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全国高考历史1卷选择题部分(解析版)(可编辑修改word版).doc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5608506 上传时间:2020-06-2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86.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全国高考历史1卷选择题部分(解析版)(可编辑修改word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9全国高考历史1卷选择题部分(解析版)(可编辑修改word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9全国高考历史1卷选择题部分(解析版)(可编辑修改word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9全国高考历史1卷选择题部分(解析版)(可编辑修改word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9全国高考历史1卷选择题部分(解析版)(可编辑修改word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全国高考历史1卷选择题部分(解析版)(可编辑修改word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全国高考历史1卷选择题部分(解析版)(可编辑修改word版).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019全国高考历史1卷非选择题部分24据学者考订,商朝产生了17代30位王,多为兄终弟及;而西周产生了11代12位王。这反映出 A禅让制度的长期影响 B王位继承方式的变化 C君主寿命的时代差异 D血缘纽带关系的弱化【解析】本题考查了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历史,从核心素养来看主要考查了历史解释。我们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解读:一,题干材料以分号为界,分为两个层次,两层存在一个对比;对比的主体有两个,明的是数字,暗的是数字背后反映的历史本质。分号后边有一个表示转折意思的“而”,表明题干的重心在材料的第二层,即题干材料强调相较商朝而言,西周发生了什么变化。二、商朝君王经历了17代,产生30位王,平均每代

2、有两个王左右,说明这 30位王中有好多属于同辈关系,即商王继承方式多采用兄终弟及的方式。西周君王11代中产生了12位王,基本上是一代一个王,说明周朝王位继承多采用父死子继的方式。对比的结果,说明从商朝到西周,王位继承方式发生了变化。也就是说题干材料通过商周两个王朝君王的数量和辈数对比这一历史表象,揭示的本质和重点是,到了西周时期,王位继承方式发生了变化。根据基础知识可知,西周时期,宗法制走向成熟,其核心就是嫡长子继承制,即父死子继成为王位继承方式的常态了。符合题意和基础知识的只有B项。三、判定选项。A项,不符合史实,禅让制是部落联盟时代民主推举首领的办法,自从“禹传子,家天下”以后,王位就在一

3、家一姓中传承,民主推举首领,那只是个传说罢了。秦以后更是如此,“百代皆行秦政治”。不符合题意,题干材料说的很清楚,商朝王位继承多采用兄终弟及,与禅让制没有任何关系。不符合逻辑推理,根据上文分析可知,由题干材料无法推导出“禅让制度的长期影响”的结论。故错误。C项,迷惑性最大的选项。“君主寿命的时代差异”,根据字面意思和基本常识来看,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的平均寿命应该是不断增加的,即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西周君王寿命平均要比商朝君王寿命长。跟据基础知识和题干材料信息,我们来算算吧。商朝从约公元前1600年到约公元前1046年,存在了554年,经历了17代30位王,平均每代33年左右,每位王在位平均18年

4、左右;西周从前1046年到前771年,存在了275年,平均每代25年,23年左右。如果从每代存在的时间来看,商朝每代君王寿命平均要比西周君王寿命长;如果从每位王平均在位时间来看,西周君王寿命平均却要比商朝君王寿命长。这怎么能得出“君主寿命的时代差异”这一结论呢?不符合逻辑推理,故错误。D项,从兄终弟及到父死子继,血缘纽带关系不是弱化了,而是强化了。就兄弟关系和父子关系对比而言,孰亲孰近,自不必多言。而且西周宗法制的核心嫡长子继承制,强调的就是血缘关系。故D项不符合史实和常识,错误。25汉武帝时,朝廷制作出许多一尺见方的白鹿皮,称为“皮币”,定价为40万钱一张。诸侯王参加献礼时,必须购皮币用来置

