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CECS 149:2003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城市污水生物脱氮除磷处理设计规程Specification for design of nitrogen and phosphorusremoval in activated sludge system2003北京第1页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城市污水生物脱氮除磷处理设计规程Specification for design of nitrogen and phosphorusremoval in activated sludge systemCECS 149:2003主编部门: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批准部门: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施行口期:
2、2 0 0 3 年6月1 口2003北京前言根据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97)建标协字06号关于下达1997年推荐性标准 编制计划的函的耍求,制订本规程。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一些地方的水体寓背养化已成为水污染的重要问题,來 用生物脱氮除磷工艺进行污水处理刻不容缓。在编制木规程的过程中进行了深入的调査研究,认真总结了我国生物脱氮除磷技术 的研究成果及工程设计、应用等方面的实践经验,同时借鉴了国外的相关标准。根据国家计委计标1986 1649号文关丁请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委员会负责组织推 荐件匚程建设标准试点作的通知,现批准协会标准城市污水生物脱氮除磷处理设 计规程,编号为CECS149:200
3、3,推荐给工程建设设计、施工、使用单位采用。本规程 由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城市给水排水委员会CECS/TC8归口管理,由上海市政工程 设计研究院(上海市中山北二路901号,邮编200092)负责解释。在使用过程中,如发 现需耍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资料径寄解释单位。主编单位: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参编单位:深圳罗芳污水处理厂、广州大学、青岛市排水管理处、余姚市浙东给排 水机械设备厂主要起草人:朱广汉陆嘉炀邹利安张朝升李禄出刘如玲朱纪明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2003年4月15日前 言31 总 则52术语、符号62.1 术 语62.2 符 号73 般规定94缺氧/好氧法(A / O法)、厌氧
4、/好氧法10(A/O法)和厌氧/缺氧/好氧法(A/A/O法)105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法)14本规程用词说明16第4页1.0.1为使城市污水生物脱氮除磷处理的设计做到技术先进、经济介理、安全适用、 确保质量,制订本规程。1.0.2本规程适用丁有脱氮、除磷或同时有脱氮、除磷耍求,采用缺氧/好氧法(A /O法)、厌氧/好氧法(A/O法)、厌氧/缺氧/好氧法(A/A/O法)和序批 式活性污泥法进行(SBR法)城市污水处理的新建、扩建和改建工程设计。与城市污 水水质类似的工业废水处理设计,可参照执行。1.0.3城市污水生物脱氮除磷处理匚艺的设计,除应遵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 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5、第5页2术语、符号2. *1术 语2.1.1 厌氧 anaer obi c污水生物处理工艺中,没有溶解氧和硝态氮的环境状态。2.1.2 缺氧 anoxi c污水生物处理工艺中,没有溶解氧或溶解氧不足但有硝态氮的环境状态。2.1.3 生物硝化 bi o- ni t r i f i cat i on污水生物处理工艺中,在好氧状态下,硝化菌将氨氮氧化成硝态氮的过程。2.1.4 生物反硝化 bi o- deni t r i f i cat i on污水生物处理工艺中,在缺氧状态下;反硝化菌将硝态氮还原成氮气,以去除 污水中氮的过程。2.1.5 混合液回流 nixed I i qui d recycl
