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设创新型企业.docx

上传人:小小飞 文档编号:560904 上传时间:2018-11-20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8.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建设创新型企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如何建设创新型企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如何建设创新型企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建设创新型企业.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如何建设创新型企业 特征码 ekQoSJxIRGrJMnSPnjbt 所谓“企业自主创新机制” ,是一个经济组织高峰状态的 良性运行系统,是一个合理配置各类要素,激发生机活力,打 破陈规陋习,争取超常效益的运行系统。 根据国内外技术创新领先者的启示,根据系统组织规律, 作为企业创新机制的运行系统,从结构上,至少可分为六个子 系统即六个要素:人才、决策、保障、激励、信息、技术。 创新的本体,是人才;创新的空间定向,靠决策;创新的 生存条件,靠保障;创新的时间延续,靠激励;创新的高度, 靠信息优化;创新的深度,靠系列渗透。 人才、决策、保障、激励、信息、技术,六大要素之间, 还有一种瓶

2、颈制约的关系,即当某一要素的创新,成为整个系 统的薄弱环节,并影响和制约其它要素创新时,其瓶颈作用就 突出了,成为需要重点创新的要素。 既然目标是构建企业创新的机制,真正推动技术创新。那 么,我们是怎样构建“企业创新”的特有机制? 第 2 页 企业从创立到发展,首要的是人才。因此,首先要抓住 “人才”的创新。要抓紧通过政策乃至法定手段,确立企业各 级人才的竞争聘用。 一是要根据总体的科学设计,坚定、积极、逐步地对企业 领导实行比例淘汰制和公开招标制。二是每年对企业领导至少 进行一次德、能、勤、绩创新性定量化考核,按 5%10%的比 例进行末类淘汰。三是新增、空缺的企业领导岗位,要进行公 开、公

3、平、公正的招标竞聘,不分官员、平民,不分部门界限, 所有合法合规公民,都可以一试身手。四是严格任期限制。由 此,推举、重用创新人才,防止假公济私、黑箱操作和任人唯 亲。 总之,要害在于确立一个优胜劣汰的用人制度,上岗有竞 争,到岗有压力,下岗有“机遇” 。由此,不断激发每个员工的 创新意识,又不断培训开发每个员工的创新能力;在活水奔涌 的良性循环中,不断迸发生机和活力。 第二个是“决策性”的要素。这里的要害是抓紧用政策乃 至法定手段,确定科学的民主的决策程序,必须有效防止专横 独断决策、盲目冲动决策、反复无常决策。同时,确立适合创 新的管理制度、力促官本位向科学本位转变。依照法律法规, 抓紧选

4、拔和配置真正懂行、真正理解创新的人才,加大创新力 量参与决策的力度,充实、优化决策班子,切实抓紧决策系统 的高效改革。 第 3 页 第三个是“保障性”要素。这个要素复杂性在于:资金保 障、工作环境以及衣食住行等互动因子,主要应由企业单位来 解决。但是,有效保护创新性成果、合法性专利,则必须靠法 律法规、由主管部门来真正落实。否则,必将形成破坏性的社 会化的恶性循环。多年来,市场上大量的“伪劣假冒” ,就是最 充分的反证。 第四个是“激励性”的要素。其中的关键:一是遵循按劳 分配、按资分配、按知分配等原则,实行相对的高额年薪制; 同时不限资历,不限职务,实行创新人员按成果收益、利润分 成;二是将

5、创新人员科研开发、成果收益,按比例量化配有股 份;每年按股分红;合法退职时,按当时市值兑现。由此,合 理拉开差距,向创新贡献者倾斜。通过股权形式,以产权为纽 带,使员工真正和企业共兴衰,与技术的创新共存亡。三是创 新奖励制度,在对象上,根据创新成果的不同质量、不同数量, 分清主次,重奖骨干,兼顾一般;在内容上,重奖产业权益, 兼顾津贴待遇。四是抓紧构建特别适应创新的企业文化,用企 业精神、企业形象、企业民主,进一步激发员工的创造性、主 动性、积极性。 第五个是“信息性”要素。主要应该采取多种方式,组合 不同专长不同职能的人才,多向沟通思路,交流信息;乃至通 过不同见解的冲撞,不断用批评、自我批

6、评,从过去和现在的 项目中汲取经验和教训,从消费者的使用过程中得到启发,力 第 4 页 求更富综合性、更高层次的创新。 第六个是“技术性”要素。主要是不断开拓并适应复杂多 变的市场,并由此确定:产品、工艺、营销、原材料、组织管 理等系列创新。根据规律,设定系统策划、开发研制、测试反 馈、营销组合等。要各有专攻,按核心技术、超前技术、实施 技术,进行梯级配置;同时,保持开放引进,恰当采用国际上 先进的方式:技术温室策略、收购“小尖子”策略、播种与合 作开发策略等等。 企业构建创新机制,必须依托于各级各类权力机关所营造 的文化环境、竞争环境、特别是政策环境,大体包括人才政策、 社会保障政策、决策规则、财政激励政策、风险投资政策、政 府采购政策、促进中介发展政策以及产业政策等等;由此,依 托于社会性的“技术创新” ,特别是体制创新,将为机制创新提 供良好组织结构、提供激励动因、提供市场体系和法律的行政 的及社会的制度框架;使机制和技术,保持一种主动创新和持 续创新的态势。这样看来,各层领导要运用经济杠杆刺激企业 开发、应用创新成果的自觉性;要运用软、硬政策引导科研人 员成果转化的主动性;要运用法律法规,创造良好的环境;要 协调投资融资;要确定主管部门的责任和权力等等;是十分必 要的。 第 5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事务文书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