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施工测量施工组织设计.pdf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5638364 上传时间:2020-07-11 格式:PDF 页数:21 大小:1.2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工程施工测量施工组织设计.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建筑工程施工测量施工组织设计.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建筑工程施工测量施工组织设计.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建筑工程施工测量施工组织设计.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建筑工程施工测量施工组织设计.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筑工程施工测量施工组织设计.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工程施工测量施工组织设计.pdf(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 目录 第一章编制依据 . 2 1.1 编制依据 2 1.2 施测标准 2 第二章工程概况 . 2 2.1 总体概况 2 2.2 设计概况 2 2.3 质量及文明施工目标 3 第三章施工准备 . 3 3.1 现场勘察 3 3.2 测量人员组织 3 3.3 测量设备调配 4 第四章测量控制系统建立. 4 4.1 级场区控制网. 4 4.2 级建筑物控制网. 5 第五章土方施工测量. 8 5.1 平面控制测量 8 5.2 高程控制测量 9 5.3 基槽验收 9 第六章结构施工测量 10 6.1 0.000 以下控制测量 10 6.2 0.000 以上控制测量 12 第七章测量技术资料编制及管

2、理 16 7.1 资料执行规范 . 16 7.2 资料汇编要求 . 17 第八章质量控制 17 8.1 质量过程控制 . 17 8.2 季节性施工测量应采取的措施 . 18 8.3 质量过程控制流程 . 18 第九章文明安全及环保措施 20 . . 第一章编制依据 1.1 编制依据 1.1.1 城市测量规范( CJJ8-2011); 1.1.2 工程测量规范( GB50026-2007 ); 1.1.3 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8-2007)。 1.2 施测标准 严格执行测量规范;遵守先整体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工作程序,先确定控制网, 后以控制网为依据,进行各局部轴线的定位放线。 必须严

3、格审核测量原始数据的准确性,坚持测量放线与计算工作同步校核的工作方法。 定位工作执行自检、互检合格后再报检的工作制度。 遵循测法要科学、简捷、精度要合理、相称的工作原则。 仪器选择要适当、 使用要精细。 在满足工程需要的前提下, 力争做到省工、 省时、省费用。 明确为工程服务, 按图施工, 质量第一的宗旨。 紧密配合施工, 发扬团结协作、 实事求是、 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 第二章工程概况 2.1 总体概况 (1)工程名称:上派镇爱和安置点棚户区改造工程1 标段 (2)工程地址:合肥市肥西县上派镇金寨南路与仙霞路交口以西 (3)建设单位:肥西县城乡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4)设计单位:安徽省城乡规划

4、设计研究院 (5)监理单位:合肥市瑞元建设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6)勘察单位:安徽省金田建筑设计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7)施工单位:湖南省第六工程有限公司 2.2 设计概况 本项目为“上派镇爱和安置点棚户区改造项目”一标段,包括住宅 1#、2#、3#、4#、13#、 14#、 15#、 16#、 17#楼, 商业一、二、 五, 一标段地下车库和幼儿园, 本标段总建筑面积 146456.27 , 层高为 3、4、26、30层。 本工程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 结构抗震设防烈度为 7度,1#、2#、15#、16#楼地下室为 核6级甲类人防地下室,多层住宅为独立基础,高层住宅基础采用钻孔灌注桩+筏板基

5、础。 . . 序 号 工程名称 建筑面积 () 建筑高度( m )结构类型抗震等 级 0.000 (m)( 吴淞) 地下地上基础主体 1 地下车库28600 1 / 柱墩+筏板基础三级16.100 2 商业一1887.39 / 4层(16.8) 独立基础框架三级15.950 3 商业二3446.04 / 3层(14.14) 独立基础框架三级16.150 4 商业五5986.84 / 4层(19.0) 独立基础框架三级17.000 5 幼儿园2870.6 / 3层(16.25) 独立基础框架二级15.950 6 1#楼12129.8 1 30层(87.3) 桩+筏板剪力墙二级16.300 7 2

6、#楼10522.2 1 26层(75.4) 桩+筏板剪力墙三级16.300 8 3#楼10925.78 1 26层(75.4) 桩+筏板剪力墙三级16.300 9 4#楼10522.2 1 26层(75.4) 桩+筏板剪力墙三级16.700 10 13#楼10555.15 1 26层(75.4) 桩+筏板剪力墙三级16.500 11 14#楼10555.15 1 26层(75.4) 桩+筏板剪力墙三级16.300 12 15#楼12047.87 1 26层(75.4) 桩+筏板剪力墙三级16.300 13 16#楼13889.87 1 30层(87.3) 桩+筏板剪力墙二级16.300 14

