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二章小专题大智慧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pdf

上传人:欣欣 文档编号:5589729 上传时间:2020-06-18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398.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第二章小专题大智慧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中地理第二章小专题大智慧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中地理第二章小专题大智慧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中地理第二章小专题大智慧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中地理第二章小专题大智慧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第二章小专题大智慧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第二章小专题大智慧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pdf(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积一时之跬步臻千里之遥程 马鸣风萧萧整理 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中国生态环境问题已经非常严重。形成这些问题有其自然原因,但是主要是巨大的人口 压力, 再加上不合理的开发活动造成的。我们已经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国家和政府已 经下定决心整治生态环境。 一、我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有关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如水土流失、荒漠化、森林开发、湿地的开发等)问题分析中, 首先需要分析该区域的地理背景,从自然与人为角度找出该区域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并针对原因制定相应的治理措施。 1自然原因 (1)地形原因 (地形类型、地势起伏状况等)。 (2)气候原因 (热量条件、降水条件、风力、风向等

2、)。 (3)土壤条件 (土壤组成、肥力等)。 (4)植被原因 (疏密状况、季节变化等)。 (5)河流原因 (流量大小、侵蚀强度或沉积强度等)。 2人为原因 包括当地农业结构、居民能源消费结构、生产技术、政策导向等。 当然,分析原因并不需要每一方面均展开说明,应有针对性地对某生态问题的有关方面 进行分析说明。 二、区域生态环境问题治理措施的分析 1根据成因确定措施 即根据区域问题的成因确定该区域应采取的相应措施,如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西北 地区荒漠化严重,其共 同成因为滥垦、 滥伐、 滥牧、滥采,所以两地区应采取的对应措施就是退耕还林、还牧、 浅析我国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积一时之跬步臻千里之遥

3、程 马鸣风萧萧整理 还草。 2根据区域特点确定措施 即根据区域内部不同部分(如河流上、中、下游)的特点确定某区域应采取的相应措施, 如淮河流域洪灾频发的防治措施有: 3根据措施确定措施 即根据典型区域的发展措施确定和其具有相似特征的其他区域的发展措施。如参照宁夏 中卫县沙坡头草方格沙障治理、亚马孙雨林的保护等的经验或措施,结合区域实际问题,提 出类似的且有针对性的措施。 三、我国主要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措施 区域生态问题、发展障碍形成原因整治措施 东北 地区 黑土开垦后,土壤遭冲 刷,黑土层日渐变薄; 沼泽地的开垦引起生 态恶化; 森林生态和森林资源 遭到严重破坏 黑土被开垦后,自然平衡

4、 受到破坏引起土壤冲刷; 林木超采,采育脱节,毁 林开荒,森林火灾,居民烧 柴等 停止对沼泽地的开垦; 加强对坡面、沟壑的治 理,植树造林,土壤的培 肥; 合理采伐, 营造人工林, 木材的综合利用,建设自 然保护区 黄淮 海 平原 旱涝、盐碱、风沙是农业 发展的三大障碍。冲积平 原、滨海平原是中低产田 集中地区 气候具有春旱多风沙、气 温年较差大、 降水集中且变 率大等特点; 片面扩大灌溉面积,大水 漫灌、 只灌不排以及不合理 开垦土地 低湿地治理鱼塘 台田模式; 盐碱地治理调节、 控制水盐运动 南方 丘 陵山 区 水土流失严重,危害大于 黄土高原。导致石质裸 露,不能恢复,形成“红 色荒漠”

5、 能源短缺,农村薪柴匮乏, 乱砍滥伐 发展立体农业; 解决生活用能问题、发 展沼气、营造薪炭林、炉 灶革新、推广生活用煤 积一时之跬步臻千里之遥程 马鸣风萧萧整理 西北 干 旱半 干 旱地 区 土地荒漠化世界上 荒漠化最严重的国家之 一 干旱的大陆性气候,多大 风; 原生沙质荒漠、砾质荒 漠; 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 度农垦,水资源利用不当, 工矿开发, 居民点和道路建 设 消除贫困; 早期预警; 生物固沙、沙障固沙 四、我国主要的区域生态环境问题例析 1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1)水土流失的成因: 影响因素特点或影响 自 然 因 素 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冲刷力强 地形地处过渡带,坡度大,