6、e将好氧池中混介液冋流至缺氣池,以増加供反硝化脱氮的硝态氮的过程。2.1.6 生物除磷 bi ol ogi cal phosphor us r enrval采用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时,将活性污泥交替在厌氧和好氣条件下运行,使能 过最枳聚磷酸盐的聚磷菌Tf优势生长,从而达到活性污泥含磷量比普通活性污泥高 的过程。污泥中聚磷菌在厌氧条件下放出磷,在好氧条件下摄取更多的磷,经过排 放含磷最离的剩余污泥,与普通活性污泥法相比可除污水中更多的磷。2.1.7 缺氧 / 好氧法(A/O法)anoxi c / oxi c pr ocess采取缺氧、好氧状态交替处理,以提高总氮去除率的污水处理方法。2.1.8 厌
7、氧 / 好氧法(A/O法)anaer obi c / oxi c pr ocess采取厌氧、好氧状态交替处理,以提高磷公除率的污水处理方法。2.1.9 厌氧 / 缺氧 / 好氧法(A/ A / O法)anaer obi c / anoxi c / oxi cpr ocess采取厌氧、缺氧、好氧状态交替处理,以提高总氮和磷去除率的污水处理方法。2.1.10 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8R法)sequenci ng batch react or在同一个反应器中,依次进行进水、反应、沉淀和排水等工序的污水处理方法。2.1.11 充水比 fill rat i o序批式活性污泥法的一个匚艺周期中,进入反应池的
8、污水量与反应池有效容积之比。2.1.12 总凯氏氮 t ot al kj el dahl ni t rogen (TKN)有机氮(负三价)和麵氮含量之和。2.1.13 总氮 total ni t r ogen (TN)有机氮、氨氮和硝态氮含量Z和。2.1.14 总磷 total phosphor us (TP)正磷酸盐、焦磷酸盐、偏磷酸盐、多聚磷酸盐和有机磷酸盐含最之和。2. 1.15 好氧泥龄 oxi c si udge age活性污泥在好氣池中的平均停留时间。2.1.16 iJd 龄 sl udge age活性污泥在整个反应池中的平均停留时间。22符 号d 一碳的氧当暈;b 一一常数,其含
9、义为氧化每公斤氨氮所需的氧帚(kgQ/kgN):bh一一异养菌内源衰减系数(d):c 一一常数,其含义为细菌细胞的氧当最;L污泥负荷(kgBCD/ (kgMSS d):Na反应池中氨氮浓度(ng/L):g反应池进水总凯氏氮浓度(ng/L);Nke反应池出水总凯氏氮浓度(ng/L);5反应池出水硝态氮浓度(ng/L):N“反应池进水总氮浓度(rrg/L);Nlt反应池出水总氮浓度(rrg / L);Sj 反应池进水五口生化需氧暈(BCD)浓度(叩/L);S.反应池出水五H生化需氧量(BCD)浓度(rrg/L):t 反应池混合液半均温度(C);V反应池容积(卅);反应池泯合液浓度(kg MSS/M
10、);Xj反应池进水中悬浮固体浓度(ng/L);Y污泥净产率系数(kg SS/kg BCD);Od一一反应池设计泥龄值(d) o第8页3 般规定3. 0.1仅需脱氮时,可采用缺氧/好氧法(A/O法)或低负荷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 法);仅需除磷时,可采用厌氧/好氧法(A/O法)或高负荷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 法):需同时脱氮除磷时,可采用丿犬氧/缺氧/好氧法(A/A/O法)或序批式活性 污泥法(S8R法)。3. 0.2在进入生物脱氮除磷系统前应设预处理工序,包括除砂、公除漂浮物及浮渣。3. 0.3脱氮时,污水中的五H生化需氧最(BCD)与总凯氏氮(TKN)含最之比宜大 于4。3. 0.4脱磷
11、时,污水中的五H生化需氧量(BCD)与总磷(TP)含最之比宜大于17。3. 0.5需同时脱氮除磷时,宜同时满足第3. 0.3和3. 0.4条的耍求。3. 0.6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冬季低水温对脱氮除磷的影响。3. 0.7好氧池剩余碱度宜大于70ng / L (以GOQ计)。当进水碱度不满足上述要求 时,可增加缺氧池容积或布置成多段缺氧/好氧形式,或增加原污水的碱度。3. 0.8好氧池供氧设计时,池内溶解氧宜按1.52 5ng/L计算。3. 0.9采用生物除磷匚艺处理污水时,剩余活性污泥宜采用机械浓缩。3. 0.10对生物除磷工艺的剩余活性污泥采用厌氧消化时,输送厌氧消化污泥或污泥 脱水滤液的管道应
12、有除垢措施。对含磷帚:高的液体,宜先除磷再冋入集水池。第9页4缺氧/好氧法(A/O法)、厌氧/好氧法(A/0法)和厌氧/缺氧/好氧法(A/A/O法)4.0.1反应池容积可按平均H污水量进行设计。244. 0.2丿犬氧池容积可按下列公式计算:(4. 0. 2)式中一一厌氧池容积(卅)厌氧池停留时间(h),宜采用12h:Q进水流最(n?/d) o4. 0.3厌氧池应采用机械搅拌,缺氧池宜采用机械搅拌,混和功率宜采用58VW卅 应选用安装角度可调的搅拌器。4. 0.4缺氧池容积可按下列公式计算:(4. 0. 4-1)V _0.0010(心-叫)-0.12巴,Va2J0(ST)1000-(4. 0.