7、17#楼12533.38 1 30层(87.3) 桩+筏板剪力墙二级16.300 2.3 质量及文明施工目标 1、质量方面:合格,争创“琥珀杯”。 2、安全文明施工方面:确保“合肥市省安全文明工地”,争创“安徽省建筑施工安全质 量标准化示范工地”。 第三章施工准备 施工测量准备工作是保证施工测量全过程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包括图纸的审核, 测量定 位依据点的交接与校核, 测量仪器的检定与校核, 测量方案的编制与数据准备, 施工场地测量 等 3.1 现场勘察 到现场了解工程位置, 核实测量基准点是否稳固, 通视条件如何, 勘察场区情况及周边情 况,作好勘察记录。 工程开工前进行工程现场标高测量,并

8、将所得到的资料按业主要求制成图 纸,上报业主方进行审查。 3.2 测量人员组织 考虑本工程的重要性和测量的复杂性,对专业测量技术人员要精挑细选,反复审核, 要求 . . 必须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 丰富的实操技术; 计算思维缜密,能完成工程中的各种复杂的计算。 并对所有施测人员进行:专业技术交底、安全技术培训、环保培训等。 测量人员组织表 职务人数岗位责任具备的条件 测量负责人1 名 工作组织安排, 设备管理, 现场 安全管理,工作质量, 工作进度; 具有大型群体工程施工经验, 具有相应测量岗位证书 测量员3 名测量放线操作具有相应测量岗位证书 3.3 测量设备调配 测量设备调配表 序号设备名称

9、精度指标数量用途 1 电子全站仪角度 2,距离(2mm+2ppm.D )1 台平面控制 3 S3水准仪 3mm 3 台标高控制 4 电子经纬仪 22 台轴线放样 5 激光铅直仪 23 台内控点竖向传递 6 50m钢尺 1mm 5 把施工放样 要做好施工测量控制的工作, 仪器是保证。 考虑到本工程施工测量工作量大,因此我们选 用了先进的、高精度的仪器,以满足工程的需要,并保证所有进场的仪器均在鉴定期内。 第四章测量控制系统建立 由于本工程占地面积较广, 施工场区面积较大, 结合现场情况,本工程控制网分两级测设, 级场区控制网和级建筑物控制网,以此保证工程施工精度。 4.1 级场区控制网 将业主提

10、供的高级点进行复测,合格后作为级场区控制网。 4.1.1 控制网点布置 业主提供了K1K4平面坐标及高程控制点,根据业主提供的控制点进行场区控制点布置 N1N7点。具体布置如下图: . . 业主提供点位及现场控制点布置图 4.1.2 复测方法 测量人员接到业主提供的坐标成果后, 利用测角精度为 2 , 测距精度为: (2mm+2ppm.D) 的电子全站仪对控制桩距离及角度进行校测。使用水准仪采用几何水准路线进行高程校核。 4.1.3 场区控制网确定 校核合格后编制测量成果,上报业主及监理,监理验收合格后作为工程测量控制依据。 4.2 级建筑物控制网 4.2.1 建筑物平面控制网布置 4.2.1

11、.1平面控制应先从整体考虑,遵循先整体、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则,以 避免放样误差的积累; 4.2.1.2施工平面控制网的坐标系统,以与工程设计所采用的坐标系统相同; 4.2.1.3场区控制网的布设根据设计总平面图、现场施工平面布置图以及各施工段的划分 等因素进行; . . 4.2.1.4控制点应选在通视条件良好、安全、易保护的地方。 4.2.2 建筑物控制网测设 在场区控制网的基础上 , 采用全站仪以极坐标和直角坐标定位的方法,测出建筑轴线控制 网交点坐标,经角度、距离校测符合点位限差要求后,作为该建筑的轴线控制网。 、基础及地下室轴线网全部采用全站仪和经纬仪投测到基坑四周支护顶口喷射