6、坡面物质不稳定 植被植被覆盖率低,对地面保护性差 土壤粉沙颗粒组成,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 人 为 因 素 过度樵采、毁林开荒植被破坏 (水蚀、风蚀 ) 不合理的耕作制度(轮荒 ) 破坏林草植被 开 矿 开挖露天煤矿破坏植被,形成新的物源 河道滩地开矿泥沙入河 (2)水土流失的危害: 对黄土高原地区 使耕地土层变薄,土壤养分流失,耕地质量下降,导致农作物单位面 积产量降低;造成当地生态环境恶化,直接或间接地诱发和加剧自然 灾害的发生 对黄河及下游地区 使大量泥沙流入黄河,黄河泥沙含量剧增。大量泥沙淤积在下游河床, 使下游河床抬升,成为“地上悬河” ,严重威胁着两岸地区人民的生命 和财产安全 (

7、3)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 调整土地利用结构,退耕还林、还草;压缩农业用地,扩大林草种植面积;因地制宜 地营造防护林、经济林、薪炭林、用材林。 积一时之跬步臻千里之遥程 马鸣风萧萧整理 加强小流域的综合治理,工程措施、农业技术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如下表 所示: 措施适用地段功能 工程 措施 固沟 工程 建淤地坝 沟谷地段拦泥蓄水,防止沟谷继续扩展 修小水库 营造防护林 (生物工程 ) 护坡 工程 封坡育林育草 缓坡地段 拦截、涵蓄坡面径流, 发展林果生 产修筑水平梯田 保塬 工程 平整土地 部分塬面合理利用沙土,提高劳动生产率营造护林网 (生物工程 ) 农业 技术 措施 平整土地、栽培种植、田

8、间管理、 增施肥料,以及轮耕套种 耕作区提高肥力、保持水土、发展生产 选育良种、地膜覆盖、喷灌滴灌、 科学施肥等 生物 措施 退耕还林、还草 不适宜耕种 的地区 恢复地表植被 大力植树种草、实行乔、灌、草 结合 有条件的地 区 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团粒结构,提高 土壤的抗侵蚀能力, 防止暴雨对表 层的冲刷 2湿地面积萎缩 湿地面积萎缩的原因 自然原因:气候变暖、地壳运动 人为原因: 不合理围垦、 过度开发生物资源、污染日益严重、 采矿 湿地面积萎缩的危害 湿地面积萎缩会改变局地小气候,使降水减少;生态环境质 量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 湿地面积萎缩的治理措施 加强湿地的管理和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加强

9、环境教 育,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积极实施退耕还湿工程,恢复 已破坏的湿地;鼓励保护性的开发,如生态旅游等 积一时之跬步臻千里之遥程 马鸣风萧萧整理 下图为人类活动破坏前后,东北三江平原湿地气温年变化及该区域内某河流流量年变化 示意图。读图,回答1 2题。 1图中反映人类活动对湿地破坏后的气温曲线、流量曲线分别是( ) A甲和丙B乙和丁 C甲和丁D乙和丙 2下列关于三江平原湿地生态系统遭受破坏的主要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A土壤侵蚀,导致河流泥沙含量大增 B环境污染,富营养化速度加剧 C大量引水灌溉及河流的截流改道 D开垦湿地,扩大耕地面积 解析: 1.B 2.D 第 1 题,湿地具有调节气候

10、、涵养水源的作用。人类对湿地破坏后, 气候大陆性会有所增强,则气温的日较差、 年较差都会增大, 河流径流的季节变化也会增大。 第 2 题,三江平原原来是“北大荒”,后来被开垦成为“北大仓”,就是建立在湿地被开垦的 基础上。 降雨被植物茎叶拦截的现象叫植物截留,其主要影响因素是植物疏密程度、植物种类、 季节以及降雨特性。下图示意植物截留与降雨量、降雨历时关系。据此回答34 题。 3植物截留总量最大的条件是( ) A植物密,降雨量大,历时短 B植物稀,降雨量小,历时短 C植物密,降雨量大,历时长 D植物疏,降雨量小,历时长 4从地域分异规律角度考虑,下列地形区的植被水土保持效益最好的是( ) 积一