5、放礼物,而当时一个“千户侯”一年的租税收入约为20万钱。朝廷这种做法 A加强了货币管理 B确立了思想上的统一 C削弱了诸侯实力 D实现了对地方的控制【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汉代政治制度中央集权加强的历史。结合基础知识,题干材料所说的事汉武帝要求诸侯购买皮币置放礼物,与其加强中央集权采取的措施酎金夺爵,如出一辙。至此,秒杀此题。中国古代最重要的政治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演变,其实就是两种制度、两对矛盾的发展演变,一种是围绕决策方式的君主专制制度、皇权与相权矛盾的发展演变,一种是围绕管理方式的中央集权制度、中央和地方矛盾的发展演变。题干材料反映的正是中央集权制度、中央和地方矛盾的发展演变,汉武

6、帝要求地方诸侯向中央献礼时,必须购买价钱非常昂贵的皮币来置放礼物,一张皮币相当于一个千户侯两年的租税收入,这就是通过削弱地方诸侯经济基础,从而达到加强中央集权的目的。符合题意和史实只有C项。A项:结合基础知识可知,汉武帝时将地方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并没有提及皮币是一种货币,很陌生的一个知识,况且题干材料中也没有说明皮币就是货币,因此无法从题干材料推导出“皮币就是货币”这个结论,所以,更无从体现“加强货币管理”这一说了。故错误。事实上,汉武帝时期制作的皮币,是政府专门针对王侯宗室制作的特殊物品,明确规定王侯宗室成员朝觐天子时,必须用现钱向中央有关部门购买,作为置放礼物的包装物品,再以

7、献礼方式又将其贡献给中央政府。所以,皮币只不过是汉武帝向王侯宗室强索捐款的一张收条罢了,目的是为从经济上削弱王侯宗室的实力,从而达到加强中央集权的目的。B项:不符合题意,题干材料说的汉武帝通过强卖手段来削弱地方王侯的势力,与思想上的统一没关系。不符合史实,汉武帝确立思想统一是用“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现的。故错误。D项:不符合题意,题干材料说的只是汉武帝通过强卖手段来削弱地方王侯的势力,并没有呈现采用政治、经济手段来实现对地方的控制。不符合史实,汉武帝实现对地方控制的手段主要是建立刺史制度、推恩令和赋益之法等。故错误。26唐代之前,荆楚民间存在一种祈求丰收的“牵钩之戏”,至唐代称作“拔河”,广

8、为流传。唐玄宗观拔河俗戏诗云:“壮徒恒贾勇,拔拒抵长河。欲练英雄志,须明胜负多预期年岁稔,先此乐时和。”据此可知,在唐代 A江南文化成为主流 B耕战结合观念深入人心 C阳刚与力量受到推崇 D诗歌以描写宫廷生活为主【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唐代的社会生活。题干材料的主体是民间的体育活动拔河,包含了以下几个意思:(1)源于荆楚的民间活动;(2)带有祈求庄稼丰收之意;(3)唐朝广为流传;(4)皇帝观看并写诗:拔河很盛行,须壮徒,英雄志,寓农业丰收于乐。综合起来,拔河作为一项体育活动,在唐朝很盛行,男子通过力量彰显英雄志,与祈盼农业丰收的民间祭祀有关联。由此直接推导出正确答案C项“阳刚与力量受到推崇”的结论

9、,感觉比较困难,那怎么办?很简单,可以采用排除法。一般来说,不到万不得已的情况,慎用排除法。因为解决选择题最主要的依据是题干材料,搞清楚题干材料的意思,是做好选择题最最重要的环节,带着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题意去看四个选项,绝大多数试题的正确答案往往会脱口而出。但也有极个别的试题,正确答案和题干材料的联系,不是特别直接明显的就体现出来,这个时候,就要考虑用排除法,去掉那些与题干材料意思没有关系即错误选项,剩下的就是正确选项了。下边我们用排除法来判定四个选项吧。A项:题干材料没有将拔河活动和其他活动作比较,无法得出拔河活动是主流的结论,故错误。B项:题干材料没有体现“耕战结合”这一信息,不符合题意