13、4- 2)S厂 kg,旷2(4. 0. 4- 3)式中匕2缺氧池容积(n?)X 反应池混合液浓度(kgMLSS/m):Nki一一反应池进水总凯氏氮浓度(mg/L):Nke反应池出水总氮浓度(mg/L);W,”一一排出系统的微生物最(kg/d);S,、反应池进水、出水五口生化需氧暈(MD)浓度(mg/L); bh一一异养菌内源衰减系数(d1),取0.08;6d 反应池设计泥龄值(d);Yh 异氧菌产率系数(kgsS/kgBCD),取0.6:f 一一污泥产率修正系数,通过试验确定,无条件试验时取0.80.9;f, 一一温度修正系数,取1.072“);t 温度(c)kde 反硝化速率kg NO3-N
14、 / (kg MLSS d),通过试验确定;如无试验 条件,2OC时 J值可釆用 0.030.06NO3-N / ( kg MLSS D),并用式(4. 0. 43)进行温度校正;k如、beg一一广C和20C时的反硝化速率。4. 0.5好氧池容积可按下列规定计算:1硝化菌比生长率可按下式计算:N/L = 0.47二e0098(/-,5)(4. 0. 5- 1)心+ N。式中/一一硝化菌比生长率(d1);N“ 反应池中氨氮浓度(mg/L):心一一硝化作用中氮的半速率常数(mg/L) 02反应池中活性污泥好氧泥龄最小值可按下式计算:瞪丄(4.0.5-2)式中 乞一好氧泥龄最小值(d) 03反应池设
15、计泥龄可按下式计算:E = F 磴(4. 0. 5- 3)式中0A一一反应池设计泥龄值(d);F安全系数,取1.53.0。第12页4污泥净产率系数可按下式计算:9仇岭/;+屮召Si(4. 0. 5-4)第13页第#页式中Y 一一污泥净产率系数;W 一反应池进水悬浮固体中不可水解/降介的悬浮固体比例,通过测定求得,无测定条件时,取0.6:X)反应池进水中悬浮固体浓度(叩/L) o5好氧池容积可按下式计算:0(s,-sX1000X(4. 0. 5-5)第#页第#页式中V好氧池容积(卅)O4. 0.6混合液回流量可按下式计算:1000匕 2XQr(4. 0.6)式中Q: 一温合液回流量(卅/d):Q
16、r回流污泥量(rri/ d):N“ 一一反应池出水总凯氏氮浓度(ng/L)。4.0.7在确定泥龄时,应综合考虑脱氮除磷的耍求。当以脱氮为主耍目的时,可适 当延长泥龄;当以除磷为主更目的时,可适当缩短泥龄;需同时脱氮除磷时,应综 合考虑泥龄的影响。4. 0.8好氧池的需氧量可根据去除的0CD量和氮量等计算确定。实际供氧最应考虑 进水水最和进水水质的波动以及反应池混介液温度等因素的影响。好氧池的需氧最 可按下式计算:0严0.001。0匕-Sj+bo.OO10(N你-N“)-0.12W-cW,”-0.62/?o.OOie(/V - Nke - Nj0.12W,”式中O2好氧池的需氧最(kgO/d);
17、TV,一一反应池进水总氮浓度(叩/L);九反应池出水硝态氮浓度(ng/L);a 一一碳的氧当最,当含碳物质以BCD计时,取1.47;h 一一常数,氧化每公斤氨氮所需氧最(kgO2 / kgN)c 常数,细菌细胞的氧当最,取1.42。(4. 0.8)取 4. 57:O(S, - S 1000-09YJ+止S,(4. 0.9)4. 0.9剩余污泥量可按下式计算:4.0.10 r次沉淀池的表面水力负荷宜小于1M/ (M h) o4. 0.11回流污泥设备宜采用不易带入空气的设备。5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法)5. 0.1设计污水量,对于SBR反应池宜采用平均I I污水量;对于反应池前、后的水 泵、管
18、道等输水设施宜采用最大LI最大时污水暈。5. 0.2 SBR反应池的数量宜为2个及以上。5. 0.3 S8R反应池容积可按下式计算:V= 24g5/(5.0.3)lOOOXZJ;式中 Q 一一每个周期进水量(H);L 污泥负荷kgBCD / (kgBCD / (kg MSS d):Tr每个周期反应时间(h) 05.0.4污泥负荷,以脱氮为主要冃标时宜采用0. 03-0.12kgBCD/ (kgM_SS d); 以除磷为主耍目标时宜采用0.080.4kg BCD/ (kgMSS d):同时脱氮除磷时宜 采用 0.080.12kg BCD/ (kgMSS d)。5. 0. 5 SBR匸艺各匸序的时
19、间宜按下式确定:1 进水时间 Tf=-(5. 0. 5-1)n式中Tf 一一每池每周期所需的进水时间(h);1个运行周期所33的时间(h);n反应池个数。2反应时间7;可按下式计算:(5. 0. 5-2)24S” 1000LX式中m充水比,高负荷运行时宜取0.250.5,低负荷运行时宜取0.150.3。3反应时间7;包括好氧反应时间7;和非好氧反应时间7;。非好氧反应时间7;可按下式计算:(5. 0. 5-3)T = 24O.OO10(N-NJ-O.12W,” vx式中w”,个周期中排出反应池的微生物最(kg),按式(4.0.42)计算。4沉淀时间7;宜采用0.51h。5排水时间乙宜采用1.0
20、1.5ho6 一个周期所需时间可按下式计算:T =儿 + 7; +乙+ 7;(5. 0. 5-4)式中Th 一一闲置时间(h) o5. 0.6每大的周期数宜取iE格数。5. 0.7 S8R工艺的需氧暈可按式(4.0.8)计算。5. 0.8厌氧、缺氧工序宜采用水下搅拌器搅拌。5. 0.9连续进水时,反应他的进、出水处应设置导流装置。5. 0.10应选用不易培塞的曝气装置。5. 0.11剩余污泥最可按式(4.0.9)计算。5. 0.12反应池可來用矩形池或圆形池,水深宜取46m矩形池的长宽比,间隙进 水时宜采用(12) : 1;连续进水时宜采用(254) : 105. 0.13反应池应设置固定式事故排水装置,可设乞浇水结束时的水位处。5. 0.14应采用有防止浮渣流出设施的浇水器;反应池应有淸除浮渣的装置。第16页本规程用词说明一、为便丁在执行本规程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正面词采用“必须”;反而词采用“严禁”。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正面词采用“宜”或“可”;反面词采用“不宜”。二、条文中指定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时,写法为“应符合的规定”或“应按 执行。”第1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