11、时之跬步臻千里之遥程 马鸣风萧萧整理 A春季的东南丘陵B夏季的黄土高原 C秋季的山东丘陵D冬季的天山山脉 解析: 3.C 4.A 第 3 题,图中显示相同降雨历时,降雨量越大,截留总量越大;相同 的降雨量,降雨历时越长,截留总量越大;而植物越密,植物截留能力越强。第4 题,东南 丘陵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春季植被较密, 所以截留降雨能力较强,地表受雨水冲刷较弱, 故植被水土保持效益最好。山东丘陵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秋季植被较稀疏而截留降雨能力 弱,不利于水土保持;黄土高原植被稀疏,夏季多暴雨,不利于水土保持;冬季的天山山脉 植被稀疏,降水少,水土保持效益较差。 章末过关检测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12、(时间: 45 分钟满分: 100分) 一、选择题 (每小题 4 分,共 44 分) 地理兴趣小组对某小流域进行水土流失的调查。据此回答12 题。 1流域产沙量(一定时间内流域内产出的泥沙总量)是水土流失调查中的一项重要指标, 同学们提出了四种获得流域年产沙量的方法,可行的是( ) A测定一年内每次暴雨的土壤流失量做累加 B测定一年内每次暴雨的土壤流失量做平均 C在流域源头设置收集池,年终称取泥沙总量 D在流域出口处设置收集池,年终称取泥沙总量 2下图是几位同学据调查结果绘制的坡度与单位面积产沙量关系曲线,其中符合水土 流失一般规律的是( ) AB CD 解析:1.D 2.A 第 1 题,本题

13、以流域产沙量为切入点,考查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是要理解流域产沙量的概念。在流域出口处设置收集池,才能获得泥沙总量。第2 题, 正确理解坡度与单位面积产沙量之间的关系是关键。一般来说, 在一定坡度范围内,坡度越 大,单位面积产沙量越大。 积一时之跬步臻千里之遥程 马鸣风萧萧整理 下图为我国土地荒漠化发展情况图,读图回答34 题。 320 世纪 70 年代以后我国土地荒漠化面积迅速扩大的主要原因是( ) 气候变暖,降水减少冬季风强劲,沙尘暴频发 过度放牧,草场被破坏过度开垦,土地退化 AB CD 4下列治理我国土地荒漠化的措施,可行的是( ) 南方低山丘陵地区均实行退耕还林温带草原牧区推

14、行定居、轮牧露天矿区采 取表土填埋复植西北地区大力发展灌溉农业 AB CD 解析: 3.B 4.C 第 3 题,土地荒漠化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人为原因是20 世纪 70 年代以后我国土地荒漠化面积迅速扩大的主要原因。第4 题,不同地区对荒漠化的 治理措施是不同的。南方低山丘陵区均实行退耕还林太绝对了;西北地区降水稀少,发展灌 溉农业易造成土地盐碱化,进而加剧荒漠化。 科尔沁草原,曾经水草丰美,但前些年却变成荒漠化严重的沙地。从1997 年开始,科 尔沁人因地制宜,防沙用沙, 目前已初步扭转了“沙进人退” 的局面, 开始走向 “沙绿民富” 的道路。读科尔沁沙地位置示意图,完成56 题。

15、5科尔沁沙地曾经“沙进人退”、荒漠化严重的主要原因有( ) 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农垦不合理灌溉导致的盐碱化 AB CD 积一时之跬步臻千里之遥程 马鸣风萧萧整理 6科尔沁沙地“沙绿民富”的主要原因不可能是( ) A全球变暖,冰雪融水增加 B沙地边缘构建乔、灌、草防护林带 C配套排灌设施,合理引用水资源 D推广沙地植被恢复配套技术 解析: 5.B 6.A 第 5 题,科尔沁沙地位于农牧过渡地带,导致荒漠化的主要原因是过 度农垦和过度放牧。第6 题,全球变暖,短时间内冰雪融水会增加,但蒸发愈加旺盛,会愈 加干旱,加重荒漠化,故全球变暖不会使“沙绿民富”。 7下图为我国森林分布示意图。A 处森林遭到

16、破坏给长江中下游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 响,这主要体现了森林的功能是( ) A净化空气、美化环境B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C吸烟滞尘、净化空气D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解析:选 B A 区域位于长江上游地带,森林遭到破坏会导致水土流失加剧,河流中下 游地区河道淤积,洪涝灾害频发,所以主要体现的是森林的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功能。 下图为我国历史时期森林遭破坏地区分布图。读图,回答89 题。 8目前 b、c 地区森林遭到破坏的主要原因是( ) A乱砍滥伐B兴修水利 C建设宫殿和陵墓D建设牧场 9图中 a地区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是( ) A植树造林B建立保护区 C退耕还湿D禁止人类活动 积一时之跬步臻千里之遥

17、程 马鸣风萧萧整理 解析: 8.A 9.B 第 8 题,b、c 地区是我国主要的林区,目前森林破坏的主要原因是乱 砍滥伐、采育失调。第9 题,图中 a地位于三江源地区,为保护“中华水塔”,应恢复植被; 这里由于地势较高、水源相对不足, 不适宜大面积的植树造林;这里人类的耕作农业出现较 少,没有必要退耕,主要措施应是建立保护区。 下图为吉林省湿地面积变化图。读图完成1011 题。 10图中显示吉林省湿地存在的问题是( ) A湿地总面积急剧减少 B天然湿地萎缩,生态功能下降 C湿地建设得不到重视 D旅游开发导致湿地污染严重 11有利于吉林省湿地保护的措施有( ) 生态退耕建立自然保护区南水北调 建