10、;另外,耕战结合只是均田制下的一种社会现象,均田农户给国家承担兵役,农忙干活,农闲练兵,寓兵于农,兵农合一,但是武则天时期,均田制就破坏了,到唐玄宗时期,均田制都不存在了,因此也就没有耕战结合这种现象了,即不符合史实。故错误。D项:主体不一致,拔河是一项民间体育活动,与宫廷生活没有关系,故错误。最后剩下就是C项了,怎么解释呢?拔河唐朝流行的民间体育活动,唐玄宗时期,开元盛世,这一活动更是盛行,加之与祈盼农业丰收的祭祀活动有关联,规模很是宏大;参加者须是身强力壮的男子,获胜被看成是实现英雄志。因而,通过这一活动,可以看出,唐朝的社会风尚是推崇阳刚与力量。所以,C项为正确答案。27明中后期,大运河

11、流经的东昌府是山东最重要的棉花产区,所产棉花多由江淮商人坐地收揽,沿运河运至江南,而后返销棉布。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因素是 A交通方式的变革 B土地制度的调整 C货币制度的改变 D地区经济的差异【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明朝商业发展特点。题干材料说的意思是,北方所产棉花被贩运到江南,加工成布匹后,再返销到北方。结合基础知识可知,南宋时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江南农业手工业的发展超越北方;元朝时,棉纺织专家黄道婆的发明和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使江南棉纺织业迅速发展;明朝时期,地区经济差异造成了长途贩运贸易的兴盛。综上可以推知,北方种植棉花,但棉纺织技术比较落后,棉花被贩运到,为江南发达的棉纺织业提供了原料;江

12、南利用先进的棉纺织技术,将北方贩运而来的棉花加工布匹,再返销北方。简言之,造成这种区域分工的主要原因,就是南北方经济差异造成的。故D项为正确答案。A项:不符合史实,明朝时期,交通方式没有什么大的变革,此时的交通方式还是传统的牛马拉车和船运;不符合逻辑推理,交通方式变革与棉花南运、棉布返销北方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故错误。B项:不符合史实和逻辑推理,明中后期,土地制度没有什么调整,还是君主、地主和自耕农土地所有制三种形式,地主土地私有制居支配地位也没有能改变;即使调整,与题干所述现象也没有逻辑关系。故错误。C项:不符合逻辑推理,货币制度改变与因地区差异造成题干所述现象没有必然的逻辑因果关系,故错误

13、。28表1 川沙县部分名人简历表黄 彬国学生,干练有才,上海招商局创办时,章程皆其手订。朱纯祖监生,幼时孤苦伶仃,学习米业,中年创设朱丽记花米行。姚光第南邑生员,感于地方贫瘠日甚,就其家设机器轧棉厂。 表1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毗邻上海的川沙县部分名人的简历,说明当时国内A科举取士转向选拔实务人才B传统社会结构受到冲击C儒家的义利观念被抛弃D新式工业在经济中居于主导【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晚清社会生活。结合基础知识,对题干材料信息解读:19世纪末20世纪初,上海工商业发展比较好;毗邻上海的川沙县受到影响;三位儒生参与或投身到工商业中,从“士”阶层转变为工商业阶层;在汉语中“三”经常性表示多的意思。

14、综合起来就是,上海工商业的发展对毗邻的川沙县产生了重要影响,促使了社会阶层的流动,冲击了原有的社会结构,促使社会结构发生了变化。符合题意的只有B项。A项:不符合题意和逻辑,材料呈现的是这三位儒士取得科举考试功名后才参与或投身工商业,并非因为有经营工商之才被通过科举考试录用,故错误。C项:不符合题意和逻辑,题干材料没有呈现这三位儒士参与或经营工商业时见利忘义或唯利是图,何来抛弃儒家的义利观念?故错误。D项:不符合题意和基本史实,题干材料没有呈现新式工业在经济中的比重超过了其他产业,也就是说,题干材料没有给出新式工业和其他产业在经济中所占比重比较的信息,何来“新式工业在经济中居于主导”的结论?况且