12、混凝土 上。 地下室轴线平面控制网图 、主体结构采用内控法进行控制, 每栋采用全站仪和经纬仪投测四个控制点到地下室顶 板上。 . . 主体结构轴线平面控制网图 建筑物轴线控制桩围护示意图 4.2.3 轴线控制点的复核 为保证施工测量的定位准确, 定时对布设在基坑周围的轴线控制桩标高基准点进行复核检 查。具体方法如下: 坐标法校核: 首先对平面控制点的坐标进行复测,利用全站仪的标准测量模式进行控制点 的坐标采集,并与设计坐标对比。 . . 若复核得到的结果与原始数据之间的差值在允许范围之内,则说明控制点未受周边环境影 响是安全可靠的,否则就要对各控制点进行调整。 4.2.4 建筑物标高控制网测设

13、 建筑物高程控制点的建立, 联测场区高程基准点, 选用水准仪按四等水准测量精度,进行 测设,测设各单体建筑物高程控制网。 建筑物轴线控制网的主要技术指标 水准测量技术要求 等 级 每千米高差全 中误差 (mm) 仪器 型号 水准尺 与已知点联 测次数 附合或闭合 环线次数 平地闭合差 (mm) 四等10 DS3 双面 往返各 一 次 往各一次 20 L 注: L 为往返测段附合水准路线长度(km) 水准观测主要技术指标 等 级 水准仪 器型号 视线长 度(m) 前后视 较差 (m) 前后视 累积差 (m) 视线离地 面最低高 度(m) 基本分划、辅助分 划或黑面、红面读 数较差( mm ) 基

14、本分划、 辅助分划 或黑面、 红面所测高 差较差( mm ) 四 等 DS3 100 5 10 0.2 3.0 5.0 第五章土方施工测量 5.1 平面控制测量 5.1.1 自然地面开挖线放样 首先根据轴线控制桩采用经纬仪投测出外边框主轮廓控制轴线,然后根据开挖线与控制轴 线的尺寸关系放样出开挖线, 并撒出白灰线作为标志。 开挖线的阴、 阳角点钉出木桩并用小铁 钉作标记,以便开挖线被破坏后能及时恢复。 5.1.2 挖土阶段跟踪测量放样 土方开挖时, 随时投测结构外轮廓控制轴线,依据护坡坡度, 计算当时标高阶段的护坡位 置,以防护坡太陡或太缓,造成塌方或影响基槽尺寸。 5.1.3 基坑底面开挖线

15、放样 土方开挖至基坑底面时, 首先投测控制轴线, 并撒出白灰线作为标志, 然后根据开挖底口 . . 线与控制轴线的尺寸关系放样出开挖底口线,同样撒出白灰线作为标志。 同样的方法, 以控制 轴线为依据,放样出独立基础坑开挖线,也一样撒出白灰线作为标志。为了避免开挖错误,测 量人员要在基坑开挖现场实时指导挖土司机作业。 5.2 高程控制测量 5.2.1 高程控制点的联测 在向基坑内引测标高时, 首先联测高程控制网点。 经联测确认无误后, 方可向基坑内引测 所需的标高。 5.2.2 基坑标高基准点的引测 土方开挖过程中,每开挖一步,都要往基坑引测标高基准点,引测方法:悬吊钢尺法。 以现场高程控制点为

16、依据,采用S3水准仪以中丝读数法往基坑测设附合水准路线,将高程引 测到基坑施工面上。标高基准点用红油漆标注在基坑侧面上,并标明数据。 b aS2 H1 地面 塔尺 1 H0 b 钢尺 S1 a b= H0H1 a ab H0标高基准高程 H1待测设计高程 aS1水准仪在钢尺上的读数 a S2水准仪在钢尺上的读数 bs1 水准仪的塔尺读数 b S2 水准仪的塔尺读数 牢固的钢管架 高程竖向传递示意图 5.2.3 基底土方开挖标高控制 在土方开挖即将挖到基坑开挖底标高时,测量人员要对开挖深度进行实时测量,即以引测 到基坑的标高基准点为依据,用S3水准仪抄测出挖土标高,每隔2 米距离撒一白灰点,指导

