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2习题:专题二一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含答案解析.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5573703 上传时间:2020-06-10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20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2习题:专题二一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含答案解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2习题:专题二一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含答案解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2习题:专题二一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含答案解析.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2习题:专题二一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含答案解析.pdf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2习题:专题二一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含答案解析.pdf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2习题:专题二一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含答案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2习题:专题二一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含答案解析.pdf(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专题二 ZHUANTIER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一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 课后篇巩固提升 学业水平引导 1.鸦片战争后 ,对中国自然经济解体起主要作用的是() A.外国工业品的倾销 B.五处通商口岸的开放 C.中国关税自主权的丧失 D.外国人控制中国海关管理权 解析 对中国自然经济解体起主要作用的是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第一次工业革命后经济侵略的主要方 式是倾销商品、掠夺原料,即商品输出。故A 项正确。 答案 A 2.1853 年,中国人均消费英国的棉纺织品价值只有0.75 便士 ,只相当于小国洪都拉斯人均消费量的1/1 246。这种现象说明的主要问题是() A.中国贫穷 ,国内市场狭窄

2、 B.洪都拉斯国内棉纺织业十分落后 C.中国封建的自然经济仍然占主导地位 D.中国开放的通商口岸太少 解析 依据材料分析 ,英国棉纺织品在中国滞销的现象说明的本质问题是中国经济结构的内在特点。故 选 C 项。 答案 C 3.清末某官员谈到铁路修建时说:“ 内开未尽之地宝,外收已亏之利权。 是铁路之利 ,首在利民 ,民之利既见 , 而国之利因之。利国之大端,则征兵转饷是矣。” 这一言论的含义是() A. “求富 ”“自强 ” B. “师夷长技 ” C. “中体西用 ” D. “民生主义 ” 解析 由题目中的信息“ 铁路修建内开未尽之地宝,外收已亏之利权征兵转饷是矣” 可知 ,该官员 认为修建铁路

3、有利于国家的富强,故 A 项正确 ;题目中未涉及向西方学习,也未涉及对传统制度的维护, 故 B、C 两项错误 ;民生主义由孙中山提出,与题目中的信息“ 清末某官员 ” 不符 ,故 D 项错误。 答案 A 4.近代以来 ,许多人士投资近代企业。从下表中无法获取的信息是() 18401894 年投资民族资本的人数比例表 投资者 所占比例 /% 官僚地主30.86 一般商人18.52 手工作坊 主 7.41 华侨商人7.41 A.部分官僚地主转化为民族资本家 B.民族资本来源多样化 C.投资者主要来自国内 D.民族工业发展迅速 解析 本题考查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表格中只涉及不同领域的人投资民族工

4、业,并没有列举民族 工业迅速增加的数字,故不能体现D 项。 答案 D 5.清朝政府谕令“ 多设织布、纺绸等局,广为制造 ” ,表明清政府已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这一政策的调 整是在 () A.鸦片战争之后 B.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 C.甲午战争之后 D.辛亥革命之后 解析 根据题干可以联系教材中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原因,因此可以判断出时间是甲午战争后。故 选 C 项。 答案 C 6.(图文探究 )识读下列两幅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有关的图片: 探究 : (1)简要指出苏经缫丝厂和大生纱厂的创办时间和创办人。 (2)结合图 1、图 2 和所学知识 ,分析上述企业具有哪些特点。 参考答案 (1)创办时

5、间及人物:1897 年,周廷弼创办苏经缫丝厂;1899 年,张謇创办大生纱厂。 (2)特点 :由民间私人投资兴办;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采用近代机器生产;以轻工业生产为主;实行雇 佣劳动方式 ;属于近代民族工业。(答出其中四点即可) 能力素养拓展 一、选择题 1.鸦片战争后 ,当洋货入侵较早的沿海和沿江地区自然经济迅速解体的时候,广西西北地区90.45%的农 民仍然穿自制土布。最能准确解释这种现象的是() A.广西人民掀起抵制洋货运动 B.从国外进口的洋货数量不大 C.近代中国经济发展极不平衡 D.广西买不到外国的棉纺织品 解析 鸦片战争后 ,西方列强入侵沿海和沿江地区,导致自然经济开始迅速解体