15、,在中国近代110年的历史中,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始终占据主导地位,工业一直处于从属地位,根本就没有“新式工业在经济中居于主导”现象。故错误。2919151918年,新青年中“革命”“科学”“平等”“民主”等词出现频次大体相当:19191922年,“民主”出现次数不到“科学”的1/10,不及“革命”的1/20。这种变化可说明A新文化运动主流思想发生转变 B国民革命运动受到民众普遍拥护 C资本主义政体模式被知识界否定 D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改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新文化运动的历史。结合基础知识对题干材料的解读如下:题干材料包含着“过去现在”的时间表述,强调的重点在“现在”部分,即1919-1922

16、年这段材料为题干的重点,这段时间属于新文化运动的后期;新文化运动后期,宣传频度最高的词是“革命”,其次为“科学”。分析至此,就明白命题人考查的是:新文化运动后期,“革命”一词出现频度最高,能够说明这一历史现象的是什么。新文化运动后期,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宣传的主要内容是十月革命和社会主义。1920年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纷纷建立,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确定了党的中心工作就是组织领导工人运动,通过革命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新青年,作为中共早期重要领导人陈独秀主创办的刊物,宣传党的主张自是必然,“革命”一词频率高也就是顺理成章了。在宣传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还出现了许多争论,如

17、社会主义是否适合中国等,介绍马克思主义是改造社会的、救国救民的科学理论,也就成为这一时期的重要内容之一,所以“科学”一词出现频率高也是可以理解。综上所述,新文化运动后期,“革命”成为新青年宣传的高频词,说明了新文化运动宣传的主流思想发生变化的史实,符合题意是A项。B项:国民革命运动发生在1924-1927年,与题干所给时间不符,错误。C项:不符合史实,一是当时的知识界出现了如“问题”与“主义”的争论、社会主义是否适合中国的争论等,不符合史实;二是倒推一下,国民革命运动时期大力宣扬的口号是“打倒列强,除军阀,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这里的“民主共和国”就是资本主义民主共和国,不符合逻辑推理

18、。三是题干材料没有呈现“资本主义政体模式被知识界否定”的信息,不符合题意。故错误。D项:不符合史实和题意,中国近代社会主要矛盾有两对,一是中华民族和西方列强的矛盾;二是人民大众和封建主义的矛盾。从题干材料无法得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结论。故错误。至于“民主”一词出现频率低,一,从逻辑上看,接受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既然坚定的选择建立社会主义是革命的目标,还需要再大力宣传社会主义的民主怎么样怎么样吗?大雁打下来之前,讨论的重点应该是怎样打大雁的问题,不是讨论怎么处理大雁的问题。二,新青年早期宣传的“民主”,是资产阶级的民主,主张建立真正的资产阶级额民主共和制,针对的是北洋军阀统治挂羊头卖狗肉,资

19、产阶级民主共和有其名而无其实。三,民主是世界历史发展潮流,近代以来西方启蒙思想广泛传播,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的洗礼,新文化运动前期的努力宣传,等等,民主已经被知识界广泛接受,还需要继赘述吗?四,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巴黎和会上强权战胜公理,已经使人们对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持怀疑态度,作为宣创马克思主义的阵地之一的新青年,宣传的重点应该社会主义和十月革命。301940年,毛泽东在一篇文章中指出,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产阶级还具有一定的革命性,这是中国与俄国的不同之点,在俄国“无产阶级的任务,是反对资产阶级,而不是联合它”。毛泽东的分析意在 A借鉴俄国革命的经验

20、 B扩大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 C阐释中国革命的性质 D批判右倾错误的危害【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近现代中国先进思想之毛泽东思想。具体解读如下:一,根据我讲的做选择题六大基本原则之一最近原则的第一种情况以时间为突破口,根据“1940年”,立刻联系到毛泽东写的文章新民主主义论。在这篇文章中,毛泽东在分析国情基础上,对革命历程作了详尽完整论述,指出中国当时社会性质是半殖半封社会,提出中国革命分两步走即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创造性的提出新民主主义的科学概念。至此,这道题已经基本知道正确答案了。二、借助基础知识和历史常识分析题干材料意思。(1)根据我讲过的一个放之四海皆准的原理:国情(社会性质、社会主

