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4单元从人地关系看资源与环境第1节自然资源与人类自然.docx.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5614052 上传时间:2020-07-01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3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4单元从人地关系看资源与环境第1节自然资源与人类自然.docx.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4单元从人地关系看资源与环境第1节自然资源与人类自然.docx.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4单元从人地关系看资源与环境第1节自然资源与人类自然.docx.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4单元从人地关系看资源与环境第1节自然资源与人类自然.docx.pdf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4单元从人地关系看资源与环境第1节自然资源与人类自然.docx.pdf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4单元从人地关系看资源与环境第1节自然资源与人类自然.docx.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4单元从人地关系看资源与环境第1节自然资源与人类自然.docx.pdf(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一节自然资源与人类自然灾害与人类一一以洪灾为例 (限时:40分钟) 一、选择题 (2018 ?锦州模拟)下表是2011年部分国家和地区稀土储量、产量和消费量占世界百分比统计表。读表 回答1?2题。 【导学号:98510102 国家储量百分比( % )产量百分比( % )消费量百分比( % ) 中国 36 97 41 美国 13 0 13 日本资料缺失 0 26 其他 51 3 20 1.我国稀土资源储量从20世纪70年代占世界总量的74%,到2011年仅占36%,其主要原因 是() 世界稀土资源的储量基数提高世界稀土资源的开采量增多我国稀土资源的过度开采我国稀土资 源的消费量下降 A. B.

2、 C.D. 2.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我国在稀土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应釆取的合理措施是() 减少初级矿产品的出口针对稀土资源储量丰富的优势大力开采对稀土资源进行保护性开采进一步 扩大稀土资源在世界上的出口份额 A.B. C.D. 1. C 2.C 第1题,任何一个国家的自然资源在世界总量中的比重都是相对的,受世界探明储量和本国 保有储量的变化而不同。第2题,对于自然资源开发应该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 并要注意保护性开发,减少 对环境的污染。 (2018 ?青岛一模)波浪能是一种新能源,我国海域辽阔,波浪能资源丰富。波浪能发电有广阔的发展前 景,但目前尚处于试验阶段。下图示意我国渤海海域波浪能流密

3、度的空间分布。据此完成3?5题。 3.仅考虑发电效率 . 最适宜建设波浪能发电站的海域是() A. M B. N C. Q D. K 4.下列海域冬季波浪能资源最丰富的是() A. M B. T C? S D. Q 5.推测未来波浪能发电有广阔发展前景的原因是() A.可再生,蕴储量大B.稳定,无污染 C.目前利用率高D.分布广,易开发 3. D 4.B 5. A 第3题,图中K海域年均波浪能流密度最大,故最适宜建设波浪能发电站。笫4题,该 区域冬季盛行西北风,受盛行风影响,在陆地的西北岸为迎风岸,海浪较大,陆地的东岸为背风岸,风浪较小,T 海域位于西北岸,故冬季波浪能资源最丰富。第5题,波浪

4、能清洁、蕴储量大、可再生,故具有广阔的发展前 景。不足之处是不稳定、开发难度大;材料中提及当前处于试验阶段,故目前利用率低。 (2018 ?聊城模拟)读300多年来全球不同类型土地面积的变化示意图,回答6?7题。 【导学号:98510103 白* km 2 6.导致图示不同类型土地而积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全球变暖B.人口增加 C.植被破坏D.自然灾害 7.图示不同类型土地面积变化趋势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包括() A.生态环境趋于好转B.河流含沙塑减少 C.旱涝灾害频率降低D.水资源短缺加剧 6. B 7.D 第6题,图中显示耕地和牧场面积增加,森林和草原面积减少,说明人类活动增强,故根本原

5、因是人口增加。笫7题,森林和草原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功能,此类用地减少必然会加剧水土流失、引起 旱涝灾害。故D项正确。 2016年6?7月,南方多地出现强降雨天气,造成湖北、湖南、江西等地持续遭受严重洪滂 灾害。据此回答8?9题。 8.南方多地发生洪灾的原因主要有() 地形以平原为主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多农业用水少城市地区排水设施落后 A.B. C.D. 9.长江干流易发生大洪水最主要的自然原因是() A.人口、城市密集 B.支流众多,河道弯曲 C.流域内降水集屮且多暴雨 D.中上游植被破坏严重 8. B 9.C 第8题,持续的强降雨是发生洪灾的主要原因,同时城市地区排水设施落后加剧了洪涝灾害