6、;而广西西北地区深处内 陆,受冲击的影响力度不大,自然经济具有抵制外国经济的特点,所以农民仍然穿自制土布的多,由此可 以推出近代中国经济发展极不平衡。故C 项符合题意。 答案 C 2.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客观上所起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 A.使中国日益陷入资本主义市场 B.提供了市场、劳动力和技术条件 C.促进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 D.刺激官僚、商人投资近代企业 解析 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劳动力、市场和技术条件。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造成自然经济逐步解体,提 供了市场、劳动力和技术条件。故选B 项。 答案 B 3.李鸿章指出 :“ 炮船机器之用 ,非铁不成 ,非煤不济设有闭关

7、绝市之时,不但各铁厂废工坐困,即已成 轮船 ,无煤则寸步不行,可忧孰甚 !” 于是李鸿章兴办() A.福州船政局 B.汉阳铁厂 C.发昌机器厂 D.开平煤矿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洋务运动时期兴办的主要企业。根据材料信息,李鸿章指出了中国长期依赖外国供 铁的危险性 ,一旦风云突变发生战争,则外敌以此为要挟就会出现工厂停工、轮船停驶的危险后果。于 是,后来李鸿章开始兴办开平煤矿,故选 D 项。 答案 D 4.下表反映了18441863 年广州和上海到埠的外国船只和吨位变化情况 船只数 (只) 吨数 (吨) 广州 上海 广州上海 1844 年 306 44 142 099 8 584 1849 年 3

8、31 133 142 357 52 547 1855 年 437 157 191 1863 年 867 3 400 300 500 964 309 (注 :“”数据缺失 ) 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鸦片战争后 () A.近代外贸中心逐步转移 B.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变动 C.上海开放程度高于广州 D.广州经济发展趋于停滞 解析 材料中对比了鸦片战争后广州、上海的对外贸易情况,船只数和吨数的变化反映了外贸中心由广 州向上海转移的情况,故选 A 项。 答案 A 5.下列图片中的内容分别表示人类历史进程中几种不同的社会经济形式。那么在鸦片战争以前,中国社 会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的是() 解析 鸦片战争前 ,中国

9、处于封建社会的晚期,在社会经济形态上仍是以男耕女织为主的自然经济占统治 地位 ,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A 项属于原始经济,C 项是北宋时期的商业经济,D 项是资本主义殖民 经济 ,只有 B 项符合题意。 答案 B 6.1874 年,某官员在奏疏中说:“ 夫日本 ,东洋一小国耳。新习西洋兵法,仅购铁甲船二只,竟敢籍端发 难若再因循汇沓,而不亟求整顿 ,一旦变生 ,更形棘手。 ” 为此他主张 () A.创办军事工业 B.创办民用工业 C.向日本派遣留学生 D.创办近代海军,巩固海防 解析 由材料中日本 “ 新习西洋兵法”“购铁甲船 ” 等信息可知 ,其中心含义是为了对付来自日本海上的威 胁,故选

10、 D 项。 答案 D 7.据统计 ,1842 年中国常年的进口总值中,棉制品仅占8.4%,1867 年上升为 21%,到了 1885 年就以 35.7% 的优势跃居进口贸易的第一位。这种状况() A.说明中国的传统经济受到了冲击 B.表明进口棉制品取代了国内棉制品 C.表明中国对外贸易处于入超地位 D.反映了西方生活方式已成为新时尚 解析 根据材料 “ 据统计 ,1842 年中国常年的进口总值中,棉制品仅占8.4%,1867 年上升为21%,到了 1885 年就以 35.7%的优势跃居进口贸易的第一位” 并结合所学可知,鸦片战争以后 ,西方列强凭借着南京条 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不仅继续在通商