21、要矛盾)g革命任务g革命性质g方针、政策和措施。(2)在半殖民半封封建社会里,革命的主要任务是反帝反封建,这决定了中国的革命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资产阶级正是承担着反帝反封的革命任务开展了一些列革命斗争,如辛亥革命,并且推翻了在中国存在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临时约法,实现了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反帝反封的革命任务并没有完成,资产阶级会继续进行着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因而具资产阶级有革命性。(3)1919年五四运动后,无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开始承担起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这标志着中国从旧民主主义革命进入到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共产党要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

22、命任务,就必须联合一切具有反帝反封建的人、团体,所以资产阶级应该是无产阶级联合的对象。(4)俄国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的专制统治,完成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任务。而十月革命要完成的革命任务就是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社会主义社会,从革命任务来看,这是无产阶级革命。综上,中俄无产阶级承担的革命任务不同,决定了革命性质不同,也就决定了对待资产阶级的态度不同。俄国十月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资产阶级是革命的对象;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应该联合具有革命性的资产阶级,建立统一战线,一块来完成反帝反封的任务。毛泽东1940年发表的新民主主义论,正是对上述的中俄革命不同之处的进行了阐

23、释,创造性的提出新民主主义的科学概念。符合题意的就是C项。A项:不符合题意,题干材料说的是中俄革命的不同之处,即毛指出了中国革命的独特之处,是联合资产阶级,而不是像俄国十月革命那样,革资产阶级的命。故错误。B项:不符合常识,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是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并非资产阶级。不符合题意,题干材料说的是,资产阶级是中共共产党联合的对象,是统战的对象,而非阶级基础。故错误。D项:一,新民主主义论是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科学思想,即毛认为要联合资产阶级一道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这是建设性的理论,侧重点在于“立”,而非批判右倾错误的危害的“破”。二,抗战时期

24、的“右倾错误”,指的是王明的右倾错误言论,王明认为抗战应一切通过统一战线,一切服从统一战线”,否认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独立自主性,题干材料并没有呈现这一信息。故错误。31据统计,1954年1月到4月,中国科学院图书馆上海分馆俄文书刊借阅总数为1953年同期的5倍,为1952年同期的50倍,东北各研究所俄文书刊借阅量也大幅增加。这表明当时 A科学研究已与国际前沿接轨 B科教兴国战略已展开 C对苏联经验的反思蔚然成风 D工业化建设需求迫切【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一五计划的经济建设。结合我讲的做选择题六大基本原则之一最近原则的第一种情况以时间为突破口,根据“1954年”,联系到一五计划、过渡时

25、期总路线、一化三改、优先发展东北地区、借鉴学习俄国工业化建设、大力发展重工业等内容,秒杀!题干材料讲的是俄文书籍借阅的越来越多,特别强调的是东北地区;正符合一五计划强调大力发展工业化建设,故正确答案是D项。A项:不符合题意和逻辑推理,题干材料只是说中国一些图书馆或研究所俄文书刊借阅量迅速增加,既没有反映出中国“科学研究已与国际前沿接轨”的意思,也无法推出该结论。不符合史实,新中国的科研才开始刚刚,才处于学习阶段,还谈不上与国际接轨。B项:不符合史实,科教兴国是1995年提出的发展科技、落实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政策。不符合题意,俄文书刊借阅量迅速增加,是与一五计划期间,学习借鉴俄国工业化建设经

26、验,大力发展工业化密切相关的,与迅速发展科学技术、落实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没有关系。故错误。C项:不符合题意,题干材料没有呈现“对苏联经验的反思”的信息,更谈不上“蔚然成风”了。不符合史实,一五计划期间,对苏联工业化建设的经验,处在大力学习,甚至是照搬照抄;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反思,是在1956年苏共二十大会后,即赫鲁晓夫开始改革之后进行的。故错误。32在古代雅典城邦,陪审法庭几乎可以审查当时政治生活中的所有问题,甚至包括公民大会和议事会通过的法令,并进行最终判决。这说明 A法律服从民众意愿 B判决体现权力来源 C全体公民参与政治 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古代雅典民主政治。本题难