6、。 第9题,长江干流易发大洪水,与河道特征、支流分布状况、流域内的地形和植被情况等自然因素有关,但最主 要的自然原因是流域内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2018 ?太原模拟)中新网2013年11 M 13 H电 截至目前,超强台风“海燕”在菲律宾已造成2 275人死 亡,80人失踪,约60万人无家可归。“海燕”在我国沿海登陆后,也给我国南方 多地带来了大到暴雨。读“海燕”中心位置移动经纬度示意图,完成10?11题。 10.台风“海燕”在我国登陆后移动方向大致为() 11.此次台风给菲律宾造成的主要灾害是() B.山体滑坡 D.强风、暴雨 日后,则转向东北。第11题,台风带來的灾害主要有狂风、暴雨和风

7、暴潮。 二、非选择题 A.由正西转向西北 C.由西北转向东北 B.由东南向西北 D.由西南向东北 A.海啸 C.泥石流 10. C 11.D 第10题,由图示经纬度变化可知大约11 H前,台风屮心向西北移动,11 12.(2018 ?黄冈小学期屮)阿拉伯半岛是世界最大的半岛,气候干旱、沙漠遍布,大部分地区无常年河 流,被称为无流区。下图为阿拉伯半岛地形图。读图及所学地理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简析该半岛大部分地区成为无流区的自然原因。 (2)甲地畜牧业较发达,推测其用水來源及成因。 (3)有专家提出在本区实施人工增雨以缓解水资源匮乏的问题。你认为是否可行,并阐释理由。 【解析】 第(1)题

8、,可结合水循环的环节进行分析,地表径流少, 与本区域降水少, 蒸发 旺盛,下渗强烈, 径流汇入少,地表地形无形成径流等环节有关,并结合本区域的海陆位置、大气环流、地形等因素分析。北回归 线穿过该地区,所以该地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东北信风来自内陆,性质干燥。 该地纬度低,山地海拔低,无永久高山冰雪融水。沙漠地区气温高,风沙大,风力强,加剧了水分的蒸发,难以 形成径流。沙漠遍布,透水性能好,有利于下渗,因此形成无流区。第(2)题,人类可以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包 括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等。区域内少河流和湖泊,推测其主要为地下水。且读图,根据图例可知, 甲地的海拔低

9、, 地下水埋藏较浅或出露地表, 便于利用。故该地水源主要是地下水。 第(3)题, 这是开放性试题, 理由与观点匹配即可得分。可行,主要答题角度是其可以解决本区域缺水问题。该地区气候干旱,水源成为制约 经济发展的首要因素,人工增雨可以增加水暈,缓解当地缺水问题,所以可行。不可行,主要答题角度是本区域 实施人工降雨的不利因素。该地区气候干旱,大气中的水汽少,人工降雨成本太高,所以说不可行。 【答案】(1)热带沙漠气候,降水稀少,蒸发量大;海拔低,无冰雪融水;地形平坦,沟谷发育少,流水 不易汇聚;植被稀少,沙漠广布,易下渗,因而形成无流区。 (2)甲地水源主要是地下水。原因:地势低,地下水埋藏浅或出

10、露地表,便于利用。 (3)不可行。理由:该地区气候干早,大气中水汽少,人工降雨成本高。 或可行。理由:该地区气候干旱,水源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首要因素,人工增雨可加大水量, 缓解当地缺水 问题。 13.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我国东南沿海部分地区示意图 浙江省沿海的洞头岛受台风及其次生灾害的影响较大。当地政府为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 全,规划确定了“防灾避险地”。 对照下表中“防灾避险地”的选址条件及其主要原因,填写空项。 选址条件主要原因 地处山坳利于避风 相对空旷的公共用地 躲避滑坡、泥石流等灾害 方便居民就近避灾 有通道与外界相连 【解析】相对空旷的公共用地可以容纳较多的灾民;要与山体保持适当的距离,以避开滑 坡、泥石流等灾害;要方便居民就近避灾,避灾地点就应该选择在居民点附近;要有通道与外界相连,以便于 灾民的转移及救灾物资的及时运达。 【答案】 容纳较多灾民(减少意外伤害;降低建设成本)与山体保持适当距离临 近居民区便丁 ?转移灾民和运输救灾物资 图例 O 避険地 居民区 ?疏散通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