11、口岸大量销售洋布、洋纱,而且不断向中国内地渗 透,行销日广 ,从而极大地排斥和打击了中国土制棉纺织品的生产与销售,必然会加速小农经济解体,故 A 项符合题意 ;B 项与材料和史实均不相符,故排除 ;仅凭材料信息不能说明中国对外贸易的收支情况,C 项错误 ;材料反映了棉织品在中国对外贸易中的比重变化,没有反映人们对西方生活方式的追求,D 项错 误。 答案 A 8.1882 年 9 月申报记载:“ 即如公司一端 ,人见轮船招商与开平矿务获利无算,于是风气大开,群情若 鹜,期年之内效法者十数起。每一新公司出,千百人争购之,以得票为幸。 ” 这种现象说明了() A.政府经济政策发生重大变化 B.洋务企

12、业近代化的水平提高 C.社会各界支持集股筹资企业 D.国人逐渐接受新型商业模式 解析 题目提供的材料表明,在利润的刺激下,晚清人们对洋务派民用工业的集资“ 群情若鹜 ” ,争相购买其 股票 ,这种现象反映出国人逐渐接受了股份制这种新型的商业模式。 答案 D 9.1889 年张之洞筹建汉阳铁厂时,盛宣怀受托拟定办厂章程,提出招集商股的主张。结果张之洞认为“ 商 股恐不可恃 ,且多胶葛 ” ,力主官办 ;而盛宣怀则坚持“ 商办者必处处打算,并使货美价廉” ,“ 官办必致亏 本” 。这反映了 () A.双方办理洋务的理念差异 B.顽固派与洋务派的对抗 C.官民之间的利益尖锐对立 D.二者对时局的政见

13、不同 解析 由材料 “ 盛宣怀受托拟定办厂章程,提出招集商股的主张。结果张之洞认为商股恐不可恃,且多胶 葛 ,力主官办 ;而盛宣怀则坚持商办者必处处打算,并使货美价廉,官办必致亏本” 可以得出 ,二 者在汉阳铁厂由官办还是吸入商股方面的意见不统一,体现了二者理念的差异,A 项符合题意 ;二者均是 洋务派的代表人物,B 项错误 ;C 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材料没有涉及政治见解,只是对洋务企业的理念不 同,D 项错误。 答案 A 10.有人认为 ,“ 洋务运动未必是一场失败的运动,理由是中日甲午战争中国虽然失败了,但在近代化的道 路上中国也及格了,只不过从成绩上分析不如日本这个优等生成绩好而已” 。此

14、观点旨在强调洋务运动 () A.开近代中国改良主义之先河 B. “求强 ” 未果 ,但“ 求富 ” 已得 C.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的社会转型 D.改变了民族自卑的大众心理 解析 由“ 在近代化的道路上中国也算及格了” 可知 ,该学者强调洋务运动有利于中国近代化,故选 C 项。 材料没有涉及社会改良的信息,排除 A 项;洋务运动没有实现富国强兵的效果,排除 ;材料没有提到改变 民族自卑的大众心理的信息,排除 D 项。 答案 C 11.据台湾学者张玉法的中国现代史统计,18621910 年清朝中央政府主持开办了许多工业企业, 主要类型有 :兵工厂、纺织厂、铸钱厂、造船厂等。以上各类企业对应的数量最

15、有可能是() A.42、 7、5、2 B.7、42、5、2 C.5、7、 42、2 D.2、5、7、42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与清朝洋务运动有关,洋务运动前期创办军事工业,后期创办一批民用工业 辅助军事工业,因此兵工厂应该是最多的,B、C、D 三项都可排除。故选A 项。 答案 A 12.从 19世纪 70年代到甲午战争前,中国民族资本新开设的资本额在1万元以上的工矿企业有50余家。 18951913 年,资本额在 10 万元以上的新建工矿企业有549 家,民族工业的发展出现了一个高潮。形 成这一 “ 高潮 ” 的主要背景是 () A.洋务运动的兴起 B. “实业救国 ” 呼声高涨 C.抵