27、度不大,但解释起来比较费劲。我努力将其解释的比较明白一些吧。一,先将题干材料置于熟悉的时空视域。题干材料说的是雅典的陪审法庭权力很大,结合基础知识可知,伯里克利时代,陪审法庭是最高的司法与检察机关。所以,题干材料所说的应该是伯里克利时代的事。二、结合基础知识,解读题干材料。伯里克利时代,民主政治进入黄金时代,其中一个重要表现就是主权在民得到很好的彰显,而陪审法庭权力扩大,即对公民大会(包括其常设机构五百人议事会)的决议、法令具有最终审核权,就是典型的制度设计。公民大会和五百人议事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构,通过辩论、举手表决、少数服从多数的方式决定国家重大事务。这种集体决策,盲目性是不可避免,多数暴

28、政的事是常有的,“公民大会犯下的严重错误,就是在超出其成员个人知识范围之外的事情上所作的决策。”到了伯里克利时代,设置了一道防范机制,那就是公民大会和议事会做出的决策,必须经过经抽签产生的陪审法庭的审核,以防止其决策的失误。这就是雅典民主政治发展的典型表现,也就是主权在民的民主体制推动雅典民主政治不断发展的表现。故符合题意和逻辑推理的就是B项。三、分析其他选项。A项,不符合题意,题干材料只是说陪审法庭要对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公民大会及其常设机构议事会做出的决议、法令进行最终审核,并没有体现“法律服从民众意愿”。主体不一致,陪审法庭是司法与监察机构,并非法律制定机构。故错误。C项,主体不一致,题干材

29、料将的主体是陪审法庭,并非公民大会和议事会。另外全体公民参与政治指的是公民大会,议事会只有前三等级的公民方可参与。“全体公民参与政治”只能与公民大会有关系,与议事会没有任何关系。不符合题意,题干材料并没有呈现全体公民参与政治的信息,加之“全体”太绝对,经常参加雅典民主政治只占雅典公民总数的很少一部分,大约只有五分之一。故错误。D项,主体不一致,“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重在讲“平等”,而题干材料说的是雅典“民主”发展的情况。不符合题意,题意讲的是陪审法庭权力对国家做高权力作出的决议进行审核,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没有任何关系。故错误。33有研究认为,美国独立后不到半个世纪,拉丁美洲经过独立战争,推翻

30、了殖民统治,但拉美国家并没有像近邻美国那样独立后进入现代化的快车道,而是发展停滞,究其原因,殖民统治难辞其咎。“难辞其咎”主要是指殖民者在拉丁美洲 A奴役掠夺土著居民 B建立的殖民统治最早 C进行了大量的移民 D移植了本国生产方式【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西方国家的早期殖民扩张。一,题干材料的重点有两个,一是“现代化快车道”,另一个是“难辞其咎”。这里的“其”指的是西葡,从逻辑上看,西葡的“咎”是造成拉美没有驶入现代化快车道的主要原因。我们重点就是要考虑西葡的“咎”指的是什么。二,根据正确答案来看,目前的教材没有涉及西葡将本国的封建生产方式移植到拉美地区,只有最新的试教教材中外历史纲要有较详细的讲述

31、,但问题是许多人根本就没有最新的教材,那怎么办?只能结合现有的基础知识合理推导。三,根据新航路开辟相关知识可知,西葡支持新航路开辟一个重要原因是建立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从美洲等地掠夺的金银没有转化为推动社会转型的资本,就是因为西葡是封建制度,资本主义因素基本没有,掠夺的金银主要用于王室的挥霍。所以,西葡将本国封建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移植到拉美殖民地,这些非现代化的因素对拉美影响深远。尽管后来拉美赢得了民族独立,但反封建的任务并没有完成。所以,这些西葡移植的这些非现代化因素,就是造成拉美长期落后,没有驶入现代化快车道的主要因素。如果将同样是殖民地的北美与拉美,做个对比,不难发现,双方在独立后发展