17、 清土人员按标高清土。 5.3 基槽验收 . . 当土方开挖完成后, 根据各轴线控制桩投测外轮廓控制轴线到基坑底,并钉出木桩, 在木 桩顶面轴线方向上钉小铁钉, 然后栓小白线检查基坑底口和集水坑、 电梯井坑等位置是否正确, 并架设水准仪,联测基底水准控制点,每隔3m测量基底实际标高并记录,检查基底标高是否 正确。同时测量人员要积极配合监理单位、设计单位验槽。 第六章结构施工测量 6.1 0.000 以下控制测量 6.1.1 平面控制测量 6.1.1.1轴线控制桩的校测 在建筑物基础施工过程中, 对轴线控制桩每月复测一次, 以防桩位位移, 而影响到正常施 工及工程施测的精度要求。校测仪器采用测角

18、精度为 2 ,测距精度为:( 2mm+2ppm.D)的 电子全站仪。 6.1.1.3轴线投测 楼板混凝土浇筑并达到一定强度后,根据基坑边上的轴线控制桩,将J2 经纬仪架设在控 制桩位上,经对中、整平后、后视同一方向桩( 轴线标志 ) ,将控制轴线投测到作业面上。在同 一层上投测的纵、横线各不得少于二条, 以此作角度、距离的校核。一经校核无误后,方可在 该平面上放出其它相应的设计轴线及细部线。 基坑轴线投测示意图 6.1.1.4细部线放样 以控制轴线为基准, 以设计图纸为依据, 放样出其他轴线和地梁边线、 承台边线等细部线。 垫层放线样例: . . 垫层放线示意图 当每一层平面或每一施工段测量放

19、线完后,必须进行自检, 自检合格后填写中间交接检查 记录移交给下道工序,同时填写楼层放线记录表报监理验线。 6.1.2 高程控制测量 6.1.2.1施工标高点的测设 施工标高点的测设是以引测到基坑的标高基准点为依据,采用水准仪以中丝读数法进行。 测量的过程中采用附和水准路线进行测量,以消除或减小仪器及其他误差对施工的影响。施工 标高点测设在柱上,并用红油漆作好标记。 标高抄测示意图 6.1.2.2超长结构测量控制 本工程地下车库为超长结构,给测量放线工作提起更高的要求。 轴线控制必须遵循先整体后细部的的原则,同一个建筑物各个施工流水段必须使用同一套 轴线控制系统, 各流水段轴线放样必须充分考虑

20、和相邻流水段轴线对接,各流水段之间相互校 核。 同时为保证长轴线的直线度, 选用望远镜放大倍数较大的测量仪器,并采用长轴线放样工 艺,对轴线直线度进行调整。 . . 严格执行检查验收制,只有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 6.2 0.000 以上控制测量 6.2.1 平面控制网传递 6.2.1.1平面控制测量方法 针对本工程具体情况,地上结构采用内控法,为减少各种因素影响,提高测量精度,本工 程拟引用激光铅直仪配合激光靶,进行轴线竖向传递,确保工程测量放样精度。 内控点竖向传递示意图 6.2.1.2平面内控点的布设 内控点的布设及选型必须结合建筑物的平面几何形状,组成相应图形, 为保证轴线投测

21、点 地精度,内控点要形成闭合几何图形,以提高边角关系, 根据施工组织设计中施工流水段图的 划分进行,每一流水段至少布设4 个点,并相互之间衔接,组成闭合图形,作为该流水段的测 量内控点。 . . 主楼内控点布置示意图 6.2.1.3内控点埋件的作法和埋设 预埋铁件由 1001008mm 厚钢板制作而成, 在钢板下面焊接12 钢筋,内控点所在首层 平面相应位置上需预先埋设铁件并与楼板钢筋焊接牢固,验收合格后打混凝土, 使其与结构联 成整体。上部每层在垂直对应控制点位置上均要预留出300mm*300mm的孔洞,以便轴线投测。 预埋铁件示意图 6.2.1.4控制点的转移 待首层楼板施工完成, 预埋件

22、埋设完毕后, 利用全站仪将轴线全部投测至首层楼板上,按 照基础底板的做法进行角度距离校核等工作,完成测量内控点的工作。 由外部控制向建筑物内部转移时,其投点误差,一级不超过2mm ;二级不应超过3mm 。本 工程选用一级。 6.2.1.5控制点的测设 . . 待预埋件埋设完毕后, 将内控点所在纵横轴线分别投测到预埋铁件上,并用全站仪进行测 角、测边校核,精度合格后作为平面控制依据。内控网的精度不低于轴线控制网的精度。内控 点如下图: 内控点效果图 6.2.1.6激光接收靶 激光接收靶由 3003005mm 厚有机玻璃制作而成, 接收靶上由不同半径的同心圆及正交 坐标线组成。 激光接收靶示意图