16、制日货运动的掀起 D.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解析 本题考查晚清中国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注意题干时间信息“ 18951913 年” ,洋务运动的兴起是 在 19 世纪六七十年代,抵制日货运动始于1915 年日本向袁世凯提出“ 二十一条 ”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 发是在 1914 年 ,时间不符 ,故 A、C、D 三项错误 ;1895 年甲午战后 ,张謇等人提出 “ 实业救国 ” 的思想 ,故 B 项正确。 答案 B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8421846 年,茶的出口增长了一倍,达到 8 400 多万镑 ,丝的出口增长近五倍,达到 18 000 多包。 184618

17、56 年,茶的出口再增长55%,达到 13 000 万磅 ,丝的出口又增3 倍多 ,达到 79 000 多包。丝茶等 农产品的大量出口,扩大了部分地区农业生产中商品经济作物的比重,减少了农业经济中自给成分。这 些产品经过商贩、大商人和买办之手,最终进入国际市场,成为工业国的重要原料。而国际市场的需求 又反过来影响和制约中国国内农产品的生产。此时,丝茶的出口贸易几乎全部掌握在外商手中,由他们 支配着数量和价格。 摘编自郑师渠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 ,说明 19 世纪四五十年代中国社会经济领域发生的重大变化,分析上述变化出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 ,指出中国经济领域的变化反映的本质问题,并阐

18、述其变化所产生的社会影响。 参考答案 (1)变化 :中国农产品的出口不断增长;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提高;中国成为列强的原料市场;中 国市场由外商操纵。原因:列强凭借侵略特权不断扩大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2)本质问题 :中国被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影响 :中国沦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 半封建化的程度不断加深;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速度加快,为中国新的生产方式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14.晚清时期 ,国门渐开。虽然清政府抱残守缺,但是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仍然不可抗拒地发生着变革。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外国公使常驻北京,强烈要求觐见清帝,但不行跪拜之礼,清廷坚决

19、不允。 经过长期交涉,中外双方达成妥协,清廷同意外国公使可不行跪拜之礼,外国公使觐见他国君主,惯例是 三鞠躬 ,“ 此次在中国请觐,改为五鞠躬 ,以昭格外敬诚” 。 摘编自王开玺试论中国跪拜礼仪的废除 材料二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路径或者方向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历史可能循着某种 路径发展 ,历史条件改变了,发展的路径也可能改变,这就是历史发展的转折。洋务新政(洋务运动 ) 的兴起客观上标志着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第三次转折。它虽然没有使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生产方式 成为中国社会的主流,但却为此后改良派、革命派的成长提供了基础。 摘编自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 材料三清朝一向奉行“ 重农抑商 ”

20、 的传统政策 ,甲午战争后 ,洋货倾销 ,大量利源流向国外。爱国人士要 求“ 振兴实业 ”“设厂自救 ” 。 在此压力之下 ,20 世纪初 ,清政府先后发布上谕,提出 “ 矿律、路律、商律等类 , 皆应妥议专条”“通商惠工为古今经国之要政加意讲求先订商律,作为则例 ” 。 制定和颁布了 钦 定大清商律等一系列经济法律、法规。 (1)材料一中所说的中外礼仪之争反映了双方什么样的观念或心态?双方的妥协有无积极意义?若有 ,其 积极意义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洋务运动是如何为改良派、革命派的成长提供基础的。请结合洋 务运动的内容简要分析。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回答清政府

21、是在什么背景之下开始经济立法的。这些经济立法有什么积极 意义 ? 参考答案 (1)清政府 :天朝上国的传统思想。列强 :无视中国的主权和制度,希望进一步控制中国。有积极 意义。积极意义:有助于破除传统思想和打破旧的礼仪制度的束缚,有助于近代外交制度的形成。 (2)创办近代工业,引进西方生产方式和技术,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为改良派、 革命派的 成长提供了物质基础和阶级基础;创办近代教育 ,培养新式人才,翻译西方书籍,冲击了旧思想,为新思想 的引进和传播创造了条件。 (3)背景 :列强加紧对中国的经济掠夺;中国的经济利益遭到严重破坏;国内近代工商业发展的客观 要求 ;清政府扩大税源。 积极意义 :突破了重农抑商的传统政策;有利于工商业的进一步发展;有利于维护 中国的经济利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