32、差异很大,最主要的就是宗主国移植到殖民地的制度不同。用唯物史观解释就是,上层建筑和生产关系,对经济基础和生产力发展影响最大。综上,符合题意的只有D项。四,关于选项,AC两个选项,北美和拉美,作为欧洲殖民地,都遭受了奴役掠夺和进行大量的移民的事情,没有什么差异,不足以构成两块殖民地独立后发展差异大的主要原因,故错误。B项,“最”太绝对,另外从逻辑上也说不通,建立殖民地早,和两块殖民地独立后发展差异大,即是否走上现代化发展的快车道没有什么关系,故错误。34工业革命前,英国矿井里使用蒸汽唧筒抽水。1765年,修理过唧筒的瓦特发明了一种单动式蒸汽机,后在工厂主的合作和资助下,终于改进制成“万能蒸汽机”

33、,并广泛使用到工业领域。该过程表明,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生产领域的主要发明创造A源自于劳动实践 B依赖于科学理论的突破C取决于资金保障 D得益于各阶层广泛参与【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工业革命的历史,对照的就是考纲利新增内容“考查考生的人文精神与素养,引导其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根据我讲的解读选择题五大要素之关注题干语气,仔细阅读题干材料,不难发现题干材料存在一个逻辑推理:瓦特修理过蒸汽唧筒发明单动式蒸汽机改进制成万能蒸汽机。这体现了瓦特之所以能制成改万能蒸汽机就是劳动实践。结合基础知识可知,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人都是熟练的工人、技师或工程师,也就是说长期劳动经验和技术,是促成重大发明的主要因素。故

34、A项为正确答案。B项:不符合史实和题意,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人都是熟练的工人、技师或工程师,发明主要依赖的是长期劳动所积累的经验和技术,与科学理论关系不大;况且题干材料也没有呈现瓦特制成改良型的万能蒸汽机是依赖于科学理论。故错误。C项:既不符合题意,也不符合唯物史观,内因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往往起决定作用。瓦特的发明主要是自己的劳动积累经验技术发挥了巨大作用,并非取决于外部资金保障的保障。故错误。D项:不符合唯物史观,解释同上,不赘述。不符合题意,题干材料只是说工厂主合作与资助,并非“各阶层广泛参与”。另外“各阶层”太绝对。故错误。35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些青年艺术家在瑞士组成艺术群体“达达派”。

35、他们用纸片、抹布、电车票、火柴盒等进行创作,甚至把瓷质的小便器命名为“喷泉”搬上展览会。这类作品A抒发了浪漫情怀B遵循了写实原则C突出了理性思维D表达了幻灭反叛【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近代绘画艺术。结合基础知识现代主义美术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们的心灵造成巨大的精神创伤,加之工业化带来的快节奏生活加剧了人们的紧张感。绘画领域出现了反对传统和理性,重视艺术家内心的“自我感受”和“自我表现”,以此来表达对资产阶级价值观的幻灭和对一战的绝望。题干材料讲的一战期间兴起的美术流派“达达派”,“用纸片、抹布、电车票、火柴盒等进行创作”,体现的就是这些艺术家对传统和理性的反对;“把瓷质的小便器命名为喷泉搬上展览会”,反映的正是这些艺术家重视艺术家内心的“自我感受”和“自我表现”。故符合题意就是D项。A项:不符合题意,根据上文对题干材料的解读,可知达达派属于现代主义绘画,并非浪漫主义绘画,表达的是对现实的幻灭和对理性、传统的反叛,因此也就不存在“抒发了浪漫情怀”的意境。不符合史实,浪漫主义绘画是19世纪晚期19世纪前期欧洲流行的美术流派。故错误。B项:不符合史实和题意,现代主义绘画是对现实主义绘画的反叛,反映的是一种抽象意境,不可能“遵循了写实原则”,如小便器是写实的“喷泉”吗?故错误。 C项:不符合题意和史实,现代主义美术突出的就是对对理性的反叛,况且题干材料所说绘画风格与理性思维根本就不搭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