18、立有效的管理协调机制铺设防渗地膜 AB CD 解析: 10.B 11.A 第 10 题,图中显示吉林省人工湿地面积增加,天然湿地面积减少, 但湿地总面积增加,所以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天然湿地萎缩,生态功能下降。第11 题,南水 北调工程主要为华北、西北供水,铺设防渗地膜影响水循环,降低湿地环境效益。 二、综合题 (共 56 分 ) 1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4分) 材料一科尔沁草原位于内蒙古东部,松辽平原西北部,目前大部分草地都已沙化。 材料二1991 1996 年,我国某研究机构在科尔沁沙地进行了放牧试验,试验分为3 个放牧强度进行,即重牧(HG)(6 只羊 / 公顷 )、中牧 (MG)(

19、4 只羊 / 公顷 )、轻牧 (LG)(2 只羊 / 公 顷),主要研究不同放牧强度对草原植被的影响;图1、图 2 为根据实验结果绘制的有关示 意图。 积一时之跬步臻千里之遥程 马鸣风萧萧整理 (1)在放牧试验的最初2 年,各放牧强度的物种丰富度均呈现_趋势,不同放牧 强度对物种丰富度的影响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但从第3 年开始, _区的物种丰富度明显下降。(9 分) (2)三种放牧强度中,_使草层高度明显下降;_使草层高度有 所增加。 (4 分) (3)材料二表明人们采用的环境管理手段是_。(3 分) (4)分析科尔沁草原沙化的主要原因。(8 分) 解析: 第(1)题,根据图1 可以看出, 在

20、放牧试验的最初2 年,各放牧强度的物种丰富度 均呈现增加或上升趋势;不同放牧强度对物种丰富度的影响由大到小的顺序是中牧区重牧 区 轻牧区。从第3 年开始,重牧区的物种丰富度出现明显下降。第(2)题,阅读图2可知, 重牧使草层高度明显下降;轻牧使草层高度增加。第(3)题,材料二表明人们采用的环境管 理手段是技术手段。第(4)题,注意要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方面分析。 答案: (1)增加 (或上升 ) 中牧区 重牧区 轻牧区重牧(2)重牧轻牧(3)技术手段 (4)自然原因:气候较干旱,降水少。人为原因:过度放牧、过度开垦、过度樵采、水资源 不合理利用等。 1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32分) 材

21、料一热带雨林就像若干块“翡翠”串成的“绿色腰带”环绕地球,对于维护全球生 态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材料二秘鲁从西向东分为三个区域:西部沿海地区、 中部山地高原区和东部亚马孙热 带雨林区。秘鲁农业人口比重较小,农业机械化水平低,粮食作物主要有玉米、水稻等,粮 食不能自给,需要进口。 积一时之跬步臻千里之遥程 马鸣风萧萧整理 (1)亚马孙热带雨林是全球最大的原始热带雨林,请你具体阐述热带雨林的全球生态环 境效益。 (10 分) (2)近年来,亚马孙河流域的某些地区降水量减小了约20%。虽然亚马孙河流域的降水 量减小了,但流入江河的水量及洪水发生的频率反而增大了,简述其原因。(10 分) (3)

22、为了解决秘鲁粮食不足问题,有人建议在东部亚马孙热带雨林区大规模种植水稻, 你是否赞成?说明理由。(12 分) 解析:第 (1)题,热带雨林具有稳定大气成分、调节气候、促进全球水循环等多方面的 生态效益。第(2)题,该地区的雨林被大量破坏导致亚马孙河流域某些地区降水减少、森林 涵养水源的功能下降、水土流失加剧。第(3)题,本问为开放性问题,回答合理即可。 答案: (1)维持地球大气中的碳氧平衡,稳定大气成分;调节气候,保证全球气候的稳 定;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保护地球上物种的多样性。 (2)由于植被破坏,植被对径流的调节作用减弱,森林涵养水源的功能下降,水土流失 加剧,所以流入江河的水量增大,洪涝灾害增加。 (3)赞成。理由:东部亚马孙热带雨林区地势平坦,终年高温多雨,复种指数高,水稻 产量大。 (或不赞成。理由:大规模种植水稻会导致亚马孙热带雨林遭到破坏,水土流失加 剧,生态环境恶化, 生物多样性减少;秘鲁劳动力不足,不适宜发展精耕细作的水稻生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