面临着许多艰 巨的挑战,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们的工作现状离省委省政 府和全省人民的期望还有很大的差距。我们每位干部都要反省 自己的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工作成效与全

29、国同行相比,与全 省相比,与建设百强高校的目标相比,与提升“两个力”的要 求相比,存在着哪些不足。要克服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心态, 振奋精神,奋发有为。 二是要增强竞争意识。提升学生的社会竞争力, 必须引导学生树立不甘人后、勇于争先、追求卓越的竞争意识。 而要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我们的教师、我们的干部得先有强 烈的竞争意识,营造形成创先争优的良好校园氛围。我们要勇 于走出省外,跟全国高校比拼,比教学、比科研、比管理,学 人所长,克己所短;要勇于走向社会,亮出自己的真本事,主 动接受政府和社会的检验,找差距,促提高。要积极探索建立 第 21 页 干部管理的竞争激励机制,克服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

30、少一 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弊端,不断增强广大干部的竞争意识 和进取心、责任心。 三要增强创新意识。要积极学习高等教育改革发 展的新理论、新思想,跟踪先进高校管理创新的新进展、新动 态,研究学校改革发展稳定的新问题、新对策,不断解放思想、 更新观念、开拓视野、提高认识。对于工作运转不畅、推进不 力、师生不满意、容易出矛盾等薄弱环节,要积极研究寻求破 解的新思路、新招数,通过制度创新、方法创新不断改进、不 断提高。 上个学期开始,校党委启动了干部任期制和轮 岗交流制改革,并进行了部分中层干部轮岗交流和个别中层班 子换届调整。这个学期将在更大范围内实施这项改革。对于实 施改革的部门和单位,凡是在同一职务干满两届或满 8 年的, 原则上都要换届调整或轮岗交流,不再担任原职务;凡是离法 定退休年龄不足两年或接近两年的,原则上都要退出领导职务; 第 22 页 凡是工作表现不佳、考核测评中群众满意度低的,一律予以调 岗或免职。学校就是要让不符合“五条标准” ,缺乏“三个意识” ,不进取、不担当、不作为或乱作为的干部靠边站,把想干事、 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扶上位。希望通过实施这项改革,焕发 出我们干部队伍的整体活力和创造力,引领带动广大师生员工 为不断提升“两个力” 、为实现百强高校建设目标而不懈奋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事务文书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