23、6.2.1.7平面控制点的竖向传递 先将激光经纬仪架设在对中架上,调整脚螺旋使气泡居中,然后接通电源使激光器发光, 转动天顶准直仪使激光束垂直, 清晰地发散至楼面预留孔上的光靶上,通过操作人员用对讲机 通话联系,点取圆心点即为控制点的垂影点,各垂影点的连线即组成该楼面的轴线控制网。 . . 内控点竖向传递示意图 为消除同心圆误差,同方向旋转激光准直器090180270,激光点在投影面上留下 圆形旋转轨迹, 移动接收靶使其中心与旋转轨迹圆心同心,通过接收靶上的刻划线使全圆等分 并取其中点作为控制点的垂影点。 6.2.1.8楼层平面放线 待本施工段所有内控点都投测到楼层完成后,用经纬仪及钢尺对控制

24、轴线进行角度、距离 校核,结果达到规范或设计要求后,进行各条轴线的测放。 . . 楼层平面放线 施工层放线时, 应先在结构平面上校核投测轴线,闭合后再进行细部放线。 室内应把建筑 物轮廓轴线和电梯井门窗洞口等轴线的投测作为关键部位。为了有效控制各层轴线误差在允许 范围内,并达到在装修阶段仍能以结构控制线为依据测定,要求在施工层的放线中弹放下列控 制线,所有主控轴线、细部轴线, 墙体边线、门窗洞口边线等。 6.2.2 高程控制网传递 6.2.2.1标高的竖向传递 标高传递采用钢尺丈量法,每次至少传递三个点,并相互校对。 依据首层标高控制点,用检定合格的钢尺沿结构向上直接丈量,钢尺量距应使用标准拉

25、力、 并进行尺长和温度改正。 )( 0 ttllllt t l -钢尺在温度 t时的实际长度; l- 钢尺的名义长度(钢尺出厂标定的长度); l - 钢尺改正数; -钢尺的膨胀系数,约为 5 102.1 ; 0 t -钢尺鉴定时的温度(标准温度); t- 钢尺使用时的温度。 每次测量均应从基准点重新丈量,不得使用下一层的标高点, 传递上来以后, 应和下一层 标高点进行比对。 6.2.2.2楼层标高抄测 施工层抄平之前, 应先校测首层传递上来的基准点,当较差小于 3mm 时,取其平均高程引 测水平线。抄平时,应尽量将水准仪安置在测点范围的中心位置,抄测完成后, 换人进行复查。 6.2.2.3测量

26、成果的验收 每一层平面或每一施工段测量工作完成后,必须进行自检, 自检合格后及时填写报验表及 测量成果记录报请监理单位验收,验收合格后,进行下一步施工。 第七章测量技术资料编制及管理 7.1 资料执行规范 . . 本工程的测量资料编制, 必须执行工程测量规范 (GB50026-2007 )及相关地方的规范。 工程定位测量记录( C3-1); 基槽平面及标高实测记录(C3-2); 楼层平面放线及标高实测记录记录(C3-3); 楼层平面标高抄测记录( C3-4); 建筑物垂直度、标高观测记录(C3-5); 业主或监理要求提供的其他资料。 7.2 资料汇编要求 测量技术资料应进行科学规范化管理,所有

27、测量资料必须做到:表格规范、格式正确、记 录准确、书写完整、字迹清楚、汇编齐全、分类有序, 必须符合国家及相关部门对建筑施工资 料编制的管理规定。 第八章质量控制 8.1 质量过程控制 8.1.1 测量经理要按照施工进度和测量方案要求,安排现场测量放线工作,作好施工测量 日志。 8.1.2 现场使用的测量仪器设备应根据测量仪器使用管理办法的规定进行检校维护、 保养并作好记录,发现问题后立即将仪器设备送检。 8.1.3 本工程的测量放线工作必须符合工程测量规范的精度要求。 8.1.4 测量放线作业过程中,要严格执行“三检制” 自检: 作业人员在每次测量放线完成后立即进行自检,自检中发现不合格项立

28、即进行改正, 直到全部合格,并填好自检记录。 复检:由施工负责人或质量检查员组织进行质量检查,发现不合格项立即改正至合格。 交接检:由施工负责人或质量检查员组织进行,上道工序合格后移交给下道工序,交接双 方在交接记录上签字,并注明日期。 8.1.5 为了做到防患于末然,建立合理的复核制度,每一工序均有专人复核。 8.1.6 测量仪器均在计量局规定周期内检定,并有专人负责。 8.1.7 由于施工分项多,为保证各班组相互配合,以求紧密搭接,施工测量应与各专业工 种密切配合,并制定切实可行的与施工同步的测量措施。 . . 8.2 季节性施工测量应采取的措施 8.2.1 即时注意天气变化 , 提前采取

29、应急措施; 8.2.2 尽量避免雨中进行测量作业,如确需在雨中进行测量作业时,应打伞遮仪器主机及 棱镜等,避免雨淋; 8.2.3 雨季测量作业完毕应先将仪器表面水汽擦干,然后放置阴凉处或用电吹风吹干才可 放入仪器箱內,才不致造成水汽进入仪器内部导致仪器失准现象; 8.2.4夏季空气潮湿 , 最好备有防潮箱,以利每次仪器使用完毕后,将主机体及光电配件 放入,以防湿气浸入; 8.2.5 在进行二等水准测量等精密测量作业时,应避开地面蒸汽大的时间段,减少地面蒸 汽引起的视线误差; 8.2.6 高温气候下作业需用遮阳伞遮挡仪器,避免高温影响测量精度; 8.2.7冬季气温低,作业前30 分钟,先将仪器置

30、于外界露天中,使仪器温度与外界气温 趋于一致; 8.2.8 作业前测定外界温度,钢尺量距时进行温差改正; 8.2.9 冬季多风三级风力以上不利于仪器施工测量,三级风力以下作业时随时观察仪器水 准气泡的变化。 8.3 质量过程控制流程 . . 测量准备 控制网布设 监理验线 业主及有关部门确认 施工测量 复核 图 纸 和 规 范 的 熟 悉 仪 器 的 准 备 及 检 定 重 难 点 分 析 及 对 策 测 量 方 案 讨 论 人 员 的 组 织 基 准 点 交 接 与 校 核 平 面 总 控 制 网 建 筑 物 平 面 控 制 网 高 程 总 控 制 网 建 筑 物 高 程 控 制 网 轴 线

31、 控 制 点 投 测 楼 层 标 高 控 制 测 量 数 据 计 算 控 制 轴 线 加 密 高 程 控 制 点 引 测 . . 复核不合格处理(返工) 资料整理 监理验线 业主代表验线 进行下一道工 序 测 量 施 工 日 志 仪 器 检 定 合 格 证 测 量 成 果 记 录 测 量 计 算 数 据 第九章文明安全及环保措施 1、测量人员进入施工现场时首先进行安全培训,环保培训,并进行书面安全交底, 2、正确佩带安全帽等劳动保护用品;施工现场不得穿裙子、拖鞋、短裤等宽松衣物; 3、在危险区域作业时应配戴好安全带,并挂在安全可靠处; 4、新入施工现场必须遵守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 5、每周参

32、加由总承包单位组织的安全生产例会,接受安全生产教育; 6、架设激光经纬仪时,要有人监视不得有东西从轴线洞中掉落打坏仪器。 7、操作人员不得从轴线洞口上仰视,以免掉物伤人。 8、轴线投测完毕,须将洞上防护盖板复位。 9、施测人员在施测中应坚守岗位,雨天或强烈阳光下应打伞。仪器架设好,须有专人看 护,不得只顾弹线或其他事情,忘记仪器不管。 10、所用线坠不能置于不稳定处,以防受碰被晃掉落伤人。 . . 11、测量人员发现不安全隐患必须及时报告测量项目经理,测量项目经理做好记录, 并报 告总承包单位及时处理; 12、公场所作好防火、防盗等保卫工作,避免仪器设备丢失,影响工作正常开展; 13、项目经理作业之前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讲话,每周向本工程测量人员进行书面安全交 底,保证作业过程中的安全; 14、在施工中应注意保护周围环境,保持公共卫生,维护公共秩序,不乱扔杂务,爱护公 物; 15、施工中应注意语言文明,使用文明用语。 单纯的课本内容,并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通过补充,达到内容的完善 教育之通病是教用脑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脑,所以一无所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手脑联盟,结果是手与脑的力量都可以大到不可思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